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nan915 liunan915
关注数: 73 粉丝数: 201 发帖数: 3,009 关注贴吧数: 44
PH值调控手法 关于PH值的文章在各个论坛之中可以说是多如牛毛,在养鱼缸内PH值的系数由很多方面来决定,比如CO2的含量,水体中的KH值与GH值,以及水体本身的软硬和滤材的不同,鱼缸中鱼只饲养的密度,做水时暴气时间的长短等等,都会影响PH值的大小。在相对同一的条件下(相同的缸、鱼、滤材、水源等)PH值的控制与调配,以及操作手法带来的一些影响。  在养殖缸中,水的PH值的高低变化是由氨的循环途径来决定的,氨的物质循环途径是以以下两种形式存在的:  1. 氨通过硝化系统,让硝化细菌分成两个阶段将其最终转化为硝酸(HNO3)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硝酸盐(NO3根的泛指),硝酸属于强酸,溶解于水后,PH下降,如果少量的话,KH可以调节,量多时必会造成PH值急剧下降。  2. 氨还可以通过另一种物质循环作用转化为铵(对鱼无毒)被保存下来,(铵无毒)在转化的过程中吸收H+离子使水PH值上升。  如果第一种高于第二种,水体就会成酸性,反之则会成碱性。  碱性水体解决办法:  1.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要加强和完善硝化系统,只有硝化系统完善并且足够大,才能使氨的循环转化为硝酸的过程大于转化为铵的过程。  比如:刚刚开缸的朋友,经常为居高不下的PH值头疼,原因就是硝化系统不完善,不能够把大部分氨(剧毒)转化为硝酸(盐),更不用说是全部了,这时候最容易挂鱼。运作几个月以后,硝化系统建立完善了,氨被全部消化掉,鱼只健康,PH值也会相对应的下降,直到有一天,你会大叫——跌酸了!  2. 再就是使用市场上有信用牌子的调低剂,水质稳定剂、黑水、榄仁叶、树脂等调水制剂,立竿见影,但是幅度不能太大,每天最大调幅在0.5之内。  如果水体的PH值成为酸性甚至开始跌酸了,请你注意以下几点:  1. 是否长期不换水,滤材是否老化。  2. 缸内是否有水草,是否加CO2,缸中CO2含量过高会使PH值降低。  3. 鱼只排泄太多或是喂食量过大导致水体过老。  4. 硝化系统过强,而导致硝酸增多,最终跌酸,这也是最关键的。  在说到最关键的第4条,硝化系统过强产生硝酸最终导致跌酸,其实就是水体过老,那么我们就要思考一个问题,引起水质变老的原因是什么?那肯定是硝化系统转化氨的效率太高。那好了,我们分析一下能产生的其所有原因。  养殖的密度、喂食和滤材的多少与硝化系统的强弱为正比例,过量则会加速水体的变老与硝酸的增多。但是——鱼友们,硝化细菌在一定的酸性范围情况下,硝化作用就会减弱,我在“翠湖”上观摩到只要PH值在6.0以下就不会有硝化作用进行。依照这个理论,即使氨源再过剩,我们的硝化系统再强大,我们缸内的水体PH值最低也就是6.0或是5.8-5.9,顶天了。那实际操作呢,我的鱼缸曾经到过4.95,呵呵,问题出在哪里呢?  翠湖的坛友也在探讨这个问题,请教Rober版主,我也把我的做法与想法虚心的请教了Rober,最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今日写出来与鱼友分享。  原因是我们过滤箱生物滤材作用区的PH值,并不是等于缸内水的PH值。理由是,流入生物过滤区的循环水来自物理过滤区,即白棉,是鱼只粪便堆积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说是一个氨的加工厂。  因为异营性细菌集中在此将含氮化合物分解生成氨,氨是碱性物质溶于循环水后,中和酸PH值升高,这种PH值升高的水体进入生物滤材区,硝化系统并不会受到抑制,仍然产生酸,使缸内的水在PH值小于6.0的情况下继续下降,直至开始跌酸。  但是这种现象不会无限度的继续下降下去,PH值在5.0左右可能已经达到缸水PH值最低稳定值了。但这对于我们龙鱼之巅的龙友们已经是灭顶之灾了。那有什么办法能解决呢?  解决问题之前,先看看我做的两个同样大小的鱼缸,一个在办公室,另一个在家,养的鱼只大小数量品种基本相同,泵的流量以及循环途径方式也基本一样,换水的频率两个缸都是一样,每天抽粪便换一小桶水,加入做过24小时的水,都是用加氧方法做的水。  那为什么办公室就跌酸那么厉害呢,家里的PH永远是7.0—7.1,原因呢?看了滤材我才恍然大悟。当时是把在家剩余的滤材全部带到了办公室里,为了避免浪费全部塞进滤箱之中,而且物理过滤的白棉就在水中浸泡着,办公室去的朋友也多一点,只要喜欢鱼的朋友,都会去鱼缸上的瓶子里,拿少量的宝增红喂喂鹦鹉,这样一来,食物喂食多,自然粪便也多,于是便产生了很多的氨。这样的装备与操作不让它跌酸才怪呢!后果就是龙鱼拒食了。  家里的缸有什么区别呢?滤材正好不多,物理过滤的白棉用洗菜的小框给架了起来,离开了水面,让其在空气之中,下水管套了丝袜穿透小框中的白棉流入过滤箱,经过生化棉、玻璃环等等滤材——喂食量也不多,家里没人给我喂鱼,只有我晚上下班后喂一次,也就是适量。  那么这两个缸就有几处不同。(1)喂食量;(2)滤材;(3)物理过滤的白棉没有浸泡水中。适当的喂食量与过滤系统可以减少氨源的产生,相对于生成的硝酸就少。那么白棉不浸泡在水中会不会发生氨化反应呢?答案是,也会发生氨化反应,但是这种氨化反应所产生的氨是一种气体,如果减少其跟水体的接触,多数氨就不会溶于水中,而是挥发于空气中,进而减少硝化系统生成酸的机会。这就是症结所在。  从以上情况总结出调节办法:  1. 从根本调解,降低硝化系统的强度,维持正常适度的硝化系统,硝化系统略微大于氨化反应,有条件的可以加装硝酸去除器或是过滤箱种植富贵竹之类吸收硝酸。减少喂食量和饲养密度,如果滤材老化分批更换滤材。  2.从表面上维护水体,坚持每天微量的换水,增加氧气使CO2逃逸。  3. 让物理过滤离开水体,减少与水体的接触,让氨气挥发在空气之中。  4.可用珊瑚砂与小苏打慢慢的调节。  珊瑚沙的分子式主要是CaCO3放入水中后,可以中和水中的酸H+生成Ca2+即:CaCO3+2H=Ca++H2O+CO2。从分子式可以看出产生了Ca钙,这样水质会变硬,但是这种变硬可以忽略不计,原因是:我们鱼缸的酸度即使再高,这种量也是微不足道的,与之反 应所产生的钙实在是太少了,何况我们每周的换水,也会冲淡这种硬度。但是不要一次性加入太多珊瑚砂,使PH值突然升高。  小苏打的原理是这样的:其分子式为NAHCO3,HCO3-是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在水中是会水解的,但这也不能算和水反应。HCO3- + H2O =可逆= H2CO3 + OH-,水解反应生成OH,中和了酸,使PH值上升。用小苏打调节PH值优点很多,也是目前最好的办法,特点:无毒,成本低,速度快,但是留下了Na+在水中,锦鲤最适合使用小苏打调节。  健康的龙鱼不喜欢盐,必须通过换水稀释。另外告诉大家小苏打不会与硝酸起任何反应。如果有条件也可以用KHCO3,水解后留下了钾K+,这是水草的基肥。  做水:目前国内权威解释是这样的,是把从大自然中取得的水源,经过我们的初步加工变成养殖观赏鱼的水,包括曝气,加氧,暴晒,除氯等等手法处理,这些手法我们称之为做水,而不是养水。  养水:即养鱼先养水,这句话的目的不是说水,目的是说硝化细菌,最终结果是水,可以理解为,先把硝化系统建立后,(而后通过健全的硝化系统)才有了可以养殖观赏鱼的水质,大家也可以这样理解——养鱼先养菌(硝化细菌),这种可以养鱼的水质是通过硝化细菌得到的。  生态平衡的有机氮化合物的物质循环过程我们称之为氮循环,是由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及脱氮作用组合构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链,但是在水族缸中,仅有氨化和硝化反应,是个不完整的生态循环,所产生的不完整产物溶解于水中,必定影响PH值。  健全适度的硝化系统在淡水养殖缸中,它的水质应该都是呈弱酸性的。如果是强酸性的,说明硝化效率过大,如果是碱性的话,说明缸中的硝化系统可能仍处于不健全的状态。(除去水草缸和锁定PH值滤材)也就是说硝化效率不够大,硝化效率是硝化系统产生的效率——即有效性,不是指滤材的好与坏和多与少
关于硝化细菌 误区一:加硝化细菌没用 很多人说,成品硝化细菌没有用。空气中到处都是硝化细菌,干嘛还要人工添加? 确实,硝化细菌无处不在,空气中,土壤里。但我想问,酵母菌也无处不在,为什么我们蒸馒头还要添加酵母粉?我们开缸的时候,不添加任何硝化细菌,慢慢的硝化系统也可以建立,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研究表明,自然开缸的硝化系统完全稳定需要4-6周时间,这么长的时间恐怕很少有人有这个耐心。我们往往养水养个一周就进鱼了,有的还一放就很多。此时硝化细菌还没有完全建立,由于有机物的激增,很容易造成鱼只的死亡。而在开缸时添加硝化细菌,这一过程就可以大大缩短。一般干粉的休眠硝化菌入水后3-5天可完全活化并发挥作用,也就是说,1周左右就可以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统了。同样是一周放鱼,添加硝化菌可让死鱼的风险大大降低。 目前硝化菌产品的良莠不齐也是造成很多人认为硝化菌无用的原因之一。高质量的硝化菌需要定向培养并提纯制剂,需要较为专业的设备和制作成本。市售几元一瓶的所谓“硝化菌”,大家可以算笔帐,扣除包装的成本,以及留给经销商的利润,剩下的还有多少是原料的成本,这么低的成本怎么可能制作出有效的硝化菌制剂?特别是液态菌,很多都是伪劣的培养液(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臭水”),里面根本没有硝化菌。即使真正的液态硝化菌,如果不采用特殊工艺,常温最多也只能保存3个月;干粉硝化菌制作工艺就更复杂,如冻干粉技术,需要将菌液在低温下冷冻,使细菌快速进入休眠状态,然后在真空中使水份挥发掉,生产过程需要成套的制剂设备,成本较高。而市售的一些廉价的所谓 “干粉”,其实是菌液与麦麸、石灰石等混和再干燥而成,微生物保存效果远不如冷冻干燥(冻干粉)技术,但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一般用于用量较大的水产养殖业,而很多廉价的干粉硝化菌原料就是用的这种鱼塘用品。这种干粉含菌量底,活性差,杂菌多,入水后有较多漂浮物,不适合水族箱使用。 正是由于目前水族用硝化菌市场的混乱,而厂家又天花乱坠的宣传,比如每毫升含菌多少亿,超浓缩,强力分解各种粪便(这根本不是硝化细菌的作用)等等,再以低廉的价格倾销,让很多新手摸不清头脑,用了没效果,进而认为硝化菌无用。硝化菌是生物制剂,本身生产成本就高,再加上包装,以及销售环节,卖给消费者的价格是不可能很便宜的,那些低价的产品,是什么大家应该有数吧。贵的不一定好用,但太便宜的一定不好用! 误区二、硝化细菌只有开缸的时候才用 硝化菌不仅仅在开缸的时候添加,在日常的水质维护中,也应定期添加硝化菌。因为水族箱水体较小,无法象大自然那样通过强大的生物系统内部自我调节并保持稳定,水族箱的硝化系统比较脆弱,很可能因为一些微小变化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有机物的代谢出现波动,比偶尔喂食量变大,或者突然增加了几条鱼,都会造成水中氨、亚硝酸盐等的波动,如果这个波动超出了硝化系统的承受能力范围,就会发生水质急剧恶化,水质有毒物质浓度急剧上升,进而细菌大量死亡,这进一步削弱了硝化系统的能力,如此恶性循环造成硝化系统崩溃。我们经常会遇到有时突然缸里的水变得雾蒙蒙的,发白发浑,腥味变重,这都是微生物大量死亡造成的。定期添加硝化菌,有助于帮助维护硝化系统的稳定,防止“一夜暴毙”等惨剧的发生。由于休眠硝化菌的活化需3-5天,因此不能等水质恶化时才加,建议定期添加,根据具体情况每1-2周添加一次即可。这样水中总保持有足够的硝化细菌,一旦滤材中的硝化菌减少或水质发生恶化,就可迅速补充并“投入战斗”。如果水质正常,多添加的硝化菌也不会造成任何问题。此外,在缸内使用杀菌类药物也会造成硝化细菌的大量死亡,施药一定时间后也需要及时补充硝化细菌。因此我建议日常应定期添加硝化细菌。 这里还有个误区,就是一般建议换水后添加硝化细菌,有人将原因理解为换水后会损失一部分硝化细菌,所以必须添加,这个是理解错误。大部分硝化菌是附着在滤材上生长繁殖,换水对硝化系统的影响不大,之所以建议在换水后添加,是因为我们添加的硝化菌在水中处于游离状态,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附着在滤材上,如果添加后不久就换水,会把添加的硝化细菌换走,因此在换水以后添加比较好,这样在下次换水之前,新添加的硝化菌已经可以附着在滤材上了。 误区三、开缸放入硝化细菌,就可以进鱼了 新开的缸是一缸清水,里面没有任何供硝化细菌生长的“食物”。此时添加硝化细菌,硝化菌无法活化甚至会由于缺少食物来源而死亡。正确的做法是先放些闯缸小鱼,或少量饲料等有机物,人为的制造些“污染”,然后再加入硝化细菌。等硝化细菌开始生长繁殖,硝化系统充分发挥作用后,才可以正式进鱼。 误区四、硝化细菌可以分解粪便 目前很多硝化菌产品的宣传吹得神乎其神,说可以迅速分解粪便杂物,好像加了硝化菌,缸里的一切污物都可以吃光光。其实,硝化细菌真正分解的是无色的氨及亚硝酸盐,而粪便污物残饵等这些“可见”的有机物其实是由大量异营细菌来分解的,它们分解产生的氨和亚硝酸盐才是硝化菌的食物。所以广告里说的硝化细菌分解粪便之类的是虚假宣传。 所以,如果因为粪便杂质等造成缸内物理浑浊,应该做的是加强物理过滤(如增大泵的流量、适当造流、加厚滤棉等),或使用水质清澈剂,而不应该盲目的添加硝化细菌。 误区五、硝化细菌怕光 很多人听说硝化细菌怕光,添加硝化细菌后直接关灯,甚至把滤盒都帖上黑纸。其实光照对硝化细菌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硝化菌绝对不是见光死,在有光照的地方一样能够很好的生长繁殖。硝化细菌主要是对近紫外波段很敏感,而水族箱中的照明灯具均为玻璃灯罩,虽有紫外线产生,但绝大多数被阻隔,因此对硝化细菌影响不大,而且滤材中的光线并不是很强。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紫外杀菌灯(UV灯),由于其使用石英玻璃,紫外线可以穿透从而起到杀菌作用,因此在添加硝化细菌一周内,硝化细菌尚未完全附着在滤材上的情况下不要使用UV灯。 误区六:硝化细菌在淡水、海水缸中可以通用 很多硝化细菌标榜是“淡海水通用”,这个是不严谨的。淡水和海水在PH、硬度、导电度、密度和比重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虽然都有进行硝化作用的菌群存在,但其菌群的组成是不太一样的。部分菌种可同时存在于淡、海水中,部分菌种只有海水中才有。淡水硝化细菌制剂放到海水里并不能说毫无作用,但从生产工艺上讲,淡水硝化细菌制剂必须基于淡水硝化菌的培养液制作而成,海水硝化细菌制剂必须用海水硝化细菌培养液制作而成,二者生产工艺不同,所谓“淡海水通用”只是厂家的促销手段,里面装的一般都是淡水型硝化菌。玩海缸的朋友在选购硝化细菌时建议选购海水专用的硝化细菌(当然前提是厂家生产的确实是海水型硝化菌,而不是用淡水硝化菌冒充海水型。因为现在市面有的产品用相同的菌粉,不但搞出淡水、海水型,还有鹦鹉、龙鱼、罗汉等专用型,貌似专业其实卖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只是包装不同而已)。 误区七:是药三分毒,不到万不得已不加硝化菌 一些鱼友买硝化菌是为了“有备无患”,平时不用,万一哪天水出了问题就加一粒。他们认为“是药三分毒”,长期添加硝化细菌会在缸中积累各种有毒物质。 关于这个说法,首先,硝化细菌不是解药,它只是用来辅助提高和保持硝化系统功效,特别是干粉式的休眠菌,需要一定时间活化后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平时不定期维护,水质急剧恶化时再添加硝化细菌,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其次,硝化细菌也不是“药”,因为它不是化学药品,是生物制剂,主要成份是休眠菌粉,所以没有任何毒性,多加了也不会积累有毒物质或造成某种化学物质超标。 所以,不要把硝化细菌看成什么神奇的东西,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日常水质维护药剂来看待和试用。 误区八:光合细菌比硝化细菌的效果好 最近光合细菌、EM菌等比较流行,商家的宣传中也声称光合细菌除了分解粪便污物,还可以完成硝化细菌的工作,降低氨、亚硝酸盐含量。所以加了光合细菌,就不必再添加硝化细菌了。 首先这个说法本身没错。光合细菌是以光为能源,在低氧条件下工作的菌群,利用光合作用分解有机物、氨、硫等物质,也能进行反硝化作用去除氨。从功能上看,光合细菌不仅能够完成硝化细菌的去氨功能,还能完成其他异营细菌的功能,真可谓多面手,确实可以取代硝化细菌的作用。但是光合细菌到底是否适合水族箱使用呢? 问题就是这个光照+低氧的环境,水族箱中很难存在。水族箱中最有可能的低氧区,就是厚厚的底砂底部,但这里又缺少光照,光合细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水族箱里是不适合光合细菌生存的。 实际上,光合细菌应用最广的是水产养殖业,用来“改底”。鱼塘、虾塘和水族箱不同,由于高密度饲养,大量投放饲料,塘低会堆积很多排泄物和有机物,而鱼塘又不象水族箱那样可以经常换水、清理沉积物,所以鱼塘的塘底就会由于有机物的大量堆积分解造成一个低氧区,存在各种有害的硫化物等物质,危害鱼虾的健康。而这个低氧区是有可见光的,正适合光合细菌的生长。在鱼塘中投放光合细菌,有利于改善塘底的水质,减少有害物质的堆积。 因此,光合细菌虽然功能强大,但并不适合观赏鱼的水族箱使用,所以水族箱使用硝化细菌更合理。还有人说光合细菌里含有硝化细菌,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光合细菌可以实现去氨的功能,但它和硝化细菌完全是两类细菌,工作原理全不同,而且生长环境要求相反,在同一环境下,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也不可能共存,甚至互相抑制。 误区九:关闭过滤硝化细菌会死亡 硝化细菌是好氧菌,特别是工作的时候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我们建议过滤系统要24小时不间断的开着,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硝化系统工作。硝化细菌不产生孢子,在很低氧的环境中也能存活,对氧气的需求量远远低于异营细菌,所以即使关掉过滤,一般也没有事。特别是开放式过滤系统,如滴流过滤、溢流过滤等,由于与空气有接触,即使停掉过滤,硝化菌仍然能够正常生长;但对于封闭式过滤系统就危险得多,如滤桶,如果停止工作,由于与空气不接触,内部的氧气会因为好氧异营细菌的大量繁殖而耗尽,而需氧量大的异营细菌首先死亡,水质恶化,由于硝化系统几近休眠,因此毒素的积累最终也会导致硝化细菌的大量死亡,因此滤桶如果停止时间过长,会对内部的硝化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 此外,过滤系统一定要稳定运行。一些鱼友为了省电,或者不喜欢过滤的噪音,喜欢晚上把过滤关掉,早上再打开,这样做是错误的。白天由于过滤的循环,水中溶氧量较高,异营菌、硝化菌均大量繁殖,晚上停掉过滤,溶氧量降低,需氧量高的异营菌会大量死亡,败坏水质。所以经常早上水变得白蒙蒙的。如此水质时好时坏,就像天气忽冷忽热一样,并不利于鱼只的健康。因此稳定的过滤就会带来稳定的水质,一定要不间断运行。 ※※※※※※※※※※※※※※※※※※※※※※※※※※※※※※※※※※※※※※※※※※※※※※※※ ※※※※※※※※※※※※※※※※※※※※※※※※※※※※※※※※※※※※※※※※※※※※※※※※ 特别注解:这些论点鄙人认为有几个地方需要纠正一下: 1:一般干粉的休眠硝化菌入水后3-5天可完全活化并发挥作用,也就是说,1周左右就可以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统了。 按照楼主的添加优秀的干粉硝化细菌的方式进行培养硝化系统,完善的硝化系统也绝对不可能在一周左右建立。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添加硝化细菌和不添加硝化细菌自然培养法其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统的时间相差不超过15天,也就是说,添加优秀的干粉硝化细菌可以在30天左右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统。而不添加硝化细菌制剂的水族缸需要至少45天左右才能建立完善的硝化系统,那是不是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不是,有一种办法,就是移植滤材,将已经培养好了的硝化系统的过滤器中的滤材直接移到未培养好的过滤器中,这种方式极快,立竿见影,短短一周左右就可以建立一个相对较为完善的硝化系统。如果楼主仍然对我的观点有异议,可用氨,亚硝酸盐,硝酸盐三种常规检测试剂进行为时45天的检测试验。 2:但硝化菌绝对不是见光死,在有光照的地方一样能够很好的生长繁殖。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硝化细菌的确是怕光的,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放置滤材的过滤槽进行遮光处理,而绝大多数人不也是这么处理的吗?这样做并没有错。那为什么我的过滤槽没有做遮光处理,也能进行硝化细菌培养呢??因为硝化细菌是可以附着在大量的透气透水性滤材中进行硝化作用的,而滤材的内部光线是无法照射到的。职是之故,这样做还不至于导致硝化细菌全部死亡。 我们已知水草灯所发出的近紫外线可对硝化细菌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挡水板一般是为有机玻璃或亚克力制造的确是可以吸收一部分的紫外光,但是近紫外光最大的消费者应是水体,而且越深的水体紫外光被消耗得越多。还请注意一点,在关灯后,硝化细菌是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职是之故水草灯发出的那些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一点点紫外光还不至于导致水体内的硝化细菌大量死亡。 3:光合细菌虽然功能强大,但并不适合观赏鱼的水族箱使用 光合细菌中有一种也是市面贩售较多的产品,叫红螺菌,它可在无光有氧的水族缸内以有机物为碳源,并以有机物为供氢体,以单纯异营的方式进行代谢。即:在无光有氧的环境下,它们像腐生菌如氨化细菌一样进行代谢。但是它们的代谢速度不如氨化细菌,但是将红螺菌添加到水族箱内能对水质的彻底净化有一定的帮助。
如何看皇冠黑白魟鱼的品相好与坏 现在市场上最被鱼友追捧的算是皇冠黑白魟鱼了,但是市场上有太多关于皇冠黑白魟鱼的纯种争议,应该困扰了不少鱼友,现在我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我们各位喜爱皇冠黑白魟鱼的鱼友们。不过,这些拙见也只是个人的一些小小经验,如有不同看法的欢迎指正切磋。本意只是分享一下关于皇冠黑白魟鱼的辨识能力。皇冠黑白魟鱼首先属于黑底白点类,所以在它的基本特征上自然是底要黑,点要白。但是有些皇冠黑白魟鱼也会出现点点颜色不够白,偏乳黄或者浅黄色,这都是正常的,只要不是说棕色或者土黄色,就好了。 眼部位的大白点点呈三角形排列,这是皇冠黑白魟鱼不同于其他金点魟鱼的一大特征,就是眼睛后面的背部点点是呈现321的三角方阵排列的,由于人工繁殖的原因,基因优选皇冠黑白魟鱼的白点点也已经出现421甚至422的排列顺序。皇冠黑白魟鱼的眼睛: 皇冠黑白魟鱼的眼睛底色一般都是黑灰色配白点点,由于眼睛处凹陷眼睛上的白点点一般会比背上的白点点稍微白一点。但绝不会像金魟鱼是土黄色的点点。皇冠黑白魟鱼的点点特征: 皇冠黑白魟鱼的点点特征是会渐变,越是中部的点点越大,越边上的点点越小,成蕾丝状。而金魟鱼的点点则不会渐变,基本上全身的点点都是一样大小的。皇冠黑白魟鱼的表皮特征: 只要是皇冠黑白魟鱼类的,表皮摸起来都特别细腻,感觉像黑色天鹅绒(我摸过喔:)。而其他的魟鱼就不会,其他的魟鱼表皮摸起来多是带有颗粒状的,但是如果是野生的皇冠黑白魟鱼就也有可能出现表皮有颗粒状。 皇冠黑白魟鱼尾部尾刺排列 皇冠黑白魟鱼不论尾部长短,尾部都会有三到四排的长短几乎一样的尾刺。纯血的皇冠黑白魟鱼尾巴呈船桨状,非常优美。如果其他魟鱼就不会,往往都会长短不一或者尾部太细长。皇冠黑白魟鱼的蕾丝边: 一般来说皇冠黑白魟鱼和普通的魟鱼最大的区别就是皇冠黑白魟鱼有一圈以上的蕾丝边,而且第二圈的蕾丝边的点点越大,越均匀,长大后整体的点点会随着底盘的增大而增大。而普通的黑白魟鱼或血统不纯的魟鱼就不会有蕾丝边或蕾丝边不完整。顺带一下,皇冠黑白魟鱼和金魟鱼的混血一般被叫做黑金,是黑白魟鱼和金魟鱼繁殖生下的后代,也就是混血,所以状态不稳定,争议也比较多,就不多说了。 本人对于皇冠黑白魟鱼的一些识别方法,见笑啦,有很多不足,还望各位大侠多多指教补充。 希望我们在皇冠黑白魟鱼中能玩得更好,少走弯路。
测试水质的重要性 最近常常看到鱼友的鱼出问题,很多人常用的都是升温、下盐、下药;这些方法确实都是很不错的;但是得在水质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否则事倍功半,损失重大。。。各位大神可以看看这些我借来的文章,不喜勿喷,谢谢! 本文首发于爱家魟鱼 作者:金鳞 NH3、阿摩尼亚 俗称“氨” 个人认为,氨(NH3)是水毒之首,但是一直以来都容易被玩家忽略,特别是初级玩家,因为氨(NH3)不会在初期爆发,只会到养魟的中后期爆发。 其实早就想和大家来分享交流氨中毒,但是一直忙于工作和工作室的各种事务所以迟迟未写,最近因为自己又经历了一次氨中毒的事件,以致挂了一条很漂亮的皇冠种鱼,另一条种鱼也因此流产了,痛定思痛,特写出来与鱼友们分享交流。 这篇文章不是科学论述,仅仅只是杂谈交流。所以我只能通过案例来和鱼友们分享交流一下氨的危害。 案例1 今年繁殖还算顺利,池内的几条种母也陆陆续续上线繁殖了,由于密度较大,5吨水体一共养了8只盘径约50左右的大种鱼,为了稳定水质,我在原有溢流过滤的基础上,又加了一组17000流量的滴流过滤,整个繁殖池从原来的20000流量升至37000流量,没想到滴流才开始运作十几分钟,问题就出现了,池内所有种鱼均不同程度的出现异常,所有种鱼整池乱窜,呼吸急促。有2条漂浮在水面,呈现荷包蛋状态,有2条在池底翘鼻卷边。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tatic.video.qq.com%2FTPout.swf%3Fauto%3D1%26vid%3Df0160t5fi3l+&urlrefer=722ec4c5de517b197ae8fa3813a4d75b脱膜视频 由于事发突然,一时措手不及,在几个朋友帮忙下立马捞鱼移缸,最终这次事件挂了1条带胎种母,还导致1条种母流产。万幸的是抢救及时,其它种鱼都侥幸逃过一劫。 挂掉的带胎种母流产的小鱼把所有种鱼转缸之后,我对池中水质进行了测试: ph8 滴流运行之前是 7左右 no2 达标 氨(NH3)测试液呈现绿色,已经严重超标(这个指标还是在事发后3小时测的了,可想而知当时是有多高)这里得出结论,就是NH3中毒导致,但是疑问来了,为什么在加滴流之前没有事,我查阅资料后才找到答案,NH3在ph7以下是基本没有毒性的,水越酸NH3的毒性就越小,完全是可以忽略的,而在我加了新滴流后ph迅速拉升到8左右,水流的改变和PH的双重震荡,引发了NH3的迅速爆发了,导致了这次悲剧。 案例1总结:这次事件是因为增加过滤系统, ph瞬间波动最终导致NH3爆发。为了避免类似悲剧,我们应该定期合理清洗滤材,来减少滤槽的NH3的存积,这样才是治标之法。 案例2 一个云南玉溪的哥们(Johnny),家里水泵坏了,停泵时间长达17个小时,鱼友考虑既然要换就干脆换个更大一些流量的水泵,更换水泵前,所有鱼只正常,但是更换大流量水泵后,问题来了,满天星漂浮在水面上,皇冠不停的窜缸,黑帝爬在缸底没有动静,虎鱼横躺在缸底,红龙好像看不出异常,他联系到我,我感觉不妙,这种状况和我发生的很相似,我感觉应该也是NH3中毒,让他立马捞鱼移缸,他非常幸运,鱼全部救活,现在所有鱼挤在一个1.5米 x 1米的鱼缸中。 事件中的部分鱼只这次事件虽然没有测试水的指标,但是可以对整个过程和中毒表现加以推断,应该也是NH3中毒所致,根据鱼友的描述,中毒是在水泵恢复,过滤正常运行之后,那么我们是有理由去推断毒素很有可能就在过滤槽中,因为长时间停泵,过滤槽中的硝化细菌已经完全死亡,硝化系统完全崩溃,加之附着在滤材上的细微残留物,这时候过滤槽里的水是比主缸中的糟糕许多,NH3的含量应该已经超标。 案例2总结:这里我们不去分析饲主的主观原因,我们只分析中毒原因,在长时间停泵以后比如停电,不能立马恢复水泵工作,应该把过滤槽中的水更换几遍,再恢复水泵运作,这样应该可以最大程度稀释毒素,减少对鱼的损伤。 案例3 云南普洱市的鱼友因工作繁忙,一直出差在外,家人代管不善,近半月未换水,导致缸内水质多项指标严重超标,事发后,所养黑白半套中毒拒食近两月,鱼体出现中毒后遗症,整缸乱窜,频繁翻盘,多项方法治疗后仍无好转,最后渔友把病鱼发到我这,让我帮忙治疗,对我来说,只能算是活体试验了,死马当作活马医吧。我尝试注射治疗,由于是刚开始治疗没几天,不好乱下结论,以后再开贴另做分析交流吧,目前两条半套依然存活。 拒食近2个月,导致半套肚子塌陷,尾骨突出明显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tatic.video.qq.com%2FTPout.swf%3Fauto%3D1%26vid%3Dt0160ivp9oa+&urlrefer=3ddc71dab725f554252e23fda7d496a9翻盘视频 案例就分析到这里,下面说下氨中毒的判断和处理方法。 我总结了一下氨(NH3)导致鱼体中毒后的异常表现: 大部分鱼异常表现为:呼吸急促,整缸乱窜,圈边,上浮,严重脱膜。 如果出现以上异常,应该立刻移缸,无法移缸也应该大量换水加强氧以尽快稀释分解毒素,极端情况只能采用极端方法,否则全军覆没。 切记一个字"快"! 最后发一些氨(NH3)的参考值: 0ppm:理想状态。 0.25ppm:长期是会有毒的,需要观察PH值,对海水缸很重要。 1.5ppm:对鱼健康有明显影响,硝化系统效率非常低下。 3ppm:对魟鱼是致命的,硝化系统已经崩溃。 5ppm:对所有鱼都是致命的,鱼缸已经是地狱。
测试水质的重要性 最近常常看到鱼友的鱼出问题,很多人常用的都是升温、下盐、下药;这些方法确实都是很不错的;但是得在水质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否则事倍功半,损失重大。。。各位大神可以看看这些我借来的文章,不喜勿喷,谢谢! 本文首发于爱家魟鱼 作者:金鳞 NH3、阿摩尼亚 俗称“氨” 个人认为,氨(NH3)是水毒之首,但是一直以来都容易被玩家忽略,特别是初级玩家,因为氨(NH3)不会在初期爆发,只会到养魟的中后期爆发。 其实早就想和大家来分享交流氨中毒,但是一直忙于工作和工作室的各种事务所以迟迟未写,最近因为自己又经历了一次氨中毒的事件,以致挂了一条很漂亮的皇冠种鱼,另一条种鱼也因此流产了,痛定思痛,特写出来与鱼友们分享交流。 这篇文章不是科学论述,仅仅只是杂谈交流。所以我只能通过案例来和鱼友们分享交流一下氨的危害。 案例1 今年繁殖还算顺利,池内的几条种母也陆陆续续上线繁殖了,由于密度较大,5吨水体一共养了8只盘径约50左右的大种鱼,为了稳定水质,我在原有溢流过滤的基础上,又加了一组17000流量的滴流过滤,整个繁殖池从原来的20000流量升至37000流量,没想到滴流才开始运作十几分钟,问题就出现了,池内所有种鱼均不同程度的出现异常,所有种鱼整池乱窜,呼吸急促。有2条漂浮在水面,呈现荷包蛋状态,有2条在池底翘鼻卷边。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tatic.video.qq.com%2FTPout.swf%3Fauto%3D1%26vid%3Df0160t5fi3l+&urlrefer=722ec4c5de517b197ae8fa3813a4d75b脱膜视频 由于事发突然,一时措手不及,在几个朋友帮忙下立马捞鱼移缸,最终这次事件挂了1条带胎种母,还导致1条种母流产。万幸的是抢救及时,其它种鱼都侥幸逃过一劫。 挂掉的带胎种母流产的小鱼把所有种鱼转缸之后,我对池中水质进行了测试: ph8 滴流运行之前是 7左右 no2 达标 氨(NH3)测试液呈现绿色,已经严重超标(这个指标还是在事发后3小时测的了,可想而知当时是有多高)这里得出结论,就是NH3中毒导致,但是疑问来了,为什么在加滴流之前没有事,我查阅资料后才找到答案,NH3在ph7以下是基本没有毒性的,水越酸NH3的毒性就越小,完全是可以忽略的,而在我加了新滴流后ph迅速拉升到8左右,水流的改变和PH的双重震荡,引发了NH3的迅速爆发了,导致了这次悲剧。 案例1总结:这次事件是因为增加过滤系统, ph瞬间波动最终导致NH3爆发。为了避免类似悲剧,我们应该定期合理清洗滤材,来减少滤槽的NH3的存积,这样才是治标之法。 案例2 一个云南玉溪的哥们(Johnny),家里水泵坏了,停泵时间长达17个小时,鱼友考虑既然要换就干脆换个更大一些流量的水泵,更换水泵前,所有鱼只正常,但是更换大流量水泵后,问题来了,满天星漂浮在水面上,皇冠不停的窜缸,黑帝爬在缸底没有动静,虎鱼横躺在缸底,红龙好像看不出异常,他联系到我,我感觉不妙,这种状况和我发生的很相似,我感觉应该也是NH3中毒,让他立马捞鱼移缸,他非常幸运,鱼全部救活,现在所有鱼挤在一个1.5米 x 1米的鱼缸中。 事件中的部分鱼只这次事件虽然没有测试水的指标,但是可以对整个过程和中毒表现加以推断,应该也是NH3中毒所致,根据鱼友的描述,中毒是在水泵恢复,过滤正常运行之后,那么我们是有理由去推断毒素很有可能就在过滤槽中,因为长时间停泵,过滤槽中的硝化细菌已经完全死亡,硝化系统完全崩溃,加之附着在滤材上的细微残留物,这时候过滤槽里的水是比主缸中的糟糕许多,NH3的含量应该已经超标。 案例2总结:这里我们不去分析饲主的主观原因,我们只分析中毒原因,在长时间停泵以后比如停电,不能立马恢复水泵工作,应该把过滤槽中的水更换几遍,再恢复水泵运作,这样应该可以最大程度稀释毒素,减少对鱼的损伤。 案例3 云南普洱市的鱼友因工作繁忙,一直出差在外,家人代管不善,近半月未换水,导致缸内水质多项指标严重超标,事发后,所养黑白半套中毒拒食近两月,鱼体出现中毒后遗症,整缸乱窜,频繁翻盘,多项方法治疗后仍无好转,最后渔友把病鱼发到我这,让我帮忙治疗,对我来说,只能算是活体试验了,死马当作活马医吧。我尝试注射治疗,由于是刚开始治疗没几天,不好乱下结论,以后再开贴另做分析交流吧,目前两条半套依然存活。 拒食近2个月,导致半套肚子塌陷,尾骨突出明显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tatic.video.qq.com%2FTPout.swf%3Fauto%3D1%26vid%3Dt0160ivp9oa+&urlrefer=3ddc71dab725f554252e23fda7d496a9翻盘视频 案例就分析到这里,下面说下氨中毒的判断和处理方法。 我总结了一下氨(NH3)导致鱼体中毒后的异常表现: 大部分鱼异常表现为:呼吸急促,整缸乱窜,圈边,上浮,严重脱膜。 如果出现以上异常,应该立刻移缸,无法移缸也应该大量换水加强氧以尽快稀释分解毒素,极端情况只能采用极端方法,否则全军覆没。 切记一个字"快"! 最后发一些氨(NH3)的参考值: 0ppm:理想状态。 0.25ppm:长期是会有毒的,需要观察PH值,对海水缸很重要。 1.5ppm:对鱼健康有明显影响,硝化系统效率非常低下。 3ppm:对魟鱼是致命的,硝化系统已经崩溃。 5ppm:对所有鱼都是致命的,鱼缸已经是地狱。
深度解析pH值-硬碱水治理篇 深度解析pH值-硬碱水治理篇 在论坛里最关心PH调整问题的大概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饱受酸跌困扰,千方百计想提高pH的人;另一种是pH居高不下,挖空心思想让水酸降的人。理论上讲酸跌的水比较好治理,而硬碱水想酸降却是很难。南方的鱼友可能想象不到北方硬碱水的pH有多么的顽强,在南方可能加一点沉木、榄仁叶就可以使水酸降、甚至酸跌,但是在硬碱水面前这些常规的降酸方法根本不管用,为了写好这篇文章,我天津、德州的鱼友以及我本人做了一系列的酸降试验,下面把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硬碱水综述 生活在硬碱水地区的鱼友想养好喜欢软水微酸环境的热带鱼是要比别人多下一些工夫的,也更需要耐心和技术。因为这种高硬度、高pH值的水不太符合大多数热带鱼长期进化的生活环境,所以如果想把鱼“养好”的话就必须调水,包括调硬度和调pH。每次换水都需要调水后再进缸,而不能像别人一样只需要困水爆气就可以用,想想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但是没有办法,必须这样做。 我总结的硬碱水的指标是:pH>8、GH>10、KH>10、TDS>400,达到这些指标的水想酸降是很困难的。这种水硬度高,离子强度大,可以形成稳固的缓冲体系。生物法对硬碱水的酸降作用有限,即使是高密度的养殖也难降低pH,因为生物降解产生的酸,不足以突破硬碱水缓冲体系的制约,很难把pH拉下来。生物法可以做为辅助手段来使用,喜欢大混养的朋友只要你的过滤系统能负担的起,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买鱼,而不必担心酸跌。 很多鱼友为了硬碱水能够酸降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多养鱼、少换水、加沉木、榄仁叶、铺火山石、下黑水甚至把缸都弄黑了,pH也只是暂时一降很快就反弹。我德州的鱼友还试验过醋酸、草酸,但是也都反弹的厉害,想找到一种能稳定控制pH的下降,又不大产生反弹的方法,的确很难。 二、硬碱水的治理思路 降低硬碱水的硬度(KH值)是硬碱水治理的基本思路。软水稀释法是对付硬碱水的最有效手段,简单的说就是用软水来稀释硬水,通过不断添加软水来降低养鱼水的硬度,减弱pH的缓冲能力,从而达到自然酸降的目的。从pH调整的原理上来看,软水稀释法是使硬碱水酸降的最合理的方法,它通过降低水的硬度,产生自然酸降,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果。软水稀释法是一个治本的方法,可以做为首选方法使用。 软水的制备一般有两种途经:1、离子交换法、2、RO机或桶装纯净水。 1、离子交换法: 使用软水树脂进行离子交换来制备软水是比较常规的方法。这个方法在水族中也在普遍运用,但是我询问过很多使用过软水树脂的朋友,没有一个说树脂管用的。他们都是买回成袋的软水树脂后放在滤槽里,几天后检测水的硬度下降很少,pH根本不变。最后的结果是树脂取出扔掉,对此方法不抱希望。 我们来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现在市售的水族用软水树脂几乎全部都是阳离子树脂,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阳离子树脂是通过释放氢离子吸附钙镁等阳离子来达到降低水的总硬度和降低pH值的。如果树脂使用的量正确,几个小时就可以让水的硬度降为0,pH降到6或者更低。但是,很多鱼友都反映这种树脂软化水的pH会反弹,而且反弹的相当厉害,3天后就差不多回到了原点。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用的阳离子树脂只能吸附钙镁等阳离子,而决定pH缓冲能力的阴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并没有被吸附,所以水的缓冲能力依然强大,pH反弹就在所难免了。想通过单一的阳离子树脂来软化水产生自然酸降,从理论上讲就行不通,在实践中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另外,软水树脂直接放滤槽里也是错误的。如果树脂的用量足,就会造成水的pH大幅度的震荡,这样很可怕会死鱼的。庆幸的是大多数人都是用量不足,买1-2小袋放滤槽里,这一点量根本就不起什么作用,树脂很快会饱和,失去交换能力,所以大部分人都说软水树脂不起作用,原因也在于此。 离子交换法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缸外“做水”,同时使用阳离子树脂和阴离子树脂。阴离子树脂的作用是吸附碳酸氢根等阴离子,这样才会彻底破坏水的缓冲能力,pH才不会反弹。我的做法是用一个三胞胎净水器外壳,第一柱装活性炭滤芯、第二柱装724型阳离子树脂、第三柱装717型阴离子树脂。(如下图): 2011-7-1 10:32:19 上传下载附件 (11.02 KB) 2011-7-1 10:32:14 上传下载附件 (83.42 KB) 2011-7-1 10:32:13 上传下载附件 (46.74 KB) 三胞胎净水器的进水口接自来水管,出水可以直接进缸,每次的换水量控制在20%,缓慢的向缸里过滤。经过[活性炭滤芯过滤的水可以除掉氯气和重金属,保护树脂防止出现“树脂金属中毒”延长树脂的使用寿命;经过724型阳离子树脂过滤的水,可以除掉大部分的钙镁离子有效的降低水的硬度;经过717型阴离子树脂过滤的水,可以除掉大部分碳酸氢根阴离子破坏水的缓冲能力,防止pH反弹;只有这样做出来的水,才能实现自然酸降。 2、RO机或桶装纯净水: 相对来说这个方法就简单了很多,家用RO机(纯水机)和桶装纯净水一般都是采用离子交换法+逆渗透的方法制备,这种水的KH值为0、pH值为6,而且pH不会反弹,是非常好的软水。可以通过少量多次不断的添加来稀释缸里的硬水,最终会使缸水软化,产生自然酸降。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缺点是前期投入大、运行成本高,我是比较推荐这个方法的,省心省力、效果还好,家人也可以受益,有能力的朋友可以做为首选方法。 三、硬碱水酸降的治理步骤和方法: 1、确定养殖密度是否合理:喜欢大混养的朋友可以在合理的养殖密度范围内尽量的多养鱼,利用生物法多产酸来减轻pH调整的压力,不喜欢混养的朋友此项可以忽略。 2、确定系统内是否有碱性滤材:一般包括珊瑚沙和陶瓷环,如果有马上清除。绝大部分陶瓷环都是碱水的,我的很多鱼友做过试验,有些陶瓷环可以让水提高0.5个pH以上,所以在硬碱水地区的鱼友在滤材使用前一定要做滤材泡水试验,确定不是碱性滤材才可以使用,否则会雪上加霜,给酸降带来麻烦。 3、使用酸性滤材:火山石是一种很好的酸性滤材。火山石是火山爆发后由火山玻璃、矿物与气泡形成的多孔形石材,火山石中含有钠、镁、铝、硅、钙、钛、锰、铁、镍、钴和钼等几十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无辐射而具有远红外磁波,其多孔结构是培养硝化菌的最佳场所,有资料介绍说培菌效率为生化棉的1.5倍,一般陶瓷环的6~8倍,所以可以完全替代陶瓷环,可以全部用火山石做为生化滤材。 这是火山石的图片: 2011-7-1 10:32:21 上传下载附件 (105.15 KB) 火山石的pH一般在6左右,可以做为缓释法降酸的首选滤材使用。沉木、榄仁叶、黑水等不推荐使用,因为它们酸性释放能力差,持久性低,对硬碱水几乎没用,而且还会掉色染水,所以弃之不用。 4、软水稀释法的应用:软水稀释法分为两个阶段:调水阶段和水质日常管理。 A、调水阶段: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20%,全部使用软化水。必须配备pH笔和KH检测液,随时监测pH值和KH值。一般在KH值降到4以下时,自然酸降的作用就会慢慢显现出来,这个过程需要2-3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可以让KH值降到很低,只要不产生自然酸降,就可以一直加软水,一直加到产生自然酸降为止。当酸降到一定程度后,比如pH7以下时,调水阶段结束。 B、水质日常管理:调水阶段已经使水质得到了彻底的改善,此时水的硬度已经大幅度降低,自然酸降已经产生,下面要做的工作就是维持这种状况,把pH始终控制在一个理想的状态下。调水阶段结束既转入水质日常管理阶段,此时换水的时间、频率、换水量可恢复正常,所换入的水不再是纯软化水,而是要勾兑部分自来水,使换入的水KH值保持在3-5的范围内,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过度使用软化水造成酸跌以及微量元素的缺乏。因为各地的水质不同,每次换水勾兑自来水的比例需要大家自己去试验摸索,这个比例掌握好后可以使鱼缸水的pH即不过高也不酸跌,达到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 实例: 我青岛的鱼友,1.2米的缸、400升水,养龙虎凤猪鼻各一只,鱼缸水pH8,GH13。使用软水稀释法降酸,用美的纯水机(出水pH6,GH2),一共用了40天时间,每天换入软化水大约20升,最终pH由8降到6.6,GH由13降到6。PH调低后最大的感受是鱼的食欲大增,龙的食欲特好,每天进食10条左右的小饲料鱼,长得很快,身体强壮。他另外一个缸养着一条宝石,此缸没有经过调水,鱼的状态比较一般,后来他把宝石混养到红龙的缸,宝石的食欲也变的特别好,基本给什么吃什么。但因两龙打架只好分开了,宝石回到原来的缸,食欲明显差很多。 四、酸调法的应用 除了软水稀释法外,还有一种折中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叫做“酸调法”。酸调法适用于新开缸,其做法是在开缸养水阶段用酸把水pH调到一个理想的状态,比如说6.5,然后下鱼,以后每次换水都事先用酸调pH到6.5再倒入鱼缸,就这样一直保持下去。用酸调水不会使水的总硬度降低,只会使pH降低,这是和软水稀释法最大的区别。其实对于大部分鱼来说pH对它们的影响要比硬度大的多,所以调整pH对鱼来说很重要,而水的硬度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重要,这就是酸调法可以存在的原因。 酸调法成败的关键在于酸的选择,我选择盐酸。写这篇文章前我查阅了各大水族论坛的pH帖子,看到有很多朋友试验过各种酸,包括醋酸、草酸、硝酸、磷酸、厕洁灵,除了硫酸外几乎各种酸都有人试验,而提倡用盐酸的帖子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都谈盐酸色变。我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人用盐酸,为此也请教了几位资深鱼友,他们也说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心理作用吧。 我之所以奇怪为什么不用盐酸调pH,完全是出于一个制药从业者的职业思考。因为在全国各大药厂,生产的大输液、水针注射液、滴眼液等所有的液体制剂调pH用的都是盐酸,使用盐酸调pH值在制药业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用盐酸调pH值的大输液可以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对人都没有伤害,用来调养鱼水的pH那不更是小儿科吗?大家对盐酸的恐惧其实没有道理,制药业用盐酸调pH是因为盐酸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其反应生成物为各种氯化盐离子:氯化钠、氯化钙等对人无害,而且盐酸属于强酸,调的pH值不会反弹。 使用盐酸调pH值一定要化学纯或者分析纯的盐酸,绝不能使用工业盐酸,因为工业盐酸里面杂质较多重金属超标,化学纯盐酸可以在化工商店买到,很便宜。(如图) 2011-7-1 10:32:17 上传下载附件 (128.56 KB) 盐酸买到后要调配成稀盐酸,这样可以增加使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是按1:1稀释,找一个大的玻璃瓶接盐酸同体积的水,将盐酸缓慢倒入瓶中,(切记:只能酸倒水里,不能水倒酸里)这样稀盐酸就配制好了,以后再使用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冒烟”的现象了。盐酸的操作要小心谨慎,应该戴胶皮手套,如果盐酸溅到皮肤或眼睛里,要马上用大量的水冲洗。其实盐酸不是那么可怕,一般不会对人造成伤害,瓶子一定要密封好并做好标示,防止他人误用。 用酸调法开缸以及日后的维持应该说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因为开缸后每次换水的量和加盐酸的量都是固定的,只要掌握好盐酸的用量,甚至都不用每次去检测调水的pH值,所以用起来很方便。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酸调法只适用于新开缸,只能从头开始用酸调才起作用,对于已经盛有硬碱水的老缸不能用此法,因为酸水加入老缸后只会使pH暂时降低,经过一夜就会反弹回原点,为了证明这一点我德州的鱼友配合我做了大量试验,最终确定酸调法不适用于老缸的硬碱水酸降。老缸的硬碱水如果想使用酸调法酸降,应该重新开缸。 五、硬碱水治理总结: 硬碱水想要酸降,治本的方法是降低水的碳酸硬度kh值,降低水的缓冲能力。我首选RO机纯净水法,现在的RO机价格已经便宜了,在硬碱水地区的朋友想“养好”鱼,配备一套RO机是很有必要的。使用[url]http://软水树脂[/url]法虽然经济实惠、效果也不错,但是比较麻烦,树脂需要经常用酸碱“再生”比较适合专业一点的鱼友。使用酸性滤材也是很重要的,在硬碱水地区的朋友可以把滤材全部替换为火山石,火山石的生化效果比陶瓷环要强的多,培养硝化菌相当好,最重要的是可以持续释放酸质,起到缓释降酸的作用。另外,陶瓷环几乎100%会碱水,应该弃之不用,宁可滤槽里全部是生化棉,也不要用碱性滤材。 总之,硬碱水的治理需要标本兼治,凡是能引起pH升高的因素都要考虑到,并且消除掉。PH的降低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不会像治理酸跌一样立竿见影的看到结果,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按部就班的来,不要一看半个月没有结果就放弃,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能否治理好硬碱水,第一考验的是人的耐心,第二才是技术。最后还是祝愿大家都能得到自己养鱼的好水,水好鱼好人心情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