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东南大戏台
晋东南大戏台
关注数: 21
粉丝数: 8
发帖数: 475
关注贴吧数: 5
市上党梆子剧团也在排戏,不知道排完没有?
学习杨福禄老师当年开放包容的胸怀,把上党落子继承和传承好。
剧团下乡,新编剧目和传统剧目都要演。
戏在人演,要让观众不断欣赏到上党戏精华剧目
谁知道这一句唱词是哪一本戏里面的?
上党戏的那些传统剧目是否可以录制和作成传承实习视频? 各地剧团是否考虑恢复对上党梆子上党落子那些传统剧目的深挖细耕?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要了,当前和今后,应当是各地剧团需注重的一个计划。昨天和老戏迷聊天,聊起传统的上党梆子上党落子剧目,比如传统戏《戏貂蝉》《白门楼》《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回荆州》《黄鹤楼》《长坂坡》《挂龙灯》《清河桥》《访永宁》《访洪洞》《访昆山》《甘泉宫》《过江杀督》等一大批沉积到箱底的很多年的剧目,要趁着老艺人们还能活动,是否考虑把这些戏录制、作成传承和实习视频?以免失传!
优秀的企业剧团和民营剧团一样代表着戏曲的未来与希望。
长治市今年有春节戏曲晚会吗?不能一直没有啊! 长治市,作为中国上党戏曲曲艺文化名城,不知道今年有没有春节戏曲晚会?
长治市2017戏曲进校园怎样规划的?
2017年戏曲进校园有计划吗? 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情,剧团领导要规划要组织实施,全国各地都已经行动起来了,上党戏曲不能落后啊,长治市更不应该落后啊!
不知道上党戏还会有几个演员去参加《走进大戏台》?
看吧主
戏曲进校园 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加走进大戏台比赛 参加走进大戏台比赛,每场戏参加的剧目选段选场都要认真挑好,还是要把角色刻画心理灵动和感情充沛的,或者矛盾冲突呈现有特点,以及剧中人物爆发力很强的戏拿出来,这些戏最能打动人,那些平铺直叙的戏得不到高分。
收岑彭高平关,杀狗劝妻牧羊卷 这是流传在民间的一句顺口溜,至今70岁上下的老戏迷记得很清楚的,念念不忘的,过去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演出以后深入人心的几本好戏。
上党神话故事艺术节。 诗画太行,秀美上党!长治市上党神话故事艺术节-2014年迎国庆戏曲惠民演出活动精彩大戏上演,汇集上党梆子、上党落子、豫剧、歌舞剧、杂技戏七台大戏,演绎传奇故事,书写文明历史。自2014年9月10日起到16日每晚8:00,在长治市潞州剧院和潞安剧院倾情演出。赏析优秀院团,品味名家新锐。太行情、上党行,山西长治欢迎您!上党戏迷连连看,精彩大戏岂容错过!
一个好演员,不仅会唱传统戏,还会唱现代戏。 一个青年演员,只会传统戏,不会现代戏,就不能算是一个全面的演员。
简单地将方言改说普通话或地方普通话,拍电视戏曲片也改讲普... 简单地将方言改说普通话或地方普通话,拍电视戏曲片也改讲普通话。表面看来这是为了适合其他地域的观众观看,其实,由方言改说普通话后,地方戏就失去了乡音,也就失去了独有的魅力和价值。
剧团和演员。要学习长治市夕阳红上党落子剧团的吃苦耐劳精神! 为上党落子艺术,他们有一颗滚烫的心!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大画家齐白石桃李满天下,但他却不赞成学生一味地模仿他,而是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他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艺术就是如此,学别人学得再像,也是在别人阴影下生活,古往今来,还从没有听说过靠模仿就能模仿出艺术大师的。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平心而论,艺术之路,第一步肯定是谁也离不开的必要的模仿,那是入门学步阶段,问题是第二步、第三步,就要及时扔掉拐棍,走自己的路了,否则,在艺术上就不会有什么前途。
吧主最近在忙什么呀?
上党落子戏剧创作何日重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
上党梆子戏剧创作何日重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
行头。 曾仕强先生说中国人成功离不开这十件行头: 一表人材; 二套西装; 三杯酒量; 四圈麻将; 五方交游; 六出祈山; 七术打马; 八口吹牛; 九分努力; 十分忍耐。
长治晋城的市县两级文化管理部门是否成立上党戏曲保护基金??? 当前,文化管理部门要切实关注上党戏曲非遗保护工作面临着紧迫性! 如何践行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的非遗保护工作?如何鼓励和支持对上党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否考虑发起成立一支专注于上党戏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
老百姓对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担忧是什么 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作为上党地方传统文化正在急剧衰落,呼吁更多的人们参与到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事业中去,用您的实际行动保护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不要成为濒危剧种。
我们的文化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上党戏曲传承保护的监管。 地方戏曲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后续乏人,观众流失,不然,面临着失传的威胁。
上党戏确实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帖吧人气看,越来越少的帖子,唉。
农历十月十五还没有到,很多剧团就要垛箱了,开始排练明年正月戏 今天下午听老舅舅说,在过去,农历十月正是秋收农闲季节,村里唱戏才开始上劲了,这几年好多剧团早早就收口不接戏了,弄的只有写豫剧和山东梆子,豫剧与山东梆子每年要唱到腊月天,因为腊月也有赶会的地方,农历十月十五和农历二月十五一样,过去煤矿唱戏都是这个季节,去年开始,煤矿效益不好,唱戏不多了。
潞城市红旗剧团是一个好剧团,演员素质高,给剧团提一个建议... 加快培养小生演员,要是缺少小生演员,担心须生演员以后就接不上茬了。
如果完全撒手不管,那么这样会毁了我们的地方戏曲!!!
不能因为改制就把剧团完全推向市场任其自生自灭,必须保护扶持! 如果完全撒手不管,那么这样会毁了我们的上党戏曲!!!
谁来介绍介绍上党落子的优秀传统剧目《反西唐》?
很多观众希望长治市上党落子剧团尽快复演优秀剧目《甘露寺》呀! 人才济济,基础雄厚,有这个实力呀,好好的一个剧目,怎么一直不见出来复演?
听说国庆节市委南大院由市上党落子剧团演出
不喜欢落子剧团改梆子,这样对落子是一大伤害。
戏曲演出市场折射的内涵太深远。 掐住了戏曲的荣辱兴衰成败
希望?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忙着奋斗、赚钱,以后他们也会老,自然也会爱看戏,此话听来不觉让人深思,若情况真能如此,戏曲则无大忧
忧虑! 看戏的观众大多年龄在50岁以上。据老人们自己分析,老人终会越来越少,没有年轻观众以后演戏恐难维持。
上党落子《反徐州》
戏曲艺术还是少点“江湖味”好 2013年06月17日10: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作者:于海阔 【核心提示】旧时的戏曲艺人自称为江湖中人,拜师入行有严格的规定和仪式。与许多其他行业一样,出于在江湖社会中相互交际和行业保护的需要,戏曲艺人内部也有一套行业用语即春典(隐语、黑话),这使人产生强烈的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师傅传授春典给徒弟,才是把徒弟真正领进江湖。 带有神秘色彩的“江湖”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江湖艺人”、“闯荡江湖”等说法就是生动的写照。“近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和人口流动的频繁,"江湖"所涵括的内容愈加纷繁复杂,并且染上了神秘的、吉凶莫测的色彩。”“江湖”之中,“三教九流”交叉汇集,组成了一个陌生人的世界。人们相互之间只愿展现有限部分,而多将真实身份和意图加以掩饰,所谓“逢人只说三分话”。在“江湖”文化的影响下,旧社会许多行业形成了独特的行为规范,不仅有约束性和惩罚性的规章,还具有充满神秘色彩的起源和始祖传说。 旧时的戏曲艺人自称为江湖中人,拜师入行有严格的规定和仪式。与许多其他行业一样,出于在江湖社会中相互交际和行业保护的需要,戏曲艺人内部也有一套行业用语即春典(隐语、黑话),这使人产生强烈的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师傅传授春典给徒弟,才是把徒弟真正领进江湖。而对于圈外之人,则是“宁送一锭金,不教半句春”,为的是保守江湖中的隐秘。例如,戏曲艺人将忘词叫“吃栗子”,顾客为“汤水”,散场为“放汤”,分钱叫“看亮”,外行叫“老斗”,表演过火叫“洒狗血”。使用春典,为的是最大限度地保守行业秘密以及扩大演出利润,例如,“摆金”表示外面下雨了,但如果直接说“下雨”,就可能导致观众离席,而使用春典则达到了留住观众的目的。 江湖中人大多带有强烈的迷信色彩。比如,尚小云剧团1925年正月初一在中和戏院演京剧《青石山》时,扎金奎演关帝,却不敢揉红脸,原因是怕大年初一关老爷显圣,因而不敢用关帝扮相。戏曲艺人还忌说很多字,如忌说“伞”,因与“散”谐音,用“雨盖”代替。其他的如,开戏前不许坐九龙口,因龙口近似人的喉咙,坐在龙口处犹如扼住喉咙,演员害怕嗓音因此会喑哑。 旧社会戏曲从业者社会地位低下,生存环境恶劣,个别戏曲艺人在江湖文化浸淫之下,一定程度上沾染上了保守、封闭的特征,也给戏曲艺术披上了极为深厚的神秘主义色彩。这种神秘,有的来源于封建迷信,有的更是一种人为的自我保护。过去戏班之间、戏曲演员之间均壁垒森严,不但缺乏艺术交流,甚至将剧本也视为演员的私有财产,别人一般难以见到。因此当年要想得到台上演员的戏词,只能在演出现场,竭尽一切可能来记忆、抄录,有时由于听不清楚或没记下来,也无可奈何。就连“戏考”类的剧本出版之后,很多错误的唱词也无法得到纠正,于是经常以讹传讹,无法弄清哪种版本、哪个演员唱的才是正确的。如果对哪句戏词有疑问,除非去问圈子里有交情的人,否则只能望“词”兴叹。如果都不知道,那就近乎绝望。加上师傅传艺时都会秘而不宣地对徒弟留一手,所以有些戏得靠偷师来学得。这种风气直到今天,还经常能找到它的影子。有关部门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时,许多濒危剧种的老艺人家里藏有某些剧目唱词的手抄本,但将其视为祖师爷传下来的东西,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不愿将剧本公开。有些艺术研究机构也存在一些地方主义的做法,本单位的资料不对其他研究机构开放,宁可将一些录像、录音、文本资料锁在柜子里,也不与外单位的研究人员共享。有些从事“非遗保护”的学者甚至需要通过找熟人、托关系、走后门才能接触到这些资料。这些做法使本来就已经陷入危机的戏曲艺术更加困难,也为艺术研究工作增添了不必要的障碍。 急功近利、心态浮躁是江湖文化在戏曲界的另一表现。有位7岁的“京剧神童”接受采访时曾说:给领导唱或上电视的时候我特别用心,给一般观众唱我就对付对付。他的童言无忌说出了戏曲演员的某种心态。我们虽不必过于责怪他,但普通观众不及领导受重视,演戏主要给领导看,这种思想是不健康的。 一言以蔽之,只有摆脱江湖文化的影响,少点江湖味,戏曲艺术才可能在当下重获振兴,并健康有序地发展。
有戏歌这一说吗?应该没有!要么是戏!要么是歌! 京戏是这样,各个戏曲种类都是这样,有些歌曲,即便是听起来靠近戏曲的腔调,也是歌曲,也就是歌!没有什么戏歌!戏就是戏,歌就是歌,何来戏歌之有?如果有戏歌,是否也叫歌戏! 上党戏曲也是这样,尤其上党梆子,没有什么上党戏歌之说!不要再误导观众和戏迷,即便我们的戏曲不景气,但也不需要傍成一种假东西,很多的老艺术家,非常不同意这样一种说法!认为这样下去贻害的是我们的优秀文化,糟蹋的是我们的传统是艺术。
戏曲,必须讲究程式化,否则就乱套了。
戏曲,首先是继承,然后才能谈发展。
各个县和各个大中型企业都应该成立戏迷协会。
6.20-23长治县红专剧团在长子县大堡头镇崇仁铺村演出! 剧团演出的这个村周围是山西省中南部铁路最大的编组站---长子南站,崇仁铺村附近的一大区域内是长子县即将崛起的一个新的城镇,预期城镇人口5-10万人,未来山西省内最大的现代物流交通港所在地。
要成为一名唱戏的行家里手,必须形神兼具。 唱戏不光要嗓子好,身体好,还要形神具备,通过舞台演绎来告诉观众-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说一说,聊一聊现在上党戏的拜师学艺及其主要途径。 1、戏曲学校老师教学学习:过去,年龄一般在小学期间7-12岁转入学,学习6-7年;现在年龄一般在小学毕业以后进入学习,12-13岁入学,学习5-6年。 2、跟上剧团跑龙套学习:具有小学文化程度,13-15岁,打靶,跑龙套,同时跟师傅,由于文化基础弱,还需要在学习艺术中,不断自我提高初中以上文化课程的学习。 3、登台演出以后再拜名角学习:上述人员,多数过去一般在17-20岁开始演配角,少数优秀的试演主角,出道早,锻炼早,早挑担子,成为名角、成功的机会就多、就高;现在在大剧团,23岁以前成为主角的几乎没有,25岁成为主角的寥寥无几,为什么?机会少,基本上25-30岁的还都是跑龙套,演一些小小配角,实际上束缚了他们的发展,要成为名角多数都在35-40岁,成才太慢了,为什么?有比他们年龄大的那些38-45岁的出台的机会都很少,为什么?他们上面还有45-55岁的在跑龙套、打靶子,为什么?不用问为什么?天外还有天哪!相比较,县剧团,民营剧团,年龄小,年纪轻的机会其实很高!
说一说,聊一聊现在上党戏的拜师学艺及其主要途径。 1、戏曲学校老师教学学习:过去,年龄一般在小学期间7-12岁转入学,学习6-7年;现在年龄一般在小学毕业以后进入学习,12-13岁入学,学习5-6年。 2、跟上剧团跑龙套学习:具有小学文化程度,13-15岁,打靶,跑龙套,同时跟师傅,由于文化基础弱,还需要在学习艺术中,不断自我提高初中以上文化课程的学习。 3、登台演出以后再拜名角学习:上述人员,多数过去一般在17-20岁开始演配角,少数优秀的试演主角,出道早,锻炼早,早挑担子,成为名角、成功的机会就多、就高;现在在大剧团,23岁以前成为主角的几乎没有,25岁成为主角的寥寥无几,为什么?机会少,基本上25-30岁的还都是跑龙套,演一些小小配角,实际上束缚了他们的发展,要成为名角多数都在35-40岁,成才太慢了,为什么?有比他们年龄大的那些38-45岁的出台的机会都很少,为什么?他们上面还有45-55岁的在跑龙套、打靶子,为什么?不用问为什么?天外还有天哪!相比较,县剧团,民营剧团,年龄小,年纪轻的机会其实很高!
有没有各个县剧团过去电台放过的上党落子唱段传一下. 我听有人说过的比如平顺县人民剧团<蝴蝶杯>\<穆桂英下山>\<花木兰从军>\<灵堂计>等;长治县红旗剧团<卖苗郎>等;屯留县绛河剧团<忠保国>等;黎城县黎明剧团<骂殿>\<二进宫>等;潞城县红旗剧团<对花枪>等;壶关县人民剧团<回杯记>等;长子县上党落子剧团<屠夫状元>等.
山西四大梆子之一“上党梆子” 新闻中心-中国网 时间: 2013-03-20 内容摘要: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因其产生和主要流布于秦汉时期的上党郡(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晋中市东南部\临汾市东部\河北省邯郸市西部)而得名。 上党梆子过去的班社,除梆子外还兼演上党昆戏、上党罗罗腔、上党卷戏和上党皮黄,共五种声腔。 历史溯源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的四大梆子之一,因其产生和主要流布于秦汉时期的上党郡而得名。当地人称“大戏”,晋南人称“东府戏”,河北邯郸一带称“西府调”“泽州调”,也曾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全省首届戏曲观摩会演时定下“上党梆子”这个名字。 上党梆子过去的班社,除梆子外还兼演上党昆戏、上党罗罗腔、上党卷戏和上党皮黄,共五种声腔。合称 “昆梆罗卷黄”。近年来,昆、罗、卷已绝迹舞台,只是以梆子为主,有些剧团或唱些皮黄。 艺术特色 上党梆子的唱腔以板腔体为主,间亦用曲牌体。板式中运用最多的是“大板”和“四六”,其它尚有 “中匹六”“垛板”等;曲牌体唱腔有“靠山吼”“一串铃”等,男女同腔、同度、同调。调式是微调式;除“紧大板”和“介板”外,其它各类板式中的过门都是宫调式的。伴奏乐器:打击乐是音响强烈的大锣、大鼓,弦乐是巨琴、二把和胡胡。
过去电台放过的上党梆子唱段,能否传上来,各个县剧团的. 比如我听说屯留县麟山剧团有<杨八姐救兄>\<蝴蝶杯>\<雁门关>\<雏凤凌空>等;长子县人民剧团有<三姐下凡>\<麟骨床>\<小刀会>\<珍珠塔>等;长治县红专剧团有<武家坡>等;沁县漳河剧团有<珍珠杉传奇>等;高平县人民剧团有<大祭桩>等
多介绍介绍上党落子各个剧团的情况。
屯留县绛河剧团的撤消和长治县红旗剧团的改掉,损失。
戏曲学校毕业的学生不去唱戏,人才培养极大浪费。 这个问题已经威胁到戏曲的继承发展根本了,怎么办呀?政府要重视对戏曲的保护与扶持,不然,戏曲真要成为博物馆里的历史了。
没有上党落子的县有多少? 晋城市城区、沁源县,武乡县,襄垣县,屯留县,沁水县、陵川县、泽州县。
没有上党梆子剧团的县有多少? 沁源县,武乡县,襄垣县,黎城县,平顺县,壶关县,潞城市,沁水县。
期望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排演青春板的全本上党梆子《法门寺》 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传统的上党梆子《法门寺》多年来很受人欢迎,过去,傅朋的扮演者为优秀生角演员郑发根,孙玉姣的扮演者为优秀旦角演员成静云。他们两个的表演的确优秀,精彩,无论唱、念、做等都属于一流,同时优秀的彩旦演员王爱果扮演的刘媒婆,活灵活现的表演水平真乃上乘,扮演赵廉的著名艺术家原银生老师把一个眉邬县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差点草菅人命的形象刻画到了极至,同样优秀的旦角演员卢爱琴把一个刚正不阿、胆大心细的宋巧姣表演的无法挑剔。另外王洪文扮演的刘公道,李文斌扮演的宋国士,郑俊强扮演的贾桂,董小琴扮演的老佛爷和宋晋义扮演的刘千岁都让人称道。 最近,观众通过观看第二届戏曲青年演员大赛,不少观众对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参加比赛的年轻小生陈华很看好,无论是他在折子戏《别窑》里扮演的薛平贵,还是在折子戏《拾玉镯》里面扮演的傅朋,虽然都只有一场戏,但是他英俊飘逸,张弛有度的舞台形象赢得不少观众的肯定,在小生领域的发展会看好,同样年轻的常媛媛和李雪峰两个扮演的孙玉姣,流畅的散白,敏捷、伶俐的做工,眼神,腰肢以及脚下的灵巧功力给人难忘的印象,是两个非常有前途的闺门旦演员。如果晋城市上党梆子剧团排一个新板的全本《法门寺》,里面宋巧姣的扮演者有两个青年优秀旦角演员李丹和王娅娟做为人选,加上郑发根或陈树涛、赵德红三个优秀生角扮演赵廉,以及王爱果的刘媒婆,那么这个戏的接力棒可以说是传接到位了。
上党梆子《法门寺》傅朋属于扇子生,孙玉姣属于闺门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