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ya547
nuya547
关注数: 201
粉丝数: 118
发帖数: 3,106
关注贴吧数: 12
无题。打油诗一首。 无题 莲笔净浊世,七窍藕心生。 恶波横叶过,君声吾亦明。 雾起迷湖塘,涡生乱澡鳞。 群妖恣意态,反激盘古生。 开眸或百年,持斧劈新生。 天上高坐影,纷纷坠凡尘。 世道不会更好,世界却能清明。 亿万灵聚,即为盘古。 盘古当面,孰敢称神。 广林鬼 2019.3.16
下章的名字,我赌《将进酒》。估计是不可能了 下章的名字,我赌《将进酒》。估计是不可能了
凉皮的一个猜测,挺好玩的。我瞎猜的。贺小凉天生只求大道,近于 凉皮的一个猜测,挺好玩的。 我瞎猜的。 贺小凉天生只求大道,近于无情,于是是最好的修道种子,但同时也是大缺憾。 情劫不历,不得圆满。 于是,当年的陆沉收贺小凉后,为了磨励贺小凉就专门让贺小凉与皮皮定了一个冥婚契约。 这契约是个坑。 一句话,你贺小凉需要历情劫时,不要想着斩情而过(比如刘老成便是如此)。 你若斩,你便嫁人,你若不斩,去历情劫。 自己想办法从情劫中过来,才是真的过了此劫,如能过了此劫,冥婚之契又不触发才算我的弟子,否则,从情劫中殒身,我陆沉丢不起这人,不想要个天姿极高,但心性不足的嫡传。 我觉得,皮皮要坑,坑的不是要被贺小凉追杀,坑的是怎么帮贺小凉过了这一劫的同时又不把自己搭进去。否则就真的永无宁日了
得,好久没水了,水一下,这一卷好在何处。 原本不想水这个的,但看到很多人还是说道理那很崩,也是无奈了。其实你不认同这一章所谓的道理,也无所谓,只是喷的时候,能否喷到点上。得,说太多也没用,道理这东西,每个人心中都不同,有的人认,有的人就不认,有的事,有的人觉得有理,有的人就觉得没理,这地方是天下最没法讲理的地方。 还是回归正题,这一卷好在何处。 我就说一点,这一卷好的地方在于由圣堕为人而已。 得,我还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吧,否则估计很多人更不明白。 下面我说的,爱信不信。反正我说的是实话。 个人修行,先明善恶,而后留善去恶。这一步,为诸家实修修心第一步。其名甚多,吾称为洗心。 然而,几乎所有的修行人在这一步都会犯一个大错误,便是将留善去恶过程中的善当做人世间客观的善,而将去掉的恶当做人世间客观的恶。 这种想法是修行中第一大魔障。 实际上,留善去恶过程中,所留者为善“念”,去除者为恶“念”。而非是客观上的善与恶。仅仅是自我主观的善与恶而已。 但是所有的修行人在第一步的后期都会暂时混淆。然后进入一种“圣人”状态。 觉得世间皆错,世间皆恶。然后想去以已之力能改一点是一点。 然后碰壁,然后被骂的狗血淋头。 如果此时反思一下(修行上个人称之为回溯洗炼,当然也有其他的称呼),你会很容易的发现,错的是自己。 我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 自行车逆行很常见是吧,谁都想骂。好的,有一天,不让逆行了,谁逆罚的谁哭爹喊娘,然后你发现,你原本只需要逆半个街回到的小区,需要你绕三个街道,接近绕个正方形。 卖早点的小贩一出摊,好的,半条街都堵。然后有一天,一个小贩都没了,然后你想吃个早点发现除了门头房类的大店外,各种特色小吃你都没地买了。 到了这一步,你才会发现,以前你所认为的善与恶是有多么的粗浅。当你静下心来去看世事流演,看善恶转化时,你才明白,人世间的善与恶原来如此之近,甚至对于人间而言,大多地方并非是善与恶,而是善与恶间的空白带。 徐公子胜治《灵山》中有三大天条,第一天条:不得妄拟天心为己心。(也称不得妄拟己心为天心)。也就是说,别把自己想的当老天爷想的。这一条精准到死。所有修行人都会犯这个错,没有例外,因为这是过程。 同样,所有对哲学有过思考的人也会有此经历。无论你是否修行,只要你思考过类似的东西,你就必然经历。 这一步过去后,你才能明白,人间的善恶对错有时并不是固定的,除了一些最基本的不大变动外,其他的十分不固定。所以,你必须开始思考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何为善何为恶。 然后你的善与恶会被拉的很低,几近底线。然后你开始变得能兼容与欣赏你以前认为是恶的人或事,因为你开始明白,那不是恶,仅仅是非善而已。 这一过程,有人叫和光同尘,有人叫人情达炼,当然也有许多其他的名词。 这个过程是一个将自己从天上拉入人间的过程。 以前留善去恶过程中,你总结的道理再美,也都是空中楼阁,因为那是为天上仙人准备的。 当你回到人间后,你得到的哪怕再微小的一个道理,都可以在人间很容易的实现或践行,因为这些东西是为人间准备的。 回归正题。 这一卷写的好,好在哪? 首先,这一卷写了陈平安内心处由圣转人的过程。 第二,这一卷的出现,让很多读者暴露了共情的特性。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很多的读者跟随陈平安进入了留善去恶的洗心之路。但是书简湖中,陈平安历劫心境转人间时,很多的读者将自己留在了留善去恶的“圣人”心境中。 好吧,这并非是嘲讽,因为本人经历过这种心境,十分清楚。到下一境中,不需要恶去尽,但需要一定的积累,尤其需要一些世事的经历与思考。 到了下一境后,才能开始自我兼容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思维而不感到矛盾。 陈平安只是个凡人,但是太多人想把他当个圣人或执法者了。 书简湖,最简单的一件事,你爹杀了人,你去揭发吗? 亲亲相隐,你们认为只有儒家吗?这是全球的通行做法好不?只要是人都会这样做。大义灭亲实际上只有一种情况才会出现,既亲所犯会危害自己(大多情况下是违背人类底线了,表明有极大可能也对自己造成伤害。否则,大多情况下都是亲亲相隐。) 正因为亲亲相隐所以才会有回避原则,才会有许多的其他的法律惯例。你不能为了追求公正而违背人性。同样,子犯罪,你让父杀子,这不符合全球任何一个民族的习俗与人情。 追求公正的是整体规则,不是个体,很多人将个体责任与整体规则搞混了。陈平安在书简湖中所做所为能当得“无错”,做不到“一定对”,但能做到“无错”。 好了偏题了,接上面。 第三,这一章,总管能写出来,表明总管对于很多事情的认知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以前我对于总管能否写好这本小说抱有疑问,但是现在不再怀疑了。 这一章所表现出的哲学水平,不说很厉害,但超出大多人了。至少能忽悠得住广大吃瓜群众。能不能忽悠的了我这样的非主流,目前从这一章来看,共识还是挺多的,至少目前能忽悠的住。 先侃这些吧。
得,忍不住了,有点想笑。一个的简单的事让你们玩出花了。 得,忍不住了,有点想笑。一个的简单的事让你们玩出花了。 两个泥腿子过命发小,陈被一富国收养,并事业有成。 顾,被一战乱地区的小军阀头收养,陪养为童子军杀人机器。 小泥鳅与顾母,是顾成为杀人机器过得了,程中最大的教唆犯。 后来陈去看顾,发现顾变成这样了。而且顾死不悔改,也有了被人杀的准备。 然后,陈,想办法得把顾给捞出来。 顾母对陈有恩,但陈发现顾母不可教。于是做了几件事,报了恩,让顾母自己玩去了。 小泥鳅最特殊,第一,年龄小能算的上,但是不是没有最基本的成人意识。而且与陈有一点情份。第二,不是人类,处于兵器与宠物之间。第三,是顾变成这样最大的教唆者。 所以陈布局,给了小泥鳅数次选择的机会,最后发现,改不了了,基本上定型了。而且留着,顾说不定还得被教唆。于是直接办了。 至于顾,陈也会给顾选择和考验。选对了,证明,你还能教,那么,陈就带顾出泥坑。如果顾的选择也是定型了,那好,好聚好散,以后你生死自负。我就当这弟弟已经死了。 至于审判顾,陈为什么要审?他不是法官,也不是这国家的国王,他只是个路人。他来到这,看不顺眼,心情好,可能管管不平事,就像管郑大风一样。但是不管,就看一群来回杀的人来回杀,又关他什么事? 这里本来就是个战区。管阴魂,是因为顾的杀人工具是他送的,所以有愧才去管。其他的,关他鸟事啊。他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拉顾出泥坑。除了顾璨,书简湖就算第二天被人灭光,他也无所谓。这地方,三教大佬都不管,陈平安凭什么管?他有管这的心思吗?有管这的能力吗?他光管个顾璨就费尽心思了,天塌了,自有高个顶着,陈平安现在还没长那么高。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关于这几章的情节,有些话不吐不快。真是一群瞎子。 没事水下。 这些章,陈平安在干什么?瞎搞事?我觉得是很多人瞎。 这些章节,陈平安一直在练剑,总管都已经解释了很多次了,很多人依然看不见。 陈凭什么哪怕面对三教祖师依然能出剑出拳出到最快?他凭什么?凭修为?凭的什么修为?真气?灵气?境界? 凭的就是一身浩然气,此时此地我本应出拳出剑,所以我拳出无悔,剑出无愧。 要是陈平安碰到招来的阴神中的第一个开襟小娘,哪怕陈平安能一指捏死,他能出拳出剑吗?为什么? 真正的武士从来不惧怕敌人的强大,唯一惧怕的是自己没有出手的理由。 所以,当陈平安碰到书简湖后,最大的关隘是什么?自己出手的理由在这里有问题。顾璨出手的理由也有问题。那么怎么办? 未来万一陈平安再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陈平安的文胆为什么碎?因为按陈平安以前的道,顾璨必死,而且陈平安有足够的理由出手杀他。但是陈平安发现出不了手,所以以前的理由有问题,以前的道崩溃了。 那么未来呢?以后再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同样,为什么会这样,世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顾璨的事说实话,于天下而言是件小事,生死未来如何,于天下而言微尘而已。但是对陈平安却是大事,这将决定他未来如何对待世事,如何对待这个天下。 所以陈平安对自己感到失望,但不想让齐先生与阿良他们对他失望。 这一局,入局之时,陈平安就已经输了。这是一个自我相悖的局。坚持以前的道,就得杀顾璨,但是陈平安下不去手,于是陈平安的道就自我相悖。 这里是个大坑。陈平安杀顾璨,那么结果会如何?因道而杀,人为道缚,已非人,不过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傀儡而已,齐先生、阿良、老秀才会更失望。 不杀顾璨,那么陈平安你就是个伪君子,你的道就是假的,你就是个双标的阴阳人。 所以你怎么选? 选前者,输的底裤都没了。选后者,输的是力量崩溃,但还能保持自我的清明。 选前者,不过变成一傀儡而已,与当初选陆沉有何区别?这才是真正的伪君子。况且,那时的道,看起来很美,就真的一定正确吗?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为何世间会有此言?陈平安真的想当圣人吗?陈平安从来没想过,他只想当个普通人,这是他最难得的地方。 选择一条看似很完美的道,然后完全依道行事,那种人是伪圣人,便是所谓的世间大盗,所做的恶比恶人更甚。以圣之名为恶,不过将世间拉入地狱而已。后人还以为那人是个真圣人,那人也自以为圣人。 凡求圣者皆不得圣。世间诸真圣有道一样的吗?那么谁对谁错??己之道就一定适合天下所有人吗?没有一个真圣人敢说此话。 以一个仁字而言,救溺水之童是仁,战争中不滥杀也是仁,两仁之间相差多大? 为道所缚者,世间何止千万?礼教年代,饿死是小,失节是大。因男女授受不亲,见女子落水而不救者,何其恶。 难道大家想让陈平安变成这种存在才高兴? 陈平安要啥没啥,为啥齐先生就选中了陈平安?为啥剑灵愿意去赌一回? 陈平安所谓的赤子之心,倒底好在何处? 陈平安,厉害之处在于,本心不被利欲所诱。所以陈平安最危险的时候就是那串糖葫芦,因为只要接了,本心被利欲所诱,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陈平安厉害就厉害在如此小的年龄就能没掉进这个专门为他设计的大坑里。 所以齐先生与剑灵才愿意去赌,老秀才相信齐先生的眼光,然后看了一段时间后,就因为陈不认师傅,所以老秀才明白了齐先生为什么选陈平安,所以才整天的“大善”。 本心不被利欲所诱,是真人之资,仙人之基。 所有的仙人境都能做到,但是陈平安是什么境界什么年龄做到的? 陈平安可能会去选择一条伪圣人之路吗? 那么陈平安在做什么?输局不输人。依本心而行。纵然三教之言都可得出,他不必要这样自找麻烦,但是他觉得得这样,所以就这样做了。 红尘炼心,你以为说着玩的? 这一局,陈平安输了大道根基,但是没输本心。 本心是大道根基的基础,所以陈平安没有输到本钱都丢了。 就因为陈平安只想做一个普通人,所以才给人一种很特殊的感觉。像圣人又不似圣人。因为他根本就没想过当伪圣人。 世间事宜慢不宜快。能悟此理者大利。 书简湖是陈平安的炼心之地,磨剑之地。 此时的陈平安所修者方是真正的大道,而非是炼气。 此劫过后,陈平安必会重塑文胆,且此胆为陈平安自身所得,且过此劫后,陈平安当悟本命字“慢”。 若本命字这么好悟,也不会这么不讲理了。 书简湖是本书自写以来的大精彩之处,可惜,很多人未必看的懂。 修道风光,不在斗法除妖,而在红尘炼心之时偶合大道,有一二所得。 如此风光秀丽之处,愿赏者赏之,不愿赏者自去,未来自有出剑之豪迈,身前之无敌。 未来剑来之时,其剑之快,其风韵之高,皆由此处所筑。 叹世人只见华厦之高,不见根基之深。买椟还珠而已。
就水一点,前后结合,皮皮第一个本命字是“慢”,有点毁三观了。 如题,第一个竟然是慢,第二个难道是“更”,合起来就是慢慢更
没事水着玩,何为赤子之心。 赤子之心是一种很简单的东西,任何人都曾有过,回想一下你穿开裆裤时的巅峰岁月就知道了。 赤子之心,简单说,有善行而无善念,有恶行而无恶念,其心本纯。 顾璨小时候作坏事是赤子心,陈平安流着口水想要糖葫芦但不敢要也是,裴钱最初的恶也是。 赤子心无善恶,可善可恶。从其本能但无善恶之念。 儒道都求赤子心境,就是因为赤子心无挂碍。但所求的赤子心是从善而归的赤子心。另一半从恶而归的赤子心是魔性。 赤子心最大的特点是无欲,或者说是无过甚之欲。 因此可以染尘而不挂尘,落网而不自困。 陈平安最难得的地方,是偏善的赤子之心。惹说欲望,也有,想吃好的、想漂亮姑娘、也想让自己是个美少年之类的,但其欲未过。 顾璨小时候,其心也赤,但终究被书简湖染黑了。见到漂亮姑娘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欣赏或追求,而是抢夺。 陈平安是以心御欲,而顾璨是以欲御心。前者有欲但从心,后者有心但从欲。这是最大的区别。 书中曾言,仙人但求一个真字。所谓真字便是原初本心,并非无欲,而是欲不迷心,复归赤子心境。 阿良有此真、陆沉亦有、三教大佬皆有、杨老头有、李二有、郑大风有、宋肠镜也有、女武神有、高冕有、钟馗有、朱敛有、太平山诸多道士皆有、诸多人物,无论强弱其实都有。 陈平安最难得的是,一直都有。 赤子心境,年少时,人人都有,但成人后,大多为欲所迷,待世事磨尽心中砂,欲尽而反,再回首时,或已半百,方知往日错于何处。 少年心境中,最难得者唯赤子心,书中不仅陈平安有,裴钱也有、宝瓶也有、宁姚有、秀秀有、张山峰有、徐远霞有、范二也有、女武神的徒弟也有,诸多少年都有。 所以看明白了吧,陈平安交友,不因欲,因心。心相合者自为友,心不合者,纵交亦离。孙嘉树最有趣,孙没有商家算计时,也近赤子心境,但一旦开始算计,经常会因欲乱心,失其方寸,所以孙逢赌必输,因为利心太强,易迷其性。 赤子心不是什么值钱玩艺,说白了,处事看心看真,不看利与名。 因人本性不同,赤子心境的人表现各不相同,但有共同点,处事看心不看利。 世间亦有赤子心境为恶之人,赤子之恶十分可怕,可名为魔,邪易诛、魔难除。因为其恶非恶,因此难除。 顾璨心境类魔,但是尚称不上魔,更多的是个熊孩子。能称上魔的实际上是藕花福地里的裴钱。只是裴钱被陈给拧回来了。 真正可怕的是,一个长大后依然保持藕花福地心境的裴钱。其恶非欲,纯由心发,自有一套自洽的世界观与逻辑观,以众生为食为戏,如虎恶食羊,视同类为食但又偏偏无欲恶,唯本心。那就很可怕了。 幸好,目前这样的人物在剑来中尚未出现。 一般情况下,这种人物都会给人一种很特殊的观感,其恶非恶,且无过纵之欲,且所行有度,自有一套奇葩规矩。但看其为恶,如人饿觅食,口渴饮水一般自然不突兀,方是一种大恐惧。 先水这吧。
攒了半月,两天看完,爽,顺带水一下。说说顾璨到底错在哪了。 如题,因为最近生活上碰到点事,从人间最得意那章就没看,这两天一气看完,相当爽。 这一段的情节,堪称经典。求道、辩道、证道,其中凶险,比刀光剑影要厉害的多。能写出这些,难得,真的很难得。如同西游八十一难,最凶险者女儿国一样。这一段的情节算是陈平安碰到的自学拳以来最凶险的劫难之一。但也是其道升华的契机。 关于劫,所谓劫不过是变化蜕变而已,根基厚的因劫更强,根基不牢者,劫化难,自求伤而已。 然后说正题,顾璨的道理,其实是一种求死之道。但是估计很多人知道那种道理不对,但是在潜意识中依然会认同那种道理,根本不知道这种道理倒底哪有问题。 我这这里水一下。 文中也说了,实际而言,就算在书简湖,陈平安依然能混出头,而顾璨就算去了大派,他那种道路依然会惨死。 这里其实涉及到一个传统修行中的东西,“戒”。 任何传统派别都是有“戒”的,就是戒律。 戒律初看是约束自我的东西,但是为什么任何传统门派都会有呢,而且是不分中外。 就是因为戒律的真实含义是保护自己的,保护门下的个体以及保护整个门派的传承。 个体确实可以达到很强的实力,但是个体的实力再强永远也无法比得过一个群体。 所有的戒律都是为了防止去触怒一个群体,实际而言,大多的戒律都是为了防止去触怒人类这个群体,并尽量争取到人类这个群体的好感。 传统中的有些戒律,实际而言,是因为客观因素的,比如实修门派中都不食五辛,是因为实修中五辛会让气血协调,实修中容易出岔子。有些是因为别的东西,或不触怒皇权,或不触怒当地风俗。因此戒律因时因地而变,而道家之人有些修道人并不会守一些戒,如果知道戒的真实含义,就会因时因地而变,这也是为什么传说中有很多高人不守戒的原因,因为如果戒没有意义就不用守,如果你渡过了客观必须要守的阶段,那个戒对你就没有含义。 顾璨的道,无戒,就是取死之道。 顾璨就算再强,也无法强过一个山门,一个国家,就算没有刘老成,未来的顾璨如果还那样,碰到太平山会怎样?碰到左右会怎样。 一个人如果想保护自己的安全,最好的办法是让别人没有攻击你的理由。 书简湖中又不是没有,外来高阶修士想强压当地当盟主被群殴死的事。 陈平安,只所以能活很好,最大的原因是,他的朋友越来越多,而他的死敌实际而言,十分的少,甚至是没有,他的所有敌人并不是因为他本身惹出来的。 而顾璨是反过来的,他的敌人越来越多,而朋友很少有真正的朋友。 换句话说,以十年内算,陈平安过的苦,顾璨越活越顺,但十年之后就反了,陈平安越来越顺,而顾璨十年后会发现举世皆敌,而能将后背完全交予的朋友几乎没有。 陈平安是以一个群体来对敌,而顾璨是以一个个体来对一个群体,虽然那个群体可能相互不认识,但并不防碍他们无心或偶然的联手。 你怎么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怎么对待你。这句话不是说着玩的,真明白这句话的人会十分敬畏这句话。 修行上有句话叫“神通不敌业力”就是说的顾璨这种情况。 顾璨至今所谓的神通其实是靠陈送给他的那条小泥鳅。但是业力都是自己招的。 所有的修行高人实际上对于业力都很敏感。不是不可以杀之类的,但是杀这种行为业力太重,没有足够的理由和缘由,就是坑自己。 哪怕是在一个环境十分恶劣的地方,守住自己的戒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守戒并不意味着迂腐。第一是存活,别人来杀我,我就杀别人,这没都没话说,双方争斗,来回杀戮也没什么,群体杀戮的业力是群体承担的,但个体的杀戮是个体承担的。举个例子,两国打仗,业力由群体承担,甲国对乙国杀戮过甚,那么乙国占优时肯定会对甲国杀戮过甚,但是打仗不是个体看心情没事杀戮别国国民的理由。所以军队才会有军纪,而军纪其实就是一种戒律。 世界上,不怕规矩奇葩的,就怕没规矩的。 而顾璨就是个没规矩的。 实际而言,顾璨的便宜师傅其实是有规矩的,刘老成也有,只是规矩比较奇葩。 这两个人的规矩实际上是在生存过程中不自觉形成的,环境会交给所有没规矩的人规矩。 但是所有从没规矩的人从生存中悟出规矩时,会发现以往所做的没规矩的事会对自己的未来形成巨大的阻碍,所以野修大多的潜力比不上正统修士,就是因为很多的坑,正统修士知道不会踩,而野修不知道,踩了后很运气没死,才知道这坑有多大。 顾璨就是那种没事踩坑玩的人,如果这货碰不到陈平安,估计得把坑踩得自己遍体鳞伤后才知道规矩二字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陈平安与顾璨的道,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分歧,看似挺大,实际上可以殊途同归。 陈只是由善而发,才明了人必须有规矩。 而顾璨实际上是由生存而发,最后也会明白人必须有规矩的。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的黑道名人看起来比一些读书人还有规矩的原因,因为不讲规矩的早死了,为了自己能活只能讲规矩。 所以陈平安从存活这点出发就可以,就能和顾璨讲通很多东西,只是顾璨的规矩必定会很奇葩,未必合陈平安的心意,但是却可以守住人类的底线。 先侃这些玩吧。 陈平安现在所阐的大道,其实挺大的,只是还不完整,这一点对总管是个大考验。 这种写书法,其实很难,因为主角所谓的阐道,实际是作者的阐道。 我看过的上一本类似的书是安化军的《一世富贵》的后边就有阐道的意味,虽然阐的不多,但差点把作者加读者都逼疯。
这两章今天刚看,得,水水错误过程追求正确结果吧。 错误的过程追求正确的结果是一定错的。 正确的过程追求错误的结果与错误的过程追求正确的结果都是错的。只是后果不太一样。 解释一下吧。 大多国家之所以追求程序正义是有道理的。 错误的过程追求正确的结果,在某一件孤立的事件中是有可能正确的,好吧,估计大多人都得糊涂。 单独的事件中,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也就是说,单独的一件事,用错误的过程是有有可能得到正确结果的,但是,这里有个概率问题。 放到整个社会中,某个以错误过程追求到了正确结果的孤立事件,如果被宣扬,那么就会导致大多人在不满正义程序的背景下,用错误的过程去追求正确的结果,后果有多严重我就不说了吧。 这个世间是多样的,以一个单独的个体而言,你去追求某样东西,以什么样的过程是自我的选择,但同样,所有的后果也是由自我承担。 以错误的过程去追求结果,既然你自己都知道过程是错误的,那说明大多人都反对这种过程。所以,自己要承担的后果要十分的可怕,哪怕最后的结果是正确的。 但是,对于单独个体而言,如果自己已经准备好了付出这种代价,同时,对自己有信心,那么去那样选择,也没问题,只是最后付出代价时别哭别怨这个世界就行。 如果所有人都必须用错误的过程才能取得正确的结果的话,我说的是大多数人被迫用错误才能得到正确。那么,说明所处的环境被扭曲了,那个所谓的正确其实是错误的,只是被人冠以正确之名而已,大家必须要更改规则,否则会因人心而发生体系崩溃。 说完个体再说整体。 一个团体与一个单独的个人一样,但是,比单独的个人多出来一样东西就是对内。个体因为就一个,对内除了对自己的内心与内脏之类的无法对内。所以团体多出来一样对内。 团体对外与个体一样,如果你愿意付出代价,你怎么样都行。因为对外除了人类底线外,大多是利益之争,无所谓的对错,只有团队的存活与状大。 对内与对外是两个概念。 几乎所有的团队在对内都会坚持程序正义不是没有原因的。 程序正义的背后是团体存在的基础,即秩序。 举个例子,执法者,如果用非正义程序取得正义,那么代表着一个问题,正义的人也会受到这种非正义程序的侵害,秩序会在这种行为扩散过程中崩溃。 虽然现实中非正义程序很多,但是也是有一种潜规则限定的。那种潜规则的限定就是为了防止非正义程序的扩散与秩序的崩溃,而且个体是要承受非正义程序的后果的,同样团体也会因为非正义程序的发生而损耗秩序信誉。 错误的过程追求正确的结果这句话有个坑。所谓的错误是名为错误还是实为错误? 如果是实为错误的话,这个行为是错误的无疑。 同样团体对外,其实也适用。只是很多时候这个团体已经分析过利弊了,愿意共同承受这个错误所带来的后果而已。 在现实社会中,错误与正确不像哲学上那么好区分,因为很早以前哲学上就发现过一个问题,名实不相符。有些行为是正确的,但是可能冠以错误之名。有些是反过来的,现实情况更复杂。 但现实中,有些基本共识是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基本正确的。 另外,所谓的正确与错误,对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不同的个体之间而言可能是相反的,这种情况下更复杂。 很多时候,我们连正确与错误都明确不了,更何况所谓用错误过程去追求正确结果。 在哲学上而言,错误过程追求正确结果,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会十分的可怕。 单纯的从哲学上说吧,错误的过程所追求的结果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基本上是小概率事件。因为方向错了。 如果你总能用所谓的错误的过程追求到正确的结果,那么,这个过程其实是正确的。 我举一个很毁三观的例子。 追女孩子是有技巧的,很多人用真心去追追不到,用套路去追反而能追到。 这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错误的过程得到正确的结果。 只是很多人将一些概念混淆了。 我先问一下,你的目的是什么? 你的目的是为了爱情还是为了追女孩子本身这件事? 如果你的目的是爱情,那么你根本就不会得到所谓的爱情,就算最后得到了,也是追到后付出感情才能得到的。 如果你的目的是追求女孩子本身,那么付出感情反而是错误的过程,用技巧才是正确的过程。 爱情只能通过感情得到。 追女孩这件事,用技巧是有大概率成功的,用感情反而是小概率事件。因为用感情的话,是通过先产生爱情才能继而追到女孩子。 但是用技巧虽然能追到女孩子,但是大概率是无论产生爱情,如果想后续产生爱情,必须要付出自己的感情。 想要正确的结果,那么你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你想找个女孩子结婚。好了,你相中一个女孩子,先用感情得不到青睐,然后用技巧得手了。 那么后续呢?结婚后,你们俩过的下去吗?性格合不合?三观合不合?结婚后终是要回归材米油盐的,不再是花前月下。 那么用技巧得手的,你有信心能让她一直和你幸福的过下去吗? 那么换一个,你想找P友,如果你用感情去找,你就不怕赖上你?非你不嫁? 所以,你什么目的,就用什么过程。 目的不同,对对过程的正确与错误也是不同的。 先水这些吧。
都说商家,关于范蠡,有个他儿子的故事 历史上有个范蠡二儿子犯法被关在楚国的故事,派老三那个花花公子能救,派老大去就救不了。 所以商家的范先生会不会与这个典故有关? 然后范先生在家排老几呢?大家猜猜。
陈皮对斩猫事件怎么圆?猜一下。 对于文中白衣僧斩猫之事,现实中有南泉斩猫赵州覆履的典故。那么书中怎么圆?无论是覆履还是喝茶打机锋都不适合陈平安。因为陈根本就没研究过佛学。 那么怎么办?平凡心看平凡事。就用一个普通人的眼来看就行。真法行事必合天规人心。纵有惊世之事,但无伤于人亦无伤于有情众生。即,儒家所言,随心所欲不逾矩。 所以,修行中人多隐于尘,红尘炼心,红尘亦有道。普通人所行所思有道痕,亦多符天人二道。 佛家所修虽不同儒道,然其行亦合。 所以,陈平安只需要用一世俗人的眼来看就行。 佛门越往后,所言所行越偏,其他两教也是同样。 佛门后世有经言说一佛于一城中为王,化身千万,以杀与血狱教化世人,然于一世人眼中,此为暴行。未见佛之化身,唯见一暴君而已。 其他儒廉有有刑名,道有剑,不是迂腐之辈,然一切所行必合人心。儒家不教而诛谓之虐,道门中随意杀生是为邪。 一念起时,纵然有再大的理由,也不可伤无辜。 斩猫之时,是为佛法,然所行是否有违佛法?以违法之行,行普法之事,是正是邪? 所普之法可是佛法?本末倒置而已。 若能以违法之行普法,那此法还有何庄严?还能入几处人心,渡几个苦海之人。 普此法时,是为众生还是为“普法”本身?是为他还是为己?此行此象是否又不知不觉间入了“执”。 为破众生执,结果法师先入了执,那么入了执的法师都未出又如何渡众生出? 自相矛盾,本末倒置。 修行之中,所有魔障都贯穿整个修行生涯,不会只为以前破了执而不会以后一定不入执。 同样,以前勘破的恶念,未来也有可能不知不觉间再进入其中。 道理都懂,只是身子未必从心而已。回眸之时,已是错了。若知,反照洗炼还好,不知,入魔征兆已现。 好了又偏题了。 很多的复杂的事,没必要想的太复杂,如果看到复杂的事情,那么你用最普通平凡的思维去看一下,去想一下,就会明白是不是有些不正常。 这就是现在常说的,回归常识。 书中,陈平安,没必要用禅机解斩猫公案。用一个普通山下凡人的眼来看来思来说即可。 若一凡人都觉得有问题,那么多半就有问题了,虽然可能不知道问题在哪? 传教,传教,传的是人心。普通人的心都觉得错了,那么很可能真错了,如果不知道哪错了,就反溯一切,从根上开始找,一条一条的找,总能找到的。 修行,修行,修的也是心,如果自己觉得没错,但大多人都觉得有错,那么,争执处在哪?此处争执因何而生,是我错了,还是众生错了? 找到那个点处,如果无法判断,那么入世观情去看一看,可能看着看着就知道毛病在哪了。 就侃这些吧。
水一下吧,南泉斩猫与心魔。 南泉斩猫算是佛门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公案了。 这个典故很有争议,因为举动是一个禅机,但行为却是杀生。 有认为南泉没错的,也有认为南泉错的。 后来大乘后续有个故事,就是南泉转世为猫还命。 因为这涉及另外一个典故了,大体故事是有个狐狸精请教一个禅师,大约是以前有人问他关于成佛后是否有因果,他当时的回答是:不畏因果,结果被困了几百年,而禅师对他说了句:不昧因果。 也就是说,哪怕是佛祖,也逃不出因果。 所以后来大乘才又出了个南泉还命的故事,否则会出现教义内核的逻辑相悖。 南泉斩猫与书中故事而言,涉及到天魔与心魔的事。 为何,年青和尚不惧天魔,但快成佛的罗汉反而怕? 因为年青和尚在心魔中不自知,而罗汉知。 我举个例子,在一梦境中,如果你知这是梦境,但出不去,而后,得知杀一猫可出,那么你杀吗? 于普通人而言,没有疑问,杀了就是。但是于修行人就难办了。 因为这里涉及到心魔。 修行人特殊之处就是心境,因为教义的世界观与保护修行人的戒律所形成的心境内核是修行人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纵然修行人失去了所有的神通,心境不坠,则不坠,若心境坠落,纵神通盖世,要么坠境,要么入魔。 为何明知是梦中一猫也不可杀,因为此心一起,出了梦境之后,再遇此境,首先想到的就是杀,这就是心魔。要么陷入自我矛盾中,要么现实中也挥刀而去。 心无垢方可修,佛门虽有除魔之事,但斩魔之时不可有“心”。 杀心一起,纵然能为自己找借口,但最终落的找借口杀生而已。无“心”之斩,为迫不得已,心中不会落尘,但也相当的危险。有“心”之斩,心中有尘,会压碎道心。 回归书中,前文所言,白衣僧曾落桂子,且有皱眉,说明其对山上道观厌恶。用世俗眼光,争地盘,教派之争很正常。 但于佛门修行而言,为分别心与争胜好斗之心。已经违了佛祖经典教诲。 入魔而不自知,就是白衣僧现在的状态。 每一派的修行内核都不太一样,佛门中这种乱七八糟的心境问题最常见,道门中也一个鸟样。只是道门所修的内核与佛门不太一样。 佛门修识,世间皆幻,求识中一真而已。但其戒律可保其在涅槃前,不惹因果。 道门性命双修,观世间人人皆我,己所不欲不施于人。戒律也是护持修行之时不入魔。 内在心境上佛道一个样。 其实,有时候,修行中很多事看透后反而归于平凡,因为普通人所为所想,更贴和修行所规。只是心境与普通人不太一样,看的更远而已。 这一章,估计只是为了下面剧情来个引子,介绍出场人物的,后面就会涉及到佛道争锋与白衣僧能不能知道问题所在了。 水了这么多,偏题的多,兄弟们凑合着看吧
刚看完,水下可能发生的善恶论道。 这场佛道辩论,主会场应该没陈十一什么事,原因很简单,陈对佛道二门不是很精,撑死知道一点。 但是,陈十一应该会与韦大都督来一场善恶大辩与法理大辩。 韦都督应该是正统法家之人,束世人以法,其实儒家与法家其方面挺像,束世人以德。法家管身,儒家管心。但法家比儒家的严苛,或者说,儒家的弹性比法家大。 但是,现实中,古代法家其实不是专门玩法律的法家,人家是玩方法的法家。而法律仅仅是人家实现目的的方法之一。 书中我也不知道他是个啥样的法家。 好吧,书中有句无论善法恶法都是法。这一句放到现实都能引发一场大辩论。 这么说吧,这句话,对也不对。 这句话对的地方在于,就算是恶法其实也提供了一种规则。可以保护大多的人。不要以为这是一句玩笑话,在战争年代,人们可以为生命付出尊严等很多的东西,所以在特殊背景下,其实恶法也有用。 但那只是特殊背景下。 人们吐槽这一点,其实是因为恶法总是牺牲一部分人来为社会支付动力或其他的东西。 这里有个很坑的现实问题就是,如果为了大部分人牺牲一小搓人,那么任何人都有可能变成那一小搓。 因此人人的安全都不会得到保障,如果失去了战争等比较特殊的外部环境,那么,整个社会体系反而会崩。 所以,为社会支付代价不应该很粗暴的牺牲一小部分,而是所有人共商共同支付,谁很利大谁支付的大,谁得利小谁支付的小。 回归书中,韦大都督因为野修会带来混乱,就直接将这种可能掐灭,但是那些野修是否无辜? 或许有人说,以前文看大多该死,但是这里又涉及另一个问题,罪与名不相适。 也就是说,一杀人的,你直接按的是抢盗杀的,一奸淫的你按的是偷盗关的。 看似,结果一样,然大不同,不同之处在人心。人人皆知,法于何处?治人者是人是法? 然后另一个问题就是,那群野修这不还没犯事吗?你这提前给灭了?凭啥?因为有做案工具加动机? 另外,人家这本来可能就是来旅个游的,你给人挖一坑,如果是挖的坑像陈十一那样,生死自择,顶天说你肠子弯。 但是,你这坑是,合法生意聚人然后分波不给理由就灭了。 法与其他规则最大不同在何处?法永远在阳光下,人人可看,人人可用,人人可辩,人人可听。做不到,便不是法。野修也是人,也可用法。 所谓法律,不过天理人情。人心取中既是法。 因此法随时间、随风俗、随环境一直在变。 变的可是人心,法不适人心,法废,不因一时力量而如何。人心是世间最大的力量。 所以,佛道辩论的主场应该没陈十一的事,但是与韦大都督的法之辩应该是后面的重点。 两人辩法,不应是光嘴炮,还应该有世事。 韦大都督理事,像纸刀切纸,硬分善恶,平整是平整,省事是省事,就不怕最后刀也把自己也切了? 人间不是纸张,切不得,切纸术是唯有大难之时,保大多人时,才会用的无奈之术。 和平之时,让红尘人心磨出个相适之法才是长久之计。再用切纸术,切来切去,只会是一地碎屑。 先侃这些。
这章的一些想法 首先,陈十一与卢白象的那些话,信息量好大,总管也想对齐先生说上一句:先生,我对这个世界有些失望吧。这是最重要的东西,看的懂的自然看的懂,我也不想多说。 然后,总管在这几章对网络乞讨行为做了一番很深刻的调侃,然后十分悲哀的发现,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唯一的不同大概是,他这确实是个技术活,而且是个别人替代不了的技术活。 最后,一尺枪难道是郑大风😂,然后加上朱敛他们三个老不要脸会一起吃个年夜饭。 隋右边貌似对平安确实有些很有意思的意思,但不是情爱,但确实有那么丝意思。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春水好说,松花是谁? 春水秋实,就活了一个春水。看来后来能和陈十一相逢,可能和卢大帅哥有剧情。但是这个松花是哪个?陈老家有个水神叫杨花,陈认识一个很会酿酒的是桂花……求解?!
我给马党道歉,不小心😅 没想到昨晚临睡随手水了一贴,就😂。 昨天其实是对赔钱有感,就水了那一贴,老朱那个是蒙的,主要是碎冰碰壁有种老树开花的感觉,在陈老家,想了下,合适的就……好玩就秃噜了。 另外一件事,卢白象那句也有梗,昨天没看出来,松花、春水是两个人,没想到老卢也这么花
五人之志,可能引发的后续剧情 1.卢白象率先开口笑道:“山中何事,松花酿1酒,春水煎茶,愿得大逍遥。” 这个好说,属于那种随心之人。估计到了陈十一家里差不多就能隐居玩了。 2.朱敛嘿嘿笑道:“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碰壁当啷响。愿得美人心。” 这个有个亮点,就是愿得美人心。老朱估计以后会动情,赚个老婆,然后我心里一惊,别成了马玄苦的偏宜爷爷就行 3.魏羡想了想,说了句符合他开国皇帝身份的话,“杀尽百万兵,宝剑血犹腥。” 这句话看来,未来人妖大战中老魏有可能会出尽风头。 …大雨哗哗下,柴米都涨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 这句话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章节能对上,有可能是人妖大战开启或比较关键的时间段上。 4.隋右边自顾自道:“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这句逃不了丫鬟命了。只是不知道这个夫子是谁,是陈平安还是李宝瓶,或者是老秀才? 5.到关键点了。 裴钱大声道:“我想读最薄的书,吃最贵的菜,骂最坏的人,打最野的狗!” 这还不算什么,最关键是这句:“要不……再加一个戳最大的马蜂窝?!” 然后分析下,读最薄的书,什么书?顺序说?还是未来掌管戒律?或者师门护道人,只怼人? 吃最贵的菜?能吃啥?把道祖家的莲花加藕给吃了?还是跑儒家至圣那吃什么?又或者因为一顿饭引发什么大剧情? 骂最坏的人,这个不好说,谁知道未来谁会最坏呢?难道是礼圣从青冥天下带回来的那小家伙? 打最野的狗,这一句要么应在人妖大战,要么应在未来儒家三四之争的后续上。 最坑的就是最后这个戳最大的马蜂窝。未来赔钱必定会捅个很大的马蜂窝,很可能会引发诸教大战或者人妖大战之类的。肯定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剧情,甚至是剧情的转折点。 其他的大家开脑洞吧。
某一天,道老大会咧着嘴对着太平祖师说:善,大善 某一天,道老大回来,见到太平山祖师,估计心里会乐开了花。先弄了个钟魁,把儒家的天才君子,未来的圣人给捞家里了。然后,给了陈十一祖师嫡传的牌子。无论人来不来,反正名头是占下了,不信陈十一以后会不认。至少陈十一也相当于道老大门下的了。
预测一个,王朱帮妖族绕开剑气长城入侵。 妖族最大的内应可能是王朱也就是稚圭,那个举世皆仇的龙魂。王朱会帮妖族突破剑气长城。然后宁姚的父母可能会对这个突破方法有克制作脸,于是莫前被妖族给布局弄死了。 后面的剧情,应该是妖族在王朱的帮助下突破剑气长城,陈平安很可能不在剑气长城,而是在他老家龙泉镇的山上,布了护山大镇,然后护住一方。而宁姚他们最大的可能是,剑气长城未破,但被妖族用真龙以往打的洞直接越过长城攻了过来,宁姚那堆人只能在长城当钉子钉住。两个人很可能会相互隔开,直到某次大战,比如,人族集合去支援剑气长城,或反攻之类的,两个人才有机会见面。
水一贴,关于裴钱,唯天下之至真至纯之善可消天下至恶。 如题:唯天下之至真至纯之善可消天下之至恶。 裴钱在书中是一个至恶的具像,可消至恶者非善良,因为对于至恶而言,所谓的善良不过是一头可食之羊而已。然陈十一恰恰不是平凡之善,或者说陈平安属于执中近善。 但陈平安又恰恰属于至真至纯之善,恰好可化至恶。 对于裴钱而言,其恶既有先天之性恶,又有后天的不得不恶,可怜亦可恨。 但又恰好天赋极佳心思玲珑。这种人恰恰最难教化,因为其恶无所谓恶,既无善恶观,唯活与利而已,已近于魔。 教化裴钱其实对陈平安而言,是个斩心魔重塑心神的过程,所以裴钱对于陈平安而言比大家想像的重要。 接下来说,为什么裴钱谁都养不熟,唯有陈平安可以。 第一,近魔性恶又聪慧的裴钱,能看穿人心。别人养不熟是因为,在她的世界观中,人只有相互利用,没有所谓的情,亲情、爱情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交换。能看穿他人心思,因此,有目的的人绝对得不到裴钱回报,因为在她眼中这只是一种相互利用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裴钱比王朱还要惨还要可怜还要恶。王朱只是族人死绝对这个世界彻底失望了,但毕竟体验过这些。而裴钱的世界里这些都没有。 但也因从未体验过所以裴钱是有可能改变的,但王朱不大可能了,因为王朱是体验过对世界绝望而主动选择的。哪怕是比陈平安厉害很多倍的齐先生对王朱都没办法。 第二点呢,裴钱其实渴望亲情,但又不奢望拥有。 很多人说裴钱是陈平安的反面,说的很对,但是没说透。裴钱与陈平安一样,也是赤子之心,哈哈哈,估计毁三观吧。 陈平安是赤子之善,而裴钱是赤子之恶。 一个赤子,正常的生活下来,哪怕碰到再大的困境都会成长成类似陈平安的样子,比如曹晴朗。 但是裴钱不是正常生长的。我以前有一贴说过,赤子与普通人不同的地方是有生存的本能与欲望,但没有普通人各种酒色财气那样的欲望。对于裴钱而言,永远是生存,然后就是让自己快乐,所有的没有利益的做恶都是为了快乐,所以才能将杀人这样的事毫无顾忌的说出口,因为这对她而言,就是本能,一种赤子的本能,赤子的本能可以像镜子一样映照任何人,无论是陈平安还是裴钱都如此,只是善恶不同而已。而且赤子都能感应到别人的心思,这两人都有这种天赋。 扯远了,回正题。 裴钱是至纯至真的恶,而且认为理所应当,已不能称为恶了,而是称之为魔。 陈平安是至纯至真的善,但未到至善,因为他依然在怀疑这种善,只是觉得应该这样才能走下去,所以才会看书,记笔记。 那么裴钱,理论上是无法被教育回来的,因为对于她而言,没有所谓的恶,一切仅仅是活着,高兴而已。没有善恶的人,你怎么让她去弃恶行善?所以看透裴钱的人都认为裴钱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长大必反噬。 那么陈平安呢?陈平安根本就没想要裴钱,他更想要曹晴朗。这个裴钱是被硬塞过来的。 但是陈平安的优点是哪里呢?就是至纯至真。 哪怕不喜欢,但心里知道是老道给的,而且因为他出的福地,所以一开始肯定因为责任去管一下的,如果可救就救,不可救就扔了,让她自生自灭。 裴钱呢,一开始不认识人,一个至真至纯的自利之人一开始肯定赖上陈平安了。 然后故事就这么起了个头。 但后续的发展,就有点喜人了。 一个瞧着烦,但是得教;另一个虽然也烦,但是得找个钱包,否则就饿肚子。 然后双方开启了各种斗智斗勇。一个叫开始叫爹,各种买好,另一个各种无视各种小心思。 然后,变化在哪呢? 在那道符,那本书。 裴钱其实对亲情有渴望的,否则不会本能的找个钱包就叫爹。 首先是那道符,一道很值钱的符就因为她害怕,陈平安就给她了。 虽然平时陈平安平时不给钱,不让她干这干那,但是就因为那几道符,裴钱知道,陈平安是真的对她好。这就是陈平安的至真至纯,对裴钱另类的至真至纯开始有了影响。 所以后来,裴钱哪怕再不愿意,还是逼自己开始背书,叫爹叫的更勤了。 后来,两个人又闹崩了,裴钱弄了个衣冠冢。这玩艺不是弄着玩的,因为裴钱真认陈平安当爹了,所以才弄的,否则,像以前一样,一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就行,已经出来这么长时间了,裴钱小强般的生存能力在哪都饿不死。但是为什么赖着陈平安不走?就是因为真当爹了。 第二个大的变化是水神庙。陈平安醉酒讲顺序,通过水神娘娘的变化,裴钱肯定知道以前陈平安给她的那本破书有多值钱,那还是两个人相看两厌时给的。 后来水神娘娘要书,陈平安问裴钱,裴钱就不给。两点,一是陈平安尊重裴钱的意见,估计裴钱从小没被人当人看过,这是第一次,将她当成一个人看。第二,裴钱知道了那书值钱到了天下绝顶,比她以前梦寐以求的仙家法决都值钱的地步,而且是刚出福地没多久,陈平安就给她教她的,她这么一赔钱货值这么多吗?值得有人没有任何心思的对她好吗?一州水神视为的大机缘、大福气就让她不当好东西的给占了。这东西肯定不让,更不要说是她这个爹给她的第一件值钱物件,不能让。 所以,后面,裴钱依然是恶,但在陈平安面前,恶不起来,像条可怜的小狗一样。 因为目前,这世上,只有陈平安至纯至真的对她好,哪怕是讨厌她,想赶她走,她渴望了很多年才有机会拥有的,她一定要抓住,爹管教女儿不是应该的吗?所以陈平安这爹是当定了。 也只有陈平安这种至真至纯的善能教化裴钱这至真至纯的恶,换个人估计早被吃干摸净,骨头渣子都不剩了,所以老魏才会说陈平安有耐心,别人早就把裴钱扔了。裴钱也知道这点。 欲从善弃恶必先知善恶,裴钱目前正在学善恶,如果学不了,还有一法,以儒家礼约束。 因为裴钱的至真至纯,因此这恶难化,又因陈平安的至真至纯,可化此恶。 缘份天定,陈平安这喜当爹是逃不了了。 同样,教化裴钱也是陈平安斩内魔的机缘,此为教化功德所带来的福报。 到了剑气长城,裴钱见到偏宜娘肯定会说水神娘娘的事,然后陈十一被打半死。 陈责问之:汝言打死不说,今何说之。 裴答之:打未死,说之可也。 陈饱以老拳曰:今吾打死汝这不孝女。 裴泣曰:娘亲救我。
有个感觉,那笔最后会属于钟馗 那只笔感觉是个坑,也是个神仙手。李希圣送这支笔既有帮陈平安的意思,也有找机会渡其由儒转道的味道,其实这事陆沉也在干,只是两个人的原由应该不同。陆沉估计是想替道老大争道统,断老齐的根。但道老大估计是真喜欢陈平安,碰到就想收徒,但因为陈已经有传承了,所以留了个笔,算是抓个坑,如果陈平安继续儒,那就当结个善缘,也算是帮陈渡难关用,如果陈被人坑了,可以凭这由儒转道,然后道老大护着他。 但是,估计,这根笔很可能会搂草打兔子,把钟馗给捞跑了。这次大战很危险,而钟馗在传统文化中是先死,而后封神,本身就是以鬼身出名的,而且后来是道家的封神之一,本来就有判官的司职,属于万应神之一。 所以就算这次钟馗没挂,说不定以后会在哪处大坑挂了,然后以阴神封神,由那根笔由儒转道。 这记神仙手,可能会救钟馗一命,但也会坑的钟馗由儒转道,而且弄不好钟馗可能前世就是神道大佬。所以未来神道复活,可能会成为一个协调各教关系,与各势力都有关系的中间人。 这根笔未来可能真属于钟馗而且是他的判官笔,原本是道老大挖个坑抢徒弟的神仙手,但是不小心把钟馗给捞过来了。 而且钟馗感觉会挂死阴神的概率相当的大。但总管的尿性经常捉弄人,也不好说。但上面是我认为的最大的可能走向。
魔鬼传奇应该不是虾写的书吧 如题,味不对。虾写的书,说实话,文笔一般,但吸引人的就是各种套路和坑,标准的大坑套小坑,坑里埋点钉,一般人写不出来。虾写也不是没写过仙侠异能之类的,但本质上不重力量重智慧是他书的特点,这本书没有这种感觉。
你只管杀,我管埋。霸气!! 如题,所谓**,或许就是这种反差感与不经意才是真**,堪称**界的王者!
有个大胆的想法 这座城中的很多人是来找老道的。 然后被老道关进一个小洞天问心去了。 问心成功的,基本目的就达成了,然后和老道聊两句,各回各家。 问心失败的,每来一个新人,副本重启,大家重新来一遍,新人失败,被问心副本吞了,问心成功,出副本见老道。 困里面的人,来回的轮回,然后问心,直至问心成功。 也就是说,这城是个独立的小洞天副本,模拟外界的轮回,让修道人问心,修补心境的。 有点类似陈平安的老家,只是做用不一样,有原住民,有外来者。 几大高手中,估计很多都是外来者,而小丫头、房东之类的是原住民。 可能外来者,每过60年会记忆恢复一次,然后选择是否继续,如果继续,则会逐渐失去以前的所有记忆,直到60年后再一次的选择。
都说顾璨,我也水一贴。 顾璨目前看来,与陈十一的道不算相悖,只是小屁孩未来有可能会变成陈不得不杀之人,目前吃是有这个可能,而且可能性不是很大。 原因很简单, 一、幼童无论在任何文化背景下都拥有天然的特权,因为他们大多没有成人约定俗成的善恶观,更多的是本能。所以大多的文明中对于为恶的幼童更多的是怜悯与惩戒改正。这是幼童不同于成人之处,如果逼的一个幼童去做恶,那么错的一般是环境而非是幼童,因为幼童几乎不会主动去做恶。有部日本动画片叫《阿修罗》,建议大家去看看,老和尚碰到吃人肉的阿修罗之所以不想杀他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二、被迫为恶,如果不去甚至是不主动侵犯良善之人,不算大恶;被迫为生存杀人,如果理由非是因恶念恶欲,就非是不赦之罪。 顾璨与陈十一所制止的贫家小女孩是同一情况,而且那小女孩的行为比顾璨还恶劣。但那小女孩的行为大家都能理解,就是为了生存。但为生存去杀对自己有善念的人已经过界了,却依然属于可被原谅的人。因为那小女孩是幼童,幼童天生有特权,这特权是整个人类社会给予的。 顾璨目前而言,虽然所行如魔,但从底线而言,尚不过界,所杀之人大多属于可杀之人。仆从中或许有不可杀之人,但是可以理解,在一个没有道理可讲只论拳派的世界你只能亮拳头,况且他的理由是保护家人。道理类比一下就知道了,土匪窝中想生存,只能狠,内斗误伤的人中或许有无罪的人但那个比例…… 至于后来斗狠杀人,几乎杀的都是恶人,他被人称为魔头就是因为恶人都被他杀怕了。 目前顾璨还有基本善恶观,从他和他母亲去祠堂的细节就能看的出来。 顾璨危险的地方是,当他成年之后,甚至不需要成年,只需半成年后,无论他对魔道中人如何凶恶,陈十一顶多骂他,揍他;但是只要顾璨感危害无罪之人或普通人,陈十一绝对会斩他。 至于那个被陈十一拉住的小女孩,其实内心魔性比顾璨大,只是没有顾璨的力量而已。 我个人有个感觉,那小女孩如果能长大,要么会成为顾璨的老婆、要么会成为顾璨的死敌。他们俩很配,因为世界观相似,但顾璨比那小女孩幸运的是因为陈十一和他娘,从小感受过这个世界的善意并为此感恩,因此心底还有善良。而那小女孩不知道经历过什么,已经变得为生存而生存了,内心没有善恶的概念,只有生存和利益。类似动画片《阿修罗》中刚出场的阿修罗。 如果顾璨没有碰到陈十一,顾璨的善只会对着他娘,而如果顾璨没碰到十一,也没母亲,那么顾璨与那小女孩应该无异。 陈十一帮救贫家小女孩,其实是在救顾璨,或者说是救所有类似的孩子。 我在这里用的是救,阻止那小女孩杀了她的朋友,其实与当年陈平安拒绝了那串糖葫芦是一个道理,只是陈平安是主动的,而那小女孩是被动的。但对人生节点上的意义是一样的。 看看下面几章陈平安对那小女孩如何处理吧。他如处理那小女孩未来就会如何处理顾璨。因为那小女孩是一个黑化版的女性顾璨。 先侃这些
偶尔水下,本章的两个有趣的地方 一是剑师的袖中剑气,颇有两袖青蛇的雏形。估计陈平安会修炼一段时间的剑师的体系做为过渡,也算是好奇和补充自我力量体系,毕竟现在的陈更像是剑客而非剑仙,剑师会玩一玩的,玩到最后炼出个两袖青蛇。 第二点,陆台故意的。故意花钱引贼,只是不知道有啥小心思。难道是看上陈了,然后玩上一出联手对敌,增加感情?还是因为占卜知道些什么,为了某些目的才这样干的。 就侃这两点吧。
这一章是目前写的最好的一章 这一章中后的那些感慨可以视为作者几十年人生感悟中的干货。年青一点的或许没感觉只是在说教而已,当在社会上磨上十年,然后能在迷茫与绝望中找到自己前进动力之后再看这些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这一章可能也是书中最重要的一章。十年面壁为破壁。这一章是陈平安的心境破壁之始。 也就是说,那个将自己的心包在厚厚的壳中防止被伤害相当无趣的少年,要化蝶了。破壳而出后,就是一个既能保持赤子之心又能随心挥洒的风流少年了。 也就是说,这一章后的陈平安会让大多读者越来越爽。逐渐会变成类似年青时的那个李淳罡一样的存在。 陈平安最后那一脚,就是变化的开始。以前的陈平安会无视陆台,哪怕是心里也想出那一脚,但是因为怕麻烦所以不理就是。但现在的陈后来来了一脚,所以少年的心己经开始破壳了。 未来陈平安会越来越像一个莺飞草长的少年而非是垂垂老矣的老朽。 总管这本书比上本书在写作上要难。上本书我没看完,纯粹因为当时等更等烦了,后来一直没看。 但上本书更像是一本群像记与某种选择的描写。上本书的重点是选择,每一个人的选择。 这一本书简直就是挑战地狱难度。如果以前有人想写这样一本书我估计会笑的,因为不可能写的了,因为对作者的心境修为要求太高。 这一本书从开头到现在,其实主题就一个:赤子之心。写忠写奸,写善写恶,写正写邪都好写,因为有黑白。唯赤子难写,因为天生琉璃。赤子的行为无法用普通人的看法来衡量,因为赤子之心是无欲之欲,有对于生存的各种需求和爱好,但没有财色权势之类的普通人的欲望。这类人最难写。需要洗尽铅华的那种直透本心的东西。 就侃这些吧,这仅仅是个人看法,无法代表作者观点。
写书而入道,恭喜道友 少信科学,及长好神秘学,而后入丹道,偶入定后弃之。见天下慕道之人入道之徐千万,今竟见一人靠写书入道,甚奇之。恭喜道友,今入儒门之道。 普通人或许看这几章觉得无趣之至,然于我而言,此为入道初时的心境变化而已。能看一修士入道之时的心境变化,大机缘,大造化。恭喜,恭喜。 不得入门,如丧考妣,入得门中,如丧考妣。 今日恭喜之后,告诉道友一声,入得门去,大事更易看透,但无可奈何,小事未必比一村妇聪明。喜乎,悲乎。 尚需再悟上一层,方能通达。 哈哈哈,最近是不是很痛苦,脑仁痛,但想通又很爽,当再有不通之处时,莫疯魔才好。
仅凭257章文武之德,此书可封神 文武之德这一章已经不仅是网文的概念了,更像是一篇历史议论文,可以当成传统的文学概念,无论作者观点的对错,但凭他这种独到的观点,仅凭这一章便可封神。
关于wings的事情不会仅工资与合同那么简单 这件事已经不仅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了。关键是如此草率的集体封杀,QQ群聊个天,世界冠军就被封杀了,而且是俱乐部有错在先的情况下,我了个去,那以后还有哪个新人敢来打职业?职业选手不全成了俱乐部的电竞奴隶?!! 撸圈为什么路人王宁可代练也不职业?真到了那一步,整个圈子全完蛋。 况且从大半年新闻来看,绝对不止工资那么简单,说一句,老板投资失败后,就剩下wings还值钱,如果老板继续做dota2,他们可能离队吗?最大的可能是老板不想玩了,为了追求利益五人拆分卖人,要不为什么王大少这么急?为什么其中两个人能这么快找到能接纳他们的俱乐部?没上一两个月,这样的事情能谈好吗?
锦绣家园奇葩物业向一楼二楼收二次加压费 直接上图
关于门户 说下心得吧。近来吧友很喜欢说,我教为什么什么,比他的厉害。最初本初的的色欲天魔未过,何谈法。况你我都未得真传,何以代表某家。今你我尚在渡己,见人溺于水,拉一把便可,如其人觉你舟破,不拉便是,开船自走。他所想之船未必能拉他,想拉他想上船也困难,当他能上船时自知往日之言的可笑。 能渡人的就是好船。有人以大为美,有人以华丽为美。有啥分别,能渡人便是好船,不漏即可。何必以己人认做他心,以己法当做天法。你我都是水中人。
老君那的雀儿是雀儿的记忆,风铃是雀儿的灵魂 如题,老君应该没找到灵魂只找到了被封印的记忆,就又造了个雀儿,灵魂已经让清风子提前弄跑了,但怕被发现就分离了记忆,封了起来
分析:风铃即雀儿 雀儿十年前死亡,风铃十年前出现在斜月三星洞。风铃天生就对猴子有好感,应该不是无缘无故的。风铃应该是雀儿的转世或者雀儿是风铃的化身(这个可能不大,风铃应该没这么大的法力)。 估计猴子后面去地府查找后会发现,但是风铃不是雀儿只是转世,并不是同一个人,而且因为风铃想帮猴子最后越来越厉害因此不可能老死,猴子会很纠结。 作者写书应该参考过大话西游,风铃应该是后来的紫霞仙子。 那我们推测,收走雀儿灵魂的应该是如来,为了西游布局。然后将雀儿转化为风铃放在斜月三星洞,为了加深与猴子的纠葛。对此,斜月众人应该不会很清楚,有人清楚也会是风铃的师父,菩提应该不知。 后面情节,猴子被镇压很可能会和风铃有关,后来猴子应该会爱上风铃。但因为风铃的原因心灰意冷被镇压。说句实话,除了猴子自身的心里的枷锁外,我想不到有什么能镇压他。 以上纯粹推测,如有雷同,请联系我。
这两年研究道家及佛家的几点看法。 首先第一点:修炼是个大坑,能不进去就别进去。 看典籍发现一个很坑的事情,那就是无论佛道修炼的第一步是入定。入定的方法看起来是冥想,其实是修心。很坑,绝大多数的人不可能入进去。 关于入定,我可能进入过一次,我不是十分确定,因为本人睡眠质量不好,经常失眠,强迫自己入睡的方法很想冥想,就是平躺,手心向上靠着身体,注意呼吸,慢慢就睡了。 有一次自己自己睡前用同样的方法,但是一直在想佛家的白骨观。 后来进入了一种很特殊的状态,当时我可以确定自己是醒的,但是又好像即将进入睡眠,所有的感觉当时都断绝的,自己就像进入一间小黑屋,但是又十分矛盾的感觉很亮。然后意识里面慢慢出现自己的头骨,先出现颈椎逐步蔓延出现颌骨,当时的视觉感觉十分特殊,感觉你是在一个侧面看,又像同时在四面八方看,普通意义上的空间感无法解释。然后更坑的是,在前面的过程中我根本什么都不知道,仅仅有一种潜意识,就像进入熟睡前的半睡半醒间的感觉,突然想到自己是谁在哪,然后就醒了,出了一身汗,就像做了个噩梦突然醒了一样。那种感觉很难受。 至今为止我都无法弄清楚当时是入定还是因为接触这些太多做的一个梦。在那以后再也没劲如果这种状态。 其二:丹道修炼,仅仅搬运的话,确实可以强身,但是千万不要泄精,无论做爱还是手淫。那种感觉就像你将全身的精华全部聚集在丹田,但一泄精,很多的精华就一起流出去了,然后身体立刻虚弱,比平时泄精要严重的多。因此真正的道士都是禁欲的,而且搬运修炼道一定时间,先是性欲变强,然后减弱,甚至不可以去想就不会注意,然后阴茎会变小状态会变得和未发育前差不多,但是一旦起性欲,会勃的很大。那种感觉没经历过的很难体会。 其三:丹道有这句话:四大解数阴。还有:只向身中求。但同时丹经又说涕血毛发都不是铅汞。我很长时间才明白,丹经里面绝大部分的修炼都说的是在入定的定境里面的事情,说以不入定而搬运大都是一场空。因此正统丹道说搬运家也是邪说末流。 所以丹道就是个大坑,绝大多数的人不可能修炼。
dota没落了!! 刚才看到人们在讨论中国所有的C里面zsmj是否有资格排第一,我突然的的心烦意乱。 dota要没落了,成也玩家,败也玩家啊。 现在的dota就如同当年infi、TH000刚进入职业比赛时的war3一样,虽然还辉煌着,但离落幕不远了。 我十分不明白的是现在的玩家为什么老是喜欢通过贬低某一个来抬高另外一个。 04年我和同学玩WAR3的时候WAR3是小众游戏,后来war3火了,07年下半年我和朋友开始了dota,那时候的dota如同04年的WAR3,小火但依然是小众游戏。 那些年我们看着war3里面一个个的神退役,一个个的神崛起,那个时代是没有国际的,哪怕你再不喜欢那个国家,但你依然会喜欢那个国家的选手,喜欢他们创造的奇迹。 我和同学通过《电子竞技》知道了很多以前的远古大神,后来war3复杂多变的战术与他们血脉相连。当年的每一场比赛都如同2个英雄间的搏斗,无论胜者还是败者都令人敬畏。 dota也是如此。 以至于后来某一天,当我听说摸神被人喷了,我就莫名的诧异,大学时,摸神的神王反三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是反杀榜第一。 当年的dota有很多传说,神王反杀三人、白虎拐弯箭,小那家躲机器人。。。以前我看过的只有神王反三杀,直到众神录出来我才知道是Slahser干的。 很多时候某位大神的意义不仅仅是他本身,还代表着某个时期,就如同没有经历过的人就不会明白moon、grubby、sky对于war3的意义。现在或许还赞美着sky仅仅因为他是中国人,但当年的sky虽然能赢但从不耀眼,因为他太普通了,他所有的战术都是前人的。那个时期的moom和grubby确能够亮瞎所有人的眼睛,在当年韩国4鬼王霸占着整个war3的时候只有他们2个能突破种族的限制。他们三个人代表的是当年war3最成熟、最辉煌的年代。 zsmj那批人,他们代表的是中国的打法:用钱压死你。。。(个人感觉多核是中国的特点,但绝对没有用钱压死你能代表中国战队的风格,要不然冰蛙不会修改买活机制) 那是中国最辉煌的年代,现在的中国dota依然强大,但感觉让人日薄西山。或许过不了几年dota就会向war3一样了。 当年我离开了war3,开始了dota,现在如果我离开了dota却不知道我要开始什么? 或许让dota重新变回小众游戏也是个不错的结局吧。
dota人物关系图(求置顶,让新手看看吧) 有个帖子问DF和TB什么关系,大多人知道他俩是先知的儿子但认为他们老妈是白虎。。。也不怕流浪吼上两声去和先知拼命。DF、TB是先知和冰女的儿子,白虎是流浪的老婆。 dota里面人物关系和魔兽正史不一样,而且关系十分复杂,有一张关系图喜欢的同学可以看看。这是汉化后的。(另存,放大看看)
技术贴:关于小狗的出装以及现在版本小狗的能力 一句话:现在的版本“点金手”这个神器给了小狗后期的能力。 1、现在看到很多小狗和假腿、臂章。喔以前也那么和,但是现在这样出绝对被虐,这种装备打前中还行,打后就是废物。 2、要用狗就要当直奔点金手的野狗,其他不用考虑。其他的用法也有,但是对于一般人,这种方法是最傻瓜化,最简单有效的。 3、不要一直打野,偶尔绕后配合优势路队友杀杀对面。 现在说说我用小狗的打法。 1、出门装:破盾、补刀斧、吃树1组或大药膏1个。 2、直奔优势路。如果直接1级野+2技能,喔一般+3技能减速。这是为了配合1血或者救援边路战况用的。己方分路一般优势单或者劣势单。 3、因为我1级+的3技能,所以一开始靠拉野和混线到3,有2级2技能的盛宴一般打大部分野怪都没问题。靠路的那波野可以帮边路拉拉,主要为了控制兵线。 4、如果下单,你们会比对面先到3级,如果是311,你这边比对面多1人。所以看情况杀边。对面兵线靠近己方外塔时,和队友商量好,绕后用减速上对方一人和队友强杀。主杀法师,因为法师甲薄,血少,而且法师没级别装备中期很难混。而法师的强势期是中期。 5,、有500时候买个加速手套,看对面如果有了鞋子,那你再杀人就要考虑了,因为你在6分钟内不可能有鞋子。 6、一般刷野,6-8分钟能出来点金,和队友说一声优先拉鸡,尽快点金手。 7、点怪的时候点5、6级的大怪。点金手点任何怪的钱是一样的,但是经验是3倍,前期级别比钱重要,有点金点大怪,你的级别可以保持压制。 8、打出500买鞋子,加速手套和鞋子野外都有卖,转相位。在鞋子出来前千万不要主动找人杀,除非边路自己队友认识优势,但是那样也不要近身,只是上个减速,前期保命为主。 9,相位出来后奔勋章。有点金、相位、勋章的小狗基本成型。魔免3级九可以单杀法师了。 10,中期自己在野区和线上来回逛,有人过来,一个人就单杀,多人就躲野区去,河道让队友保个眼,防对面团抓你。 11,装备上再出散华,看对面情况,如果有厉害的物理后期转个缴械,如果没有转个对剑。 12,再出碎骨,碎骨出来基本可以推了。如果己方劣势转小圣剑,如果上一件是缴械,能把对面物理后期克的死死的,然后看情况,出撒旦、龙心中的一个或者强袭,看战况和自己爱好。如果出的是龙心可以考虑出个法球,暗灭、雷锤都行。如果追求插入,可以考虑跳刀、推推之类的。 这样的狗子一般6-8分钟能出来点金,15分钟左右(慢点17分钟也够了)成型(点金、相位、勋章)。依靠点金的3倍经验可以全场保持级别压制。中期缴械出来可以很好的克制对面物理核心。如果是对剑能将对面法师追的像条狗。再+把碎骨就能打打后期。 后期转出小圣剑、龙心之类的可以和大部分的后期对磕。16级如果自己没格子了而且有其他攻速装,可以考虑吧点金卖了。 其他就看个人对技能的理解、临场发挥以及队友的配合了。 所以希望以后再打dota是能看到点金狗们在野区和人群中到处狂奔了。
打dota的谁没被坑过,谁没坑过人. 上周六打了一天的11,坑了队友一天。 一开始玩的有兴趣,虐虐。 后来队友坑,自己恼了 再后来娱乐娱乐法师(喔以前3年路人的肉控,现在开黑也是肉或者主控),开始坑队友。 后来不想坑人了,11开始卡,继续接着各种坑. 打dota的谁没被坑过,谁没坑过人.
转帖:【新疆大串=大型万字直播=】DotA简史,没看就别说你了解DotA 原帖连接:http://tieba.baidu.com/p/947400935?pn=1
连接:【新疆大串=大型万字直播=】DotA简史,没看就别说你了解DotA http://tieba.baidu.com/f?kz=947400935
【人间仙紫】【求下载】求伶人歌mv下载 如题,请问在哪能下载紫在吾心做的伶人歌的MV
【人间仙紫】【讨论】各版神雕的感觉 就我个人而言: 潘版《神雕》————————————我是来看小龙女的; 古天乐版《神雕》——————————我是来看杨过的; 刘亦菲、黄晓明版《神雕》——————我是来看风景的; 刘德华版《神雕》——————————我是来瞻仰传说中的第一版的; 其他版《神雕》———————————我手里没原著是来温习围观的; 《神雕》原著小龙女的形象十分模糊,几乎没什么性格,主要是写杨过的,唯有潘版把小龙女演活了,是娃娃丰富了小龙女的形象。娃娃在表演中可以形象的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尤其是她的眼神,实在是太生动了。。。 因此只有娃娃是永远的小龙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