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岭的兔子
寂静岭的兔子
关注数: 73
粉丝数: 55
发帖数: 3,077
关注贴吧数: 163
这两年逝去的人 这两年身边走了好多人,有亲人有朋友,用这个贴纪念他们一下
这两年的状态 从去年开始,我总感觉自己的记忆力在快速下降,人也动不起来了,就这种状态下,似乎遗忘了很多重要的事情,人处于停滞状态。
想一想,舍有多难 如题
感受舍的力量。 一楼祭度娘。
人为什么会受苦 如题,祭度娘
不做吧主有多时 事情太多,疏于管理,被系统撤掉了吧主,也没有第一时间上诉恢复,主要是感觉这个地方来的人很少,大多也就是个私人的地方,而且来的人大多就是看客,也看不出什么奥妙,所以也就不去做什么了,如果他日这个吧有了新的吧主,并且风格发生了变化,我也会把所有的文字删除。 说到底,学佛就是很私密的事,冷暖自知。
跨进程通讯超时 是啥?各位有遇到过吗?今天公会都进不了
冬日里的温馨 一个大汉,壮得很,胸口揣着个小动物,大冷天的,给小家伙取取暖,好温馨啊
苍蝇也能做佛? 如题
你吧XX没当回儿事 尊重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每一个细微的变化
自利利他 自利利他
慈悲是情 慈悲是情
观无常 观无常
学净土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学禅宗往生哪里? 学净土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学禅宗往生哪里?
为何要护持佛法? 为何要护持佛法?
宽容是一种爱 宽容是一种爱
神通游戏 神通游戏
放下还是放一下 放下还是放一下
说一些佛学与文化的事 说一些佛学与文化的事
手淫者贫贱一身,切记,切记! 手淫者贫贱一身,切记,切记!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分的原来的那个,合还是原来的那个吗?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分的原来的那个,合还是原来的那个吗?
有人说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如果确定性小于不确定性,那就休息 有人说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如果确定性小于不确定性,那就休息
纷争,破坏,背运,操纵 纷争,破坏,背运,操纵
高阳与辩机 高阳与辩机
昙无谶 昙无谶
当你只是一个普通人 当你只是一个普通人
内君子而外小人,语出《周易•泰•彖》。 内君子而外小人,语出《周易•泰•彖》。
说说雍正皇帝对佛教的态度净慧法师佛学院有位同学在条子中要求我 说说雍正皇帝对佛教的态度 净慧法师 佛学院有位同学在条子中要求我谈谈雍正皇帝对佛教的态度和悟境。 清朝有两个皇帝,对佛教颇有感悟:一个是顺治,一个是雍正。顺治皇帝很年轻就死掉了,雍正皇帝活的年纪也不大。古人有句话,叫做:"山中无衲子,朝中无宰相",意思是说,如果山里面没有修行的和尚,朝庭里就不会有贤宰相出现,因为朝中的贤宰相很可能都是山中的衲子转世而来。象顺治、雍正这些人,过去世肯定是个修行人。若不是修行人,他哪有机会南面称尊? 雍正皇帝是一个文武双全、绝顶聪明的人。他在禅宗方面确实下了功夫,而且也很有体会。他自称圆明居士,并且还有自己的语录--《圆明居士语录》。圆明就是佛,只有佛才能称圆明,他自称"圆明",可见是很自负的。他的有关禅宗三关的讲法,很多修行人不以为然,因为他不过是用教下的语言来硬套而己。 去年禅七开示,我也讲过这个问题。他是自己先设立一个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去评判历代的禅师,合乎这个标准的,他就把他的语录收进来,不合乎的,他就弃之一边,他的《御选语录》就是这么来的。其实,历代禅师的悟境应该说是千差万别的,悟的机缘也是千差万别的,表现悟境的语录也是千差万别的;不见得某位禅师的悟境不符合雍正皇帝的标准,他就没有功夫。禅境是活的,它没有一个死套套可用。黄龙禅师的三关是活的,它不是一个概念,它不可能通过概念来理解。雍正的三关则是死的,我们可以通过概念来理解它。理论的东西,总有局限性,只有那生动活泼的禅机才是没有局限的。比如说,"什么是祖师西来意"?答"庭前柏树子"也可以,答"麻三斤"也可以,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回答、一万个理解、一万种境界,你不可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雍正皇帝正是用他自己预设的框架作为标准,以此来衡量他以前的那些禅师。他的看法未必就是绝对正确,只能代表他自己的一家之言。我们可以参考他的看法,但不要迷信他对古来的一些禅师的评价。雍正所肯定的未必就是百分之百的对,雍正所否定的未必就是百分之百的错。 雍正皇帝对当时的禅宗要作这种评判,有他的政治思想背景在里面。当时,密云圆悟和山峰汉月法藏(山峰法藏)这两位师徒之间,为禅宗的一些问题争论得很激烈。最后,雍正皇帝以政治手段平息了这场争论,他把山峰法藏从密云圆悟这一法系中逐了出来,不承认山峰法藏这一派,并且说山峰法藏是魔头。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山峰法藏是一块硬骨头,他是明朝的遗民,对清朝的政权并不是很欣赏,在他的说法里面,有些伤害到清朝***的言论。所以雍正皇帝就借禅门里面本来是很正常的争论,乘机把法藏这一派压下去。雍正皇帝写了一本书,叫做《拣魔辨异录》,就在这本书里,他把山峰法藏说成是魔头。实际上,这是用皇权干涉佛教内部事务的做法,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他的政权统治,并不纯粹是佛教的正常争论。 雍正皇帝,他随随便便地褒贬历代的大禅师,也把很多和尚骂得不成样子。在他的着作里,他以帝王之身,来评判一切,政治倾向很明显。比如乾隆版大藏经,是从雍正皇帝开始修的,一直到乾隆年间才修完。该大藏经的出版就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历代祖师的语录,特别是明末清初的那些祖师的语录,只要不合胃口,就不允许入藏,即使入了藏,也把它们抽出去。所以乾隆大藏经所保存的明末清初中国僧人的着作很有限。有不少着作现在都失传了。比如,大家都知道,《祖堂集》是禅宗最早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史书,可是它没有入藏,后来慢慢流传到朝鲜去了(当时叫高丽),只是到了近代才从朝鲜流回来。 幸亏中国有一个私版大藏经,叫做嘉兴藏。现在保存宋元以来祖师的语录最丰富的,要算嘉兴藏。该藏经的入选纯以佛法为标准,不受政治标准干扰,不需要皇帝审批,所以有很多明末清初禅师的语录没有入龙藏的,却被嘉兴藏收进来了。 客观地讲,雍正皇帝对佛教有功,但也有过。过在什么地方?经由他对禅门作这样一番评判和修理,致使禅门中的很多禅师的语录从此湮灭了。有很多语录的刻版被毁掉了。他重刊大藏经,并且从藏经里面抽了很多东西,还毁了版。所以,乾隆版大藏经的出现,绝不是一件偶然的佛教事情,它的开刻有其政治因素在里面。凡是和清朝***的利益不相符合的东西,都从大藏经里被抽出来了毁版。所以雍、乾两代对于佛教的功与过,过去有人评论,现在还有人在评论。比如,前北京师范大学的校长陈垣先生,对于清朝的这种做法,包括雍乾两代对佛教典籍的处理,以及重修《四库全书》,他就有很多的看法。清***在重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凡是他们看得上眼的,就留在里面,看不上眼的,就被抽出来毁掉。这种做法既是一种文化建设,同时又是一种文化摧残。
原味 原味
王守仁 词句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附佛教在商业浪潮中的反思法义概述 《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法义梳理导师从五个方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一、影响大众对佛法接受的因素 1.无知和误解,是民众接受佛教的最大障碍,民众通常认为佛教是,保佑平安的途径,闲来无事的精神寄托。,走投无路的无奈选择,出家人是“酒肉穿肠过”的豪侠之士。 2.当前教育界存在的误区现象: (1)鬼神化(2)来世化。(3)哲理化(4)学术化。 二、人生佛教的含义及意义。人生佛教是佛教的人本主义运动,是原始佛教的回归,佛陀是以人的身份修成佛,重点是人,人道是六道的枢纽。原始佛教更重视当下生命的改善,无论是生活还是修行,都建立在珍惜当下,把握当下的前提下,由如是因感如是果,我们希望有美好的未来,就应认真对待现有的人生。人生佛教虽定位于现实人生,但不是人们通常所以为的仅仅关注现实,人生佛教的三层含义。 (1)人生佛教是以解决现实人生的一切问题为依归的。 (2)说明了做人与成佛的关系,我们应以佛陀为榜样,克服自身缺陷,达到人格的圆满和完善。 (3)佛是由人修行而成,人生佛教涵盖了由人到佛的整个过程。 三、佛法与现代化现代化不仅是我们现在才面临的,在以往各个时代,历代祖师都曾面临过类似问题。佛教现代化的使命责无旁贷地落到我们这一代佛子身上。关键是要契理契机,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顺应当下时代潮流,我们应对社会现状予以关注。用佛法智慧解决现实人生存在的问题,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及媒体等各种渠道传播佛法使更多的人从佛法中得到受益。寺院是出家人修道的场所,而僧伽的使命是主持并弘扬佛法,寺院的过分商业化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四、教界如何弘法目前佛学院的教育基本局限于知识传授,缺乏对学员弘法能力的培养,从教界大环境来说,弘法气候也没有形成,能走上社会弘法的法师寥寥无几。济群导师是随缘弘法,知道做什么对自己最合适,在弘法时随缘但不排斥主观努力,在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就努力去做,弘法是导师真正要做的。导师同时强调在弘法过程中愿力非常重要。佛法修学需要我们以一生乃至尽未来际去实践。对佛法的掌握,在成佛之前的任何阶段都不能说已经完成。佛法弘扬包括言教和身教两部分,弘法者对自己的信仰应身体力行的实践,才足以为人师表。 五、人生佛教的弘扬需要广大在家信众的积极参与。通俗弘法和培养人才,对弘扬佛法的作用是一样的,只有在信仰比较普及的前提下,才可能得到高素质的佛教人才,从中造就出类拔萃的僧才。作为在家居士,我们可以将自己学到的佛法及学佛过程中得到的利益和大家一同分享,切实奉行五戒十善的如法生活,使社会民众因此生起欢喜尊重之心,使他们从自己身上了解到佛法的伟大而乐于亲近佛法、了解佛法。 《佛教在商业浪潮中的反思》,法师开示了五个方面: (1)商品经济与寺院清净 (2)寺院的经济来源 (3)寺院财务的合理使用 (4)僧人的经济生活 (5)商业社会中的信仰问题。 商业化浪潮对佛法的健康传播存在负面影响。寺院的财物属于十方所有,寺庙的财务运作有特殊的规律和要求,佛教的存在和传播不可能脱离当时社会环境的现状,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佛教难免受到影响,我们不必纠结于看到的一些现象,要多看正向的积极面,寺庙的兴盛可以吸引更多信徒,有助于佛法的传播和弘扬,佛法可以帮助更多人提升心理素质,建立智慧的人生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佛教在商业浪潮中的反思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稍稍不慎就会被社会淘汰出局。由此带来的危机感,使得人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浮躁,甚至在未及思考之际,就被整个时代拽着往前跑了。究竟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在奔向哪里呢?我们不能否认发展的意义,但如何发展却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在世人心目中,寺院乃红尘不到之地。事实上,在这个开放的时代,寺院要保持自身的神圣性和纯洁性并非易事。所以说,佛教也同样存在何去何从的抉择:是与时俱进,还是闭关自守?由此还衍生了更多的具体问题:从寺院经济的来源和使用,到僧人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等等。带着这些问题,《人世间》记者安隐采访了济群法师。 一、商品经济与寺院清净 记者:在今天,发展经济几乎成了一个人人关心的话题。法师长期从事通俗弘法,对社会问题始终非常关注,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呢? 济群: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虽然民众生活因此得到了改善,但一味发展经济而忽略其他,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包括生态环境的破坏,道德水准的下降,纯朴民风的失去。所有这些,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体都非常重要,同时也是金钱无法取代的。所以,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我更多的是感到忧虑。我并不否定发展经济的作用,但更关心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我希望社会能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而不是单一的、片面的,甚至是以付出巨大的代价为前提。 记者:在人们心目中,寺院是神圣而清净的,它不仅是僧人的修道之地,也是民众的精神家园。那么,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寺院这样的宗教场所是否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济群:寺院不是世外桃源,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会受到经济浪潮的影响。尤其是国内的寺院,多数已成为旅游点。而政府又将旅游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这也在客观上带动了寺院的经济发展。这些年来,寺院的生活条件普遍得到了改善,但宁静的环境和纯朴的道风也在逐渐失去。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商业化的倾向,这是让我最为担心的。 记者:法师曾将佛教发展中存在的误区现象总结为鬼神化、来世化、哲理化和学术化,作为一种新的发展动向,商业化是否也会对佛教的健康发展构成同样危害? 济群:北京有位居士读到《人生佛教在当代的弘扬》(发表于《人世间》创刊号)之后,对我在文中总结的这几点误区现象深表认同。他在来信中还提到:目前,教界原有的问题尚未解决,更出现了商业化的现象。可见,这一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我认为,佛教走向商业化,其实就是走向世俗化的表现。在发展经济的大气候下,很多寺院从发展旅游到发展各项服务行业,甚至连经忏佛事也演变为明码标价的交易活动,带有强烈的商业色彩。长此以往,佛教主体的神圣性将越来越淡化,最后可能就和世俗没什么区别了。如何避免佛教的商业化和世俗化,是当今教界应该探讨的首要问题。 记者:如果寺院也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我们将失去最后一片净土,这既是佛教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寺院应如何保持自身的纯洁?而僧人又应如何自律? 济群:我觉得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是把握好开放尺度,其次是加强僧众乃至整个僧团的自身建设。 作为出家人,和社会的接触要保持一定距离。现代社会的诱惑太多,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红尘滚滚。所以,现代人修行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难。在过去,一道围墙就能保障寺院的清静;而今天,电视、电话、网络都能突破围墙的阻隔。除非具备很深的定力,否则单靠个人力量,的确很难抵挡世俗的冲击。而一个如法的僧团,就是抵挡尘世的一座堡垒。所以生活在僧团中,远比独自居于精舍更有利于修行。 而作为僧团来说,想要完全封闭起来,显然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学佛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自身解脱,同时还要利益社会,这就必须与社会保持沟通。但在面向社会的同时,要把握好开放的尺度,尤其要加强对电视和网络的管理,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地点内对僧众开放。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道风建设,通过戒律和禅修来提高僧人的自身素质。只要信心道念坚定了,就能明确作为出家人的本份和职责是什么,自然也就有能力抵制社会的种种诱惑,从而自觉维护个人乃至僧团的纯洁性。而这一点,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从十年信佛话开去 从十年信佛话开去
太随意,失去了厚德载物的能力 太随意,失去了厚德载物的能力
从一个刽子手话开去 从一个刽子手话开去
不言“地狱” 不言“地狱”
是时候了,小的们,下山吃肉 是时候了,小的们,下山吃肉
为被淘汰而生 为被淘汰而生
唐代古经本咒五十三字秽迹金刚秘密真言 唐代古经本咒五十三字秽迹金刚秘密真言
万箭穿心和光芒万丈 万箭穿心和光芒万丈
时疫修法 时疫修法
再提吃素 早年间,我一师兄劝我吃素,就和我说众生如何的痛苦,特别是有情众生,生死之间,但我无动于衷。之后他又和我说吃荤的苦,容易生病,各种病,能吓死人,我只感觉他在夸大其词,总之并没有因为他而吃素。 之前我和师兄去素食餐厅吃饭,他们特别喜欢聚会的时候去素食餐厅,然后点一堆色鲜味重的素食,我那时就很反感,吃素就吃素,为何要吃那么重味的,还和我说吃辣没有问题,吃大蒜等不行,好吧,那时我什么都不懂,只感觉他们很做作。再后来,有比尔盖茨等人出钱研发素食肉饼,倡导吃素理念。 总之,以上种种,我感觉,吃素就是吃素,和吃荤没有区别,说是健康,为众生等都是一个吃素的理由,无论是高大还是时尚或是所谓的修行。为吃而吃,刻意吃等,都不能和修行挂钩。
南无莲池海汇佛菩萨 南无莲池海汇佛菩萨
轮回实有,非有 轮回实有,非有
天堂和地狱 天堂和地狱
配得起做好事 配得起做好事
最近迷上了猫 最近迷上了猫
经历过了 经历过了
前世有修福,今世不折腾,来世好做人。 前世有修福,今世不折腾,来世好做人。
静下来的力量 静下来的力量
有时候可以这样来思考 有时候可以这样来思考
看到一幅图片不错,贴一下 看到一幅图片不错,贴一下
说一下占卜 说一下占卜
一觉醒来,感觉一切如幻 一觉醒来,感觉一切如幻
长安一梦 长安一梦
妈妈和我 妈妈和我
学佛的自然性 学佛的自然性
发现属于自己的宝藏 发现属于自己的宝藏
不说僧过 不说僧过
看海岛观音壁雕有感 看海岛观音壁雕有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