终南山张道陵
终南山张道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关注数: 47
粉丝数: 201
发帖数: 7,562
关注贴吧数: 429
【道教经典】太上老君内观经 简称《内观经》,是道教的经典著作之一。《太上老君内观经》义理通明,文字优美通畅,韵古义幽,言简意深。若以传统经典来修持,对精神灵性修持上的提升,将会有所极大收获。若当古文来细细欣赏品读,可谓中华文字组合上的极致美感体现。千百年来,获得精神悟境的圣哲,文字大智慧皆从心念自然流露。由内而外,无不宁静无为;起思动念,无不利益众生;神思所到,无不字字精巧,句句玑珠,当中不含一丝瑕疵。无事偶来品读,犹如把玩一块温润无瑕的美玉
道德经经典名句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今日路游获泽有感而发 日间雾气蒙蒙,山间小路寂静无声。贫道穿行林中,不觉碧山暮。俄而天色渐晚,大地万物相互吹息,飘飘然兮清风来。老夫矫首,颇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感。天长地久,光阴似水,不知老之将至。国庆将至,道途仍远,古城之风,尚可追忆。 山下闲闲半人家,细雨蒙蒙枝更浓。 三径不知何人去,雾霭青松如水流。 且看云开水汽散,长天一色落霞红。 不知道长何处去?乘风进兮太和中。 夜半打坐,心绪依旧未宁。欣然起行,于门外散步,忆起日间种种,颇有心得,遂写此随记。未了,明日之事尚不明确,贫道仍将继续游历山川,或将往老子故里,或将北上,归期未定矣,途中所见所闻,当记之。
天 下 万 物 生 于 有 , 有 生 于 无 贫道现在正外游历,回复可能不及时,道友见谅
贫道在此推荐收集整理成的太和仙乐集,内含多首道教经典名曲,对于平心静气,静坐修行,抛却烦恼有莫大好处,贫道首推《无量妙境》《云海林飞》《三清天尊》,望诸位闲来无事暂且多听。 可惜有些已经找不到 ,只有残曲,见谅。 福生无量天尊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pan.baidu.com%2Fshare%2Flink%3Fshareid%3D3087968521%26uk%3D3274847412%26fid%3D404534391049861&urlrefer=7428570e118e56961a3daa0e4e788e81
浅谈八字命理 所谓八字,又叫四柱,是指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之排列组合;共有八个字,故称四柱八字。 排八字最重要的环节在於节气的认知,即入节为当月;也就是说入了五月的节(芒种)即是五月,入了六月(小暑)的节即是六月,……,依此类推。
道家清心诀 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尘垢不沾,俗相不染。虚空甯宓,混然无物。无有相生,难易相成。份与物忘,同乎浑涅。天地无涯,万物齐一。飞花落叶,虚怀若谷。千般烦忧,才下心头。即展眉头,灵台清悠。心无罣碍,意无所执。解心释神,莫然无魂。水流心不惊,云在意俱迟。一心不赘物,古今自逍遥。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幽篁独坐,长啸鸣琴。禅寂入定,毒龙遁形。我心无窍,天道酬勤。我义凛然,鬼魅皆惊。我情豪溢,天地归心。我志扬迈,水起风生!天高地阔,流水行云。清新治本,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道家养生】天隐子养生书 序 神仙之道,以长生为本;长生之要,以养气为根。夫气受之于天地,和之于阴阳。阴阳神灵,谓之心主;昼夜寤寐,谓之魂魄。是故人之身,大率不远乎神仙之道矣。天隐子,吾不知其何许人,著书八篇,包括秘妙,殆非人间所能力学者也。观夫修炼形气,养和心灵,归根契于伯阳,遗照齐于庄叟,长生久视,无出是书。承祯服习道风,惜乎世人,夭促真寿,思欲传之同志,使简易而行信哉。自伯阳以来,惟天隐子而已。唐司马承祯谨序
道可道,非常道 贫道申请创立的贴吧已经审批下来了,道友可自由言论,福生无量天尊
《坐忘论》 序 夫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人之有道,如鱼之有水。涸辙之鱼,犹希升水。弱丧之俗,无心造道。恶生死之苦,爱生死之业。重道德之名,轻道德之行。喜色味为得志,鄙恬素为穷辱。竭难得之货,市来生之福。纵易染之情,丧今身之道。自云智巧,如梦如迷。生来死去,循环万劫。审惟倒置,何甚如之!故《妙真经》云: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道。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然后乃长久。言长久者,得道之质也。经云:生者,天之大德也,地之大乐也,人之大福也。道人致之,非命禄也。又《西升经》云:我命在我,不属于天。由此言之,修短在己,得非天与,失非人夺。扪心苦晚,时不少留。所恨朝菌之年,已过知命,归道之要,犹未精通。为惜寸阴,速如景烛。勉寻经旨,事简理直,其事易行。与心病相应者,约著安心坐忘之法,略成七条,修道阶次,兼其《枢翼》,以编叙之。
【中药】方子及中药 心阴虚:症见心烦失眠、心悸、手足心热、咽干、苔少舌质红瘦、脉细 可选用浮小麦、麦冬、百合、灵芝、西洋参、鸡子黄等 成药有: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 脾气虚:食少、便溏、腹胀、少气懒言、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可选用淮山药、大枣、莲子、粟米、白术、榛子仁、荔枝、黄芪等 成药有:参苓白术散 脾阳虚:是脾气虚进一步发展,形寒肢冷、脘腹隐痛、喜温喜热、口淡不渴、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小便不利或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脉沉细或迟缓 可选用补骨脂、干姜、紫河车(胎盘)、人参等 成药可用小建中汤,理中丸等 肺气虚:症见咳声无力、语言低微、呼吸微弱、自汗、易感冒、脉虚 可用五味子、五爪龙、黄芪、人参等 成药可用补肺散 肺阴虚:干咳少痰、咽干喉痛或咳血、盗汗、苔少、舌质红、脉细数 可用 麦冬、天冬、西洋参、白木耳、猪肺、沙参、梨、甘蔗等 成药有人参固本丸 肝血虚:面色无华、晕眩、多梦、视物模糊、两目干涩、肢体麻木、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脉细 可用枸杞子、何首乌、当归、白芍、阿胶、鸡血藤、大枣、花生、荔枝 肝阳虚:头晕眼花、两目干涩、两肋隐痛、手足心热、苔少舌质红且瘦、脉玄细 可用龟板、鳖甲、桑葚、芝麻、乌骨鸡、女贞子、早莲草 肾阴虚:遗精、健忘、脱发、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盗汗、耳鸣、苔少、舌红瘦、脉迟细数 可用生地熟地、冬虫夏草、龟板、鳖甲、女贞子、黄精等 成药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 肾阳虚:腰冷痛乏力、阳痿畏寒、呼多吸少、腰以下肿、小便短少、苔白、舌质滑、脉弱、尺脉明显 可用鹿茸、锁阳、巴戟天、沙苑子、杜仲、续断、补骨脂、菟丝子等 成药用右归丸、肾气丸
【八字命理学】渊海子平 《渊海子平》 渊 海 子 平 基 础 五干属阳,喜合。 以甲为例★见甲:为比肩、兄弟。 见乙:为劫财、败财,克父及妻。 见丙:为食神、天厨、寿星,为男。 见丁:为伤官、退财、耗气,子甥。 见戊:为偏财、偏妻、偏妾,克子。 见己:为正财、正妻,克母,为合神。 见庚:为偏官、七杀、官鬼、将星。 见辛:为正官、禄马、荣神,父母。 见壬:为倒食、偏印、枭神,克女。 见癸:为印绶、正人、君子,产业。 五干属阴,喜冲。 以乙为例★见甲:为劫财、逐马,克妻。 见乙:为比肩、兄弟、朋友。 见丙:为伤官、小人、盗气,为侄。 见丁:为食神、天厨、寿星,子孙。 见戊:为正财、正妻,克母。 见己:为偏财、偏妻、偏妾,克子。 见庚:为正官、禄马,克父母。 见辛:为偏官、七杀、官鬼,媒人。 见壬:为印绶、正人、君子,忌杀。 见癸:为倒食、偏印、枭神,克母。 《论 天 干 地 支 暗 藏 总 诀》 立春念三丙火用,馀曰甲木旺提纲。 惊蛰乙木未用事;春分乙未正相当。 清明乙木十曰管,后来八曰癸水洋;谷雨前三戊土盛,其中土旺要消详。 立夏又伏戊土取;小满过午丙火光。 芒种己土相当好,中停七曰土高张;夏至阴生阳极利,丙丁火旺有土张。 小暑十曰丁火旺,后来三曰乙木芳,己土三曰威风盛;大暑己土十曰黄。 立秋十曰壬水涨;处暑十五庚金良。 白露七曰庚金旺,八曰辛兮祇独行。 寒露七曰辛金管,八曰丁火又水降;霜降己土十五曰,其中杂气取无妨。 立冬七曰癸水旺,壬水八曰更流忙;小雪七曰壬水急,八曰甲木又芬芳。 大雪七曰壬水管;冬至癸水更潺汪。 小寒七曰癸水养,八曰辛金丑库藏;大寒十曰己土胜,术者精研仔细详。 《又 地 支 藏 遁 歌》 子宫癸水在其中,丑癸辛金己土同;寅宫甲木兼丙戊,卯宫乙木独相逢。辰藏乙戊三分癸,巳中庚金丙戊丛;午宫丁火并己土,未宫乙己丁共宗。申位庚金壬水戊,酉宫辛金独丰隆;戌宫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踪。 《论 五 行 生 克 制 化》各有所喜所害例 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相济;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土旺得木,方能疏通;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埋;土能生金,金多土变。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多水热;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见销鎔;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衰遇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砍折。 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泄其势;强木得火,方化其顽;强火得土,方止其燄;强土得金,方制其害。 《论 曰 为 主》 予尝观唐书所载,有李虚中者,取人所生年月曰时干支生克,论命之贵贱寿夭之说,已详之矣!至于宋时,方有子平之说;取曰干为主,以年为根,以月为苗,以曰为花,以时为果;以生旺死绝休囚制化,决人生休咎。其理必然矣,复有何疑哉!
道常无为法自然 无为即庄子说的无所待,不依赖任何条件,无所依、无所附,自本自根,自为主宰,不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逍遥自在。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不做无效的工作。不该干的不能干,该干的必须干,不能反着来,不然就是违背了道。 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不争,即是无为。老子言:“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原来要百姓休养生息,让百姓填满肚子,强壮骨骼,专心做事,能够不争安乐啊。 无为就是能放的下,有所不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聚集精力有所作为,这就是道家的执一、贞一、守一的思想。 道家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所以说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万物有两极,两极必然可互相联系转化的,贫道举个例子,“有”与“无”,“阴”'与‘阳’,老子主张由一极找到另一极,即是对“否定"意义的认识,像孔子他也注意到两极,不过他取的是中极,即时“中庸之道”,包含“肯定“的意思,贫道这样讲能明白吧。“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如果说无为是对为的否定,那么无不为则是对为的肯定。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不是实体,道虽然常无为,却又无不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自然就是无为,人之自然却是有为。换句话说,道法自然就是坚执无为,人法自然是坚执有为,这是一门哲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欲知得失,请必审名察形。刑恒自定,是我愈静,事恒自施,是我无为,此中种种,看各位造化。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子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