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证书 爱心证书
关注数: 15 粉丝数: 151 发帖数: 3,587 关注贴吧数: 70
思源工程:在重庆开展的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扶贫效果显著 9月25日至28日,受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思源工程”)理事长陈昌智及“思源工程”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林的委托,“思源工程”副秘书长陶鸣及思源·佑华公益基金负责人曹贞带队的重庆“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项目调研组,前往重庆市黔江区、酉阳县,深入学校和易地搬迁家庭,与受助学校、学生、家长交流,调研“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项目在渝实施情况,并参加2018级“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在黔江、酉阳的开班仪式,并就教育扶贫、卫生医疗扶贫、农村产业扶贫等工作进行探讨,与重庆市农特产龙头企业进行对接。   “思源教育移民计划”是“思源工程”、思源·佑华公益基金等重点开展的综合性扶贫项目,通过以易地搬迁教育扶贫为牵引、以移民安置为抓手、以创造农村移民群众创业就业条件为要素,以保护自然环境和拓展农村产业扶贫为要务,创造性地开展集“教育扶贫、易地搬迁、创业就业、恢复生态和产业扶贫”五位一体的复合型扶贫项目。自思源·新浪扬帆公益基金等2009年试点后,综合扶贫效果显著;2012年在思源·佑华公益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已累计在六盘山区、武陵山区、大别山区等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设了225个“思源教育移民班”、11个“思源教育育才班”,共计资助11200余名、34625人次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完成三年中学学业。“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   其中,“思源教育移民计划”自2011年在重庆市开班以来,已先后在酉阳、黔江、彭水等地开设了22个班,思源·佑华公益基金在黔江区、酉阳县、彭水县、奉节县资助19个“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受益学生达2850人次,随着“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的特色和效果逐渐显现,为集中力量脱贫攻坚,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   9月26日和27日,“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项目调研组分别前往黔江区冯家初级中学、酉阳县实验中学参加了2018级“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开班仪式。“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   黔江冯家初级中学校自2013年开办“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均筛选出高山移民且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入学,并选派最优秀师资队伍担任该班的教育教学及班主任管理工作,注重培养学生品行,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该班的受助学子学习积极性高、目标明确、具有拼搏精神,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均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其中2013级、2014级“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分别获得了黔江区优秀班集体的称号,升学率逐年提升。据了解, 2013-2015级已毕业的150名学生中,127人升入重点高中(升入普通高中18人、职高及中专5人)。高中升学率达97%,其中重点高中升学率达85%。   酉阳县实验中学自2011年起开办“思源教育移民班”,对学生开展“感恩、励志、爱国”教育,班级学习氛围良好,教学成果突出,考入重点高中平均升学率高达88%以上,2015级重点高中升学率甚至高达100%,2018年7月新毕业的50名“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学生中升入重点高中达48人。据悉,2011级“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学生高中毕业后30人考入大学,其中不乏上海交大、武汉大学(微博)等全国知名重点高校。   此外,“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项目调研组还前往黔江中学、酉阳二中看望了升入重点高中的“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学生,深入冯家街道白腊村、寨子村2017级、2018级受助学生周乐、粟兴宇家中走访,了解受助学生家庭情况,听取受助学生及家长的真实感受,鼓励孩子们不断锤炼品格和意志,努力成才。   受助学生家长表示,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思源·佑华公益基金给他们送去了温暖和希望,点燃了孩子们理想的火花,学校老师的辛勤付出让孩子们敢于正视困难,毫不气馁,自强自立,发奋学习。学生们表示一定不辜负各界爱心人士的期望,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做有爱心的人,用真情回报社会。   在家庭帮扶上,黔江区及酉阳县还把“思源·佑华教育移民班”学生家庭纳入全县脱贫攻坚的重点帮扶对象,从农业产业帮扶、医疗救助、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给易地搬迁学生安心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此外,调研组一行28日上午还与重庆市扶贫办、卫计委、农委、教委、民政局等部门领导围绕重庆市农业产业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认真听取重庆在农村产业、卫生医疗、教育助学、大病救助等方情况和2019年扶贫规划,并共同探讨合作开展扶贫及公益慈善工作的可行性与模式。
明星需要多做公益带动人群 昨天是9月21日,也是第25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央视新闻移动网联合主办、国家开发银行支持的“黄手环,让爱回家”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演员邓伦、胡冰卿、蓝盈莹、胡先煦、檀健次、宋文作等纷纷录制主题视频助阵公益,青年演员刘雅瑟更是到场支持活动。   “黄手环,让爱回家”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主题宣传活动,旨在唤起全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关爱,让更多人了解黄手环,当遇到佩戴黄手环的老人时,可以伸出援手,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本志在活动开幕致辞中表示,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导致中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之一,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于1994年提出,每年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会有不一样的宣传主题,今年的主题为“Every 3 Seconds”(记忆三秒钟),即每3秒,就新增1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黄手环行动”是2012年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联合央视新闻中心、原卫生部、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等单位发起的以关爱阿尔茨海默病老人为重点的公益项目,倡导“给生命的两头以同等的关爱”。   青年演员刘雅瑟自告奋勇参与了“尝老环节”,在体验了老化模拟眼镜和负重行走后,她坦言虽然一直知道老年人会过的很辛苦,但没想到五官的弱化会让人感到这么无助。她也分享到自己三年前参演的一部电影里,饰演她母亲的惠英红老师演的就是一位有认知障碍的老人,当时她就很有感触,觉得这些老人们非常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能让更多人关注和了解到黄手环,就有可能让更多有认知障碍的老人避免与家人走散的风险。”
第六届中国慈展会在深圳开幕 789个机构参展 新华社深圳9月20日电(记者周科)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20日在深圳开幕。本届慈展会以“聚焦精准扶贫,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将持续3天,共吸引789个机构、876个项目和312种消费扶贫产品参展。   本届慈展会由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和中国慈善联合会联合主办,展会共设“精准扶贫主题展馆”和“消费扶贫产品专馆”两个展馆,总面积约37500平方米。精准扶贫主题展馆主要设立品牌项目成果展示专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项目推介专区,以及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科技与生态扶贫、创业就业扶贫等9个主题展区。消费扶贫产品专馆主要集中展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产品以及各领域参与扶贫的产品。   今年慈展会在展示交流、研讨会议、资源对接各板块的设置上,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做文章,突出到村到户到人精准帮扶,汇聚慈善资源和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其中,会议研讨板块将主要围绕减贫脱贫等议题,举办1场国际公益峰会和5个分议题研讨会。   展会期间,还将举办“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中国公益映像节”“慈善文化创新之旅”等配套活动。   据有关统计,2017年,我国全社会慈善捐赠总额达1499亿元。截至去年底,经民政部门认定登记的慈善组织3165个,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超过7643万人。从今年起,中国慈展会将连续三年举办,且聚焦精准扶贫靶心不变。
创新“生态+扶贫”方式 草原管护公益岗位助牧区稳定脱贫 新华社西宁9月20日电(骆晓飞、王浡)记者从青海省农牧厅了解到,持续加大生态扶贫力度,近年来青海省共设立4万多个草原生态管护员岗位,在弥补政府草原生态监管短板的同时,有效带动了当地牧民群众增收和困难群众脱贫。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河流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青海省有天然草地6.32亿亩,占青海全省面积的约60%、约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0%。   过去由于过度放牧等原因,青海省90%以上草原曾出现不同程度退化。2012年,青海开始探索设立草原生态管护员岗位,到2017年年末全省共有42778名草原生态管护员,其中71%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管护队伍形成了“组织化巡护,网格化管理”的管理模式和“点成线,网成面”的长效管护机制。   “通过发放岗位工资促进牧民增收,让牧区群众从单一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青海省农牧厅副厅长巩爱岐说,草原生态管护员已成为青海管护草原生态的一支中坚力量,在保护草原生态、发现草原违法案件、宣传政策法规、跟踪监督项目实施、调查草畜基本情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青海省农牧厅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青海全省4万多名草原生态管护员补助金额达到9.02亿元,其中省级补助8.89亿元,县级配套补助0.13亿元。   “以青海最新的农牧业统计结果计算,纳入草原生态管护员的牧户占全省牧户数量的10.45%,草原生态管护员人均年补助2万余元,已成为牧民增收、脱贫的重要渠道之一。”青海省农牧厅草原处工作人员欧为友说。
公益专项债是积极财政重要着力点 日前,财政部发文指出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4109亿元,其中专项债券3673亿元。按照1.35万亿元的计划规模,意味着将有近1万亿元的专项债券须在今年年底前加快发行。国家层面对专项债券的加速布局是基于何种背景?我国专项债券有哪些独特的意义?对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完善政府融资机制方面有哪些作用?怎样加快推动专项债市场化进程?就这些问题,《新理财》记者专访了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 一、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新理财: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历经过哪些变化? 管清友:从政府性债务到地方政府债券再到隐性债务,中央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表述在不断变化,说明了地方政府举债机制演进和规范的真实写照。 2014年之前,旧的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而地方政府又有基建投资的融资需求,只得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进行举债,地方融资平台的种类较为多样,既有政府行政主导、市场主导,也有半行政半市场化,所以平台债务并不都是地方政府性债务,但二者之间有交集,由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直接债务、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或有债务都属于地方政府性债务。2014年新预算法和43号文出台后,地方政府举债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一般债和专项债组成的政府债券是唯一可行的“正门”,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渠道。专项债主要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是地方基建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2015年新预算法正式实施,地方政府举债机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地方平台融资职能被剥离,地方政府债券纳入预算管理,成为唯一合法途径。但由于地方政府债券的“正门”开得并不大,无法满足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仍有地方平台利用政府信用融资,借助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等方式违法违规、变相融资的行为,这类债务未纳入预算管理,但却需要依靠财政资金偿还,这些不合规的融资方式造成隐性债务积累,导致政府债务风险集聚。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且增长快,为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亟待防范和化解。 新理财:政府专项债券对于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有哪些作用? 管清友:专项债是完善政府融资机制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通过预算管理,明确每年的债券发行额度,有利于规范政府融资行为,推进地方债务显性化,把控地方政府融资风险;另一方面,专项债尤其是项目收益专项债要求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专款专用,能够保障重点领域公益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有创新和扩大空间 新理财:我国政府专项债券有哪些独特的意义? 管清友:我国财政政策整体依旧偏严,只是结构性积极,专项债的主要资金投向未能产生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多为市政、交通、环保、棚改、土地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其中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是重中之重。 不少人将专项债称为“中国版市政债”,我国政府专项债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严格限定发行主体,省级政府才有发债权限,市县政府需要由省级政府代为发行。二是规范债务预算管理,专项债采用限额管理,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经人大审议后确定每年的发行限额。三是明确资金用途,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才可发行专项债券融资,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偿还。 同时,专项债券和一般债券虽同属于政府债券,但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一是管理机制不同,一般债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与赤字率直接挂钩,专项债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二是资金投向不同,一般债多用于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专项债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这就决定了一般债和专项债的管理方式和适用范围不同,专项债相对灵活,适用于自负预算平衡项目,意味着专项债券不限于现有品种,未来还有创新和扩大的空间,是财政融资开正门的重要着力点。 三、加快推动专项债市场化进程 新理财:目前专项债券的发行节奏偏缓慢,额度偏小,明显低于一般债券的发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管清友:今年上半年专项债券发行缓慢受多重原因影响:一是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尤其是杠杆水平较高的地区,多持观望态势;二是上半年债券市场动荡不安,债券违约事件频发,债券市场整体较为清淡;三是今年是置换债的“收官之年”,各地财政大力推进债务置换工作,置换债券多为一般债;四是今年4月下旬财政部才下达新增债务额度,较往年推迟了一个月左右,导致新增专项债发行延后。五是专项债的市场机制不太健全,主要在银行间发行,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传导受阻,流动性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其中最后一个问题表现的最为突出,应加快推动专项债市场化进程,完善债券定价机制,吸引非银机构参与认购。 新理财: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已居高位,在此背景下国家层面依然对政府专项债进行加速布局,用以扩大内需,提振经济,这与当前的大环境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 管清友:目前中国经济形势较为复杂,内忧外患之际,年中的政治局会议要求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在规范政府融资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券是唯一可行的举债方式,一般债受到预算赤字约束,新增供给量相对固定,而专项债受地方政府基金收支平衡约束,相对灵活,因而成为积极财政的重要着力点。
慈善就在你我身边 9月15日上午,以“快乐慈善,爱满京城”为主题的2018慈善北京周“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在朝阳区蟹岛度假村拉开帷幕。活动现场的义卖慈善集市上,近百家社会组织参加进来,数万件作品参与义卖,其中还有不少特殊人群制作的手工艺作品。 走进蟹岛度假村,这里热闹非凡,百余家义卖摊位依次排开,沿着展台走过去,各色书画、绿植、精美的手工制品,可以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物品都是慈善的果实,以手工制品为例,都是特殊群体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制作完成的。本次活动在朝阳区民政局的协调下,朝阳区43个街乡及全市社会组织近百家单位进行慈善义卖,义卖物品达百余种、数万件。 参与本次“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的市民,只需很少的付出,购买喜欢的物品,便可投入到慈善行动中去。市民购买慈善大集义卖物品,凭捐赠回单或购买凭证,将获赠《爱暖朝阳慈善故事获奖作品集》。 为了让市民感受到慈善的热情,真切关注到慈善,朝阳区一些特殊群体和社区的志愿者还为来到“中华慈善日”主题活动现场的市民准备了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 北京上善扶贫公益促进中心负责人刘云峰说,慈善在许多人心中的第一印象都是大型的慈善募捐或公益服务等活动,但其实,更多的慈善行动就发生在大家身边。“正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善举,将慈善如阳光铺满大地。” 北青报记者还从活动主办方了解到,本次活动还专门设置了政社资源对接集市,通过征集并集中展示朝阳区43个街乡所需所求,并与有梦想、热心公益的社会组织相对接,以此推动朝阳政社深度携手,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