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我 一切有我
与车有关 一切有我
关注数: 39 粉丝数: 77 发帖数: 7,841 关注贴吧数: 12
辨别机油滤清器的“六脉神剑” 机油滤清器简称机滤,是汽车保养滤芯中的老大,有铁滤和纸滤之分。 机油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金属部件磨损的碎屑、空气带进来的沙尘、燃油中的污染物、机油的氧化物,使得机油里的杂质越来越多。 这时候,如果没有机滤来进行过滤,不但杂质会加速零件的磨损,降低发动机的寿命,还可能堵塞油道,让发动机罢工。 现在车辆使用全合成油成为主流,全合成油的长换油周期,更得需要高品质的机滤来保驾护航。 机滤优劣之间的价格相差并不大,所以在选机滤时候一定要多个心眼,因为省那点钱,和发动机大修造成的损失相比,简直九牛一毛。 辨别机滤的优劣其实也并不复杂,只要掌握好这“六脉神剑”,“李鬼”们肯定无所遁形。第一剑,掂一掂重量。 拿在手里,掂掂重量,用料好的机滤,无论是铁壳的厚度、韧性还是纸芯的用纸厚度和折数的多少,都能简单的从重量上体现出来。 同时看看表面的字体印刷,如果清晰美观,漆面光滑艳丽,那么这个滤芯海选就算通过了。 第二剑,捏一捏胶圈。 好机滤的密封胶圈,需要富有弹性,做工精细没有毛边。用手捏一捏,低温状态下不能变硬,高温状态下也不能太软。这样,机滤和发动机上的机滤底座才能完美贴合。 而质量差的胶圈不但外表粗糙,手感偏硬,没有弹性可言。发动机内的机油压力很大,如果胶圈密封不住,机油就会向外喷溅,车开着开着突然“油尽灯枯”了,可就不是后怕那么简单了。 第三剑,晃一晃外壳。 好的机滤,其内芯会被牢牢固定在机滤内部,这样在承受机油压力时才不会擅离职守。如果用手晃起来,稀里哗啦作响,那么恭喜你这可能是个次品。 如果你肯剪开机滤一探究竟,就会发现里面的弹簧、金属内壳、滤纸等不但缩水而且五脏六腑已经移位。 也许还会发现一些意外的“惊喜”,纸壳、凉茶罐充当滤纸和金属内壳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第四剑,看一看滤纸。 铁滤的滤纸或者纸滤,采用扇形折叠的专用纸均匀分隔,达到一定的密度,才能起到过滤效果。而越密折数就越多,肯定材料成本就越高。 好的滤纸颜色正、厚度好、韧性强、耐高温、过滤性强。劣质的滤纸薄、脆、易变形、折数少、过滤效果极差,经过高温就容易粉碎性“骨折”,不但不起过滤作用,反倒是加剧污染,让发动机容易出现“心梗”。 第五剑,捅一桶止回阀。 止回阀,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它是阻断机油回流,保证发动机冷启动时,机油滤里没回流的机油迅速进入油道,缩短发动机干磨时间。虽然不过零点几秒的时间,却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止回阀是个橡胶皮碗,它就在机滤进油口里,往小孔里捅一桶,就能感受它的弹性、厚度、尺寸是否规范。有的劣质机滤甚至没有止回阀,有的就是做个样子,形同虚设。 第六剑,按一按旁通阀。 旁通阀是机滤守护神一样的存在,一旦滤纸因为各种原因堵死,机油就可以绕过滤纸通过。这样,发动机零件就不会因为没有机油润滑而干磨,减少了抱瓦、拉缸的风险。 而有的劣质机滤为了节约成本,在内芯的顶部做一个假的阀门,如果剪开外壳,用手一按,反应迟钝或干脆就纹丝不动,这样的机滤使用起来肯定是后患无穷。
当年,不用说豪车,就是谁家整回一台国产的普桑,都会引得身边人无限的羡慕嫉妒恨,邻居老王媳妇也就多了一条数落男人的借口。 如今,汽车已不再是稀罕物,成了每家必备的固定资产。真是应了那句“能买得买,不能买创造条件也得买”,买车理由五花八门,上班得用、送孩子得用、结婚得用。总之,现代人兜里不揣一把汽车钥匙,你都不好意思出门。 于是,先享受后买单式的各种汽车金融开始疯长,让你少付钱甚至不付钱就能把车开回家,搅热了汽车市场这锅粥。 2020年的新冠疫情更是让很多家庭体验到了私家车的便利,虽然各种数据显示新车销售已经萎缩,但是等到疫情结束,对于汽车的报复性消费,已然板上钉钉。 要想马儿跑当然得让马儿吃草。当然这里说的草肯定不是那句豪横的“油箱加满”。而是汽车保养方面,那些你都叫不上名的这个油那个水儿,我们姑且叫他“全车油水”。 说到“汽车保养”四个字,修理厂的老师傅肯定会不屑的撇起嘴:“找个小徒弟就搞定了,有个啥技术含量?”新晋的车主也会满脸大写的不在乎:“4S店说咋整就咋整,这也算个事儿?” 这里,笔者有必要举个实例来证明保养的重要性。20年前,笔者就开始干汽修厂,当时零售价50块钱一桶的机油,工人就敢毫不犹豫的往各个车型机油口里倒,级别、粘度、周期,有谁会在乎?就更别说变速箱油、防冻液和刹车油之类的了。 只不过所对应的,每天都有的大修机器不但养活了汽修厂,就连当年的镗缸磨轴加工车间和大修配件厂家也是火的一塌糊涂。而这几年,一年大修的数量都不足原来一周的量,这还是在顾客保有量是原来10倍的基础上。 上面所呈现出来的对比,与汽车技术成熟肯定分不开,但是与现在的保养意识提高,精准保养用油笔者觉得更是主要因素。就如集车会-福润达汽车养护连锁提出的百万公里无大修,这并不是喊口号,只要保养得当,汽车开上百万公里依旧精神抖擞,不减雄风,肯定不在话下。 所以,规范保养、精准用油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对于很多还停留在以修为主的门店老板和车主,以养代修才是变被动为主动的法宝。别拿汽车保养不当盘菜,它可能会决定着大环境下门店的生死存亡,也决定着车主们的行驶安全与荷包里的银子多少。
当下有一种荒谬的论调,说变速箱油是终身免维护的,不需要换的声音。都2020年了,难道这点常识还没科普。 变速箱油在变速箱里起到四个作用,1、传动。2、润滑。3、冷却。4、清洗。 传动就不用说了,变速箱就是个液压传动系统,变速箱油就是液压媒介,没有变速箱油在里面,就没法传递动力。随着时间的增加,变速箱油的粘度系数从新油开始就慢慢衰竭,等到更换周期快到了,油液慢慢失去了粘稠度而丧失了传递功能,就会造成摩擦片打滑等现象,车子就不好开了。 润滑也很好理解,变速箱和发动机不一样,是不能用机油去润滑各个部件了,所以这里就一油多用,变速箱油同时用来润滑阀体、齿轮、轴承……有些自动变速箱的传动部分和差速器部分油液是分开的,例如采埃孚的变速箱,差速器单独一个单间隔开,用的是齿轮油,但是爱信的变速箱,差速器和摩擦片足共处一室,差速器也用变速箱油作为润滑剂,如果时间久了你不换变速箱油,油的润滑效能下降了,那各个零部件得不到润滑就会提前磨损,变速箱就废了。 冷却也很好理解,变速箱是个摩擦传递动力的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所以每个变速箱都有散热器,有的风冷有的利用水箱水冷的,如果变速箱过热,也会导致打滑不升档,而变速箱油如果长久不换,热传递效率也会下降,造成故障。 清洗作用就更加好理解了,因为AT的变速箱里,有好多组摩擦片,摩擦片摩擦之后,会有很多碳粉和金属细末磨下来,这些东西会不能留在传动组件里,造成磨损和拉伤,所以必须要用变速箱油作为媒介,把这些东西冲走,保持传动部件和阀体内的干净。 至因为如此,所以变速箱油需要定期更换,有些车友说,开两三万就换,我觉得这样有点过度保养了,基本按照厂家要求,六万公里更换即可,在更换的过程中我个人推荐循环机彻底更换,这就好比你洗澡的时候,澡盆有一盆上个人洗下来的脏水,你是全部放干净再加入新的水,还是放掉一半用再用干净的水稀释之后给自己洗,我想着点道理大家都能想清楚的吧。
高加索犬:大块头有大“智慧” 很多人的印象中,大块头的高加索犬应该是一种凶猛的狗,很多时候与藏獒相提并论,并敬而远之。直到最近,我和它们有了几次近距离的接触后,才真正体味到高加索温顺且智慧的一面。 高加索犬的智慧所在就是:它不会随便对谁进行攻击或是乱发脾气。只不过因为它的体型巨大,所以使得它发起脾气的样子十分可怕。并且能“明辨是非”,只要你和它慢慢接近并表示友好,它会如个孩子似的向你求得爱抚与称赞。曾经很难想象,一只如雄狮般的庞然大物,“屁颠”在身边是什么感觉? 作为几个世纪以前,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最主要护卫犬,高加索具备着与生俱来强壮的身体,因为它们在帮助主人放牧的同时,还需要做为护卫来把进犯的猛兽,比如说把熊赶跑。所以,对于敌人,高加索犬的战斗能力可想而知。但是从高加索犬的本性来说,它并不是一种会随便发起攻击的犬种,对比起许多犬种来说,它的本性都更加温和和淡定,甚至和小孩子都能很好的相处。用佳木斯兄弟犬舍资深高加索爱好者徐万利的话说:“你和它交朋友,它就是你最忠实的朋友。” 目前,我市高加索犬爱好者越来越多,也有着价格不菲的俄罗斯 “带户口本儿”的纯种高加索犬落户佳木斯,而且还成功的繁殖了很多优秀后代。并因为“高加索”这种金凤凰,引来了许多其他省份的高加索爱好者和媒体来争当“梧桐树”。
各行其道,别拿生命开玩笑 早高峰,嘈杂的车流慢吞吞的犹如长蛇蠕动,让人焦急却又无奈。 市中心某路段。突然传来一阵尖锐的车喇叭声,引得车里车外的人们,起了兴致。原来,是一辆崭新的“豪华车”,被两个缓步的行人“堵”在机动车右转道内,欲动不能。 左侧是正在等灯的车流,而右侧则是高出一截的人行道。“豪华车”左右尝试穿行失败后,只能再次的把希望寄托在喇叭上面。 路人都以为“以强凌弱”的一幕就要出现。随后,缓步的行人一句:“按你XXX呀,没看出我是脑血栓啊?”让人大跌眼镜。一顿唇枪舌剑过后,“豪华车”落了下风,“消停”下来。看见“豪华车”都没了动静,后面翘首通行的车辆也都“瘪了茄子”乖乖的等在了后面。 终于,绿灯亮了,直行的车流似开闸的洪水倾泻而出。右转弯滞留的车辆,才得以混进直行队伍绕了出去,翻滚的车流中,机动车道上那两个慢慢前行身影,格外刺眼。 其实,稍微有点交通常识的人都懂,行人应走人行道,机动车行机动车道。可是,行人和机动车抢道,机动车占人行道的例子却屡见不鲜。因为这,骂骂咧咧、拳脚相向或出现意外事故的事情,也都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虽然新车骤增,很多行人常言:闻“马路杀手”色变。但在很多时候,行人一句:“还敢撞我咋地呀?”让不少行人如履薄冰却不以为然。 有的时候,机动车的确有机动车的蛮横,不过用血肉之躯与钢铁博弈,无论胜算几何,都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且不说某些“新手”脚下没有准头,就算是“老手”们,天冷路滑也难免有个马失前蹄。一但出现意外,与人于己都是得不偿失。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如果行人与机动车都能各行其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别拿别人和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交通顺畅,心情愉悦,岂不是更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