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滩守望者 北海孔雀鱼
工作之余,品茗养鱼,优哉优哉,不亦乐乎!
关注数: 306 粉丝数: 262 发帖数: 1,711 关注贴吧数: 43
好贴分享 鱼缸过滤与硝化细菌的关系 2016-03-23 龙巅孔雀鱼 养鱼之乐,没有一个好的水就谈不到乐趣,自从鱼缸到家就没停过每晚坐在鱼缸面前思考如何让他的过滤更强大,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失败。经历了硝化系统崩溃后,痛定思痛认真对过滤进行了一次”大清洗“。 希望我的一些经验能够帮到一些刚刚养鱼,水质不好的朋友们。说说自己的一些经验: 1、过滤棉洗的过勤,总担心水质受到污染,因为喂食赠红饲料,水质发黄,滤棉上很快就变得红红的所以就经常洗,导致缸内未建立完全的硝化细菌被我无情的冲走,引起水质波动。滤棉不要经常洗,清洗的话只洗头层棉,最好出水口套个丝袜,每天清洗丝袜即可,方便又快捷,老婆还喜欢,总以为再给她洗袜子。对于使用赠红饲料的朋友,椰壳活性炭洗净后用丝袜装上放到物理过滤棉之后,效果很好的! 2、泵体流量过低。我们都知道在选择水泵流量的时候是按照鱼缸水体的7-10倍为佳,但是目前大多水泵存在虚标,经常看到一些网友在问选多大功率的水泵,其实不看功率看流量和扬程即可。我在遇到白浊的第二天更换了原来2800L/H的水泵换了3800L/H的变频泵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增加水循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硝化细菌的培养能力。 3、生化滤材的比重。这个很多新手在开缸后容易被JS忽悠,JS赠送的滤材质量残次不齐而且给的很少,新手回家后又被鱼儿吸引极易忽略。一个鱼缸内的生化滤材按比容来说,起码要达到总水体的5%以上才足以维持。所以朋友们打开你的鱼缸看看你的滤材,算一算吧,如果不够抓紧添加吧,莫等硝化细菌崩溃鱼缸白浊再泪奔啊。 4、加鱼要过水药检。相信所有新手和我一样看到漂亮的鱼都一样忍不住要买回来两只放到自己的缸里。殊不知密度在不断地增加,导致硝化系统苦不堪言。浴缸内总是浑浊不亮。而且新鱼买回来最重要的一步一定要做好过水: 过水不好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新鱼老鱼都挂掉!过水步骤: 第一、要水 在鱼店里买鱼后,让鱼店老板给个大袋子,多装些原缸中的水。一般老板都会满足你的要求的,因为他知道你是要过水,不满足客户要求的老板绝对是奸商,不过水新鱼很容易死掉,死掉后好再次光顾他的店,他可以再卖给你鱼鱼。 第二、找空缸 回家后坚决不能把新鱼直接捞到混养缸,如果直接放入家里的鱼缸还谈什么过水哦,要把鱼新鱼和原水放入一个空的鱼缸里,没有空鱼缸可以用脸盆代替。 第三、放水 把新鱼带原水放入你准备好的空缸空盆空罐罐里,然后把混养缸的水加入到新鱼的缸中,比例为1:5。观察鱼的反映,有无异常,无异常就放置1小时左右。 第四、二次放水 把新鱼缸中的水倒掉1/5,再添加混养缸中的水补充到新鱼缸中比例,倒掉多少补充多少。 第五、三次放水 把新鱼缸中的水倒掉1/3,再添加混养缸中的水补充到新鱼缸中比例,倒掉多少补充多少。 之后多次放水,把新鱼缸中的水倒掉1/2,再添加混养缸中的水补充到新鱼缸中比例,倒掉多少补充多少。 第七、放鱼 过水后,观察新鱼在鱼缸中是否游的很快活,有无异常表现,把没有异常的新鱼捞到混养缸中加入大家庭,完成过水,把有异常的鱼继续放在过水的缸中一两天单独饲养。如果有疾病表现按病鱼的方法。 过水好处:免去由于水质剧烈变化带来的死鱼,有助于对新鱼的消毒,因此养鱼必须过水。这个过程可以尽量放长点,我现在在过水中还会加入一些杀菌药,因为鱼店的鱼买回来极易带来病菌。 5、细菌屋摆放,让水流不要顺着孔径流过。 6、了解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是一种喜欢氧的细菌,在缺氧的情况下硝化细菌无法高效的吸收氨及亚硝酸盐,所以一定要提供足够的氧,它才能正常的存活,并发挥作用。 硝化细菌对光很厌恶,而亚硝酸菌对紫外线非常敏感,所以硝化细菌不能见光,必须在黑暗中工作。 硝化细菌偏喜欢弱碱性的环境,如果是草缸,ph调到6以下,硝化细菌就会受不了。另外硝化过程在20~30度最适宜了,所以培养硝化细菌温度盒ph的控制都是很必要的。亚硝酸菌适宜的ph是再7.0~8.5,而硝酸菌是6.0~7.5。 鱼药之类的有毒物质,硝化细菌也是很不喜欢的。所以在给鱼治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最好能把生病的鱼单另拿到另一个缸里单独治疗。如果不方便,在用药的同时,最好给鱼停食,这样减少氨的产生,便于硝化细菌不太受影响。如果硝化细菌死光了,即使你不是新开的缸,也会出现开缸综合征。 硝化细菌的作用绝对不是单纯过滤水的作用,它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菌群之一。新缸中并没有这些有益菌,它发挥作用,建立生物过滤系统需要一定时间。开缸后硝化系统建立需要20天到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新手养鱼一定要有耐心。 还有就是,即使在水族箱里添加了硝化细菌也不能改善水的浑浊问题,因为硝化细菌是用来消化氨和亚硝酸盐的,并不能对付其他水中的细菌,藻类等。可以肯定的是硝化细菌是肯定会让水的环境更优质,更适合鱼的生长。 点击原文关注我们 阅读原文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