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显示 拒绝显示
不显示,就是不显示
关注数: 0 粉丝数: 13 发帖数: 5,222 关注贴吧数: 0
七十年代人的童年经典游戏  作为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童年时期是贫困的。但是,童年也有很多令人难忘的游戏,如今回忆起来照样是幸福、温馨的。��小时候经常和邻居的小伙伴们玩过家家的游戏。几个小伙伴,找来一些砖头瓦块,砖头当作馒头,瓦片当作烧饼。小时候家里穷,白面馒头、烧饼是过节才能吃得上的。你扮演姥姥,我扮演外孙,她扮演妈妈。然后扮演姥姥的小伙伴走到门外面,用衣服包住砖头瓦片,远远地走过来,喊道:“快给我开门,我是你姥姥,我来看你了。”我就装作很惊喜的跑去开门,大声喊着:“姥姥来了,给我拿什么好吃的了?”“姥姥”就把包着砖头瓦片的衣服打开,拿出一个瓦片递到我手里,说:“看姥姥给你买的烧饼,快吃一个。”我接过来,装着咬一口,然后说:“真好吃!姥姥真好!”然后就让“姥姥”坐在妈妈洗衣服用的一块光溜溜的石头上。小朋友就学着大人的模样说说话,拉拉家常。夏天的风从大门吹进来,明亮的阳光透过密密的枣树叶,洒下一地的金黄。如此简单的过家家游戏玩了一遍又一遍,从不厌烦。��小时候还经常玩一种印模,一种用泥做成的,椭圆形,一面刻着各种图案,小猫、小狗、小娃娃,然后放在窑里烧成像砖一样,红色的。买来印模以后,自己就拿着小铲子去门口的大坑里去挖胶泥,一种红色的泥土,和上水做成的泥很粘,很有韧性。把胶泥拿回家,和上水,像和面一样来回揉搓、摔打,等到和的泥像面团一样了,很有韧性很粘了,就说泥“熟”了。然后揪成一块一块的,揉成团,拿来印模,把泥按在有图案的一面,把泥均匀地覆盖在印模上,用手把每一个地方都轻轻地按一遍,然后轻轻地把泥从印模上拿下来,椭圆形的泥上就有了印模上的小猫小狗。要想把图案印的完美无缺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每当看到一个印的很好的就别提多高兴了。拿下来的印有图案的泥就是一件艺术品,放在院子里晒。就这样一次就做很多个,放成一排。等晒干了,就像宝贝一样收起来。等小朋友来了就拿出来炫耀一番。或者跟小朋友比看谁的印模多,谁印出来的好。我记得我在上小学后还在玩这种印模,我最喜欢的是一个有八宝图案的印模,别人谁也没有。这个八宝图案的印模在学校还丢过一次,后来那个偷走了这个印模的小朋友又悄悄地放回我的课桌里了。��地马牛,是一种类似陀螺的玩具。其实“地马牛”到底应该是哪三个字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按我们的叫法写了出来。地马牛是用木头做的,圆的,上头大,越往下越尖,最下面安一颗钢珠子。玩的时候用一个鞭子不停地抽打它,让它在地上不停地转动。我们小时候玩的地马牛一般是自己制作的。选一根粗细合适的木棍,截下来一节,用小刀一点一点地把一头削尖,最后找来一颗轴承上的钢珠子安上。在地马牛上头的平面上,经常还要点一个或几个红点,这样地马牛转起来红点就变成了红圈。鞭子是找来一根小木棍,在一头系上布条。开始玩的时候,用鞭子上的布条先缠住地马牛,放在地上,然后一拉,地马牛就在上旋转起来。然后用鞭子不停地抽打,它就会越转越快。地马牛是那个年代男孩必备的玩具,经常要拿出来一起玩,看谁的地马牛在地上转的时间长。记得我有一次自己在家玩,在地马牛飞快地转动的时候,我跑进屋呆了一会儿出来,它还在地上飞快地旋转着。��用烟盒的纸叠成的三角,也是最常玩的游戏。用大人吸烟扔下的烟盒的包装纸,叠成三角,然后和小朋友比赛。一个人先把自己的三角放在地上,另一个人用自己的三角去砸地上的三角,如果把地上的三角砸的反了过来,这个三角就归自己了。如果反不过来,就把自己的一个三角放在地上,让别人用三角去砸。最后看谁赢的三角多。不会玩的经常拿出去很多三角,回来却剩下很少。水平高的就能赢很多,兴高采烈地回家。��其实经典游戏还有很多,比如砸杏核,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小坑,一个小朋友把自己的杏核放进去,另一个小朋友用杏核去砸坑里的杏核,砸出来就归自己,最后看谁赢得多。还有经典的弹玻璃球游戏、抓石头子游戏等等。��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现在基本上都三十多岁了,童年的这些游戏也基本上都消失了。现在的孩子们不玩这些了,他们有更高级的玩具,但是玩具都要花很多的钱。现在孩子也没有那么多的玩伴了,经常自己一个人玩。��虽然那时候我们很贫穷,但是我觉的我们那时候比现在的孩子要幸福快乐。
尘封不如珍藏  天气越来越热了,我又要回原来的家拿换季的衣服了。打开久未踏进的旧房子的门,满眼灰尘。好在天气比较干燥,所以屋子里没有一点异味和潮气。��推开紧闭的窗户,把阳光和新鲜空气一起放进来置换屋内过于沉重的阴冷。尘封的往事也随之清晰了起来。��随手拿起放在床边的像册,心情已没有原来那般感慨了。平静的打开每一页,平静的翻阅属于记忆的画面,平静的感受曾有过的愉悦。里面几乎都是咧着嘴开怀大笑的照片,这时候才发现无知是一种可爱,一种朴实的可爱。每一张照片都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快乐和流泪的记忆,每一份记忆都记录着成长的历程。这时候才发现成长是一种快乐,一种珍藏的快乐。��收起飘远了的思绪,简单的把房子清扫了一遍,拂去覆盖在上面的尘土,心情也轻松了起来。��过去总是努力尝试尘封所有的记忆就如尘封久不居住的家一样,努力让一切过往变得模糊。事实证明这些都是强制性的概念,也就是强迫性的自我逃避。这样做的结果只是让自己变得加倍的沉重。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抹不掉的就不要刻意去抹掉,就把他珍藏在记忆里,并且让他的存在时时提醒着自己保持清醒,同时也是保留一份纯真。这样可以把一个成长的历程变得更加的轻松。只不过珍藏是需要选择的,快乐的部分需要珍藏,不愉快的部分就让他随风而逝好了。就象拂去覆盖在房子里的灰尘一样,该清扫的清扫了,该清晰的清晰了。只有这样一切才能轻松并且快乐起来。��经过清扫的心灵使得脚步也轻快了许多。找到一个花店,买了一束怒放的康乃馨送给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愿意接近的妈妈,毕竟今天是母亲节啊。给妈妈一个好心情,也给自己一个好心情。
每天一吻情更浓 一对夫妻,在结婚成家有了孩子之后,就开始分床而居了。小两口白天是对工作疲惫而紧张的招架与应付,晚上是对家庭和孩子单调而忙乱的操劳。久而久之,相互间的话就越来越少了。终于有一天,女人首先意识到了潜伏在他们之间的危机,便对男人提出一个要求,要他每天吻自己一下。男人看了女人一眼,笑问有这个必要吗?女人说,我提出这个要求,就表明有这个必要;你发出这种疑问,就证明更有这个必要了。  情在心间,又何必要表白呢?男人道。   当初你若不表白,我们能结婚吗?女人毫不让步。   说着说着,两人就吵了起来。为了早点平息“战事”,男人最后妥协了,他静悄悄地走到女人身边,将其搂在怀里吻了一下,还责怪女人多此一举。女人却说,爱情是需要做一些表面看来毫无意义的无用功的。   此后,无论有多忙,他每天都会抽空来吻她一下、跟她亲热一会儿。每次吻过之后,他都会开玩笑似地说我今天的任务又算完成了。爱的任务也是一种甜蜜的。女人也许每次都这样说。渐渐地,两人的关系又充满了一种新鲜的和谐。   某日,女人因公出差需离数日。临走时她对男人说,恭喜你,你的任务可以暂时解脱了。男人却笑道,我还怕我会想念这个任务呢。   果不其然,在离家的第二天晚上,她就接到了他的电话:“爱的任务也是甜蜜的,我现在总算明白了。”男人的声音在话筒里显得格外温柔,“每天我都要打个电话给你,就像我每天一次地亲吻你,你可以接也可以不接,只要你听到电话铃声并想到了我,我就知足了。”   顿时,女人的眼睛溢成了两汪清泉。   有人说:结婚就像成立一家合资的爱情公司,男女双方只有精心经营,才能创造出爱情的最佳效益。假若夫妻双方都持有一份经营爱情的韧性和耐心,而不以“平淡是真”为借口来逃避感情的细碎琐屑,那么婚姻就绝不会成为爱情的坟墓,而捧在我们掌心、藏在我们胸窝的爱情也一定会鲜活如初。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