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DE小鹿 狂热DE小鹿
关注数: 80 粉丝数: 1,164 发帖数: 32,042 关注贴吧数: 6
中国大飞机被谁耽误了近40年? 无论主持人还是程不时本人,都把参加运十的设计建造工作,作为他事业生涯的一个顶峰,因为运十作为大型客机,其设计建造必然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用航空工业甚至整个工业体系的整体水平。从程不时教授的讲述来看,运十的历程,可以用一个词形容,悲壮。所谓壮者,壮其在中华民族自主发展航空工业的道路上所秉承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贯作风,壮其使当时中国的民用航空器的研制水平,达到了与世界航空巨头美、苏、欧洲比肩的高度,壮其确确实实地填补了中国大型客机研制的空白。所谓悲者,悲其在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情况下黯然下马,悲其在下马之后中国的民用航空工业竟然近二十年无法拿出与运十成就相若的东西,悲其之后中国的民用航空数百亿外汇的市场被美、欧瓜分。 运十的上马,源于Mao。ZD时代的一项决策,1970年7月,毛主席在视察上海时指示:"上海工业基础这么好,可以造飞机嘛!"同年8月21日,国家计委、中央军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原则批准了航空工业领导小组提出的《关于上海试制生产运输机的报告》,这就是"708"工程,即大型客机的运十。程不时于1971年被调往上海参加运十飞机设计,最初担任总体设计组副组长,以后任飞机副总设计师,负责总体、气动、计算机以及试飞方面的工作。 70年代的工作、生活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程家老少3代6口人,挤住在只有14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连做饭也在屋内。程不时教授回忆,当时办公室不够,设计组们就把装大型设备的木箱当"办公室",上海的夏天极其闷热,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工程师们怕汗水滴在图纸上,极度小心翼翼,晚上蚊虫叮咬的利害,工程师们只好用报纸裹在腿上、手臂上当"盔甲"抵挡,就是在这样的工作条件下,程不时们所运用的方法和技术,在当时也是世界一流的。   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计算机数字化设计,程不时教授他们30年前就在运十的设计中使用了,当时到上海计算中心去运算,时间都安排在午夜和凌晨,程不时和许多设计室人员经常日夜颠倒。他们自编了138个解决设计问题的程序,在运十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程不时晚上伏在木箱上编程序,还编写了关于飞机设计的计算机软件的理论书籍,有的被大学选作教材,使用达10余年,并被推广到航空航天系统。 1978年11月23日,运十全机破坏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加载到100。2%发生全机破坏,设计与实验结果精确吻合。十年辛劳、十年血汗,1980年9月26日,运十首次试飞,程不时教授回忆,整个机场人山人海,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师傅,已经退休的老人、患了重症动完手术身上挂着引流袋的老工程师,无不欢呼雀跃、热泪盈眶,电视播放的资料画面上可以看到运十庞大的机体呼啸而过、腾空而起,直奔苍穹,一代壮举,顿成现实。程不时教授回忆,试飞组王机长金大下来后对他讲,运十在空中的感觉,就像"大个子打篮球",机体庞大但灵活机动。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