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晓岩_安小岩 司晓岩_安小岩
关注数: 498 粉丝数: 323 发帖数: 10,716 关注贴吧数: 39
没能力当战马的人,去拉更重的车都比当野马对社会有意义 一个快要死的公司,还要用死的制度来管理。——看似很有道理的话,其实是在掩盖自己的无能而已。 一匹跑的再快的马,如果给其架上马鞍、套上马绳、让人骑着拉到战场后,这匹快马感觉不适应,最终无法帮助主人打赢战争的话,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是否把这匹快马的马鞍、马绳卸下,而且不能让人骑,就可以打胜仗?——答案是否定的,在这时,这匹快马只能变成野马,跑的很快,但没有方向性,跑的目标不是打胜仗,而是哪里有更多的草就跑到哪里,尽情的去吃属于自己的草、尽情的享受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自己在草地上的飞奔的速度。——这时,这匹马就失去了对人类、对主人的意义,只能是一个自生自灭的野马而已。 一个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到了新的公司,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说自己如何施展拳脚,更不是先要给自己制定活制度,而是首先要学习新公司既定的“死制度”,并保证在大部分时间和情况下,都能够执行这些“死制度”。 职业经理人,对于老板而言,肯定是有承诺的,保证自己带领团队能够给老板创造利润、带来业绩。但如果过一段时间之后,职业经理人没有能够实现自己对老板的承诺,并且将责任归咎于公司的制度,那么只能说明这个职业经理人是无能的。就像那匹没能打赢胜仗的战马一样。 在马匹没有能力成为战马的时候,如果还想为社会做出贡献,那就需要加大负重,来做牲口。拉车的马,负重要远远大于战马的负重,而且不管自己能力如何,都肯定无法使用自己正常的速度进行奔跑,大部分时间里,拉车的马只能慢慢的走着,当做是人类的一种负重工具而已。——这样的马,虽然失去了马天生奔跑的意义,但因为有了负重,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作为职业经理人,如果觉得公司的“死制度”使自己无法“施展拳脚”的话,那么,只能说明自己没有能力,在这时,如果还想为公司做出贡献的话,不如加大自己的负重,兢兢业业的做一个“拉车的马”,失去了自己的奔跑,但却为公司做出了贡献。——其实这样的人只会像野马那样乱跑,而根本不会象战马那样奔跑。 其实战马战败,不一定真的是战马的责任。比如,在正常负重状态下,打输了的战马,那肯定是不合格的。如果一个国王,为了炫耀和虚荣心,用黄金来做自己战马的马鞍,并且在打仗中,带上了自己的“爱妃”同骑一匹战马作战,这时,战马不输才怪呢?但在战争中,如果一方战马是正常装备,另一方为了轻便,不为战马配马鞍,自己技术又好,也不套马绳的话,在两批马能力都一样的前提下,后者的战马速度就会优于前者,但这时,前面的马也不应该有怨言,毕竟人家主人的骑马技术先进,自己主人的按部就班并不是错,在战斗过程中,后者马匹主人骑马的“舒适感”就会下降,动作的自如性就会受到影响,主人犯错误的概率要大于套了马鞍的马匹主人。 职业经理人也是一样,制度,是指导企业发展的一个准则,也是避免公司成员(包括职员和职业经理人)犯错的一种工具。文字性的制度,肯定是“死”的,只要制度不是“炫耀”、“虚荣”型的制度的话,“死制度”就必须应该执行。——尤其是那些控制风险的制度,是避免职业经理人犯错的基石。 战马战败,归咎于马鞍太沉,这是一种借口,因为只要自己的主人不换,主人坐惯了的马鞍,会一直坐的,不管战败多少次,也不管换了多少匹战败的战马。只要不是重量很重的黄金马鞍,马匹不应该为此有怨言,怨自己主人的骑马技术不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马鞍,既适合骑马的人,又不会给马匹带来负重。 职业经理人也是一样,既然到了这个位置,就应该知道“朝令夕改”的后果,也很清楚公司不会为了自己而将制度变更。既然这样,职业经理人就会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无法改变的死制度”,而来掩饰自己的无能。 不管公司是死是活,死的制度都是必须的;一旦制度“活”了,活得再好的公司都离死不远了。
论执行力与可执行力——井底之蛙式的管理者 首先,我的这个文章本身是几年以前的思路,当时,我正在超市发工作。那时超市发本身有一些控制层面的变动,变动后,公司新的管理层从上到下,包括外来的、和原来的管理层留用人员,都大量提到执行力的问题,几乎任何部门开会都提到了执行力的问题。所以,当时(可能是05、06或07年)的年终总结,我就写的这个观点,虽然当时我也是放到了网上我的空间,但因为那个空间(我记得叫做BJ001)已经关闭,所以,那个文章已经找不到了,非常遗憾。我现在想根据当时的想法,加上我之后的一些感触,重新把这个写出来, 所谓执行力,简单的讲,就是对于上级领导的命令,是否有能力去贯彻执行。 当时,我看到、听到很多领导都在说执行力,都在说自己员工的执行力差。意思好像就是:因为员工的执行力差,所以导致了公司(超市发)的经营不是很好。姑且认为员工的执行力差吧,但公司不能很好的发展、不能上市的原因难道只是员工执行力差么?管理层就没有一点责任么? “井底之蛙”,那些一味的在说自己员工执行力差、员工能力差的公司老板及管理者们,就像是井底之蛙:在井里的青蛙,每天看着那个很小的井口无法上去,每天看到太阳从井口一过,离井口很近,天就是井口那么大。有一天,另一个青蛙在地面上生活,不幸也掉到了这个井里,两只青蛙见了面。那个掉进来的“见多识广”的青蛙对一直生活在井里的青蛙说:天是很大的,没有青蛙能够跟天去比。但井底之青就会自豪的对那个刚进来的青蛙说:我完全可以得到整个的天空。现在没有得到整个天空的原因,只是因为自己没有办法出这个很小的井口而已。有着一日,等自己出了这个井口的话,肯定会轻松的得到整个的天空的。刚来的青蛙可能会有两种反映:一过就是佩服,认为井底之蛙真的有本事能够得到整个天空,只是因为井口束缚了井底之蛙而已。另一种就是,那个刚来的青蛙会认为井底之蛙是痴蛙说梦而已。不管是哪种情况,但井底之蛙仍然很自信的认为只是井口束缚住了自己。 在正常状态下,青蛙的跳跃能力无法达到井深的高度,所以,青蛙永远无法出井口,所以,那个可怜的青蛙也就无法实现自己得到“天”的计划了。但把这个故事在引深一下:如果有一天,发了大水,大水灌进了井里,两只青蛙都随着上涨的水而出了这口井。出来的过程中,井底之蛙异常的兴奋,认为自己马上就可以向另一只青蛙证明,自己可以很轻松的得到整个天空了,但当井底之蛙出来后,发现天空并不像井口那么小,更不是离井口很近,井底之蛙用尽了一切的办法,也无法够到天空的一角,这时,另一只青蛙就嘲笑井底之蛙说大话,最后,井底之蛙来到井口,一下跳回了井里,并且在跟井底的动物和孩子们说:得到天空很容易,现在我没有得到天空,完全是因为小小的井口束缚了我。 其实,现在的很多领导,都在说自己的员工执行力差、能力差,这个不懂、那个不行。就像是井底之蛙一样:好像自己的公司没有实现目标、没有更大的发展、没有上市的原因,都是员工的各种能力造成的,只要自己的员工能力提高,公司和自己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一样。 看过《亮剑》,解放战争中,李云龙抓住了一过国民党的师长(是国民党军队制定军事策略的人,因为人员短缺,当了临时的师长)。之后战争结束后,那个师长成了解放军军校的教官,当着打败自己的李云龙和其他共军军官说:直到现在,他还认为,国民党的最高指挥层制定的战略是正确的,只是执行出了问题,并说“国军的的命令是油天才制定的,却由蠢材来执行”。 其实执行非常重要,这个毋庸置疑。但一味的强调执行,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命令的可执行,就会造成了本末倒置。 有效的政策或指令(命令),需要考虑到自己的下属的整体能力,在自己的员工能力范围内进行制定。当然,员工的能力不一定老板都知道,还有就是员工也会有失误的情况。在这时,制定指令时,就必须考虑不可预见的因素,制定应变的措施。 当然,有时需要天才来完成普通人所无法完成的任务。天才几乎是很难得到的,10年出一个天才就很了不起了,天才,就是要执行那些无法执行的任务的人。而且,天才是需要机遇的。就像《亮剑》中所说,天才制定命令,蠢材执行命令。这是本末倒置。其实要是蠢材制定命令,由天才来执行命令,是不是另一种情况呢?——其实不然,让制定命令的人来执行所谓的天才命令,结果不一定会好到那里去,问题出在了命令上,而不是简单的归结于执行上。 这让我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过有关三国的野史传说:赤壁之战,诸葛亮料定曹操必败并走华容道,当时诸葛亮派关羽劫杀曹操,关羽也保证如果真的遇到曹操,决不手软,但事实是关羽放走了曹操。最后追责要杀关羽,刘备求情才过去了。有很多野史说,其实这是诸葛亮故意安排的,因为曹操当时不能死,如果曹操真的死了,就只有孙权一个势力了,孙权就不会留刘备的;而只有曹操活着,孙权才只能利用刘备来对付曹操,这样,刘备才能生存。——如果这个解释正确的话,那么,说明诸葛亮在这件事上绝对是天才:因为他不可能事先告诉关羽不杀曹操(以为这样,包括刘备在内,所有有都会反对的),而又直到关羽不管如何保证能够执行好任务,但最后肯定执行不了这个任务,所以,诸葛亮就是利用关羽的不可执行的能力,完成了三国鼎立的关键一次“失误”,有了这个失误,才能实现三国鼎立,没有这个失误,就会变成孙权一头独大的局面。 领导有权力指责员工的能力,但领导其实是没有资格指责员工的能力的。 领导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手下员工,领导看自己的员工不满意,可以把员工开除,然后去招其他的员工。但员工却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领导,但员工认为自己的领导不好时,只能忍受而,顶多辞职不干,到新单位,一样是同样的结果。也许有些领导者会说,领导者把员工开除后,招来的其他员工的执行力和其他能力一样的差,所以,领导者其实不能任意选择员工的。——这就跟井底之蛙的思想一样,出了井口,发现得不到天之后,仍然跳进(另一个)井中,继续说只是井口的原因,使自己得不到天的。 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员工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一个人在这方面能力突出,在有些方面的能力一定是差的,不要祈求每一个自己的员工下属都是全能型的人才,可以执行任何指令。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拥有100%的执行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的执行力达到90%其实已经很了不起了,而同样的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基本执行力都在50%以下。其实,管理者总是说自己的员工和下属的执行力、能力差,造成了公司和组织的目标无法实现,完全是在掩饰自己的无能。其实管理者也知道,不可能真的出现一个任何指令都可以执行的人,所以,管理者用一个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东西(100%执行力),来掩盖自己的无能是最合适的。管理者才是公司或组织的核心,应该为所有的结果负责,不要再推卸责任了。 最后,我想说,那些单位的领导,不要再做井底之蛙了。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长处,“天生我才必有用”,把员工用在正确的地方才是关键。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换员工,但换了员工,其实结果大致还和以前是一样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