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金桂
江南金桂
关注数: 7
粉丝数: 1,392
发帖数: 14,069
关注贴吧数: 16
治老慢支的关键是避开过敏原 老慢支不仅折磨人,还让病人难长寿。
这是我创建的第二个贴吧 这是我亲自创建的第二个贴吧。
哟,还有银屑病吧 昨天在我的“江南金桂牛皮癣吧”回复病人的咨询时,无意中踏进了牛皮癣吧,今天发现还有银屑病吧。
牛皮癣吧的大小吧主没一个是医生 昨天到牛皮癣吧逛了逛,发现牛皮癣吧的大小吧主没一个是医生。
千万别瞎吃什么特效药 我在牛皮癣吧说过,牛皮癣不是什么可怕的大病,用普通药便宜药足能治了。
牛皮癣不能不治,也不能乱治! 牛皮癣很折磨人,不能不治,但也不能乱治。
银屑病(牛皮癣)咨询窗! 银屑病经久难愈,病人痛苦不堪,而大大小小的专家教授大多都是叫病人们花冤枉钱,研究这个病的专家呢又都在钻死牛角尖,把这种普通病搞的非常复杂,尽研究些中听不中用的花花名词,什么生物疗法啦,靶向疗法啦,药费一花就是成千上万,病却没见好多少。其实牛皮癣就是一种免疫系统的常见病,治疗起来根本不用花多少钱,只要忌口得当,完全可以基本长期治愈。只是该忌什么东西倒是门大技术。
治牛皮癣忌口是关键 在我看来,治疗牛皮癣不很难,也不需要花费多少钱,一个月不到一百块钱足够了,吃药时间也不长,每次急性发作吃个个把星期药控制控制病情就行了,关键是口要忌的好,也就是说,不能吃的东西绝不要吃。
自今日起,开始回复各位的咨询 前段时间因颈椎病影响手臂,导致不能打字,为此停止了对各位的回复,现在病情稳定 可以打字了,因此决定开始回复各位的咨询!
湖南怀化增资预发到位! 12月30号预发到卡的,中级职称预发7至12月的,共1200元。
乙肝吧主请进! 我在乙肝吧的第一人气贴和其它的贴子都今天进来到我这个“江南金桂吧”的杰克吧主删掉了,在乙肝吧完全是他欲所欲为,在“亿友家园论坛”他更是一手遮天,在我这里我既不删你的发言,也不删你的贴子,我要让别人看看究竟我是一流高手?还是你是四流水平?
我在乙肝吧已被吧务封杀,需要咨询的乙友请来此吧向我咨询! 我在乙肝吧已被吧务封杀,需要咨询的乙友请来此吧向我咨询!
我昨天发在“江南金桂吧”的贴子被谁给删了? 昨天晚上我发现乙肝吧的吧务封了我在乙肝吧的贴子“乙肝咨询窗”,给出封贴理由是散发广告,禁言10天。我为了怕耽误乙友们的咨询,只好在本“江南金桂吧”发贴提示乙友们,请他们 到这里来咨询。没想到这个告示贴既然也被人删除了!我原想,江南金桂吧是热心的乙友为让我有一个回复乙友咨询的平台而专为开设的吧台,没想到也会有人来删贴。看来我开设“江南金桂博客”备用的主意是对的。万一有 天有人再来这里刁难我的话,我还可以用“江南金桂博客”来回复乙友们的咨询!
佑安医院专家研究显示干扰素治疗可提高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 佑安医院专家研究显示干扰素治疗可提高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率 刘慧 中国科技网讯(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医学期刊《Hepatology》(IF:11.711分)在线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陈新月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论文《A potent HBsAg response in subjects with inactive HBsAg carrier treated with Pegylated-interferon Alpla》。 该文以144例慢性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ALT水平正常,HBV DNA ≤2000 IU/mL,已实现HBeAg 血清学转换的慢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毒复制水平,分别给予干扰素或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治疗96W,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48W及96W的HBsAg清除率分别达到29.8% 及 44.7%,HBsAg血清学转化率分别达到20.2%及 38.3%,而未干预对照组48W及96W的HBsAg清除率仅为2.4%,分析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该研究提示对慢性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实施以干扰素为基础的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提高HBsAg清除/转换率,对慢性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不推荐抗病毒治疗“的观点提出了崭新的理论挑战,也为更多的病人带去了乙肝“临床治愈“的希望。 既往曾认为慢性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轻微,可以不治疗。但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这类病例并不安全,远期仍然存在病情反复甚或进展的可能。陈新月教授主持的该项原创性研究,以前瞻性、病例对照为科学设计基础,在多年以来积累丰富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经验的指引下,创造性将慢性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这一特殊人群纳入研究视角,结果表明这类患者经治疗后更易获得HBsAg清除/转换,远期预后也更加良好。这是该团队多年以来深入研究慢性乙肝抗免疫发病机制、灵活运用抗病毒治疗手段的重要结果,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学领域的重大创新,代表了中国科学家在这一研究内的最新研究成果。 文章在线发表后,立即吸引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数个国外知名肝病研究科学团队立刻发邮件对陈新月教授的研究结果表示了浓厚的兴趣。我国肝病领域的权威专家庄辉院士 、王福生院士 、贾继东教授、魏来教授等也对陈教授发来祝贺信,称赞佑安医院陈新月教授团队“不墨守成规,勇于探索”、“勇于挑战,再摘硕果”,“十分努力,一份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佑安医院陈新月教授团队发表的该项研究论文,是历经10余年系列研究之后的厚重累积,也是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生计生委、首都特色临床项目等重大课题持续资助的重要成果体现,在中华肝脏病杂志编委中及全国肝病界引起很大反响。
谈谈乙肝金牌(转贴) 什么是乙肝治疗中的“金牌”?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在若干评价乙肝治疗的指标中,只有当表面抗原转阴,甚至出现了表面抗体(即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时,才表示肝内病毒复制水平极低,新生的肝细胞不再被感染,已经被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因衰老而逐渐凋亡,经过一段时间,有可能清除肝内病毒,并因而获得慢性乙型肝炎的“痊愈”。表面抗原的转阴或血清学转换是患者可能达到的最接近治愈的临床结果,应该将表面抗原转阴作为乙肝患者临床治疗最理想的应答标准。如果患者尚未发生肝硬化或肝癌,表面抗原转阴的病人其预后是最好的,因此被称为乙肝治疗中的“金牌”。 既然表面抗原的清除率与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明确相关,那么临床上可以通过何种方式提升表面抗原转阴的几率呢?Michael Manns教授指出: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可提高表面抗原的血清转换率。与Michael Manns教授一样,在向乙肝治疗“金牌”冲刺的过程中,许多专家更看好干扰素,因为除人群中存在极罕见的表面抗原自然清除外,更多的则是通过诸如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调节宿主免疫功能而获得的。 其论据是一项筛选了97例在1987-2000年间接受干扰素治疗的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研究。这些患者被分成两组,一组为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且24个月内检测不到HBV DNA的患者,另一组则是没有发生这些情况的患者。 这97例经过干扰素治疗的患者中25例(26%)产生治疗应答,即在治疗结束后24个月和随访期间持续e抗原血清学转换且血清中检测不到HBV DNA。在随后平均随访的11年中,共有28例(29%)的患者发生了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获得应答的患者比未获得应答的患者更容易产生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两组在统计学上呈显著差异(p<0.0001)。97例病例中虽然有5例发生肝癌,但其中没有一例是表面抗原血清转换的患者。 研究提示,经过干扰素治疗获得e抗原血清学转换且24个月内检测不到HBV DNA的患者,由于在得到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宿主自身免疫功能也得到了激发,因此在以后的长期随访中更容易出现表面抗原的血清学转换,10年跟踪随访表面抗原的血清学转换率为60%。同时,表面抗原的血清学转换也显著降低了肝癌的发生,给病人带来了更好的预后。 抗病毒药物的选择不应忽视干扰素 近十年来,随着药物研究的发展,核苷类似物作为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在短期内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体内病毒滴度,因此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面对临床用药的现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谢青教授指出,根据目前所掌握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于年轻、女性或新发的慢性乙肝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较强,经干扰素治疗后获得表面抗原转阴进而达到临床“治愈”的概率较其他人群高,应该将干扰素治疗作为首选;如果将核苷类似物作为单一首选用药,不仅使这些年轻新发患者失去了通过激发自身免疫提高疗效的机会,而且还可能付出终生服药或治疗耐药的代价,从此掉入乙肝治疗的黑洞。 解放军302医院张鸿飞教授也表示:对于我国的乙肝患者,如果没有其他特殊情况,应该首选干扰素治疗。乙肝患者经过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治疗不仅能达到e抗原的血清转换,还能够达到表面抗原的血清学转换,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2007年是干扰素发现50周年,德国著名肝病和免疫专家Michael Manns在国际肝病大会上号召大家:“Heading for the right destination –HBsAg!”(向着表面抗原挺进!)这是医学界的集结号,也燃起了3.5亿慢性HBV感染者新的希望。
谢谢吧主帮我开了这个贴吧! 我记得前年我在乙肝吧被吧务百般刁难,频频被删给病人的回复贴时,有人在乙肝吧告诉我,帮我在百度开了一 个"江南金桂吧".因为我不会使用电脑,因此当时我没找到这个贴吧.前些日子无意中搜索到了这个贴吧,因而决定也经常来上上这个贴吧,也不辜负好意人的一片心意!
我会经常来这里看看的. 既然有人替我开了这个吧,只要有人来咨询的话,我也会回复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