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京人🐑 xuanyuanzz
自然即美,一切随缘
关注数: 79 粉丝数: 1,385 发帖数: 13,851 关注贴吧数: 14
作为被迫生活在北京的蓝鲸人,感觉胸口堵着说不出话,不喜勿喷 学生时代一直在南京,工作数年后被迫前往北京,想来已经15年了,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只看家乡的球队,包括足球、篮球、排球,见证过南钢的辉煌(天王山之战),见证过男排三冠王,见证过女排的崛起,经历过加佳,迈特、南京友友、舜天、苏宁,我不是个真球迷,只是有着痴狂的家乡情结,到了北京之后愈发如此。 印象中是2012年的那个客场打国安,我没弄到客场球票,只能将蓝色球衣穿在普通外套里,周围全是国安球迷,那天下起了雨,见证了在门前扫射1:0客场战胜国安的痛快,我大声疾呼,引来周围一片仇视,记得那场比赛结束,我喜不自禁的在地铁上,国安球迷并没有对那场失利说什么,倒是全车厢骂天津泰达,我感到很诧异。这算是一个花絮。 苏宁入驻后的江苏队,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也让我这个伪球迷在所有同事朋友之间有了吹牛逼的资本,苏宁一夜成了豪门,很多吧友说以成绩论,或者吹牛逼的算什么球迷,的确我不是真球迷,但是我就痴狂家乡球队,为此我和很多国安球迷怼过,但我仍然在我的车上贴着苏宁的标志,包括我的微信头像。 记得去年苏宁夺冠那个晚上,我正好在安徽出差,我推掉了应酬,点了外卖在房间里看球,没进一个球我都大声疾呼,夺冠了,我流泪了。当晚我就发了朋友圈,引来了无数艳羡和点赞。第二天住我隔壁的同事说,昨晚你在房间里干嘛了?我很自豪,我们是冠军。 这里需要再次提到一件事,提到一个人。我有个朋友是张康洋的副职,苏宁国际业务主要就是搞海外投资的,足球只是其中不大的一块投资而已,我那个朋友根本不懂足球,而且也说苏宁集团内从上到下没几个是懂足球,或者喜欢足球的,这只是他们的一个项目而已。当然也是因为她,我很轻易的就弄到了特神以及其他外援和国内主要球员签名球衣两件。我也在贴吧里嘚瑟过几次。现在看算是绝版了,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也可能是一文不值。 去年我很关注苏宁后续怎么操作,其实除了第一年大投入买特谢拉、拉米雷斯、签卡佩罗这一系列操作,之外,苏宁其实后面几年在足球上都很有限了。第一年的大投入主要是在欧洲开启了苏宁搞体育的名头,然后收购国级米兰,让张公子真正的进入了资本大鳄的圈子,成就了太子爷的威名。但其实后来几年,我就感觉苏宁在慢慢的往后缩,一方面投资的急剧减少,另一方面,就是发展战略的变化。我不断的问我那个朋友,下一步苏宁怎么搞足球,她都说她不太清楚,直到去年10月,我又问她,她说苏宁在国米已经有很多欠薪了,但是国外关于这一块法律规制很严格,而且机制完备,苏宁正在想办法倒腾。我其实就感觉不妙,我又打听到底特神续不续约,一开始答复是不确定,后来直接回复我说肯定不续了,而且当时记得在决赛前,她就告诉我苏宁在对江苏队进行评估作价了,已经着手找下家,当时其实是和国米差不多启动的转让评估流程。为此,我在贴吧里发了帖子,大家可以找找当时时间,但是引发的确实很多吧友的怒喷,我有的时候索性删了,免得添堵。 事到如今,说这些都没用了,但是说实话我感觉很郁闷,不是因为我周围同事朋友拿这事拿我开涮,关键是我深爱的家乡球队前途未卜,可能就此消失了,要知道我在北京工作生活,看家乡队的比赛已经成了我不可缺少的一个生活习惯或者是寄托,现在说没有就没有,我感觉一下空空的。我永远都不会去看国安的比赛,我不喜欢北京,也不会成为国安球迷。 说到这里,苏宁这次风波,足协这些政策,其实在这个浪潮中我看到了所谓多年来也被我看不上的“底蕴”,我们经常喷的国安、建业、申花、鲁能、恒大(这里没必要去说那些难听的外号),恒大算个另类,在苏宁公告中所述的“多重因素叠加”效应下,这些老俱乐部能够挺过来,甚至还能够往前走,补强前行,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底蕴,这些来自于多年来地方行程的足球文化,球迷、球队、俱乐部、政府、媒体,大家是一个圈子,有问题了公布出来,大家群策群力,形成舆论压力或者合力,我觉得这才是足球该有的东西。而苏宁,这么多年,除了冠冕堂皇的做点花架子,什么时候将足球当做事业去做,什么时候尊重过球迷、媒体,什么时候主动去维护过足球市场的和谐。永远报喜不报忧,永远闷着葫芦摇,当你脱离了群众基础你就没有文化和支持,说到底就是小农经营意识的结果。为了更名,看看建业的足球圈,国安的足球圈,想想苏宁更名,大家毫无感情可言,为什么? 今天上午正好有点时间,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了,我恨自己去年装修所有家电都在北京的苏宁实体店买的,现在都装上了,有的也用了,没法退了。但是现在怎么看都觉得别扭。 兄弟们你们说我该怎么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最后还是以大笑结束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