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gtengyu zengtengyu
.................
关注数: 69 粉丝数: 5,372 发帖数: 17,416 关注贴吧数: 158
寻乌力促果业发展转型升级 2月15日,笔者来到寻乌杨氏南北鲜果有限公司,只见一辆辆卡车满载着脐橙进入生产车间等待加工,一个个金黄的脐橙在自动生产线上经过清洗、打蜡、包装等工序后等待发往国内外……据公司负责人介绍,现在每天都有15万公斤脐橙销往国内外市场,其中有一半出口到东南亚、中东等地区。近年来,寻乌县以推进标准化生产及工厂化加工为抓手,全面提升果业产业化水平,力促果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县果业面积50万亩,总产量达65万吨,成为全国重要柑橘类水果产区;产值超12亿元,实现年人均果业增收2400元。 该县在稳定现有50万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依托赣南脐橙良种繁育基地,投资150万元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柑橘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积极推进尤利克柠檬、伦晚脐橙、泰国无酸柚等新优品种的引进、选育、示范和推广工作,做到培育一批、试验一批、储备一批、推广一批。该县投入2000多万元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高杆定位、生物防治、科学施肥、生草栽培、滴灌与肥水一体化”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绿色食品柑橘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在果农中推广稀植、疏枝、疏果等技术,加强果园精细化管理。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300万元资金用于果业产业发展,切实保障果业培训、新技术推广、果业安全防控等经费支出。先进生产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果品品质,相比传统管理模式每亩果园还可节约农资和劳动力成本400余元。县相关部门还整合产业发展资金,鼓励果农创建现代果业科技示范园,并对低产园、老果园进行改造,扩大绿色果品出口基地建设规模。如今,全县已建成市级精品果园8个,县级精品果园15个,经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注册备案的出口基地11个、面积3.3万亩。 该县用工业理念谋划果业产业发展,着力发展果品精深加工和贮藏保鲜,延长产业链和上市期,提高果品附加值。该县以脐橙浓缩、榨汁、膨化、果糕、酿酒等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大果品深加工项目建设,精心编制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的果品精深加工项目,并组建了一支专业招商队伍进行主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兴建果品深加工及冷藏企业;扶持果品深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引进改造、设备更新、品牌建设和新产品研发,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上向果品深加工企业倾斜,逐步打造一批加工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果品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果品加工企业53家,生产加工能力达623吨小时,贮藏能力达15万吨。该县在创优品牌的同时,主动走出去,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专销区19个、直销点41个;依托果品加工企业与销售终端加强合作,开辟“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营销新模式,不断拓宽果品销售渠道。如今,该县已与香港绿之岛和英国乐购两家大型零售巨头签订了赣南脐橙、寻乌蜜橘采购合同,采购量达3万吨,与上海易果网、北京吉之岛等网络销售平台合作,年可销售脐橙150万公斤。(陈慧明 彭亚东)
江西寻乌:10年封山育林保护香港饮用水源头 新华网南昌2月19日电(记者吴锺昊)通过实施“退果还林”“一大四小”工程、稀土配额开采等措施,地处东江源头的江西省寻乌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8%,其中三标乡桠髻钵山的森林覆盖率为95%,水质达到可直接饮用的国家一类水标准。 据了解,东江是香港主要的饮用水水源,2004年国家利用GPS卫星定位勘测,确定东江的发源地为江西省寻乌县东江源村的桠髻钵山。为保证东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香港的饮用水安全,寻乌县连续10年实施全县封山和取消外销商品木材采伐指标政策,以提高水源区森林覆盖率,并在三标乡实施“退果还林”工程、造林绿化工程和废弃矿山复垦复绿工程。目前,寻乌县已种植国家和地方公益林106.5万亩、经济林180万亩,基本形成了以东江护源林、珠江防护林、丘陵经济林、果园戴帽林、公路绿化林、农田涵养林为框架的林业生态体系。 同时,寻乌县严格实施稀土配额生产,全面整顿和规范了稀土开采秩序,近年来关停了106处稀土采矿点,并拒绝了一大批对环境有破坏和污染的产业投资项目。 此外,寻乌县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小流域治理,根治水土流失,完善农田水利和果业人工湿地立体生态系统建设工程;建设拦沙坝10000多座,每年可减少160.5万吨的泥沙流入寻乌河;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工程,鼓励农民建沼气池8000多个,并在源头三标乡建垃圾中转站和垃圾焚烧炉。
赣州中心城区征地拆迁补偿标准上调 2月15日,记者获悉,我市对中心城区征地土地补偿和部分房屋拆迁补偿标准进行了调整,新标准根据类别的不同,有不同程度的上调。根据赣州市政府2月6日印发的相关决定,调整后的补偿标准于2012年2月1日起执行。  据介绍,这一标准是结合赣州市中心城区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的变化,经市政府2012年第三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制定的。新标准的出台,将进一步完善赣州市中心城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有效维护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据悉,在部分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中,框架类房屋划分了三个类别,补偿标准上调为每平方米620元至420元,每平方米增加了200元至180元;砖混结构房屋也划分了三个类别,补偿标准上调为每平方米550元至280元,每平方米增加了190元至40元;砖木结构房屋划分了两个类别,补偿标准分别上调为每平方米420元和360元;土木结构房屋由每平方米200元上调至300元,每平方米增加了100元。  根据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调整〈赣州市中心城区征地拆迁安置办法〉征地土地补偿和部分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决定》,在制定征地补偿统一年产值标准的基础上,此次征收耕地(水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标准都有所提高。其中,在章贡区范围内,水南镇、东外街道、南外街道由原来的每亩40750元提高到50213元,水东镇由每亩38400元提高到49162元,水西镇由每亩36480元提高到46752元,沙石镇、沙河镇由每亩34560元提高到44372元。在赣州开发区范围内,蟠龙镇由原来的每亩34560元提高到44372元,潭口镇由每亩26460元提高到33885元,潭东镇由每亩26460元提高到30771元,黄金村、金星村提高到每亩50213元,大坪村、杨梅村、湖边村提高到每亩46752元,坪路村、新路村提高到每亩44372元。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标准也相应有所提高。
赣州市11个县市农村学生每天可获营养补助3元 2月10日,记者从市有关部门获悉,我市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将启动农村(不含县城所在地)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财政将按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全学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补助)。  2012年起,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江西以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为莲花县、赣县、上犹县、安远县、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瑞金市、南康市、遂川县、万安县、永新县、井冈山市、乐安县等17个县(市),其中我市有11个县市被列入试点。  据了解,除营养改善补助外,各地还将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试点地区和学校将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累经验。此外,我省在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同时,将进一步筹措资金,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在原来基础上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初中5元,每学年补助250天。
赣州市11个县市农村学生每天可获营养补助3元 2月10日,记者从市有关部门获悉,我市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将启动农村(不含县城所在地)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财政将按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全学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补助)。  2012年起,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江西以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范围为莲花县、赣县、上犹县、安远县、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寻乌县、石城县、瑞金市、南康市、遂川县、万安县、永新县、井冈山市、乐安县等17个县(市),其中我市有11个县市被列入试点。  据了解,除营养改善补助外,各地还将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试点地区和学校将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累经验。此外,我省在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同时,将进一步筹措资金,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在原来基础上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初中5元,每学年补助250天。
寻乌:“小财政”筑起“大民生” “终于能住上自己的新房了,保障房政策真是关爱民生的好政策。”在日前举行的寻乌县第三期廉租房分配仪式上,低保户邝二凤拿着中签通知单激动地说。据悉,当天该县共分配廉租房264套。近年来,该县坚持民生至上的理念,民生投入10多亿元:保障房、新中学、新医院、体育中心……这个年财政收入刚突破3亿元的山区小县,用“小财政”筑起“大民生”。  就业是最突出的民生。该县把改善民生当作第一要务,不断完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千方百计促进就业。2011年,该县办理免息小额就业贷款2860万元,扶持715人创业,带动2100人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76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565人,跨省劳务输出2.9万余人;零就业家庭就业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教育是最长远的民生。近年来,该县先后筹措资金2亿元,新建、迁建、加固校舍14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7万平方米。投入5.55亿元,新建了一所可容纳6000名学生的新中学。每年投入1200多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高中贫困生和新考入大学的贫困生进行补助、资助。  医疗是最实惠的民生。该县抓住医改契机,投入大量财力,加强医疗卫生软硬件建设,投资8500万元新建了一家医院,投资245万元改建了158个村乡级卫生所,实现每个乡镇都有执业医师。先后实施了新农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城镇居民医保等民生项目。目前,该县农民参合率达97.27%,住院医药费用补偿比达60.44%。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乡镇卫生院国家基本药物配备率在95%以上,门诊及住院次均费用分别降低35.4%和28.6%。
中国•赣州“客家摇篮”国际摄影大展开镜启动   2月4日,中国•赣州“客家摇篮”国际摄影大展开镜启动。此次国际摄影大展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等主办,赣州市文联、赣州客家联谊会、赣州市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报社承办。来自中国摄影家协会和全国10余个省(市)的摄影家代表等共1200余人参加了当天上午在赣县客家文化城举行的开镜启动仪式。开镜启动仪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前往宁都县,进行为期三天的客家民俗采风创作活动。   2月4日,中国•赣州“客家摇篮”国际摄影大展开镜启动。此次国际摄影大展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等主办,赣州市文联、赣州客家联谊会、赣州市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报社承办。来自中国摄影家协会和全国10余个省(市)的摄影家代表等共1200余人参加了当天上午在赣县客家文化城举行的开镜启动仪式。开镜启动仪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前往宁都县,进行为期三天的客家民俗采风创作活动。 特约记者曾正东 摄影报道 2月4日上午,赣县客家文化城内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中国·赣州“客家摇篮”国际摄影大展启动仪式在此隆重举行。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伟坤,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许景辉,中国民协摄影协会副会长廖国良,市领导邓又林、胡满松、姚勇等出席启动仪式。 此次摄影大展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赣州“客家摇篮”国际摄影大赛组委会主办 ,中国摄影报社、赣州客家联谊会、赣州市文联、赣州市摄影家协会承办,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的摄影比赛,将持续到今年10月10日,向世界充分展示客家文化品牌,以及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启动仪式吸引了近千名海内外摄影人士参加,大家在观赏客家长龙、狮象灯、打黄元米馃等众多客家民俗表演时,纷纷端起手中的相机,记录精彩瞬间。 据悉,2月5日至6日是我市18个县(市、区)客家民俗活动最集中的时间,尤其以宁都、龙南等地的割鸡、放“添丁炮”、游扛灯、游桥帮灯、游兔子灯、傩戏、百家宴等客家民俗最为壮观,届时,大批摄影爱好者将前往采风创作。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