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Q9JSJ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50 发帖数: 9,037 关注贴吧数: 3
ZT:从黑格尔到现代法国哲学——论科耶夫的黑格尔主义 亚历山大·科耶夫(Alexander Kojeve),一个国内学术界陌生的名字。只是几年前福山出版其《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一个人》,在学术界掀起喧然大波时,科耶夫的名字才被一再提及。其实科耶夫的影响又何止于福山。我们忘记这个名字久矣,翻开本世纪法国思想的史册,一连串闪亮的名字聚集在科耶夫门下,梅洛·庞蒂、拉康、凯诺、布勒东、阿隆、微依、巴塔耶等等,这些名噪一时,影响法国现代思想进程的思想家无一不受到科耶夫式黑格尔主义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科耶夫对黑格尔的重新解释,使黑格尔融入了现代法国哲学。       一、科耶夫与黑格尔在现代法国的复兴   在法国本世纪的哲学史中,当我们象通常那样把目光从柏格森迅速转向存在主义时,我们遗漏了其间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潮,那就是黑格尔在法国的复兴。事实上,黑格尔在本世纪法国决不是一闪而过的“回光返照”,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世纪法国哲学的进程。现代法国哲学在不断地解读黑格尔,同时又不断地突破其封闭的体系。黑格尔在法国复兴的整个过程中,科耶夫是一位核心人物。一方面他使一战以后由柏格森的学生艾米尔·布列赫(Emile Brehier )促进的对黑格尔的研究,从单纯的学术研究进一步走向思想上的复兴;另一方面,他又直接影响了萨特、梅洛—庞蒂、福柯、拉康、阿隆等人,使现代法国思想打上了某种黑格尔的烙印。   本世纪早期开始的黑格尔在法国的复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一开始就具有某种特色。在科耶夫之前,法国的黑格尔主义者中值得一提的是让·华尔(Jean Wahl)和亚历山大、科日雷(Alexander Koyre)。1929年,让·华尔发表了他著名的《论黑格尔哲学中的苦恼意识》,主张必须透过黑格尔后期僵硬的体系,来研究其在早期思想中就已呈现出来的精神和情感,必须把已变成概念术语的辩证法还原为生命的体验和直觉。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华尔最看重《精神现象学》,尤其是其中的“苦恼意识”,因为在 “苦恼意识”中,黑格尔看到了意识自身的分裂与矛盾,华尔认为这种分析的神学含义是与基督教关于人性堕落与拯救的观念,及帕斯卡尔、克尔凯戈尔的思想一脉相系的。华尔断言,通常认为的黑格尔和克尔凯戈尔之间的对立,其实有着深层的亲和性。让·华尔的黑格尔研究开拓了新视野,使法国的黑格尔主义复兴在一开始就受到两个观点的左右,一是重视黑格尔早期思想,二是与初生的存在主义思潮相联系。   1930年是黑格尔逝世一百周年,成为国际范围内重评黑格尔的一个重要契机。此时,亚历山大·科日雷提交一份报告,指出黑格尔在很大程度上被法国忽视了,其原因可能在于当时的反德情结,以及受制于法国哲学中实证主义、新康德主义、天主教哲学等与黑格尔相对立的哲学立场。科日雷认为华尔的著作指向了一场新的黑格尔哲学的复兴。1933年科日雷受聘开罗大学。离开法国时,他推荐科耶夫继续其在法国高等实用学院中的黑格尔课程。从1933年到1939年科耶夫讲授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前后历时七年,从此奠定了黑格尔哲学在法国现代思想界中的地位。科耶夫的黑格尔讲座被认为是“戏剧性地决定了本世纪法国知识界的风景线”。这些讲座的笔记,直到第二次大战后,才由科耶夫的学生,小说家凯诺(Kaymond Quenean)于1947年编辑出版,题为《黑格尔哲学阅读导论》,此书的出版在战后引起了对黑格尔更大、更广泛的关注,也为科耶夫之后下一代的法国黑格尔主义的著名代表让·伊波利特(Jean Hyppolite)的《精神现象学》的翻译及其著作创造了大批读者。科耶夫书中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主奴关系”的分析解释,也成了理解法国战后思想的一个基本线索,萨特、梅洛·庞蒂虽没有写书直接论述黑格尔,但在其著作中仍处处显露出黑格尔的存在。   亚历山大·科耶夫1902年生于俄国, 18岁时离开莫斯科,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1927年来到法国,在那里一直呆到1968年他去世为止。科耶夫在法国的经历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先是从 1933年起科耶夫接替了科日雷(他们同为俄国移民)关于黑格尔的讨论课,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为止。正是在这段时间内的研究奠定了他的新黑格尔主义的地位。如果科耶夫只是一位哲学教员,也许他的思想在今天只具有文献价值,具有戏剧性的是,二战后他开始了另一人生阶段,却转而进入法国经济事务部工作,他被认为是欧盟和关贸总协定(GATT)的最早设计师之一。如同黑格尔深信他自己掌握了世界历史进程的秘密一样,科耶夫深信,“他主持着世界最终形成的发展过程”〔1〕。 他预言了冷战的结束和市场经济在全球的统治地位。这反过来增添了他哲学著作的份量,尤其是他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解释。
[音乐分享]舒伯特著名连篇套曲《冬之旅》 〔作品简介〕  舒伯特的《冬之旅》是作者晚期的代表作,于开始创作第二年完成,是德国艺术歌曲文献中最重要的连篇套曲,其在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声乐与钢琴的相互补充、音乐优美与深度兼顾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顶峰。  《冬之旅》写主人公遭到他所追求的爱人的拒绝,而离乡背景踏上茫茫的旅途。套曲借旅途中所见景物--沉睡着的村庄、邮站、路旁的菩提树、潺潺的小溪等,来衬托和刻划主人公的心理。这种悲剧性的抒情自白,映衬了作者一生的悲惨遭遇和当时社会生活的阴暗。〔特别推荐〕  舒伯特《冬之旅》——之《菩提树》 ----背景音乐  《菩提树》是《冬之旅》中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曲,后来就变成了民歌而广为流传。歌曲内容是:流浪汉故乡的门前,有一棵菩提树,他曾在树下度过了幸福的时光。如今他在凛冽的寒风中流浪,仍仿佛听见菩提树在向他轻轻呼唤。这首歌旋律朴素、简练,感情亲切,具有德奥民歌的风格特点,于宁静中给人以流浪人悲哀的感受。〔曲目及下载〕1 Gute Nacht 晚安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01.mp32 Die Wetterfahne 风信旗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02.mp33 Gefrorne Tranen 冻结的泪珠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03.mp34 Erstarrung 僵硬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04.mp35 Der Lindenbaum 菩提树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05.mp36 Wasserflut 洪水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06.mp37 Auf dem Flusse 在河上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07.mp38 Ruckblick 回顾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08.mp39 Irrlicht 鬼火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09.mp310 Rast 歇足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10.mp311 Fruhlingstraum 春之梦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11.mp312 Einsamkeit 孤寂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12.mp313 Die Post 邮递马车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13.mp314 Der greise Kopf 白发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14.mp315 Die Krahe 乌鸦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15.mp316 Letzte Hoffnung 最后的希望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16.mp317 Im Dorfe 在村落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17.mp318 Der sturmische 暴风清晨 Morgen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18.mp319 Tauschung 幻影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19.mp320 Der Wegweiser 里程表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20.mp321 Das Wirtshaus 旅人宿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21.mp322 Mut 勇气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22.mp323 Die Nebensonnen 幻影的太阳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23.mp324 Der Leiermann 街巷的乐士http://jnjmuse.cnei.or.kr/musicbox_2/wintereise_24.mp3
*世界杯专题*精华索引帖 2006德国世界杯12大赛场 作者:柯南52 http://post.baidu.com/f?kz=108473194 德国世界杯(图) 作者:柯南52 http://post.baidu.com/f?kz=107255961 德国瑞典之战 作者:巴拉鹿 http://post.baidu.com/f?kz=109345818 写在欣赏德国队揭幕战之后 作者:221.224.176.* http://post.baidu.com/f?kz=109345818 德国醉汉嘲笑卡恩:他在板凳上也照样自得其乐 作者:柯南52 http://post.baidu.com/f?kz=105474134 一位冷静阿迷的看法(理智的人来看) 作者:怎么都被注册啦 http://post.baidu.com/f?kz=110878718 【图】金色轰炸机,培养下一代轰炸机 作者:§三国恋§ http://post.baidu.com/f?kz=111056051 过于激动阿根廷的球迷请进 作者:KMT http://post.baidu.com/f?kz=110734835 德国:智慧与意志(写给所有德迷) 作者:alexanderix http://post.baidu.com/f?kz=110889081 德国摔到的胜利者 作者:218.107.197.* http://post.baidu.com/f?kz=111838163 为什么你没有走更远——致德国 作者:我把眼泪化成诗 http://post.baidu.com/f?kz=111844409 那一刻,我如此平静(写在德国失败之后) 作者:pec001 http://post.baidu.com/f?kz=111856291 等待,与希望 作者:alexanderix http://post.baidu.com/f?kz=111877434 Germany,you are always my champion! 作者:氢氧薄荷恋 http://post.baidu.com/f?kz=112053718 ●●●●●●个人强烈推荐的壁纸●●●●●● 作者: M·Klose http://post.baidu.com/f?kz=111160469 我为德国培养了一只世界级的小猪 作者:德国老猪 http://post.baidu.com/f?kz=112319404 德国,今夜我为你哭泣 作者:60.178.202.* http://post.baidu.com/f?kz=112410782 给所有阿根廷球迷的4个问题,请回答一下(无脏话贴) 作者: 塞着耳机的尸体 http://post.baidu.com/f?kz=110801827 建议吧主置顶! 作者:221.227.243.* http://post.baidu.com/f?kz=111927229
Hegel黑格尔传略 Hegel 传略 1770,8,27,黑格尔生于斯图加特。 1788,10考取图宾根神学院。 1790,9答辩哲学硕士论文。 1793,6答辩神学论文      9月神学院毕业      10月在伯尔尼当家庭教师 1798,春《法文翻译〈关于瓦得州对伯尔尼城的旧国际关系的密信〉》这是首次出版自己的著述。 1801,7月出版《费希特哲学体系与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 下半年,讲授《逻辑与形而上学》,《真正哲学之思想与范围导论》 1802,1月《哲学评论杂志》Hegel+Schelling 合办,刊《论哲学批判的本质》《常识如何理解哲学》 1803,上半年,讲授《哲学全书》和《自然法》 1804,上半年,讲授《哲学的一般体系》 8,参加威斯特伐伦“自然研究学会” 1805,任大学讲师 第二学期,讲授《哲学史》《现实哲学》《纯粹数学》 1806,10《精神现象学》完稿 1807,1选为海得物理学会名誉会员 3月出版《精神现象学》 1808,11任纽伦堡文科学校校长 1811,9结婚,夫人:玛丽-海轮娜-苏删娜-冯-图赫尔(20/41) 1812,春出版《逻辑学》(第一部) 1816,10,迁海得堡 1817,6出版《哲学全书》 1818,3普鲁士国王任命黑格尔为柏林大学教授 1819,第二学期讲授《自然哲学》《自然法与国家法或法哲学》 1820,第一学期:《逻辑与形而上学》《人种学与心理学》 10,出版《法哲学原理》 1821,第二学期讲授《实用物理学或自然哲学》 1822,第二学期,任大学评议会委员 1824,第二学期,讲授《历史哲学》 1827,1,主编《科学评论年鉴》 第一学期,讲授《宗教哲学》 1829,第一学期,讲授《论上帝存在的证据》 1829,10,当选为柏林大学校长(兼政府全权代表) 1831,被授予三级 红鹰勋章 11,14黑格尔逝世 黑格尔自1801年第二学期始至1831第一学期至共开课23门 《逻辑与形而上学》《真正哲学思想与范围导论》《自然法与国际公法》《哲学全书》《思辩哲学体系》《哲学的一般体系》《哲学史》《现实哲学》《纯粹数学》《精神现象学》《自然哲学与人类知性哲学》《自然哲学与精神哲学》《思辨哲学与逻辑》《美学》《宗教史》《人种学与心理学》《自然法与国家法》《在总体系范围内的哲学》《法哲学》《实用物理学或自然哲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逻辑》 中间1807---1816年上半年未任课外,其余多有课.最多(1806)同开4门. 41学期.每学期都开新课. 黑格尔弟子 马尔海内克编定了《宗教哲学讲演录》 Marheinke 1780---1846 霍杞编定了《美学讲演录》 Hetho 1802---1873 米席勒《历史讲演录》 Michelet 1801---1893 甘斯《历史哲学讲演录》 Gans 1798---1839 格舍尔,欣里希斯等组成老黑格尔学派 Goschel 1784---1862 1835年 Hinrichs 1794---1861 施特劳斯《耶稣传》,这本书标志着黑格尔派的分裂 鲍威尔 Bauer 1809---1882 施特劳斯 Strauss 1808---1874 1841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 Feuerbach 1844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在维尔茨堡倾听德国的童话 在维尔茨堡倾听德国的童话(图)   风景如画的古城维尔茨堡(Wurzburg)坐落在莱茵河畔,从西元742年起罗马大主教教堂的设立,使得维尔茨堡成为德国南部的宗教中心,也因为这个缘故,时至今日,维尔茨堡这个小城共拥有八座教堂,并作为大主教的主要领地迅速繁荣发展起来,而建立于1402年的大学至今依然保留着,可见这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古老城市。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摧毁了原有的火车站和市区许多古老的建筑物,但因为德国政府努力的整修与维护,沿着铺设石板的人行道而行,仍可见到维尔茨堡中世纪的风貌。而且每年的六月,这里都会举行莫扎特的音乐纪念会。  玛利恩堡  圈在中世纪城墙中的玛利恩堡(Festung Marienberg)在1253年至1720年期间是大主教的居住之处。城堡庄园最深处的圆顶建筑是玛利恩教堂,也是公元前100年左右统治该地的日尔曼人的神殿所在。后来归依了基督教的庄园领主,于706年修建成教堂,成为庄园内现在最古老的房子。外壁非常坚固,最厚处有3.5米。内部是巴洛克风格的祭坛,地面被石块划分开来,下面埋葬着历代的大主教。此教堂是德国最大的罗曼式建筑风格的教堂。古堡部分的建筑物现在作为博物馆,展出维尔茨堡的地方文物。  大主教宫殿  市区内最吸引游人目光的建筑物莫过于大主教宫殿(Residenz),是德国巴洛克后期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德国著名雕刻家Tnman Rtemenschneider在大主教宫殿度过了他艺术上最辉煌的年代,他的墓碑就珍藏在该市的大教堂中。在该市的教堂、博物馆和宫殿中可以看到里门施奈德留下的许多不朽的雕刻作品。一楼天花板及壁画由当地画师Johannes Zick完成,鲜明亮丽的图样丝毫未遭战火破坏,意大利画家Giovanni Tiepolo则在通往二楼的卧房的楼梯旁完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壁画,他扬弃了一般常见的宗教题材,以寓意的手法画出世界各大洲及其民族服饰的多样性,被喻为十八世纪人文主义理想的象征,令人叹为观止。  阿尔泰·美因桥  连接古城东西的老美因桥(Alte Mainbruke),建于1473-1543年,桥上的12圣者名人雕像是18世纪的作品,不过今日大家所看到的都已经是复制品了。  市集广场  广场周围的市政厅(Rathaus)分两部分,后面部分的哥特式建筑建于13世纪,而另一部分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则完成于1578年。广场上的另一建筑市议会饮酒厅(Ratstrinkstube)则建于1446年,壁钟上的玩具人偶是很有趣的景点。  餐点推荐  来到维尔茨堡在观光名胜之余可别忘了品尝弗兰肯的好酒和料理。弗兰肯葡萄酒是德国葡萄酒中最体现男子汉性格的烈酒,据说从前人们都用山羊的睾丸来装酒,所以今天装酒的依然是一种圆形的瓶子,这种瓶子在许多酒吧里可以买到,不妨留作纪念。  活动推荐  维尔茨堡莫扎特艺术节于每年的6月在大主教宫殿举行,在豪华的皇帝之厅和白厅的枝形吊灯下,或者在室外的园林中沐浴着月光而奏的音乐会,气氛妙不可言。世界一流的演奏家和指挥家的表演会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听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文章来源:欧洲时报 文/卡米
1946:黑塞与《玻璃球游戏》(德) 黑塞的文学生涯前后长达60年,在这期间他兼收并蓄从丰富的来源中汲取思想、主题和叙事技巧。黑塞在校求学的时间短暂而无收益,他的学习主要靠自修,他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黑塞专家们找出了他的阅读造成的几种最重要的影响。德国浪漫派作家中的歌德、让·保尔、诺瓦利斯和其他人对他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雨果·巴尔称黑塞是“浪漫主义最后一位骑士”。   在哲学家里面要数康德、叔本华和尼采给他的印象最为深刻。他还沉浸于东方哲学和宗教思想之中,其中包括中国古代诗人和印度的《奥义书》等。历史学家布克哈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容格,以及俄国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对黑塞的思想和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浪漫主义者强调直觉的个人主义、叔本华和尼采的意志哲学以及弗洛伊德和容格的深层心理学中间,黑塞发展出一种类似现代存在主义的浪漫派个人主义,一种避免了早期德国浪漫主义那种多愁善感的个人主义。他的具有高度自传性和自白性的作品主要描述他称之为内心旅程的个体的发展。  黑塞的阅读极其广泛,同样,他的艺术创作种类也极为繁多。他的第一部作品是一卷诗集,之后他的诗歌创作一直持续了大半生,计有几百首抒情诗问世。他撰写了大量的散文、杂文、书评和短篇小说。他擅长水彩画,曾经给自己的作品绘过插图。不过,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德米安》(1919)、《玻璃球游戏》等写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小说。早期的6部小说清楚地反映了他的中心主题,但是没有像后来发表的作品那样受到高度评价。  黑塞认为,有两种势力与他所珍视的个性发展相对立,它们是使人变得非人化的障碍性力量。这就是国家主义和技术。黑塞自始至终反对这两股势力所隐含的标准化和组织化。他坚信为了彻底地展现自我,人们必须超越这些障碍。在他早期的艺术家小说如《克林索尔》(1920)中,黑塞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为了求取个体的突出必须通过禁欲抑或纵欲这两条途径来躲避中产阶级的整齐划一。黑塞的主人公们就常常不是极端克制自我就是极端张扬自我。  黑塞的主要作品——一种忏悔式的文学形式——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它也同样暗含着外在的现实。黑塞所颂扬的内在旅程也不光是对个人主义一种浪漫派式的欢呼,它指的是个人潜能通过一种叔本华意义上的意志力量而得以实现的过程,这显然强调了人的实存这一面。黑塞的主人公们总是置身于旅程之中。他们由于无力控制外在的现实,转而寻求个体的发展、实现和意义。富有意义的是,黑塞追溯了主人公们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与这一自我探求相伴随的是一组有关外在世界的主张。黑塞的东方主义将亚洲视为个人新生和精神价值的源泉,同时也反映了作家的这一观点:由于精神和思想上的破产,欧洲正在日益衰败。这一主题大胆地出现在《克林索尔》这部作品中。黑塞以一种近似斯宾格勒式的悲观主义确认了欧洲的衰败,后来有相当一部分小说反映了作家为表现这一现实所作的努力。  他通常运用表现主义手法来描述外在的衰败,这时主人公眼中的外在事物显得怪诞扭曲、混乱不堪。人们可以通过疏离其外——如在《悉昙多》那里一样——抑或感官享乐来逃避衰败的世界。也可以将一切投向将来,那儿一个理想的社会将取代这个败落的世界,就如在《玻璃球游戏》里那样。黑塞的散文作品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反映了个体灵魂在一个衰落的文明中所遭受的厄运。  黑塞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一卷抒情诗集,取名《浪漫主义之歌》(1899),之后又有7卷诗集出版。但是,他的诗作在德语世界之外鲜为人知。这些诗歌在德国文化中则享有很高的声誉,几百首诗被配乐,其中有几首由杰出的作曲家,如理查德·施特劳斯谱曲。这些诗的英译则丧失了原作情感的猛烈、情调的优美和内容的深刻;再则,黑塞作品中突出的训诲因素在英译中则显得有点勉强。
转载: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政治思想初探 浪漫主义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一场引人注目的思想运动。它是西方世界自启蒙运动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思想事件。国内学术界关于浪漫主义的探讨大多限于文学艺术领域;而对于浪漫主义政治思想则鲜有论及;国内出版的各种西方政治思想史教材中,德国浪漫主义往往只字不提。事实上,即使是西人著述的政治思想史经典教材,例如萨拜因的《政治学说史》,对浪漫主义政治思想也不加介绍。这一方面或许是由于浪漫主义思想自身的复杂性、模糊性、无体系性以及其特殊的著述方式——浪漫派作家从未系统地阐述其政治见解,他们的政治思想只是散见于他们写作的许多断片、书信、笔记、名言警句之中;另一方面实际上也体现了英美自由主义话语霸权下的思想史写作中有意无意的取舍及其所折射出的偏见。然而,浪漫主义绝不是一种可以忽略的思潮,相反,它是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西方知识界的许多大家如卡尔·施米特、卡尔·曼海姆、汉娜·阿伦特、以塞亚·伯林等,皆高度重视浪漫主义政治思想的研究价值。 鉴于德国浪漫主义发展史上,早期浪漫派与晚期浪漫主义思想有较大差别,本文主要关注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这是因为浪漫主义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精神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并表达得最为明确,并且,这也是更好地理解德国浪漫主义中后期演变的必要的一步。在介绍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历史背景及基本理念之后,本文将揭示浪漫主义的思想特色,并对这一思潮做出批判性思考。 一、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兴起 “德国浪漫主义”是指一个组织松散、具有模糊的自我意识的知识运动,它肇始于18世纪90年代的德国,最初体现在文学、审美领域,其先声则是由歌德、赫尔德、海曼所代表的“狂飙运动”。浪漫主义形成的关键时期是1797至1802年,中心在耶拿和柏林。当时,许多作家聚会于耶拿的A·W·施勒格尔家中以及柏林的Henriette Herz 和Rahel Levin的文学沙龙中,他们自由而坦诚地谈论哲学、诗歌、政治、宗教等。这一群体的成员的重要代表有蒂克(Ludwig Tieck,1773—1853),瓦肯罗德(Wilhelm Heinrich Wackenroder,1773—1801)、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1775—1845),A·W·施勒格尔(August Wilhelm Schlegel,1767—1845)、F·施勒格尔(Friedrich Schlegel,1772—1829),施莱尔马赫(Ernst Daniel Schleiermacher,1767—1834)及诺瓦利斯(Friedrich von Hardenberg,1772—1801)。他们的聚会名噪一时,但随着1801年瓦肯罗德及诺瓦利斯的英年早逝,以及翌年施勒格尔兄弟离开耶拿,浪漫派活动的小圈子便解散了。但是,德国浪漫主义并未随着他们的集会的解散而终结,而是继续发挥影响,最终成为西方现代思想史上最具影响的运动之一。 人们一般将1797至1802年这段时期的德国浪漫主义,称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其代表人物如上文所述。而1803至1815年被成为浪漫主义的中期,以Achim von Arnim,Joseph Gorres, Adam Mueller, Caspar David Friedrich, Zacharais Werner,Clemens Brentano,Gotthilf Heinrich von Schubert为代表,而1816到1830年则称为浪漫主义的晚期,以Franz Baader, E.T.A.Hoffmann, Hohann von Eichendorff, Schelling 为代表。浪漫主义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观点往往大相径庭,最明显的就是浪漫主义在中后期演变成德国保守主义的盟友,事实上,晚期浪漫派的政治思想已经与早期浪漫派有极大差异,尽管它们仍具有某种一致的思维样式和价值取向。 理解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首先必须考察其历史背景。在考察18世纪末德国浪漫主义思想运动的背景时,我们需要注意当时德国的具体历史境况。直到18世纪最后几年,德意志依然只是一个地域概念。在德意志版图上,大小邦国林立。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在法国以行动体现的革命,在德国以思想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随着拿破仑的进军,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构建成为德国思想界越来越清楚的一种意识。拿破仑的征服在德意志资产阶级心中引起了复杂的感情,一方面,他们赞同法国大革命的基本理想,敬佩拿破仑的天才,另一方面,又憎恨这位外国统治者,而渴望独立。这最终使他们一方面寻求摆脱各邦封建主的绝对主义统治,另一方面寻求摆脱外族的统治,二者共同构成了近代德国民族国家构建的任务。德国浪漫主义是民族主义产生的思想准备。1784年,J.G.赫尔德出版《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考》一书,表达文化民族主义的基本观点,此后,“民族性”的观念伴随着浪漫主义运动中迅速传入其他国家。德国浪漫主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与拿破仑的国际主义以及法国革命的普遍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浪漫主义是对法国大革命与启蒙理想的一种激进的批判性回应,它与英国保守主义思想家柏克对大革命的反思以及法国反动派梅斯特尔对大革命的敌视皆有所不同。浪漫主义如何表达其独特的哲学见解的,这是下文的基本内容。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