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0613 fg0613
关注数: 75 粉丝数: 28 发帖数: 4,583 关注贴吧数: 43
常见呼吸道病的特点 鸡的呼吸道病,支原体和大肠杆菌常常是潜在的感染源。 其主要原因是养鸡场卫生条件差,种鸡携带这2种病原,出壳的雏鸡一部分带菌,在不利的因素影响下,可能会引发呼吸道疾病,导致全群感染和传播。 鸡传染性鼻炎 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有时上呼吸道炎症可蔓延至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病鸡发生呼吸困难,并出现呼吸啰音,不少鸡都是由于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发病后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并迅速涉及全群。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畏寒,喘息,咳嗽,喷嚏,有气管啰音,鼻孔中流出分泌物。本病多呈肾型病变,剖检可见肾肿大,苍白,整个肾呈槟榔状色斑,故称为“花斑肾”。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是由A型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病鸡主要表现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低头缩颈吸气,咳嗽,甩头,甩出带血的黏液。特征性症状为流鼻液和呼吸时发出湿性啰音,随后出现咳嗽、喘气,最后由于血黏块阻塞喉头引起窒息死亡。 鸡气管吸虫病 本病由环肠科吸虫引起,病鸡以咳嗽为特征。气管吸虫多寄生于鸡的气管、支气管、鼻腔、气囊及体腔。主要症状为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张口伸颈呼吸,呼吸时发出“咯咯”声,最后窒息而死。
初生、断奶仔猪体重小的原因   断奶体重偏小是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猪场28天断奶体重6.5—7.5千克,管理好的猪场28天断奶体重可达到8—9.3千克以上。断奶体重小也给养猪场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断奶过渡难度大、保育期死亡率增加、育肥期增重速度慢、饲料效率变差,也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造成断奶体重小的重要原因:初生体重小造成断奶体重小,是不争的事实之一,原因有:1、母猪日进食营养总量直接影响母乳好坏,28天断奶时母乳对仔猪断奶体重的影响高达(90%),而母乳在很大程度上受母猪日进食营养总量的影响;哺乳母猪料能量不足,是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2、日喂饲次数少导致日进食总量不够,日进食总的营养不足而影响了母猪产奶量。   提高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   1、关注母猪日进食代谢能总量,母猪日进食代谢能总量最好不低于16兆卡,哺乳仔猪增重速度最快。   2、为了使哺乳母猪日粮的代谢能达到3150千卡/千克,配方中必须添加油脂而且必须含高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因为饱和脂肪酸母猪很难利用。仔猪在断奶前生产性能的表现,与母乳分泌情况有很强的相关关系(r2=0.87—0.90)。   脂肪是仔猪的主要能量来源,通常占初乳的30—40%、常乳的55—60%,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乳的主要组成成分受母猪日粮影响较大。所以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使初乳和常乳中具有较高的脂肪含量。养猪之家网友介绍,哺乳仔猪另外的40%能量来源主要是靠乳糖,而乳糖和乳蛋白含量与采食量的关系较大,高采食量的母猪乳糖分泌量大。   仔猪的生长潜力受母乳蛋白成分和含量的影响,而仔猪的蛋白储备随能量的摄入呈线性增加。现代的研究表明,仔猪的哺乳期脂肪储备对生长猪的生长影响很大。   3、饲喂次数少,影响了母猪日进食总量。目前很多猪场哺乳母猪日喂2—3次,以3次的居多;而哺乳母猪最好日喂4次,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日喂4次,每天可以提高采食量1千克,对改善母猪产奶量,提高断奶体重意义重大。   4、高度注意哺乳母猪饮水量的问题。哺乳母猪采食量与饮水量的关系很大,Gill(1989)哺乳母猪饮水量增加对采食量增加有明显影响,饮水量与采食量间存在线性相关,饮水量=4.2+2.52x采食量(kg/d)。   因此,在哺乳期内保证母猪的饮水至关重要。在热环境和限位栏的情况下,母猪的活动减少会导致饮水量的减少。饮水减少的后果之一是粪便中的干物质增加,引起便秘,便秘又可以使母猪患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症,哺乳期奶量下降。
初生、断奶仔猪体重小的原因   断奶体重偏小是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猪场28天断奶体重6.5—7.5千克,管理好的猪场28天断奶体重可达到8—9.3千克以上。断奶体重小也给养猪场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断奶过渡难度大、保育期死亡率增加、育肥期增重速度慢、饲料效率变差,也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造成断奶体重小的重要原因:初生体重小造成断奶体重小,是不争的事实之一,原因有:1、母猪日进食营养总量直接影响母乳好坏,28天断奶时母乳对仔猪断奶体重的影响高达(90%),而母乳在很大程度上受母猪日进食营养总量的影响;哺乳母猪料能量不足,是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2、日喂饲次数少导致日进食总量不够,日进食总的营养不足而影响了母猪产奶量。   提高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   1、关注母猪日进食代谢能总量,母猪日进食代谢能总量最好不低于16兆卡,哺乳仔猪增重速度最快。   2、为了使哺乳母猪日粮的代谢能达到3150千卡/千克,配方中必须添加油脂而且必须含高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因为饱和脂肪酸母猪很难利用。仔猪在断奶前生产性能的表现,与母乳分泌情况有很强的相关关系(r2=0.87—0.90)。   脂肪是仔猪的主要能量来源,通常占初乳的30—40%、常乳的55—60%,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乳的主要组成成分受母猪日粮影响较大。所以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使初乳和常乳中具有较高的脂肪含量。养猪之家网友介绍,哺乳仔猪另外的40%能量来源主要是靠乳糖,而乳糖和乳蛋白含量与采食量的关系较大,高采食量的母猪乳糖分泌量大。   仔猪的生长潜力受母乳蛋白成分和含量的影响,而仔猪的蛋白储备随能量的摄入呈线性增加。现代的研究表明,仔猪的哺乳期脂肪储备对生长猪的生长影响很大。   3、饲喂次数少,影响了母猪日进食总量。目前很多猪场哺乳母猪日喂2—3次,以3次的居多;而哺乳母猪最好日喂4次,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日喂4次,每天可以提高采食量1千克,对改善母猪产奶量,提高断奶体重意义重大。   4、高度注意哺乳母猪饮水量的问题。哺乳母猪采食量与饮水量的关系很大,Gill(1989)哺乳母猪饮水量增加对采食量增加有明显影响,饮水量与采食量间存在线性相关,饮水量=4.2+2.52x采食量(kg/d)。   因此,在哺乳期内保证母猪的饮水至关重要。在热环境和限位栏的情况下,母猪的活动减少会导致饮水量的减少。饮水减少的后果之一是粪便中的干物质增加,引起便秘,便秘又可以使母猪患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症,哺乳期奶量下降。
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方法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在近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造成猪场损失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它可以引起仔猪死亡,肥猪掉膘,饲料报酬降低,增加人工费和药费开支。而在猪病毒性腹泻中危害最大的是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流行性腹泻(PED)以及猪轮状病毒(RV)感染。因此正确认识当前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流行种类及特点并采取配套综合防控措施,才是有效预防猪场病毒性腹泻病发生的关键所在。   1、猪病毒性腹泻病的共有特点   1.1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可通过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和呼气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土壤以及车辆、用具,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其它猪只;各种年龄、品种的猪均易感染。   1.2流行季节与形式:多集中发生于晚秋至早春的寒冷季节,我国以每年10月至次年的3月为高发期。但近年来,一些地区在盛夏季节也有发生,应引起足够注意。流行形式主要有暴发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两种。一般首次感染多呈暴发性流行,某些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污染比较严重的猪场,常呈地方性流行。   1.3混合感染严重:主要表现为病毒与细菌疾病的混合感染,病毒性疾病之间的混合感染。一般发生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养猪场,其混合感染率都在50%以上,如猪传染性胃肠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大肠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等。   1.4临床症状:水样腹泻和呕吐是猪病毒性腹泻症的共同特点,但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多见于各种日龄猪,轮状病毒感染则多见于哺乳仔猪,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此外,发病急、传播快,主要危害幼龄仔猪,尤其是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可导致1周龄内仔猪大批死亡,轮状病毒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成年猪经3~7天腹泻后,可逐渐康复,但可能形成僵猪。   2、具体临床表现   2.1猪传染性肠胃炎(TGE)   本病发病急,传播迅速,主要以7-10日龄以内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通常100%)为主要特征。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8-18小时,有的可延长为2-3天或更长时间。出现的症状依病猪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仔猪于感染16-24小时内即可出现呕吐,接着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粪便为白色、黄白色或黄绿色,不久病猪严重脱水,眼球凹陷,皮肤干燥、无弹力,毛长,体重迅速下降,常于2-3天内死亡。较快的在1天内就可引起死亡。发病持续时间长短和死亡率随感染日龄的增加而降低。育肥猪、母猪和公猪的临床症状表现轻重不一,一般表现为厌食,个别猪出现呕吐,严重腹泻的猪排出水便呈喷射状,也有些母猪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如果泌乳母猪发病严重,体温升高,厌食、呕吐和腹泻,泌乳停止,这也是造成仔猪高死亡率的另一因素。   2.2猪流行性腹泻(PED)   本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死亡率为特征。其临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但程度较其轻,在同窝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其慢。一般常在4~5周内传遍整个猪场,经1个月左右流行后该病的传播可自行停止。猪流行性腹泻可单一发生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发病。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初生仔猪为24~36h,育肥猪2天以上。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猪日龄的增长而下降。哺乳仔猪病初体温升高或正常,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继而排出水样粪便。呈灰黄色或灰色,粪便恶臭。1周龄以内仔猪呕吐症状多发生在吃奶后,吐出物含有凝乳块。病猪很快消瘦,后期粪水从肛门流出,污染臀部及足。病猪不食,不愿走动,通常2~4天内因脱水而死亡。1~5日龄内哺乳仔猪感染率最高,病死率也最高,几乎100%。成年猪可能只见呕吐和厌食而不腹泻,死亡率很低。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3~7天腹泻,恢复后容易造成生长发育不良。   2.3猪轮状病毒(RV)感染本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并且通常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源性大肠杆菌甚至球虫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随着日龄增大,患猪死亡率降低。感染7日龄以内仔猪的死亡率极高,可达100%。新生仔猪在缺奶或母源抗体不足时容易感染发病。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走动。有些仔猪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灰黄色或灰白色,水样或糊状,较腥臭。一般腹泻后3~7天常因严重脱水而死亡。若无继发或并发感染,死亡率一般不超过10%。如环境温度下降而造成混合感染时,就会使症状加重,死亡率增加。15~45日龄的仔猪轮状病毒的感染最为普遍。可达到40%~50%,发病高峰亦在此日龄段。成年猪、经产母猪与种公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极少发病。   3、病理变化猪传染性胃肠炎(TGE)与猪流行性腹泻(PED的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TGE和PED的病理变化相似,病死猪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有时出血严重。小肠充血膨大,肠壁变薄、透亮。肠腔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体,含有气泡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黏膜有时出血明显。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肠绒毛萎缩变短、脱落,TGE患猪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从正常的7:1缩小到1:1.而PED患猪缩小到3:1。但这种疾病在其它脏器均无可见的肉眼病变;猪轮状病毒感染病变主要在小肠,肠壁薄、半透明,内容物为水样液体。呈灰黄色或灰黑色;胃内一般可见充满凝乳块和乳汁。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肠粘膜充血、出血,绒毛萎缩、变形、脱落,上皮细胞脱落及上皮细胞质内空泡化。   4、鉴别诊断腹泻只是一个征候群。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引起腹泻的原因包括营养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和寄生虫等因素。由于腹泻病的病因复杂和诊断方法局限性,对腹泻病的确诊很困难。因此对腹泻的具体情况一定要具体分析。
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方法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在近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造成猪场损失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它可以引起仔猪死亡,肥猪掉膘,饲料报酬降低,增加人工费和药费开支。而在猪病毒性腹泻中危害最大的是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流行性腹泻(PED)以及猪轮状病毒(RV)感染。因此正确认识当前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流行种类及特点并采取配套综合防控措施,才是有效预防猪场病毒性腹泻病发生的关键所在。   1、猪病毒性腹泻病的共有特点   1.1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可通过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和呼气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土壤以及车辆、用具,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其它猪只;各种年龄、品种的猪均易感染。   1.2流行季节与形式:多集中发生于晚秋至早春的寒冷季节,我国以每年10月至次年的3月为高发期。但近年来,一些地区在盛夏季节也有发生,应引起足够注意。流行形式主要有暴发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两种。一般首次感染多呈暴发性流行,某些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污染比较严重的猪场,常呈地方性流行。   1.3混合感染严重:主要表现为病毒与细菌疾病的混合感染,病毒性疾病之间的混合感染。一般发生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养猪场,其混合感染率都在50%以上,如猪传染性胃肠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大肠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等。   1.4临床症状:水样腹泻和呕吐是猪病毒性腹泻症的共同特点,但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多见于各种日龄猪,轮状病毒感染则多见于哺乳仔猪,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此外,发病急、传播快,主要危害幼龄仔猪,尤其是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可导致1周龄内仔猪大批死亡,轮状病毒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成年猪经3~7天腹泻后,可逐渐康复,但可能形成僵猪。   2、具体临床表现   2.1猪传染性肠胃炎(TGE)   本病发病急,传播迅速,主要以7-10日龄以内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通常100%)为主要特征。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8-18小时,有的可延长为2-3天或更长时间。出现的症状依病猪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仔猪于感染16-24小时内即可出现呕吐,接着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粪便为白色、黄白色或黄绿色,不久病猪严重脱水,眼球凹陷,皮肤干燥、无弹力,毛长,体重迅速下降,常于2-3天内死亡。较快的在1天内就可引起死亡。发病持续时间长短和死亡率随感染日龄的增加而降低。育肥猪、母猪和公猪的临床症状表现轻重不一,一般表现为厌食,个别猪出现呕吐,严重腹泻的猪排出水便呈喷射状,也有些母猪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如果泌乳母猪发病严重,体温升高,厌食、呕吐和腹泻,泌乳停止,这也是造成仔猪高死亡率的另一因素。   2.2猪流行性腹泻(PED)   本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死亡率为特征。其临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但程度较其轻,在同窝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其慢。一般常在4~5周内传遍整个猪场,经1个月左右流行后该病的传播可自行停止。猪流行性腹泻可单一发生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发病。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初生仔猪为24~36h,育肥猪2天以上。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猪日龄的增长而下降。哺乳仔猪病初体温升高或正常,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继而排出水样粪便。呈灰黄色或灰色,粪便恶臭。1周龄以内仔猪呕吐症状多发生在吃奶后,吐出物含有凝乳块。病猪很快消瘦,后期粪水从肛门流出,污染臀部及足。病猪不食,不愿走动,通常2~4天内因脱水而死亡。1~5日龄内哺乳仔猪感染率最高,病死率也最高,几乎100%。成年猪可能只见呕吐和厌食而不腹泻,死亡率很低。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3~7天腹泻,恢复后容易造成生长发育不良。   2.3猪轮状病毒(RV)感染本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并且通常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源性大肠杆菌甚至球虫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随着日龄增大,患猪死亡率降低。感染7日龄以内仔猪的死亡率极高,可达100%。新生仔猪在缺奶或母源抗体不足时容易感染发病。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走动。有些仔猪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灰黄色或灰白色,水样或糊状,较腥臭。一般腹泻后3~7天常因严重脱水而死亡。若无继发或并发感染,死亡率一般不超过10%。如环境温度下降而造成混合感染时,就会使症状加重,死亡率增加。15~45日龄的仔猪轮状病毒的感染最为普遍。可达到40%~50%,发病高峰亦在此日龄段。成年猪、经产母猪与种公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极少发病。   3、病理变化猪传染性胃肠炎(TGE)与猪流行性腹泻(PED的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TGE和PED的病理变化相似,病死猪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有时出血严重。小肠充血膨大,肠壁变薄、透亮。肠腔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体,含有气泡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黏膜有时出血明显。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肠绒毛萎缩变短、脱落,TGE患猪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从正常的7:1缩小到1:1.而PED患猪缩小到3:1。但这种疾病在其它脏器均无可见的肉眼病变;猪轮状病毒感染病变主要在小肠,肠壁薄、半透明,内容物为水样液体。呈灰黄色或灰黑色;胃内一般可见充满凝乳块和乳汁。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肠粘膜充血、出血,绒毛萎缩、变形、脱落,上皮细胞脱落及上皮细胞质内空泡化。   4、鉴别诊断腹泻只是一个征候群。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引起腹泻的原因包括营养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和寄生虫等因素。由于腹泻病的病因复杂和诊断方法局限性,对腹泻病的确诊很困难。因此对腹泻的具体情况一定要具体分析。
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方法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在近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造成猪场损失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它可以引起仔猪死亡,肥猪掉膘,饲料报酬降低,增加人工费和药费开支。而在猪病毒性腹泻中危害最大的是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流行性腹泻(PED)以及猪轮状病毒(RV)感染。因此正确认识当前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流行种类及特点并采取配套综合防控措施,才是有效预防猪场病毒性腹泻病发生的关键所在。   1、猪病毒性腹泻病的共有特点   1.1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可通过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和呼气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土壤以及车辆、用具,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其它猪只;各种年龄、品种的猪均易感染。   1.2流行季节与形式:多集中发生于晚秋至早春的寒冷季节,我国以每年10月至次年的3月为高发期。但近年来,一些地区在盛夏季节也有发生,应引起足够注意。流行形式主要有暴发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两种。一般首次感染多呈暴发性流行,某些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污染比较严重的猪场,常呈地方性流行。   1.3混合感染严重:主要表现为病毒与细菌疾病的混合感染,病毒性疾病之间的混合感染。一般发生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养猪场,其混合感染率都在50%以上,如猪传染性胃肠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大肠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等。   1.4临床症状:水样腹泻和呕吐是猪病毒性腹泻症的共同特点,但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多见于各种日龄猪,轮状病毒感染则多见于哺乳仔猪,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此外,发病急、传播快,主要危害幼龄仔猪,尤其是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可导致1周龄内仔猪大批死亡,轮状病毒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成年猪经3~7天腹泻后,可逐渐康复,但可能形成僵猪。   2、具体临床表现   2.1猪传染性肠胃炎(TGE)   本病发病急,传播迅速,主要以7-10日龄以内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通常100%)为主要特征。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8-18小时,有的可延长为2-3天或更长时间。出现的症状依病猪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仔猪于感染16-24小时内即可出现呕吐,接着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粪便为白色、黄白色或黄绿色,不久病猪严重脱水,眼球凹陷,皮肤干燥、无弹力,毛长,体重迅速下降,常于2-3天内死亡。较快的在1天内就可引起死亡。发病持续时间长短和死亡率随感染日龄的增加而降低。育肥猪、母猪和公猪的临床症状表现轻重不一,一般表现为厌食,个别猪出现呕吐,严重腹泻的猪排出水便呈喷射状,也有些母猪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如果泌乳母猪发病严重,体温升高,厌食、呕吐和腹泻,泌乳停止,这也是造成仔猪高死亡率的另一因素。   2.2猪流行性腹泻(PED)   本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死亡率为特征。其临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但程度较其轻,在同窝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其慢。一般常在4~5周内传遍整个猪场,经1个月左右流行后该病的传播可自行停止。猪流行性腹泻可单一发生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发病。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初生仔猪为24~36h,育肥猪2天以上。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猪日龄的增长而下降。哺乳仔猪病初体温升高或正常,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继而排出水样粪便。呈灰黄色或灰色,粪便恶臭。1周龄以内仔猪呕吐症状多发生在吃奶后,吐出物含有凝乳块。病猪很快消瘦,后期粪水从肛门流出,污染臀部及足。病猪不食,不愿走动,通常2~4天内因脱水而死亡。1~5日龄内哺乳仔猪感染率最高,病死率也最高,几乎100%。成年猪可能只见呕吐和厌食而不腹泻,死亡率很低。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3~7天腹泻,恢复后容易造成生长发育不良。   2.3猪轮状病毒(RV)感染本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并且通常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源性大肠杆菌甚至球虫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随着日龄增大,患猪死亡率降低。感染7日龄以内仔猪的死亡率极高,可达100%。新生仔猪在缺奶或母源抗体不足时容易感染发病。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走动。有些仔猪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灰黄色或灰白色,水样或糊状,较腥臭。一般腹泻后3~7天常因严重脱水而死亡。若无继发或并发感染,死亡率一般不超过10%。如环境温度下降而造成混合感染时,就会使症状加重,死亡率增加。15~45日龄的仔猪轮状病毒的感染最为普遍。可达到40%~50%,发病高峰亦在此日龄段。成年猪、经产母猪与种公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极少发病。   3、病理变化猪传染性胃肠炎(TGE)与猪流行性腹泻(PED的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TGE和PED的病理变化相似,病死猪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有时出血严重。小肠充血膨大,肠壁变薄、透亮。肠腔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体,含有气泡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黏膜有时出血明显。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肠绒毛萎缩变短、脱落,TGE患猪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从正常的7:1缩小到1:1.而PED患猪缩小到3:1。但这种疾病在其它脏器均无可见的肉眼病变;猪轮状病毒感染病变主要在小肠,肠壁薄、半透明,内容物为水样液体。呈灰黄色或灰黑色;胃内一般可见充满凝乳块和乳汁。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肠粘膜充血、出血,绒毛萎缩、变形、脱落,上皮细胞脱落及上皮细胞质内空泡化。   4、鉴别诊断腹泻只是一个征候群。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引起腹泻的原因包括营养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和寄生虫等因素。由于腹泻病的病因复杂和诊断方法局限性,对腹泻病的确诊很困难。因此对腹泻的具体情况一定要具体分析。
10月13日早间江苏鸡蛋价格行情 报价地区 单位:元/斤(出厂) 趋势 【徐州】 徐州-市郊 鸡蛋价格: 4.77 徐州-睢宁地区 鸡蛋价格: 4.83 徐州-沛县地区 鸡蛋价格: 4.73 徐州-丰县地区 鸡蛋价格: 4.80 徐州-邳州地区 鸡蛋价格: 4.83 徐州-铜山地区 鸡蛋价格: 4.77 徐州-新沂地区 鸡蛋价格: 4.83 【淮安】 淮安-市区 鸡蛋价格: 4.87 淮安-楚州地区 鸡蛋价格(上海价) 4.84 淮安-楚州地区 鸡蛋价格(淮安价) 4.87 淮安-淮阴地区 鸡蛋价格: 4.83 淮安-涟水地区 鸡蛋价格: 4.90 【盐城】 盐城-市郊 鸡蛋价格: 4.85 盐城-盐都地区 鸡蛋价格: 4.82 盐城-建湖地区 鸡蛋价格: 4.82 盐城-射阳地区 鸡蛋价格: 4.82 盐城-大丰地区 鸡蛋价格: 4.82 【宿迁】 宿迁-市区 鸡蛋价格: 4.83 宿迁-沭阳地区 鸡蛋价格: 4.83 宿迁-泗洪地区 鸡蛋价格: 4.83 宿迁-宿豫地区 鸡蛋价格: 4.83 宿迁-泗阳地区 鸡蛋价格: 4.83 【泰州】 泰州-市区 鸡蛋价格: 4.97 【无锡】 无锡-市区 5.05 【南通】 南通-市区 鸡蛋价格: 4.92 南通-海安(东)地区 鸡蛋价格: 4.95 南通-海安(西)地区 鸡蛋价格: 4.85 降 南通-如皋地区 鸡蛋价格: 4.96 【南京】 南京-市区 鸡蛋批发价格: 5.07 【连云港】 连云港-市区 鸡蛋价格: 5.05 连云港-灌云地区 鸡蛋价格: 4.95 连云港-东海地区 鸡蛋价格: 4.85 连云港-赣榆地区 鸡蛋价格: 4.85 降
猪有泪斑和眼屎原因解析   近年来,猪有泪斑的情况越来越多,猪的泪斑只是一个症状,是机体内部不适的外部表现,虽不会造成猪的死亡,但影响猪的免疫力,使其生长缓慢。笔者通过走访猪场后总结出以下内容:   猪有泪斑原因解析如下:   其一内热引起。在中医理论中肝属木,主筋,开窍于目,目主视觉,肝有经脉与之相连,其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五脏六腑之精气,特别是肝血的滋养,泪从目出,故泪为肝之液。在病理情况下,肝的病变常常引起泪的分泌异常。如肝之阴血不足,则泪液减少,两目干涩;肝经风热,则两目流泪生眵。所以眼有泪斑,眼结膜潮红,简单说可由肝火上炎引起。   肝有病变,   其二可能是患了传染性萎缩鼻炎。病猪眼角有泪斑,并出现鼻炎的症状,在该病发生后期,鼻甲骨会变形,可引起鼻泪管发炎并造成堵塞,因而分泌的眼泪无法通过鼻泪管到达鼻腔而从眼角流下,沾上灰尘后形成“泪斑”,甚至在眼睛周围形成黑眼圈。如炎症沿鼻泪管延伸至眼,则会出现明显的结膜炎症状,出现“红眼病”。   其三可能是空气质量不好,氨气味太浓刺激引起。   其四霉菌毒素、抗生素和化学药剂都会导致严重的肝损伤   可能引起泪斑的原因主要有上述四种情况,我们要弄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才能有效治疗。   如是萎缩性鼻炎造成的,患病时间长会造成鼻腔的特殊变化,鼻腔萎缩卷曲,泪斑、喷嚏、结膜炎等是重要的参考因素,鼻甲骨是否萎缩则基本上可作为确诊的依据。   如是空气质量造成有泪斑,进猪舍后可闻到刺鼻的氨气味,即可确诊。   最常见的是肝火上炎造成的,所有造成肝脏有变化的疾病都会造成泪斑的产生,如圆环病、伪狂犬病等造成肝脏有炎症的一些疾病。现在最常见的病症就是圆环病、伪狂犬病的亚临床感染,即没有其他症状而单独表现出泪斑或结膜炎。   因此,治疗这类疾病要遵循五个原则:   1.料中加入抗菌肽/防御素,忌用黄芪多糖类的补药;2.使用抗菌肽+抗生素消炎药,治疗萎缩性鼻炎;3.改善猪场环境,4、加脱霉剂清除霉菌毒素的感染,5不滥用抗生素和化药
猪有泪斑和眼屎原因解析   近年来,猪有泪斑的情况越来越多,猪的泪斑只是一个症状,是机体内部不适的外部表现,虽不会造成猪的死亡,但影响猪的免疫力,使其生长缓慢。笔者通过走访猪场后总结出以下内容:   猪有泪斑原因解析如下:   其一内热引起。在中医理论中肝属木,主筋,开窍于目,目主视觉,肝有经脉与之相连,其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五脏六腑之精气,特别是肝血的滋养,泪从目出,故泪为肝之液。在病理情况下,肝的病变常常引起泪的分泌异常。如肝之阴血不足,则泪液减少,两目干涩;肝经风热,则两目流泪生眵。所以眼有泪斑,眼结膜潮红,简单说可由肝火上炎引起。   肝有病变,   其二可能是患了传染性萎缩鼻炎。病猪眼角有泪斑,并出现鼻炎的症状,在该病发生后期,鼻甲骨会变形,可引起鼻泪管发炎并造成堵塞,因而分泌的眼泪无法通过鼻泪管到达鼻腔而从眼角流下,沾上灰尘后形成“泪斑”,甚至在眼睛周围形成黑眼圈。如炎症沿鼻泪管延伸至眼,则会出现明显的结膜炎症状,出现“红眼病”。   其三可能是空气质量不好,氨气味太浓刺激引起。   其四霉菌毒素、抗生素和化学药剂都会导致严重的肝损伤   可能引起泪斑的原因主要有上述四种情况,我们要弄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才能有效治疗。   如是萎缩性鼻炎造成的,患病时间长会造成鼻腔的特殊变化,鼻腔萎缩卷曲,泪斑、喷嚏、结膜炎等是重要的参考因素,鼻甲骨是否萎缩则基本上可作为确诊的依据。   如是空气质量造成有泪斑,进猪舍后可闻到刺鼻的氨气味,即可确诊。   最常见的是肝火上炎造成的,所有造成肝脏有变化的疾病都会造成泪斑的产生,如圆环病、伪狂犬病等造成肝脏有炎症的一些疾病。现在最常见的病症就是圆环病、伪狂犬病的亚临床感染,即没有其他症状而单独表现出泪斑或结膜炎。   因此,治疗这类疾病要遵循五个原则:   1.料中加入抗菌肽/防御素,忌用黄芪多糖类的补药;2.使用抗菌肽+抗生素消炎药,治疗萎缩性鼻炎;3.改善猪场环境,4、加脱霉剂清除霉菌毒素的感染,5不滥用抗生素和化药
初生、断奶仔猪体重小的原因   断奶体重偏小是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猪场28天断奶体重6.5—7.5千克,管理好的猪场28天断奶体重可达到8—9.3千克以上。断奶体重小也给养猪场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断奶过渡难度大、保育期死亡率增加、育肥期增重速度慢、饲料效率变差,也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造成断奶体重小的重要原因:初生体重小造成断奶体重小,是不争的事实之一,原因有:1、母猪日进食营养总量直接影响母乳好坏,28天断奶时母乳对仔猪断奶体重的影响高达(90%),而母乳在很大程度上受母猪日进食营养总量的影响;哺乳母猪料能量不足,是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2、日喂饲次数少导致日进食总量不够,日进食总的营养不足而影响了母猪产奶量。   提高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   1、关注母猪日进食代谢能总量,母猪日进食代谢能总量最好不低于16兆卡,哺乳仔猪增重速度最快。   2、为了使哺乳母猪日粮的代谢能达到3150千卡/千克,配方中必须添加油脂而且必须含高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因为饱和脂肪酸母猪很难利用。仔猪在断奶前生产性能的表现,与母乳分泌情况有很强的相关关系(r2=0.87—0.90)。   脂肪是仔猪的主要能量来源,通常占初乳的30—40%、常乳的55—60%,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乳的主要组成成分受母猪日粮影响较大。所以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使初乳和常乳中具有较高的脂肪含量。养猪之家网友介绍,哺乳仔猪另外的40%能量来源主要是靠乳糖,而乳糖和乳蛋白含量与采食量的关系较大,高采食量的母猪乳糖分泌量大。   仔猪的生长潜力受母乳蛋白成分和含量的影响,而仔猪的蛋白储备随能量的摄入呈线性增加。现代的研究表明,仔猪的哺乳期脂肪储备对生长猪的生长影响很大。   3、饲喂次数少,影响了母猪日进食总量。目前很多猪场哺乳母猪日喂2—3次,以3次的居多;而哺乳母猪最好日喂4次,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日喂4次,每天可以提高采食量1千克,对改善母猪产奶量,提高断奶体重意义重大。   4、高度注意哺乳母猪饮水量的问题。哺乳母猪采食量与饮水量的关系很大,Gill(1989)哺乳母猪饮水量增加对采食量增加有明显影响,饮水量与采食量间存在线性相关,饮水量=4.2+2.52x采食量(kg/d)。   因此,在哺乳期内保证母猪的饮水至关重要。在热环境和限位栏的情况下,母猪的活动减少会导致饮水量的减少。饮水减少的后果之一是粪便中的干物质增加,引起便秘,便秘又可以使母猪患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症,哺乳期奶量下降。
初生、断奶仔猪体重小的原因   断奶体重偏小是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猪场28天断奶体重6.5—7.5千克,管理好的猪场28天断奶体重可达到8—9.3千克以上。断奶体重小也给养猪场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断奶过渡难度大、保育期死亡率增加、育肥期增重速度慢、饲料效率变差,也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造成断奶体重小的重要原因:初生体重小造成断奶体重小,是不争的事实之一,原因有:1、母猪日进食营养总量直接影响母乳好坏,28天断奶时母乳对仔猪断奶体重的影响高达(90%),而母乳在很大程度上受母猪日进食营养总量的影响;哺乳母猪料能量不足,是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2、日喂饲次数少导致日进食总量不够,日进食总的营养不足而影响了母猪产奶量。   提高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   1、关注母猪日进食代谢能总量,母猪日进食代谢能总量最好不低于16兆卡,哺乳仔猪增重速度最快。   2、为了使哺乳母猪日粮的代谢能达到3150千卡/千克,配方中必须添加油脂而且必须含高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因为饱和脂肪酸母猪很难利用。仔猪在断奶前生产性能的表现,与母乳分泌情况有很强的相关关系(r2=0.87—0.90)。   脂肪是仔猪的主要能量来源,通常占初乳的30—40%、常乳的55—60%,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乳的主要组成成分受母猪日粮影响较大。所以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使初乳和常乳中具有较高的脂肪含量。养猪之家网友介绍,哺乳仔猪另外的40%能量来源主要是靠乳糖,而乳糖和乳蛋白含量与采食量的关系较大,高采食量的母猪乳糖分泌量大。   仔猪的生长潜力受母乳蛋白成分和含量的影响,而仔猪的蛋白储备随能量的摄入呈线性增加。现代的研究表明,仔猪的哺乳期脂肪储备对生长猪的生长影响很大。   3、饲喂次数少,影响了母猪日进食总量。目前很多猪场哺乳母猪日喂2—3次,以3次的居多;而哺乳母猪最好日喂4次,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日喂4次,每天可以提高采食量1千克,对改善母猪产奶量,提高断奶体重意义重大。   4、高度注意哺乳母猪饮水量的问题。哺乳母猪采食量与饮水量的关系很大,Gill(1989)哺乳母猪饮水量增加对采食量增加有明显影响,饮水量与采食量间存在线性相关,饮水量=4.2+2.52x采食量(kg/d)。   因此,在哺乳期内保证母猪的饮水至关重要。在热环境和限位栏的情况下,母猪的活动减少会导致饮水量的减少。饮水减少的后果之一是粪便中的干物质增加,引起便秘,便秘又可以使母猪患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症,哺乳期奶量下降。
九种猪病引起死胎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过程中,妊娠母猪产出死胎是很普遍的事情,正常猪场死胎率在7%以下,若超过7%这个比例,会造成猪场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死胎原因较多,也很复杂,本人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因为疾病引起死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作简要分析。   一、细小病毒   临床症状:多数死胎,死仔或弱仔,皮肤皮下充血或水肿,胸腹腔积有淡红色或淡黄色渗出液,肝、脾、肾有时肿大脆弱,个别死胎死仔皮肤出血,弱仔出生后半小时耳尖、后颈、胸、腹下出现血斑,半日后皮肤发紫而死亡。   防治措施:免疫接种①弱毒疫苗:接种后不产生病毒血症和排毒,但能诱导产生高滴度的抗体和较强的免疫力。 ②灭活苗:油剂灭活苗,两次注射免疫应答   反应持续7个月以上。   二、衣原体   临床症状:死胎皮下水肿有出血点,胎衣呈暗红色、有水肿和坏死区,肺水肿,表面有大量出血点,肝质脆,有灰白色斑点,死胎体表有一层灰黄色覆盖物。   防治措施:1、疫苗接种:①种母猪场对阴性母猪群在配种前免疫衣原体灭活苗,对阳性母猪群进行淘汰。②商品猪场:每年对种公猪与繁殖母猪用灭活苗免疫一次,连用3年,繁殖母猪配种前1个月皮下注射,   2、药物防治:①怀孕后期饲料中加入400ppm的四环素,100ppm的TMP连用1c天。②个别严重者输液:红霉素25万×6支VC1g×4支,10%葡萄糖静滴并肌注复合VB20ml。   三、伪狂犬   剖检症状:肾脏布满针尖出血点,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增加,心包液增加,咽喉部及其淋巴结有坏死病灶,扁桃体,肝,脾可能有散在灰白坏死点。   防治措施:疫苗接种①紧急免疫接种:当发生伪狂犬时,在严格消毒和封闭情况下,可运用弱毒苗进行紧急接种,--Ca 7天可控制但不能保证母猪以后不产死胎。②血清疗法:运用康复猪血清可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   四、蓝耳病   部检症状:歹朗台有小面积肺炎病变区、肠系膜淋巴结水肿、结肠水样便,皮下水肿,胸腹腔不等量积液,脐部肿大、出血。   防治措施:①自家灭活疫苗是控制本场蓝耳病例有效办法。②对后备怀孕母猪及20日龄左右的仔猪进行免疫是有效的,不主张使用弱疫苗   五、附红细胞体   部检症状:死胎皮肤及粘膜苍白、血液稀凝固不良,肝肿变性呈黄棕色,淋巴结水肿,体腔积液、个别黄疸。防治措施:①定期饲料中加入四环药400ppm,阿散酸150ppm或土霉素1500ppm,阿散酸150ppm交替使用,可控制本病。②驱虫母猪可采用通灭肌注,加注得米先效果更好。   六、日本乙型脑炎   剖检症状:死胎脑积水,胎盘水肿,公猪呈睾丸硬化与阴囊粘连、胸腹积水,浆膜表面有出血斑,淋巴结充血或肝脾有坏死灶. 防治措施:免疫接种:①后备公、母在配种前3周及l周进行两次接种乙型脑炎弱毒疫苗②每年于蚊子出现前(4月中旬)时进行对公 、母猪连续两次免疫接种。   七、猪瘟   剖检症状:死胎轻微败血症,肾脏皮质部针尖出血点,脾表面丘状小点出血,有的边缘有锯齿突起出血性梗死;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中央坏死,呈大理石样,胃肠粘膜充血和出血,喉外膜有出血点。   防治措施:1.免疫接种:①普通情况下:于3—4周龄进行第一次免疫,由于考虑到母源抗体的影响,第一次免疫用3—4倍剂量效果较好,8—9周龄进行二次免疫。②发生过猪瘟的猪场,新生仔猪应进行超免。   2.药物治疗:①对于种公猪或价值高的母猪可用抗血清   八、猪弓形体病:   剖检症状:死胎有木乃伊、并大小不一,胎盘上有增厚的多灶性白斑,肺点样突变和肝肿大,间质性肺炎,暗红色,肠系膜淋巴结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肾表面和切面有出血点。   防治措施:药物治疗①饲料添力IIZ-甲氧嘧啶150ppm,小苏打800ppmTMP30ppm连用7—10天②个别严重者静注磺胺一6一甲氧嘧啶100mg/kg体重同时肌注亚硒酸钠VE针5—10ml   九、李氏杆菌   剖检症状:死胎除败血症病变外,主要是肝脏局灶部坏死,淋巴结、心肌、脑有坏死灶,延髓和脑脊髓变软,有化脓灶。   防治措施:①建议饲料中加入恩诺沙星粉200ppm,连用7天。②个别严重者可肌注2.5%恩诺沙星,外加VB,、VB2效果更好.出现上述剖检症状只是初步的诊断,在剖检时仅供同行参考,如果有条件的规模化养猪场可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查,那就可以确诊死胎的原因,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九种猪病引起死胎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过程中,妊娠母猪产出死胎是很普遍的事情,正常猪场死胎率在7%以下,若超过7%这个比例,会造成猪场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死胎原因较多,也很复杂,本人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因为疾病引起死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作简要分析。   一、细小病毒   临床症状:多数死胎,死仔或弱仔,皮肤皮下充血或水肿,胸腹腔积有淡红色或淡黄色渗出液,肝、脾、肾有时肿大脆弱,个别死胎死仔皮肤出血,弱仔出生后半小时耳尖、后颈、胸、腹下出现血斑,半日后皮肤发紫而死亡。   防治措施:免疫接种①弱毒疫苗:接种后不产生病毒血症和排毒,但能诱导产生高滴度的抗体和较强的免疫力。 ②灭活苗:油剂灭活苗,两次注射免疫应答   反应持续7个月以上。   二、衣原体   临床症状:死胎皮下水肿有出血点,胎衣呈暗红色、有水肿和坏死区,肺水肿,表面有大量出血点,肝质脆,有灰白色斑点,死胎体表有一层灰黄色覆盖物。   防治措施:1、疫苗接种:①种母猪场对阴性母猪群在配种前免疫衣原体灭活苗,对阳性母猪群进行淘汰。②商品猪场:每年对种公猪与繁殖母猪用灭活苗免疫一次,连用3年,繁殖母猪配种前1个月皮下注射,   2、药物防治:①怀孕后期饲料中加入400ppm的四环素,100ppm的TMP连用1c天。②个别严重者输液:红霉素25万×6支VC1g×4支,10%葡萄糖静滴并肌注复合VB20ml。   三、伪狂犬   剖检症状:肾脏布满针尖出血点,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增加,心包液增加,咽喉部及其淋巴结有坏死病灶,扁桃体,肝,脾可能有散在灰白坏死点。   防治措施:疫苗接种①紧急免疫接种:当发生伪狂犬时,在严格消毒和封闭情况下,可运用弱毒苗进行紧急接种,--Ca 7天可控制但不能保证母猪以后不产死胎。②血清疗法:运用康复猪血清可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   四、蓝耳病   部检症状:歹朗台有小面积肺炎病变区、肠系膜淋巴结水肿、结肠水样便,皮下水肿,胸腹腔不等量积液,脐部肿大、出血。   防治措施:①自家灭活疫苗是控制本场蓝耳病例有效办法。②对后备怀孕母猪及20日龄左右的仔猪进行免疫是有效的,不主张使用弱疫苗   五、附红细胞体   部检症状:死胎皮肤及粘膜苍白、血液稀凝固不良,肝肿变性呈黄棕色,淋巴结水肿,体腔积液、个别黄疸。防治措施:①定期饲料中加入四环药400ppm,阿散酸150ppm或土霉素1500ppm,阿散酸150ppm交替使用,可控制本病。②驱虫母猪可采用通灭肌注,加注得米先效果更好。   六、日本乙型脑炎   剖检症状:死胎脑积水,胎盘水肿,公猪呈睾丸硬化与阴囊粘连、胸腹积水,浆膜表面有出血斑,淋巴结充血或肝脾有坏死灶. 防治措施:免疫接种:①后备公、母在配种前3周及l周进行两次接种乙型脑炎弱毒疫苗②每年于蚊子出现前(4月中旬)时进行对公 、母猪连续两次免疫接种。   七、猪瘟   剖检症状:死胎轻微败血症,肾脏皮质部针尖出血点,脾表面丘状小点出血,有的边缘有锯齿突起出血性梗死;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中央坏死,呈大理石样,胃肠粘膜充血和出血,喉外膜有出血点。   防治措施:1.免疫接种:①普通情况下:于3—4周龄进行第一次免疫,由于考虑到母源抗体的影响,第一次免疫用3—4倍剂量效果较好,8—9周龄进行二次免疫。②发生过猪瘟的猪场,新生仔猪应进行超免。   2.药物治疗:①对于种公猪或价值高的母猪可用抗血清   八、猪弓形体病:   剖检症状:死胎有木乃伊、并大小不一,胎盘上有增厚的多灶性白斑,肺点样突变和肝肿大,间质性肺炎,暗红色,肠系膜淋巴结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肾表面和切面有出血点。   防治措施:药物治疗①饲料添力IIZ-甲氧嘧啶150ppm,小苏打800ppmTMP30ppm连用7—10天②个别严重者静注磺胺一6一甲氧嘧啶100mg/kg体重同时肌注亚硒酸钠VE针5—10ml   九、李氏杆菌   剖检症状:死胎除败血症病变外,主要是肝脏局灶部坏死,淋巴结、心肌、脑有坏死灶,延髓和脑脊髓变软,有化脓灶。   防治措施:①建议饲料中加入恩诺沙星粉200ppm,连用7天。②个别严重者可肌注2.5%恩诺沙星,外加VB,、VB2效果更好.出现上述剖检症状只是初步的诊断,在剖检时仅供同行参考,如果有条件的规模化养猪场可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查,那就可以确诊死胎的原因,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夏季猪皮肤发红三大病因   一、猪瘟与弓形体病混合感染   1、症状:病猪全身皮肤发红,有的有出血点,耳皮、腹下、四肢、胸膜处有充血、出血,及紫色的淤血斑。出现高温稽留热现象,病猪站立不稳,并出现瘫痪现象,粪便前期干结,后期腹泻,有水痢、脓痢出现,并具有恶臭味。病猪犬坐呼吸口吐白沫,呼吸困难,母猪流产,病的后期会出现四肢瘫痪。   2、判断要点:母猪大部分出现流产现象,可怀疑本病。本病与蓝耳病、附红细胞体病病状相似,但使用血虫净、抗生素及蓝耳病疫苗免疫无效。   3、防治:   (1)猪瘟紧急免疫10-15头份/只。   (2)可使用卡那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肌肉注射。可以应用磺胺类药物如磺胺—6--甲氧嘧啶或者磺胺-2-甲氧嘧啶对弓形体病进行治疗。   二、猪附红细胞体病,俗称红皮病。   症状表现: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的皮肤呈紫红色,指压不褪色。   治疗:猪饲料添加阿散酸100ppm。也可使用血虫净(兰州产)或市面销售的其他产品等。饲料种可添加尼可苏等商业产品。   三、传染性胸膜肺炎,呈散发,常与猪流感并发或继发。   据了解到病猪体温40℃以上,咳嗽,皮肤发红,后期呼吸困难,鼻、耳、后躯皮肤发紫、发红。剖检两侧肺,呈紫红色,间质充满血样液体,表面有纤维素覆盖,病程较长的,浆膜呈红色,胸壁粘连,胸腔积液。   治疗和药物预防时,用磺胺类抗生素有效。
夏季猪皮肤发红三大病因   一、猪瘟与弓形体病混合感染   1、症状:病猪全身皮肤发红,有的有出血点,耳皮、腹下、四肢、胸膜处有充血、出血,及紫色的淤血斑。出现高温稽留热现象,病猪站立不稳,并出现瘫痪现象,粪便前期干结,后期腹泻,有水痢、脓痢出现,并具有恶臭味。病猪犬坐呼吸口吐白沫,呼吸困难,母猪流产,病的后期会出现四肢瘫痪。   2、判断要点:母猪大部分出现流产现象,可怀疑本病。本病与蓝耳病、附红细胞体病病状相似,但使用血虫净、抗生素及蓝耳病疫苗免疫无效。   3、防治:   (1)猪瘟紧急免疫10-15头份/只。   (2)可使用卡那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肌肉注射。可以应用磺胺类药物如磺胺—6--甲氧嘧啶或者磺胺-2-甲氧嘧啶对弓形体病进行治疗。   二、猪附红细胞体病,俗称红皮病。   症状表现: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的皮肤呈紫红色,指压不褪色。   治疗:猪饲料添加阿散酸100ppm。也可使用血虫净(兰州产)或市面销售的其他产品等。饲料种可添加尼可苏等商业产品。   三、传染性胸膜肺炎,呈散发,常与猪流感并发或继发。   据了解到病猪体温40℃以上,咳嗽,皮肤发红,后期呼吸困难,鼻、耳、后躯皮肤发紫、发红。剖检两侧肺,呈紫红色,间质充满血样液体,表面有纤维素覆盖,病程较长的,浆膜呈红色,胸壁粘连,胸腔积液。   治疗和药物预防时,用磺胺类抗生素有效。
猪阉割后继发水肿病的治疗   猪群仔猪体重在20千克左右,体格健壮,膘情良好。最急性型,病猪突然尖叫,前冲或后退几步,抽搐、角弓反张,口流白沫,常因喉头痉挛、水肿或泡沫阻塞喉头造成窒息,一般不超过30分钟便死亡。急性病例,体温正常,病初时有短暂的升高,眼睑或头颈部水肿,尤以上眼睑水肿最为明显,前期可见红肿,后期见白色或青紫色肿胀。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无目的行走,共济失调或做圆圈运动。口流泡沫,因喉头水肿,造成声音嘶哑,随后抽搐,卧地,四肢呈游泳状划动,不能起立。在昏迷状态中死亡。   2 病理变化   心脏瘀血、出血,出血点主要出现在心冠部;肺水肿、瘀血,整个肺表面布满出血斑;胃水肿,内容物充盈,剖开胃大弯,可见剖面微微颤动,呈黄绿色肉冻样,这便是胃黏膜层与肌肉层的胶冻样水肿。网友介绍,除去胃内容物,可见胃大弯黏膜水肿、弥散性充血和急性卡他性炎症,近贲门端有一层黑色渣滓样物覆盖于黏膜上;脾肿大,其上布满麸皮状出血斑点;膀胱无尿或仅有少量尿液,黏膜充血、水肿;肾营养不良且瘀血;打开腹腔,见有几束纤维蛋白,呈稀疏网状罩在腹腔脏器表面,大小肠道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淋巴结充血、出血。   3 防治   3.1 用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50毫升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蒽诺沙星5毫升(0.15克)+地塞米松2毫升(1毫升=5毫克),抑菌消炎和抗过敏。   3.2 随后用50%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呋喃苯胺酸注射液2毫升(2毫升=20毫克)混合静脉注射,解毒利尿。   3.3 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毫升(10毫升=1克)静脉注射,肌肉注射VB1,维持神经正常功能。经过上述治疗,大部分猪都能治愈。   3.4 对同窝未发病的仔猪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和蒽诺沙星粉剂拌料,连用3天,效果较好。
猪阉割后继发水肿病的治疗   猪群仔猪体重在20千克左右,体格健壮,膘情良好。最急性型,病猪突然尖叫,前冲或后退几步,抽搐、角弓反张,口流白沫,常因喉头痉挛、水肿或泡沫阻塞喉头造成窒息,一般不超过30分钟便死亡。急性病例,体温正常,病初时有短暂的升高,眼睑或头颈部水肿,尤以上眼睑水肿最为明显,前期可见红肿,后期见白色或青紫色肿胀。精神沉郁,少食或不食。无目的行走,共济失调或做圆圈运动。口流泡沫,因喉头水肿,造成声音嘶哑,随后抽搐,卧地,四肢呈游泳状划动,不能起立。在昏迷状态中死亡。   2 病理变化   心脏瘀血、出血,出血点主要出现在心冠部;肺水肿、瘀血,整个肺表面布满出血斑;胃水肿,内容物充盈,剖开胃大弯,可见剖面微微颤动,呈黄绿色肉冻样,这便是胃黏膜层与肌肉层的胶冻样水肿。网友介绍,除去胃内容物,可见胃大弯黏膜水肿、弥散性充血和急性卡他性炎症,近贲门端有一层黑色渣滓样物覆盖于黏膜上;脾肿大,其上布满麸皮状出血斑点;膀胱无尿或仅有少量尿液,黏膜充血、水肿;肾营养不良且瘀血;打开腹腔,见有几束纤维蛋白,呈稀疏网状罩在腹腔脏器表面,大小肠道有不同程度的炎症;淋巴结充血、出血。   3 防治   3.1 用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50毫升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蒽诺沙星5毫升(0.15克)+地塞米松2毫升(1毫升=5毫克),抑菌消炎和抗过敏。   3.2 随后用50%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呋喃苯胺酸注射液2毫升(2毫升=20毫克)混合静脉注射,解毒利尿。   3.3 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毫升(10毫升=1克)静脉注射,肌肉注射VB1,维持神经正常功能。经过上述治疗,大部分猪都能治愈。   3.4 对同窝未发病的仔猪用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和蒽诺沙星粉剂拌料,连用3天,效果较好。
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方法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在近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造成猪场损失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它可以引起仔猪死亡,肥猪掉膘,饲料报酬降低,增加人工费和药费开支。而在猪病毒性腹泻中危害最大的是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流行性腹泻(PED)以及猪轮状病毒(RV)感染。因此正确认识当前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流行种类及特点并采取配套综合防控措施,才是有效预防猪场病毒性腹泻病发生的关键所在。   1、猪病毒性腹泻病的共有特点   1.1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可通过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和呼气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土壤以及车辆、用具,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其它猪只;各种年龄、品种的猪均易感染。   1.2流行季节与形式:多集中发生于晚秋至早春的寒冷季节,我国以每年10月至次年的3月为高发期。但近年来,一些地区在盛夏季节也有发生,应引起足够注意。流行形式主要有暴发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两种。一般首次感染多呈暴发性流行,某些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污染比较严重的猪场,常呈地方性流行。   1.3混合感染严重:主要表现为病毒与细菌疾病的混合感染,病毒性疾病之间的混合感染。一般发生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养猪场,其混合感染率都在50%以上,如猪传染性胃肠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大肠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等。   1.4临床症状:水样腹泻和呕吐是猪病毒性腹泻症的共同特点,但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多见于各种日龄猪,轮状病毒感染则多见于哺乳仔猪,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此外,发病急、传播快,主要危害幼龄仔猪,尤其是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可导致1周龄内仔猪大批死亡,轮状病毒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成年猪经3~7天腹泻后,可逐渐康复,但可能形成僵猪。   2、具体临床表现   2.1猪传染性肠胃炎(TGE)   本病发病急,传播迅速,主要以7-10日龄以内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通常100%)为主要特征。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8-18小时,有的可延长为2-3天或更长时间。出现的症状依病猪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仔猪于感染16-24小时内即可出现呕吐,接着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粪便为白色、黄白色或黄绿色,不久病猪严重脱水,眼球凹陷,皮肤干燥、无弹力,毛长,体重迅速下降,常于2-3天内死亡。较快的在1天内就可引起死亡。发病持续时间长短和死亡率随感染日龄的增加而降低。育肥猪、母猪和公猪的临床症状表现轻重不一,一般表现为厌食,个别猪出现呕吐,严重腹泻的猪排出水便呈喷射状,也有些母猪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如果泌乳母猪发病严重,体温升高,厌食、呕吐和腹泻,泌乳停止,这也是造成仔猪高死亡率的另一因素。   2.2猪流行性腹泻(PED)   本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死亡率为特征。其临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但程度较其轻,在同窝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其慢。一般常在4~5周内传遍整个猪场,经1个月左右流行后该病的传播可自行停止。猪流行性腹泻可单一发生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发病。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初生仔猪为24~36h,育肥猪2天以上。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猪日龄的增长而下降。哺乳仔猪病初体温升高或正常,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继而排出水样粪便。呈灰黄色或灰色,粪便恶臭。1周龄以内仔猪呕吐症状多发生在吃奶后,吐出物含有凝乳块。病猪很快消瘦,后期粪水从肛门流出,污染臀部及足。病猪不食,不愿走动,通常2~4天内因脱水而死亡。1~5日龄内哺乳仔猪感染率最高,病死率也最高,几乎100%。成年猪可能只见呕吐和厌食而不腹泻,死亡率很低。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3~7天腹泻,恢复后容易造成生长发育不良。   2.3猪轮状病毒(RV)感染本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并且通常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源性大肠杆菌甚至球虫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随着日龄增大,患猪死亡率降低。感染7日龄以内仔猪的死亡率极高,可达100%。新生仔猪在缺奶或母源抗体不足时容易感染发病。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走动。有些仔猪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灰黄色或灰白色,水样或糊状,较腥臭。一般腹泻后3~7天常因严重脱水而死亡。若无继发或并发感染,死亡率一般不超过10%。如环境温度下降而造成混合感染时,就会使症状加重,死亡率增加。15~45日龄的仔猪轮状病毒的感染最为普遍。可达到40%~50%,发病高峰亦在此日龄段。成年猪、经产母猪与种公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极少发病。   3、病理变化猪传染性胃肠炎(TGE)与猪流行性腹泻(PED的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TGE和PED的病理变化相似,病死猪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有时出血严重。小肠充血膨大,肠壁变薄、透亮。肠腔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体,含有气泡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黏膜有时出血明显。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肠绒毛萎缩变短、脱落,TGE患猪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从正常的7:1缩小到1:1.而PED患猪缩小到3:1。但这种疾病在其它脏器均无可见的肉眼病变;猪轮状病毒感染病变主要在小肠,肠壁薄、半透明,内容物为水样液体。呈灰黄色或灰黑色;胃内一般可见充满凝乳块和乳汁。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肠粘膜充血、出血,绒毛萎缩、变形、脱落,上皮细胞脱落及上皮细胞质内空泡化。   4、鉴别诊断腹泻只是一个征候群。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引起腹泻的原因包括营养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和寄生虫等因素。由于腹泻病的病因复杂和诊断方法局限性,对腹泻病的确诊很困难。因此对腹泻的具体情况一定要具体分析。
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方法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在近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已成为造成猪场损失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它可以引起仔猪死亡,肥猪掉膘,饲料报酬降低,增加人工费和药费开支。而在猪病毒性腹泻中危害最大的是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流行性腹泻(PED)以及猪轮状病毒(RV)感染。因此正确认识当前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流行种类及特点并采取配套综合防控措施,才是有效预防猪场病毒性腹泻病发生的关键所在。   1、猪病毒性腹泻病的共有特点   1.1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猪可通过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和呼气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土壤以及车辆、用具,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其它猪只;各种年龄、品种的猪均易感染。   1.2流行季节与形式:多集中发生于晚秋至早春的寒冷季节,我国以每年10月至次年的3月为高发期。但近年来,一些地区在盛夏季节也有发生,应引起足够注意。流行形式主要有暴发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两种。一般首次感染多呈暴发性流行,某些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污染比较严重的猪场,常呈地方性流行。   1.3混合感染严重:主要表现为病毒与细菌疾病的混合感染,病毒性疾病之间的混合感染。一般发生病毒性腹泻疾病的养猪场,其混合感染率都在50%以上,如猪传染性胃肠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大肠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等。   1.4临床症状:水样腹泻和呕吐是猪病毒性腹泻症的共同特点,但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多见于各种日龄猪,轮状病毒感染则多见于哺乳仔猪,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此外,发病急、传播快,主要危害幼龄仔猪,尤其是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可导致1周龄内仔猪大批死亡,轮状病毒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成年猪经3~7天腹泻后,可逐渐康复,但可能形成僵猪。   2、具体临床表现   2.1猪传染性肠胃炎(TGE)   本病发病急,传播迅速,主要以7-10日龄以内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通常100%)为主要特征。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8-18小时,有的可延长为2-3天或更长时间。出现的症状依病猪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仔猪于感染16-24小时内即可出现呕吐,接着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粪便为白色、黄白色或黄绿色,不久病猪严重脱水,眼球凹陷,皮肤干燥、无弹力,毛长,体重迅速下降,常于2-3天内死亡。较快的在1天内就可引起死亡。发病持续时间长短和死亡率随感染日龄的增加而降低。育肥猪、母猪和公猪的临床症状表现轻重不一,一般表现为厌食,个别猪出现呕吐,严重腹泻的猪排出水便呈喷射状,也有些母猪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如果泌乳母猪发病严重,体温升高,厌食、呕吐和腹泻,泌乳停止,这也是造成仔猪高死亡率的另一因素。   2.2猪流行性腹泻(PED)   本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死亡率为特征。其临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但程度较其轻,在同窝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其慢。一般常在4~5周内传遍整个猪场,经1个月左右流行后该病的传播可自行停止。猪流行性腹泻可单一发生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发病。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初生仔猪为24~36h,育肥猪2天以上。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猪日龄的增长而下降。哺乳仔猪病初体温升高或正常,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继而排出水样粪便。呈灰黄色或灰色,粪便恶臭。1周龄以内仔猪呕吐症状多发生在吃奶后,吐出物含有凝乳块。病猪很快消瘦,后期粪水从肛门流出,污染臀部及足。病猪不食,不愿走动,通常2~4天内因脱水而死亡。1~5日龄内哺乳仔猪感染率最高,病死率也最高,几乎100%。成年猪可能只见呕吐和厌食而不腹泻,死亡率很低。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3~7天腹泻,恢复后容易造成生长发育不良。   2.3猪轮状病毒(RV)感染本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并且通常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源性大肠杆菌甚至球虫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随着日龄增大,患猪死亡率降低。感染7日龄以内仔猪的死亡率极高,可达100%。新生仔猪在缺奶或母源抗体不足时容易感染发病。病初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不愿走动。有些仔猪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灰黄色或灰白色,水样或糊状,较腥臭。一般腹泻后3~7天常因严重脱水而死亡。若无继发或并发感染,死亡率一般不超过10%。如环境温度下降而造成混合感染时,就会使症状加重,死亡率增加。15~45日龄的仔猪轮状病毒的感染最为普遍。可达到40%~50%,发病高峰亦在此日龄段。成年猪、经产母猪与种公猪一般呈隐性感染,极少发病。   3、病理变化猪传染性胃肠炎(TGE)与猪流行性腹泻(PED的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TGE和PED的病理变化相似,病死猪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有时出血严重。小肠充血膨大,肠壁变薄、透亮。肠腔内充满黄绿色或灰白色液体,含有气泡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黏膜有时出血明显。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肠绒毛萎缩变短、脱落,TGE患猪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之比从正常的7:1缩小到1:1.而PED患猪缩小到3:1。但这种疾病在其它脏器均无可见的肉眼病变;猪轮状病毒感染病变主要在小肠,肠壁薄、半透明,内容物为水样液体。呈灰黄色或灰黑色;胃内一般可见充满凝乳块和乳汁。组织学检查,可见小肠粘膜充血、出血,绒毛萎缩、变形、脱落,上皮细胞脱落及上皮细胞质内空泡化。   4、鉴别诊断腹泻只是一个征候群。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引起腹泻的原因包括营养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和寄生虫等因素。由于腹泻病的病因复杂和诊断方法局限性,对腹泻病的确诊很困难。因此对腹泻的具体情况一定要具体分析。
母猪子宫出血和子宫脱出的处理方法   母猪子宫出血大多发生在产仔过程中。出血由于产道的创伤、撕裂、或子宫复位不全造的,因而预防上作助产时要注意剪指甲、涂润滑剂,尽可能少进行阴道检查。治疗可注射维生素K3、止血敏、肾上色腙。   子宫脱出多见于流产和分娩前、后的数小时及整个过程,为防止子宫脱出,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运动和补充钙质,猪舍地面保持适当的坡度,发现子宫脱出,及时进行整复。子宫不全脱出时术者充分洗手和手臂并消毒后涂上油类润滑剂,后伸入阴道,使母猪保持前高后低,小心推压子宫角,如不能完全娇正,可用0.1%高锰酸钾或生理盐水500-1000ML注入子宫腔,借助液体的压力可使子宫复原。   对于子宫全脱者,首先对脱出的子宫进行局部处理:先除去附在粘膜上的粪便,用0.1%的高锰酸钾液或1%的食盐水冼涤,放于消毒过的布上,检查子宫是否有捻转、裂伤、如血管破裂,进行结扎,严重水肿者,用3%明矾水洗涤,整复时两人托起子宫与阴道等高,一人进行整复,左手握子宫角,右手拇指从子宫角端进行整复,再把手握成锥状象翻肠子一样,在猪不努责时进行用力推压,依次内翻,用此法将两子宫角先后推入子宫体,并同时将子宫体推入骨盆腔及腹腔中,整复完毕,阴门用粗丝线缝合两二针,以防再脱出。注意必要时需要麻醉。整复后注射抗菌药物消炎。
母猪子宫出血和子宫脱出的处理方法   母猪子宫出血大多发生在产仔过程中。出血由于产道的创伤、撕裂、或子宫复位不全造的,因而预防上作助产时要注意剪指甲、涂润滑剂,尽可能少进行阴道检查。治疗可注射维生素K3、止血敏、肾上色腙。   子宫脱出多见于流产和分娩前、后的数小时及整个过程,为防止子宫脱出,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运动和补充钙质,猪舍地面保持适当的坡度,发现子宫脱出,及时进行整复。子宫不全脱出时术者充分洗手和手臂并消毒后涂上油类润滑剂,后伸入阴道,使母猪保持前高后低,小心推压子宫角,如不能完全娇正,可用0.1%高锰酸钾或生理盐水500-1000ML注入子宫腔,借助液体的压力可使子宫复原。   对于子宫全脱者,首先对脱出的子宫进行局部处理:先除去附在粘膜上的粪便,用0.1%的高锰酸钾液或1%的食盐水冼涤,放于消毒过的布上,检查子宫是否有捻转、裂伤、如血管破裂,进行结扎,严重水肿者,用3%明矾水洗涤,整复时两人托起子宫与阴道等高,一人进行整复,左手握子宫角,右手拇指从子宫角端进行整复,再把手握成锥状象翻肠子一样,在猪不努责时进行用力推压,依次内翻,用此法将两子宫角先后推入子宫体,并同时将子宫体推入骨盆腔及腹腔中,整复完毕,阴门用粗丝线缝合两二针,以防再脱出。注意必要时需要麻醉。整复后注射抗菌药物消炎。
母猪消瘦综合症又称营养性衰竭症 母猪消瘦综合症又称营养性衰竭症   母猪消瘦综合症又称营养性衰竭症,是由于饲料营养不足或机体能量消耗增加,致使体质亏损,机体代谢水平下降而引起的一种代谢病。本病特点是机体能量代谢紊乱,导致体内贮备的脂肪、蛋白质和糖元加速分解,严重耗损,从而造成机体营养不良,肌肉萎缩。   1.病因:其主要原因是低营养水平的饲养,使机体营养供不应求。尤其在大群饲养条件下,为加快繁殖,往往采取提早断奶及快速重配等措施,会使妊娠和产仔母猪负担太重,体重迟迟不能恢复,进而越来越瘦,甚至卧地不起。另外,大群饲养时,胆小的母猪长期吃不足料,一直处于饥饿状态也容易发生此种情况。还有可能是母猪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寄生虫病、慢性消化紊乱或某些传染病。   2.临床症状:最突出的症状是进行性消瘦,被毛粗乱,骨骼凸出;皮肤干燥,多屑,弹性降低;粘膜苍白或淡红,有的有黄疸;全身骨骼肌萎缩,肌键紧张度下降,站立无力,或卧地不起;食欲和饮欲无变化,体温正常;病猪易于疲劳,强迫运动时,呼吸加快,有时喘气,脉搏增速。   3.防治措施:对极度衰竭的母猪,除加强饲养,补充高能量的饲料外,还可配合耳静脉注射10%葡萄糖300~500ml,加入维生素B15~40ml,肌肉注射维生素C5~10ml,皮下注射氧化樟脑3~5ml。比较贵重的母猪也可肌肉注射三磷酸腺苷50~100mg,连续治疗7天。还可往饲料里加入适量的人工盐和酵母片。大群饲养时,发现有胆怯的猪只,应及时隔开单圈饲养。对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尤其是对快速重配和早期断奶母猪,要及时补充营养,保证满足母猪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对母猪定期驱虫。发现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猪,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母猪消瘦综合症又称营养性衰竭症 母猪消瘦综合症又称营养性衰竭症   母猪消瘦综合症又称营养性衰竭症,是由于饲料营养不足或机体能量消耗增加,致使体质亏损,机体代谢水平下降而引起的一种代谢病。本病特点是机体能量代谢紊乱,导致体内贮备的脂肪、蛋白质和糖元加速分解,严重耗损,从而造成机体营养不良,肌肉萎缩。   1.病因:其主要原因是低营养水平的饲养,使机体营养供不应求。尤其在大群饲养条件下,为加快繁殖,往往采取提早断奶及快速重配等措施,会使妊娠和产仔母猪负担太重,体重迟迟不能恢复,进而越来越瘦,甚至卧地不起。另外,大群饲养时,胆小的母猪长期吃不足料,一直处于饥饿状态也容易发生此种情况。还有可能是母猪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如寄生虫病、慢性消化紊乱或某些传染病。   2.临床症状:最突出的症状是进行性消瘦,被毛粗乱,骨骼凸出;皮肤干燥,多屑,弹性降低;粘膜苍白或淡红,有的有黄疸;全身骨骼肌萎缩,肌键紧张度下降,站立无力,或卧地不起;食欲和饮欲无变化,体温正常;病猪易于疲劳,强迫运动时,呼吸加快,有时喘气,脉搏增速。   3.防治措施:对极度衰竭的母猪,除加强饲养,补充高能量的饲料外,还可配合耳静脉注射10%葡萄糖300~500ml,加入维生素B15~40ml,肌肉注射维生素C5~10ml,皮下注射氧化樟脑3~5ml。比较贵重的母猪也可肌肉注射三磷酸腺苷50~100mg,连续治疗7天。还可往饲料里加入适量的人工盐和酵母片。大群饲养时,发现有胆怯的猪只,应及时隔开单圈饲养。对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尤其是对快速重配和早期断奶母猪,要及时补充营养,保证满足母猪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对母猪定期驱虫。发现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病猪,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分娩舍仔猪容易发生腹泻的原因分析 分娩舍仔猪容易发生腹泻的原因分析   仔猪初生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内外环境的不良影响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造成仔猪存活率下降,同时也影响了猪场经济效益。华南兽医猪病服务团队结合当前分娩舍仔猪的发病情况和猪场考察的经验,探究分娩舍仔猪腹泻这一常发疾病的成因,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学习。   初生仔猪调节体温的神经系统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仔猪在出生20天内体温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当外界环境温度比仔猪的体温低很多时,仔猪的体温会迅速下降,代谢减弱,机体的免疫抵抗力降低,因而发生各种疾病,其中以腹泻病最为常见。分娩舍仔猪容易发生腹泻除上述原因外,还受以下因素影响:   1.营养和饲养管理不当所致   1)母猪无奶综合症而导致的仔猪低血糖,仔猪由不活泼到水泻样腹泻,严重的由虚弱发展到低温、昏迷或神经症状。   2)对仔猪突然强制补料或吃不良的奶汁和饲料,可导致乳猪补料诱导性腹泻或营养性腹泻。   3)仔猪活泼有食欲,无全身症状,仅是消化不良的稀臭粥样状粪便。   2.细菌性病原致泻   1)黄痢 1-7日龄的仔猪发病,四季均可发病,以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或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的发病率较高;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多排黄色稀粪,内含凝乳小片,严重者排粪失禁,脱水消瘦,衰脱死亡。   2)红痢 四季可发病,主要是1-3天龄仔猪发病,多为c型魏氏梭菌产生外毒素致病,发病急剧,病程短促,大多于1-3天内死亡,排出浅红色或红褐色稀粪,以后排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变成“米粥”状粪便。   3)白痢 四季可发病,主要是10-20天龄仔猪发病。饲养管理差、气温剧变、阴雨连绵等情况下多发,以排出乳白色或灰色腥臭的糊状稀粪为特征。   4)仔猪副伤寒 主要发生于多雨潮湿季节,多见于营养、卫生状况差的猪场流行。主要以慢性结肠炎,与肠型猪瘟相似有的呈急性败血症,经1-6天死亡。   3.病毒性原因致泻   1)猪传染性胃肠炎 冬春季节较易发,各种年龄猪均可感染发病,天龄越少的仔猪危害越大。仔猪呕吐、水样腹泻,最后脱水死亡或成为僵猪,成年猪轻度水样腹泻。   2)轮状病毒 早春和晚冬季节多发,以10-20天龄的仔猪最易感,新疫区偶有暴发,多为散发。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仔猪呕吐、腹泻,粪便黄白色或黑色,较腥臭,呈水泻样或糊状。   3)猪流行性腹泻 各种年龄猪均可发病,多在冬春发生,夏季也偶有发生,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比,传播速度较慢,病死率较低,腹泻症状也较轻,常与胃肠炎混合感染。   4)伪狂犬病 冬春季节多发,病猪精神抑郁、呕吐、腹泻、发抖,有的后退、转圈等神经症状。
分娩舍仔猪容易发生腹泻的原因分析 分娩舍仔猪容易发生腹泻的原因分析   仔猪初生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内外环境的不良影响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造成仔猪存活率下降,同时也影响了猪场经济效益。华南兽医猪病服务团队结合当前分娩舍仔猪的发病情况和猪场考察的经验,探究分娩舍仔猪腹泻这一常发疾病的成因,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学习。   初生仔猪调节体温的神经系统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仔猪在出生20天内体温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当外界环境温度比仔猪的体温低很多时,仔猪的体温会迅速下降,代谢减弱,机体的免疫抵抗力降低,因而发生各种疾病,其中以腹泻病最为常见。分娩舍仔猪容易发生腹泻除上述原因外,还受以下因素影响:   1.营养和饲养管理不当所致   1)母猪无奶综合症而导致的仔猪低血糖,仔猪由不活泼到水泻样腹泻,严重的由虚弱发展到低温、昏迷或神经症状。   2)对仔猪突然强制补料或吃不良的奶汁和饲料,可导致乳猪补料诱导性腹泻或营养性腹泻。   3)仔猪活泼有食欲,无全身症状,仅是消化不良的稀臭粥样状粪便。   2.细菌性病原致泻   1)黄痢 1-7日龄的仔猪发病,四季均可发病,以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或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的发病率较高;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多排黄色稀粪,内含凝乳小片,严重者排粪失禁,脱水消瘦,衰脱死亡。   2)红痢 四季可发病,主要是1-3天龄仔猪发病,多为c型魏氏梭菌产生外毒素致病,发病急剧,病程短促,大多于1-3天内死亡,排出浅红色或红褐色稀粪,以后排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变成“米粥”状粪便。   3)白痢 四季可发病,主要是10-20天龄仔猪发病。饲养管理差、气温剧变、阴雨连绵等情况下多发,以排出乳白色或灰色腥臭的糊状稀粪为特征。   4)仔猪副伤寒 主要发生于多雨潮湿季节,多见于营养、卫生状况差的猪场流行。主要以慢性结肠炎,与肠型猪瘟相似有的呈急性败血症,经1-6天死亡。   3.病毒性原因致泻   1)猪传染性胃肠炎 冬春季节较易发,各种年龄猪均可感染发病,天龄越少的仔猪危害越大。仔猪呕吐、水样腹泻,最后脱水死亡或成为僵猪,成年猪轻度水样腹泻。   2)轮状病毒 早春和晚冬季节多发,以10-20天龄的仔猪最易感,新疫区偶有暴发,多为散发。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仔猪呕吐、腹泻,粪便黄白色或黑色,较腥臭,呈水泻样或糊状。   3)猪流行性腹泻 各种年龄猪均可发病,多在冬春发生,夏季也偶有发生,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比,传播速度较慢,病死率较低,腹泻症状也较轻,常与胃肠炎混合感染。   4)伪狂犬病 冬春季节多发,病猪精神抑郁、呕吐、腹泻、发抖,有的后退、转圈等神经症状。
秋季猪病多那些病需要作为重点   猪瘟 以毒攻毒   不要认为猪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如果疫苗质量不佳,免疫程序不合理,注射剂量不足或操作不规范,即便打了猪瘟疫苗照样也发瘟。不过,近年来临床上见到的猪瘟,温和型、非典型化占据主流,往日猪瘟的一些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已不见。因此,误诊现象十分普遍。   一般来说,如果没给母猪打过猪瘟疫苗(单联苗、二联苗或三联苗),哺乳期仔猪很可能发生无名高热、便秘,仔猪皮肤发绀,喝脏水,食欲时好时坏,后期下痢。   注意:如果母猪打过猪瘟疫苗,没断奶的仔猪就不会发生猪瘟;但仔猪出生后6周以内又打疫苗,反倒因母源抗体干扰,造成免疫失败,在以后的生长阶段就有可能发生非典型猪瘟。因为猪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所以惟一的办法是以毒攻毒:以大于平时预防量10倍以上的猪瘟疫苗注射,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猪瘟病毒复制,使其产生免疫力。   猪瘟常发地区实行超前免疫,即初生仔猪吮初乳之前注射疫苗1头份,3小时后再哺乳;双月龄时二免,50~60天注射疫苗4头份,即可终身获得坚强免疫力。   流感 传染病不可小看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有传染性,常全群同时感染,其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病猪体温升高达40℃~42℃。眼鼻流粘性分泌物,鼻汁有时带血色,常呼吸急促、呈明显的腹式呼吸,夹杂有间断性咳嗽,少食或不食、粪便干硬,也常见肌肉和关节疼痛、喜卧等。   猪流感的特点是来势突然,大群发生,症状较重,但病程短,多数猪在一周内恢复;少数猪发生继发性感染,出现大叶性出血性肺炎或肠炎而致死。   无论是感冒还是流感,虽是小病但不能小看。发现后一般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氨基比林)进行对症治疗,使用抗生素或磺胺药控制继发感染。中兽医疗法以解热镇痛、祛风散寒为原则,可用银翘散、荆防败毒散等方剂。   附红细胞体病 红皮是特征   附红细胞体病其典型症状是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病初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治疗本病的药物很多,但真正有特效的却不多。可用血虫净(贝尼尔)、咪唑苯脲、新胂凡纳明配合四环素、土霉素治疗。   猪链球菌病 继发混合感染多   猪链球菌病常在猪患感冒后继发,分急性病和慢性病两种: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2天内死亡。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样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用法混乱,猪链球菌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但如肌注强效阿莫西林,每公斤体重15毫克,或2.5%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公斤体重2.5毫克,每天1次,连用3天,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   弓形体病 老病复出要注意   弓形体病是一种老病,前几年很难在临床上见到,成流行性发作更为少见。但近年来,在很多地方已形成地方流行性,危害较大。其临床表现似流感,体温升高到40.5℃~42℃,表现为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红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以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嘧啶加甲氧苄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对于以上疾病,不能一味依赖药物治疗,要以预防为主:不从疫区购入猪种,引进的种猪要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并采血送实验室检查;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经常进行消毒;粪尿放入发酵池或沼气池处理;扑灭猪舍鼠类,防止野兽侵入等。种猪场的母猪应每3个月采血检查1次。
秋季猪病多那些病需要作为重点   猪瘟 以毒攻毒   不要认为猪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如果疫苗质量不佳,免疫程序不合理,注射剂量不足或操作不规范,即便打了猪瘟疫苗照样也发瘟。不过,近年来临床上见到的猪瘟,温和型、非典型化占据主流,往日猪瘟的一些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已不见。因此,误诊现象十分普遍。   一般来说,如果没给母猪打过猪瘟疫苗(单联苗、二联苗或三联苗),哺乳期仔猪很可能发生无名高热、便秘,仔猪皮肤发绀,喝脏水,食欲时好时坏,后期下痢。   注意:如果母猪打过猪瘟疫苗,没断奶的仔猪就不会发生猪瘟;但仔猪出生后6周以内又打疫苗,反倒因母源抗体干扰,造成免疫失败,在以后的生长阶段就有可能发生非典型猪瘟。因为猪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所以惟一的办法是以毒攻毒:以大于平时预防量10倍以上的猪瘟疫苗注射,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猪瘟病毒复制,使其产生免疫力。   猪瘟常发地区实行超前免疫,即初生仔猪吮初乳之前注射疫苗1头份,3小时后再哺乳;双月龄时二免,50~60天注射疫苗4头份,即可终身获得坚强免疫力。   流感 传染病不可小看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有传染性,常全群同时感染,其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病猪体温升高达40℃~42℃。眼鼻流粘性分泌物,鼻汁有时带血色,常呼吸急促、呈明显的腹式呼吸,夹杂有间断性咳嗽,少食或不食、粪便干硬,也常见肌肉和关节疼痛、喜卧等。   猪流感的特点是来势突然,大群发生,症状较重,但病程短,多数猪在一周内恢复;少数猪发生继发性感染,出现大叶性出血性肺炎或肠炎而致死。   无论是感冒还是流感,虽是小病但不能小看。发现后一般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氨基比林)进行对症治疗,使用抗生素或磺胺药控制继发感染。中兽医疗法以解热镇痛、祛风散寒为原则,可用银翘散、荆防败毒散等方剂。   附红细胞体病 红皮是特征   附红细胞体病其典型症状是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病初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治疗本病的药物很多,但真正有特效的却不多。可用血虫净(贝尼尔)、咪唑苯脲、新胂凡纳明配合四环素、土霉素治疗。   猪链球菌病 继发混合感染多   猪链球菌病常在猪患感冒后继发,分急性病和慢性病两种: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2天内死亡。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样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用法混乱,猪链球菌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但如肌注强效阿莫西林,每公斤体重15毫克,或2.5%恩诺沙星注射液每公斤体重2.5毫克,每天1次,连用3天,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   弓形体病 老病复出要注意   弓形体病是一种老病,前几年很难在临床上见到,成流行性发作更为少见。但近年来,在很多地方已形成地方流行性,危害较大。其临床表现似流感,体温升高到40.5℃~42℃,表现为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红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以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嘧啶加甲氧苄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对于以上疾病,不能一味依赖药物治疗,要以预防为主:不从疫区购入猪种,引进的种猪要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并采血送实验室检查;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经常进行消毒;粪尿放入发酵池或沼气池处理;扑灭猪舍鼠类,防止野兽侵入等。种猪场的母猪应每3个月采血检查1次。
三维立体驱虫最有效  猪寄生虫病是猪场中的常见疾病,由于寄生虫所需要的养料只能来自猪体,导致猪丧失大量的营养,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常见猪消瘦、贫血、体力衰弱、抵抗力下降。遇到天气不良,舍内阴冷潮湿,饲料不足时,多引起死亡,往往会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很多猪场都在进行驱虫工作,但是寄生虫病反复发作很难彻底治疗,让养殖场老板颇为头疼。那么采用什么样的驱虫方式才最科学有效,减少猪场的损失呢?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寄生虫的生活特征:   寄生虫分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大类。体内寄生虫主要有蛔虫、鞭虫、结节线虫、肾线虫、肺丝虫等,这几种体内寄生虫对猪机体的危害均较大,成虫与猪争夺营养成分;移行幼虫破坏猪的肠壁、肝脏和肺脏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穿过组织造成组织损伤;蛔虫在肠道内缠会造成肠道阻塞,在胆管内,造成胆道阻塞。产生的毒素会引起猪慢性中毒或贫血,有些寄生虫分泌一些特有的毒素,使宿主中毒;另一些寄生虫则是其本身新陈代谢的产物,对宿主起毒害作用,引起宿主生理机能的扰乱而出现病状,造成猪日增重减少,抗病力下降等。体外寄生虫主要有螨、虱、蜱、蚊、蝇等,其中以螨虫对猪的危害最大,除干扰猪的正常生活节律、降低饲料报酬和影响猪的生长速度以及整齐度外,还是很多疾病,如猪的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猪的附红细胞体病等病的重要传播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根据以上寄生虫的生活特征,我们应该制定科学的三维立体驱虫方式:   口服+注射——保证血药浓度   在驱虫的过程中,很多养殖场管理者走入了一个误区:驱虫都是跟胎做,每半年才驱虫一到两次。驱虫的时候发现死的寄生虫才算有效,但是这时候寄生虫已经给猪场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以蛔虫为例,蛔虫虫卵在外界发育35天左右的时间成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后,幼虫会钻过肠壁随着血液进入肝脏,完成蜕皮的幼虫会在肝脏造成乳斑肝;幼虫会通过心脏进入肺脏,这种情况下会造成蛔虫性肺炎,这也是很多猪出现被毛焦躁、持续性咳嗽的根本原因。有的幼虫会进入支气管继续随着痰液经咽喉,被猪吞咽后经食道和胃进入肠道,这时的蛔虫成虫才是大家在粪便中看到的虫体。所以说,当大家在猪的粪便中发现虫体时,寄生虫已经在猪体内生长了5周-10周的时间,给猪的身体带来很大伤害。为此我们采用口服(或注射)的给药方式保持猪体内的血药浓度,在蛔虫幼虫刚开始吸食血液的时候,血液的药物浓度就可以将其杀死,把寄生虫给猪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建议猪场最好每三个月驱虫一次,这样能覆盖蛔虫的整个生活史,有效地控制寄生虫。  体外喷淋   体外喷淋是针对于蜱、疥螨等体外寄生虫,同时圈舍的栏杆、墙缝都会有螨虫的存在,该方法能有效地杀灭环境周围和猪体表的寄生虫。体表喷雾驱虫前应先冲洗干净猪只,待猪体表干燥后才能进行。喷雾时要均匀、全面,力求使猪体全身各个部位(特别是下腹部、肷部等较隐蔽的部位)均能接触到药液。   环境消毒   科学的驱虫方式必须配合环境消毒,驱虫后必须对猪舍进行严格冲洗消毒,有效地切断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提供猪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量,提高猪群机体的抵抗力。为保证驱虫效果,应将驱虫后的粪便清扫干净堆积起来进行发酵,利用产生的生物热杀死虫卵和幼虫。   做好驱虫工作需要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减少工厂化猪场寄生虫病发生的机会。做好封闭猪场的开始工作,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新引进的种猪应在隔离期间进行粪便及其他方面的检查,并使用广谱驱虫剂(威远金伊维一次给药体内外寄生虫全驱);严禁饲养猫、狗等宠物,搞好猪群及猪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定期做好灭鼠、灭蝇、灭蟑、灭虫等工作,消灭中间宿主;坚持做好本场寄生虫的监测工作。
三维立体驱虫最有效  猪寄生虫病是猪场中的常见疾病,由于寄生虫所需要的养料只能来自猪体,导致猪丧失大量的营养,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阻碍,常见猪消瘦、贫血、体力衰弱、抵抗力下降。遇到天气不良,舍内阴冷潮湿,饲料不足时,多引起死亡,往往会给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很多猪场都在进行驱虫工作,但是寄生虫病反复发作很难彻底治疗,让养殖场老板颇为头疼。那么采用什么样的驱虫方式才最科学有效,减少猪场的损失呢?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寄生虫的生活特征:   寄生虫分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两大类。体内寄生虫主要有蛔虫、鞭虫、结节线虫、肾线虫、肺丝虫等,这几种体内寄生虫对猪机体的危害均较大,成虫与猪争夺营养成分;移行幼虫破坏猪的肠壁、肝脏和肺脏的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穿过组织造成组织损伤;蛔虫在肠道内缠会造成肠道阻塞,在胆管内,造成胆道阻塞。产生的毒素会引起猪慢性中毒或贫血,有些寄生虫分泌一些特有的毒素,使宿主中毒;另一些寄生虫则是其本身新陈代谢的产物,对宿主起毒害作用,引起宿主生理机能的扰乱而出现病状,造成猪日增重减少,抗病力下降等。体外寄生虫主要有螨、虱、蜱、蚊、蝇等,其中以螨虫对猪的危害最大,除干扰猪的正常生活节律、降低饲料报酬和影响猪的生长速度以及整齐度外,还是很多疾病,如猪的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猪的附红细胞体病等病的重要传播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根据以上寄生虫的生活特征,我们应该制定科学的三维立体驱虫方式:   口服+注射——保证血药浓度   在驱虫的过程中,很多养殖场管理者走入了一个误区:驱虫都是跟胎做,每半年才驱虫一到两次。驱虫的时候发现死的寄生虫才算有效,但是这时候寄生虫已经给猪场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以蛔虫为例,蛔虫虫卵在外界发育35天左右的时间成为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被猪吞食后,幼虫会钻过肠壁随着血液进入肝脏,完成蜕皮的幼虫会在肝脏造成乳斑肝;幼虫会通过心脏进入肺脏,这种情况下会造成蛔虫性肺炎,这也是很多猪出现被毛焦躁、持续性咳嗽的根本原因。有的幼虫会进入支气管继续随着痰液经咽喉,被猪吞咽后经食道和胃进入肠道,这时的蛔虫成虫才是大家在粪便中看到的虫体。所以说,当大家在猪的粪便中发现虫体时,寄生虫已经在猪体内生长了5周-10周的时间,给猪的身体带来很大伤害。为此我们采用口服(或注射)的给药方式保持猪体内的血药浓度,在蛔虫幼虫刚开始吸食血液的时候,血液的药物浓度就可以将其杀死,把寄生虫给猪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建议猪场最好每三个月驱虫一次,这样能覆盖蛔虫的整个生活史,有效地控制寄生虫。  体外喷淋   体外喷淋是针对于蜱、疥螨等体外寄生虫,同时圈舍的栏杆、墙缝都会有螨虫的存在,该方法能有效地杀灭环境周围和猪体表的寄生虫。体表喷雾驱虫前应先冲洗干净猪只,待猪体表干燥后才能进行。喷雾时要均匀、全面,力求使猪体全身各个部位(特别是下腹部、肷部等较隐蔽的部位)均能接触到药液。   环境消毒   科学的驱虫方式必须配合环境消毒,驱虫后必须对猪舍进行严格冲洗消毒,有效地切断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提供猪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量,提高猪群机体的抵抗力。为保证驱虫效果,应将驱虫后的粪便清扫干净堆积起来进行发酵,利用产生的生物热杀死虫卵和幼虫。   做好驱虫工作需要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减少工厂化猪场寄生虫病发生的机会。做好封闭猪场的开始工作,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新引进的种猪应在隔离期间进行粪便及其他方面的检查,并使用广谱驱虫剂(威远金伊维一次给药体内外寄生虫全驱);严禁饲养猫、狗等宠物,搞好猪群及猪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定期做好灭鼠、灭蝇、灭蟑、灭虫等工作,消灭中间宿主;坚持做好本场寄生虫的监测工作。
10月6日河北鸡蛋价格行情 报价地区 单位:元/斤(出场) 趋势 【邢台】 邢台-平乡地区 鸡蛋价格: 4.80 涨 【石家庄】 石家庄-辛集地区 粉蛋价格: 4.82 涨 【保定】 保定-市区 鸡蛋价格: 4.70 涨 保定-定州地区 鸡蛋价格(大): 4.80 保定-定州地区 鸡蛋价格(中): 4.84 保定-定州地区 鸡蛋价格(小): 4.89 【沧州】 沧州-市区 鸡蛋价格: 4.70 沧州-肃宁地区 粉蛋价格: 4.80 沧州-河间地区 鸡蛋价格: 4.70 沧州-黄骅地区 鸡蛋价格: 4.70 沧州-泊头地区 鸡蛋价格: 4.70 沧州-东光地区 鸡蛋价格: 4.70 沧州-青县地区 鸡蛋价格: 4.75 沧州-海兴地区 鸡蛋价格: 4.70 沧州-沧县地区 鸡蛋价格: 4.70 沧州-任丘地区 鸡蛋价格: 4.70 沧州-吴桥地区 鸡蛋价格: 4.70 沧州-盐山地区 鸡蛋价格: 4.70 沧州-南皮地区 鸡蛋价格: 4.70 【衡水】 衡水-市区 粉蛋价格: 4.82 涨 衡水-武邑地区 鸡蛋价格: 4.82 涨 衡水-饶阳地区 鸡蛋价格: 4.82 涨 衡水-张岗地区 鸡蛋价格: 4.82 涨 衡水-阜城地区 鸡蛋价格: 4.82 涨 衡水-景县地区 粉蛋价格: 4.82 涨 衡水-深州地区 粉蛋价格: 4.82 涨 衡水-安平地区 鸡蛋价格: 4.82 涨 衡水-武强地区 鸡蛋价格: 4.82 涨 【唐山】 唐山-市区 鸡蛋价格: 4.71 唐山-唐迁西地区 鸡蛋价格: 4.71 唐山-丰润地区 鸡蛋价格: 4.73 涨 唐山-滦县地区 鸡蛋价格: 4.71 唐山-玉田地区 鸡蛋价格: 4.73 涨 唐山-古冶地区 鸡蛋价格: 4.71 唐山-乐亭地区 鸡蛋价格: 4.79 唐山-遵化地区 鸡蛋价格: 4.73 涨 唐山-迁安地区 鸡蛋价格: 4.71 唐山-滦南地区 粉蛋价格: 4.71 【张家口】 张家口-市区 鸡蛋价格: 4.87 张家口-蔚县地区 鸡蛋价格: 4.87 【秦皇岛】 秦皇岛-市区 鸡蛋价格: 4.79 涨 秦皇岛-卢龙地区 鸡蛋价格: 4.79 涨 秦皇岛-昌黎地区 鸡蛋价格: 4.72 秦皇岛-抚宁地区 鸡蛋价格: 4.72 秦皇岛-山海关地区 鸡蛋价格: 4.72 承德地区 鸡蛋价格: 4.85 【廊坊】 廊坊-香河县 鸡蛋价格: 4.67 廊坊-大城县 鸡蛋价格: 4.75
秋凉养猪严防猪胃溃疡   猪胃溃疡是指猪胃食管黏膜出现角化、糜烂和坏死,或自体消化形成圆形溃疡面,甚至胃穿孔。该病多见于50公斤以上生长迅速的猪。   一、症状   病猪表现为厌食、腹部不适、肠道运动异常,导致便秘或腹泻、胃出血及黑粪症等。初期胃轻微出血,表现消化不良,往往不易察觉。当胃穿孔后,伴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可迅速死亡。   二、类型   该病按发病程度可分为隐性、慢性和急性:   1.隐性:无明显症状,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几乎不受影响,在屠宰后才被发现。   2.慢性:食欲降低或不食,病猪体表和可视黏膜明显苍白,时有吐血或呕吐时带血,弓背或伏卧,因虚弱而喜躺卧,渐进性消瘦。开始时便秘,后变为煤焦油样粪便,潜血检查呈阳性。病情有时恶化、有时缓解,引起消化障碍和腹痛。少数病例有慢性腹膜炎症状,病程7~30天。   3.急性:该病急性发作时,由于溃疡部大出血,病猪可突然死亡;也有的病猪在强烈运动、相互厮咬、分娩前后突然吐血,排煤焦油样血便,体温下降,呼吸急促,腹痛不安,体表和黏膜苍白,体质虚弱,终因虚脱而死亡。当病猪因胃穿孔引起腹膜炎时,一般在症状出现后1~2天死亡。   三、诊断   该病生前诊断较困难,特别是早期确诊更难。具有诊断意义的症状是:粪便变黑,皮肤和黏膜明显苍白。唯一的方法是取可疑的粪便做潜血检查,但应与出血性肠炎综合征、急性猪痢疾加以区别。   四、预防   针对发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1.避免饲料粉碎得太细,饲料颗粒度宜在500微米以上。   2.减少日粮中玉米含量,少喂粉料。   3.饲料中加入草粉或燕麦壳等使日粮中粗纤维量达到7%。   4.保证饲料中维生素E、维生素B1、硒的含量。   5.用铜作促生长剂时,饲料中应加110*10-6的碳酸锌作抗铜致溃疡添加剂。   6.用聚丙烯酸钠混饲,浓度为0.1%~0.2%,以改变饲料的物理状态,使之能在胃内停留时间正常。   7.减少频繁的转群、运输、驱赶,防止猪相互厮咬。   8.保持猪舍冬暖夏凉,加强通风,保证饲养密度适宜,猪舍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猪的自由活动。   五、治疗   1.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是消除发病因素、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   2.治疗方法   ⑴对症状较轻的病猪,应保持环境安静,减轻应激反应,可注射镇静药,如用盐酸氯丙嗪,猪每次每公斤体重用1~3毫克。   ⑵中和胃酸,防止胃黏膜受侵害,可用氢氧化铝、硅酸镁或氧化镁等抗酸剂,使胃内容物的酸度下降。   ⑶保护溃疡面,防止出血,促进愈合,可于饲喂前投服次硝酸铋5~10克,每天3次,也可喂服鞣酸蛋白,每次2~5克,每天2~3次,连用5~7天。   ⑷为维持食糜的正常排空,可用聚丙烯酸钠每天5~20克溶于水中饮服,或以0.5~5%的比例混于饲料中喂服,连用5~7天。   ⑸如果病猪极度贫血,证实为胃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则失去治疗价值,宜及早淘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