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亲之一 佳亲之一
关注数: 978 粉丝数: 568 发帖数: 10,419 关注贴吧数: 236
《源起》主角是孔融 1.原创武将,说明之前未登场,排除太史慈、赵云、徐庶。 2.源起,说明主角没活到三国鼎立之时。 3.在早期黄巾军肆虐的地区,曾以公孙瓒军身份出战,界桥之战后,青州归属公孙瓒,而北海属于青州六郡。 4.主角用剑,用剑的都是文气斐然或者是名门世家出身,曹操、曹丕、荀攸、陆逊、刘备、徐庶、刘禅、孙權(焰刃剑)、袁绍、袁术。 孔融的故事除了满足以上四点,更符合和很多武将相遇这个设定。这些人遍布群魏蜀吴所有势力,有文臣,有武将,有权臣,有名士,还真没有更合适的,因为他是侠客孔褒之弟,与郑玄(卢植师兄、郑玄儿子郑小同救援孔融阵亡,后曾与刘备同属陶谦)、王允、蔡邕、蔡文姬、诸葛瑾(诸葛亮大哥,带大了诸葛亮)关系甚好,因得罪董卓,被贬去黄巾肆虐的青州,半路失忆,偶遇关羽和张角(预告片),抵达北海,被黄巾天花板管亥围攻,遇到初出茅庐太史慈,派他向刘备求援(其实也是去找美髯公关羽),参加十八路诸侯围攻董卓(此处是三国演义内容,所以以失记忆者身份参加,正史未记录),青州六郡属于公孙瓒势力,因此孔融以公孙瓒军身份参汜水关之战,见到了赵云,并与孙坚结下深厚情谊,与好友太史慈和孙家众人认识,袁绍曹操争霸,孔融未选边,但和郭嘉荀彧相熟(王允在黄巾发生时招募了荀彧叔叔荀爽和孔融当从事,《汉纪》中孔融荀彧一起和合肥后期战神满宠有交集,郭嘉是荀彧推荐的,曾和孔融一起上书),被袁谭大军围攻,偶遇祢衡恢复记忆,遂追随献帝得罪袁术(骂袁术“冢中枯骨”),同时曹操借刘表杀祢衡,孔融悲痛不已。官渡之战后曹丕夺得美人甄姬,孔融借古讽刺,后刘表僭礼孔融参奏欲替祢衡报仇,并说服曹操讨伐刘表,公元208年曹操夺下荆州后,欲南下赤壁,孔融面谏,曹操不听,让孔融与太史慈、虞翻、张纮(《三国志·吴书》中虞张和孔融曾书信探讨易经)、孙邵(东吴首任丞相,曾任孔融功曹)写信, 孔融不从,曹操怒而杀之,后曹操兵败,返程第一件痛哭郭嘉若在必无此败,其实是后悔没听劝阻杀孔融(曹操毕竟不是袁绍,田丰劝袁绍妄图一战定北方,与此类似)。同年诸葛瑾幼子出身,诸葛瑾痛惜孔融身故,为幼子取名诸葛融。赤壁之战后,三方各自为政,公元220年曹丕称帝,昭告天下,收集孔融文集,称其“体气高妙”,为建安七子之首,三国的故事由此正式拉开。
《史记》为何没给墨子单独列传另考 《史记》可能本来是有墨子列传,甚至是《墨子世家》,因为史记其他篇目提到墨子和孔子圣贤程度相当(见后文证据二),但和汉武帝本纪等内容一样在东汉汉明帝时期删改后散失。 今天很多人看法简单且偏颇太甚,说什么司马迁反感墨家,董仲舒打击墨家,但凡读过《史记》和《春秋繁露》,都知道里面有许多墨家学说痕迹,在此基础上,史记之前的淮南子可信度极高。“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 通六艺之论” (《淮南子·主术》) , 并且“墨子学儒者之业, 受孔子之术” (《淮南子·要略》) 。 线索有二: 一,《后汉书》记载,汉明章二帝时,杨终受诏删史记。 二,《史记》里其他篇对孔子和墨子相提并论,且对宋囚墨子一事有记录,墨子地位居孔子、曾子之间,对墨子学说多有赞赏评价。 证据如下: 1.后汉书记载【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得与于白虎观焉。后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 2.史记原文(感谢杨终在汉明帝高压下保存下来墨家的只言片语) 《史记 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非有仲尼、墨翟之贤”(孔墨并称) 《史记 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儒墨并称) 《史记 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 而营於巫祝,信礻几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於是推儒、墨、道德 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儒墨并称) 被删得只剩下24字附于《史记 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之后的“墨子小传”——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疑似是后人不甘墨子无传添加的,犹如现在的武帝本纪是后人根据封禅书修改的) 《史记 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今公又以敝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是墨翟之守也。"(称赞墨子守卫之术) 《史记 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昔者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可见司马迁对墨子的了解绝对不止那24个字) 《史记 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故县名胜母而曾子不入,邑号朝歌而墨子回车。”(曾子,墨子同称) 《史记 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孔墨同称) 《史记 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非有孔、墨、曾子之贤”(孔墨曾子并列) 《史记 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太史公曰:公孙弘行义虽,然亦遇时。汉兴八十馀年矣,上方乡文学,招俊,以广儒墨,弘为举首。”(司马迁时墨家犹存,且儒墨并称) 《史记 卷一百二十四·游侠列传第六十四》“然儒、墨皆排摈不载”(儒墨并称) 《史记 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本节用,不可废也。”“采儒墨之善”“墨者亦尚尧舜道”“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猎儒墨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绝惠王利端,列往世兴衰。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称赞墨家 儒墨并称)
孔子生辰另考(据海昏侯墓孔子屏风) 2015年12月28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有孔子图像及生平介绍文字。北京联合大学历史专家王楚宁认为之前各种传世书籍都没有完整记载孔子的姓与氏,孔子屏风则明确写着孔子“字中(仲)尼,姓孔,子氏”,将孔子的姓、氏、字完整记录。孔子屏风的第二列文字“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告诉了我们孔子三十岁时的准确纪年,由这一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孔子的生年为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孔子屏风记载的孔子生年比《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记载的生年早十四年、比《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生年早十五年。 之前,江晓原老师引用《春秋谷梁传》结合天文,考证了孔子生辰为10月9日,令人耳目一新。 然而素有《春秋谷梁传》为膏肓之说,其不如公羊传、左氏春秋传可靠。我对江老师是有所怀疑的。 根据1.《春秋公羊传》:“(襄公)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 2.《春秋谷梁传》:“(襄公)二十有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庚子,孔子生。” 考虑到鲁哀公时期鲁国就开始祭祀孔子,孔子生日为庚子日可信度的确高,不然两本微言大义的春秋不会都写庚子日。 假设公羊传的孔子生日是东汉大儒重新校正时脱谬,用春秋谷梁传为准弄错了年份(的确有这个可能),海昏侯墓孔子年龄记载则为最早之说,不可轻易推翻。 我们假设孔子是十月庚子(谷梁说)或者十一月庚子(公羊说)生辰,结合“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的说法,取前后三年为准,来排列孔子真实生日的海昏侯说法有哪些可能。 公元前566年10月23日为乙未年十一月庚子日(公羊传之说) 公元前567年10月28日为甲午年十一月庚子日(公羊传之说) 公元前565年10月17日为丙申年十一月庚子日(公羊传之说) 这三种情况,春秋谷梁传所说的十月都并无庚子日。 如果是想要从海昏侯墓推测孔子生日,可参考此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