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ashFrancis
KalashFrancis
关注数: 4
粉丝数: 60
发帖数: 268
关注贴吧数: 10
没人讨论一下帕西法尔天朝首演? 昨天去保利看了的同学们。。。
Parsifal今年要在北京演吗? 偶然在网上看到的这个消息,应该是去年的旧闻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新闻里还提到是亚洲首演啊。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163.com%2F12%2F1102%2F11%2F8FA7HNKE00012A24.html&urlrefer=bc82e7ec6f9096925c997a193f835767
有人看了中央歌剧院排的《女武神》吗? 大家觉得怎么样?
12年拜罗伊特的帕西法尔 大家有看过的吗?刚在优酷上看完,感觉导得很有创意啊。整个舞台乍一看总觉得特别眼熟,后来才想起来这不就瓦格纳故居嘛。里面还穿插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历史场景。第二幕克林索尔向帕西法尔掷圣矛,背景全是飘扬的万字旗,克林的手下也成了清一色党卫军,第三幕换成了现代议会场景,与老国王提图雷尔去世的音乐相伴的是背景巨大的人像(不大确定,感觉很像瓦格纳去世时的脸模),结尾时地球变成大镜子,把台下的乐队,指挥甚至全场观众都反射到舞台场景之中。网上有人说指喻全球化的趋势。 感觉那位韩国男低音演唱的古内曼兹也是很赞的。 看过几版帕西法尔,这版确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知道看过的朋友们都觉得怎么样?
bless明天的考试 大家群策群力哈。
北大医院11月8日针对央视经济半小时失实报道郑重声明 各位网友: 大家好! 针对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11月3日的失实报道以及广大网友指出的一些疑问, 我院现做出郑重回复,以馈广大网友。我们知道我们的解释可能还会被一些网友说成“狡 辩”,但是我们只是想还原事实真相。以下部分文字没有采用太多的专业名词,完全是为 了更好的与网友交流,请专业人士见谅。 一、关于“三个学生”的问题 央视经济半小时的报道中提到的三个学生,其中于峥嵘医师和肖建涛医师当时已经分 别是医学硕士毕业和医学博士毕业,并均已正式被我院聘用,是我院的正式职工,而不是 什么学生。段鸿洲医师当时也已获得医学学士学位,正以研究生的身份参加正规的住院医 师培训,也不是什么实习医生。 二、关于抢救经过 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中只提到“三个学生在进行抢救”,试想一下,如此重要的病人 ,又是我院自己的职工,怎么可能是“三个学生”在抢救。那实际情况是:2006年1月, 北大医院心内科研究员熊卓为因患腰椎滑脱,于春节前入住北大医院骨科,并于住院后第 二天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成功。为避免手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患者于手术后第三天 遵医嘱开始下地活动。术后第6天(年初二)熊卓为在病房突然跌倒,在医院二线值班的 主治医师刘宪义接到骨科病房护士报告后立即赶到病房,此时熊卓为已没有脉搏,也测不 到心跳和血压。麻醉科和心内科值班医师接到通知后也在5分钟内赶到病房。为帮助患者 恢复心跳,他们边为患者做心外按压,边把患者紧急送往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此后骨科 、心内科、心外科主任都相继赶来参与抢救,时任院长也亲自坐阵。抢救从当晚9点多一 直持续到次日凌晨5点。据病历记载,当天参与抢救的专家有:朱天岳教授(原骨科主任 )、丁文惠教授(大内科主任、心内科专家)、王东信教授(麻醉科主任、ICU专家)、 李岩主任医师(心外科副主任)、刘宪义副教授(当时的骨科主治医师)、于峥嵘主治医 师(当时的骨科住院总医师)、洪涛教授(心内科副主任)、赵峰教授(心内科副主任) 、赵明辉教授(肾内科主任)、章友康教授(当时的北大医院院长),还有应患者家属要 求请来的阜外医院两名院长以及北大医院相关辅助科室多人。如此强大的抢救阵容,在北 大医院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中的“三个学生”当然也参与了抢救,但 抢救的主角怎么可能轮得到他们! 狭义的“抢救”概念就是指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等措施),实施复苏的前 提一定是患者心脏、呼吸停止,换句话说是“先濒死、后按压”,如果当时不按压必死无 疑,怎么可能是因为复苏致死的呢?一般在抢救中,心外按压持续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后 ,如果病人仍无自主心跳、呼吸,就不再继续按压,因为这种情况下即使病人后来恢复了 自主心跳和呼吸,也多成为植物人。而对熊卓为,一方面是应患者家属的要求,另一方面 也因为在场的很多人都是她的同事与好朋友,大家实在不忍心看着她这样离去,所以体外 按压一直持续到凌晨5 点开胸取血栓时。这样长时间的按压难免会伤及肋骨和脏器,但是 当时最紧迫的是保持患者有心跳和血压,否则一切抢救都无法进行。广大网友们,对于熊 卓为的抢救,虽然最终未能挽回她的生命,但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真的是尽力了 ! 广大网友,请大家自己判断一下真实情况,难道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就一定真实吗? 三、关于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的问题 我们说“手术是成功的”,指的是熊老师腰椎滑脱的骨科手术本身是成功的,然而, 术后第六天发生的并发症急性肺栓塞无情地夺走了熊老师的生命。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中
北大医院11月8日针对央视经济半小时失实报道郑重声明 各位网友: 大家好! 针对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11月3日的失实报道以及广大网友指出的一些疑问, 我院现做出郑重回复,以馈广大网友。我们知道我们的解释可能还会被一些网友说成“狡 辩”,但是我们只是想还原事实真相。以下部分文字没有采用太多的专业名词,完全是为 了更好的与网友交流,请专业人士见谅。 一、关于“三个学生”的问题 央视经济半小时的报道中提到的三个学生,其中于峥嵘医师和肖建涛医师当时已经分 别是医学硕士毕业和医学博士毕业,并均已正式被我院聘用,是我院的正式职工,而不是 什么学生。段鸿洲医师当时也已获得医学学士学位,正以研究生的身份参加正规的住院医 师培训,也不是什么实习医生。 二、关于抢救经过 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中只提到“三个学生在进行抢救”,试想一下,如此重要的病人 ,又是我院自己的职工,怎么可能是“三个学生”在抢救。那实际情况是:2006年1月, 北大医院心内科研究员熊卓为因患腰椎滑脱,于春节前入住北大医院骨科,并于住院后第 二天接受了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成功。为避免手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患者于手术后第三天 遵医嘱开始下地活动。术后第6天(年初二)熊卓为在病房突然跌倒,在医院二线值班的 主治医师刘宪义接到骨科病房护士报告后立即赶到病房,此时熊卓为已没有脉搏,也测不 到心跳和血压。麻醉科和心内科值班医师接到通知后也在5分钟内赶到病房。为帮助患者 恢复心跳,他们边为患者做心外按压,边把患者紧急送往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此后骨科 、心内科、心外科主任都相继赶来参与抢救,时任院长也亲自坐阵。抢救从当晚9点多一 直持续到次日凌晨5点。据病历记载,当天参与抢救的专家有:朱天岳教授(原骨科主任 )、丁文惠教授(大内科主任、心内科专家)、王东信教授(麻醉科主任、ICU专家)、 李岩主任医师(心外科副主任)、刘宪义副教授(当时的骨科主治医师)、于峥嵘主治医 师(当时的骨科住院总医师)、洪涛教授(心内科副主任)、赵峰教授(心内科副主任) 、赵明辉教授(肾内科主任)、章友康教授(当时的北大医院院长),还有应患者家属要 求请来的阜外医院两名院长以及北大医院相关辅助科室多人。如此强大的抢救阵容,在北 大医院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中的“三个学生”当然也参与了抢救,但 抢救的主角怎么可能轮得到他们! 狭义的“抢救”概念就是指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等措施),实施复苏的前 提一定是患者心脏、呼吸停止,换句话说是“先濒死、后按压”,如果当时不按压必死无 疑,怎么可能是因为复苏致死的呢?一般在抢救中,心外按压持续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后 ,如果病人仍无自主心跳、呼吸,就不再继续按压,因为这种情况下即使病人后来恢复了 自主心跳和呼吸,也多成为植物人。而对熊卓为,一方面是应患者家属的要求,另一方面 也因为在场的很多人都是她的同事与好朋友,大家实在不忍心看着她这样离去,所以体外 按压一直持续到凌晨5 点开胸取血栓时。这样长时间的按压难免会伤及肋骨和脏器,但是 当时最紧迫的是保持患者有心跳和血压,否则一切抢救都无法进行。广大网友们,对于熊 卓为的抢救,虽然最终未能挽回她的生命,但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们真的是尽力了 ! 广大网友,请大家自己判断一下真实情况,难道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就一定真实吗?
睡觉了 郁闷的一天……中午足球赛,各种机会狂轰滥炸对手最后还是被人家定位球搞了两个,1:2惜败,晚上老妈从香港给我买回来的两本书又让海关给扣了……不过如果今天有几个,哪怕只有一位朋友能因为我的回帖改变些看法或者被说服开始独立地去思考问题探求真相的话,我都已经感到满足了。 大家晚安!明天有时间的话继续!
关于医德之我见 医德是职业道德,干一行就得有一行的规矩,这是起码的原则。 但是现在许多朋友口中的医德,是一根大棒,您眼中只有两种医生,有医德的医生和没医德的医生,这也正是为什么医生在人们的眼中只有天使和魔鬼两个极端形象的原因吧。但事实上呢?医生实际的水平和他乐于对这个职业奉献的程度,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有德没德和人的身高体重一样,是个正态分布的情况,而不是其他,永远都是中间高,两头低的局面。过去没法改变,将来也不可能改变。 不管怎么样,请先明确一点,医生高尚也好,低贱也罢,他首先是个人,是人就有人的七情六欲生老病死,是人就要有人的烦恼,娶媳妇的烦恼,养家糊口的烦恼——只要不违反自己的职业道德,这些都无可厚非。我还是认同那个观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都能做到这点,中国会少很多乱子。我合法地合情合理地追求财富,没有人可以干涉我什么。道德崇高到可以杀身成仁的圣人不是没有,你我能碰见只能说是大幸了。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也不是没有,至少你死于他手里的概率不比被闪电击中的概率更高。把人看成人,从人的角度去思考人,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是很多麻烦得以解决的关键。
先上课去了 我还会回来的。 希望和所有志在了解事情真相的朋友们讨论这件事情。我说的话您怎么骂我不介意。作为这个学校千千万万学生中的一个,能把自己的声音发出,我已然无悔。 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关于“患者肋骨断裂、肝脏破裂、心脏破裂……” 这里转贴一个师兄的科普,原文在本校bbs上,我搜索了下找到了这个,希望渴望了解这件事情真相的大家也能抱着一个求真务实的心态自己去检索去学习一下有关外科急救的一些常识,全靠医生来做科普,大家可能又觉得我们在自己护自己了…… 心外按压要4-5cm深,频率大于100次/分,一般至少按压20-30分钟,就是2000-3000次。 心肺复苏的最大要点就是有效的循环。心跳都没有的时候,第一位的是恢复心跳,有心跳,有稳定的循环,命救过来以后,就算肋骨断了,肝脏破了,手术都能治疗。要是心跳没有,缺血缺氧导致大脑不可逆损伤,人就完蛋了!就死了!有完整的肋骨,完整的肝脏也没有用的。 有功夫可以去看看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多学点东西没坏处
百度敢让我发表个文章么? 凭什么屏蔽我们的ip? 你收了央视多少黑钱?没有话语权,我们是无力的,但无力也不代表可以被媒体连起手来这么样欺负! 我恨这个神奇的国家,我恨这个无奇不有的时代,我们不是哑巴,但我们发不出自己的声音!!!!!!!!!!!!!!
谈谈德阿大战的感想吧 我是德国队的支持者,尽管如此,我认为这场球两个队的球员们都是英雄。德国队比分落后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赞叹,阿根廷队在场上奋力拼搏同样令人敬佩。 如果说阿根廷队有什么欠缺的地方,那只能是佩克尔曼,过早的收缩让人怀疑他到底是阿根廷人还是来自意大利。正如上半时德国队班门弄斧非要和阿根廷拼脚下结果非常被动一样,下半时后半段阿根廷邯郸学步想效法意大利把一球守到终场也终于得到了惩罚。违背自己球队一贯既定的风格,比赛便很难顺利了。 阿根廷走好,德国队,继续加油吧
兄弟姐妹们都歇歇吧 绞尽脑汁在着互相罗列高考数据的同学们,你们累不累啊!!!!!!!?????? 都比着说自己学校多少多少清华北大,有本事自己考一个试试。。。。。。 自己没那个实力就知道撇学校以使人相信你在一个Top的中学读书,就为了这个吗? 你们学校那么Top你却走不了什么好学校岂不更丢人? 评判学校这件事毫无意义,你们每个人对于学校而言只是千分之一,对于你们自己却是百分之百,有在这上浪费的时间拿来多做几道题比什么都强,孩子们,现在的高考真的很残酷的,没有那个分,没人会在意你在一个多么优秀的中学度过这三年,这不是人生的资本!自己到时候考不好,学校就是全中国最好的比如黄冈启东也是白扯都歇歇吧
去年理科658(不含加分)在吉林排多少名????? 有参加过去年高考的GGJJ们帮忙指点一下啊,谢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