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仙王少阳 逍遥散仙王少阳
南山古泉,水滴石穿,生于九地,归于九天。
关注数: 534 粉丝数: 670 发帖数: 60,897 关注贴吧数: 59
未战而庙算,多算胜——磨练自己的投资逻辑 炒股,确实要练心。炒股很简单,标的代码+委托价格+买卖方向足矣。 炒股很复杂,千百万社会精英殚精竭虑的参与这个游戏。 股民们用各种各样的故事促成最终的交易价格。 而故事里面的因果关系形成每个股民不一样的思维逻辑。 你的故事可以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你就可以在投资上走在别人前面 获得利润。 这两天一直在聊有关于本轮调整的因果 在讨论中,很多人说了一些负面的话 但是扪心自问 这些说法背后又有曾样的逻辑支持呢? 中国经济的衰退已成既定事实? 现在的宏观环境处于通货膨胀末期,政府在逐步约束流动性? 还是市场化改革彻底失败或者现有的A股市场已经被政府抛弃? 都说牛市、熊市,牛市也有调整,熊市肯定包括反弹 那到底什么样的市场能才能叫牛市呢? 你要做价值投资,你怎么判断标的价值? 你要做趋势投资,你又用怎么样的数据图形去确定趋势的形成呢? 牛市判断的开始不能因为个股的普遍翻倍而确定 自然也不能因为千古跌停屡测出现而否定 要知道从历史上说在长牛趋势中出现股灾的几率更大。 要树立或者反对一个逻辑,首要条件是根据历史验证,确认一个新的逻辑。 否则,没有可靠逻辑支撑的走势,必将是昙花一现。 让新手学会思考,学会控制,应该是股在能给我们普通投资者最的大收获。 希望股灾之后,那种五分钟就出现的决策、或者对自己毫无认知的标的进行投资的行为不再出现 如果可以做到,那么,股灾对我们来说也是有价值的。
尺蠖之屈,蓄势待发——具有中国特色的A股市场 千股大涨,又是千股大涨。虽然知道这样的震荡对筑底来说很不好,但还是无法阻止这样的情形出现。虽然知道暴涨暴跌会促进投资心态的蔓延,但自从三天前的大跌后,今天的暴涨似乎就是不可避免了。 好消息是,制度建设还在稳步推进。那些个应该被剔除出体系的名字陆续的出现在晚间新闻中。 无论监管外的地下钱庄,还是体系内的蛀虫,还有那些利用舆论混淆视听的罪魁祸首。都在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昨天我们聊过,现阶段资本往美国流动的趋势。必然随着九月加息预期的兑付或者不兑付而结束。 那结束后,作为世界最具活力区域的资本市场。A股是不是可以成为国际资本下一个目的地呢? 这一轮整顿后,中国的A股市场的改革还将继续。 只不过应该不会重复以前生搬硬套国外经验的老路。 毕竟国外没有一个市场需要面临庞大的公有制经济体。 也不用负担促进流动性的社会责任。 关照自身特色,建设符合自身要求的A股市场将是一个紧迫的任务。 改革不会停滞,甚至不会因为股灾放缓。在可预见的未来,注册制即将推出。 信用交易以后还会放开,对冲机制也会继续完善。 和以往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更加有中国特色而不是对欧美市场的生搬硬套。 对于普通投资者,我的建议是。多看多想,少操作。 趁这个机会多了解一些有关金融、有关风险的知识。 中国的改革牛仅仅是个开始。好日子还在后面。 只要你在本轮股灾中学到了、学会了。 弥补以往的损失很快。
脚踏实地的基础——树立正确的盈利目标 资产配置管理、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投资者价值逻辑。前面牵扯了太多客观的东西。也让有些看官有些不耐烦了。 今天就用一个比较实用的东西,为这个话题做一个一个小节吧。 那就是,作为普通投资者,曾样确定正确的投资逻辑。让自己的投资成为风险可控的投资,而不是一次不对称市场上的无序赌博。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一个合理的目标。这是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否有意义的唯一标准。 先说几个一般人可能不会注意到的数据。 首先,对于一般的高端人士的理财需求而言,他们的首选目标是“跑赢通胀”。 参考近期发行的国债收益率进行计算,也就是可以承诺超过4%的收益就必须承担一定兑付风险了。这是金融产品的收益下限。 其次,作为股神巴菲特,他的成名,在于其能长期保持收益率稳定在30%左右。这个是现阶段金融产品的收益上限。 我们回头再看看,让我们未来可以超过大多数人的财富倍增计划中的均线是多少呢。维持年7%的收入增长速度十年即可达到翻倍目标。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工资性收入增长能维持在社会均值的话。我们的资产性收入增加只要稳定超过7%。我们的收入将超越绝大多数人。 当我们将决大部分资产投放在收益率在5%左右承诺收益的金融产品上后。即使将少部分的资产投入高风险项目获得20%左右的年化收益。 即可完成每年7%左右的资产收益目标。并在十年内实现收入倍增。 这个目标难么?其实很难。因为作为投资者唯一无法抗拒的就是贪欲,而这正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动力。 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你才能在获利百分之七八十后果断撤出,或者在损失大部分利润后不至于气急败坏。 冷静的面对表面上的那些浮利是成功找到符合自己投资逻辑的基础,也是真正的开始以投资心理去面对市场的起始点。
一个纠缠不清的伪命题——价值投资 昨天我们谈到了正确理解金融产品的风险属性。牵扯到了一个长时间纠缠不清的一个话题。 那就是,标的价值,也就是价值投资。 所谓的价值投资,个人理解就是通过标的价值的再发掘获得盈利的过程。 但是,实话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有的投资,都是价值投资。 也就是当你发觉了标的价值,通过提前介入,得到了获利。 如果你的发觉其后受到了主流意志的确认,就是一次成功的价值投资。反之,就是失败的。 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一,对价值的认可逻辑也各异。 前期收益稳定上升保证未来收益趋势增长是一个被大多数人接受的价值逻辑。(标的盈利是价值) 前期投入加大保证未来标的未来盈利能力大幅度增加是另一个普遍认可的价值逻辑。(标的盈利能力是价值) 前期收益下滑导致重组必然产生,而壳资源的稀缺性导致重组必然是优良资产注入这也是一种可行价值认可逻辑。(标的重组预期是价值) 甚至于某一个稳定可靠的资讯源近期频繁的释放某一标的的利多也可以是一种另类的价值逻辑。(内幕消息价值) 只要存在就有其逻辑意义,每一个价值逻辑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但是作为投资者,我们在认可并追捧某一价值逻辑前必须要遵循几个原则,只有遵循这几个原则。 我们的投资才有可能必称其为价值投资。 第一、价值逻辑的普适性只有大家都认可的价值才会推动标的价格上升,认可的人越多,上升的幅度越大。个人对价值逻辑发觉的越早,持有筹码的成本会越低,而最终筹码的获利空间就在于人课本价值逻辑人数的增加幅度。股价最终会走到一个价值平衡点。超过了这个点,也就是将筹码变现锁定收益的时候了。 第二、价值逻辑的可控性认可并遵循某一逻辑进行操作的前提就是,对逻辑中所有关键节点都有百分百的控制力,认可盈利能力首先要保证及时有效的掌握标的长期以来的财务数据,根据虚假财务数据作出的判断肯定会让投资者栽大跟头。认可盈利空间的需要了解标的行业数据以及市场潜力等等数据。认可内幕消息的,那必须要对消息来源有绝对控制力等等。如果无法控制逻辑中的关键节点。那这个逻辑对投资者来说就只能稍微有参考价值了。 第三、配合价值逻辑的操作水平在数据层面的价值逻辑需要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数据分析工具。这些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天书。而按照标的盈利能力等逻辑进行投资,需要的则是信息敏感性以及投资定力。投资者往往要根据自己能力等自身条件来确定自己价值投资逻辑。只有严格按照自己可操作的投资逻辑进行操作。才能称之为名副其实的“价值投资” 那么现在一般小散户的投资逻辑大多怎样,而我我们的普通投资者经常会范的一些错误是什么呢?这事明天再聊吧。
投资的相对理性——炒股与赌博 继昨天讨论的话题继续。虽然在国家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没有人会希望自己落后于平均数。但残酷的事实是,既然收入翻倍是人均计划。那么大多数人未来十年(还剩七年)的收入增长必定是低于计划明确的翻倍目标的。 我相信很多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而主动的进入股票、基金等资本市场。期望早日建立起自己的资产增长模式,跑赢大多数人。毕竟让钱可以去生钱,那一定比自己挣钱要来的容易一些。 但依靠金融产品进行资产增值却和劳动所得是有巨大差异的。 那就是钱不但可以生钱,还会产生贬值。您的资产通过金融产品获得盈利空间的同时,也背负了风险和流动性限制。 于是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些极端的投资行为(例如炒股),和赌博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的确,在理想环境下。因为不确定性的存在,投资的行为的风险收益比要低于博彩,操作难度更大。甚至于资本流动性也更差一些。 那么,为什么资本投资之所以成为一种理财手段而博彩却没有进入任何一个理性的理财规划中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资产投资者的相对理性。 博彩的风险在简单的游戏规则内随机分布,而投资的风险因为可以通过投资逻辑、信息铭感度、专业知识累计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 反过来说,如果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没有利用这些因素进行理性决策的话。那他的投资决策承担的风险更会盛于博彩。 那么为了不让自己的资本投资不成为一次失败的赌局的话,一般的投资者在进入资本市场的时候需要注意那些事情呢? 第一、最重要的,就是投资者需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 金融产品的核心就是收益、风险和流动性。而一般的投资者一般都关注的是收益以及流动性,而对风险的理解与重视却达不到应有的程度。在金融产品中有一个红线,那就是同期国债收益。只有低于这个收益的产品才有可能是相对无风险的。收益高于同期国债,必然有风险。这些风险有多大、在哪里、以何种形式体现等等。都是投资者决策前需要明确的。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即意味可以主动的对风险进行系统化的应对与控制。——本轮股灾就是一次让普通投资者体验到投资风险的好机会。 第二、资产配置中比例很重要。 对外在的控制易,对内在的控制难。严格的按照资产配置计划执行是每个投资者要过的坎。因为了解到了风险的破坏性,开始忠实的执行自己已经确定好的资产配置计划,是投资者进入成熟期的第一步。 第三、正确认识到标的价值的内涵。 很多人认为,投资不是博彩,是因为投资标的的价值属性决定的。但我要说的是,价值投资是一个伪命题。任何投资者都是价值投资者,他的投资决策是对标的价值判断的体现。即使博彩中,对于一个连开了十把“大”的骰子,第十一把开出“小”的几率在概率范畴内也是有投资价值的。但反过来说,社会对价值的判断总是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范。所谓稳妥的价值投资则是要挖掘出社会认可但却被忽视的那些机会。 这个,等明天再说吧。
研报精读——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核心结论 ①短期市场波动源于季节性下跌担忧和外围影响,是情绪变化而非基本面,好比“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似冷非冷。 ②相比以往,今年4季度不同:政策继续偏暖、增量资金流入、盈利预期差收窄。 ③维持高仓位,配置渐转中盘,如国企改革、体育、医药、环保等。 主要逻辑 短期波折源于情绪波动,无需担忧。 (1)政策背景不同:托底政策不间断,改革不断推进。12、13年中推出稳增长,4季度稳政策略回收,M2同比增速下降和利率上升是验证。今年托底政策缓慢逐步推进,房贷政策放松和央行再度下调回购利率显示政策继续偏松。此外,改革在加速推进中,上周中央深改组派出8个小组赴地方,调研国资改革。 (2)市场环境不同:本轮行情是增量资金的趋势市。12、13年A股存量资金博弈,场内资金卖出对市场影响明显。7月来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余额、融资余额、QFII/RQFII规模均在增长,显示新增资金不断涌入股市。 (3)微观盈利不同:过去下跌的业绩号角,今年可能吹不响。12、13年3季报显示,创业板、中小板的盈利预期差大。今年前三季度(H1)创业板指净利同比为14.7%(17.7%) ,中小板指为13.2%(7.3%) ,二者盈利预期差均收窄。 风格渐变中,重视中盘崛起之势。 (1)情况已渐变,行情从小盘向中盘扩散。统计今年以来各种风格指数涨跌,很容易发现小市值、高PE涨幅更大,但这种差距主要在本轮行情启动前发生。年初至7月22日,小盘股指数涨幅8.3%,中盘、大盘为0.2%和-6.4%;高PE指数涨幅11.1%,中、低PE指数为-0.5%、-1.4%。7月22日至今,中盘股、中PE指数涨幅为18.1%、17%,与小盘、高PE的20.9%、21.2%差距显著缩小。这是因为,本轮行情之前A股是存量资金博弈,资金选择市值小、概念多的小盘股、高PE股,但真正有增量资金入场时,有业绩的中盘股、中PE股逐渐受到青睐。 (2)中盘崛起:从微笑线到抛物线。A股市值前1%、1%-10%、后90%公司分布呈微笑线,美、日等成熟市场为抛物线,中盘崛起是趋势。海外经验显示,中盘崛起三条路径:市场国际化、产品多元化、兼并收购。对比美日,A股中盘崛起两个方向:一是消费、科技类通过三条路径保持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二是传统领域改革焕发新生机。 应对策略:无需降仓,渐调结构。 (1) “妈妈觉得你冷不是真冷” ,无需恐慌。短期市场波折主要源于情绪波动,相比以往,今年4季度有三点不同:第一,政策继续偏暖。 第二, 增量资金流入对冲存量资金获利了结行为对市场的影响。 第三,3季度业绩预告显示业绩预期差收窄,过去下跌的业绩号角空难再现。此外,美股等外盘下跌更多源于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而非金融或经济面巨变,对A股影响有限。市场中期趋势未变,短期波折无需过虑。 (2)政策主线,渐调结构。10月仍是政策密集期,仍以政策为投资主线,且步入4季度着眼下一年投资,逐渐 调整持仓结构。 市场风格演绎的方向应该是中盘崛起。 结合政策主线和市场风格,建议配置国企改革、体育、医药、环保等。 风险提示 改革进度不及预期。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