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小旋风 太原小旋风
关注数: 547 粉丝数: 236 发帖数: 5,311 关注贴吧数: 40
黄土地上最后的遗存---------陨落的瓷都—招贤古镇(梁达) 招贤古镇,坐落在山西黄土高原的腹部,位于临县西南部,距县城46公里处。东临离石,南接柳林,与黄河古镇碛口遥遥相望。 老早就知道招贤出瓷,但每次都是匆忙而过。2006年冬天专程去招贤看一位从湖南来此画画的朋友 。从离石坐上车后,满载了一车人的客车一头向山沟里钻来,先爬过长长的山坡而后又沿着黄土山脊一直西行,两个小时后,车转过几道湾路又一次向沟里开来,这时一坐座落在山沟里的古镇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了,这就是招贤古镇。一条小河将招贤古镇分成东西两半,西边依山而筑的民房层层叠叠,左右联横,灰墙黑瓦石塄瓷壁,虽然经受了数百年风雨侵袭,但苍茫的面孔中仍然还保留着当初特有的矜持。东边是一条不算长但也有几分热闹的小街建在河畔,街道两边的建筑早已没有了过去的痕迹,醒目的广告叠立在两边的房檐上。我没顾上领略招贤那苍老的古韵,先问朋友的住处,一听打电话才知道他住在离招贤五六里的村里而影响最深的要数那一排排用瓷瓮垒砌成的墙壁,当时就想有时间我一定还要再来招贤。 2007年5月25日我又一次来到了招贤。这时的招贤在我的眼里,满是瓷天陶地了。 招贤的瓷窑分散在招贤镇周围的村里,有的在山顶,有的在沟里,随便向远处一望,你就能看到草丛里静静坐着的瓷窑。
于成龙的祖籍地竟然在这个山旮旯?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来堡村人,祖籍今吕梁市柳林县于家沟。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于成龙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在任上明确保甲制度,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后迁任湖广黄冈的知州,历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入京觐见。后升任江南江西总督。 康熙二十三年,朝廷命令于成龙兼管两地巡抚的政事,不久便在任上去世。被康熙帝追赠为太子太保。 于成龙20余年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于家沟村是山西省柳林县李家湾乡的行政村。我们的初次邂逅是在秋后的一个下午,一见面我就被她的灵秀深深吸引,不停地左观右望,深怕错过每一处景致。神鱼石、神龟坡、神蛇崖,顺着村人的指引一个个迎面而来,颇有几分神似,让人啧啧称奇。更令人惊叹的是整个村子都坐落在一条龙背上,而龙头恰好就在村口。于家沟人是淳朴虔诚的,他们给每一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都赋予“神灵”的力量,千百年来顶礼膜拜。而我在慨叹身边有如此奇景不为外界所知的同时,又对这里的人们不由地生出几分惊羡,因为于家沟还是“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的祖籍地。听村人讲旧时的于家沟所属几千亩土地都无需向官府缴税纳粮,这也许也是承蒙于成龙的恩泽。我突然想起电影《血滴子》中描绘的那个黄土高坡上的世外桃源,男耕女织、老幼嬉戏、鸡鸣犬吠、牛羊成群……,彼时的于家沟所呈现的会不会也是这么一副安定祥和,生机盎然的生活画卷。望着远处的山峰,翻过它会不会就能看到于成龙曾经的读书地——安国寺,带着这样的疑问,迫不及待向林场深处走去。一公里、两公里……,手机计步器不时地提醒着里程。走了大概四公里多,看着不远,却终未能抵近,要不是同伴有事,天色也将晚,真想一直追寻下去探个究竟。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首届中华传统文化公益道德论坛公告】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首届中华传统文化公益道德论坛公告】 【论坛宗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公民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主办单位】:离石区委宣传部 离石区文明办 【协办单位】:离石区委政法委 离石区工商业联合会 【举办时间】:2014年7月18--7月20日 【举办地点】:吕梁市体育馆 【主讲老师】:国内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老师。 【参会人数】:3000人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4年7月10日 【报名地点】:吕梁市离石区军都大酒店一楼大厅【山西吕梁市离石区八一街23号】 【乘车路线】: 1、火车站:乘8路公交→八一街永宁市场西口站下车即到;乘6路公交→万和商贸城站。 2、汽车站:乘5路→万和商贸城站。 3、本地学员乘1路、2路、3路→世纪广场站(八一街南口)下车沿八一街向北步行700 米即到。 乘5路、6路→万和商贸城站。 4、万和商贸城站→军都大酒店步行路线:向西步行30米到八一街北口再向南50米即到。 温馨提示:八一街是由北向南单行线,自驾车的朋友请注意。 【报名须知】: 1、义工要求:年龄18周岁-55周岁,品性端正,身体健康,热心公益事业,热爱传统文化,乐于奉献;遵守义工行为规范,服从安排;能够全程参与3天义工培训和3天的公益论坛。 2、学员要求:年龄15—65岁,身体健康,能坚持全程听课,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各界人士。 3、报名方式:采用短信和实地两种报名方式,个人编发短信内容(姓名、性别、年龄、身份或职业、身份证号码、住址、联系电话)分别发至义工和学员报名联系电话。欢迎机关、企业、学校团体报名参与听课,提供同样信息,并加盖单位公章。名额有限,报满为止。凡被录取的义工和学员我们将用短信或电话通知实地领票。领票时请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义工同时提供2寸免冠彩照一张。 义工报名联系电话: 孙老师15525843281 常老师15035819428 学员报名联系电话: 闫老师15525843175 王老师15525843513 吴老师15035819528 【领票时间】:2014年7月13日-2014年7月17日(8:30-18:30) 【领票地点】:吕梁市离石区军都大酒店大厅【山西吕梁市离石区八一街23号】 感谢您对本届公益论坛的关注与支持! 吕梁市离石区首届中华传统文化公益道德论坛组委会
中国首次去印度取经的人并非玄奘,是北魏时期离石上安村人—刘萨河 刘萨河是东晋末期至南北朝时期的一位高僧,法名释慧达【今离石凤山底慧达寺就是为纪念祖师而起名】。长期以来,在河西地区民间流传着很多有关他的故事,而记载他的事迹和传说的佛典和史籍也很多,在敦煌莫高窟从中唐到五代洞窟中画有刘萨河和尚在今河西走廊进行宗教活动画面有330余个,榜题30余条,保存十分完好。 中国首到印度学佛取经的人并非唐玄奘,早在玄奘出生前的200年,北魏时期,临汾人法显【334年-420年】与离石人慧达祖师就曾经分道只身前往印度,他们历经艰险,九死一生,经过了荒无人烟大漠、戈壁滩,爬过了帕米尔高原,最终到达印度恒河流域,并朝拜了佛在世时期的很多遗迹。一同前往的四个师兄大都在路上病死了,后来法显在印度遇到了慧达祖师他们一同回到了中国。他们对中国早期佛教传播产生巨大影响。只是他们未能成为吴承恩西游记笔下的高僧。而家喻户晓。慧达祖师一生留下了很多故事,如弘法八州、巡礼江南、预言佛兴等。被世界佛教界称为 中国的观世音菩萨,在2005年斯里兰卡、印度多名文化部长等官员曾经来参观离石慧达寺与石佛寺。并留下了题语。 刘萨河介绍 刘萨河是并州西河离石人【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上安村人,至今上安村金阁寺仍藏有刘萨河真身舍利一枚】。大约于东晋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出生于一个稽胡族的家庭。稽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一个部族,主要聚居在今天陕西、山西交界黄河两岸的山区,是由当地人、匈奴人和西域胡人组合而成的“杂胡”。 刘家是少数民族(稽胡)的豪富,祖上立下了战功,荫及子孙,家中有良田千顷,骡马成群,美姬奴婢填满庭院,所以富比侯门,骄奢乡里。刘萨河自小身强体健,练就一身好武功,于是称霸一方,恃强凌弱,官府奈何他不得,百姓们畏之如虎。刘萨河自幼不爱读书学文,目不识丁,原来也是无神论者,不信任何宗教。好游猎,常以射猎禽兽为食。后来,应役当兵,为梁城突骑,戍守襄阳。西属巴金阁寺,刘萨河<释慧达>自印度学道取经归来后,曾在此布道讲经,寺庙内藏有一颗慧达祖师真身舍利子。 梦中受罚 刘萨河31岁那年,一天同朋友喝酒,烂醉如泥,跌倒在地,两眼发直,口吐白沫,只有出气,没有进气,四肢冰凉,只有心口还有一丝暖意。 这样“死”去了7天之后,刘萨河才清醒过来,他向人们讲述了“死”后的经历:“人之死,昏沉沉,不知所之,正朦朦胧胧间,来了两个青面獠牙的小鬼厉声向我喝道:‘来人是刘萨河吗?’‘小人便是。’我吓出了一身冷汗。 “小鬼们不由分说,把锁链往我颈脖上一套,拖了就走。我挣扎不得,随他们来到一座极宽敞森严的大殿,恐怖万分,牛头马面端立两旁,黑漆雕蛇大案后坐着阎罗王,双目如铜铃,高鼻似鹰爪,面孔铁青,嘴唇血红。只听站在阎罗王旁边的判官一声断喝:‘刘萨河,你知罪吗?’‘小人是好人哪,只是同朋友猜拳行令,多饮了几杯,堕入地狱,请大王饶命。’我跪在地上急忙申辩道;‘你还敢抵赖,你杀人害命,欺凌乡亲,鱼肉地方,射杀麋鹿无数,罪恶昭彰,人证、物证俱在。’判官手一招,只见被我杀害的乡亲和被我射杀的雁鸟兔鹿纷纷走进殿来,向我索命。于是阎罗王拔支令箭往地下—扔,说:‘刘萨河犯有杀生大罪,今天先让他尝尝刑罚的厉害。’小鬼们一声应诺,把我扛到一间铁屋里,他们用钝刀剁我,剁得我血肉模糊,忽有冷风从风口吹来,碎肉复聚,白骨生肉。他们又把我的头和四肢系在五匹马上,用椎刺马,五向分奔,把我的身子撕成五块。又把我的碎身子放在磨眼里磨,石臼里捣,铁车上烤,油锅中煎,其苦万状,实不堪忍。受酷刑之后,他们领我参观地狱中的种种苦刑,真是惨不忍睹,触目惊心。”
中国首次去印度取经的人并非玄奘,是北魏时期离石上安村人—刘萨河 刘萨河是东晋末期至南北朝时期的一位高僧,法名释慧达【今离石凤山底慧达寺就是为纪念祖师而起名】。长期以来,在河西地区民间流传着很多有关他的故事,而记载他的事迹和传说的佛典和史籍也很多,在敦煌莫高窟从中唐到五代洞窟中画有刘萨河和尚在今河西走廊进行宗教活动画面有330余个,榜题30余条,保存十分完好。 中国首到印度学佛取经的人并非唐玄奘,早在玄奘出生前的200年,北魏时期,临汾人法显【334年-420年】与离石人慧达祖师就曾经分道只身前往印度,他们历经艰险,九死一生,经过了荒无人烟大漠、戈壁滩,爬过了帕米尔高原,最终到达印度恒河流域,并朝拜了佛在世时期的很多遗迹。一同前往的四个师兄大都在路上病死了,后来法显在印度遇到了慧达祖师他们一同回到了中国。他们对中国早期佛教传播产生巨大影响。只是他们未能成为吴承恩西游记笔下的高僧。而家喻户晓。慧达祖师一生留下了很多故事,如弘法八州、巡礼江南、预言佛兴等。被世界佛教界称为 中国的观世音菩萨,在2005年斯里兰卡、印度多名文化部长等官员曾经来参观离石慧达寺与石佛寺。并留下了题语。 刘萨河介绍 刘萨河是并州西河离石人【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上安村人,至今上安村金阁寺仍藏有刘萨河真身舍利一枚】。大约于东晋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年)出生于一个稽胡族的家庭。稽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一个部族,主要聚居在今天陕西、山西交界黄河两岸的山区,是由当地人、匈奴人和西域胡人组合而成的“杂胡”。 刘家是少数民族(稽胡)的豪富,祖上立下了战功,荫及子孙,家中有良田千顷,骡马成群,美姬奴婢填满庭院,所以富比侯门,骄奢乡里。刘萨河自小身强体健,练就一身好武功,于是称霸一方,恃强凌弱,官府奈何他不得,百姓们畏之如虎。刘萨河自幼不爱读书学文,目不识丁,原来也是无神论者,不信任何宗教。好游猎,常以射猎禽兽为食。后来,应役当兵,为梁城突骑,戍守襄阳。西属巴金阁寺,刘萨河<释慧达>自印度学道取经归来后,曾在此布道讲经,寺庙内藏有一颗慧达祖师真身舍利子。 梦中受罚 刘萨河31岁那年,一天同朋友喝酒,烂醉如泥,跌倒在地,两眼发直,口吐白沫,只有出气,没有进气,四肢冰凉,只有心口还有一丝暖意。 这样“死”去了7天之后,刘萨河才清醒过来,他向人们讲述了“死”后的经历:“人之死,昏沉沉,不知所之,正朦朦胧胧间,来了两个青面獠牙的小鬼厉声向我喝道:‘来人是刘萨河吗?’‘小人便是。’我吓出了一身冷汗。 “小鬼们不由分说,把锁链往我颈脖上一套,拖了就走。我挣扎不得,随他们来到一座极宽敞森严的大殿,恐怖万分,牛头马面端立两旁,黑漆雕蛇大案后坐着阎罗王,双目如铜铃,高鼻似鹰爪,面孔铁青,嘴唇血红。只听站在阎罗王旁边的判官一声断喝:‘刘萨河,你知罪吗?’‘小人是好人哪,只是同朋友猜拳行令,多饮了几杯,堕入地狱,请大王饶命。’我跪在地上急忙申辩道;‘你还敢抵赖,你杀人害命,欺凌乡亲,鱼肉地方,射杀麋鹿无数,罪恶昭彰,人证、物证俱在。’判官手一招,只见被我杀害的乡亲和被我射杀的雁鸟兔鹿纷纷走进殿来,向我索命。于是阎罗王拔支令箭往地下—扔,说:‘刘萨河犯有杀生大罪,今天先让他尝尝刑罚的厉害。’小鬼们一声应诺,把我扛到一间铁屋里,他们用钝刀剁我,剁得我血肉模糊,忽有冷风从风口吹来,碎肉复聚,白骨生肉。他们又把我的头和四肢系在五匹马上,用椎刺马,五向分奔,把我的身子撕成五块。又把我的碎身子放在磨眼里磨,石臼里捣,铁车上烤,油锅中煎,其苦万状,实不堪忍。受酷刑之后,他们领我参观地狱中的种种苦刑,真是惨不忍睹,触目惊心。”
鬼一般人肉眼看不到,但是为何有时会被相机录像机等拍到? 作者:钟茂森博士 摘自钟茂森博士的《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 其实数位的相机能够拍摄出人肉眼看不见的这些东西,其实是有它的原理。我们晓得人肉眼所见到的这些光,叫可见光,可见光的光波是在整个光谱里面只占百分之二。也就是说人肉眼所能见到的东西,只能是百分之二,百分之九十八你是看不见的。现在我们晓得,相片,像我们以前用的那种胶卷的相片,它能够感光,它所感光的光谱就比我们可见光的光谱要更宽广。比如说X光,肉眼看不见的,但是用相片它能够感光。还有其他的一些光波,像磁外线、紫外线、红外线,还有什麽伽玛射线、宇宙射线,光谱里面很多这些射线,我们都没有办法肉眼看得到。现在发展起来的数位相机,它的数位感光的光谱,又比以前胶卷的相片感光又更加宽广。因为数位相机所用的,就是所谓的叫做半导体的CCD阵列。这个阵列当中,每个感光的颗粒,一个感光的基本单位,我们叫像素。所以你看数位相机有说是五百万像素的,有说是七百万像素的,那是指感光的颗粒。数位相机它能够感光就比相片更宽广,所以现在都用在天文的这种照相,一些宇宙的射线都能够用数位相机给它拍摄下来。因此它能够拍摄人的肉眼看不见的东西,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转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xuefo.net%2Fshow1_34345.htm&urlrefer=c66a568c4192f70d9e0af0e63f817679)仔细看右上角。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