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ZR877馃惥 -
关注数: 20 粉丝数: 67 发帖数: 3,390 关注贴吧数: 11
映秀新城直面二次重建:如何避灾尚无万全之策 映秀新城直面二次重建:如何避灾尚无万全之策 2010年08月24日 09:21广州日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条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gongyi.ifeng.com%2Fnews%2Fdetail_2010_08%2F24%2F2210966_0.shtml&urlrefer=bb5eed0a58840c3ab5e8b772cb693c92 汶川地震重灾区5年内地质灾害是高发期 专家认为规划、国土、水利部门缺乏联动 “映秀新城必须进行二次重建”。“二次重建,东莞全力以赴地支持”。在经历“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特意赶到现场的东莞市常务副市长冷晓明,给阿坝州委书记侍俊吃了一颗定心丸。 然而,面对汹涌肆虐的岷江水,映秀新城已成为一个标志——考验灾后原址重建的决策是否正确,首次重建的成败几何。 专家指出,山区地震诱发的地质次生灾害将持续10年以上,其中5年内是高发期。这意味着,由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山洪将形成一条长长的灾害链,而经历重创的川蜀大地在灾后新生的路途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面临层出不穷的新考验和新难题。 两年内遭遇两次重灾的映秀如何开启它的二次重建?请看本报记者实地发回的映秀重灾区调查报告。 目前,经专家鉴定,在泥石流中受淹的映秀新城有71栋楼房共749户。这些受淹住房建筑主体结构完好无异常,未发现泥石流对市政道路的结构层造成损伤,也未对市政管网产生安全性影响。
“严禁施舍”拷问法治理念与人文精神 连日来,石家庄市繁华地带一块写着“交警提示: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严禁向乞讨人员施舍钱物”的警示牌引发舆论热议。赞成者认为,交管部门从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和管理司机的角度,出面治理交通拥堵时乞讨人员穿梭的现象,是应对社会新问题的积极之举。反对者则认为,交管部门缺少现实和道德考量,头脑简单,表现出权力拥有者的傲慢和冷漠,应当予以纠正。 快速城市化和机动车猛增的社会现实,将一些过去没有碰到的治理难题和焦点话题,逐渐摆到城市管理者的面前。散发小广告、乞讨者围住机动车等现象,不但考验着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水平,也对城市的治理智慧和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很多城市,红灯排队、交通事故、交通管制等原因造成的塞车已经成为最常见的现象,而围绕交通拥堵进行的乞讨、施舍也越来越多。一路排开的各种车辆的长阵里,夹杂着衣衫褴褛、表情恳切的乞讨者,不但映衬出贫富差距拉大的社会现象,也成为刺激社会神经的焦点问题之一。车里车外的人,生活境遇迥异,很多开车人出于怜悯和难堪,摇下车窗递出钱来,这种方式受到了乞讨者的青睐。尽管不断有舆论对“城里磕头,回家盖楼”的乞讨者不劳而获、迅速致富的现象颇有微词,但相对于多元包容和扶危济困的社会进步理念而言,人们更愿意宽容地看待乞讨现象。 从管理逻辑上说,交管部门对乞讨者进行治理,显然有些无奈和乏力,但机动车及其驾驶员却正在其管理范围之内,对驾驶员出台措施,一声令下,得心应手,毫不费力。因此,石家庄交警才有了“不管乞讨,严管施舍”的管理思路。但这并非法律法规授权治理、有章可循的执法行为。因此,交警提示“严禁向乞讨人员施舍钱物”存在行政越权、滥用职权的执法倾向。我国法律并没有“严禁向乞讨人员施舍钱物”的规定,地方交管部门自行宣告“严禁”,显然是缺少智慧、超越法律的失当举措。 此外,这一提示也检验着交通管理者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如果出于道路交通安全考虑,一定要进行“警示”,把“严禁施舍”改为提醒“乞讨、施舍时注意交通安全”,或者“车辆启动时注意乞讨者安全”,则会显示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人情味儿。 乞讨与施舍,是公民的个人意愿和行为选择。对政府而言,法无授权,即为禁止。而对公民而言,法无禁止,即为许可。对快速步入汽车社会的中国而言,面对乞讨自由、公共秩序、交通安全等话题,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可以充分讨论,各种意见可以充分碰撞,以达成社会共识,进而形成立法结果。执法机关在具有充分法律依据和民意支持的情况下,加强管理,积极作为,才可能形成新的社会问题治理路径和解决办法。 面对新的社会问题,执法部门应当谨慎行事,尽量避免引发社会争议的过激之举。对交管部门而言,法治理念、人文关怀、道德素养,一个都不能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ifeng.com%2Fopinion%2Fsociety%2Fdetail_2010_07%2F10%2F1749125_0.shtml&urlrefer=630a18af45007af98ca8896117f648a5
【防灾知识普及】怎样防御雷击灾害? 雷击发生时,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自我保护: 1、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雷电反击和跨步电压伤人。 2、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船只,但帆布的篷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雨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远离。 3、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塘边,尽量离开孤立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建筑物,铁围栏、铁丝网、金属晒衣绳边也很危险。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行走,外出时应穿塑料材质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 5、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自身位势、缩小暴露面。 6、如果雷雨天气你呆在室内,并不表示万事大吉,你必须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把电视机室外天线在雷雨天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尽量停止使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和手机;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防灾知识普及】地震自救 ·地震前兆         1.地下水异常。        井水是个宝, 前兆来得早。        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变化大, 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 鱼儿惊惶水面跳。        3.地光和地声:        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报。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发生地震时10条须知        当遇到地震是,为了您自己、家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请遵守发生地震时的10条须知: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防灾知识普及】火灾自救 ·报警电话怎么打?        发生火灾后,要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不要紧张,简要说清发生火灾地点,如哪个区、哪条路、哪个住宅区、第几栋楼,几层楼,烧什么东西,有条件的到路口引导消防车进来,争取时间让消防队员及时赶到现场灭火、救人。 ·住在楼上往哪逃?      楼下发生火灾,住在楼上的人一定要沉着镇静,既不能听天由命,也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果断想尽一切妥善办法。有时,楼梯或者门口已经着火,但火势并不大,这时可用湿棉被、床单、浴巾等物披在身上,从楼梯或者门口火中冲出去。虽然人可能会受点伤,但可避免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要早下决心,越是犹豫不决,火势越烧越大就会失去逃生的机会。        如果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可以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竹竿等滑下逃生。如果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封堵,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可使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靠近没有火的一方的门、窗呼救,晚间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护人员的解救。 如果其他方法都无效,火势又逼近时,也不要仓促跳楼,有可能的话,先在门窗等牢固处拴上绳子,没有绳子的可撕开被单、床单等连接起来,然后顺着绳子或布条往下滑。需要跳楼时,可先往地下抛些棉被、床褥、海绵垫等物,然后手拉住窗台往下滑。 ·身上着火怎么办?      发生火灾时,如果身上着了火,千万不能奔跑,因为奔跑时,会形成一股风,就像是给炉子扇风一样,火会越烧越旺。着火的人乱跑,还会把火种带到其他场所,引起新的燃烧点。      身上着火,一般总是先烧着衣服、帽子、裤子。这时,最重要的是先设法把衣、帽、裤脱掉,如果来不及脱,也可卧倒在地上打滚,把身上的火苗压熄灭,或者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水中去,把身上的火熄灭。 ·高层建筑火灾的逃生方法             在火灾中,被困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要惊慌,不盲目地行动,从而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必须注意的是,火灾现场的温度是十分惊人的,而且烟雾会挡住你的视线。当我们在电影和电视里看到火的场面时,一切都非常清晰,那是在火场上的浓烟以外拍摄的。当处于火灾现场时,能见度非常低,甚至在你长期居住的房间里也搞不清楚窗户和门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镇静,不能惊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逃生方法:      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      逃生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是争取逃生时间,提高逃生率的重要办法。      (1)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但着火时普通电梯千万不能乘坐;      (2)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      (3)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      (4)利用观光楼梯避难逃生;      (5)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      (6)利用房间床单等物连接起来进行逃生。      2.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人员的逃生方法      (1)当某一楼层某一部位起火,且火势已经开始发展时,应注意听广播通知,广播会告诉着火的搂层,以及安全疏散的路线、方法等。不要一听有火警就惊慌失措盲目行动。      (2)当房间内起火,且门已被火封锁,室内人员不能顺利疏散时,可另寻其它通道。如通过阳台或走廊转移到相邻未起火的房间,再利用这个房间通道疏散。      (3)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首先应该用手背去接触房门,试一试房门是否已变热,如果是热的,门 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好身后的门,以防火势蔓延。如在搂梯间或过道上遇到浓烟时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冲出,也不要躲藏到顶楼或壁橱等地方,应选择别人易发现的地方,向消防队员求救。
【防灾知识普及】海啸自救 ·海啸的由来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水剧烈运动。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等都可能引起海啸。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上的特大海啸都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海啸所引发的狂涛骇浪,汹涌澎湃,它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往往造成对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摧残。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仍不减雄风,足见它的巨大威力。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它们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猛烈的大风能够存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而潮汐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轻松地与波音747飞机保持同步。虽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   ·海啸的特点         海啸在外海时,因为水深,波浪起伏较小,一般不被注意。当它到达岸边浅水区时,巨大的能量使波浪骤然增高,形成十多米甚至更高的一堵堵水墙,排山倒海般冲向陆地。其力量之大,能彻底摧毁岸边的建筑,所到之处满目疮痍、 一片狼藉,对人类的生活构成重大威胁。        海啸传播到海岸时,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滨海、岛屿或海湾的海水出现反常退潮或河流没水现象,然后海水又突然席卷而来,冲向陆地。         第二种是海水陡涨,突然形成几十米高的水墙,伴随隆隆巨响向滨海陆地涌来,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        地震海啸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提示:由于海啸的威力巨大,所以对于海啸人们只能预防。   ·海啸前        1.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地震是海啸的“排头兵”,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就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三峡出库流量首创2万立方米/秒 三峡全面入汛】     三峡出库流量首创2万立方米/秒 三峡全面入汛     2010年06月07日 15: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宜昌6月7日电 (望作信)6月7日14时,三峡出库流量首次达到20100立方米/秒,而入库流量只有14400立方米 /秒,三峡库区水位已下落到147.32米,离三峡防汛水位145米只差2.32米,预计6月9日三峡入库流量将达到23000立方米/秒,长江干线全面进入防汛期。       据介绍,20100立方米/秒创今年入夏以来三峡库区最大出库流量,三峡出库流量已有8个月低于这个数值,宜昌江段水位已上涨到45.3米,仅七天时间三峡出库量增加一倍,宜昌水位上涨3米。       鉴于近日出现的水情,长江海事部门启动了汛期对船舶主机、舵机、锚机关键设备专项检查,并要求船公司开展自查,消除隐患。同时提醒驾引人员关注水情变化,合理安排,注意轮驾休息,谨慎驾驶,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宜昌海事局根据2010年防汛工作方案紧急发布了“气象灾害安全预警”。海事部门要求各船舶认真执行恶劣天气时的禁航制度,并要求巴东、归州海事处及时与当地政府联系,做好山体易出现滑坡险情信息跟踪,随时发布安全信息,指导行船安全。同时,海事部门加大三峡腾库防汛船舶畅通保障工作,配备大功率潜水泵,防止汛期船舶发生触礁、搁浅等险情。(完)
【探索】 李氏泛潮汐说概要(初稿) 李氏泛潮汐说概要(初稿) 作者 大侠无剑 传统潮汐说概述       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助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       随着人们对潮汐现象的不断观察,对潮汐现象的真正原因逐渐有了认识。我国古代余道安在他著的《海潮图序》一书中说:“潮之涨落,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之往从之”。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写道:“涛之起也,随月盛衰。”指出了潮汐跟月亮有关系。到了17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提出了潮汐是由于月亮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假设,科学地解释了产生潮汐的原因。       潮汐是所有海洋现象中较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海水运动现象,它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海港工程,航运交通,军事活动,渔、盐、水产业,近海环境研究与污染治理,都与潮汐现象密切相关。尤其是,永不休止的海面垂直涨落运动蕴藏着极为巨大的能量,这一能量的开发利用也引起人们的兴趣。 定义与分类       由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总称潮汐。作为完整的潮汐科学,其研究对象应将地潮、海潮和气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由于海潮现象十分明显,且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因而习惯上将潮汐(tide)一词狭义理解为海洋潮汐。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简称固体潮或地潮;       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称海洋潮汐,简称海潮;       大气各要素(如气压场、大气风场、地球磁场等)受引潮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如8、12、24小时)称大气潮汐,简称气潮。       其中由太阳引起的大气潮汐称太阳潮,由月球引起的称太阴潮。 形成原因       月球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是引起海水涨落的引潮力。地潮、海潮和气潮的原动力都是日、月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而引起的,三者之间互有影响。因月球距地球比太阳近,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之比为11:5,对海洋而言,太阴潮比太阳潮显著。大洋底部地壳的弹性—塑性潮汐形变,会引起相应的海潮,即对海潮来说,存在着地潮效应的影响;而海潮引起的海水质量的迁移,改变着地壳所承受的负载,使地壳发生可复的变曲。气潮在海潮之上,它作用于海面上引起其附加的振动,使海潮的变化更趋复杂。       潮汐是因地而异的,不同的地区常有不同的潮汐系统,它们都是从深海潮波获取能量,但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尽管潮汐很复杂,但对任何地方的潮汐都可以进行准确预报。海洋潮汐从地球的旋转中获得能量,并在吸收能量过程中使地球旋转减慢。但是这种地球旋转的减慢在人的一生中是几乎觉察不出来的,而且也并不会由于潮汐能的开发利用而加快。这种能量通过浅海区和海岸区的磨擦,以1.7TW的速率消散。只有出现大潮,能量集中时,并且在地理条件适于建造潮汐电站的地方,从潮汐中提取能量才有可能。虽然这样的场所并不是到处都有,但世界各国已选定了相当数量的适宜开发潮汐能的站址
【学习】 地震自救四大法宝       地震自救四大法宝       2005年10月09日11:34      新闻晚报         □记者施平       上海地震局的韦晓博士是目前上海地区负责组织紧急地震救援的6名成员之一。韦晓向记者介绍了以下一些地震自救知识。       -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地球大灾害:大地震、大洪水、大旱灾跟什么因素有关!!?? 地球大灾害:大地震、大洪水、大旱灾跟什么因素有关!!?? 2010-05-31 00:04 地球大灾害:大地震、大洪水、大旱灾跟什么因素有关!!?? 中国是一个广域尺度的国家,位于地球“世界岛”的东方,来自宇宙的“天象”,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来自大自然的灾害迟早会在“大中华这个宇宙与地球实验室”有所反应!综合国内外的“首席专家们”的学术成果——研究表明,关切到中国大陆南北地区的水资源响应因子有:前冬海温距平场、西太平洋(地球暖池)海温异常、黑潮脉动、ENSO现象、青藏高原蒙古高原热状况、火山爆发、(超级)大地震、大气环流异常、半球间宏观天气系统、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极移动、太阳黑子、太阳质子耀斑、近日点交食年、新星和超新星爆发、天文周期、九星会聚、星际引力、日食、极冰、水汽输送、海退陆进长程相关因子、东中国海海流萎缩、中亚沙化、渤黄海陆水反海流坡降、日本海左旋环流、温盐环流、大坝建设与河道湖泊萎缩等因子有关。 因此,中国国土整治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和远距离大规模调水工程非要有新思路不可。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hi.baidu.com%2Fdxwjc%2Fblog%2Fitem%2Fc87bbe60e161846c0c33faac.html&urlrefer=6cf14752a3fc5ac73bef18c411cf2b6f
【学习】 地震频发,掌握逃生知识能救命 ●北京120赴玉树医疗队 王立新 ●民政部紧急救援中心山岳救援队队长 王鑫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 李宗浩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家 滕吉文院士 逃 生:先找承重墙蹲下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发生数百万次地震。在中国,20世纪以来,6级以上地震发生655次,7―9.9级地震发生98次,7级以上地震约占全球同级地震的 l0%。中国地震局研究员何永年说,我国41%的国土和许多大中城市处在7度以上的高地震烈度区。因此,在地震来临时如何自救,是每个老百姓必须具备的知识。 那么,地震刚刚发生时,是否留给我们逃生的时间和机会呢?地震波分为两种:横波(S波)和纵波(P波),纵波在横波之前,当横波到来的时候,就是地震最为强烈的时候。但这两种波之间有短暂的时间差,每次地震的横纵波时间差都不相同,一般在10—30秒之间,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逃生和躲避地震的危险。 由于时间紧迫,每半秒钟都是自救的关键,所以容不得半点迟疑。但是也不要指望这十几秒钟的时间可以让我们做很多应急工作。特别当地壳震动得很厉害的时候,人会感到头晕,四肢疲软无力,连移动都很困难,此时,必须马上抱头下蹲。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地震应急手册》上写到,当地震来临的那一刻,在条件允许下,需要你学会标准的逃生措施以及注意事项。
【旱震理论成就一位“哥白尼式”的地震专家:耿庆国】        旱震理论成就一位“哥白尼式”的地震专家:耿庆国         2008年05月22日09:20       来源: 博客中国 作者:王世保         我对于地震的关注,也是从今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开始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我根据中国固有文化中的取象类比思维提出了中国应该建立“中医诊断式”的地震(玉册)理论的设想,其原理就是把地球与人体进行类比,认为地震的发生就像人体患病一样,内在的活动必然会导致表征的出现,继而根据地表的表征来预测地震的发生。其后,一个名为耿庆国的地震(玉册)研究专家进入了我的视野,随着对其日渐深入的了解,我发现我所提出的设想已经为这个专家所实践,并已经提出了系统的“中医诊断式”的地震(玉册)理论,即旱震理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然而欣慰之余,我的心里又升起了一种无名的悲哀,就是这种已经把我国地震(玉册)理论推进到世界最先进行列的理论,却因其不同于主流的科学地震(玉册)理论而被封杀,科学霸权的垄断导致这个伟大的成果不能有效地为中国人民服务,进而也压制了在地震学界出现的一位“哥白尼”式的人物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hi.baidu.com%2Fdxwjb%2Fblog%2Fitem%2Ff3573516db713b14972b43f0.html&urlrefer=8f712961cc331b4acead0351be639af6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