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海之韵 红土地海之韵
关注数: 20 粉丝数: 78 发帖数: 4,912 关注贴吧数: 8
西江调水工程之我见 如果鉴江引水是解决东海岛重工用水问题,那西江调水工程是解决雷州半岛工业发展用水问题。 我们来分析问题,雷州半岛缺水吗?缺,但生活用水基本是可以解决的(雷州青年运河),那为什么还要西江调水呢?我认为主要是为马上来的雷州半岛工业发展作布局(认为是国家发展的新一轮布局)。在自然环境中,雷州半岛地势平担,地形广阔,三面环海,优良港口,唯一缺的是工业用水,所以西江调水可见是重大政治决策。 政策和地缘优势,一个城市的形成,往往是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可控的(政策因素),一个是不可控的(战争因素)。所以在和平年代一定是政策因素,地方发展是离不开政策的。那么湛江所处是什么位置呢?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是海南岛通往大陆重要的陆路交通地带,可以说是承接海南岛在陆路交通上枢纽的地位,国家欲打造海南自贸港,那在雷州半岛上的布局肯定是不会少,这是地缘优势,虽然目前湛江仅是省域副中心。深圳也是凭借地缘优势承改革开放的东风设特区承接香港企业发展起来,湛江目前的机遇是借助国家建设自贸港,与大陆如何对接,在产业上,交通上来完善湛江的工业布局,交通规划。 产业布局怎么说呢?我认为巴斯夫的落户,洽洽说明工业在湛江布局的开始,之前谁敢想化工巨头在湛江布局,巴斯夫可不是落后产能,其他城市所不要的吧?所以借着现在较火的话题,特斯拉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落户湛江,机会也许是渺茫的,那么落户湛江的条件必定是以省级来谈的,机会是有的(是综合上述得出结论)
大力发展经济,正雷州之名 岭南师范学院(雷州师范专科学校-湛江师范学院)沿革 1636年雷阳书院创建 1902年雷阳书院更名为雷州中学堂 1913年雷州中学堂更名为雷州中学校 1926年雷州中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第十中学 1935年广东省立第十中学更名为广东省立雷州师范学校 1950年广东省立雷州师范学校更名为广东省雷州师范学校 1954年遂溪县师范学校并入广东省雷州师范学校 1916年遂溪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创建 遂溪县立乡村师范学校更名为遂溪县师范学校 1968年广东省雷州师范学校撤销 1970年雷州师范学校、湛江教师进修学校、高州县师范学校合并组建雷州师范专科学校 湛江地区教师进修学校参见广东:“湛江师范专科学校沿革” 1974年湛江地区师范学校(原广东省雷州师范学校、湛江地区教师进修学校部分)改建为湛江地区雷州师范学校 1974年湛江地区师范学校撤销 1974年湛江地区师范学校(原高州县师范学校部分)改建为高州师范学校 1977年雷州师范学校(大专班)创建(合署) 1978年雷州师范学校、雷州师范学校(大专班)升格为雷州师范专科学校 1980年湛江地区高州师范学校(大专班)并入雷州师范专科学校 高州县师范学校、高州师范学校参见广东:“广东茂名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沿革” 1987年湛江大学(筹)并入雷州师范专科学校 1985年湛江大学(筹)创建 1992年雷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湛江师范学院 2001年遂溪师范学校并入(独立办学)湛江师范学院,改建为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2009年湛江教育学院并入(合署)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 2014年湛江师范学院更名为岭南师范学院 2016年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原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湛江教育学院参与合并组建湛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湛江教育学院、湛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参见广东:“湛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沿革”
都说湛江引进的三大污染产业 明显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 没有重工的支持,地方财税在哪里,下游产业链在哪里?为什么湛江敢定这么高的目标,就是有钢铁,石化,造纸这三大产业,更何况湛江还有大港口,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可以支撑湛江政府所定的目标。都说钢铁是污染产业,湛江还引进来,污染环境,没用。中国城市发展初期,大部分是离不开重工,之前北京还首钢,不过奥运会搬到了唐山,上海有宝钢,广州还有广钢,还有些有名的地级市省会,比如武汉,徐州,唐山等等。当然啦,现在对于上海,广州等,可有可无,已经经济崛起,经济转型。不说全国,就说广东省,惠州,有石化产业,现在经济运行多溜,茂名因为石化,十几年GDP非珠第一。(这里当然不包括全部,比如还有靠外资,制造业等大产业,同样能推动城市发展,比如佛山,东莞。还有一个深圳,整一个科技城,可全国就一个深圳)。那么在基础簿弱的非珠,湛江,引进了钢铁,石化,可谓是巨大的推动,对于当地的财税,产业链,还怕政府没钱,人民没收入吗,这是弯路超车的强劲引擎。虽然这些项目引入对环境有所破坏,但咱有钱了,还可以治理。没钱,可办不了,有的地方经济落后,政府没钱,人民生活垃圾污染的河道都没法治。 可能说的不好,有补充的,错误的,楼下可回复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