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hidan blackhidan
关注数: 2 粉丝数: 15 发帖数: 1,384 关注贴吧数: 14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http://post.baidu.com/f?kz=293948061沙霸仍收保护费 强压沙价避风头 2007年12月04日09:32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   本报讯本报昨天报道,警方近日出动近千警力,抓获了45名在阳江市为非作歹的涉黑分子。昨天下午,本报记者获悉,在阳江市江城区的漠阳江边,还有一名绰号为“肥佬胜”的人在向卖沙者收取“管理费”,每船沙要收800元。   每船河沙强收800元致沙价翻倍   据警方调查,阳江市的河沙开采,怀疑被涉黑分子控制着。据了解,在漠阳江边的江城区段,共有四家拥有采沙船的砂场,他们从江中抽沙上岸,转卖给需要建房的当地群众。据许飞(化名)介绍,他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卖河沙的生意,2005年之前,每船沙只需交200多元的费用,所以当时一拖拉机河沙大约卖13元;但后来有人插手河沙买卖,要求每船河沙要交800元“管理费”,每拖拉机河沙价格也相应地提高到26元,比之前的价钱翻了一倍。   许飞介绍,来向他们收“管理费”的人绰号叫“肥佬胜”。每个月“肥佬胜”都会到沙场两次,即15日和30日,每次都能收到几十船沙的钱,约1万多元,高峰时甚至超过2万元。记者问,“肥佬胜”收这笔“管理费”有什么依据?许飞说:“听说是他承包了这段河涌的采沙权。采沙是要交钱,但交多少钱,我们是说不上话的。我曾经问他为什么要交这么多,他说,如果嫌贵就不要做了,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这跟黑社会收保护费有什么区别?!”许飞向记者出示了他交钱给“肥佬胜”的证据——一堆用普通白纸写的“白头单”,上面只记录收了多少船多少钱,既没有签名,也没有盖章。当记者询问为何没有签收章时,许飞说:“给我们写一张白纸就不错了。”   突然要求卖沙者降价疑为避风头   许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每船沙大概卖1300元左右,除了800元“管理费”之外,油钱要150元,请人开船装沙150元,工商管理费和税费要150元左右,每卖一船沙只能赚几十元。“实在是做不下去了,但不做这一行,又不知道做什么。”他无奈地表示。   昨天下午,许飞给记者打来电话,称“肥佬胜”已经把上月的“管理费”收走了,同时还要求他每一拖拉机降价1元。许飞问:“那"管理费"是不是可以降一点?”“肥佬胜”表示:“这个以后再说,反正你先把沙价降下来。”许飞分析,最近一批涉黑分子都被抓获,“肥佬胜”可能是想利用河沙的降价来蒙蔽群众,让人以为河沙没有人控制了。 本报记者
太原概况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位于省境中央,太原盆地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简称并,别称并州,古称晋阳,濒临汾河,三面环山,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平均海拔约8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总面积6956平方公里,总人口342万。下辖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古交市、阳曲县、清徐县、娄烦县,计22镇61乡和50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市区面积180余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81万。邮编:030000。区号:0351。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交通、信息中心,是一座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 黄河的重要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全市,流经境内约100公里。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作屏障,坐落在两山间的河谷平原上。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气温9.5℃,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 6.8℃;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5℃。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808小时。 太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以输出能源、原材料、矿山机械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 太原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尤为丰富,享有“煤铁之乡”美称。在诸多矿产中以煤、铁、石膏储藏量为最,并以质地优良享有盛誉。 太原旅游资源丰富悠久文明的历史给太原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较为著名的有晋祠、天龙山石窟、永祚寺、纯阳宫、崇善寺、窦大夫祠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名山、石窟、寺院、庙宇、湖泊、森林、温泉、溶洞、峡谷、河流、古建筑、古遗址、名人故居、历史文化纪念地、博物馆等旅游资源的丰富以及高品质的文物的集中,在国内也是非常少有。其中晋祠圣母殿内宋塑侍女像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天龙山的北朝石窟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经、纯阳宫关羽立马铜像,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均占有辉煌的一页。此外,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贞观宝翰”《晋祠铭并序》碑文,是现存最早的唯一完好的唐太宗行书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