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埙
ai埙
关注数: 22
粉丝数: 13
发帖数: 596
关注贴吧数: 7
练曲不练功等于一场空 深有体会呀,练功去了。
【探讨】气息的练习 练埙好久了,吹不好的原因还只是一个‘气息问题'.灰心至极!又从网上搜了些气息练习的方法,觉得还可以,留贴自勉及共享。如下; 每日清晨醒来。 不要急忙起床,平躺床上,双手轻按丹田处,轻轻用鼻子吸气,吸到吸不动为止,注意千万不要因为吸气而导致双肩紧张,这时的呼吸是最单纯的腹式呼吸,吸饱满后憋气下沉6~10秒钟,然后默数拍子缓缓吐气,反复三次一组,三组后起床; 晚上睡眠前做展体呼吸运动。 首先保持静立,调整呼吸,然后按照八拍子默数,一边吐气一边弯腰,当腰弯到最低后,双臂随着拍子缓缓地环抱胸前,将胸腹间最后一丝余气挤出身体,停顿3秒(身体条件不太好的人可不间歇,以免导致过度头晕),然后吸气过程中,做直腰、展开双臂的动作,切忌吸气不可过快,不要用嘴,用鼻子以闻花香的感觉进行吸气行为,直至身体后仰,手臂大张,无法吸入气体后结束。反复三次一组,可根据实际情况训练,每组间隔五分钟,正确做会有轻微缺氧头晕,并会感到环腰部疲劳; 晚上躺到床上,如果可以,也尽量按照每日早晨训练方法做几组呼吸训练,可帮助寻找并固定支点。 附:现代吹奏笛子采用的是更为科学的胸腹式呼吸法,但事实证明,增加肺活量的可能性在腹式呼吸法上效果显著,而胸部增加的可能微乎其微,所以掌握好支点,刻意锻炼腹部呼吸力度和流量,才是增加肺活量的根本。 ------------------------------------------------------------------------ 说实话这些东西是要问你老师的,他应该学之前告诉你! 管乐的长音,弓弦乐的长弓,弹拨乐的轮以及打击乐的滚奏,这些都是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得东西 气息要从2方面练习 1:长音 2:早晚的呼吸方法 长音首先要平,饱满,让音立起来往前走,有的人觉得自己长音不错,很平,但是他的音不走,你吹出来的音要像流水,要往前走!这样的感觉就对了 每天睡前,那本书或多本书,厚度最少像汉语词典那么厚!你平躺在床上,把书放到丹田上,吸气(不要抬肩,要用肚子把书顶起来),不要着急呼出去,挺5秒(因人而异)用嘴慢慢呼出,越慢越好,呼出的口型根据你乐器的口型!要长久坚持的! 记住吸气要用嘴,或是口鼻同时吸气,学管乐有用鼻子吸气的吗?搞笑呢? 希望对楼主有用吧,我的学生都用这个方法,效果明显 那只能说你老师业余了,胸式呼吸是绝对不行的,而却你和用肚子呼吸的人一比你的气会少很多!如果是唢呐你用胸式呼吸是很危险的,可能会吹吐血,不是吓唬你,我是学专业的 ----------------------------------------------------------------------------- 气息是最难练的,你要有打长期战的觉悟才行。练气息,最关键的是练长音,练长音要注意:吹出来的音色要圆润、饱满,要用丹田来掌握气息,所谓丹田,就是小腹那里,感觉那里在用劲就对了。其实刚开始练也不要求那么多,尽量吹长就行了,有感觉后再掌握音色问题。我练气息,都是练长音练出来的,而且要长期的练习音才会长、好听。这个不可能速成,努力吧!
关于声音大家有同感吗? 天冷了,在室外声音发布出来,偶使劲吹也不行,谁还有同感?
吹好吐音能决定正确的口型(个人体会) 有同样认识的人吗?
[转] 关于埙的指法体系概述 前言 埙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民族音乐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古代“八音”分类中埙独占“土”类,埙无定制,它的外形、大小和音域多种多样。我国古代音乐有雅乐、颂乐之分,当埙作为乐器进入宫廷乐队以后,也根据这两种音乐的需要,而有了雅埙、颂埙之分。雅埙形体较大,状如鹅蛋,音响浑厚低沉;颂埙形体较小,状如鸡蛋,发音高于雅埙。但埙从殷以后的1000多年中,埙一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至汉代才出现了6音孔埙,然而到清朝末年,人们除了在欣赏宫廷雅乐时还可偶或一闻埙乐外,几乎不记得还有埙这样一种乐器了,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公演中埙乐几绝于耳。到20世纪80年代,民族音乐工作者对埙进行了发掘改革,使埙这一古乐重获新生。在众多音乐工作者的改革中出现了各种形状、各种音孔数、各种指法的埙,这对扩大埙的音量、扩展埙的音域、提高埙音乐表现力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在近三十年过去的今天,人们对埙的了解日益加深,更多的人喜欢上了这一古老民族乐器并学习它。但到目前为止埙的标准体系并未确立,指法依然是各式各样,这对于初学埙的埙友是一个巨大的困难——照着指法表却不能吹出相应的音阶(因为指法表和自己的埙不相对应)。在此仅我所了解的目前埙的指法做一点说明,希望对初学埙的埙友有一点帮助。 一、埙的发音原理 目前人们的认识是埙同笛箫等乐器同属边棱气鸣类乐器,进而把它当做管乐器研究,但由于埙的腔体内是一个气团,而并非管乐器的气柱(不管是柱状还是锥状气柱),所以其发声规律与管乐器有很多不同之处。很难把它归入管乐器的范围,更谈不上是“闭管乐器”或“半闭管乐器”了。 从理论上讲埙根本不是管乐器。它的腔体内是一个气团,而管乐器的管子里是一根气柱。两者形状不同、发声规律也不同。在管乐器上,管子的长度决定声音的高低。音孔位置的高低,实际上在改变着管子的长度,直接影响着音的高低,所以笛箫的音孔总是低音孔在高音孔远离吹孔端(也有特殊情况),故而笛箫的指法相对有一个标准;在埙上,埙腔体内的空气团体积的大小决定音高,体积大的声音低。开放的指孔的面积越大,气团的体积就变得越小,声音就越高,而音孔位置的高低却不会影响声音的高低。另外,管乐器可以通过调整口型及气息的手段吹出基音的高八度或高十二度、十五度等泛音,这种手段被称为“超吹”。而埙用超吹的办法则只能奏出一个不规则的、基音的超八度音。 埙的音高只与所打开的音孔的面积大小有关,与所打开的音孔的位置没有关系,所以只要保证音孔面积大小相同,可以把它开在任意的位置,这也就是埙的指法可以是任意的排列的原因。 二、关于“×孔埙”的叫法 一直以来所称的“×孔埙”有的是算吹孔和音孔数总和,有的却只是算音孔数。在目前我所知道的几本埙相关教材(分别为:《埙的演奏技巧与练习)(刘凤山)、《笛·箫·埙·笙·唢呐吹奏指南》(陆金山)、《埙演奏法》(刘宽忍)、《埙基础大教本》(王铁锤)、《埙初级教程》(周可奇))中,刘凤山老师、陆金山老师、周可奇老师都是以吹孔和指孔数的总和来称作“×孔埙”,而刘宽忍老师、王铁锤老师只算音孔数来称作“×孔埙”。看似以前一种标准的占多数,但目前网络上各老师埙友大多是仅算音孔的数目来称作“×孔埙”,如有八个音孔便称作“八孔埙”,为避免造成误解建议在说“×孔埙”时仅算音孔数。现在使用最多、最常见的为八孔埙、九孔埙和十孔埙,其中又以八孔埙和十孔埙最常用。 三、目前埙的指法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距今已经过7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各历史时期埙的形制,音孔数各有差异,对历史上各时期的埙的指法本人没有查阅相关资料,在此不作介绍,仅就目前所使用一些指法做一些介绍。埙在近几十年的发展改革中,逐渐形成几种不同的指法体系,其中使用较多的有阴氏、冯氏以及众多西安制埙老师所使用的指法,包括现在的空谷埙、艺魂埙在内都同属一类指法体系,以下称之为“西安埙指法”;刘宽忍教材上提供的张荣华老师制埙使用的指法,以下称之为“荣华埙指法”,目前使用这种指法体系的还有七星埙;其他一些埙的指法,包括赵良山老师的良山埙指法(八孔埙)、刘凤山老师教材上的指法(九孔埙)、王铁锤老师教材上的指法(九孔埙)、周可奇老师教材上的指法(九孔埙)、陆金山老师教材上的指法(九孔埙)……虽然埙的指法体系繁多,但众多的差别大多是音程关系和指序上,八孔埙作为目前最常见的埙,其指法有按民族五声音阶开孔的,即5(低音)6(低音)1235671(高音),有按七声音阶开孔的,即 12345671(高音)2(高音),自然前一种音阶排列比后一种音域宽一个小三度,指序有从左到右开的,有从右到左开的。九孔十孔埙也就是在八孔的基础上增加一到两个孔而成(也有重新安排指法的)。埙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具备顺利转调的能力,以下均对其基本指法(本调指法)做出介绍,其他转调指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蛤蟆气】基本训练 被我找到啦。
宰相刘罗锅38集 牢里梳头的那段埙曲背景音乐
关于吐音 有人说我吐的不清楚,其实我也很迷茫,不知吐的标准是是啥样的,欢迎交流。先谢过。
右上角有个签到按钮 大家都签到了吗?我每日一签支持埙吧。
大家都能坚持没天练埙吗? 我一天不练就需要吹半天来找感觉,主要是气息方面。
刘宽忍埙独奏专场音乐会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nt.cntv.cn%2Fenttv%2Ffenghuaguoyue%2Fclasspage%2Fvideo%2F20120426%2F101642.shtml&urlrefer=be68b24f21892944675f629313918733
一枚古埙引发的跟帖(古埙考释) 今天发现了一个关于埙的书法宝贴,书法加古文懵懵懂懂看得不是很明白,我认为这个帖子埙吧一定要有的,所以就贴了过来,也请各路大仙给翻译一下。
想申请吧主 管理如果同意请修改发帖量。
埙吧今日排名我第十三 哈哈继续努力。
枯燥中见趣味---埙之基本功练习 常常想吹埙也叫做品埙,真很恰当,有瘾啊,吹累了刚放下一会又想吹。即使是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也是很有意思的,喜悦着每个微小的进步,有时亦苦恼于没感觉的时候。有时觉得是埙不好,吹出的音很嘈杂,但当有吹出满意的音色的时候才发现是自己的问题。
初练滑音 手指的起落与气息的配合,练起来找不到感觉,有练过的可以说说吗?
这会儿想吹埙可惜已半夜 吹埙也上瘾呀
一点体会 最近没有好好练埙,再吹的时候感觉气不够用了声音也不对,好像是埙有问题了。这俩天好好的练了练长音,埙的音色又正了,吹奏也自如了。
关于口型的体会 埙早就会吹了,但是在口型方面一直很困惑,比如按照教材上面说的练,看别人的口型,什么吹高音时要发‘呸’的音,还有就是口型就像吹汤碗里的沫时的形状等等都练过,反正都能吹响,曾一度觉得自己的口型正确了。但是不稳定,有时吹得音色不好,有时高音不好控制,还费气,甚至觉得是埙的问题了,时常郁闷。 今天吹的时候音色又不对了,就试着吹高音,突然这一次觉得音色纯正还不费劲,赶紧照镜子,这一照突然有所感悟;‘不就是把嘴唇闭住,吹的时候气流自然冲出嘴唇所形成的口型和风门嘛’。然后用这样的口型吹了几个曲子,觉得不费劲,音色纯正无杂音,试着吹最高音的长音,好像比以前能多出一两拍,哈哈我以后就这样练。 以上是个人的体会,一高兴就写了出来,仅供参考,希望不会误导大家。
初学埙的一些建议(转) 初学埙的一些建议 作者:admin 日期:2010-2-7 很多朋友最近发来消息,问我初学埙要注意什么,其实关于这方面,我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说,每个人的状态不同,方法自然也有区别的。我就简单的把一些自己的体会谈一谈,这里我只说吹埙的方面,至于乐理要从另一方面说了。 首先要多听音乐,这个主要是听自己喜欢的,不限制在埙曲的范围,只有多了解音乐,把一些音乐元素记在脑子里,吹的时候才会用上,这个就和咱们小时候写做文和看文章的关系差不多 第二是要先练好基本工,这个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是要稳定,比如长音,一方面是要长度,但更重要的是要稳,每个音的强弱和音色要基本统一,吐音也是如此,吐响不行,要吐的稳重才可以。第二方面是要平均,这个主要体现在一些长久运动性的技巧上,比如颤音,要每一起一落基本速度平均,力度平均,打音和叠音也是如此,稳定了,平均了,就更容易加在乐曲中而不慌乱。第三才是速度,很多技巧,练习的经典也包括速度,比如颤音,普通人1秒如果只颤4次,那么很快的旋律中一个经过音,就用不上,但如果练习到每秒8次并能平均稳定,那一个很短的音,就可以运动一到两次,这样多了,字里行间就会加进一些抒发感情和特点的空间。一般手指方面,无名指和小指最若,要具体练习。可以把手平瘫在桌子上,手指全伸直,然后单独把无名指抬起来,这样可以锻炼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敏度 其实技巧就包括在基本工里面了,很多时候只是人们容易人为的把它们分开,比如基本工要练长音,要练腹振音,还有指颤音、叠音打音、装饰音等等,而这些其实正是用来表达音乐的最重要的技巧。单独拿出来每个音都能练的过关,才是真正掌握了技巧,然后在经过一段时间桥梁性的练习,就可以把所学所练的东西运用到曲子里。 练习往往是枯燥而乏味的,但每天可以把时间安排好,比如先吹20分钟的长音和吐音,然后吹些小曲子,最后在针对性的练练颤、叠、赠、打,这些技巧,最后在慢速吹点歌曲,时间久了,自己就会加进一些处理的。另外刚开始,也可以找些示范来模仿。 (转自小董音乐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