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尘※ ※天尘※
你知道我是男的就好了.
关注数: 45 粉丝数: 85 发帖数: 6,554 关注贴吧数: 24
人生三重境界,你到了哪一层呢? 境由心造,意为美好与恶劣,都是因心而生。 万丈红尘,是深陷、是超脱、是运筹、是归隐、……无论入世、处世、出世,往往是一念之间,就有地狱天堂之别。 入世之境 一旦入世,人生就要开始与情欲、得失、利害、成败、对错纠葛满满。 生活用冷峻的面孔来颐指气使我们的情感,削弱我们的意志,但世人所艳羡的功成名就也是要通过入世的千般洗练才能写就,所谓成也自己,败也自己。 入世最不怕的就是失败,我们在一次次命运给予的洗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然而对于大部分成年人来说,入世的冲动经过世事漩涡的缓冲,大都卸去了秉赋的坚韧与执着,自尊、敏感、孤寂混成一团驱之不散的烟雾,截断了人们对最初理想的追寻。 当人们在混沌中奋力张扬时,也有人仍“固执”地按自己内心做事。这群人,就是入世者中的“智者”。无论周遭如何变化,他们都能不顾他人眼光,追随自己的本心,即使在他人眼里这是“愚蠢”的。 入世不怕千锤百炼,就怕忘记初心。 处世之境 处世可以是难事,也可以是易事。有人被处世中的锱铢必较和人情往来弄的筋疲力竭,也有人像云中鹤一样振翅高飞远离喧嚣的红尘。 如果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往往会陷入繁琐的细枝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难以超脱出来。出世,以自然之心对人,以洒脱之态对事。对事物看的淡一些,才能排除私心杂念。 在社会中,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委屈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 有出世之心,才能做入世之事。以此作为处世的信条,才是洞悉世事的处世智慧。 出世之境 经历了少年的无知无畏,中年的人情练达,是时候让心境归隐。 真正的出世,并非一定要效仿古代诗人去四处游历,也不一定要去找个深山老林与世隔绝。入世与出世,只是一份心境的改变。 视作人生意义的名利与金钱,在此刻土崩瓦解。过去离不开的满桌炊金馔玉,现在也抵不过家人一碗素手羹汤。闲庭信步,摸鱼遛狗。对月发呆,赋诗一首。如此活着,才真是快乐的不得了!
十句话,转(中国易经风水) 人的一生中,遇到贵人不容易,要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也不容易。这里有几句话,看了绝对让你终生受益。 第一句话:不要盘算太多,要顺其自然。 “做一个人不要盘算太多,只要自身努力够了,就不要拼命去求人,有时想的越多,心越急就越得不到回报;等你不想的时候,它就会意想不到地属于你。有些潜规则与不能把握的东西,还是顺其自然。人的进步与发展是相对的,该是你的东西终归是你的,不要强求。” 第二句话:压抑自己没必要,奉承巴结也没必要。 乡下与城里、下属与上司、穷人与富人不可能对等,压抑自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相对于趾高气昂的人,你再怎么尊重他,他也不会平等对你。因此,奉承、巴结没有必要——他永远不会因为同情而施舍你。不管出身低微,还是处境艰难,都不要寄希望于他人礼遇,惟有保持应有的人格力量,直面人生,当说时就说,当做时就做,别心虚和畏首畏尾,就不会轻易让人看不起,也将赢得更多平等的机会和人的尊重。 工作中不要对谁特别好,也不要对谁特别不好,也不要对谁不好,不要引起公愤,成为公众不愉快的对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任何单位,任何群体,人际关系结构都离不开“三三制”,具体到个人身上就是三分之一的人对你一般,三分之一的人对你不“感冒”,三分之一的人对你好。因人而异,好的要保持,中立的要争取,敌意的要宽容。永远不要被少数人所利用。 第三句话:人生路上有三看:一看远、二看宽、三看淡。 一、看远 看远是寻找目标,渴望飞翔,寻思境界。获得让自己深信不疑的理由。远望在视野上闪亮,目标在牵引中成长,飞翔充盈人生,境界提升人的形象。给思维插上联想的翅膀,就要打开心灵的门窗,走上山冈,站得高看得远,心地淡然,胸怀坦然,才能体会到一览众山小,才可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探索出惊人的发现。 二、看宽 即宽敞的思路、宽宏大量的胸怀。看宽,是平视。平视看人,对高贵者来说是一种品格,对卑微者来说是一种骨气;平视做事,是切入现实,是与时代并肩,是倾听岁月的乐章。这里,需要想得开一些,思维空间大一些,心胸宽阔一些,处事宽容一些,眼睛就会明亮一些。 三、看淡 淡泊,不是没有欲望。属于我的,当仁不让,不属于我的,千金难动其心。它是人生的一种心情,一种固守生命本分的态度,一种人生轻松处世之执著不执迷,热望不奢望真谛。因而,胸怀淡泊人长寿,心平气和体健康。淡定,是固守自己的所得,珍惜自己的幸福,与世无争,简单而又快乐。 第四句话:相信自己比依赖别人重要。 “做一个人,必须要有思想,有社会责任感,相信自己比依赖别人重要。不同的人做事肯定不一样,上司一般都会看出来的。只要尽心尽力做事,就不会被埋没,除非你对自己的能力有怀疑。关键是要摆正心态,有机会时就为社会多做点儿什么,没机会时要记住‘为自己打工’,积累更多的有形无形资本,为自己做再多的事情也不过分,不论人生给予际遇如何,及时努力都不会错。” 是的,不论怎么用尽心机,都不如静心做事。尤其是多做一些能够体现自身价值的事,这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第五句话:沉得住气,弯得下腰,抬得起头。 沉得住气 在充满诱惑陷阱的现实生活中,要做到沉得住气,谈何容易。如果沉不住气,你可能失去理智,甚至歇斯底里,大动干戈,也可能自暴自弃,玩世不恭。人生旅途,难免有低谷或高峰,有失意或得意。在不同的境遇中,怨天尤人,诅咒命运的不公,都是沉不住气的表现。 因为,沉得住气是睿智的彰显,是理智的沉淀,是成熟的标志。人在宇宙中,宛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只有自己从容驾驭,直面前方的惊涛骇浪,处变不惊,才能乘风破浪,无往而不胜。 弯得下腰 做人要低调谦卑,海纳百川,能屈能伸。古人韩信胯下弯腰,成就了大汉四百年基业;司马迁选择弯腰,书写出流传青史的绝唱。可见,弯得下腰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内心的自信。翠竹因弯腰而坚忍不拔,稻穗因弯腰而丰稔厚重。 抬得起头 人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中,都要保持一种乐观进取的心态。少年壮志不言愁,是青春的自信,纵死犹闻侠骨香,是壮士的自信,然而,抬得起头,不是盛气凌人,也不是傲视一切,而是谦逊待人,平等处事;不是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而是,正视自我,见贤思齐;不是因己之拙,忌人之能,而是,自知之明,后发赶超。 第六句话:成大事必须依靠:高人开悟、贵人相助、知己支柱、对手鼓舞、小人督促。 高人开悟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经历过高人的开悟甚至指路。解决人的智慧和觉悟及方向等人生关键问题,是需要有高人指点的。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高人开悟应该是成本最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贵人相助 人的成长和追求成功过程中,总会出现若干次拐点,或者低洄处。这时候,若能得到贵人的真心支持,容易走出困境。 知己支柱 这个道理不言自明。就是每一个成功的人后面都有一个杰出的知己为你修筑港湾。港湾是一种精神象征。起着心灵休憩和精神支柱的作用。 对手鼓舞 没有对手,人是不能不断创造、不断开拓的。所以要做成大事情(如果没有大的目标就算了),一定要找到对手。通过对手来鼓舞你的事业。最高境界是没有对手,着力培养对手…… 小人督促 如果只想做小事情,小人一定要拒绝。但做大事情则需要小人来成就你。小人让你时时刻刻警觉、清明。没有小人来成就的人,通常容易自满,容易妄自尊大,容易迷失……所以,上帝就制造了小人,小人是用来成就大人物的。 优秀的且能成大事的人,总是在奋斗的过程中,发现、珍惜这五种人。更加要紧的是要感谢他们,感谢高人,感谢贵人,感谢内人,感谢对手,感谢折磨你的小人。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淡 悟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淡 动若清风,静如秋水,心容世事而不争,意纳万物且自明,种种浮华过眼,犹如石沉大海,瞬间融合于宽和的心境之中,无论是栖居闹市还是深山,皆可收放自如,觅得身心的清凉。 世人眼中的神仙也莫过于此,境感万物,意通山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只是平凡的你我,大都离此境甚远,可谓遥不可及,虽然一些苦行者,不惜抛却红尘种种,志要修成大道,但很多事情,并非选择放下,便可清明彻悟的。 静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淡 人常说最佳的生活状态,莫过于半梦半醒。 因为没有谁能够拨开迷雾看清命运的反复无常,亦无谁能够行于浊流而保持身心的内外明彻。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只能跟随着潮流逐步向前,因为我们做不到极致的清醒,拂不去眼前的蒙尘。 一如生长于泥淖中的白莲,即便亭亭净植,亦不能完全做到不染纤尘,终是半浊半明。 也正因如此,世间才罕有人能够活到极致,达到心若琉璃,境通万物,不被纷繁的世相所乱。 然而,世事虽纷呈,但也并非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只是非心正意明者不可为罢了。 而当你能够将纷繁的世相融会贯通时,眼前的迷雾也自会明朗,即便是深陷浊流,亦可找到安放尘心的渡口。 简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淡 之所以说人活到极致,是素,是淡,并非是指当我们走过了人生的荆棘沟壑,历经了世事的沧海桑田后,所拥有的淡泊心境,和简约情怀,而是指一种精神的明彻、灵魂的了悟。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万物之情皆有其通性,当一个人能够透过纷呈的世相,探知到其内在的本源时,那种真正大彻大悟的心境,便是素,是淡。 近日看了一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深爱围棋的少年,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感悟,最终达到了天元化境的棋上巅峰。 可以天做棋盘,星为子,摆脱棋枰中的狭隘局限,融合万物之气,随心布局,无不能为。 修 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淡 其实,琴棋书画,乃至世间种种皆是如此。 对于琴,操琴者非琴心境意相融,形神合一,不能奏出感应天地、显象万物的妙曲。 乐器中犹有“吹箫引金凤,弹琴唤鬼神”之说,乃是技达神通意明之境,可与万物相合,亦有拨开云雾见青天之妙感。 所谓,世事如棋、如画、如茶、如风、如万物种种,便是此理,当一个人能够将世间万物形化于一物时,世事的玄机自可了然于心。 其实,物境也便是心境,纵横古今,凡能够修成正果,登峰造极者,孰不首修其心? 心正则神通,神通则意明,意明则可洞察万物,知其本真。 图文/ 唐山玉清观 版面设计/ 青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