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890528880409 嗨890528880409
关注数: 21 粉丝数: 157 发帖数: 1,014 关注贴吧数: 5
洛阳人必看!龙门高铁站新规划亮点大解析,未来令人期待! 洛阳人必看!龙门高铁站新规划亮点大解析,未来令人期待! 2016-10-19 老贾播报 NEWS 贾粉们 洛阳这些年交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铁马上要动工啦! 洛阳首条一级公路即将通车啦! 全封闭专用道、BRT也离我们不远啦! ...... 这不洛阳龙门高铁站不淡定了 走,跟老贾一起去瞧瞧...... 高兴 未来的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是徐兰高铁客运专线与“郑登洛”和“洛济焦”等城际铁路交会共站的重要铁路枢纽站。 汇集地铁、长途客运、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实现一体化近距离换乘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也是河南西部及周边辐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和展现洛阳十三朝古都、河洛历史文化的窗口。 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已由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完成规划设计,现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该综合交通枢纽有哪些亮点,各种交通流如何有效衔接,建筑将如何体现洛阳文化特色?大家一起来跟随老贾瞧瞧看吧。 定位:洛阳市最大的长途客运枢纽 ▲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广场效果图 未来的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不仅是城市间重要的铁路客运枢纽,也将是洛阳市最大的长途客运枢纽。 根据规划,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将以地铁换乘为核心,整合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长途客运、公交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促进各种交通方式的高效换乘,充分发挥枢纽集聚客流与商机的作用,实现城市对外对内交通的一体化高效服务。 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还将新建旅游服务中心。届时,该枢纽将成为集区域交通服务与旅游服务于一体、服务于中原城市群西半部的综合型交通枢纽和区域交通集散中心。 方案:南北对称广场+地上地下综合利用 ▲社会车辆、出租车送客路线图 按照规划,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将在现有北广场、北站房的基础上,新建南广场、南站房,实现高铁、城铁共站综合利用。 北广场面积将增至530亩,配合城市景观功能,交通方式包括高铁、地铁、长途客运、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辆等; 南广场占地520亩,交通方式包括城铁、公交车、大巴车、社会车辆、出租车等,兼顾公交枢纽站的待车场、旅游服务中心,并建设景观广场。 同时,该枢纽还将综合利用地上、地下资源,分地面层、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并设置不同功能,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地面层:北广场主要为景观广场,其中东侧为既有高铁站房,西侧为长途客运站,中间为换乘中心和公交车场;南广场主要为景观广场,其中东侧为城际站房,西侧为旅游服务中心,中间为换乘中心、公交车场及大巴车场。 地下一层:北广场中部是换乘公共走廊和地铁付费区,北侧靠近通衢路区域为配套商业,东侧是出租车场和社会车场,西侧是为长途客运站配套的出租车场和社会车场;南广场中部是换乘公共走廊,东侧为出租车场,西侧为社会车场。 地下二层:北广场中部是换乘公共走廊、地铁站台和社会车场;南广场中部为换乘公共走廊,靠近南环路区域是社会车场。 换乘:“近换乘”+南北互通 ▲广场换乘功能示意图 全互通:体现在乘客在南北广场都可进出车站; 近换乘:体现在“南北双进双出双通道”,多种交通方式换乘方便,实现公交优先和换乘距离最短的目标; 无障碍:体现在枢纽中设置多处无障碍电梯、盲道、无障碍坡道等服务设施; 不对流:体现在人车分流、进出站人流不对流等方面。 ▲换乘厅效果图 在进站客流方面: 社会车辆旅客,可通过北广场前的高架平台直接到高铁站高架平台上。旅客在地下停车场停车后,可在地下一层换乘厅通过自动扶梯到达地面层,再向上至高架平台进站。 出租车旅客,通过高架平台到达高铁站高架平台。 公交车旅客,在南北两侧的任一公交站下车后,通过公交站设置的自动扶梯上至高架平台,随后通过平台进站。 地铁乘客,在地下一层出地铁站后,通过公共走廊至地下一层换乘厅,在换乘厅中通过自动扶梯到达高架平台进站。 在出站客流方面: 旅客既可通过东侧出站厅出站,也可通过拟建的西侧出站天桥出站,随后换乘其他交通工具。 北广场地下一层的客流,可在地下换乘社会车辆、出租车及地铁,也可通过换乘厅上行至地面层换乘公交车。 南广场的客流,可通过公共交通廊道换乘社会车辆与出租车,也可在地面层直接换乘公交车和旅游大巴。 景观:体现“古韵新风”凸显文化气息 ▲新建城际站房效果图 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在建筑外观和景观设施上有哪些亮点呢? 此外,在枢纽换乘厅设计上,吸取中式古典建筑精髓,采用三段式设计:下部台阶形成建筑基座;中部简洁、通透的玻璃幕墙模糊室内外界限,引导旅客进入;顶部屋顶借鉴古建三重檐形式,既有现代气息又有文化内涵。 相关链接 这些方式也能了解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内容 1.固定公示地点:洛阳博物馆 2.网站公示:洛阳市规划局网站(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lysghj.gov.cn&urlrefer=dafeb573a91f0c19fa75d9d7d508fc89) 3.公示时间:10月19日—10月25日,共7天 4.联系方式 固定电话:62370508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来信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厚载门街与通衢路交叉口西北角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程指挥部 欢迎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 洛阳广播电视台综合播发 老贾给您精挑细选了洛阳最火的微信,点击下方文字即可阅读↓↓↓ 1.神舟十一号乘组航天员公布!陈冬是咱洛阳人,快来认识一下…… 2.曝光!洛阳这家健身俱乐部刚开业就停业!快看你办卡没? 3.豫C的车主们!今后不用申领“环保标志”啦!但这些事你一定要知道! 4.家住涧西的朋友们!今后全洛阳人都要羡慕你们! 5.洛阳有个好医生走了……留下一句话感动千万人!
宜阳县各村名的由来,看看你住的地方有什么典故! 1:以姓氏命名丰 李 据《李氏家谱》记载:明初,李氏从山西长子县迁此定居,希望过上好日子,故名丰李。 董王庄 据传,该村远近有姓董的居住,即名董庄,后又增添王姓定居,遂称董王庄。 2:以人物名命 张 坞 据旧县志载,西魏孝武帝大统年间(535~551),地方武装首领张白坞组织义军驻扎于此,故得名张坞。 段 村 据旧县志载,唐褒国公段志玄葬于此村西郊,其家小仆人定居这里。为追念段公,故名段村。 3:以地理实体命名 马朝沟 属高村乡。村南山坡上有五道小岭,岭头均朝此村,有五马趄沟之称,故名马朝沟。 高 桥 属锦屏镇。相传,早年南山老君沟的水流经此地北注于洛河。为方便小河两岸群众交往,在观音庙前架起一座很高的桥。村名因此而称高桥。 平 泉 张坞镇。相传,远年此地有3个水泉;龟泉、眉泉、凤泉。各泉水面相平,故名平泉。 七 峪 属张坞镇。因该村位于花果山、岳山主峰之下的七条大沟汇合的山谷,故名七峪。 旧 关 属莲庄镇。相传汉魏时期,此处是驿道要冲,路途坎坷,为一难关,后人称为旧关。 东 店 属锦屏镇。由于该村在县城东,古时设有店坊,故名东店。又因该村至旧县衙门前相距七里,亦名七里店。1970年建郑州铝厂宜阳矿时,曾于该村南山麓发现张思叔的墓葬。 4:以名胜古迹命名石 陵 位于县城北约15公里的丘陵区,现为石陵乡政府驻地。因后晋高祖石敬瑭墓冢在此地(今石陵西洼尚有石敬瑭墓冢可考),故称石家陵,后渐次简称石陵。 灵 山 位于锦屏镇西部洛河南岸,村南有凤凰山。此山为佛教圣地,故名灵山。金代重修灵山寺,为豫西名胜。该村坐落灵山脚下,故名灵山村。 甘 棠 属香鹿山镇,位于县城西4公里的八官公路北侧,相传这里古有棠梨树,西周召伯巡行于此,曾在棠树下听讼政事。《诗经》上有《甘棠》三章歌颂召伯。如今村南尚有“召伯听政处”古碑一幢。北魏时于此置甘棠县。因此村名也称甘棠。 5:以古国古邑命名 韩 城 是宜阳县西部的重镇,距县城25公里。现为韩城镇政府驻地。此地系古韩国都城,故名韩城。历史上从东周到唐初的长时期内均为重要城邑,常作县、郡的治所,后来一直是西半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福 昌 位于韩城西5公里处,属韩城镇。据旧县志载,隋代曾于此建福昌宫。至唐武德二年(619)更宜阳为福昌县。此地曾为县治。元代,废福昌县入宜阳后,这里为福昌村。 6:以历史事件和纪念地命名岳 社 属张坞镇。过去每逢春秋之季,四方游客上岳山赶庙会。上山前后,他们均在此处落脚,逐渐形成香火鼎盛的神社,村名也因之称岳社。 礼 渠 属莲庄镇。据传,清代乾隆年间,因在涧河修水渠,该村与莲庄村发生纠纷。县令秉公而断,双方以礼馈赠,使渠道畅通,故取名礼渠,村名也因之而称礼渠。 官 庄 属韩城镇。据传战国时韩王畏秦,逃至韩城,其官员的家属住此村,故名官庄。 城 角 属韩城镇。据传,此村地址古为韩国城池之东北城角,故名城角。 7:以传说故事命名柳 泉 位于县城西约15公里处的洛河北岸。现为柳泉镇政府驻地。相传,汉文帝时,大将军周亚夫曾屯兵于此(旧址在镇南),附近多柳树,间有美泉,故名柳泉。 鱼 泉 一名白鹿泉,属柳泉镇。据传,汉光武帝时,有一将军骑马路过此地,偶遇一只白鹿,同时,空中仙女手持花瓶飘然而过。白鹿向仙女所行之处跑,将军追至白坡射之,白鹿消失,只见箭直扎于地,将箭拔出,却出一泉,称白鹿泉。后泉中有金鱼遨游,故名鱼泉。 西石村 位于县城西北40公里处的丘陵区。相传,在百里为王的战国时代,该村西北原有的一个上庄村,时上庄村有人冒犯君王,君王震怒,下令血洗上庄村,村民逃亡此处居住。当时,这里沟深有人,两边岩石嵯峨,故名石村。以后年久日远,历经淤积,如今已成大洼。后为避免与县境东、中部的石村混淆,故称西石村。 王 莽 属高村乡,该村原名为王马村。据传说,西汉末王莽撵刘秀时,曾住过此村,故名王莽村。 秦王寨 属韩城镇。相传秦始皇灭韩,东出函谷关,曾在此地安营扎寨,故名秦王寨。 演礼沟 属高村乡。相传,西汉末王莽撵刘秀路过此地,因追兵逼近,刘秀忽见一农夫犁地,就藏身于犁沟之内,故名“掩犁沟”。后渐演变为演礼沟。 鸣 鹤 属丰李镇。据传说周平王迁都洛阳后,谋臣王之道因皇帝昏庸不愿保朝。辞朝后骑鹤西上,路过此村时,仙鹤引颈长鸣数声,故村名亦称鸣鹤。 李王屯 属丰李镇。相传,古时候姜子牙(又名吕望)曾率兵在这里住过,因而取名“吕望村”。后经长期转音,逐渐演变为李王屯。 锁 营 在香鹿山镇东部。相传,宋朝朝廷门官锁非得罪朝廷,带领全家逃亡此地隐居,故村名为锁营。 夏 街 在锁营西北边,属寻村镇。据传唐代程咬金在瓦岗寨为王时,曾在这里的洛河上架修桥梁,尉迟敬德监工,并设有马厩。于是就将村名定为“闲厩辅”。清光绪年间改为闲街村,后渐演变为夏街村。 李 寨 属盐镇乡。据传,唐朝时程咬金带领兵马到过此地,又称马到岭。 马蹄沟 属盐镇乡。据传说,明代有个带兵将领李四声曾在此寨驻防,故称李寨。 周过,属盐镇乡。据传,周公曾经从此路过,故名周过。因东西相邻有两个村落,就分别称东周过、西周过。 周 过 属盐镇乡。据传,周公曾经从此路过,故名周过。因东西相邻有两个村落,就分别称东周过、西周过。 会 卦 属盐镇乡,在周过村南。相传,周公在这里为一村民占卦说有大祸降临。后桃花女也到这里为此人占卦,和周公说法一样,并设法使其免于灾祸。因之,村名定为会卦。 严 过 属张坞镇。相传,东汉高士严子陵曾路过此地,夜宿访民,故村名为严过,后转音为元过。 程 子 属张坞镇。据传说,早年本村有一个姓程的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学者,人们称他为夫子。以后村名就称为程子。 8:多种来历的村名盐 镇 位于县城西北约25公里的丘陵区。现为盐镇乡政府驻地。据旧县志记载,明代国家在这里设有食盐转运站,每年从山西解池拨一定数量的盐,官运于此,再分销各地,故名盐镇。另有神话传说,古代来一盐猪(象征出盐的动物),欲在此地安身,但嫌地方狭小,终日吼叫“卧不下!”一牧童听烦了,随口回答:“卧不下,你走吧!”盐猪抹头只好到山西解县落身。故又称盐抹(坡头),因这里是个较大的集镇,也叫盐镇。 三 乡 位于县境西端洛河北岸,距县城40公里,现为三乡乡政府驻地。相传,这里古时是三个小村庄,因避匪祸,将三个乡并为镇,取名三乡。又据旧县志载,“三乡”取名“三箱”。“三面”为崖,筑一侧即可为寨,所以取名“三箱”,后渐演变为三乡。 白 杨 位于县城东南20余公里的盆地,是县境南部最大的集镇。现为白杨乡政府住地。据传,白杨镇七八百年前是居民分散的小乡村。后因匪患猖獗人们被迫聚居,遂成大镇。明、清两代,均有朝廷派重兵戍守,改名“白杨戍”。又因村附近有大白杨树一株,高达数丈,村名遂演变为“白杨树”。清同治元年,为防御匪乱,筑寨镇守,故改名白杨镇。 庄 科 属董王庄乡。据说,该村一带,古时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最早在此定居人家,勤劳耕作,种出各种好庄稼,因而村名定为庄科。又说,过去该村全系课租地,民间称为“庄课”,后逐渐演变为庄科。 9:其他高 村 位于县城西北42公里的丘陵上,现为乡政府驻地。相传,王莽撵刘秀到此忽然断路,王莽因而称此地为“道头”。民国18年,土匪经此地,认为“道头”是不祥之兆(“道”与“到”同音),遂改名为高村。 穆册关 位于县城西南约60公里的山区,现为乡政府驻地。据传,古时有一姓穆的在此作过巡检,生一子名册,因而取名穆册为村名。此处又是交通要隘,地势险要,故称穆册关。明为穆册镇关巡检司。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