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皇🍭哒哒 n_o_w_h_e_r_e
关注数: 276 粉丝数: 318 发帖数: 9,060 关注贴吧数: 84
人大代表建议全面放开生育:年轻人连一孩都不愿生了  澎湃新闻 相继出台的“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对二孩集中爆发的“开闸效应”并没有持续下去。来自广东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周海波建议,中国应树立人口是资源的新理念,尽快全面放开生育。 全国两会期间,周海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全面放开生育,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建议》(下称“《建议》”)。《建议》提到,2013年,国家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放开,中国的生育情况并未达到预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这一数据,较2016年下降了63万人。按照相关部门原来预测,全面放开二胎之后,2017年出生人口最低为2023.2万,实际人口与预测相差足有300万人。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2017年的出生人口结构中,二孩比重占到了51.2%,超过了一孩比重。而2017年出生的一孩数据为841万,比2016年的一孩数量足足少了121万人,成为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一孩绝对量和相对量都比较低的一年。 这说明有些年轻人连一孩都不愿意生了。 周海波基于历史数据剖析得出,2013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4年,中国新生人口从2013年的1640万增长到了1687万人,“开闸效应”过去后,2015年,新生人口回落至1655万人。 全面二孩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786万人,比2015年政策实施之前的1655万人增加了131万人。然而,2017年新生人口不升反降的事实,清晰显示了2016年的增长只是政策突然放开后,二孩集中爆发的“开闸效应”,与单独二孩政策放开一样,并没有带来持续性。 如果更深度地观察,实际上自2010年来,中国的新生人口是较之前增长的。2010年,中国新生人口在跌至1592万人之后,走出了一个逐年上升的曲线,2015年和2017年虽然出现回落,但也是较2010年增长。 那么,还必须担心低生育率问题吗? 问题在于上述增长背后的一个历史因素,1985-1990年是我国新生人口一个高峰期,平均每年达到了近2500万人。这批人,在跨入2010年后陆续步入婚育年龄,带来相应的新生人口增长。 如果同样按照这一比例,2020年-2025年,总量下降到2000万人以下的90后成为生育主体,新生儿数量将出现锐减。而时间越往后推移,这种递减循环将进一步推演。 而实际情况可能将比上面的测算更差。因为受家庭结构和多种因素共同影响,90后和00后这个新的代际群体,普遍存在着更低的生育意愿。 在西方,生育意愿已经成为了当前人口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在中国也日渐明显。其中,城市化进程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大量走出农村融入城市生活的人群,已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的生活形态。原来的“养儿防老”的观念体系被冲击,这是在需求层面上带来的改变。 在能力层面,城市化的新生活秩序,对生育带来了全新的要求。养育成本、托育服务、女性职业发展压力等诸多因素,让抚育小孩的金钱和时间成本都大幅提高。大量的民调已经清晰显示了这一点。 除了生育意愿,男女性别比例的问题,将进一步导致低生育率结果。 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失衡现象已经延续了30余年,且未得到改观。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对全国28个省份共计369个行政村进行调查后,发布了《百村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调查技术报告》。报告预测,2013年后,中国每年适婚男性过剩人口在10%以上,平均每年约有120万男性找不到初婚对象。 2016年,国家卫计委公布数据显示,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大约为1.7。一直作为低生育率代表的瑞典,其生育率就是1.7左右。中国仍处于低生育率国家行列。 周海波接着提出,少子化现象,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经济主力人口收缩,这些低生育率带来的问题已经不再是遥远的未来。 在国外,低生育率带来的问题不乏观察样本。 在亚洲,日本和韩国低生育现象已经持续多年。1989年,日本经济最鼎盛的时期,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到了1.57,被当时的日本社会称为“1.57冲击”。到2005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更是只有1.26,创下历史最低纪录。近几年来上升到了1.5左右,距离国际公认的世代更替水平2.1有着遥远距离。 值得深思的是,房价高企被认为是阻碍适龄青年婚育的一道屏障。 但是,伴随低生育率,楼区空置乃至小城镇空心化的现象,在日本已经成为令人担忧的现状。以东京的卫星城市多摩市为例,这个曾经为疏散东京人口压力的卫星城,如今却被媒体曝出空心化问题。由于人口减少,配套资源减少,人口进一步外流、陷入恶性循环。 在欧美地区,低生育问题也是不少发达国家力图解决的难题。作为欧洲低生育率的“重灾区”,德国是一个传统的高福利国家,政府推行过多种鼓励生育的政策,包括为拥有工作的家庭提供育儿补助、为孕产妇提供更多的休假、以及提供更完善的托儿机构等等,但这些都没能从根本上逆转德国一路下滑的生育率。 新加坡的生育制度变迁,或者更值得我们借鉴反思。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政府考虑到人口增长过快,开始实施“两个就够了”计划生育政策,遏制人口增速。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末,不足20年,新加坡低生育率现象已经十分明显,政府扭转政策,于1987年出台了“只要有能力,生育三个小孩或更多”的鼓励政策和配套措施。即便如此,发展到2015年,新加坡的低生育率现象依然未有明显改观。 对于这些国家,低生育率带来的经济乃至社会问题,藉由不同的途径来应对。 德国,由于一直来对劳动力依赖性不明显,近年来更是积极向工业4.0转型升级,以高度智能化的工业结构,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劳动力短缺的负面影响。在新加坡,根据2013年发布的《人口白皮书》预测,到2030年,新加坡外来人口比例将接近一半,通过外来移民实现劳动力补给。 在更多国家,低生育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依然难以通过政策进行弥补。 周海波总结,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至今鲜有哪个国家是在生育率大幅降低后还能较快涨回来的,即便是政府出台了相关的鼓励政策。 基于在全面二孩政策没有达到总和生育率1.8的预期目标,“开闸效应”逐年递减,一孩生育率下降的环境下,周海波建议,从中华民族复兴的政治高度,加大加快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和顶层设计。 首先要破除人口是负担的观点,树立人口是资源的新理念,并加强正面引导和宣传;停止政府计划生育考核问责机制;若2018年总和生育率仍末达到1.8,建议充分尊重国民的生育意愿,尽快全面放开生育;废除计划生育法、撤销据此法而设置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停止执行相关的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全面放开生育2年后,若总和生育率仍末达到1.8,应出台生育鼓励政策。
释纯祥释亲鸾临终恶相 最后对于亲鸾的临终往生说一点话。传说女儿见到亲鸾临终的状态不好,怀疑父亲没有往生净土,有堕落恶道的可能。我宁愿这个说法是真实的,这才像一出有始有终的精彩大戏。一个不为父母念一句佛的儿子,一个与儿子断绝了父子关系的父亲,在此生的最后时刻,为与自己相伴多年,仍然怀疑不断的女儿,放射出一个念佛恶人的最后光明。那些对佛愿救度怀疑不断的女人,会因为临终的圣众降临、天乐鸣空、彩云缭绕就真的不再怀疑了么?韦提希有释迦牟尼佛的加被,见阿弥陀佛而得信忍。末世之人怎样才能去除疑心呢?任何对往生的怀疑都是对阿弥陀佛愿力的怀疑,没有任何相可以去除,唯有南无阿弥陀佛!女儿心中对父亲的怀疑是对阿弥陀佛的怀疑!但女儿对父亲的怀疑是源于对父亲的信,父亲所信的是佛,女儿所信的却是父亲。父亲应该怎样对待女儿的信任呢?父亲是没有办法的,依然只能是南无阿弥陀佛!父亲临终的苦难让女儿怀疑父亲,这有什么不好呢!父亲本来就不应该是最后的信,亲鸾不是上帝之子,不是来代女儿与众生赎罪的。他是一个被阿弥陀佛光明所摄取的恶人,在这个世界上恶因恶果不是自然的法则么!净土才是充满瑞相的地方,已经要前往净土了,何必非要贪恋这个本来就是浊恶充满的世界的一点瑞相呢?
无限的慈悲 《无量寿经》说: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 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於诸众生,视若自己。” 这段经文很贴切、很浅显地,显示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的悲心。 首先说:「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是主动来当我们的朋友。 我们跟阿弥陀佛、法藏菩萨根本不认识,可是法藏菩萨主动的、毫不嫌弃我们的,就来当我们的朋友。所以说「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世上有真正的朋友吗?可以说很少,因为我们的心无常。其实这个世界上,不管精神界或者物质界,有形或无形,都是无常的。既然无常,就没有所谓「真」这个字;能够称得上「真」的,就是六字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 再好的朋友,也可能因意见冲突或攸关利害,而分道扬镳。甚至,一方困苦潦倒、生意失败,或负债累累的时候,另一方就躲起来了。对我们永不舍离,长相同在的,就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主动而来,不嫌弃我们,对我们极尽体贴包容,一点都不计较。亲人都未必能如此,何况朋友?人生在世,都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有阿弥陀佛做我们的朋友,能够与佛同在,这是何等的幸福? 更进一步,阿弥陀佛「荷负群生,为之重担」,也就是,荷负群生的重担。 我们的债务,朋友都吓得跑开不见人影,谁能帮我们承担?我们承担不起,也没有人来协助,只有阿弥陀佛!他主动而来,承担我们生生世世所造的罪业,我们还不起的罪业。 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累生累劫以来,我们不晓得杀了多少人,欠了多少债,《华严经》裏面说,「假使罪业有形体,尽虚空不能容受。」这些罪业虽然没有形体,可是它有一股力量,时间到了,一定要受那个果报,而我们承受不起。 这个时候,十方诸佛当中,只有阿弥陀佛主动来承担我们的罪障,负起我们的重担。所以在我们还不知道的时候,阿弥陀佛就预先为我们准备了;在我们乞求之前,阿弥陀佛就主动给我们了!这就是第十八愿,也就是真正的「荷负群生,为之重担。」 而且是「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我们不晓得要求,也不晓得追寻,阿弥陀佛主动地回向给我们,布施给我们,已经送到我们的面前来了。 为了将这个法门送给我们,使我们了解,来触动我们的心,进一步,阿弥陀佛说:「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 就好像虔诚恭敬的儿子,纯一无二,毫无二心地对待父母亲一样。父母的任何言语举动,任何需求,儿子都不会拒绝,毫无难色的去完成。这种纯孝之子,在世间上是很难得的。而阿弥陀佛把我们十方众生都看成他的父母,而他自视为纯孝的儿子,来孝敬十方众生。 再进一步,阿弥陀佛把我们看成他自己,所谓「於诸众生,视若自己」。 既然我们是他,他也是我们,那麼,罪恶众生所受的六道轮回,以及在六道轮回当中所负的债务,岂非阿弥陀佛都有责任要替我们偿还?我们再大的业障,在阿弥陀佛的大功德宝海裏面,就如同沧海之一滴而已。 所以我们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断除八十亿劫生死大罪,也就是说整个生死轮回的大罪,在称念名号当下,就完全断除了。原因是什麼?因为这六字洪名,真的是万德洪名,是能却除所有业障的功德宝海。罪业再深的众生,只要依靠这一句名号,都能得到救度,往生成佛。 ——摘自〈第十八愿之义〉开示之一(2004.7.18)
法然之教和亲鸾之教 (问:)净土真宗也讲信心,也讲感恩念佛,也讲两种深信。我有点分不清楚善导流和真宗的区别了。请师父开示。 (弘愿寺智随)答: 南无阿弥陀佛:关于真宗与善导教法,有其相同一面,更有不同之处,常人难以详知,一言难尽,不须去用心。如你所看一文,慧净上人于《回归善导》一书中有简单说明:关于信行之座,此乃真宗门下所独言,以显自己为法然上人门下之正宗也。据载法然上人所有著述及传记中,无有此事。观法然上人之思想,一生所主者,在一向专念。或言: ‘ 往生之业,念佛为本。 ’ 或言: ‘ 称名之外,无决定往生之正因。 ’ 或言: ‘ 若高夸三心者,是无道心者之言也。 ’ 信心与念佛之关系,真宗强分为二,此与善导大师 ‘ 信行一体 ’ 大有别。虽然善导法然都很重视信心,但归结无不在念佛。真宗则偏重信心,局于信心,更有将信心幽玄、神秘、体验化,让人触摸不透,如其文中所言,只有寥寥几人得其信,一个普度众生之法即成为少数人的专利了。此实远不如善导法然对信行阐释来得真实、直截、了当,契理、契机。看看善导法然度化之广,自知其化风在何处。净土一法,契理契机,如何让高深之法契入众生之机,此实要紧,善导大师就行立信,信行一体,是最直接明了,最易得益处,人人可起信,人人可遵行,须多用心。 当然,人各有缘,如有人能因真宗信入念佛得生,亦是得度之一因缘也。南无阿弥陀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