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羽灵泉 梦羽灵泉
关注数: 987 粉丝数: 989 发帖数: 83,398 关注贴吧数: 152
其实西游记女儿国挺好看 下面有剧透,不过爆米花嘛,电影看多的也就无所谓了 郑宝瑞越来越成熟了 从大闹天宫的浮躁到三打白骨精的稍嫌空乏,到了女儿国叙事变得扎实起来 剧情在中国这些奇幻爆米花中其实已属上乘,至少及格的叙事和点到为止恰到好处的情感义理探讨,都是之前那些没有的,我觉得叙事完成度不仅超过前作,也是超过周星驰和徐克的西游降魔篇和伏妖篇的 爱别离与求不得,所谓小爱与大爱的纠葛这种题目,很多电影都试过,我不觉得这里有什么特别惊喜的地方,但作为中国爆米花电影叙事,居然不**,居然带着脑子也可以看,这就很不容易了,女儿国王与唐僧的情感发生很“天然”,不像伏妖篇中白骨精那样尬韩剧套路,与河神国师感情明暗两条线的推进也互有照应,既突出了人类情感纠葛和义理责任的矛盾与妖异之物反而敢爱敢恨的天真之间的对比,又为最终的特效大决战铺路,虽然这种一石二鸟其实在优秀的电影中只能算是没啥可夸的叙事方式,但是能在爆米花电影,尤其是中国的爆米花电影获得这样的完成度,至少我觉得还是要比现在这样不及格的评分标准要高出很多的。 但让我最喜欢的反而是支线任务落胎泉的故事 整个支线故事的基调变了导致所有都变了,如意真仙的人设完全变了,也不是老牛的结拜弟弟而是小泽武藤空(参见大潘早期作品《爱笑会议室》),嗯当然丑还一样丑,可能是要为下一步三借芭蕉扇让路吧,可是前情没有红孩儿这个漏洞怎么圆就不知道了,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在你的系列电影世界观里这个漏洞绕不过去,就像刘慈欣改泰勒的蚊子战机群一样。 堕胎与宗教指涉其实是很矛盾的无解的东西,而电影中也非常直白地表达了这一点,但我倒是不觉得主创是在黑宗教,而是用了更加世俗的视角看待生命,在人权的生物概念模糊的古代世界观中,度一切苦厄(在西游里很有世俗意味,亦即让老百姓过得好)的佛心,却最终无法与几根蜡烛逻辑自洽,这个设定就很值得玩味,而电影给出的解决出口是悟空的佛格自戕,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个有些日漫主题风格的猴子我喜欢,我不觉得我在拔高和过度解读,因为电影中这一段的探讨基调是非常严肃的(请屏蔽小泽武藤空那张脸) 不过说到底,这种探讨本身也是为了商业电影的内容丰富性,而不是真的要去构建深入的、哲学语境的探讨,就像诺兰电影中制造人性命题一样,只是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个事儿能讨论一下丰富一下主题,能带动观影的看点,但也就够了。虽然并不“鲁迅说的好”,但至少这种安排是用心的。非要说我夸到天上去说我是水军就散了吧,正常的电影表达手法罢了。 而回到主线剧情,再照应佛祖天降正义对河神的制裁和菩萨所谓小爱与大爱的训诫,也隐隐让人唏嘘。 其实吧这个主题让我想到了大鱼海棠,不过毕竟贺岁电影看的是商业,哲学观不会过于深入和宏大 电影缺点明显还是有,赵丽颖在大银幕前的表演缺陷就会被放大,但是因为人设合适,而且看得出她很用心,所以虽然有瑕疵但是并不违和,比起某尬戏女老板,至少赵丽颖表演态度可以看得见。 而汪淼的演技上个月看二代妖精时候刚黑过,汪淼也算是大银幕常客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长进啊 而梁咏琪直到字幕出现我才知道有梁咏琪,然后想了半天不知道是哪个角色,回来一查**这是梁咏琪?
【索尼罪大滔天】带上她的眼睛——和脸 索尼发布面具:让“替身”代替自己参加活动 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1日报道,日本一公司开发了新系统“多变面具”,也称为“人类优步”,可让远程用户采用 “替身”现身某些活动。本周初,索尼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未来主义者和增强现实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AR/VR)研究者Jun Rekimoto在新加坡举行的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大会上公布了“人类优步”。 日本研究人员为那些不愿走出家门的人们开发出的这一新产品看似荒谬、却十分吸引眼球。被称为“人类优步”的“多变面具”,旨在向用户提供可以现身某些活动的“替身”。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替身”脸上安装有触摸屏,开发者称其为“面具”,可在显示屏上显示真实用户的脸。开发人员称,此人类优步技术“异常生活化”。不论是在家中的沙发、床、卫生间或其他地方,远程用户均不会缺席一些活动。 Rekimoto通过将一个扮演动漫人物的女孩公布于众而测试出“人类优步”。“替身”不仅在屏幕上显示用户的脸,而且可模仿人的肢体动作。在一段记录该互动的视频中,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了动漫人物的脸和声音,当她说话时,“替身”同时做出手势。“人类优步”除完成日常任务外,还可有更多用途。研究人员表示,“人类优步”可被用来“随同出行”(指动漫人物),或者可打扮成用户喜欢的明星,比如Lady Gaga等。 远程用户或“发号施令者”可通过私人线路与“替身”进行沟通,其中他们可以直接向“替身”作出指令,比如在哪里看、指向、示意等。据研究人员称,谷歌环聊的音频聊天功能支持该私人线路。“替身”在公共线路上进行通信时必须切断私人线路,这是让用户与他人进行远程交谈的通道。 根据Rekimoto的说法,人们似乎认为这项技术是相当可信的。Rekimoto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试验研究证实,人们可以将一个戴面具的人视为真人。”尽管“多变面具”可能会产生其他反应,但“人类优步”所提供的一些服务已存在于许多时下流行的软件中。Rekimoto甚至认为“人类优步”与亚马逊的土耳其机器人不相上下。 该技术与美国NetFlix公司出品的迷你电视剧《黑镜》中的一些观点大致有相同出处, 美剧《发展受阻》和《摩登家庭》中也暗示了该技术的存在。而该产品是否会真正投入大众市场,尚无定论。
哔乎装哔 如何评价电影《奇迹男孩》 首先说一句,这帮零零一零后的演技真的是太棒了。。。 这种童话式的欧美儿童剧,真的是非常令人怀念,记得小时候有一部“童犬埃里克”,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找得到 另外这样一部白左到底的电影居然没有收到知乎的大肆讨伐,甚至哪怕是大肆关注,这是我没想到的事情,这简直太不符合知乎价值观了,甚至于说本问题下几十个回答中少数认为电影有问题,也是建立在对主角同情上觉得太不现实的 ——或许是因为,资产、中产阶级精英内部的民主才是真民主? 可人家电影里也有“善良的黑人”啊 这太不“知乎”了 这部电影最好的一点就是结构,这是一部看似幼稚甚至有些浅白,但实则伟大的尝试,甚至我个人觉得,比起《怦然心动》来说,这个题材才是这种结构真正大放异彩的地方,比起“情感”,多线索叙事更深刻的表达在于“态度”和“思考”,或者笼统地说这部电影用温情的方式为我们上了一堂辩证法哲学课程 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经历,对其他人,对世界的理解总是会有各种偏差,而又忘记去体会其他人同样的误解,有的时候一个小的偏差会因为这种互相误解的累积而变得难以收拾,好在这部电影用童话般几乎不太可能的理想主义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足够的善良,来获得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会,去思考,以消弭这样的误解。 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话题中,理解远比同情重要,而这部电影的独特视角,还带出了一面即使是多视角关照也很难发现的镜子——即你觉得你是弱势群体的同情者者,可是你或许并不知道,你因为自己的限制产生的不理解,也会发生在你同情的对象身上,他们本质上是和你一样的人,也会有误解,也会有情绪,这种情绪也会对其他人造成影响,但看起来却有些不可理喻和“忘恩负义”,可事实并不是这样,仅仅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完美的人而已,奥吉由于父母的教育,甚至已经对他人有着足够的理解和礼貌了,可是换做我们,在有些时候,就会觉得,我同情了的那些人,怎么会那样想呢?你都不理解别人,却要求你所帮助的人一定要理解你,这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对方还在弱势的条件下 所以不要以为自己甚至包含着误解的同情,就可以给自己一个至少是心理上的强势地位,更不代表就因此需要别人的感恩戴德 这就是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种利己,不但包括物质,还有精神层面的东西 同期的《无问西东》实际上就是这样的思维的产物,用同情和赐予来为自己构造伪崇高,以收获优越感 这是一部看似和童话一样浅显纯真的故事,可是这个故事的道理,却不是每个人都懂,甚至自以为懂得的人会因为某些自以为更深刻的原因反过来对此嗤之以鼻,这部电影只是以理想化的正面叙事讲述了这样的逻辑,并没有尖锐地批判,而是希望人们自己去通过时间和经历去发现,这也侧面体现了电影的温情,被明确批判的只有看似套路的摆在表面的富人狭隘的刻薄和扭曲的家庭道德观对孩子的影响 《神秘明星》和《奇迹男孩》都在叙事的侧面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做了反映,奥吉父母对奥吉的不同却全面的态度通过一些幽默的细节对比得以呈现,而印度网红少女的成功之路中,因西亚父亲的恶劣影响,也在她与他人互动中的情绪中显现出来。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部电影和神秘明星一样,理想主义的主线背后,暗含现实主义的关照,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奥吉一家的优渥条件,并不是每个印度女性都有因西亚的运气,生活并不真的如童话般美好,但那不正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吗?
7块9的神秘巨星真好看 观影归来,被阿米尔汗的故事的深刻、昂扬、隐忍和巧妙的暗线手法所折服,如果和《奇迹男孩》合在一起看,更是感慨良多 阿米尔汗的电影其实总有一种“批判了但是又似乎在妥协”的感觉,比如总是看似机械降神的运气,比如总是戛然而止的拷问,无论是PK对宗教的批判,还是摔跤和神秘巨星的女性意识觉醒,都是在用明快昂扬的商业化故事来包裹社会思考,这一点和中国的很多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很不相同,最尖锐最疼痛的部分不是没有呈现,每一部电影的思考指向都非常坚定,但用理想主义包裹,比如含蓄省略了一家人未来必须面对的艰辛生活,与其说是妥协,不如说是一种更现实而悲天悯人的态度,也丝毫不会去为了主题的表达刻意抹煞现实世界的温情和闪光。相反,阿米尔汗总是让人看到更大的视野和更多元的事物,看到那些开放的,自由的闪光在一个个角落里萌芽的希望,这一点真的是中国的现实题材创作者应该去学习的。这些或解构或励志的轻喜剧套路,真的并不只有“套路”那么简单,并不是只有苦大仇深才能构造伟大。 现实从来都不遥远,隔壁国度的事情我们也曾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因西亚的母亲让我想到了小的时候,到我妈店里来给自己家老爷们儿赊水田靴却连爷们儿名字也不会写的大姨大婶们 因西亚的家庭看上去似乎还是幸运的,而这种幸运本身又投射着另一层的荒谬,她们是一个相对富庶的伊斯兰高种姓家庭(有意思的是我记得摔跤吧爸爸上映的时候有的评论还从阿米尔的高种姓穆斯林的身份出发去说事儿),父亲是一个可以出国去利雅得的工程师,在印度已经属于高级知识分子,比起印度穷乡僻壤的纯粹男权社会,他也愿意为女性后代付出教育成本,但在女性未来的出路上还是保持着非常强烈的工具性歧视思维,在父亲看来,比嫁给农村的和他一样的男人更好一些的,是嫁给中东富裕家庭的未来可能和他一样的人。 而我小时候的农村,那些妻子女儿们恐怕就没有那么幸运,她们经历了和姑婆母亲一样的人生,却甘愿接受现实,并不是因为她们“像孩子一样好的坏的都不知道”(因西亚名言其一),也并不是因为她们不知道“醒着就应该追求梦想”(因西亚名言其二),而是背后有太多绝不仅仅是看似一个可以被对立的,单个人的,或者说仅仅是一种抽象的可以被从社会生态中抽离的完全的父权的恶,而是因为沉重而复杂的社会现实,父权压迫、女性工具化仅仅是这些问题导致的表象化矛盾而已。 而姑婆和母亲的过去所呈现的现实逻辑才是我认为这部电影之所以伟大的关怀落脚点,比起《天注定》或者其他类似的中国作品的嘶吼却不探求,批判却预设诘问的态度,印度电影真的成熟了太多。 还记得小时候因为“女孩不读书也可以,脑子笨读书也没用不如早点出来干活多积累好找个人家”的想法,恰恰是一些母亲让自己的女儿,甚至是女儿自己,连六年的基础教育都没有完成就过早地中断了教育——诚然,农村男孩也有这样的问题(这又是个值得思考的东西——看似父权问题的本质从来就不是“人们下生就毫无来由地重男轻女”)但加在女性角色上的这种定位甚至女性自身的这种思维都更明显些。小时候身边总有一些很好的姐妹(我是男的,我说姐妹的意思是,以前农村都是大家族聚居,堂亲表亲还有上辈子有交情的互称兄弟姐妹的很多,没别的意思),我不认为是那种“不好好读书学不进去”的,都是说不读书就不读书了,老早的结婚生子,或者后来一些的知道可以打工挣钱,过的终归比之前还是自由了些。 和一些影视作品里封闭的山区完全不在乎女性的刻板农村莽汉子不同,我那时候接触到的除了一些无赖村霸杆儿油子之外,都是老实巴交也通情达理的父亲,(就像阿米尔汗所饰演的那个在公众前闪耀而风流的大明星,在男权世界中也不是那么优越,他的背后还有他的故事,这也最终成全了他的善良),他们甚至也不是不知道多点知识就能改变命运(所以你在农村走走会发现实际上全村最漂亮的大楼肯定是学校),但潜意识里还是觉得女孩子不能,也不用学得比男孩子好,再加上这样的环境原因也确实让很多农村女孩“看起来好像没那么聪明”,他们,甚至她们自己,就都接受了这样的所谓命运。我自己有时候都不知不觉认为她们能做到那样,真的已经可以了,后来发现了自己这个想法后,觉得现实和自己都可怕起来。 印度的状况当然肯定比我们更糟糕,我们至少在出口替代浪潮中,女孩子即使不在全日制教育覆盖下,还有社会职业教育这个松散而丰富的认识上升渠道(注意不是阶层,这又是另一种无奈吧,逃离农村,成为现代化螺丝钉,但至少独立性和机遇都要好很多),但印度电影中,虽然被放大过,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看到那种在现实中跳跃的闪光,就像PK中说的,是希望。 神秘巨星主线剧情看似没有摔跤吧爸爸那样跌宕起伏而昂扬有致,但它更深入尖锐地探讨了女性地位背后的社会性背景,更何况,即使这样的主线剧情,就已经足够精彩了,其中的一些细节还投射了一个更加直观且现实而直接,甚至不仅仅女性权益的问题——后代教育。坚强而独立的母亲怀中成长起来善良的弟弟,但女儿的性格又不得不受到暴躁和优越的父亲的影响,所以建议与《奇迹男孩》同时观看 更何况,这部电影里,还有我们中国大陆青春片里很难见到的那种,真正的青春感,女主和小男朋友的每一次互动,真的都让人感觉,青春,真好啊…… 有的时候母亲就像小孩子,分不清对和错,可有时候她一点儿都不傻,她又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她才是真正的神秘巨星 我们的印度刘德华大叔在这部电影里也是甘当绿叶,为新人演员铺路,虽然是故事线索人物,不过主角都不算 小闺女比演摔跤的时候胖了好多,但还是好可爱啊
院线进口前十也排一下吧 10、刀剑神域序列之争 我知道和前面的比有差距,但是至少是硬核作品,而且我是**粉你来打我啊!亚丝娜我老婆! 9、看不见的客人 诚然我不喜好这种绷着结果反转并没有太特别的所谓“悬疑电影”,相较而言东方快车谋杀案这种有些吃书的片子我的观感更好,但不得不承认编剧水平和影像化执行很优秀。或许排名应该再高一点? 8、乐高蝙蝠侠 玩儿梗卖腐大电影,蝙丑福利大电影。。。。。 7、小虫归来 漫威比索尼会讲故事,非常巧妙地把核心极客观众趣味融入到了商业趣味中,比年底的两个看起来就像是赶工的片子好多了 6、天才枪手 和摔跤爹一样的爽片看社会的电影,题材在合理性设计上有些虚浮,但其他方面表现完美,而且关于考试与青年境遇的点青年观众应该很有共鸣 5、至暗时刻 我不认识这个主演,他忒么的是谁。。。。。 4、叮当狼3 系列最佳自不必说,呃,可能是除了黑暗骑士和守望者之外最好的美漫超英电影 3、敦刻尔克 诺兰尝试了似乎所谓的媒体影评人觉得“学院”,“文艺”的调调的电影,但实际上这是他们狗屁审美和错位营销号宣传的偏差,这只是一部诺兰风格的优秀的战争片罢了 2、寻梦环游记 皮克斯教全好莱坞动画电影做人的一部片子,即使是皮克斯自己的片子,也能排的上前五的,第一第二很纠结 1、摔跤吧爹 印度作为一个我们听起来那么可怕的国度,却总是出产让我们看起来那么可怕的电影。
还是推荐一下解忧杂货店,好像豆瓣评分又扑街了 这部电影在我今年的国产电影榜单中可能是会进入前十的,故事其实因有原著的底子在那里,倒是没有太多可说的。 但这部电影的编辑中最触动我的地方是那个年代,中国和日本所共通的社会生态的投射,这一点相对于今年其他的日改电影来说,既可以说是电影创作者的巧思和关怀,也可以说是这部电影比较占优势的地方,因为其他的电影比如麻烦家族和容疑者X的献身,放到中国社会语境下走剧情会有出离感(虽然我仍然认为这两者是有嫁接的努力的但是痕迹还是有些明显) 和东野原著日本天然的生态描摹有些差异的地方是中国社会的发展,类似的故事在小视角中投射大变迁 沿海开放,商海漂浮,北上广逐梦,以及为了生存深陷迷乱的低级娱乐,这些都是那个时代的烙印,甚至直到现在我们仍然还是身处于这样的大潮之中,这一点来说,我们和东野笔下的日本小民,也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远隔重洋,中国梦、日本梦、美国梦、韩国梦,想想也都没有什么区别,类似的社会生态必然有类似的底层生活生态 沿海小镇中的边缘小民的视角或许确实不是很入大城市中已经“被允许先富裕起来的部分人、部分地区”的眼,中国主流作品也并不很在乎边缘人真正的生存状态,文艺片导演关注边缘,也只是为了挑起所谓的肮脏与恶的美学。 在这样的创作环境下,解忧杂货店的影像化难能可贵,其实深夜食堂就是这样,只不过前几集的设定和食客们的演技比较辣眼睛罢了 有趣的地方还在于和我们一般套路并不同,但却有趣,又有关怀的价值观,音乐青年北京逐梦未果,下一个情节是作为义演老师在孤儿院火灾救人死掉——这样有些烂俗的桥段,但对于未来的三个收信人来说,他们的选择就很值得玩味,世事总有遗憾,他们没有因为怜悯而强行改变时间线,毕竟人的命运需要个人的努力,但还是要看历史的进程,这一点小执念的消解,温馨而自然,虽然很不“中国式故事”,但看起来仍然温暖。 看另一个长评里面说得好,这部电影对你来说是不是一部好电影,其实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其中的场景是不是有代入感。 没有过那样的环境和生活,自然觉得那种看似过分鸡汤的期冀矫情 这话去年这个时候我也说过,是在《摆渡人》上映的时候 那个片子,也被大家说是烂片 或许吧,谁让我喜欢呢。
【哲学主义装哔】妖猫传果然还是陈凯歌那个调调 陈凯歌的问题就是 总是想把无极、刺秦、道士下山、妖猫传全都当成《霸王别姬》来拍 首先别人家并不是严歌苓,叙事背景就不一样,大叙事不是谁都能驾驭,也并不是谁都非要想去驾驭的,可陈凯歌就非要。无极这样的当年商业特效转型期的不成熟制作也就算了,猫妖传可以说是除了叙事核心以外都很成熟的东西了,也并没有做好 妖猫传的原著就是日式志怪,空海的奇谈这种类似的东西,其实做成夏目或者鬼灯这样单元剧比较好,你看人家蒲松龄,你就电视连续剧直接写聊斋各个故事完全没有关联都没有问题 一个历史宫闱传奇未必就非要搞成马克思主义四叠半哲学魔幻古典主义大系(?) 但妖猫传总的来说没有前几作那么空洞和“强行去讲别人都懂的道理却以为别人都不懂或者至少能众人皆醉我独醒我好哲学啊心有戚戚焉”的装哔感。 这让陈凯歌的故事,在阅读体验上,终于及格了一回 但总想塞太多其实大家都懂你却非要说的道理的感觉,还是那么一脉相承。 主题的虚幻感、复现大唐盛世的审美表达欲、以及相对来说在细处的细节上的缺乏真实感(不是表达虚幻本身所必要)之间的撕扯感很明显 我又要解构李白,我又要让白居易作为“轶事见证者”,我又要让大唐之美充盈屏幕,我又要表达王权背后的哲学逻辑,我还要执念,我还要爱,我还要解构灵魂和死亡,我还要体现这些东西就是一个伪装成道家作妖法师的和尚的手里的虚幻之物,我不知道我到底要什么。 总的来说故事能看懂,及格,再往深了说没必要,因为陈凯歌后来失去严歌苓的那些作品,其实都只是有些“禅意”却并没有强行要搞什么打游戏三问这种东西,陈凯歌偏要说,我觉得这是不存在的。 6分吧 明明挺“有趣味”的故事,及格分也就给这个有趣味的故事吧
首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