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枪游侠卢西安 迷之路85
关注数: 10 粉丝数: 72 发帖数: 586 关注贴吧数: 9
预测一下耳机事件的结果,道德上谴责盗窃罪不成立 结论是“盗窃罪”不成立,女方最后可能被处分,可能赔偿,可能退学,由男女双方协商和校规决定,网友们的态度也会左右事件发展,但是盗窃罪肯定不成立。 原因是当男士把耳机放在桌子上占座,自己却离开的时候,这时已经丧失了对耳机的支配。从财物关系上说,男士依然是耳机的所有者,但是从支配关系上,他已经自动放弃了耳机的支配。所以这就像你在大街上捡到了手机钱包,你把钱包还给失主,那是你品德高尚;换给施主并索要一部分金钱,道德上也可以接受;不还回去自己留下,道德上不鼓励但是并不违法。 法律是用来维护社会稳定运行的,目的是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而不是制造摩擦。辨别“捡到东西算不算偷”这件事太复杂,成本太高。所以法律只能认为“不犯罪”。 说回这个女生,首先她没有犯罪,但是她拿走别人在图书馆的物品,主动网爆,言辞嚣张,毫无悔意,在道德上是被谴责的。我的理解是大家气愤在“道德败坏但处罚微不足道”这点上。但我们的社会里这种事还少吗? 女生无疑是突破了道德底线,并且违反校规校纪的。这部分,女生已经分别受到了“网爆”和“校内警告”的惩罚。之后,只要是围绕“道德”和“校规”的话题,都可以任意探讨。但是真的不可能有法律介入。至于“群众逼死女生犯不犯罪”,答案是“道德上谴责但不犯罪” 本人男,爱好女,无意洗白任何一方。欢迎女拳来打我,我就想尝尝女拳的滋味。勿对号入座。
我关于0.9循环=1的看法 其实类似“0.9999……是否等于1”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地心说VS日心说。对于几百年前的人来说,地球为中心还是太阳为中心,是两个泾渭分明,针锋相对的观点。为此他们会辩论,争吵,甚至迫害意见相左的人。但如今,只要学过初中物理的人,都会知道,可以用一种更为包容,更为普遍的视角和框架来看待这个问题,那就是——相对运动。 承认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就无所谓地心说还是日心说。太阳绕地球转吗,没错的。地球绕太阳转吗,也没错的。因为相对运动。那为什么现在都学相对运动呢,因为这种观点更深刻,可以避免无谓的争端,能带来更多的产出。 我想表达的是:很多针锋相对的观点,可以被一种更深刻更包容性的理论体系涵盖。我认为很多学科也是这样发展的。 回到0.999999的问题。0.9999和1相不相等,关键要看你用哪种观点去看,不同的知识体系有不同的看法。可以找出理由证明他们不等,但也可以在另一个框架里让他们相等,关键是看那个框架能带来更多的知识结晶。从这个角度讲,仅仅局限于争论0.9999……是不是等于1这个问题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检验观点背后的框架是否能给世界带来进步。 别人和你意见不同,也许是你的框架比别人大,当然也可能别人的框架包含你的。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才能突破局限。认识的自己局限性的方法之一,就是认真学习别人的体系,然后跟自我对照。这样就知道,别人和自己究竟先进在哪里,又狭隘在哪里。
关于科学之我见,希望看到的人能改变自己的观点 写这个帖子是想抛砖引玉,说说自己对科学的理解。我不是官科,也不是民科,但是我在中科院读书的几年之间接触了很多官科,也见过很多民科,这里斗胆谈一谈什么是科学,绝不涉及专业知识。 世界是复杂的,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接受这个观点。也许你能找到一些“规律”,但你不能因此就认为世界是简单的。这里引用马克思的思想:因为每一条真理都是有它的作用范围的,离开了这个范围真理就变成了谬误;同样一个领域的谬误也可以是某个领域的真理。 如果你接受的上一条假设,那你一定会意识到,自己是无知的。因为你所熟知的每一条“真理”,都可能在某一天,因为某一个反例被推翻。每个人都是无知的,亚里士多德之所以智慧就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如果你认知到自己的无知,那么你接着就会认识到别人的无知。必然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人,也没有生而知之的人,每个人都是不断学习,不断犯错,反馈纠错,在前行的道路上再次犯错。 任何学科都是一套理论体系,这里的学科意义比较广泛,可以包括现代科学,中医学,阴阳五行,宗教等等。我认为这些理论体系都是人类发明出来,用来理解和解释世界的。但是理解的透不透彻,解释的清不清晰,与现实的拟合好不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谁都可以提出一套体系,关键是能不能跟事实相一致。不一致就没有用,就是歪理邪说,就是害人。 那么科学是什么,我认为科学是人类提出的,用来理解复杂世界的简单的理论体系。这里说的“简单”,是人类可学习,可理解,可反驳的相对简单。按照之前的观点,任何一套理论体系都是不完美的,总会有它的反例。但这并不是说它就没有任何价值,至少在一个小小的范围内还是有指导意义的。比如牛顿定律,这套理论体系不是真理,但是在宏观低速这块领域,它与实际情况吻合的,那么我们就在这个范围内相信它好了。你不能因为牛顿定律在微观、高速领域的不适用就全盘否认它。
【讨论】外太空探索才是机甲的用武之地 考虑一个问题【什么环境下执行哪种任务需要大型人形机甲来完成】 这里我认为机甲和其他机械设备有同样的性能,也就是说,如果机甲能低空略地,跑出火箭的速度,空手夺白刃,那么飞机,坦克的机动性和装甲也能达到同样性能。 基于以上假设,我认为,宇宙深空探索,小行星表面工程作业,大型宇宙飞船表面维护,这些地方可以是人形机甲的用武之地 首先依然分析一下机甲各个部位的作用 【头部】航母上的舰岛功能复杂,包含天线,雷达等多个部件,我认为将机甲的天线,雷达,探测器集中放置在一个部位还是比较合理的。 【手臂&手】就像许多吧友说的,手臂是转向灵活的杠杆,而手部则是功能丰富的工具接口。人类进化了这么多年,最终人的手臂成为了这样的架构,我认为还是有好处的,应该是在【架构上简洁坚固】和【功能上丰富灵活】之间达到了一种比较完善的平衡。当然手部没必要做成是五根手指的。至于为什么是两只手,因为人操控两只手更习惯吧 【腿】依然是个问题。两条腿的设计比较鸡肋,我认为履带,轮式,三足,四足,六足的设计都更好。考虑到外太空复杂的环境,我认为还是【多足】的结构更合适,而且足部也可以有轮子。 假设需要在小行星表面进行一些不太精密的工程,比如深层钻探,或者更换大型飞船外部的设备。这时肯定需要重型设备。如果用宇航员将设备组件带到小行星表面在组装起来显然不可靠,因此这个设备应该是一块整体的。完成任务后还需要返航,因此这个大型设备必须是有推进装置和移动能力移动能力(包括地面和太空)的。 最后基于以上功能设计的机甲大概这个样子(不要吐槽画风了):这样的机甲一定是依附于基地或者大型飞船的攻城器械。 但是问题来了,有拖拉机就会有坦克,有风筝就会有轰炸机。一切民用的设备都能发展成为军用品。有了工程机甲就会有军用机甲。 或者换一种思路,很多民用科技最初都是军用科技。机甲这种军事实用性不强的设备,也许会成为少有的、不成为杀人武器的民用设备?似乎也不错 如果一定是高达、EVA那样的有胳膊有腿的机甲,那么一定是使用神经接口。操纵者使用思维连接的方式,共享机甲的视觉听觉等等。从操作习惯上才会有人形机甲。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