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珊瑚巨蟹
掌上珊瑚巨蟹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22
粉丝数: 169
发帖数: 29,273
关注贴吧数: 8
【关于】乾隆的十七阿哥,他比和孝大九岁,但是乾隆末年一次赏赐中,和孝和兄弟们一个规格,十七和皇孙们一个规格
【史料】有关周世宗的小符后 和我之前想的一样,小符是姐姐死后才被柴荣聘娶的,柴荣应该早就定好了新皇后人选,等大符死满三年再正式立后: 苻后,宛丘人,魏王苻彦卿之幼女,【年十七,世宗聘以为后】,未及行礼而世宗崩,后诣柩前成礼,,宋受周禅,迁之西宫,后竟遣出为尼,赐以玉清仙师之号,盖亦一贞女也。
【整理】隋唐后妃外戚待遇 本贴只讨论后妃被皇帝丈夫所封赏的待遇,上一朝的下一朝的不管,先隋朝。
【存档】大符和柴荣是广顺二年(952)年冬成婚的
【存档】和静、和孝公主封固伦的时间 【存档】和静、和孝公主封固伦的时间
【礼节】明史和明会典中的一些礼节 【礼节】明史和明会典中的一些礼节
【奏梳】上仁宗论宫禁五事 孙沔 (于庆历元年也就是1041 【奏梳】上仁宗论宫禁五事 孙沔 (于庆历元年也就是1041年的上书) 要点:1.仁宗后宫经常有以下犯上的事情。 2.自景佑(1034到1038)以来,仁宗废过三批宠妃,两次被美人们侵犯龙体,第一批应该是3p的杨尚美人,当然她们后来又回宫了。还有一批应该是打架误伤仁宗的余尚二美人,她们被处死了。还有一批不清楚,但被废掉的妃嫔中应该有杨易行,她被废入洞真宫做道姑了。——四年五月十七日,诏洞真宫女道士杨易行特补充本宫法正,仍赐号志静大师,以元系仁宗皇帝嫔御故也。 3.上元佳节,宫里的美人们才人们都不跟随曹皇后,要么就和曹皇后并行,或者相互争道。 4.仁宗的妃嫔们礼节上不行,而且还很奢侈。她们出门不跟随皇后各自排仪仗队,擅自僭越。 5.宫里无论人数还是俸禄都比以前多了很多倍。 6.诸妃嫔等人要财物往往是直接索取不走程序。 7.仁宗宫人太多了,而且六宫嬖宠也多,有的还犯皇上。 8.庆历元年,张温成还只是才人,而且张温成在仁宗朝其实并不算很嚣张,所以这些恃宠而骄的应该主要是苗俞等人。
【论文】从《萨迦世系史》看王妃察必的二、三事
【三宫六院】有后宫总数记载的皇帝。我能力有限,欢迎大家补充。 【三宫六院】有后宫总数记载的皇帝。我能力有限,欢迎大家补充。
【汇总】包办婚姻和政治联姻中的真爱帝后CP先上百度百科:包办 【汇总】包办婚姻和政治联姻中的真爱帝后CP 先上百度百科:包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不是基于自愿结合,而是由第三者(包括父母)违背婚姻自由的原则,包办他人婚姻行为。政治婚姻,男女双方为了某一方或某一方所属的集团的政治利益而结婚,多指没有感情(爱情)基础,因单方或双方利益驱使下结成的婚姻。就是相互牺牲自己的幸福而满足政治目的和经济目的。政治婚姻则完全是出于政治上的目的,基本上不考虑个人的因素。——这样的婚姻其实很难产生缠绵的爱情,所以这种情况还能出真爱的CP本来就很少,而帝后CP就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开贴汇总一下,欢迎补充(我个人懒得总结先秦了,小伙伴们可以补充)
【推测】高纬为冯小怜大赦北齐书和北史:【五年春正月乙丑,置左 【推测】高纬为冯小怜大赦 北齐书和北史:【五年春正月乙丑,置左右娥英各一人。】二月乙未,车驾至自晋阳。朔州行台、南安王思好反。辛丑,行幸晋阳。尚书令唐邕等大破思好,思好投水死,焚其尸,并其妻李氏。丁未,车驾至自晋阳。甲寅,以尚书令唐邕为录尚书事。【夏五月】,大旱,晋阳得死魃,长二尺,面顶各二目。帝闻之,便刻木为其形以献。【庚午,大赦。】丁亥,陈人寇淮北。秋八月癸卯,行幸晋阳。甲辰,以高劢为尚书右仆射。是岁,杀南阳王绰。 北史:后王(高纬)既立二后,昭仪以下皆倍其数。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仪比二大夫。【寻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 】 冯淑妃名小怜,大穆后从婢也。穆后爱衰,【以五月五日进之】,号曰"续命"。 按照北史的说法,冯小怜可能是在武平五年被封为淑妃,因为设置淑妃在设置左右娥英之后。隋书的武平三年和资治通鉴的武平四年都不大准确。冯小怜本传记载她五月五日被拉皮条,所以她应该是武平五年五月进献给高纬怕,而高纬刚好在那一年五月十一号大赦,猜测是封冯小怜为淑妃的缘故。高纬本纪中有几个大赦是没有记载原因的,所以我就大胆推测这次的大赦跟冯淑妃有关
【史料】安禄山感叹过杨贵妃姐妹的死 《安禄山事迹》:时贵妃太真宠冠六宫,禄山遂请为养儿。每对见,先拜太真,玄宗问之,奏曰:「蕃人先母后父耳。」玄宗大悦。禄山恩宠寖深,上前应对,杂以谐谑,而贵妃常在座,诏杨氏三夫人约为兄弟。由是,禄山心动。及动兵,闻马嵬之事,不觉数叹。 不知道是真心的还是鳄鱼的眼泪
【脑洞】萧衍的《东飞伯劳歌》会不会是给郗徽的定情诗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讨论】生育子女数量多又长命的后妃 中国目前知道的就独孤伽罗生十个活了59,庄穆夫人生十三个活了67,还有没有其他的例子?外国人应该生育能力更强,但对外国情况不了解
【疑问】元宏的袁贵人的家世怎样? 【疑问】元宏的袁贵人的家世怎样?
【疑惑】叶赫老女究竟是怎样的存在?感觉史料很少 【疑惑】叶赫老女究竟是怎样的存在?感觉史料很少
【疑问】李隆基想立武惠妃为后究竟是在开元十二年还是之后,如果 【疑问】李隆基想立武惠妃为后究竟是在开元十二年还是之后,如果是之后,那武惠妃岂不是奋斗了不止十二年才拿到皇后待遇?
【想法】古代有些女子会不会像女星丫丫那样其实很美很优秀,但在 【想法】古代有些女子会不会像女星丫丫那样其实很美很优秀,但在感情上比较卑微不自信的。我感觉像庄姜那样的女人应该是不错的,只是她老公确实不爱他,但不能完全以是否受到男人的宠爱为标准评价女性魅力吧?
【史料】尚美人 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尚美*****,这种旨都敢传仁宗还说以后宫中传旨不要接受,感觉尚美人应该传过好几次了。
【宋史】苏辙列传中苏辙上书的一些内容 【宗春秋高,辙虑或倦于勤,因极言得失,而于禁廷之事,尤为切至】。曰: 陛下即位三十余年矣,平居静虑,亦尝有忧于此乎,无忧于此乎?臣伏读制策,陛下既有忧惧之言矣。然臣愚不敏,窃意陛下有其言耳,未有其实也。往者宝元、庆历之间,xi xia作难,陛下昼不安坐,夜不安席,天下皆谓陛下忧惧小心如周文王。然自西方解兵,陛下弃置忧惧之心,二十年矣。古之圣人,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夫无事而深忧者,所以为有事之不惧也。【今陛下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臣以为忧乐之节易矣。臣疏远小臣,闻之道路,不知信否?】 【近岁以来,宫中贵姬至以千数,歌舞饮酒,优笑无度,坐朝不闻咨谟,便殿无所顾问。三代之衰,汉、唐之季,女宠之害,陛下亦知之矣。久而不止,百蠹将由之而出。内则蛊惑之所污,以伤和伐性;外则私谒之所乱,以败政害事。陛下无谓hao se于内,不害外事也。今海内穷困,生民愁苦,而宫中好赐不为限极,所欲则给,不问有无。司会不敢争,大臣不敢谏,执契持敕,迅若兵火。】国家内有养士、养兵之费,外有qi dan、xi xia之奉,陛下又自为一阱以耗其遗余,臣恐陛下以此得谤,而民心不归也。 【策入,辙自谓必见黜。考官司马光第以三等,】范镇难之。蔡襄曰:"吾三司使也,司会之言,吾愧之而不敢怨。"惟考官胡宿以为不逊,请黜之。【仁宗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言弃之,天下其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等,授商州军事推官。
【叹息】吕纂的皇后杨氏 吕纂妻杨氏,弘农人也。美艳有义烈。纂被吕超所杀,杨氏与侍婢十数人殡纂于城西。将出宫,超虑赍珍物出外,使人搜之。杨氏厉声责超曰:"尔兄弟不能和睦,手刃相屠,我旦夕死人,何用金宝!"超惭而退。又问杨氏玉玺所在,杨氏怒曰:"尽毁之矣。"超将妻之,谓其父桓曰:"后若自杀,祸及卿宗。"桓以告杨氏,【杨氏曰:"大人本卖女与氏以图富贵,一之已甚,其可再乎!"乃自杀】 杨氏应该不是被女德洗脑的人,她挺有脾气的,在她眼里父亲把她当做商品和棋子,她可能更多是为此愤怒哀痛吧
【网文】今天看到杨桂枝的帖子有郑贵妃,然后这两三天我看到不少 【网文】今天看到杨桂枝的帖子有郑贵妃,然后这两三天我看到不少说孝端王皇后惨的网文。这些网文里大多都把郑抬到万贵妃那个档次。看来郑贵妃得宠的流传真的很难辟谣了。想起来就连明朝那些事儿里作者也是这样认为的
【分享】来自微博 小J放松中 孝文帝和冯幽后——爱情从来没有道理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冯幽后,野史名润,小名妙莲。 知道她是因为出名的出轨事件,那会儿居然神奇地把她老公孝文帝拓跋宏给忽略了,只以为是北朝哪个悲催的皇帝。 居然是孝文帝。 阿宏啊,你迁都汉化明君榜上有名,怎么看上了这么个女人啊。 但偏偏就是她了。 冯幽后进宫是因为当太皇太后的姑妈,北魏著名的文明太后想继续弄冯太后2.0。 “文明太皇太后欲家世贵宠,乃简熙二女俱入掖庭。”(《魏书·皇后列传》) 说来孝文帝亲政之后也注意削弱外戚,更知道防范外戚之祸,但是对于冯家塞过来的女人,都接受了,其中一个还成了真爱——像孝文帝这种事业型的皇帝,娶对自己有利的女人或者贤内助好像才是标配。 勉强看,冯幽后只符合第一条(她肯定不是贤内助)——文明太皇太后都能把孝文帝的爹毒杀了(此处存疑),也有过换掉孝文帝的念头,孝文帝对文明太皇太后那是言听计从无比配合。 “文明太后以帝聪圣,后或不利于冯氏,将谋废帝。乃于寒月,单衣闭室,绝食三朝。召咸阳王禧,将立之。元丕、穆泰、李冲固谏,乃止。”(《魏书·高祖纪》) “自太后临朝专政,高祖(孝文帝)雅性孝谨,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魏书·皇后列传》) 但是到后面孝文帝大权在握,冯家影响力减弱,怎么看他对冯幽后都是凭心而行,不过那是太和十七年以后的事,这里还是太和七年【注1】。 “时年十四。其一早卒。后有姿媚,偏见爱幸。”(《魏书·皇后列传》) 第一次进宫,冯幽后就得到了“偏见爱幸”的不俗战绩——好像知道为啥野史总是编排冯幽后善媚功房中术了——这个幸,就是临幸吧——就不能是孝文帝自己喜欢所以经常找她嘛。 对了那一年,孝文帝已经是至少三个孩子的父亲,后宫还有据说长得让太皇太后美得惊奇的高照容,也不是没见过美女的毛头小子了,冯幽后还能得他欢喜,太皇太后想的“家世贵宠”似乎尽在眼前,然而历史拐了个弯。 “未几疾病,文明太后乃遣还家为尼。高祖犹留念焉。” 生病了,文明太后让冯幽后回家做尼姑——宫妃生病为何要离宫?更甚者为尼?人本来就是你弄进宫来继续谋家族荣华富贵的,皇帝喜欢那就赶紧治病啊,却是“还家为尼”,这个处理方式别开生面得让人惊奇。 宫妃呢,还家就罢,还为尼?——感觉就是一种比较体面的惩罚——好歹也是太皇太后的侄女。 姑妈怎么放弃得皇帝偏爱的侄女啦? 史书只说得病,更深缘由不见记载,不过从太皇太后宠臣王遇的传记可以推究一二: “幽后之前废也,遇颇言其过。及后进幸,高祖对李冲等申后无咎,而称遇谤议之罪。”(《魏书·王遇传》) 之前幽后失势,王遇经常说幽后的过错(坏话),后来幽后回宫,孝文帝跟另外一位重臣说幽后是无辜的,要治王遇谤议的罪。 孝文帝不可能苏到有人说他在家养病的心上人坏话就治人罪吧——不是开玩笑,他马上废黜了王遇,夺其爵收其冠——他可不是这种昏君人设啊喂! “遂遣御史驰驿免遇官,夺其爵,收衣冠,以民还私第。”(《魏书·王遇传》) 驰驿——驾乘驿马疾行——没走调查程序也不让人申辩一下直接宣布你被免官啦,感觉孝文帝有点迫不及待。 这里写的是“幽后前废”,不是“幽后前以疾归”,和孝文帝谈话的对象也是他的左臂右膀李冲,特意跟重臣申明幽后没有任何过错——换句话说,之前她被认为是有过错的。 那么可以推测: 1、作为太皇太后的近臣,王遇的颇言其过,导致太皇太后厌弃冯幽后,放弃她,趁她生病让她回家为尼。 2、王遇在幽后在家养病的时候说她坏话,说得太难听了,影响很不好,孝文帝就是想治他。 3、孝文帝要弄掉太皇太后集团的王遇,这是个借口。 怎么看都是第一个情况靠谱,因为王遇的谤议导致冯幽后被太皇太后弄出宫,所以孝文帝才要治王遇。 看到这段第一反应是,艾玛,孝文帝对冯幽后被迫出宫真的好介意,还搞秋后算账。咳,如果不是这个,那就是有人说幽后坏话,他就治了人家——就算只是借口也苏得不行啊。 心上人被迫回家养病,孝文帝的反应是“犹留念焉”——挂念着呢——如果只是心里想想,怎么会有这样的记录?那他是经常送礼物安慰呢还是趁逢年过节派人问候一下? 而其实,能有“高祖犹留念焉”这样的记载,冯幽后已经比历代后宫大多数女人好太多。 更不说孝文帝还是出了名的理性、克制加工作狂,很难想象他居然留有这样的粉红记录,但偏偏就是有了。 一手撮合孝文帝和冯幽后的太皇太后也一手拆了他们——冯幽后出宫,太皇太后还活着的时候,孝文帝没有任何探视她的记录,守孝三年期间也没有。 写到这里,忽然有个念头——同样都是被姑姑送给皇帝,文明太皇太后本身没有得到丈夫文成帝拓跋濬的“偏见爱幸”,偏偏她不喜欢的侄女冯幽后得到了孝文帝的——虽然拓跋濬作古很多年,文明太皇太后情夫也不少,但难保不触景心里别扭一下啊(自己当年处心积虑求帝宠有多难,这毫无吹灰之力就得到的小妖精就有多讨厌……此处胡诌) 话说回头,如果故事只到这里,大概就是一段戛然而止的情缘罢了,帝王之情能有多长?更多还是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太皇太后能干脆的舍弃冯幽后,仗的还是弟弟女儿多,总还是会有冯家女做皇后,那就别让这个不喜欢的在面前晃了。 只是万万没想到,一向隐忍克己的孝文帝玩了把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痴情。 “岁余而太后崩。高祖服终,颇存访之。”(《魏书·皇后列传》) 太和十四年,文明太皇太后寿终正寝,孝文帝守完孝,就经常慰问冯幽后——这里的访,更有访问、慰问的意思,肯定不是寻找,因为孝文帝知道她在家,并且对她的病情了若指掌。 无论真情还是为改革做准备,孝文帝实打实地给太皇太后守了三年孝——三年不碰酒肉不近女色——这在历代皇帝中也是独一份儿吧,更足见他的自制力有多强。 “诏曰:‘朕远遵古式,欲终三年之礼。’”(《魏书·高祖纪》) 也就是在太皇太后死后,因为守孝,孝文帝和冯幽后又分别了三年。 从太和十一年出宫【注1】到太和十七年,他们至少已经分开七年。 而刘秀和阴丽华的分别是两年多。 七年,一个医学生都毕业了,后宫充斥着美人和新生儿,谁还能记起这位弃妃?想到她还有重来的一天? “又闻后素疹痊除,遣阉官双三念玺书劳问,遂迎赴洛阳。”(《魏书·皇后列传》) 听说冯幽后宿疾好了,孝文帝派遣宦官双三念诏书慰问,然后将她迎接到了洛阳——其实就是下诏把冯幽后接到洛阳【注2】。 小别胜新婚,那久别呢? “及至,宠爱过初,专寝当夕,宫人稀复进见。”(《魏书·皇后列传》) 冯幽后到洛阳后,孝文帝对她的宠爱比从前更盛,专宠冯幽后,别的嫔妃再难见到孝文帝。 这个很好理解,毕竟都分别好多年了嘛。 孝文帝自从接回冯幽后之后,似乎就只想和她过日子,在冯幽后到洛阳之前,他的后宫是这样的: “高祖每遵典礼,后及夫、嫔以下接御皆以次进。”(《魏书·皇后列传》) 孝文帝按照典礼,各宫各院轮流睡。皇后也一样,没啥特别被青睐的,对孝文帝来说临幸后宫似乎是例行公事,按典章制度来,特别规矩。 谁能想到26岁的大龄宫妃一回宫,就搅乱一汪池水。 偏偏就是她了,又留下惹得后宫一堆女人眼红的“专寝当夕,宫人稀复进见。” 冯幽后二进宫,完全制霸。 对了,那时候孝文帝是有皇后的,冯幽后的妹妹——冯废后,野史名清。 孝文帝守孝三年,守孝完太皇太后派的太尉元丕就请他立后,孝文帝在太和十七年四月立的冯废后——在他接回冯幽后之前。 “高祖既终丧,太尉元丕等表以长秋未建,六宫无主,请正内位。高祖从之,立后为皇后。”(《魏书·皇后列传》) 又是冯氏女,真要冯太后2.0再现?肯定有人反对,然后孝文帝“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魏书·卢玄传》)坚持立了冯废后,而且不按鲜卑旧制让冯废后去铸金人——不铸金人更有改变鲜卑旧俗的意味,他一直是改革家。 四月立后,六月南伐——为迁都做准备的那次伪南伐,七月立皇太子——孝文帝向来很忙。 虽然没在史书上看到确凿文字说孝文帝立冯废后是依太皇太后遗命,但这么一看下来怎么都像一场利益交换,不过如果都是要立冯氏女,为什么不直接立冯幽后?——反正太皇太后也不在了,幽后也是冯家人,还不用废掉冯废后。 最大的可能是太和十七年那会儿,冯幽后身体还没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好,而冯废后是唯一合适的人选。 孝文帝的这个选择,最悲剧的是冯废后——后来被废,出家当真尼姑,没人接济,只有之前被孝文帝削了爵位的王遇(孝文帝儿子当政的时候复起)拿自己的俸禄接济她。 “废后冯氏之为尼也,公私罕见供恤。遇自以常更奉接,往来祗谒,不替旧敬,衣食杂物,每有荐奉。后皆受而不让。又至其馆,遇夫妇迎送谒状,侍立执臣妾之礼。”(《魏书·王遇传》) 也就是孝文帝废了冯废后就没管她,赡养费都不给,他儿子也不管这个前嫡母,冯废后的兄弟们亲戚们都没人管她,只有王遇这个以前太皇太后的宠臣把她当旧主一样侍奉——同是冯氏,对冯废后他就当主,对冯幽后他就谤议?大概只能用利益站队来解释了。 似乎是为了弥补分离的时光,对冯幽后,孝文帝以前是“偏见爱幸”,现在是“专寝当夕”,而另一边的冯废后就是“礼爱渐衰”(《魏书·皇后列传》)——连表面的礼节孝文帝都不帮着给冯废后维护了,再理性的男人偏起心来也是不管不顾。 如果故事只到这里,那就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后历史再次拐了个弯,还是个陡坡大弯。 概述一下剧情拉进度,孝文帝累年南征,冯幽后不甘寂寞和宦官高菩萨私通,还逼彭城公主嫁自己弟弟,彭城公主不愿意,一发狠冒着大雨直接跑到前线告诉自己忙着打仗的大哥,“你被带绿帽子了!”孝文帝“骇愕”,不信,自己求证。小姑子跑了,冯幽后大概知道纸包不住火了,然而她居然和她妈搞巫蛊求孝文帝快病死,自己好做真正的冯太后2.0。孝文帝没被咒死,冯幽后赶紧贿赂身边人不要乱说话。只有小太监苏兴寿密告孝文帝,孝文帝回到洛阳不做声地直接逮捕冯幽后的党羽。 一般发展成这样,肯定是拿下冯幽后废后处死,然后再也没有然后了。 下面是孝文帝审问冯幽后的现场。 地点:含温室。 孝文帝让宦官搜冯幽后身,只要搜到一把刀到就直接杀了她。没搜到,冯幽后一边磕头一边哭,孝文帝赐坐,不过离他两丈远,大概是6.66米,离得很远就是了。孝文帝让高菩萨等和冯幽后对质,对冯幽后说,“你妈有妖术,你说说吧。”冯幽后乞求让众人退下,她想偷偷告诉孝文帝。孝文帝就让人都出去了,只留下贴身侍卫白整。冯幽后还是不说。孝文帝于是用绵塞住白整的耳朵,小声地喊了他三声,确定他听不见,冯幽后才说了。但是说了啥,这是千古之谜,除了孝文帝没人知道。 如果说此去七年孝文帝还一心记挂冯幽后,重逢后还对早已不年轻的她万般宠爱,也就感慨一下孝文帝的长情。 到这里,真真大跌眼镜。 阿宏啊,你对她也太宽容了吧? 冯幽后很蠢,蠢到让人愤怒,但是她有件事做对了——没带刀——她肯定没想过这茬。 天知道从彭城公主告密到回到洛阳这一路,孝文帝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感觉到,没从冯幽后身上搜出刀刹那,他的气去了一些。 “乃赐坐东楹”——还赐坐,你在审犯人耶! 可以想象那一幕,孝文帝生病躺榻上,冯幽后坐得离他6.66米远,垂首抽泣,时不时抬起湿漉漉的眼睛怯生生地瞄他一眼。 “我们私下说。” 她让你屏退众人你就屏退啦?——也是,这种事,人越少越好。 不过,阿宏啊,你都病成只能“疾卧”了,居然还亲自拿绵塞白整的耳朵!!! 亲自! 然后,孝文帝就把两个弟弟叫了进来。 “这女人以前是你们的大嫂,现在是别人,直接进来吧,不用回避。” 两个弟弟很懂啊,大哥和冯幽后的事还是少掺和,推辞,坚决推辞,孝文帝坚决让他们进来。 “这老女人想用刀插我肋骨!你们可以穷根究底,不必为难。” 孝文帝话说得干脆,认为都是自己的错,还向两个弟弟表示很惭愧,又说,“我之前已经废过一个姓冯的皇后了,不能再废一个,就让她在宫里白白待着,她有心会自尽的。”——冯氏女为啥就不能废?之前那个你咋没想也是冯氏女啊?反正都是死,干嘛不干脆点赐这个冯氏女自尽? “你们别说我对她还有情。”——这……好此地无银…… 估计那会儿彭城王和北海王哥俩是懵逼的,互相用眼神沟通——大哥这是干嘛?明明就是冯幽后的错,他“深自引过”还摆出冯家?话都让他说完了,我们干嘛? ——别说话,就听着。 从最后的最后北海王遵孝文帝遗旨毒死冯幽后,咸阳王说的话可以知道,他们也想冯幽后死。 “梓宫次洛南,咸阳王禧等知审死,相识曰:‘若无遗诏,我兄弟亦当作计去之,岂可令失行妇人宰制天下,杀我辈也。’”(《魏书·皇后列传》) 但是彭城王和北海王在这个最适合弄死冯幽后的场合什么都没说——他们深知孝文帝对冯幽后下不了手,在皇帝手下干活,察言观色是基本。 前面提到的王遇,孝文帝跟李冲聊王遇谤议冯幽后、冯幽后是无辜的时候,李冲也是很有眼色的马上建议,“果尔,遇合死也。”(《魏书·王遇传》)——如果是王遇真的谤议了冯幽后,罪当该死。孝文帝顺着台阶下,王遇是跟着太皇太后的旧人,算了,罢官吧。 ) 孝文帝一向很孝顺,因为文明太皇太后的缘故,所以没有废掉冯幽后——当年拆散他们的冯太皇太后现在变成了保住冯幽后的理由。彭城王北海王离开了,孝文帝就和冯幽后辞死诀——我到死都不想再见到你!孝文帝没杀她、没废她后位,冯幽后当然只能哭着磕头了。有次孝文帝让宦官问冯幽后一些事情,冯幽后大骂这宦官,“我是他老婆,有事情直接当面讲,怎么能派你传话!”孝文帝估计得气死了——勉强保下这惹事的小妖精,她态度居然还那么嚣张!岂有此理!气极的他让冯幽后的亲妈常氏入宫——就是他丈母娘,告诉丈母娘她女儿怎样怎样,常氏打了冯幽后百余下才解气。 Excuse me? 真的,我真的也很想相信前面那句:“汝等勿谓吾犹有情也”,但是老婆惹他生气,他喊丈母娘来教训老婆——亲妈能下多重的手???第一次见到这种处理方式。 也就是说,冯幽后出轨、咒孝文帝死,下场就是被说了声老妪、被亲妈打了一顿,头没掉,皇后照当。 孝文帝对冯幽后的仁厚可见一斑——对比他对亲儿子元恂,天上地下。 “高祖闻之骇惋,外寝其事,仍至汴口而还。引恂数罪,与咸阳王禧等亲杖恂,又令禧等更代百余下,扶曳出外,不起者月余。拘于城西别馆。”(《魏书·列传第二十》) 感情生活一地鸡毛,孝文帝眼不见为净继续南征——他从来爱美人更爱江山,冯幽后被软禁在宫中,虽然闹了那么大的事,孝文帝的那些小老婆们还是只能冯幽后当皇后来侍奉。孝文帝只是让太子不再朝谒冯幽后——这里,孝文帝已经打算自己百年之后,直接赐死冯幽后吧。 然后大概知道自己病得真的快死了,孝文帝就告诉之前掺和进审问冯幽后一事的彭城王,说,“皇后那样子,恐怕会变成汉末故事,我死了之后,赐她自尽,用后礼安葬她,掩盖冯氏的大过错。” ——真的,当初你直接赐死她,葬以后礼一样也是掩盖冯门大错啊! 而其实,孝文帝的这个旨意的另一个意思就是他活多久,冯幽后就活多久,也不是提前赐死她。 哎。 拖着一身病躯,孝文帝没多久就死了,梓宫到鲁阳的时候,前面出现过的北海王就开始实行孝文帝的遗诏,之前被绵塞耳朵的白整自己把毒药给冯幽后,冯幽后坚决不信孝文帝会杀她,说是那些王爷要害她,不肯死,冯幽后最后被强灌毒药而死,以后礼葬在长陵。 刚开始也觉得冯幽后都这样了,估计也是埋在长陵的某个旮旯里吧。 但其实应该是和孝文帝合葬了。 很久很久以后北魏出了个胡太后——孝文帝儿子的老婆——将冯幽后从太庙的供奉里挪出来,配上了老公的亲妈高昭容——原来冯幽后一直和孝文帝被供奉在太庙,怎么说她的皇后身份还是被认可的,而长陵里只有一个大的封土堆(小的那个是后来迁过来的高照容的),葬以后礼,要有封土堆的,既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孝文帝共用一个了。 如果以后考古有新发现,那就再说吧。 孝文帝自己也知道以冯幽后那水平估计只能等着被人撕,还不知道死得多难看,倒不如,不,他一开始就打算让她殉葬的。 而只有皇后才能和他葬在一起。 孝文帝在国事上有多审时度势英明神武,在对冯幽后上就有多任性——但也不会耽误军国大事和祖宗家业。 一开始他接回冯幽后,让我想到了刘秀和阴丽华。 然而他对冯幽后的独宠,到底还是和周旋于郭圣通阴丽华之间的刘秀不同。 孝文帝也有政治联姻,为了推动汉化大业,他以身作则娶了世家大族的汉妃们,但却置她们于不顾——当然别的宫妃要见孝文帝,都被冯幽后阻止了。 估计有大臣明示暗示要雨露均沾——你都娶汉妃了,生个拓跋汉混血啊,孝文帝就打太极。 “妇人妒防,虽王者亦不能免,况士与庶乎?” ——女人就是爱吃醋,我是皇帝也没办法,大家都一样。 拜托,你要临幸谁,谁还能真正拦着么? 其实,只有男人自己愿意,女人才能阻止他去找别的女人。 像独孤皇后,守杨坚守得严实吧,人想偷腥还是能偷腥。 而冯废后,史载是被冯幽后谮废的。 “昭仪规为内主,谮构百端。寻废后为庶人。”(《魏书·皇后列传》) 史书上并没有说冯废后不喜欢汉文化,进而被废,也没有说冯幽后喜欢汉文化而被孝文帝青睐。 如果孝文帝不想废后,谁说都没用啊——就像他要废冯废后就废了,不想废冯幽后就各种理由(冯氏女,太皇太后)就是不废。 男人的心是偏的,那冯幽后到底值不值得他如此? 这个答案,只有孝文帝有发言权。 在做帝王的路上,有一段他钟意的爱情,好像也不错。 虽然结局唏嘘。 我想,孝文帝是把所有恣意都给了冯幽后。 而冯幽后活出了那句歌词: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冯幽后在家被爹妈宠,出嫁被老公宠,虽然被棒打鸳鸯,但老公念念不忘,重逢后比以前更宠——穿越文怎么不写她啊? 看了能搜到的所有关于孝文帝和冯幽后的文——直接写他们的,以他们为模板的,只有现在在天涯连载的《谁怜幽人独往来——暖男帝王元宏和他消失的鲜卑族》写出了认为中孝文帝和冯幽后。 ——这篇文重点是写孝文帝的改革,非常的波澜壮阔,通俗易懂还有趣,也是了解那段历史不错的文。 而在哪都能搜到的《风逝幽幽莲》(出版书名是《爱美人更爱江山》),这篇肯定就是冯废后坚决不汉化,冯幽后喜爱汉文化的出处了。 其实如果孝文帝是在打完仗之后才把冯幽后接回宫,未必不是HE。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这俩总是让我想起那句话: 爱情和好与不好无关,只和心动有关。 孝文帝和冯幽后。 以下是关于冯幽后出宫和第二次进宫的时间考据,如果有错漏的地方欢迎指正。 【注1】:冯幽后的出宫时间应该是太和七年 整理了一下年表,很神奇的是从太和八年到太和十年(484-486),孝文帝没有儿子出生。 公主们的出生年月虽然都不清楚,但是如果这三年生的都是女儿……这概率也是没谁了。 只能通过如果生就有男有女来判断,这三年就是孝文帝“偏见爱幸”冯幽后的时间。 然后太和十三年出生的元瑛是孝文帝最幼女——也就是说在冯幽后回宫前,孝文帝该生的女儿都生完了,冯幽后回宫之后他再没别的子女出生。 只要冯幽后在,孝文帝就不碰别的女人。 P.S:一向不喜欢用生孩子多寡这种概率性事件来看后妃得宠与否——赵飞燕姐妹也是专房专宠啊,不一样没生。 又P.S:古代穿越文,为啥不利用排卵期这个常识来装神棍啊,保准是求子夫妇的福音和后宅后宫拼生子的利器。【注2】冯幽后应该是在太和十八年十一月到太和十九年三月期间回的宫 首先,孝文帝把她迎到的是洛阳,不是平城。 虽然孝文帝在太和十八年正月有访问洛阳的记录,但是我不认为他会让刚病愈的冯幽后如此劳顿,让她去洛阳后再跟着他乱跑再回平城——光大同到洛阳就737KM呢! 其次,孝文帝接到冯幽后后,立她做昭仪,并在清徽后园赐宴百官。 “尝以立冯昭仪,百官夕饮清徽后园。”(《魏书·郭祚张彝传》) 这个清徽,是指清徽堂。 孝文帝废太子是在太和二十年,那一次他“引见群臣于清徽堂,议废之。” 那是在洛阳,孝文帝彻底到洛阳是十八年十一月。 冯幽后只能是这个时间之后到的洛阳。 其次,冯废后的列传写的是,“及后父熙、兄诞薨,高祖为书慰以叙哀情。及车驾还洛,恩遇甚厚。高祖后重引后姊昭仪至洛,稍有宠,后礼爱渐衰。” 写的也是到洛阳,而且是冯熙死之后,所以得到十九年三月。 最后,虽然天象写了“十八年四月甲寅,荧惑入轩辕,后妃之戒也。是时,左昭仪得幸。” 但是只有这处和别的都对不上,所以我更倾向认为是在十八年四月的时候出现了荧惑入轩辕的星象,不过那会儿,冯幽后还没进宫,后宫井然有序的很,星象馆就记了那么一笔,等到冯幽后来了,后来又发生了那么多事,就这么记上了。
【发生】什么事了吗 想找一些以前的贴子找不到了
【想不到】朱温这样的人也有真爱 是时元贞皇后贤而有宠,帝素惮之,由是不果携归大梁,因留亳州,以别宅贮之。及期,妓以生男来告,帝喜,故字之曰“遥喜”。后迎归汴。朱温的好色绝对是骨子里的,而且为人凶狠,没想到居然因为张氏不敢带军妓回家,张氏威武
【分享】来自微信公众号 企鹅书屋免费 那些著名的皇太后们另类聚会(有删减) 一楼宣太后芈八子:(傲慢的)老娘最玛丽苏,老爹是楚王,初恋春申君,弟弟魏冉,干弟弟白起,丈夫秦王,情人义渠王,老师屈原,密友张仪,玄孙就是秦始皇,老娘是第一个太后,谁有老娘牛逼? 二楼帝太后赵姬:(斜目)老娘才牛逼,丈夫秦王温柔,初恋吕不韦有才,情人嫪毐器大,最关键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就是我生的。 三楼吕雉:(负手)一楼二楼表脸,一楼你牛逼怎么没让你老头直接立你儿子为继承人?丫的一小老婆张狂毛线啊?二楼你牛逼别被儿子囚禁啊?要说彪悍还数姐姐,我能让儿子的继承人位置稳如泰山,我弄死老头的宠妃跟玩是的,谁有姐彪悍? 四楼窦太后:(很温婉的一笑)如果本宫没有手段,如何让老头的原配和四个嫡子相继死去,给我们母子腾位置? 有没有细思恐寒的赶脚? 五楼太后王娡:(不屑的)姐一个二婚女能当皇后做太后,生了一个名震千古的汉武帝,楼上谁能比? 六楼王政君:(嘤嘤嘤的哭)老头,我对不起你,无颜去地下见你,是我葬送了大汉的江山······ 七楼阴丽华:(叹口气)谁有我离奇?从原配沦落为小妾,又从小妾升为正室,我这一生就是个笑话,后世竟然还有傻妹儿们羡慕? 八楼马太后:(端庄的)我的处境比我婆婆好点,起码我的养子对我孝顺对我的家族很好, 比我婆婆的亲儿子对他娘都好,最重要的是后世经常以我为楷模。 九楼窦太后:(叉腰)姐开启一个外戚专权的新时代,姐的老头对姐百般宠爱,姐的嗣子对姐也不敢降黜,姐的兄弟威震匈奴。 十楼邓绥:(楚楚可怜的)朕搞掉老头的原配,还被后世赞为白莲花,见过朕这么白莲花的么? 十一楼梁妠:(牙疼)我那跋扈的兄弟带累了我的名声。 十二楼杨芷:(捶地)我不该小看了贾氏啊。 十三楼单太后:(捂脸)儿子,我真的是身不由己被迫的。 十四楼马太后:(阴恻恻的)张祚这小子对不起我,我能让你上台也能让你下台,哼! 十五楼苟太后:(幸福的)还是我儿子孝顺,对待我情人如父哦! 十六楼丁太后:(悔恨的)老娘错看了慕容熙这个白眼狼啊! 十七楼庾太后:(泪奔) 我这一生真是屡遭屈辱,杯具人生啊! 十八楼褚太后:(叹息)你们以为我多次临朝很拉风吗? 十九楼路太后:(不甘)可惜了那一杯毒酒。 二十楼王太后:(笑眯眯)我家儿子最孝顺,给老娘预备三十个面首,谁能和我比? 二十一楼窦太后:(自傲的)我从罪人到保姆到太后,有比我励志的么? 二十二楼冯太后:(不齿的)我的情人那么多,有必要去勾搭庶子么,乃们不要污蔑我。 二十三楼胡太后:(深深的怀念)白华啊,你令本宫至死难以忘怀。 二十四楼娄太后:(自豪的)楼上无耻,有谁比我生儿子多?有谁比我儿子当皇帝的多?哼! 二十五楼胡太后:(哂笑)婆母啊!你够了,你倒贴你老头还差点下堂,看我老头多好,我们公用一个情人。 二十六楼武太后:(威风凛凛)谁敢和朕比拉风,粗来! 二十七楼韦太后:(崇拜楼上)以婆母为榜样,期望超越她! 二十八楼郭太后:(大恨)洗脚婢洗脚婢······ 二十九楼郑太后:(窃喜)洗脚婢咋了,得罪洗脚婢,洗脚婢的儿子也会逼死你。 三十楼李太后:(气恨)杜重威、李守贞,我到地下也不会放过你们的! 三十一楼杜太后:(语重心长)儿砸,为了预防你短命,你还是立个金匮之盟吧。 三十二楼徐太后:(小清新)姐号称第一文艺太后、诗人太后,可有不服? 三十三楼宋太后:(温婉的一笑)从陪嫁的通房丫鬟到一国的太后,比二十一楼更励志 三十四楼圣尊后钟氏:(开心的)我的称号是太后中最特别的,多亏我那孝顺儿子。 三十五楼述律太后:(霸道的)我断腕我气魄! 三十六楼萧燕燕:(开怀一笑)我老头宠我,我儿子英明孝顺,我情人能干,我号称睿智! 三十七楼萧耨斤:(不怀好意的)媳妇儿,我儿子死就死了,你还年轻,表桑心过度啊。 三十八楼刘太后:(扔图画)吾不作此负祖宗事! 三十九楼曹太后:(大哭)赵十三他不孝啊,老头你瞎眼了选这么糟心的嗣子。 四十楼高滔滔:(一脸丑陋)我要权利,不要姨妈不要老头不要儿子不要孙子,只要有权利,他们爱死哪死哪。 四十一楼韦太后:(咪咪眼)儿砸,辛苦你给老娘改年龄了。 四十二楼吴太后:(百无聊赖)我从一丫头混到皇后太上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容易么?一生都了无性趣。 四十三楼杨太后:(做低伏小状)姐四十一了还能迷得小几岁的皇帝立我为后,姐也是有手段的银。 四十四楼谢道清:(惆怅的)其实我真的不感激我的祖父,我不想背负亡国的罪名啊! 四十五楼没藏太后:(狂笑)古往今来谁比姐牛?姐就一小三,照样登堂入室做太后,过着幸福快乐的3p生活。 正室们颤抖吧! 四十六楼大梁太后:(自得)五楼有***的,看姐,帮情人干掉丈夫,二婚照样做皇后太后还垂帘听政,你能比得起么? 四十七楼小梁太后:(颤抖)姑妈救我,我不要喝毒酒! 四十八楼王霓:(小心翼翼的)我出身卑贱咋了,我受封之日天象不好咋了,还不照样做皇后做太后?说明我是有魅力的。 四十九楼乃马真太后:(厉声厉色)我儿子不被丈夫待见咋滴,我照样能扶持儿子上位,我还是本国第一个垂帘太后! 五十楼阔阔真太后:(叹息)天下老都向小,我自然偏心我的铁穆耳。 五十一楼答己太后:(气恼)错看了硕德八剌这小子,害了我亲耐的情人 。 五十二楼张太后:(淡淡然的)俺老头如果不是我公关不错,早下台了,可惜老头儿子都是短命鬼,不过他们也成就了我的名声。 五十三楼孙太后:(眉毛挑起)姐就是老头的真爱,姐没有借腹生子,少泼脏水给姐。 五十四楼钱太后:(闭目)唯一的独目跛足太后,知足了。 五十五楼张太后:(惊天动地大哭)老头啊,我后悔不该独霸你不让你开枝散叶啊,我对不起你啊! 五十六楼博尔济吉特太后:(心有余悸)姑父老头不爱我,还有他那闹心的十四兄弟的痴缠,加上不孝的**儿子又和我不一条心,我的心好累啊 ,多亏我那三孙子! 五十六楼博尔济吉特太后:(心有余悸)姑父老头不爱我,还有他那闹心的十四兄弟的痴缠,加上不孝的**儿子又和我不一条心,我的心好累啊 ,多亏我那三孙子! 五十七楼钮祜禄太后:(幸福满满的)小老婆咋了,小老婆做太后的少吗?小老婆做到太后有我这么有福气又高寿的有吗? 五十八楼钮祜禄太后:(挑衅的)儿砸,我就赐死你的心头肉钮祜禄,看你能咋滴我吧? 五十九楼叶赫那拉太后:(自负的)我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咋了,如果不是我力挽狂澜四十年,大青国它早完了!
【水货】张丽华真是越看越水 虽然史书不厌其烦的形容她美貌,但她对陈叔宝的吸引力确实不大。“又好厌魅之术,假鬼道以惑后主,置淫祀于宫中,聚诸妖巫使之鼓舞。因参访外事,人间有一言一事,妃必先知之,以白后主”为了讨好陈叔宝又是贴身伺候又是拉皮条又是搞鬼道又是替不愿看政事的陈叔宝处理政务当特务,都这么努力了,还是和孔贵嫔拉不开多少差距,孔贵嫔如果儿子比陈深大没准地位超过张丽华,孔贵嫔还没有这些囧记录。当然陈叔宝很花心,可是花心还变态的高纬被冯小怜收得服服帖帖,跟差不多时期的潘玉儿、冯小怜比张丽华实在差太远了吧真的配不上红颜祸水、祸国妖姬这类词眼。
【整理】一下汉朝以后那些比较出名或有影响力的情妇 我指的是君主的情妇,最终有了名分的不算,有的王朝国家我不太了解,欢迎大家补充
【想法】想发表一些想法 1.中国的历史本就是充满斗争、血腥、杀戮、猜疑的历史,王朝更替也是常态,无论是北周粉还是隋粉唐粉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我有一个朋友总是为一些朝代的灭亡或者君王皇帝残忍的杀戮感到难受纠结,我跟她说:历史本来就就是这样的,无论中西,如果你老是为此耿耿于怀,那你不适合去了解历史。所以希望各路吧友理智看待王朝更替和杀戮的事实,不要太感情用事。尤其是下一个王朝多多少少都会享受上一个王朝的成就,这很正常,不必抓着不放。 2.感觉无论是网文还是专家学者都对隋文帝杨坚这个人物研究得非常理性,甚至苛刻挑剔。无论是什么皇帝,都有是非对错,不希望看到有人对于文帝太过双标。 3.关于文帝篡位,其实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好踩的,皇位无非家族继承和夺来的。 4.很多吧友喜欢说隋文帝重赋税之类的,隋朝国富民穷之类的。我看见这个贴吧里又不少论文是关于这个话题的,大家可以自己去翻看,不要人云亦云。而且关于文帝究竟有没有在开皇十四年开仓放粮,正史没有确定的记载,不能把它当做定论看待。 5.文帝查户口总是被指责,查户口这不是一个很正常的操作吗?如果觉得不正确,那为什么现在要搞人口普查呢。查户口这种事放在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里都不是什么该被指摘的事情。 6.关于文帝猜忌、诛杀功臣,大家可以去找隋文帝“薄于功臣”辨析(张先昌、陶伟乔)、隋文帝诛杀佐命功臣质疑——隋史研究之一(汤勤福)这两篇论文,以便更客观的看待此事。他确有不仔细调查就杀人的事实,但不是只有他一个皇帝这样做,不要太双标。 7.关于文帝脾气暴躁、执政晚期法制被破坏,以及晚年好鬼神、废学校等等、这是事实,但也有可理解之处,毕竟他是出生于乱世、不好读书的军事贵族,以他登基的年龄以及死亡年龄来看,他在中国历史上已经不算有多晚节不保了,何况他的性格与作风也与他生存的时代有莫大的关系。 8.文帝确实存在很多缺点和局限,但总体来说他犯错误造成的影响远小于他的文治武功所带来的影响。 8.隋文帝、隋炀帝和隋朝的历史功绩确实不容质疑和抹黑,它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虽然很多人觉得有些制度是南北朝就有的,但真正进行吸收归纳以及创新发展的是隋朝,虽然很多制度完善于唐朝,但这绝不是踩隋朝的理由,因为隋朝才38年,一个药物从研发到临床使用都至少要十多年的时间,而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更何况是制度与政策。 9.相互尊重,不要过度捧高或者贬低谁。
【无语】关于东汉那几位很装很虚伪的皇后 明德马后的“儿媳”是专固后宫的窦皇后,邓绥的亲戚阎姬专房妒忌,梁妠的妹妹女莹独得宠幸、恣极奢靡,宫幄雕丽,服御珍华,巧饰制度,兼倍前世。她们既然那么贤惠怎么也不见去管制一下那些专宠的皇后?阎姬毒杀李氏估计邓绥也是知道的,她也没说啥(虽然阎姬是她亲戚)。感觉她们真的当皇后时太虚伪做作了
【好奇】百家讲坛文史版中高滔滔的嫁妆 公元1047年,都城汴梁举办了一场盛大而蹊跷的婚礼。婚礼的盛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皇帝下旨赠送给新娘娘家白金1万两(白银),黄金一百两,钱50万贯,织锦、绫罗绸缎、簿绢各三百匹。小摆设更是数不胜数,成亲当天,轿子也是涂金银装。主角是皇帝的养子赵曙,皇后的童养媳高滔滔......虽然一向觉得央视一些节目不太靠谱,但还是好奇这个有没有史料原文出处?
【推测】千金公主是否因为沙钵略要抛弃她才上书想做杨坚的女儿? 我觉得千金公主蛮有气节,让她认贼作父估计比让她死还难受。但看到资治通鉴里:突厥沙钵略可汗数为隋所败,乃请和亲。千金公主自请改姓杨氏,为隋主女。我就猜测沙钵略可能想放弃千金娶隋朝公主,可能千金想保住自己的地位。
奇怪,隋文帝查户口有什么错吗?逛个贴吧看到很多人踩他这一点 diss他诛杀北周宗室,得国不正的等等倒也罢了,打开他查户口有啥好骂的,骂他查户口算不算diss现在的人口普查?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