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爱可儿 阔爱可儿
关注数: 93 粉丝数: 732 发帖数: 2,161 关注贴吧数: 30
中国地钢筋笼 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中国地》,自产自销各类生活用品。在日伪“满洲国”的铁蹄下,独树一旗振奋人心,坚持与发展并最终胜利。 中国地产钢筋笼,在泊来品中独树一帜,自主创新,从钢筋笼滚焊机、钢筋笼骨架成型机、发展成钢筋笼生产线、流水线。成功晋级为钢筋笼成型机,是真实意义的中国笼。 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在军事领域中基本是三个阶段:引进、自主、完善。而我国众多商家引进的钢筋笼成型机,均在第一阶段争抢市场。并且冠以成型机、滚焊机、生产线等等名词,实际就是一个产品。洋为中用是对的,但是自主创新不能停留在洋为中用的基础上。搞一点小改小革就说是自己的,真是自己的吗?自主的东西是多少?占了多少个百分比?最关键的是,合适中国吗? 钢筋机械加工是个专业性很强的事情,在技术领域是个很小的事情。现状是怎样的呢? 在钢筋笼机械引进以前,所有的钢筋加工都有相应的机械设备,唯独钢筋笼加工没有。这个时候引进先进技术是非常及时的,也是正确的。但是随后的发展却有些无奈。譬如,建设速度的加快,工程质量的提高,引进技术的更新(如桩孔机械增加了旋挖钻),施工单位为了满足业主要求,只好尽可能的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没有办法时采用人海战术,钢筋笼加工设备就是此时引进的洋产品。 引进后因设备的局限性,推广了很长一段时间,逐步有了一些市场。在人为的作用下,甚至有些承建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使用该产品。结果出现了购买方买了产品而不用或象征性的使用。究其原因是因为该产品成本太高导致售价太高,产出比例失调。其原因二是该产品功能不全,不适合我国建筑设计要求。比如说钢筋笼设计上有:内箍筋、外箍筋、双层箍、双层筋等等形式。该产品却只能生产内箍筋的钢筋笼而且是事后靠人工加上去。做大型钢筋笼如2M以上直径的设备需定做且单价高周期长,一般的工程根本收不回成本。 另一方面讲,因设备体积庞大,过于笨重必须依赖起重设备。不便于运输、装备,只适合于长期、固定工厂化、定型式生产。 还有个问题是该产品的复杂系数大,而我国该行业生产工人普遍难以掌握该设备的技术。且人员流动性较大。从使用到维修,均需生产企业派相关技术人员跟踪服务,否则对用户是个很大的麻烦。如果该产品普及率高了,需要多少技术人员售后呢? 当然该产品的引进有它积极的一面,它的不足之处我们用一个例证来说明。谷歌与百度的PK,百度更懂中文,中国笼更懂中国! 在这个要求创新的国度里,每个人只能从最基本的手边的事情做起。中国幅员辽阔,众多的人做到这一点汇集起来非常壮观。这也是中国飞速发展成世界经济大国重要原因。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强国。 原文出处: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027wj.com&urlrefer=b09b63ea11b3a2bee461b03244ba910d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