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国龙
会国龙
关注数: 29
粉丝数: 53
发帖数: 10,743
关注贴吧数: 5
黑云压城 如题。此时摄于武汉红钢城。
花前月下 如题。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懂英文的网络者 如题。现在网络发达,想学什么都可网上完成,一从事网络工作者,从没出国,也没上课,在网上自学英语成才。。。
屋的现在也可用写字板上网 如题。
牵牛 如题。
堵得吃干粮 如题,见么事广。
梅花溪畔浣溪纱 近日,从梅花园过身,梅花园溪水荡漾,风景秀丽如画。。。
冯子鸣轶事 如题。
大山深处筑路忙 如题。
申家冲张氏张继贤供状 近日,偶阅木樨河申家冲《张氏族谱》及黄州府断案公文,见木樨河申家冲先祖张继贤供状一文,叹为观止,读之再三,其文采风流,令人爱不释手;其情节可笑,令人不禁捧腹。。。
好大的奶头 如题。
屋的此时的吃货 如题,此时屋的可吃的东西,都慢慢成熟了。。。
黑一下代嘎 如题: (坏淫)
此时龟头上的人 如题,五一很多游客来龟山,险象环生的龟头上挤满了人。
有效果 如题。哈哈!!
放生记 日前,路过梅花园,有人电鱼,一朋友将鱼买下,鱼类中还有一小团鱼,被电晕了而被俘虏,明显是野生的,不到三分之一巴掌大,龙哥见其可爱可怜,就索要来了。养了几天,观其习性,见此团鱼虽小,性却凶恶,只要用手抓住就拼命去咬人,然而细察之,其牙根本未长,毫无攻击性,将其翻面,能即刻翻转,甚为灵活。
《明季北略》导论 如题。
花团锦簇什字寨 如题,上龟山一躺,观新开杜鹃花,从花海看什字寨,好一付江山锦绣河山,美仑美奂的画卷。。。
蜂子 油菜花上的蜜蜂,好漂亮。。。
下午登山,被这怪物咬了口 如题,不知要不要处理下,有点疼。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龙哥在老屋的捉了个螭吻 如题。
老和小 如题。 为了梦想,为了生活,年轻一代,四处奔波。。。现在屋的剩下的都是老和小,老的、小的过着与以前不相同的日子,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都是社会的弱者,也是在外务工者心头的牵挂,传统的春节,哪怕相隔千里,哪怕一票难求,在外的游子都会奔向心中同一个座标:家乡!那也都是因为那份牵挂。
屋的此时小麦的长势 如题。车过木子店,抢照数张。
关外归来未洗尘,先到吧里览美文 如题。
清明掠影 如题/ 一楼祭度娘
犁耙水响 这回从白石山到木樨河,沿途很多田都办出来了,龙哥与办田的人交谈中得知,目前正准备下秧苗,荒芜的田大部分还是要种上水稻的。现在好就好在,只要跟不种田的主人家打个招呼,人家都欢迎你来种,想给点粮食也可以,不给也行,认为总比把田搞荒了要强些。但种不种粮食,国家的粮补都随土地面积下发到田地承包人。 种水稻,比种其它的农作物要受欢迎点,主要是现在种植比以前简单多了,不用除草,插秧后一直到收割几乎不用管。产量搞得好的也有1200斤。再说自己选的品种,自己种的粮食还是好吃些,这可能是生产的主动力所在。 一些年纪大的,看到好田好地荒着,心里可意不去,也帮忙做工作叫人种上。我一个伯父,快八十了,自己动不得,但垸的田,在他的叨唠下,可能全部都要插上秧。
喝记了 正在木西河喝酒,几个老表酒量大,搞记了!
又要回木樨河。 明天,清明节 要烧纸。祭奠先祖。 然后 明天中午喝酒。 都联系好了。 屋的鱼,肉糕, 还有,赚粑100个都做好了 就等到回记七。 或者后天回。 还要看天气好不好。 计划拍点雨中的木樨河。白石山。 以高清视频为主。 也拍点照片。
周末广州重口味 广东人什么都吃,名不虚传。因点小生意,上周末,匆匆忙忙来羊城一趟,好几年没来南国,感觉甚美。。。
这棵松树长得有点怪 如题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如题
鸟瞰木樨河 如题。
看看龙哥在哪儿吃相口去了 如题。从合肥回,老屋正好亲戚办喜事,就回家去吃了一相口。
谁认识这个字 如图。
樱花随拍 一场春雨,花落知多少?然而绵绵的春雨依旧挡不住赏花的人。在校园转了一圈,也忍不住乱拍一气,以飨吧友。。。
快十一级了,给力啊 如题,不容易的。龙哥进驻此吧即将一周年了。好快!
龙潭行 春风习习,春色怡人,应邀再来什子山,此次主要是考究龙潭美景。一路披荆斩棘,钻茅草洞,过乱石河,历尽艰辛,然美景如诗如画,典故如数家珍,甚感我东山历史底蕴之深,甚感不枉虚此行。
龙潭的守卫者 龙潭的水真清,空气真好,龙哥咳嗽了十多天,医生治不好就说是空气不行,近日来什子山龙潭,水好,空气好,无时不在贪婪地深吸着这里清洁的空气,果然心旷神怡,半天就不咳嗽了。这里水质好,生态好,不忍心这里有一点点的污染。
相濡以沫---一段感人的故事(图文故事) 龙哥近日再上什子山,考究龙潭,一段小故事让龙哥心存温暧。。。
一本有关东山的书将出版 如题,主要是张家畈木子店的闻人达事,目前还在组稿中,这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我东山最具权威的一本书,欢迎诸位提供素材。本吧可能有文章被引用。 书如付梓,龙哥将为本吧10级以上吧友免费赠送。 为宣传家乡,凡本吧文章有被引用者,希望本吧吧友免谈版权的事。
老屋记行 老汉和他吃不完的腊肉。(写于张家畈) 过完十五,热闹了十余天的山村,迅速地寂静下来。子女们劳燕分飞,留下孤独的七旬老人,守在那低矮的旧老屋里。吃的,穿的,住的,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孤独,亲人相聚十余天,又要迎来一年的孤苦伶仃。老人知道,不可能把子女都圈在故乡这狭小的空间内,只能送出他们,自己在家默默地守候着远方的希望。 人老了,吃什么都不香,三十年前还总在想,要是天天能吃上肉,有吃不完的米,那就是神仙过的日子,现在都有了,望望梁上挂的腊肉,望望空落依然的老屋,没有一丝的胃口。。。反倒怀念起那吃了上顿愁下顿,但一大家子老老少少在一志的日子,那时没油的青菜,也是嚼得香甜。。。现在呢?多了很多,但老人最需要的最关键的,却是如此的匮乏。。。
在麻城看戏 正月十六日下午,麻城某村上演了一场东路花鼓戏。戏名《将桃换李》。东路花鼓戏是麻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与楚剧,豫剧都有相似与不同,唱腔以麻城本地方言为主。现为弘扬和保护这一麻城本土的艺术魁宝,麻城剧团经常送礼下乡,而且政府文化部门对此也进行了较大扶持。正月的戏,还是看的人多。
踏春去 今日比较轻松,下午无事,就驱车到鄂北一小山村感受下初春的气息。
唠叨下初几的东山习俗 正月里,闹新春,从初一到十五,都是年的延续。但哪天做什么,该做什么,在我们东山一带是有所讲究的。
马上要吃团年饭 中午吃团年饭。一大家八个人。两个老的,再就是弟弟一家。
龙叔刚烧完纸 太忙,龙叔刚接了老人嘎。供奉祭品:肉一碗,肉糕一碗,白豆腐一碗。米饭三碗,酒三杯,上香三柱。酒倒三巡后,烧火纸若干。向祭桌三叩首,纸烧完,将每杯酒倒一点地上,礼成。
还是老家的春节算是春节 多年了,没在老家过春节,城市的春节,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无内容,很苍白。如果你把过年看得很重的话,那么你一定是在故乡。只有故乡,才能体会到年的滋味。 春节,不论千辛万苦,不论是一票难求,大家的座标都向一个方向:故乡。这就是年的情节。更多是体现一个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一种难舍情节。
好文 我们再次赋予时间以壮丽感,这是我们和你在这个崭新年头的第一次见面。太阳照常在黎明升起,从辽阔幅员的霜雪和晨露间升起,从每一桩生老病死和柴米油盐间升起,从远方潮湿的枕木和卧室窗玻璃上的冰花上升起。无论身在何地,愿你在这个清晨,分享这份光亮。 没有哪个黎明能阻止阳光。在又一个新年,我们迎接正义与真相的光芒。希望从人心的地平线升起,一寸寸照亮大江南北。这平凡的生活,因为他们而不再平凡。能被他们感动,每个人的心也终能散发光芒。伸出双手,你不仅点亮自己,也温暖周围。 大转型的中国,已然走到这里。一切都奠基于权利。权利摇晃的国度,决不可能固若磐石。哪些不容侵犯?什么不可剥夺?何处是光?哪里是影?光线被遮蔽之处,理性就难以生长。这便是为什么我们不辞辛劳追寻真相,这便是为什么我们不遗余力追问究竟。而真相的呈现、权利的稳固,有赖于每一束光,有赖于每一个人——不管体制内外,无分男女老少。 我们不再一己呢喃,也不满足于窃窃私语。我们要让声音在阳光下汇聚。越来越多的人不惮于我口说我心,才是希望之民族,才是强大之国度。 如此,才能智者蜂起,百家争鸣,让思想的光芒肆意照射。 如此,才能勇者辈出,齐头并进,让实践的理性改变现实。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应该且能够做什么?一百七十年来,中国社会从未像现在这样,认清自己的路向。 行动的理性正在重生。我们反省内心,从不可遏制的良知出发。我们埋头向下,从自己开始。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生机勃勃的公民社会,以张扬人性微光。 这光微而不弱,足以充塞天地,烛照人间。 这光不在远处,就在当下。你体认内心光芒,权利已在其中,责任已在其中。你活出尊严来,那些想为你做主的人就脚脚踩空。光明前进一寸,黑暗便后退一分,这道理简易明白。而你,至少可以点亮自己,一切只要无愧于心。 点亮自己,便不会妄自菲薄。此处点亮一束光,上天总会在某处打开一扇窗。我们只用求应然之理,做分内之事;虽千万人吾往矣,知其不可而为之。 点亮自己,权利便能着床,能动的个体由之生焉,公民由之成焉;点亮自己,权利便会团结于权利,公民社会由之生焉,制衡权力的力量由之成焉。 公民强大,社会才会强大。社会强大,公民的尊严才得以保障,每一个个体才能够主动参与国家的制度运转。人们深爱自己的国家,只因她能保障正义与安全,只因她不断由公民们亲手“重建”。国家与公民之间血脉贯通,于是公民的悲伤,成为国家的悲伤,于是国家的荣光,成为公民的荣光。 所以我们不能止步于抱怨,尽管抱怨本身无可厚非;我们也不能沉溺于低俗,尽管低俗是最起码的权利。我们理应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为了成就更好的中国。 我们在一起,就像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就像一束光簇拥着另一束光。因为我们知道,惟有点亮自己,才有个体的美好前程;惟有簇拥在一起,才能照亮国家的未来。
今日得宽馀 年关将尽,太忙,天天加班,可能要来得少点,唯今天有点空,只上网没干其它的活。好几个贴子没工夫续写。只好慢慢来。
东山夏氏将军与慈禧太后的故事 翻阅我夏氏谱谍,竟发现夏氏先辈靖臣将军与慈禧太后有些渊源。。。
珍惜每位吧友,爱护每一回帖 希望任何人不要随便删除吧友的回贴,慎用手中能删贴子的权力,除非该贴子有明显违反吧规的地方。如删除,最好告诉下被删的原因。 在这里,我觉得每一个回帖都是珍贵的。欢迎互相争论,讨论,这样才能热闹起来。
老飘,洪砾漠获奖 老飘、洪砾漠同获湖北省麻城市文学作品征文奖项 盐田鹤首 在中共十八大召开以前,湖北省麻城市文化馆和《大别山文学》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喜迎十八大 文化新麻城”文学作品征文评奖活动。在江苏省太仓市打工的农民工、作家老飘、洪砾漠得知信息后,将他俩比较称心如意的文学作品用电子信箱传发到家乡麻城市文化部门,参加征文评奖活动。 该项活动已经揭晓:肖琴的小说《李妮的幸福生活》荣获一等奖,王亚成的散文《大伯家的酒》获二等奖,罗登求的散文诗《高山仰止》、洪砾漠的散文《余承业和他口述的历史》、老飘的历史随笔《东山夏氏,三次左右中国政局》获三等奖,方永先、何明霞等 16 人的作品获优秀奖。
2012年度张家畈吧最佳作品评选 请各位推荐五篇你认为最好的作品,建议以得票多少为序,选一二三名。奖励由吧主定。 要求作品文字不低于100字,诗歌不限字数。回复数不低于20作品入选。
2012张家畈吧十大新闻事件 如题,请各位吧友总结。评选。
吧里这一年 回眸2012, 张家畈吧异彩纷呈: 张家畈吧,这里 从来没有如此激动人心, 众多吧友的参与, 让她告别了往日的冷清; 一批在外的游子, 以自己的真实感悟, 在这里引起共鸣; 家乡作家与学者的关注 让这里美文不断, 佩鸣玉以比洁啊, 齐幽兰以争芬。。。 品故乡之山水, 掘家乡之历史, 追寻布满先辈足迹的故乡小路啊, 难舍悠悠故乡情。。。 不想说这里能走多远, 不想说众吧友何时说再见, 只想说,2012, 这里曾经精彩。。。
山的都在杀猪 几个人都说在杀猪。冬月杀猪,腌的腊肉过年时正好。
武汉都落白了 夜里悄悄然地下了场雪,江城一片白
木樨河畔浣溪纱 看到了个场景,想起了首诗: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 真是美极之意境。
圣诞节夜 祝晚安!
如果真的只剩下三天 你会跟本吧吧友说什么?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