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者cjl 漫步者cjl
关注数: 50 粉丝数: 81 发帖数: 5,847 关注贴吧数: 6
理性、理智 对于贴吧这段时间的这些事情发展到这样的状态,想必大多数吧友应该都认为是毫无“价值意义”的。。。。。。 这段时间由于我的蛙场和其他方面要处理的事情太多。这段时间一方面在对这一年来的失败的经验教训和得到的一些收获做一下梳理、总结和确定的同时为明年开春后能顺利按预期进入“计划内”的养殖做各种必要的准备(准备过程不怎么顺利。。。);另一方面,由于本地今年严重干旱,导致蛙场水源在月初就完全断流,本月十五号联系到打井队随后进场施工,还未完工出水。。。。。。累,也没那么多精力和闲心上网。。。。。。(在此顺便在提醒一下有意向进入养殖业的朋友,养殖业的“那些事”远远超过想象的那么简单,特别是水产业,特别是特种水产养殖中的石蛙养殖!确定投资入行之前一定要多听多看多百度(借用一下某吧友的话,去年我也多次说到百度“搜商”的“价值”),并能多多冷静思考同等资金量或承受能力下、同样的周转周期在投资养殖业(石蛙)和其他传统商业贸易或其他行业间做一下投资效率、效益的比较后再决定!老话讲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对于这些事情我的观点是: 1:贴吧和QQ群一样,是一个网络虚拟平台,但是贴吧和QQ群在交流规则、交流方式、管理规则及方式都有比较大的区别,在具体事项上的处理也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的一点是同样作为交流平台的管理员(吧主和群主),群主有强制“踢人”的权利,但吧主并没有永久封禁的权利;另一方面,群主有权接受或拒绝任何人加入该群(甚至解散QQ群)的权利,而贴吧是一个完全公开开放性的平台,只要注册一个(甚至多个)账号就可以进入任何一个贴吧和发言;这就注定贴吧内的“人流”具有更大的流动性、不确定性和“隐蔽性”,这就又给吧内“吧友”之间要在这原本就是虚拟的网络平台上相互“了解”和“认识”带来更大的“困难”。 2:对于吧规的制定或者贴吧管理协议,文字是死的人是活的,但我们伟大的汉字“博大精深”而且充满“活性”,所谓气死人不偿命。作为吧主(原吧主两种蛙和我)都没有在贴吧另外设立“吧规”,我们认为作为一个专业养殖业的贴吧,参与其中交流的人都是成年人,都有独立的思考、判断和行为能力,我们作为吧主说白了只是在替百度维护和增加其浏览量、为其进行百度推广和吸引广告投入服务而已,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是,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去规定和要求任何人除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明令禁止之外的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可以说,更不可能主观而准确的去认定谁的言行是虚假的甚至是黑暗的。话说的现实一点就是我们不是“判官”也不是“纪检书记”、更没有“中纪委的派出工作组”。对此,以前我就表态过我的态度。但现实中的社会必定是多元的,社会事务和其中的每一员(我们每个人)也是多元甚至是多变的,真实与虚假、诚恳亦或预谋、善意还是嘲讽往往在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处事经历、不同的立场角度所解读的可能就完全不同,但我认为大家都是很聪明的(特别是敢养石蛙的人,哈)、群众的眼光也都是很毒辣的,只要能静下心都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由此我也就认为贴吧注定只能是一个“纯”开放性、多元共存的交流平台,除非作为管理者(吧主)带有某些强烈的个人目的(比如某苍蝇吧)或者个人兴趣和喜好(比如游戏吧)。 3:对于后面这几天的争论(或者说纯粹的口水战),这种情况大家往往都是在逐渐“失去”理性、非理智了、只是为了蒸一屉馒头的气话(上帝说冲动是魔鬼,冷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我想道理谁都懂),我看也都不奇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当然也没意义,更毫无价值,也不可能会“蒸”出什么结果,更不可能有赢家输家,反之我认为所有人都是输家,包括在“观战”的新人和所有吧友,对谁来说也都只能是在浪费精力和仅有的青春;也让大家都厌烦了,总之一句话:对谁都不值! 4:顺便说一下(算是题外话吧),对于那些想在贴吧“捞到”现成的石蛙养殖技术和一些吧友所说的在石蛙吧里不可能有真正的好的石蛙养殖技术。我认为是这样的,作为一个某一养殖品种的养殖技术肯定必须是一套系统性的、包含很多与之有关的行业和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有效融合并能有效付诸实施的“大水桶”,而不只是简单有一两片“木板”,有养殖业经验的朋友应该都能体会,比如已经能够规范大型工厂化的养鸡业到现在也还是存在很大的风险和无解的“死结”(禽流感等),况且在我看来在养殖业中水产业整体科研更不够深入,就算是比较低端的、“好养”的水产养殖品种也同样普遍存在未能有效应对解决的难题,更何况石蛙养殖此类的水产业中的“特类”品种。至于贴吧里有没有有价值的“好技术”,我认为是有的,但我们不要去奢求或幻想能找到像教科书那样的现成的、成套的、数据化了的技术,我认为在吧友的只言片语中甚至是“油嘴滑舌”中都能找到很有价值的方向性和指导性的好东西,如果自己能据此展开深入的思考和发挥自己搜寻和组织有关的资料和“技术碎片”,再加上自己的“研究、试验”往往能让我们有很好的发现和收获!因此,对于在贴吧“寻宝”我看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缘了。 最后,我在这就“利用”一下百度公司给予的作为石蛙吧吧主仅有的所谓的“权利”,希望这些天的这些个不算是个事的事就此结束!同时希望到春节农历元宵节之前在石蛙吧里不再出现与这些天的争论有关和类似的任何带有含沙射影和毫无意义的口水贴(我相信大家都是聪明人,应该能理解我所说的意思,我也不做过多的也没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了),一旦出现我将在我看到后的第一时间删除,并先给与“提醒”,如果出现恶意不配合的情况,我就只能按照我认为合理的处理方式处理!就顾不了是否会让大家理解还是不理解了! 在此也同时把@20风景这边独好 @我是小妖苏妲已 @hainan140912 解除封禁。 让石蛙吧过一个平和安祥的春节!!!
给确定想要入行新人的一点建议 1,前期最好以试验性养殖的规划进行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越少越好,够用即可,具体要建什么样的池子或什么场地,多看一下贴吧前前后后的帖子再自己决定,先想好模式,再打草稿图,再修改,再修改。。。最后确定建设。就是不要急。池子数量根据种蛙、蝌蚪池等需要逐步增加。具体就不说了,因为什么样的池子或场地都不是决定是否能养好蛙的决定因素,反之,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无论什么样的池子只要能装水就可以养蛙、养蝌蚪(但是养蝌蚪和孵化池最好要有雨棚,两种用途的池子可分别配置也可共用),这只跟技术水平和层次有关。 2,头批试养的种蛙最好到当地附近找一下有熟人的蛙场或农村一些农户纯粹业余的养蛙人(这些人只是作为副业增收,养殖数量一般比较少,有些更只是从野外捞蝌蚪回来养殖而已)那里买百来个(50对左右,或自行决定)2.5两左右的商品蛙(也就是野生子一代)作为种蛙,可按当地市场价高一些的价格给他们(同搞好关系,尽可能向其了解一些日常最基础的基本的操作管理,这些也可在网络媒体或公开资料中查找了解到最基本的东西),适当挑选配对,但首先要了解这些农户养的蛙是野生种源,这个可以和当地专业捕蛙人那里了解哪里有这样的农户,这些人一般不会是炒种炒家,买他们的菜蛙(商品蛙)来当种蛙先试养,密度先放在每平方10只左右就好,最好把种蛙分两个不相连的池子养。引种时间一般放在春节前后,虽然价格可能会高些,但是比较安全,能较快稳定下来。引种时注意看蛙的体型是否“健美”,皮肤是否油润有光泽,体表皮肤不可有任何轻微的溃烂和红点红斑迹象。如果有幼蛙和原种蛙可以看更好,看对方种蛙(包括要购买回来做种蛙的商品蛙)体态是否健美,神情(眼神)机警有神,受到惊扰时能立即做出反应(伏地或逃窜寻找躲避物或紧贴水底),决不可懒散无光甚至泛蓝发白,更不可体型异常臃肿(腹部),反应迟钝;看对方的幼蛙(有拇指大以下规格或已经长出前肢的蝌蚪更好)前肢是否粗壮,比例是否协调,受惊扰时跳跃是否敏捷。这样一般可保证种蛙基本质量,也比较便宜,切勿轻信炒种商家!当然,如果可以就近找到有石蛙吧吧友能支持更好。 3,抓紧学习和通过实际的试验性养殖过程掌握基本的操作管理细节,比如黄粉虫养殖基本过程(一般要养蛙先养虫,但是前期因耗虫量较少,如果来不及也可外购补充)、种蛙饵料配制投喂、产卵管理、孵化管理、蝌蚪各阶段饵料配制和水体管理(比如日常防疫性消毒剂的使用)等等(具体可查阅相关帖子得到基本的了解和启发),这是在一切顺利的前提下,但是一般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问题时积极查阅水产养殖类疾病防控和药物使用资料和相应手册并尝试进行救治,但最好在平时就应实验了解和掌握各阶段各规格蝌蚪、蛙对常用药物特别是消毒剂等的药物毒性和敏感度的最高耐受(致死)浓度,在实际治疗或使用中根据常规使用量或药物使用说明书结合最高耐受浓度尝试使用并调整使用浓度,并根据使用后的实际效果调整药物品种。水产疾病诊疗难点重点都在诊断、判断发病原因了解发病机理,一般发病后的死亡损失率都比较高,死亡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甚至全军覆没并不奇怪,因此养殖中更难的更加重要的还是注重预防,而预防的重点一方面是避免蛙的应激(人为因素和外在因素,如异常惊扰、养殖环境设置、水体、气候变化等),另一方面在于如何阻断致病因素和致病原的影响。具体细节就太多了。。。 4,在基本了解和掌握各方面养殖操作环节后考虑尝试野生蛙驯养,但是要清醒认识野生蛙驯养的难度和风险!。。。以下略。。。 5,如此基本需经过一年的试验性养殖,此时根据自己这一年的养殖经验总结和对整个石蛙养殖产业的实际了解、认识和理解再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环境、场地等条件决定是否进行扩大投入。 一点建议,也没有什么实质内容,不保证完全适用和正确,只希望对新人有所帮助和启发。。。 困死了。。。睡觉。。。
关于“小雀我小的”建群分享“资料”的事情 对这件事情大家都没必要争什么! 首先小雀我小的说了他没养蛙,应该是一个已经在实习的在校生吧,也仅仅是出于兴趣和他的便利条件把他能得到的他认为可能有用的一些东西放在群里让大家共享。我觉得大家也没必要去质疑什么,包括对于“小雀我小的”共享的资料是否有用、“有料”。因为本身“小雀我小的”就说过了,对于养蛙他一窍不通,他没养蛙也不打算养蛙,没专门去研究养蛙,学的也不是水产相关专业的。 我也公开说了我不需要这些东西,但这只是我出于自己的情况而表明的我的观点!别人对网上提供的专家学者所著的那些关于石蛙养殖的“论文、资料”也会有他们自己的看法,谁也没办法去要求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一样! 简而言之: 1,肯定“小雀我小的”一个实习高校生热心的本意和出发点。 2,对“小雀我小的”是否真正提供了他承诺的那些资料,有兴趣的吧友加一下他的群看一下,下载看一下,那些资料是否有用大家看一下不就一清二楚了,觉得没用就直接删除扔垃圾桶不就完了!没必要斗口水(闲的蛋疼!累得慌啊!)! 3,再次严正提醒新人对网上和各种媒体上的那些资料要用心研判其科学性和真伪,并尽可能的从“无所不能的网络”这个大杂烩中“提炼”一些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有益的“精华”。而对那些”专家”和“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独家秘方”“万能神药”更要冷静看待、谨慎求证,切勿因急功近利、病急乱投医而轻信、受骗,遭受损失!!! 最后再借用“寻道归心”的话:自助者天助!
关于自繁自养和外购幼蛙续养商品蛙? 以目前是总体现状来看,对于自繁自养模式下,大家好像都在蝌蚪成活率和变态登陆成功率这个独门桥上掉河里去被大水冲走了,那么有没有人深入的去考虑转变一下模式,在已经可以相对稳定的达到成蛙养殖成功率的前提下,改成购买幼蛙进行专门的商品蛙续养呢? 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有几个方面最直接的好处: 1,降低风险,提高获利成功率,放弃蝌蚪这个魔咒,使自己吃饭睡觉更香甜些,也就能活得长寿些!以之前的行业发展历程来看,在一棵树上被吊死或吊得半死不活的前辈好像还真不少。 2,缩短运营周期,等于减少最少一年的周期,由此就带来了下面几个有利方面, 3,提高资金和场地的使用效率和周转率(我想这样的模式最多也就一年多一点的周期就能达到获利见效益的良性运转,也就是最少缩短了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养殖周期)。 4,由此也就间接的又扩大的可达到养殖规模和产值,而形成批量的规模效益,降低各方面成本,以及提高市场运营地位(其实自繁自养如果蝌蚪这关过不了的话,我想无论从养殖成本和时间成本上都更不划算) 但是目前又确实存在着苗种质量是否能达到稳定和供应数量能否稳定供给的问题,以及苗种(幼蛙)价格在多少钱的水平是大家可接受的合理水平的问题(目前的幼蛙市场的市场价格好像是5克以上的6块钱左右,我没买过,具体也不大清楚哈)。 不知道如果有这样的可以稳定保证提供优质幼蛙的良心蛙场的话,有人会考虑这样去转变模式吗? 大家都说一下看法吧,说不定这将解开石蛙养殖这个看似美丽无比的海市蜃楼,却依旧满怀幻想前赴后继的死结!
纯无聊、练字贴,非喜可喷 再提醒一下新人朋友们,想要进入养殖行业,自己先自学一些相关的专业类理论知识,而不是心血来潮、无知自信满满的到处打听高手、大神,胡乱参观还什么考察,连石蛙毛是黑色的还是白色的都还不知道就去看别人的场,从何去考、从何去察,人家说什么“高招”都当宝似的装裤裆里,这样不被当“大白菜”“胡萝卜”那就真的是怪事了。 我一开始也是被狠狠的当“大白菜”炖了猪大肠的!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会说理论没用,到处拍胸脯包技术、包成活什么的,一碰到有人质疑他有什么样的技术能保新人能稳当上手、成功养殖,这些人就只会含糊其辞,说别人只会耍嘴皮子、光说理论不懂养蛙。 我想只要能独立思考和有清醒冷静的逻辑判断能力的人应该能懂得正真的、科学的理论基础有多么的重要,可以让人少走多少的弯路和减少多大的不必要的、无谓的经济上和时间上的损失。当然,有些人又会说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有点坎坷和损失是很正常的,是无所谓的,但是,问题是这些坎坷和损失是否真正的给我们这些新手带来了金钱无法买到的经验和真正的技术积累,又或者这些损失反而把你带向了一个严重错误的方向,而使你与真理渐行渐远,我想在石蛙养殖入行初期要真正把损失变成积累、让蛙和蝌蚪死的其所、死的有价值,其实是非常难的,而且不是一般的难! 理论真的就没用吗?!是理论指导实践,还是无知的胡乱瞎摸就能从实践中总结出真理的呢?还能顺顺当当的摸过河?那我们的那些教数学的音乐老师、教语文的美术老师和教物理的体育老师以及高中、大学那些教生物的历史老师,还有孔孟什么子、什么圣的,还有那些教授就真的都只是叫兽而已吗,那些研导、博导、甚至博后再导,简而言之,原子弹、氢弹是先在纸上谈兵,用算出来的,还是钱老钱三强老爷子们带着几个小年轻每天用炮仗在沙堆里炸坑炸出来的! 其实想养石蛙而不想学基本的相关专业理论没人强求(反正谁也不关谁的事,谁也管不了别人裤兜里的那几毛钱)说白了也没人能教、也没人会把真才实学教给一个总想吃白食、就会吃拿卡要的人,所以只有自己先把一些基本的基础理论有一定的掌握和理解,这样才能提出一些具有深度和水平的问题,才会让真正的高手有惺惺相惜之感,否则过于肤浅甚至无聊的问题只会让人不屑一顾。真正的技术用金钱是买不到的,甚至就算有人大发慈悲随口教给你、你也无法理解,更别说掌握和实际应用了。再退一步说,就算懂得了一招半式就想养好石蛙了吗(就像段氏一阳指时不时会不灵的,呵)?这也太容易了吧?这样石蛙早就白菜价了,还轮得到我们现在这些菜鸟、新人来养吗? 最后再提醒一下特别对一些名号响亮的所谓“什么什么叉叉生物科技什么什么叉叉公司”,大家一定要冷静看待,你可以先问一下这种公司的老总或老板,怎么是生物、生物怎么分类。。。。石蛙属于具体的那个纲目科属种。。。。五脏六腑都是些什么、长在哪里。。。就先这些,能回答的老板已经算很厉害了,接下来你再问具体怎么循环或者说轮回。。。呵呵。 纯属无聊,瞎锻炼打字速度,不喜欢迎砸臭鸡蛋、板砖、烂白菜、花心萝卜、歪瓜裂枣。。。。 没有校对,如有错别字敬请指出,谢谢。
大家觉得石蛙好养还是蝎子好养 没事闲逛,溜达到了蝎子吧,看到那个吧主的一个帖子,大家看看有何感想。 以下贴文来自百度“蝎子养殖吧”吧主“铁真木” 蝎子养殖的利润取决于个人养殖的成本,而个人养殖的成本包括自己能利用的养殖资源、养殖技术的高低、市场营销的把握能力、养殖方式模式的不同、资金流动性快慢、养殖生态科学性、人工成本、养殖时间等因素,因地因人而异。。。。。。以老铁棚养为主为例,一斤商品蝎长大成本控制在150元以内。种蝎较贵是因为蝎子的质量较高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后续的技术服务跟踪,看似赚钱,其实卖种后,需要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很多的,弄不好还会出现误会和纠纷。如果让在卖种和卖商品蝎之间选择,老铁会更喜欢卖商品蝎,因商品蝎一卖就不用管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 恒温养成本会更高,但出栏更快,做得好的话会比棚养、自然养等方式,在生产周期、效率、空间利用率等方面有优势。不同养殖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哪种养殖方式会更好?这取决于当事人能利用的养殖资源和自身的喜好以及特长等综合来考量,不能认死理,不能都以绝对的或有色的眼光来对待蝎子养殖。 蝎子养殖看似利润高,但技术水平高、生产周期漫长、高资金投入、高温工作环境、生产链较长(还要养黄粉虫等),总体一摊薄下来就不是高利润,市场价高并总体上扬是有它合理存在和支撑的。 总体来说,蝎子养殖是很有前景的,但请清醒和理智对待蝎子养殖。 老铁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养殖蝎子?跟很多人相反,看重的正是因为它的养殖难。 特别要提醒和补充的是,蝎子养殖除了有它自身的特性外,同时也有跟其他养殖一样的共性:有生命、活物。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有生命的东西,在养殖和运输等环节过程中,难免会有生老病死,因此,把所有家当或没有抗风险的能力来养蝎子,风险是高上加高!建议养殖蝎子得来的资金不能无限的复投进去养殖,规模不能无限盲目扩大,应适当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是我的经验。 把蝎子养殖提高到现金流管理的层次,也就是理财的观念去对待蝎子养殖,成功的机会才大 。。。。。两句话觉得很有味道:1:老铁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养殖蝎子?跟很多人相反,看重的正是因为它的养殖难。2:把蝎子养殖提高到现金流管理的层次,也就是理财的观念去对待蝎子养殖,成功的机会才大
致谢贴:关于对关注“出命案”一贴的所有朋友的致谢贴 在此首先感谢cctv,感谢mtv,还有感谢所有关注“命案”一贴的所有童鞋们,特别鸣谢@两种蛙 @水晶冰蟾 @天蟾如月 @enjoy铅笔先生 @狗蛇鱼 @明月牌石蛙 、精锐、西里、小虎等等。 这段时间忙于蛙场和其他生意上的事没能上贴吧给大伙回贴,很报歉。现在将近来蛙场的情况稍微向大家汇报一下,以感谢大家的关心。 前批进的蛙通过对蛙池内部设施的调整特别是盖板放置方式的调整(调整后原来白天也不进去盖板的那些蛙一下子基本都进去了,而且在盖板下也不怎么会叠罗汉,在此再次鸣谢冰蟾原则上的指教),以及日常管理措施的改善包括水体的各方面控制和饵料或者说营养源的调整,现在已经稳定下来了。其实后来自己想了一下归结起来就是几位所说的“尽快恢复蛙的常态才是重点”,对于死掉的这些,我现在的理解是:虽然这些死掉的蛙的症状不尽相同,虽然也有的是属于犯病的范畴,但其根本原因是一致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异病同因”“同病异因”吧!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做法让蛙难受了、压抑了、没安全感吃不下睡不香了!而这些细节都是很细小的事情却是要入行的第一课!也就是你们说的“内功心法”,只有悟透了“心法”才能进一步去领悟“招式”的变化作用。而要做到这些学习、观察、思考、钻研、耐心、借鉴、触类旁通一个都不能少。现在自己也不知道第一单元考试是不是已经真正及格,也没有“老师”给“改卷子”只能等自己以后也能成为“老师”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给自己改卷子了,接下来得准备明年繁育的大考才是成败的关键。 另外国庆前几天又进了三百多对的蛙,这批就是真正准备用于明年繁育的种蛙,规格倒是都不大,二两左右吧,但是蛙总体看起来很健康,反应敏捷,体型也很协调特别是后腿和身体的比例,眼睛水润红亮,皮肤油润有光泽。到今天为此十天,就刚进场的第二天死了两只,之后两三天又死了两三只,从症状看都是属于大应激和机械伤导致的。现在也已经稳定下来了,吃食胃口也不错拉的便便也没发现异常,晚间鸣叫也都很活跃,还有发现打架斗殴的。就是对于种蛙的重量规格有跟对方提出质疑,对方一再保证叫我看明年的效果,否则对方承诺负责。第二批蛙进场当天晚上就有蛙在抱对,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分别有三个池子有产卵,之后还有看到抱对却都没有产卵了,应该是转场让产卵停止了,希望再适应一段时间后能再产一些。到今天已经有一部分孵化出来了,孵化的水温平均在二十度左右,日夜水温差三度左右。 总之现在信心上有再增加了一丢丢,只是有一点关于作种蛙要求的规格重量的理解有些乱:小了怕太嫩了,大了又怕弄个高龄产妇,经验上又不足以分辨几龄蛙?这可能也是很多新手朋友纠结的事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