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圆阁 陶圆阁
专注紫砂传统工艺!
关注数: 275 粉丝数: 426 发帖数: 4,077 关注贴吧数: 48
紫砂壶,都有哪几种壶盖? 由于紫砂壶以其里外都不施釉的特点,盖与壶体能一起烧制,以达到成品壶盖直紧、通转、仿尘、保温的要求和作用。主要形式有压盖、嵌盖、截盖三种。 (1)压盖:亦称“完盖”。壶盖覆压于壶口之上的样式,其边缘有方线和圆线两种,均与壶口相呼应。与口置平的泥片称“座片”,弯起泥片为“虚片”,壶口泥片称“坨子”,壶墙的泥圈为“子口”,几个部位及转折过渡用脂泥镶街,润合贴切、浑若天成。壶盖稍大于壶口之外径的俗称“天压地”,以适应功能和视觉的要求。 无论壶型是方是圆,盖延和口延上下内外呼应,壶盖覆压于壶口,亦称“克盖”。“克”者,制服、居高临下也。壶盖稍大于壶口外径的,则俗称“天压地”。(压盖的几种类型) (2)嵌盖:嵌盖是壶盖嵌于壶口内的样式,并与壶身融于一体。有平嵌盖与虚嵌盖之分,能达到“准缝如纸、发之隙”者属上品。平嵌盖口与壶口呈同一平面,制作时在同一泥片中切出,故收缩一致,仅有“纸、发之隙”,有圆形、方形、异形、树桩形等。虚嵌盖与壶口呈弧形或其他形状,形制规整。口部以装饰线处理,有直口、瓢口、雌雄片口等结构,与平嵌盖手法相似,以严密、精缝、通转为上。 样式是壶盖嵌于壶口内,俗称“地包天”,如“矮井栏”、“一粒珠”、“鱼化龙”等壶。(嵌盖的几种类型)  (3)截盖:这是紫砂壶特有的一种壶盖形式,以壶整体截取一段作壶盖而故名。其特点是简洁、流畅、明快、整体感强。制成后盖与口不仅大小合适,而且外轮廓线互相吻接,丝严合缝,故技术要求较高。有截盖、克截盖、嵌截盖之分。 样式如秦权、梨式、倒把西施等壶,盖面与壶体表面轮廓线相互吻接,严丝合缝,壶盖与壶口大小合适。(截盖的两种形式)
关于冲浆料的大致解释(转载) 冲浆料的意思,是将泥料打成泥片,入窑烧低温。取出后,将泥片粉碎,过筛目,然后调配到100目甚至更细的纯泥浆里。为之“冲浆”。这种做法清末已有,其目的是降低收缩比,因为之前烧过的颗粒已经收缩过了一次,调入纯浆再烧则会降低整体成品的收缩比。说白了就是为了增加成品率,是非常投机取巧的做法。这样的做法在民国之前紫砂作品上仅限于朱泥壶,因为朱泥壶收缩比太大,更难做中大品,冲浆做骨,一如水泥中的钢筋。而近现代类似做法多数应用在朱泥壶和本山泥壶上,因为这些材质泥性嫩,烧容易变形窑裂,尤其是本绿粉料,要烧高温才不吐黑,冲浆属常规做法。而将冲浆做法应用在紫泥上,绝大多数是对泥性了解不到位、不认真做壶、基本功差或乡下陶坊大批量生产的紫砂器才用的方式。 冲浆料制作的成品,因为泥桨收缩比更大,烧过的颗粒不会再大幅收缩,被粉碎过的颗粒边缘都是比较尖锐的,会有凸起刮毛的手感,质感暴躁。绝大多数不会烧太高温,若稍有温度高一点,则砂浆分离,砂凸起,浆下沉。泡养出贼光,不温润。 冲浆料在现代一个更明显的目的,是为了充当纯手工壶卖。因为纯手工打片,泥门会很紧,窑烧后,颗粒在被拍打后向外挤压出不均匀的凸起,外观转动看不规则成波浪纹,拍打痕等特征。但优质原矿制作的纯手工壶作,因砂浆结合的很好,颗粒经过陈腐导致边缘圆润,故手触感觉非常温润,看似有砂,手感却无砂。而冲浆料挡胚成型的壶,则是均匀的尖锐凸起,并无温润质感。只要掌握窍门,多看几把壶,就很容易理解什么是冲浆料模子壶什么是纯手工了。
超级长,一下整出好几百年的知识了! 宜兴紫砂陶大事记 公元前 16世纪~前221 年(商周春秋战国) 太湖地区出现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 公元 25~220 年(东汉时期) 宜兴已烧造釉陶,出现南山窑(均山窑)。 公元 220~589 年(三国两晋南北朝) 宜兴烧造青瓷,技艺日臻完善。 公元 581~600 年(隋开皇年间) 宜兴烧造白砂胎绿釉器。 公元 618~907 年(唐代) 宜兴开始使用匣钵烧制青瓷产品。 公元 960~1279 年(宋代) 宜兴开始烧造紫砂器。 公元 1386 年(洪武十九年) 为皇室制作大龙缸。洪武后期,生产宜兴均陶,欧(子明)窑问世。 公元 1506~1521 年(明正德年间) 宜兴紫砂供春壶面世。 公元 1573~1620 年(明万历年间) 欧子明烧造的均釉陶器为世人所珍,称“欧窑”。 公元 1651 年(清顺治八年) 宜兴汤渡窑户林十万为宫廷烧造御器——大龙缸。 公元 1700 年(清康熙三十九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订购各式宜兴大缸,用以存放生鸦片胶。 公元 1726~1732 年(清雍正四至十年) 宜兴大缸制作由“卡把法”向“片子镶接法” 演变,工效提高一倍。 公元 1729~1733 年(清雍正七至十一年) 宜兴三次为宫廷内务府造办处制造双管瓜棱瓶、鳅耳乳足三足炉和霁青、霁红陶钵等仿钧产品。 公元 1736~1820 年(清乾隆、嘉庆年间) 宜兴葛明祥、葛源祥兄弟烧造的宜均陶器以釉彩丰富而著名,称“葛窑”。 公元 1796~1820 年(嘉庆年间) 荆溪县知事陈曼生与紫砂名手杨彭年合作设计了18把紫砂壶,款式各异,制作精美。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关心民间工艺的官吏,便将这些紫砂壶取名为“曼生壶”。 公元 1824 年(清道光二十二年) 宜兴各式大缸经上海“鲍鼎泰”陶器行远销东南亚各国。 公元 1878 年(清光绪四年) 宜兴紫砂匠金师恒应日本常滑鲤江高须的邀请,东渡日本传艺,从学者有鲤江方寿、杉江寿门、伊奈长三人,金士恒被当地奉为陶业先师。 公元 1875~1908 年(清光绪年间) 江苏陶器大量出口东南亚、日本、墨西哥及南美各地。 丁山白宕鲍、陈二氏于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年)在新加坡开办“鼎生福”陶瓷店。 公元 1910 年(清宣统二年) 高1米的均釉大缸获南洋劝业会奖状;均釉特大花盆获南京工艺赛会金质奖章,该产品后被日本商人和田以重金购买收藏。 公元 1912 年(民国元年) 宜兴葛逸云与日本商人和田合资在大阪开设陶器店。 公元 1915 年(民国 4 年) 9 月 2 日 ,“葛德和”和“利永公司”生产的陶器在巴拿马国际赛会上获得头等奖和二等奖。 公元 1917 年(民国 6 年) 江苏省实业厅投资宜兴兴办永利、利永陶业股份公司。 公元 1919 年(民国 8 年) 宜兴潜洛窑户张兰舟试制成功汽灯用陶瓷三脚泥龙头。 北洋政府江苏省公署派员到宜兴视察陶业生产。 公元 1921 年(民国 10 年) 利永陶器公司在蜀山开办“利永陶工传习所”,并建30米龙窑1座。 公元 1925 年(民国 14 年) 10 月,葛定梅首次为苏州宝恩寺烧制金黄色琉璃瓦。 公元 1926 年(民国 15 年) 宜兴陶器大件和多式茶壶杯碟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特等奖。 公元 1928 年(民国 17 年) 宜兴陶工顾浩元、郭佩勋等人制成化工陶瓷面砖与管道。 公元 1930 年(民国 19 年) 宜兴紫砂陶瓷在比利时世界博览会获银牌奖。 公元 1931 年(民国 20 年) 江苏宜兴公立职业学校建立,设陶工科( 1932 年陶工科改为窑业科)。同时在江苏省立陶器工厂旧址设立制陶工厂。 公元 1932 年(民国 21 年) 宜兴潜洛张兰舟、张良金兄弟从美商“勒勃氏瓷器公司”引进技术图纸,建成省内第一座倒焰窑。 紫砂艺人朱可心的作品“云龙鼎”参加美国芝加哥国际博览会,并获得优秀奖。 公元 1935 年(民国 24 年) 紫砂名手范大生的作品“鹰”参加伦敦博览会获得奖状和奖章。 均陶制品“蟠桃核笔洗”参加英国伦敦博览会获得奖状和奖章。 公元 1936 年(民国 25 年) 宜兴龙窑多达 76 座,全年共烧 4740 窑,为宜兴陶业历史上鼎盛的一年。 宜兴潜洛窑户崔鹤鸣与上海商人万国安合股开办省第一家低压电瓷厂,定名“鹤鸣窑业厂”。 均陶鹬蚌式笔洗在英国伦敦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被誉为“名器名陶,天下无类”。 公元 1937 年(民国 26 年) 11 月 30 日 ,日军侵入丁蜀镇。两年中有 23 座龙窑相继被日军强占改作碉堡或炮台。 公元 1946 年(民国 35 年) 是年,宜兴“高大昌”陶器工场场主高汝舟与上海建筑工程师董乃康利用当地白泥试制成卫生陶瓷坐便器及水箱等。 宜兴陶新厂生产的金星绿釉
假如我是商家。。。。。。 作为一个商家,现在就算是再怎么诚信经营,也少不免被套上奸商的帽子,国情历来如此,国民向来认为:古往今来无商不奸,商家无利不起早...... 既然传统观念已成定式,那作为一个商家,就无需再计较藏家明里暗里说什么了。做好自己的经营,交到更多的朋友才是王道。 但商家如何才能做好生意呢?我自2013年9月份至今,周某已经卖掉超过4000把壶,我有属于自己的一些观点。 1.善意客观引导 当你发现,下家既不熟悉你的为人、也不了解你藏品详细状况的时候。作为商家的你,就把你懂得的知识,分门别类、认真细致的告诉他们吧。让藏家们将你订立的标准作为他们自己的标准就是初步的成功了。千万不要介意他们用你的标准去选别人的壶,一个真理——任何一个成年人都懂得货比百家!当他们发现这份标准在其他的地方并不那么容易选到满意的壶的时候,他们就会回来找你,用你订立的标准来选他们喜欢的壶。如果某一天,当你发现你订立的标准成为了业界的标准,那就算你的壶并不很好卖,你也会屹立于业界昂首了,那是一种很值得自豪的事情。 2.叙述完全并真实 你的壶有窑裂、爆灰、破皮、歪嘴、歪把、歪钮....现象的时候,当你的下家向你询问的时候,不要有任何的隐瞒,主动向他们坦诚吧。除非你自己压根就没发现,不知者不怪。但只要是你知道的,哪怕有个小瑕疵都一定要清晰准确的告诉你的下家们。作为买家的我,买到壶之后也不止一次质问商家,为何有明显缺陷却之前不说。一些没有职业道德的商家,回复往往让人愤怒:“我不认为爆灰或者窑裂是缺点,我自己买壶的时候从不计较这些小事”。这样的商家在当今非常之多,以致让很多藏家不敢轻易下手免遭坑骗,严重点说甚至玷污了整个行业的壶商形象,包括那些正直诚信的壶商也难免遭拖累。 3.拍照务必清晰 我所指的清晰,是说还原真实,包括色差。当下家拿着壶对照荧光屏的时候,发现壶的本质和图片上几乎完全一致的时候,会对商家产生敬佩的。其实通过高端设备和修图软件,可以把一把壶鼓捣的相当“艺术”。但这样着实无助于生意,或者说,最多有助于第一次或者第二次生意。而且这些生意,很可能是未必是真成交而是退货收场。因为图片和实物相差太多了。当交易结束后,商家形象很可能因为“美图”而受损,甚至会被藏家圈子一传百。 4.承诺务必兑现 在公开的网站里交易,和在店铺里交易是完全不同的,现实生活中的古玩行里是没有退货一说的。网上有个淘宝,所以,在网上买壶要比现实生活中买壶要靠谱的多,有保障的多。作为一个成熟的商家,在交易之前,请拿出你的诚意,对你的每一位下家认真承诺。例如,你收到我这把壶之后,只要在72小时之内,你一句不喜欢,无需任何其他理由,将壶完好的邮寄回来,就可以无条件全款包退。你所需支付仅仅是汇款手续费和邮寄费用,大约付出不到100元的损耗而已。我卖掉超过4000把壶,不可能每一单交易都真正成功的,偶尔也难免遭遇退货。但是,因为我的承诺都做到了,所以,下家非但不会怪罪于我,而且,他们会认为我诚实可信。少了一单生意,交到一个真朋友,这代价值得。 5.要有好的心态 如果买了东西卖不出去,很可能牵引出不良心态,会因急需用钱而急躁。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如果买对了好东西,短期内卖不出去,很可能为未来积累更大的财富。乔某举例:如果买到的一把好壶,今年1万都没卖掉,明年行情到了1.5W,可以卖1.3W,一年的投资纯利有3成,可谓相当不俗了。我手里一些壶,压了超过3年都没有卖掉。但因为我不等钱救急,那我手里的壶每年根据行情调高价格就是了。1W的壶,等3年之后或许能卖到3万以上的。所以,卖不掉未必是坏事,但绝对不能着急,心态要保持平稳。 6.时刻学习,并找到合适的货源,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作为一个纯粹的商家,如果买错了东西而且找不到下家,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如果眼光和想法跟不上行情,那作为商家是非常失败的。所以,要经常注意行内动向,密切关注价格动态。要勤奋,不妨四处寻觅上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如果找到的上家本来就不善经营,手里的东西又贵又没有吸引力,那你作为下家,是绝对不适合找这样的同行作为供货商的。前提,还是那句,你要了解行情。要找到一个或多个,能够经常给你补充货源的人作为你的上家或工手。 禅灯
语录 【第一条】没有不想卖的壶,只有还没卖掉的壶 【第二条】“非卖品”的定义就是“非常想卖,只要价格出到位就可转让的商品” 【第三条】没有卖不掉的壶,若不想放血割肉,就去找个“比你笨的下家”吧 【第四条】“壶商”代表着传播紫砂文化、互通行业信息、促进紫砂产品流通的媒介的代名词 【第五条】没有最大的藏家,只有最无聊的混混——混混最大,数量很多 【第六条】先买壶不如先买书,自己看不懂又一定要买的话,就去买大多数人都能看的懂的 【第七条】当你发现在商家那里问不出任何答案,唯一的可能:你压根没打算找他买壶 【第八条】永远不要拿一个商家的产品去求教于另一个商家 【第九条】如果你信任他的眼光,请你也信任他的壶 【第十条】狂人不羁,牛人不语,牛呆水里蚊子不咬 【第十一条】优秀的壶商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的审美眼光,优秀的藏家应该具备过硬的心里素质和良好的心态 【第十二条】作为藏家的你,要买下一把壶的出发点是——比你上一把壶的品质优,而不是性价比高 【第十三条】当你没有足够的闲钱去找店家买壶的时候,就拿出你的礼貌和诚恳去跟店家交朋友吧 【第十四条】一个不合格的壶商,在买壶的时候会像孙子一样,在卖壶的时候也会像孙子一样 【第十五条】捡漏成功的唯一途径——你比店家具备更强的判断能力和审美眼光,而且你比店家更了解市场行情 【第十六条】如果你曾经卖过壶,就老老实实承认是自己壶商吧,哪怕承认只是业余的 【第十七条】“设计”、“制作”可以分工,但应该注明“谁设计”、“谁制作” 【第十八条】一个壶商的综合实力体现在他拥有壶的品质和数量;一个藏家的综合实力体现在他对壶的阅读和评价能力+他拥有壶的品质和数量 【第十九条】如果一个号称“纯藏家”的人不停买壶而且越收越差,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很快就会转为职业壶商了 【第二十条】网友在网站上公开贴出的自藏壶,基本上都能够用钱买到。他贴出来的目的多数是希望卖掉,不想卖的他肯定不贴 【第二十一条】我能够比你自信,并不是因为我比你“懂”,而是因为我比你“有” 【第二十二条】店家对下家实话实说,可以减少被秋后算帐的几率 【第二十三条】我要买的是这把壶,不是壶作者的“族谱”和他所谓的“文化底蕴”。我是本科生,壶作者高中毕业了没 【第二十四条】一个本分厚道的作者未必能做出好壶;一个人品不堪的陶手作品未必很差 【第二十五条】他和你不一定能成为朋友,但可以做成生意 【第二十六条】或许我唯一比你强的,就是在这个专业聊壶的论坛上能比拿出比你更多的好壶和比你写出更多更有道理的文章 【第二十七条】水可载舟,亦可煮粥,藏家能把陶手捧起来,就能把陶手摔下去 【第二十八条】我卖壶的生意比你好,可不是因为我比你长得帅 【第二十九条】壶并不贵,只是工资太低罢了 【第三十条】为何有人这么仇视壶商,因为这些人在紫砂这项目上收获的尊重太少了。说白了他们卖壶没赚到钱,或者说他们的壶很费劲但还是没卖出去 【第三十一条】“偶得”在紫砂行业里的定义等于“非常难得”。“偶然得到”一件破烂的几率要大于99.99% 【第三十二条】我的壶优,你的书全,所以他到你家看你的书,然后来我家买我的壶 【第三十三条】“在竞争中赢得尊敬”和“在失败中博取同情”都能让人感到欣慰。部分失败者可能会选择去失败者的集散地发挥余热,因为在那里“永远有人比他更差” 【第三十四条】买壶前切记:不完整、不自信的叙述=不真实的品质 【第三十五条】如果你要求与我就壶论壶,请不要搬出与你毫无瓜葛的人或壶来作为你的谈判条件,这样会让人觉得你很无助 【第三十六条】千万不要拿对头的无知来惩罚自己,搜搜他的过往,看看他拥有过什么,然后把耳屎抠出来弹进垃圾篓吧 【第三十七条】并不是每一个懂壶的人都拥有很多好壶,并不是每一个藏有很多好壶的人都很懂壶。但这两类人同样值得尊敬 【第三十八条】壶商不是救世主,爱好者也不是上帝。和谐共处,诚信互通 【第三十九条】“皇帝的新衣”里面说实话的小男孩才是主角,“互联网”上能公开点明品质缺陷的人才更受尊敬 【第四十条】优秀业者的作品在还没完成之前已经卖掉了,不屑陶人经常要忙着四处办展去兜售和推销 【第四十一条】在嘲笑他人上当受骗之前,先回忆一下自己曾有过的当初 【第四十二条】你说你不关心作品是否存在升值空间,那你关心作者的职称有意义吗 【第四十三条】我能有今天的收获全赖当初的不懈努力,你抱怨没有收获是因为你总想着不劳而获 【第四十四条】为了钱把壶卖掉,又为了壶花掉了更多钱,最后总结,钱少了,壶多了 【第四十五条】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先有了爱好者的捡漏心态,才有了刷鞋油造假的壶商 【第四十六条】如果你计划用尽各种手段去打击某个壶商,在这之前,请你先核算一下你在他店里一共花了多少钱 【第四十七条】看错了壶无伤大雅,跟错了人祸害无穷 【第四十八条】看壶如看人长相,多看便知美与丑 【第四十九条】真正意义的爱壶人,家里始终都少一把 【第五十条】职称与品质是画不上等号的;品质与价格也是画不上等号的;职称与价格就更加画不上等号了 【第五十一条】要对自己的藏品有足够的自信,不要因为个别同好的评价而轻易改变看法 【第五十二条】自己喜欢仅仅是前提,大家都喜欢才是最终想要的结果 【第五十三条】该是我的终究不会去别人家,不该是我的绝对强求不得 【第五十四条】讨价还价的最强式=不还价!因为当上家知道你喜欢讨价还价的性格,下次报价一定会高开。所以最好是“一口价”,要么成交,要么不成交 【第五十五条】如果有完全不认识的生面孔狠批你(纯藏家)的壶,他既拿不出更好的也说不出什么道理的话。那只有一个可能,他是职业壶商或陶手,而且已经把你当成潜在客户了 【第五十六条】面对一些心态不良的下家,让他们自报“最高承受价”是最好的办法 【第五十七条】生意很好的商家是没空说别人闲话和背后搞小动作的,因为他们多数很忙,忙着应酬、收钱和邮寄包裹。只有穷困潦倒人品下贱的二逼才嗜好闲论人非 【第五十八条】能够成功经营多年屹立不倒到现在依然广受认可的商家招牌,是玩家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第五十九条】每一把壶可能都会有一个故事,但如果每把壶都拿来讲故事,这样的商家是绝对不可信的 【第六十条】紫砂高峰到低落再到高峰昭示着不变的定理:强者恒强 【第六十一条】轻易可被坊间闲言左右思想的人是靠不住的,纯粹依靠传闻判断他人本质的人更不可信 【第六十二条】人的本质是难以改变的,无论你是他的朋友或敌人,今天他能用这样的方式对你,明天他就能用这样的方式对所有人 【第六十三条】说一句谎话是很容易的,但日后要用100句谎话来持续维系第一次的说谎,那就很累了 【第六十四条】只敢私下对他人藏品指指点点的,都是些在公开场合从不敢大声说话的小人;私下找陌生商家打听同行的壶是否可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想不劳而获的吝啬之徒 【第六十五条】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一分钱尚未必能买到一分货。你若想捡漏,就衡量一下自身水平是否比行家还要专业吧 【第六十六条】这把壶为什么买来这么便宜,或许作为新手的你在拿到实物之后若干个月,也就是无法退壶的时候才发现真正的原因 【第六十七条】当有人带着藏品过来求教于你,听你说完实话后又驳斥你的看法。这只说明一个问题-----他想把带来的东西卖给你 【第六十八条】人无信不立于世,不配拥有真朋友 【第六十九条】修是自我完善的过程,而禅则是传播修的结果,老和尚一辈子闭关自修永远当不了玄奘 【第七十条】他左手进右手出把货卖了,我不但把货卖了还教会了买家应该如何辨识。若干年后,他被圈定成商家,而我则被尊称为导师 【第七十一条】优秀的商家每天都要为如何开发更优质的产品迎合客户需求而努力工作,奸诈的商贩每小时都在想着如何编造谎言,把有可能认识的每一个人兜里的钱以不正当手段骗到手而绞尽脑汁 【第七十二条】哥从没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只是跟你站在一起时没觉得比你矮罢了
宜兴紫砂爱好者新手入门简易法则(转发) 一、注重审美: 远观一把壶在视觉效果上带来的感受,是最直观的。当远观效果达到满意后,方有欲望走进上手实物,之后是细看工艺细致程度。无论这把壶的泥料有多古朴,包浆有多厚实,质感/层次感有多丰富,无论壶是谁做的,是不是名家真品,有没有升值潜力……都与壶做的是否美观毫无任何联系。故,请新手们将这些条件放在“壶是否符合自己审美”之后看待。 紫砂器的审美,本身包含了对器型的审美、对工艺细节处理的审美和对泥料肌理感的审美,而成型工艺会导致的成品视觉效果会有微弱的差异,但就是这微弱的差异,会让更资深的爱好者们更细致的甄选和判断壶的成型工艺。 一把壶在远观视觉上的审美,往往就已经注定了这把壶的优劣。也就是说,我们在看到一把壶的小图的时候,已经可以大概分析出这把壶做的好与不好。壶的气质散发于3米甚至5米开外,才会让你有欲望走近,去把它拿起来认真上手看工艺细节。如果远观已经感觉到壶的比例失调、重心失衡、歪七扭八、突兀造作的话,那你怎么会有欲望拿起实物看呢? 故审美的第一本质:远观能够满足你的视觉审美要求。 如果,你买壶时最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把壶究竟能不能泡茶”? 那我劝你从今天开始彻底放弃玩壶吧,紫砂壶真的不适合你。 请到超市买个瓷器杯或者玻璃杯,那至少会让你那稚嫩的心灵好受些。 也免得我们这些玩紫砂壶的老人,要无数次的重复解释同样的问题。 上壶一把二、注重细节 这一栏只配图,供同好们参考细节,再多的叙述,不如自己认真的观察对比,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或未来自己真正要找到的目标。 1.倒边2.倒角3.流口包口处理4.部件接合处理5.气孔做法6.钮的匀整度和钮/盖面接合处的修工7.出水孔8.花货的装饰贴工三、注重工艺难度: 任何一把壶,都有其相应的制作难度,并不是说一把壶越花哨越复杂就越难做。反之,有的时候,越是简单的素材,越难做出好的效果。纯手工做一把光素器,或许,做身桶要一天时间,做盖子要一天时间,但做壶钮说不定要两天时间,壶钮的工艺难度,有时不逊于做个身桶。而壶钮的工艺精制与否,直接反应整把壶的精工与否。故,无论新手老手看壶,必应先看壶钮。 壶钮壶钮2壶的各个部分镶接,也需要很多的时间,作者要考虑泥料的调配,收缩比,制作时泥料的干湿程度等问题。镶接之后脂泥收缩之后会留下的不规则印记等问题……
简单实用,紫砂壶小白玩家的快速入门秘籍 坊间遇到的新手,经常说紫砂水深....我对其坦言过来人之经验:新手言水深者皆为“以低价自感捡到大漏者得知真相后”之晦言。紫砂紫砂,“纯粹的泥”如何能体现砂之质感?也就是说,泥料打得再细,烧制的成品仍需要达到颗粒凸显的效果,方能让人体会到砂之美。 如何看懂一把壶的细节,如何分辨一把壶是否做的很好? 1、请不要看壶的底印,否则会误导你对壶的本质的客观判断; 2、拿出你对家电的细节审美,例如电脑的荧光屏、电饭煲、电话机、华为/苹果/三星手机..........这些你都有的,仔细看这些电器的每一个细节,然后你就明白应该怎么看壶了。 当你发现一个壶盖的竹叶贴的这么漂亮的时候,你还会怀疑这把壶做的很差吗? 当你发现一个壶钮做的这么精致,壶身云纹贴的这么认真的时候,你还用担心这把壶的造型会很糟糕吗? 审美壶的第一步很简单,就是看壶钮和外观细节,当细节都做的很到位了,壶一定差不到哪儿去。 除了老壶,其实就新壶而言,做的好与差其实很好理解,新壶的美绝大多数人都能理解。让新手们唯一理解不了的,却是行情。也正因为价格问题,让新手们最希望避开的问题——反倒是品质。于是坊间出现了新手仿年轻陶手三年内创作的新品照样可以大卖的现象。 当你了解了工怎样做是好的,泥料怎么样选才是精的,架子怎么搭配才是合理的之后。 你是否还是会避开“优质作品合理行情”的问题,转而去选一些长得比较像的?
紫砂壶,把握好这十条准则,才能真正的玩好壶 紫砂壶玩壶,收藏风气在正在悄然升起,慢慢火热起来.但玩壶不能盲目,现有准则十条,把握好这些才能真正的玩好壶,避免走入误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在你没有了解紫砂之前,不要轻易出手。 2.不可急功近利,紫砂壶是人一生的玩物,也是爱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知识只能一点一滴的积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计是要交不少学费,新手玩壶的路还很长。 3.买壶、玩壶没有硬性指标。情人眼里出西施,自己喜欢的壶就是好壶,走走停停,回回头你永远会看到更好的风景。 4.买壶、玩壶务必量力而行,切不可因此影响与家人之间的和睦,不值当。 5. 鲜艳、亮丽是化工壶的特征,化工自有它的价格和市场需求。新壶特别油润鲜艳吸引眼球的,通常都是用特殊材料美容的;就像伪娘,明知是不男不女,可却偏有人为此出国一睹为快。 6.开壶无需太繁杂的程序,豆腐开壶更是扯淡,来宜兴问问谁在用豆腐开壶? 7. 要检验一把壶是泥料好不好,就是看你泡养过程中变化的快慢。 8.对于泡茶而言,纯手、半手没有区别,全手工或者半手工并非是紫砂壶优劣的唯一标准,关键是要看紫砂茶壶的泥料、工艺、造型和神韵如何,即作品的“形、神、气、态,只有当你真正的提高了鉴赏能力,慧眼识宝,才能觅得自己喜爱的茶壶,而不致上当受骗。” 9.一分钱一分货,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金砖,捡漏不仅要靠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积累,运气往往更重要,但这种运气一点也不比你买彩票中500万的运气概率来得高。 10.最后,也就是回到起点问题:出手买壶之前,问问自己,想要的、喜欢的到底是什么……!!!
紫砂泥料如何鉴定?怎么看真假! 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的证明。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紫砂是一门道德! 买壶、玩壶都要看泥料,但是对于泥料的说法众说纷纭,朦胧难辨,多少人为此都一筹莫展。但只要你是一个爱壶的人,迟早都会面对这个问题。说难的确是难,说容易也容易,不管是哪一种泥料,想要优秀就肯定会有明摆着的特征。对于咱们这些爱壶、买壶、玩壶的人来说,要想看出来并不难。 紫砂壶第一讲究紫砂材质,讲究砂质的效果,紫砂矿岩从矿石风化到颗粒状,然后用石磨碾成带有颗粒的粉沫,加水练成熟泥,制作茗壶,这种原始的泥料加工方 法,能很好地保持砂壶的透气性,使其日用功能良好,优良的材质颗粒效果使壶的音质为深、沉、沙、哑。 砂料最佳的颗粒为32目-60目。原始的加工方法,可使砂壶产生圆滑、舒适的感觉。紫砂壶的表面不论偏紫、偏红、 纯正的紫砂材质,是紫砂壶造型设计的前提,充分利用材质的特点、颜色,表达紫砂的材质美、造型艺术美、日用功能美。 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讲究健康长寿,无害的纯正紫砂茶具更会被人们所青睐。
如何辨别紫砂泥 朱泥、底槽青、青水泥这三种常见的制作紫砂壶的泥料都各有千秋,朱泥壶冲泡出的茶香味特别的高、轻快而又俐落,茶汤浓厚并且柔滑,回甘强、回韵悠长,属性十分的有特色,最适合冲泡台湾的高山茶,以及福建的铁观音茶、功夫茶等轻发酵重香气的佳茗。底槽青壶温文而且儒雅,茶汤清气悠扬、时间长久,泡养之后,泥色由原先的棕色演变成朱肝色,水色光和。底槽青做的壶适用性非常的广,较适合泡普洱、绿茶、红茶、花茶等。清水泥做的壶醇厚稳重,典雅大方,很具有亲和力。对泡茶的要求并不是太高,比较适合刚开始接触茶道的新手来使用。同样,清水泥的适用性也非常的广,适宜泡的茶类与底槽青的比较接近。除了以上三种泥料之外还有一种红泥也经常的用到,通常情况下大家经常将朱泥与它搞混淆,现在我就例举出以下几点来供大家参考区分: 两者的原矿不同:红泥使用的是“五色土”里面非常普通的泥料,而朱泥的原矿是石黄。 两者的收缩比例不同:红泥的收缩比例是14%左右,而朱泥的收缩比例却是30%左右。 两者的窑温不同:红泥的窑温维持在1100度,而朱泥的窑温是在1080度。 两者的色泽以及质感不同:红泥:呈光洁明亮红中略微带一点橙色,而朱泥:朱红中略微泛桔光,温润透明质感很好。 两者的成型工艺不同:红泥:成型工艺比较容易,大小壶型都能做,而朱泥:成型工艺常的困难,大的壶型是没办法去做的,小的壶型做出来可爱并且生动。 价格应该由泥料,做工和造型以及作者来决定。 泥料的好和坏,就需要较为丰富的经验去鉴定了。通常来说,好的泥料看上去相对较为柔和、养出来“润”且出浆速度较快,包浆“珠圆玉润”至于哪种泥料最好,这个问题很难解释清楚。由于不同的泥料都有它不同的特性,很难去做比较,也很难有个权威的标准去评判。通常,好的泥料的壶养成。包浆的速度绝对要比使用普通泥料的壶养成的速度要快。其实一把壶养的好与坏,泥料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好的泥料养出来的壶肯定会比较漂亮的,反而言之,泥料不好,花再多的心血,壶还会是老样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能用些什么法子去鉴别呢?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的完的事情,它需要长年累月累积的经验。如果自己很直观的认为一种泥料很美观的话,就应该首先去考虑一下了。 老泥、新泥是壶友们普遍都存在的一个误区。其实,紫砂的形成截至到如今都已经过了千万年乃至上亿年的时间了,全都可以说是老泥。至于泥料的风化期、陈腐期这个倒是有长和短之分。紫砂都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才能够形成的,所谓的新泥、老泥只是在陈腐期长短上的区别而已。泥料的陈腐期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陈腐的越久越好了,但是在制壶之前还得重新回炼一下。陈腐期较长的泥料相对于陈腐期较短的泥料来说要温润一些,可塑性也要更高一些。感觉没有那么硬。制好的壶一个没有水色,比较的难看。一个有水色,比较的好看。 紫砂泥也存在档次之分,我个人认为依次是:朱泥、底槽青、缎泥、拼紫、普泥。目前纵观各类五花八门的紫砂书籍、权威工艺师,对紫砂泥档次的顺序也没有一个权威、全面的说法。其实,泥料只要自己觉得喜欢的、好的、容易养的,那么它就是最好的。好的泥料再加上好的火候,所烧出来的紫砂壶色泽必然更加的饱满、温润易养。否则,要么干巴巴,要么表面就非常光亮,通常都是通过认为加工而成的。是不可取的。
如何鉴别真正紫砂泥 朱泥、底槽青、青水泥这三种常见的制作紫砂壶的泥料都各有千秋,朱泥壶冲泡出的茶香味特别的高、轻快而又俐落,茶汤浓厚并且柔滑,回甘强、回韵悠长,属性十分的有特色,最适合冲泡台湾的高山茶,以及福建的铁观音茶、功夫茶等轻发酵重香气的佳茗。底槽青壶温文而且儒雅,茶汤清气悠扬、时间长久,泡养之后,泥色由原先的棕色演变成朱肝色,水色光和。底槽青做的壶适用性非常的广,较适合泡普洱、绿茶、红茶、花茶等。清水泥做的壶醇厚稳重,典雅大方,很具有亲和力。对泡茶的要求并不是太高,比较适合刚开始接触茶道的新手来使用。同样,清水泥的适用性也非常的广,适宜泡的茶类与底槽青的比较接近。除了以上三种泥料之外还有一种红泥也经常的用到,通常情况下大家经常将朱泥与它搞混淆,现在我就例举出以下几点来供大家参考区分: 两者的原矿不同:红泥使用的是“五色土”里面非常普通的泥料,而朱泥的原矿是石黄。 两者的收缩比例不同:红泥的收缩比例是14%左右,而朱泥的收缩比例却是30%左右。 两者的窑温不同:红泥的窑温维持在1100度,而朱泥的窑温是在1080度。 两者的色泽以及质感不同:红泥:呈光洁明亮红中略微带一点橙色,而朱泥:朱红中略微泛桔光,温润透明质感很好。 两者的成型工艺不同:红泥:成型工艺比较容易,大小壶型都能做,而朱泥:成型工艺常的困难,大的壶型是没办法去做的,小的壶型做出来可爱并且生动。 价格应该由泥料,做工和造型以及作者来决定。 泥料的好和坏,就需要较为丰富的经验去鉴定了。通常来说,好的泥料看上去相对较为柔和、养出来“润”且出浆速度较快,包浆“珠圆玉润”至于哪种泥料最好,这个问题很难解释清楚。由于不同的泥料都有它不同的特性,很难去做比较,也很难有个权威的标准去评判。通常,好的泥料的壶养成。包浆的速度绝对要比使用普通泥料的壶养成的速度要快。其实一把壶养的好与坏,泥料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好的泥料养出来的壶肯定会比较漂亮的,反而言之,泥料不好,花再多的心血,壶还会是老样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能用些什么法子去鉴别呢?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的完的事情,它需要长年累月累积的经验。如果自己很直观的认为一种泥料很美观的话,就应该首先去考虑一下了。 老泥、新泥是壶友们普遍都存在的一个误区。其实,紫砂的形成截至到如今都已经过了千万年乃至上亿年的时间了,全都可以说是老泥。至于泥料的风化期、陈腐期这个倒是有长和短之分。紫砂都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才能够形成的,所谓的新泥、老泥只是在陈腐期长短上的区别而已。泥料的陈腐期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陈腐的越久越好了,但是在制壶之前还得重新回炼一下。陈腐期较长的泥料相对于陈腐期较短的泥料来说要温润一些,可塑性也要更高一些。感觉没有那么硬。制好的壶一个没有水色,比较的难看。一个有水色,比较的好看。 紫砂泥也存在档次之分,我个人认为依次是:朱泥、底槽青、缎泥、拼紫、普泥。目前纵观各类五花八门的紫砂书籍、权威工艺师,对紫砂泥档次的顺序也没有一个权威、全面的说法。其实,泥料只要自己觉得喜欢的、好的、容易养的,那么它就是最好的。好的泥料再加上好的火候,所烧出来的紫砂壶色泽必然更加的饱满、温润易养。否则,要么干巴巴,要么表面就非常光亮,通常都是通过认为加工而成的。是不可取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