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宫仪 慕宫仪
关注数: 168 粉丝数: 264 发帖数: 6,349 关注贴吧数: 63
说说虹吸壶的原理 ....首先~理科生强迫症犯病了....压抑不住的想说一下虹吸壶的原理。 按顺序说: 加热下壶,壶中水温度升高。很多人都认为之后的原理是下壶水沸腾,水蒸气把热水压倒上壶的,原理是没错了,但是作为一个大学还学了物理的强迫症要在这里说明: 准确地说,原理是下壶水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原本下壶水的上方就有空气,在加之水蒸气,这样就使下壶水水面上方的气压高于外部大气压,这就需要通过连接下壶与外界的上壶管平衡这个气压,也就是我们说的“下壶的水被压了上去”——其科学的说法咱也说不上了,就是下壶内的气压=外界大气压+被压上来的水产生的水压,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压力平衡的系统。 通常在这里我们犯的错误是: 1.认为下壶水沸腾了,其实想一想就能发现: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那么,如果水真的沸腾了,上壶的水温度理论上是100摄氏度,考虑到散热,也不会低于90摄氏度,对于咖啡萃取来说,这个温度比手冲高不少,加之虹吸壶的粉比手冲细,咖啡粉与热水的接触面积比手冲大——你懂得。所以下壶的水应该不是沸腾的。因为咱没有虹吸壶,所以也像让用虹吸的大家测一下上壶的温度,如果不是很高的话就说明咱的理论应该是正确的... 2.认为下壶高压,单纯的说高压没错,但是说高压沸腾就万万的错了!这要拿到初中,估计物理老师能把你打到半死——因为——压力越高,沸点越高!100度还不够高?超过一百度萃取咖啡?你确定是萃取而不是烘焙(开个玩笑...烘焙的温度可高多了...)初中课本上的例子是青藏高原开水温度不到100度,原因就是青藏高原气压低,沸点低。 关于沸点,大家有一个常识上的错误,认为是压力决定沸点。实际上沸点的定义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没有谁决定谁的一说。曾经看过一个制作手办的视频,注模的时候为了排掉模具内部的气泡,需要将模具放到密封低压箱中减压,使浇铸的模型中的气泡溢出,在减压的过程中就能看到浇铸的树汁液体在常温下沸腾了,没错!那就是沸腾!常温下减压就可以沸腾,而液氧什么的在常压下沸点是零度以下,可以理解为,在温度达到-182度的之前氧气是液态的,-182的时候氧气就”烧开“了,等咱们看到氧气的时候,人家早都烧开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壶水上升的过程中,还有着下壶空气热胀的作用,下壶空气在上水的前期有微弱的热胀作用,因为尽管热源是在加热下壶,但是因为玻璃的导热性差,所以如果热源与下壶空气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接触空气的玻璃温度不高不能对空气进行加热,此外下壶内的水还有大量吸收热量(水的比热很高,远远高于空气的比热,吸收的热量很大很大!) 但是当热源通过玻璃接触到下壶空气的时候,空气就会发生强烈的热胀。空气热胀的效果非常明显,速度也很快,这个时候剩下的水还没反应过来要吸热,马上就被疯狂膨胀的空气顶了上去。 ————直到下壶的气压=外部大气压+上壶水因为高度产生的水压... 好吧!先说到这里,等哪天咱在抽风说说虹吸壶原理的后半部分。
141113咖啡日记 豆子:尼加拉瓜 MAMAMINA庄园ESTATE 粉:15g,M520A 3刻度 水:200g 水温:90左右 味道,酸味为主,但是比较淡;凉了之后觉得基本就是酸味了;此外还有一点“浓厚”的感觉...不好形容,就像浓牛奶糖在嘴里的那种感觉,不过只是一瞬间... 1.吐糟一下今天M520吞了近1g的粉...豆子16g下去了,出来的粉到滤杯里才14g多,扫了扫接粉器里的细粉,勉强凑到15g ——这里问一下,大家手冲的时候留银皮么?我一般是不要银皮留细粉,总感觉有点浪费,耶加和这个ESTATE的银皮都感觉挺多的...—— 2.以前一直都是m520的3.5刻度,前几天对比了一下鸟哥家的手冲粉对照,觉得m520的3刻度才和那个差不多。而且耶加用3.5总感觉有点酸过头了。 3.水温很蛋疼...达人壶,温度计长度不够...以前电水壶开了之后倒入的话是92左右,今天凉了一下,估计也就90左右...难道我要买一个新的温度计么?? 4.关于冬天咖啡杯的保温...8点冲泡,8:30的时候咖啡已经凉透了,今天降温,好冷好冷,就算给暖气依然有点冷了... 5.大家觉得在和咖啡之前吃别的东西会不会对咖啡的味道感觉产生较大的影响?——废话一定的啊!那一般吃什么啊?我一般是早晨起来后一个苹果,一杯牛奶再吃点饼干什么的,然后歇一会儿在冲泡咖啡。8:00——8:30边喝咖啡边看书再听古典音乐。8:30收拾东西上班!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