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而碎 随风而碎
关注数: 30 粉丝数: 643 发帖数: 6,096 关注贴吧数: 9
环太平洋舰队 2024千岛湖聚会——大西洋海战 去年在苏州聚会之后,经过大半年的准备和筹划,我们在风景如画的千岛湖举办了第二次聚会,13位伙伴从大江南北齐聚一堂。共有17条船前来参战,在各有特色的水域进行了四场波澜壮阔的海战。为了找到最合适的下水点,舰队派出了航空侦察。有三台相机参与了拍摄,共有上百条视频和近3000张照片,选出这一百张照片与大家分享。 玩船之余,大家一起聚餐,吃千岛湖特色鱼汤,喝啤酒吃烧烤,聊天吹牛,分享模型制作经验和技术。聚会持续了三天,但开心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留下的是今年酷热夏天的美好回忆!期待和朋友们明年再聚! 这场持续三天的海战,从地中海英国皇家海军和意大利海军的小规模战斗开始。 Day 1:皇家海军厌战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号,与意大利海军扎拉号,在风平浪静的地中海岛屿附近展开激战。扎拉号凭借意大利超跑般的机动能力和主场作战的优势,在岛屿中来回穿梭,让英国军舰难以发挥火力优势。导致厌战号在追击中误入浅滩,不慎搁浅。英军只得作罢,扎拉号从容撤出。随后与维内托号快速驶出地中海北上。英军也在将厌战号拖离浅滩之后,尾随追击。 地中海岛屿战匆匆结束,当然是有原因的。当天傍晚,德军潜艇发现,由三条自由轮和一条护航航母组成的盟军运输船队,准备将众多作战物资送到英国。但护航航母上的反潜机对潜艇进行了驱离。水下偷袭不成,德军派出了三艘水面战舰前往拦截,分别是提尔皮茨号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 运输船队立刻向位于英国的盟军求援。盟军派出了由3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前往阻击,分别是皇家海军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埃克塞特号重巡洋舰,以及法国海军的黎塞留号战列舰。皇家方舟号航母正在船坞维修,未能一同出动。考虑到德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盟军还紧急呼叫了正在地中海的三艘英舰,约克号由于燃油不足,停在直布罗陀补给,厌战号和威尔士亲王号则驶出地中海,参与到阻击德国破交舰队的任务中。 发现盟军大动作的德军,也马上呼叫了意大利盟友前来支援。意大利海军反应迅速,派出维内托号战列舰和扎拉号重巡洋舰,北上与德军会和。 Day 2:经过前一天的调兵遣将,英法德意四国舰艇齐聚北大西洋,进行了一场6V5的大海战,从早晨持续到夜晚。白天风平浪静,鏖战到黄昏之后,海面上狂风大作,巨浪滔天,双方这才脱离接触。在这一天的战斗中,厌战号追击扎拉号,就在火炮全部瞄准,扎拉号在劫难逃之时,维内托高速机动到厌战号身后进行齐射,解救了扎拉。威尔士亲王号刚刚服役就长距离机动,导致机械故障,退出了上午的战斗,晚上才重新加入。胡德号、埃克塞特号都被击伤。在盟军岌岌可危之时,黎塞留号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一己之力挡住了由提尔皮茨号带领的轴心国舰队,不愧是欧洲第一战列舰。战斗结束后,德军俘虏了一艘尾部中弹,舵机失灵的自由轮。天色已晚,双方各自退兵。在提尔皮茨号的带领下,轴心国舰队展现出了高超的作战水平,取得了当天战斗的胜利。盟军战舰虽有受伤,所幸无一沉没。剩余两条自由轮继续载着货物前进。 Day 3:就在运输船队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意大利海军的两条战舰突然杀到,不愧是意大利跑车,昨晚的战斗结束后并未撤退,而是开足马力追击。失去保护的自由轮如同羊入虎口,扎拉号迅速击沉了一条斑马纹涂装的自由轮。就在另一条满载谢馒头的自由轮要被俘虏之时,威尔士亲王号赶到。由于前一天弹药消耗殆尽,双方只进行了一场小规模战斗就各自撤退了。 至此,这场持续三天的海战以轴心国大获全胜而结束,击伤多艘盟军战舰,击沉自由轮一艘,俘虏一艘。另外,由于盟军陆军的快速突进,德国造船厂危在旦夕,因此正在建造中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匆匆出海。俾斯麦号虽然错过了海战,但留下了与姐妹舰提尔皮茨号的珍贵合影。
干货——RC船怎么做才不怕沉 为什么有的rc船可以在大风浪中毫发无损,平安归来;有的rc船风平浪静都会吨吨吨,首航沉功。区别就在于防水防沉有没有做好。在这里做一个总结和介绍,一篇帖子把这个问题说透彻,讲明白。 虽然常把防水防沉一起说,但这实际上是联合种完全不同的做法和思路。我称之为防水流和防沉流:防水是不让水进去,水不进去自然就不会沉,隔绝电子设备收到的影响,提高可靠性和寿命,所以要做好封闭,减少维护。 防沉是水可以进,进水也沉不了,也不能立刻破坏电子设备,所以需要在内部有泡沫防沉,电子设备要做好防水处理,同时既然会进水就需要经常维护保养,所以要尽量做大维护口。 需要注意的是,两种方法合二为一并不能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反而会互相影响。按防水做,东西都封起来了,一旦进了少量水,如果船里面有防沉的泡沫,隔舱,反而不利于把进去的水倒出来,少量水长期在密闭空间内,让电子设备长期处在潮湿环境,损害很大。按防沉做,如果同时用了防水的密闭做法,则会给必须的维护带来困难。 因此,如果选择走防水流,就认真提高可靠性:做好动力的安装和测试,做好封闭,检查各处密闭性,对电子零件做好防水处理,杜绝万一有少量进水时水气对设备的腐蚀。如果选择走防沉流,就认真提高可维护性:开口做大,打泡沫,电子设备做防水处理。 通常来说,防水做法因为降低了维护需求,对外观的影响更小。所以我个人喜欢选择防水,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留个后门,以便万一坏掉了可以做一些维修,平时则不需要任何维护。在封甲板前要在反复测试动力,封甲板之后要把船整个没在水里看有没有任何漏水的地方,这样做好了就是一条放心的全防水免维护船。 同时,有另一种新手常见的做法,我称之为“干舷防水”,甲板不密封,内舱也没有防沉措施,全靠船的干舷高度来防止上浪进水,小船上浪沉了就想换大船,殊不知就算换成了1:1的真船,上浪洗甲板也是家常便饭。这种做法其实是对船这种东西缺乏基本的理解,观念还停留在公园手划艇。这种观念需要尽快改变,否则只能不停的贡献经典沉船时刻。
环太平洋舰队 首次聚会——美日航母编队大战 RC船组舰队,才是终极乐趣! 入船坑这么多年,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一直都是一个人玩船。几年前有了个想法,称之为“云舰队”,和几个朋友平时各自造船,造好了之后一起去一个有好水好景的地方,把玩船和旅游结合起来。最初的灵感来源是船友自强不息在5i上的神贴《跑到内地放遥控船》。22年初我将这个想法介绍给某舰队,希望一起发展,可惜所托非人。所以22年末和几个朋友们一起组了一个新的舰队,起名环太平洋舰队,因为我们的成员不仅在全国各地,还有在太平洋对岸的,货真价实的环太平洋属于是。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第一次聚会终于成功的在苏州举办,和好多在网上认识了很多年的朋友终于见面了,非常开心。 这次的聚会主题是二战太平洋战场,美日双方共有七条船出动。IJN派出了两条主力航母赤城、大凤,USN这边是一个双航母特混舰队,航母大黄蜂、列克星敦和三条巡洋舰关岛、旧金山、克利夫兰。双方在多个海域展开激战,从广阔的月亮湾到玩船圣地独墅湖水池、再到专门的比赛场地昆山。是役,USN航母大黄蜂带着多架B-25执行特种任务,由列克星敦号保护,没想到列克星敦飞行大队全部起飞后却扑了个空,正在回收第一波返航的飞机时,IJN两艘航母齐装满员的攻击大队杀到,尽管三艘巡洋舰狂点加强AA,但仍无济于事。最终USN两艘航母大黄蜂、列克星敦受重伤,旧金山号也中雷进水,只剩下关岛和克利夫兰平安返航。大战过后一笑泯恩仇,双方开始友好贴贴。 (以上只是剧本,事实上这次活动舰队里的所有船无一损失,甚至一架落水的飞机都被成功营救回来了。) 玩船结束后,和朋友们一起吃了苏州的美食,还逛了几个著名的园林,不虚此行。 下次的活动已经在筹备中,对这种活动形式感兴趣的船友可以来774263426。 #航母##航空母舰##太平洋战争##航母大战##模型##模型船##舰队#
1/350 克利夫兰号巡洋舰 RC 做了一个半月,过程比较轻松愉快。用了要塞的防空炮,柚子的雷达和水上飞机。RC方面用950毫安电池,050电机。在制作方面尝试了一些新的方法,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当然也有一些翻车的地方,下一条改进。 旧化方面仍然用了非常轻微的旧化。口味轻重因人而异,不过在观察过许多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船的照片之后,发现不论一条船是新还是旧,船体永远比上层旧的多,这也很好理解。如果船体只有一些轻微的锈,上层则基本不会有锈出现。在制作中如果能注意到旧化程度的不同,应该会让作品的真实程度提高一些。 另外在这条船的制作过程中想到一个问题:模型在还原实物时,应该注重结构还原还是观感还原呢?比如桅杆顶部的锅盖雷达,实物是布满了小网格的,但是因为网格太细,基本上任何照片中都只能看到几圈环形骨架。而打印的雷达也表现出来了这些小网格,这当然从结构上来说很棒很还原,但是在观感上就不对了,小比例下过密的小网格让整个雷达看起来和实心的塑料差别不大,顶部看上去一大坨,虽然还原了结构,但和真船的观感相差很大。如果只做几圈环形骨架,可能更符合我的喜好。 航行视频可以在这里看到【原来克爹开起来是这样的 克利夫兰号巡洋舰 威武巡航-哔哩哔哩】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b23.tv%2FPMAvpNV&urlrefer=fcb4203ce82c6cdf13d482b16086a607#模型# #模型制作# #巡洋舰# #二战# #太平洋战争# #海军# #模型船#
飞龙号巡航夏威夷 纪念中途岛战役80周年 楼主最近去夏威夷玩了一趟,就带上了新做的飞龙号空母,在夏威夷的美丽海域开一开,刚好纪念一下中途岛战役80周年。 飞龙号之前在夏威夷附近海域来过两次,第一次是虎虎虎,在瓦胡岛北边距离很近的地方,第二次就是中途岛了,然后就寄在那里。不过虽然中途岛也是夏威夷群岛的一部分,但是距离夏威夷的主体距离已经有1200多海里了。但中途岛那个鸟不拉屎…啊不…应该说只有鸟拉屎的小环礁,是没有商业航班可以去的,基地也是废弃状态,只有几座孤零零的纪念碑在告诉后人离这里不远的地方80年前曾经发生过多么惊心动魄的大事。 说回模型,对于我们仿真RC船的玩家来说,下海开船是挑战与爽感并存的一种玩法。挑战方面,第一是海中的风浪,但这一点与内陆的淡水大湖并没有太大区别,水域面积够大的内陆湖也可以有很大的风浪,而下海开船也完全可以去选相对平静的时候去。第二点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海水的腐蚀,尤其是如果防水没做好进到船舱内的咸水,与通电的电子设备产生电化学反应,是杀手级别的存在。因此下海的模型船,对动力系统和防水能力的可靠性要求是比较高的。 但是下海开船的爽感也是很难在内陆复制的,在美丽的海域除了有蓝的让人沉醉的海水,与内陆湖相比,最难得的就是大海干净的背景,后面放几张对比图就一目了然。 这条飞龙目前是约90%完工的状态,等全部完工了再拍一组静态照片。 镇楼图是在茂宜岛的海滩拍的,背景中的山是与茂宜隔海相望的卡胡拉威岛。
1/350郡级 康沃尔号 轻改+RC RN涂装小考 号手近年来狂出的冷门题材之一,上市这么久了,至少本吧我还是第一个做的。号手把这船叫“康威”号,有点不明所以。Cornwall是康沃尔郡,是地名的固定翻译,而且各种历史文献中,这船都叫“康沃尔”。而且吧里如果有哈迷,一定记得二年级洛哈特带进教室的那一群康沃尔郡小精灵吧。 郡级是英国大量服役的一型条约重巡,外观上最大的特色是三个大烟囱,古色古香,二战船有了铁甲舰的味道,而且干舷很高,所以显得非常大,从侧面看甚至不输战列舰。和它们不高的存在感相比,郡级在二战中的参与度却非常高,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在大西洋上,RN和俾斯麦,沙恩霍斯特,希佩尔,斯佩的战斗中,郡级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太平洋,萨沃岛战役中袋鼠的堪培拉被IJN重巡一顿突突,送了人头。在1942年的印度洋,多塞特郡号和本贴主角康沃尔号两条郡级,则成为了IJN在珍珠港之后中途岛之前鼎盛时期的牺牲品。 号手这款板件,质量相当可以,尤其是传统拉胯项目组合度,好到让人吃惊,很多地方不用胶就可以固定,上了漆之后甚至会有点紧,最后的总装要小心一点。另外用了某家的木甲板,以前在厌战号上感觉还相当不错,但是这条船的木甲板就太拉跨了,尤其是组合度,比塑料件短了近半厘米!不得不从中间切成两半再用边角料补上,让人比较失望。 这条船基本上是直做,自己加了一点细节,主要是桅杆,砰砰炮,拉线。为了赶上周末的活动,赶工两周做完,算是一条比较愉快的快餐作品。 另外特意考证了一下二战英国海军的涂装,可以说是各国中最复杂的了,比如很多人误以为胡德号只有一种灰色,实际上竟然有三种,在本贴最后与各位分享。 两静一动照片镇楼。
萌新练手:1/350 厌战号战列舰 轻改+RC 以前只做过一些现代军舰,第一次做二战船,有点小慌张。二战船有些现代船没有的东西,比如木甲板 迷彩,对于这些我都是零经验,所以这一条船以练手为主,也没有用套改。只是自己改了一点雷达,加了栏杆,单独做了个吊车,这些都是对外观最有影响的东西,其他诸如小艇,舰桥,防空炮等统统直做。而且我意识到了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每一条船都上完整的套改,那这辈子都做不完已经有的堆积了,快挂的时候看到那么多没做完的模型应该会很难过吧。想明白了这件事,决定以后只有特别喜欢的船花功夫精工细作上套改,其他一般喜欢的直做为主,轻改最影响效果的部件就足够。这条厌战就是这种思路下的产物。 至于考证什么的。。。二战船考证起来比现代船难好多啊,参考了一下吧里大佬的作品,又发现号手和爱德美的厌战开模很多地方差别巨大,咱也搞不懂到底应该是咋样的,总之注意到的地方就做,没注意到的、找不到资料的就佛系不强求。。。 涂装选择了相对简单的末期样式,第一次练手,先徐图缓进从易到难嘛。。。那条黑水线看起来宽的很离谱,可照片上就是这样的。但是其他很多地方的考证,肯定经不起什么推敲,佛了佛了~~ 一静一动和一张真船照片镇楼:
1/350 海自金刚号驱逐舰 套改+RC (可能是目前考证最严谨的)-划掉-海自金刚号驱逐舰。 还记得00年代这型近万吨的大舰在亚洲是非常震撼的存在,时过境迁,海自自已有了更新更强的爱宕摩耶,我们也有了055,金刚级的风头已经完全被盖住了。不过仅就外形来看,我个人觉得金刚级比后来的爱宕更能体现日式设计的传统与特色,尤其是对于铁塔式主桅的执着。 这款模型是号手与pit road合作(贴牌)的套材,质量真的一言难尽。船体上下、上层建筑小片组合式开模,与号手最新的一体式开模有着时代的差距。结果就是小片组合好了总有难受的缝,旁边的细节又增加了补缝的难度;上层搭好之后根本无法和船体合拢。另外船底过于圆滑,导致排水量过小,对于RC来讲非常**。 然而最让我吐槽无力的是pit的原厂套改,也是目前唯一的350金刚级套改。这是我用过最差劲最不到位的套改没有之一!甚至把它叫“半套改”更合适,最显眼的爬梯栏杆统统没有,仅有的几根栏杆竟然没有预制折线!连折线都没有的套改算什么套改,和通用栏杆又有什么区别??非常糟糕。以后看到pit的套改要躲得远远的。非常羡慕做爱宕可以用tetra的套改。 RC部分,因为船底形状不标准导致的排水量过小,压到水线再按比例换算只有7000吨,所以不得不做了大量的减重增浮工作。原装塑料舵、桨、人字架。。。重量能减一点是一点。 此外对比大量照片,号手的涂装指示水线太高了,黑线底部从上船体开始与船尾螺旋桨保护架过于靠近,是明显错误的。 本贴照例分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划掉-静态照片,动态照片和一些过程照片。 照例一静一动镇楼。
仿真RC船的比例排水与比例航速 比例排水与比例航速对于仿真模型船的制作有一定参考意义。比例排水可以用来测算安装什么设备,能充分利用但不超过排水量;比例航速这一概念是从船舶设计中来的,模型在达到比例航速时,会与实船产生相同形状的水波,具有相似的水动力特性,也会让看起来的仿真度变高。 关于模型船航速最大的误区是不少人认为模型航速应该是真船航速/比例,就像算长度那样。一艘真航母30节航速时每秒钟移动0.05个船身长(这也是为什么越大的物体,感官上移动的越慢,很多人凭直觉认为船的速度可能就是每秒两三米在蠕动),而一艘一米长的模型航母如果每秒钟只移动5厘米的话,就几乎没有任何水波,看上去就像真航母在港口中以两三节的速度蠕动一样。要产生和真航母30节时相似的水波,一米长的模型航母需要达到0.82米/秒的速度。这个速度在不明就里的旁观者看来,就会发出“哇 这要是真船得有100节了吧”的感叹。 关于比例航速和水波形状,用图来更直观的展示。 三艘伯克级驱逐舰,真船,1/128,1/350,体量差别巨大,却在水中划出了形状非常相似的水波。模型船跑出这样的效果,乐趣和观赏性都增加不少,就是因为这两艘模型船的速度都是真船的比例航速。 所以在这里做个小小的科普。将计算公式简化后贴在下面,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1/350 CV-63 Kitty Hawk 小鹰号航空母舰 套改,RC,内构,灯光。 断断续续做了整整一年,终于完工了。折腾了一番,除了上PE套改,还改了RC,3D打印了机库内构,并加了灯光。选择做小鹰号2007年大修完之后不久的状态,主要是考虑飞机的选择,彼时舰载机颜值巅峰F-14已经从航母甲板上消失不见,唱主角的是超级虫子发-18,但同时还有E/A-6B,S-3等好几种飞机,不像现在清一色的发-18看起来很无聊。另外在旧化处理上选择很轻度的旧化,大概就是刚从船厂出来在海上一周左右的时间,甲板有一些轮胎印,船身有一些轻微流锈。 小(猫猫)鹰号USS CV-63 Kitty Hawk,,是美国最后一艘常规动力航母,也是除了宪法号帆船之外美国海军服役时间最长的船,是名副其实的老兵。Kitty Hawk是地名(恶意卖萌的小猫鹰),就是莱特兄弟成功起飞第一架飞机的地方。小鹰号退役后就停泊在港口,路过就可以看到。我曾经去看过一次,巨大的舰体十分震撼,只是十年的风雨已经让她锈迹斑斑。 号手的这个板件,的确是良心之作,细节和组合度都上佳,制作体验非常愉快。两片PE,一张巨大的水贴纸,都很有诚意。鸡蛋里挑骨头的话有两点,首先是自带飞机太少,要做出效果就必须额外采购;另外一点考证问题,大后期的小鹰号,号手却在船头搞了两个弹射回收角这种70年代的东东;还有主桅形状有错误,不改的话看起来比例不对。 另外打算在本帖中包含一个小飞机专题,俗话说“做航母就是做飞机”,虽然夸张了点但很有道理。小飞机好不好看对航母的外观有决定性的影响。这40架小飞机的制作时间大约占了总时间的1/4,大大超乎我的想象。有个人说“其实最好做的就是航母,因为东西少”,只能呵呵,可能在他心里航母就是大光板+小小的舰岛。首先航母东西真不少,号手的这套小鹰,本身就有1400+的零件,350比例中无出其右,如果还要自己加东西,就更不用说了;另外小飞机如果精做,也是个耗时无底洞。 本贴分五个部分:整体和细节外观,灯光和内部构造,RC下水照,小飞机专题,以及制作过程。 一静态一动态,走你style超级发-18,还有本人实拍的Kitty Hawk真船镇楼: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