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中棠 鐵中棠
关注数: 16 粉丝数: 42 发帖数: 1,857 关注贴吧数: 33
『转贴』人物简介 作者:游侠铁中棠“文无第二,武无第一。”这个无数戎马江湖的英雄豪杰都翘首期盼的称号,在不见天日的蝙蝠岛第一次被呼出的时候,众人皆沉默,数百年英雄辈出的江湖中,谁又能当此无上的殊荣?“铁中棠。”这个声音在空旷的石洞中一直回旋,但没有人出来反驳。那位沉默寡言、冷面热血的少年英雄是不是再一次震撼了众人的心灵?一位昔日的仇敌提起这个名字的时候,露出的竟不是憎恨的目光,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仰。这又会是一种怎样的魅力呢?我无从考究,伴酒江湖行的古龙是在怎样的情境下想起了这位传世的英雄。可那时,古龙正年轻,一腔的热血正沸腾,就算没有了酒,他仍旧没有熄灭心中的朝气。也许正因为这样,他笔下的这位铁血男儿并没有丝毫颓废的气息,在纷乱的江湖中,铁中棠用自己的人格走出了一条灿烂的光明大道。仍记得,他为了兄弟的情谊,也为了保存师门的实力,甘冒五马分尸的危险而以巧智救下触犯门规的云铿。仍记得,他毫不在乎云铮对他的因误解而产生的仇恨,处处维护云铮的安危,以宽广的胸怀容纳被误解的苦涩。仍记得,他为了救云铮於危难之中,忍受巨大的屈辱向师门的大敌下跪,只为了能救一“处处为难自己”的同门师弟。至此,武林人物中为他人牺牲者无有出其右者。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又有言“男儿膝下有黄金”,在铁血的江湖中,为了逃过一死而下跪者众多,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而下跪者也多,为了救至亲之人而下跪者也不乏其人,但为了一鲁莽成性、不辨是非的同门师弟而下跪者唯有铁中棠一人而已。所谓“仁”者,非为能不危及自己利益下而做善事者,亦非为自己至亲之人而甘心抛弃一切者。若能只是为了救助一素不相识或是并不十分交好之人而宁愿放弃自己的尊严,方可称至仁至义也。可若是“过於仁义”,却又陷入了迂腐之类,若不知变通,以礼仪教条为行事准则,不但害己,终也将害人,故而仁义之人决不能缺少变通之智。铁中棠以巧计救云铮,尽显其应变之能,此智是为“小智”,而在洛阳城中“运筹於帷幄之中”,又尽显其布局之能,此智是为“大智”。若空有小智而无大智则不能成惊世之业,若徒有大智而无小智,则也难以在险恶的江湖生存。要知道江湖终究以人为本,并不比两军对垒,其中切身之事众多,有时未及思量,已有燃眉之急,此时,灵机若是未动,就只有“静静等候”,任人宰割。铁中棠两者皆备,真不愧是当世英雄!往往具大智慧者,必具大勇,而勇者,非为有匹夫之气,冲动之举,亦非能入得刀山,下得火海。若是能辨清时机,切中要害,一击功成而身退,便具勇者之气,若是更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大勇之才。铁中棠被逼要自断双腕才能救得水灵光时,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优柔”和决断,无一不对他的大勇做了一个极好的诠释。劝人之法,攻心为上,对於劝说被爱情蒙蔽双眼的少年,最好的方法莫过於让他认清对方的本质,铁中棠用利益诱使温黛黛在云铮眼皮底下显露其真实的目的,真可说是已入劝人之道。而看透艾天蝠刚烈本性,为劝其不为区区声名而自杀,不惜已自身为赌注,其中仁、义、智、勇兼备,则可说已是深谙劝说之道。而破七仙女阵之妙法,虽未免有赖皮之嫌,但也不失为一个妙法,正所谓“致之死地而後生”、“破阵之法,以本为先”亦大抵如是。而其中过程不为美色、财帛所动,是为义之所在、情之所趋,真男儿本色矣!纵览全文,其先与艾天蝠英雄相交,後又与朱藻义结金兰,虽可说只是其喜交友而已,但是及至其与盛存孝惺惺相惜,却已不是一个“义”字可以涵括了,上辈的恩仇又岂能毫无保留的复制给下一代了?怨怨相报又岂能用代代了呢?其与盛存孝同存此念,是为志同道合也,而其人格的魅力至此已又入一崭新的台阶。然岁月流转,昔日英雄或已成白骨,但岁月的年轮又怎能抹去英雄的事迹呢?在那个传奇的年代,大旗门的那位铁血英雄终在武林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全文完--
『转贴』解读古龙系列之 铁血大旗 作者不详(转贴) 《铁血大旗》,又名《大旗英雄传》。虽然在古龙众多的作品中,《铁血大旗》写得并不是最好的一部,但却无疑是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部。因为在这部作品中,古龙开始求「变」,力图在武侠创作中开创一条新路。他在这部作品中试图屏弃写武侠小说的传统套路,开始注重人性的描写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这实在是个可喜的转变,也是古龙作品开始迈向成熟的标志。��《铁血大旗》以边陲铁血大旗门和中原五福联盟的仇恨为主线。以大旗门用五马分屍的酷刑处决爱上仇家寒风堡堡主的大女儿的大弟子云铿来渲染一种悲壮的气氛,同时也突出了铁血大旗门的「铁血」二字。冲动的三弟子云铮怨恨父亲即大旗门掌门云翼的无情,在行刑过後,想独自找回大哥的屍块。不料被寒风堡的人包围。二弟子铁中棠制住寒风堡堡主的小女儿冷青萍,以此要挟寒风堡放人,但是心高气傲的云铮却拒不领情。这是五福联盟的另外三家赶到,连累铁中棠卷入战场。落日牧场场主司徒笑欲放长线钓大鱼,故意放走二人。在回驻地的途中,铁中棠担心是欲擒故纵之计,劝云铮暂先不回驻地。云铮恼恨铁中棠行刑杀害云铿,故意不听他的话,迳自回到驻地。云翼发现其中有诈,重责云铮和铁中棠,欲将二人逐出大旗门,掌刑人云九霄不忍二人前程就此断送,也想为本就人丁稀薄的大旗门保留两个优秀的青年,修改掌门号令,从轻判决将其二人逐出师门三年。宣布行刑之後,大旗门其他人先行撤退,准备三年後再来复仇。铁中棠与云铮决定留下抵挡一阵,争取大旗门撤退的时间。争斗中,云铮冲动的性格令自己受伤,铁中棠历尽千辛万苦将云铮救出,自己身受重伤,险些送命。在逃命途中,云铮对铁中棠的误会进一步加深。铁中棠在只能逃走一人的情况下选择了让云铮走。云铮走後,铁中棠的机智和运气也令自己死里逃生。从此,师兄弟二人各自开始自己的奇遇之旅。��这部小说情节繁杂,随著事情的发展,主要人物纷纷涌现,事情越来越离奇。悬念迭出,令读者不忍释卷。从全书可以看出古龙丰富的想像力。书中有许多地方体现了对人性思考和解读。我觉得这才是小说的真谛,无论是武侠还是别的什麼小说,都应该在书中突出对人生的思索。古龙在这点上做得很好,这也正是其他武侠小说家所不具备的。所以古龙的高度是很少有人能够达到的��书中塑造了铁中棠、云铮、水灵光、温黛黛、盛存孝、司徒笑等一大批形象丰满,个性鲜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铁中棠的机智,云铮的冲动,水灵光的柔情,温黛黛的狡猾,盛存孝的忠厚,司徒笑的奸诈,在古龙的笔下无疑不活灵活现。这里篇幅有限,所以只有选择的进行评点。��铁中棠是古龙塑造的第一位大侠形象。也是古龙塑造的众多大侠中所能找出的唯一一位形象完美的大侠。他聪明机警、冷静深沉、临危不惧、豪气云天。除却这一切,他还拥有绝世的武功和一张俊美的脸庞。这麼完美的大侠,在古龙其他书中是绝对找不到的。不管是例无虚发的小李飞刀,潇洒倜傥的楚留香,还是刀不离手的傅红雪,他们虽然都是名满天下的大侠,却无一例外的有著各自的缺欠。古龙对这个塑造出的唯一的完美的大侠也是情有独锺的。在古龙塑造的众多人物中,铁中棠是他最喜欢的三个人之一。铁中棠的各种优秀品质,在书中的开篇便能完全看出。劫持冷青萍威胁冷一枫就可以看出他的聪明;和冷一枫交手可以看出他的武功高强;遭辱骂尚可强忍潜伏不出可以看出他的冷静;和云铮合力阻击五福联盟和在保护云铮逃生时所遭遇的种种危机均能随机应变一一躲过。铁中棠的才智,书中所能举出的例子实在是太多。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铁中棠无愧人中之杰。在《铁血大旗》中,铁中棠是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人物形象。但是我总觉得他既然是人,就该有缺点,就是因为他太完美,所以我反而不是很喜欢。��云铮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虽然武功不弱,豪爽大气,一身正气,有著强硬的骨头,但是冲动易怒,毫无心机,所以他多次吃亏。比如为冷一枫所困,司徒笑所伤,温黛黛所骗,沈杏白所欺,都是他冲动和毫无心计的缺点造成的。误会铁中棠,一掌将其击下悬崖,险些害了铁中棠的性命,更是他生平由冲动所犯的大错。但纵然如此,他仍是一个有著满腔热情的铁血男儿,他从不知难而退,不轻言放弃,爱憎分明,敢爱敢恨,敢作敢为。古龙对他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的,我个人认为,云铮的形象要比铁中棠塑造得更成功些
『转贴』说说《大旗英雄传》 作 者:叶海 最喜欢的就是《大旗英雄传》了,记得在没有看书之前,看过电视版的《大旗》,里面甚至还有个外星人,看了好笑,以为不过如此,後来看古龙的原著时候,也尽量避开这样的东西,从後期看起,直到无法不看的时候,才真正的拿了起来,一页一页的翻过。 那是个动人的大旗英雄时代,辉煌的大旗门,和金庸完全不同的江湖,甚至有点神话的色彩,我一直以为《大旗英雄传》中的江湖格局是所有武侠小说中最独特的江湖,高手高的不知所以,恐怕是古龙後来收缩不住才造成的吧,不过虽然不信,但却陶醉其中,本来武侠就是一个虚幻的世界麼?给一个栖息的地方来感受那麼多不可企及的梦幻,在生命中来多些有趣的想象麼,那又何必来揭穿这个江湖的虚幻呢? 不过我也因此想到了金庸的那个江湖,一般说来一个小说家都有自己固定的江湖格局,很少在写作中做了变更,而若是做了变更那就是一个很可观的突破了,古龙突破了金庸的那个格局,後来人又突破了古龙的那个格局,这才是武侠进步的一个标志,若都是一个江湖格局那就不会有很大的突破了,不过这只是一家之言了。 古龙在《大旗英雄传》中的思想实在是最丰富的,在我看来,就算到了後来,古龙能够得心应手的应用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写作,但《大旗英雄传》中的思想延伸还是最广阔的,那麼多的人,那麼多的事,这是怎麼样的一个故事呢?铁中堂就不用说了,就说艾蝙蝠,已经是十足另人欣赏的角色,比之许多小说中的主角更另人向往,还有九子鬼母等等,在这里古龙的创造力达到了一个顶峰,那些江湖仿佛生在他心中一样,他可以随意的采摘,随意的将一个场面化为精彩,在这里很少见到平淡的场面,古龙的用笔自由算是到了一个颠峰,在之後,再没有那一本书给过我这样的感觉了。 但是《大旗英雄传》却仍是古龙转型时期的东西,像他自己所说:“武侠小说的作家无一不受到金庸的影响。”这部也是一样,古龙还不是真正的古龙,这不光体现在用笔的风格上,在武功的招式上,那情节的构思上,古龙仍是那个所谓“新派”的人,到了自己创造“新派”时,古龙有很多金庸和其它前辈的痕迹,这一点就连古龙自己也是承认的。 若古龙一生就达到《大旗英雄传》这个层次的话,古龙会不会是现在这样在武侠史上的地位呢? 其实,《大旗》就已经足够了,我一直以为将一个人的风格发挥至极限并不容易,而且若是真的到了极限的话,继续写下去,那是一定要走下坡路的,古龙的後来就是这样的,但金庸的风格是否耗尽了能量呢?这也是一个问题。 但有一点是真的,就是学金庸的人虽多,突破却是没有的,尽管将金庸学的如何神似那也只是拾金庸的牙慧罢了。 不过若从这一点说来,就说金庸的风格已经耗尽却也不可以这样的肯定的,毕竟金庸如果写下去是什麼样子,没有人会知道,就是金庸自己也不知道。 哎呀,说的跑题了。还是说《大旗》吧。说到那里了? ---完---转贴自《古龙豪侠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