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千阳 千千千阳
关注数: 36 粉丝数: 108 发帖数: 4,219 关注贴吧数: 25
北京今日起实行最严戒烟令! 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 曹典 倪元锦)人潮涌动的北京地铁内,一部控烟宣传片取代了此前的电影预告片,在大屏幕上反复播放,片中一位女乘客要求一位男士熄灭了手中的香烟。6月1日起,想在北京的公共场所吸一根烟,变得不那么容易。   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将于6月1日施行,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包括幼儿园、中小学校、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场、儿童医院在内的室外区域也禁止吸烟。   6月6日是中国风俗中“结婚的好日子”,饭店老板马永胜却主动取消了一场预定好的婚宴。“客人几天前打电话过来问"能不能抽烟","不能抽就不跟你这儿办了"。我说,1号开始有新规定,不能在饭店吸烟了。”   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副所长王本进此前介绍,北京市会在控烟条例实施后的3个月内进行集中执法。违反条例将被处以个人最高200元人民币、单位最高1万元的罚款。   马永胜说,他不想冒着被罚款的风险承办有“喜烟”的室内婚宴。   “只能回家自己抽了!”烟民何先生告诉记者,原本公司就规定不许在室内吸烟,想吸烟时只能趁短暂的休息时间,走老远去公司大门口,现在新规实施,能吸烟的地方更少了。“以前我一天两包烟,现在一包烟三天都抽不完!也挺好。”   记者了解到,6月1日起,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将关闭3座航站楼的原有吸烟室,并安装卫生间烟感器、楼梯间摄像头,吸烟区被设置在航站楼之外。   全市600多处公交场站将设置露天吸烟区,远离人员密集区域和行人必经通道。地铁车站和车厢内全部禁烟,车站入口、站厅、站台、卫生间等醒目位置设置禁烟标志。   在饭店和景区,将安排“控烟巡查员”,对随处吸烟的游客进行劝阻和监督。事实上,新规实施前夕,北京街头、社区已有许多自发参与宣传控烟的普通民众,他们多半是二手烟受害者,其中大部分是女性。他们向记者表示,新规出台后,将更“理直气壮”地劝阻违规者。   在北京甚至在中国,“烟民”的数量都不是一个小数字。不久前公布的“北京市吸烟现状调查”显示,当前北京市成人吸烟率为23.4%。由此推算,北京市现有419万成人吸烟者。而在中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约有7.4亿非吸烟者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   中国自成为世卫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签约国后,在控烟方面已做了不少努力,上海、天津、哈尔滨、杭州、广州、深圳、兰州等多地都已出台了地方性控烟法规,针对吸烟场所有不同的限制。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模范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2014年11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送审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这是中国首次拟制定全国范围内的控烟法规。   今年5月10日起,中国再度提高烟草消费税,希望以“税价联动”方式协助控烟。世卫组织研究显示,烟草价格每增长10%,放弃吸烟的成年烟民增加3.7%,放弃吸烟的青少年烟民增加9.3%,而这一数字在发展中国家要翻一番。   尽管仍有民众对“最严”条例实施后的真正效果持怀疑态度,但专家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展现了政府控烟的决心。   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为了表彰北京在严格控烟立法中的领导力,世界卫生组织特别授予北京市“世界无烟日奖”。   “政府重视是推进控烟的前提,如何有效地让烟害成为社会共识,让民众自觉主动地参与烟草控制才是关键。”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说。
孟子“仁民而爱物”的生态思想(转) 孟子“仁民而爱物”的生态思想任俊华   孟子提出的“仁民而爱物”的生态伦理命题,从其性善论来分析包含着“有仁爱之心的民众才会去爱护万物”的思想。   大家知道,这一命题提出于如下文字之中——孟子曰:“君子之于万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里孟子严格区分了“爱”“仁”“亲”三种美德,体现了孟子仁爱有差等的思想。“爱”“仁”“亲”三者皆是一种爱心,但爱及的对象是截然不同的,是有差等的。   “仁民而爱物”命题还揭示了“功至于百姓”(仁民)要与“恩足以及禽兽”(爱物)相统一的生态伦理思想。《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一次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孟子对齐宣王说:“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意即如今大王您的好心好意足以使禽兽沾光,却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这是为什么呢?)言下之意,孟子是主张推恩爱物必须与仁爱百姓相统一,不能顾此失彼的。他说:“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古代的圣贤(指尧舜汤文王周公等)之所以大大地超越了一般人,没有别的原因,只是他们善于推行其好的行为罢了。为了更好地做到“仁民而爱物”,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描绘出一幅天下老少和睦相处的美好景象。这种人间“仁民”的盛景再加之以推恩万物的“爱物”盛景就构成了孟子理想的儒家生态社会。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孟子理想的儒家生态社会——“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中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这种儒家理想生态社会要怎样才能实现呢?孟子主张靠贤明的圣人实施仁政,推行以德治国,并且实行有效的社会分工,各司其职,这样全社会形成“仁民而爱物”的风尚,这种理想社会就可以实现了。   孟子分析了从尧到周公治国的历史,认为圣人治国就能使国兴,暴君治国就会使国衰,明确表示自己要继承大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仁民”业绩,推行儒家仁义治国思想。他说:“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后来舜帝又起用大禹治水,“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平”。终于使天下太平。这是圣人治国的结果,而暴君治国会怎么样呢?孟子指出:“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乱。”暴君治国就出现“天下乱”的结果。直到“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才又天下太平。可是好景不长,周室衰微,“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土横议”。没有了圣王,又出现了天下混乱的景象。对此孟子感到深深的忧伤,他说:“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希望来日“圣人复起”实现自己推崇“先圣之道”的志向。如果统治者不仁就叫作“贼”,即“吾君不能谓之贼”,这样的独夫民贼,人人可起而诛之。他说:“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与后来那些对封建君王效忠而毕恭毕敬的儒者相比,孟子的这种“人伦之至”思想的确是有进步意义的。   孟子主张实施仁政,以德治国,反对发动战争和靠武力征服别国来进行强权统治,这对保护生态资源是有积极生态伦理学意义的。他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霸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予之服孔子也。”孟子将君王看作是“为民父母”即“仁民”的圣人,但是这种圣人在孟子时代是根本见不到的,但是孟子作为杰出的思想家,能够提出“仁民而爱物”的生态伦理思想和儒家理想生态社会的蓝图,确是难能可贵的。
史上最雷人的普通公职人员工资祭文 祭文内容:   呜呼工资,不幸折亡!   存仅数天,吾岂不伤?   我心实痛,斟酒慰殇;   君若有灵,常回探望。   为赚工资,闻鸡起床;   餐不及就,赶车匆忙。   业绩销量,冥思苦想;   唯唯诺诺,客户至上。   繁杂琐碎,工作繁忙;   众事悠悠,加班常常。   起比鸡早,夜比狗忙;   做活如牛,草食奶往。   终盼是日,薪资卡上;   苦得有报,我心飞扬。   喜气未消,愁上眉梢;   薪资单据,低头细瞧。   基本工资,独领风骚;   奖金未见,津贴微少。   病假事假,幸无例假;   保险散尽,分秒迟到。   七除八扣,此伏彼销;   我心尤怜,未发先夭。   哀不及愁,时不我待;   愁雾未散,悔不应该:   一只瓷碗,两支短筷;   三两白米,四棵青菜;   五粒肉沫,六碗白开;   七滴清油,八味盐苔;   九分电气,十分悲哀!   车费话费,不死房贷;   衣食住行,应酬连带。   父母年高,唠叨不断;   受命父母,寻找真爱:   美容化妆,容颜不改;   华装丽服,青春常在;   月底账单,吾实难挨。   呜呼哀哉,呜呼痛哉!   物价飞飙,薪资不老。   哀君情切,愁肠寸结;   悲从中来,不可断绝。   呜呼工资,生死两别!   堕入轮回,思心切切。   呼天抢地,肝肠寸断;   不应有恨,此恨绵绵!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中央反腐500天:周均4人落马 单日最多12人 连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连续通报多起领导干部违纪案例,中央“打虎拍蝇”依然维持高强度。然而,十八大以来,到底有多少“老虎”“苍蝇”被拍到?这些“老虎”“苍蝇”分布在哪些地域、领域?是何身份、有何共性? 中央反腐一直注重公开透明。上述问题,都可以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找到答案。记者日前将该网站设置的“案件查处”栏目内容进行了大数据整理分析,通过对该栏目通报的所有案件信息(2012年12月6日至2014年4月11日)进行逐条整理,剔除干扰数据(选择各渠道首次公开的某领导干部被查处信息,跟进通报的查处信息仅统计首次),让读者对这些“老虎”“苍蝇”有更具象的认识。 反腐力度 平均每周4名官员落马 从2012年12月6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案件查处”栏目通报首条案例至2014年4月11日,一共492天,共有285名领导干部在此期间被通报涉嫌违法违纪行为,平均每周4名。 最突出的是2014年3月27日,这一天共通报12人,创下了目前为止单日通报人数的最高纪录。其中,海南省在这一天通报了9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被查。 492天里,中央巡视组完成了两轮巡视(2013年5月17日到2014年4月1日)。这段时间内,各地领导干部被查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共有252人被查,平均每周超过5人。 如果将时间跨度缩小,会发现中央“打虎拍蝇”的力度出现更为明显的两轮攀升趋势。 在2013年前7个月(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仅有5人通过“案件查处”栏目被首次通报。而在2013年7月至2013年10月间,每月通报人数逐月递增,4个月一共通报了64人,平均每月通报16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