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烟柳 一树烟柳
关注数: 21 粉丝数: 51 发帖数: 260 关注贴吧数: 13
《想念你》 好的音乐是直指内心的。 李健的音乐就是这样。 他的很多作品我都不是一般的喜欢,但只有《想念你》,听到即跳过,朋友的彩铃用到这首歌,我也坚决建议换掉,因为这首歌让我心口隐隐作痛。 这首歌是他写给逝去的父亲的,虽然用极富诗意的词句,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但描述的和父亲诀别的景象依然让人撕心裂肺,只是这样的痛更悠远、更绵长,像一根插在心头拔不出的刺,唯有颤抖。 父亲离开我已二十年了。而那时我刚上大一。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实话讲,那时我和父亲就是绝对的青春期遇到更年期,没法交流。他病重,直到去世,我也只是尽最大努力帮他按摩、找药,而他,总是微笑着地看着我跑进跑出,那些曾经激烈的争论,曾经的不欢而散,再也没有碰触。 他一定是带着深深的忧虑离开的。 今天,我和父亲当年的争论已经有了答案,我拼命地在物欲横流的浊世保留着父亲留给我的宽厚、耿直和悲悯,耕种着自己的精神田园。我惊异地发现,今天的我看着父亲当年必看的报纸,思考着父亲当年疑虑的问题,只是增加了新的内容。我完全体会父亲当年的心境,可以和父亲平静地进行交流了,可父亲,只能在天上默默地注视我和我经历的一切。 李健在《鲁豫有约》中谈到父亲,一度哽咽。他检讨了身为七零后,不善于表达情感,压抑到很少流泪。从小崇拜英雄人物,却不知身边的父母就是偶像,直到那个人离去才醒悟。的确,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集体特征,他让我们失去了在父母健在时说出那句话的机会。 现在,每当父亲忌日,我总是对着夜空,独自品着父亲当年爱喝的铁观音。惟愿在梦中跟他讨论一下彼此都关心的问题。而那句话,依然羞于出口。 李健是幸运的,他可以通过创作将这段情感表达出来;李健的父亲也是幸运的,他身后有这样优美的旋律被传唱;李健的听众更是幸运的,有好的音乐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 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吧!
【想说两句】也谈《暗算》的缺憾美 看过N遍《暗算》,实话说看得心里极不舒服。柳导曾经说过的那种欲哭无泪的揪心彻骨的痛时常闪现在看似无意实则精心设计的诸多细节之中。虽然大家能够找出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瑕不掩瑜,《暗算》是国内少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市场反映均佳的佳作已是毋庸质疑的了。而《暗算》的成功很大程度应该归功于柳导以及身边的核心创作群体,虽然他在很多场合反复强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我分明看到了太多他个人的影子。 《暗算》中有太多能够引发共鸣的东西,信仰、坚韧、默默无闻,还有那沁人心脾的革命的浪漫主义。但真正吸引我的还是贯穿三部中挥之不去的遗憾。如果说钱之江的死是必然,那阿丙和黄依依看似偶然的死就渗透了柳导太多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生的关照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生中这样的宿命还少吗?阿丙当然是个传奇,我们姑且不去深究他的真实性,因为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单从他神奇的耳朵使他由一个江南小镇上贫苦而又悠闲的无名之辈一跃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大英雄,然后迅疾而逝的故事,就足以传达出编导的一种对天才的怜惜与无奈。还记得塞翁失马的故事吗?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福祸之间早已暗含着人力所不能及的宿命。那是一种人生的悲凉。还记得弘一大师临圆寂前写的“无限悲辛”吗?那是一种阅尽沧桑之后的宁静和恬谈。 一直对作品所折射出来的那股说不出道不尽的悲辛交集的情绪所疑惑,直到“八三”谜底揭破,原来柳导是佛门弟子,我一下子释然了。我相信这不是他的心血来潮。对于身处名利场核心的演艺圈还能甘守寂寞、远离尘嚣,似乎也只有佛的大智慧才能帮助他稳住心性,执着于醉心的艺术。回看金鹰最佳男演员侯选名单公布,柳导没有被提名,影迷们愤愤不平,他却发帖子“此去人生几十年——”,那样平静,那样居高临下(在心理上)。现在看来,这话也只有出自他柳云龙的嘴。我相信他曾经有过激烈的挣扎,但他涅磐重生,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倔强地来了个特立独行,自己把握命运。正应了钱之江的那个“运命”思想。这是强者的思维。既有儒家的积极进取,又有老庄的清净无为。还是尊重他的选择吧!有时甚至庆幸他有这样的选择,因为佛给了他足够的滋养和力量,我们还可以看到更多的好作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