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大大侠 大仙大大侠
关注数: 190 粉丝数: 761 发帖数: 52,665 关注贴吧数: 5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嚴正聲明近日有人假借着弘扬佛法和传统文化的名义,四处募款化缘,且声称是净空老法师的弟子;他们指定每人要捐出六千元人民币的超度费用,还声明他们都是依照老法师的教诲,是老法师准许他主法超度等。这些完全是弄虚作假、欺骗世人的犯罪行为,须请政府部门出面依法整治。 众所周知,净空老法师一生讲经说法,未曾认可、印证过任何人,举凡声称是老法师所认可者,全都是假的,是欺骗大众的犯罪行为!老法师印可之人绝不会做出冒名骗钱的犯罪行为,凡是做这些事情的人,全都是冒充的,希望同修们要提高警觉,切勿上当!近期老法师将《净土大经科注》第四回讲解圆满之后,一直是在调养身体,没有参与任何活动,希望大家广为告知。 这些在社会上打着净空老法师名义造谣生事的人,四处欺骗众生,这是违背佛陀教诫的破戒行为,要背负严重的因果责任!凡是做出这些事情的人,绝对不是真正的佛教徒,真正的佛教徒绝对不敢做出蒙蔽良知、违背因果的事情! 了解真相的人都知道,净空老法师一生经历过多少艰难困苦的境遇,从未曾伸手向人要过一分钱,哪有可能到了晚年再去做这种事!希望大家了解事实真相,不要受人欺骗。这些常年聆听老法师讲经的学佛同修们都是心地善良的好人;然而,好人最容易上当!老法师一生做事皆是量力而为,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凡是来募款化缘者,全都是假的,不是真的。老法师绝不会委托任何人代为募款化缘,希望大家千万不要上当! 《梵网经》有言:「不作国贼。不谤国主。」《璎珞菩萨戒经》教导世人:「不漏国税,不犯国制。」这是身为佛弟子应当切实遵守奉行的戒律。因此,希望同修们相互告知,这些假借着正法的名义欺骗众生的行为,不但是违法犯罪,而且是在消灭佛法,使得社会大众对佛法生起厌恶心!因此,四众同修一定要头脑冷静,知道这是灭法而不是弘法。凡是参与毁灭佛法的言论与行为者,都要背负灭法的因果责任! 现在这种非法的事情不胜枚举,防不胜防,而且都与钱财有关。因此,希望大家一定要谨记:净空老法师一生未曾伸手向人化过缘,凡是假借老法师名义募款化缘者全都是假的!希望曾经犯过这种过失的人能够真诚忏悔,后不再造。当今时代,造假的事情很多,敬请大家留意,一定要具正法眼,护持佛法,切勿上当受骗!感谢四众同修的配合!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敬呈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修行不能成就的十二种过失 【业障深重。诸根暗钝。】   这一句是总说,总而言之一句话,业障重。业是什么?业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活动、造作,这些活动障碍了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就叫它做业障。这个业障太深、太重了,所以我们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诸根暗钝』,诸根是指六根,六根不聪明,眼虽然能见,往往把事情看错,耳虽然能听,真正意思没听出来,这是指根性不利。下面别说有十二句,这个十二句就是本经的内容,每一条后面佛都给我们细讲。第一:   【善法微少。】   什么是善根?世法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如果我们贪瞋痴都具足,那我们根本没有善根。他们还有善根,善根少就是了。我们没善根,这怎么得了!菩萨善根是精进,那我们每天懈怠、懒散。   【好於愦闹。】   『愦』是昏聩,我们一般讲糊涂,「愦闹」就是现在讲胡闹,喜欢胡闹。现在这个社会许多娱乐的场所就是胡闹,唱歌、跳舞这是胡闹。你们晓得什么叫愦闹的场所?就是现在娱乐的场所,喜欢搞这些。   【谈说世事。耽乐睡眠。】   这是第三,『世事』的范围包括太广,世事里面有邪、还有正。哪些是正?孔子、孟子所讲的是正,都是世事。世事不好吗?世事不能出三界。诸位要晓得,佛法的标准是教我们了生死出三界,儒家的教育虽然是好,能帮助我们能得人身,甚至於帮助我们生天,不能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所以世事什么?是六道以内的这些事,喜欢谈论这些东西。今天外国人讲科学、讲技术也是世事,讲到外太空,外太空还是在六道轮回之中,也没有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世事里头有正有邪,邪就是堕三恶道,正是三善道,都叫世事。第四,喜欢睡眠,贪睡。第五:   【多诸戏论。】   『戏论』的范围也非常广泛,通常我们讲开玩笑这一类的,都叫戏论。   【广营众务。】   这个现象在现代的社会太多了。『营』是经营,『务』是事务,『广』是多。刚才说过,百丈禅师讲「佛门以无事为兴旺」,怎么可以能多事?那些是多事?我们举个普通的例子来说,法会就是多事,何况其余!这些地方,向下世尊广说,诸位一定要深深体会佛的意思。佛法修学的是什么?《无量寿经》经题上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你事情搞得太多,你的心怎么能得清净?应酬太多,不能清净,事务太多,哪里能平等?一天到晚迷惑颠倒,怎么可能有觉悟?这些都是「广营众务」的过失。第七句是:   【种种贪著。】   这个范围太大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不下。第八是:   【为所不应。】   他所做的都是不应该做的,都是佛不许可的,他偏偏去造作。第九是:   【妄失正念。】   妄是虚妄,成天干虚妄的,把正念失掉了。第十句是:   【修习邪慧。】   『邪慧』就是佛法当中常讲的世智辩聪,不是真智慧。第十一句:   【下劣精勤。】   他也很努力,一天到晚不休息,忙得不亦乐乎,忙的什么?忙的是三途事业。这个『下』就是三恶道,不是三善道。「下劣」是什么?搞贪瞋痴的,争名夺利,搞这些事情他很精进,勇猛精进,在那里干。末后一句:   【行迷惑行。】   这是末法现前佛门的现象,包括在家、出家。如果我们仔细反省,要有这些毛病,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念佛也不能往生。往生的条件要心清净,「心净则土净」,西方世界是净土,不是秽土。心不清净怎么能往生?迷惑不清净,与净土不相应。诵经再多、念佛再多,古人所谓「喊破喉咙也枉然」,只能跟净土结个善缘,这一生不能往生。这样的事情不足为奇,我们过去生中不晓得干了多少次,我们跟西方净土的缘很深,为什么没去得了?大概都是犯了这些错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犯这些错误,所以念佛不能往生。这一生当中遇到这部经,这个因缘稀有,想想看,如果还犯这些过失,那这一生势必要空过。如果能够认真反省,改过自新,回头是岸,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功。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一集)  1996/8/27  美国圣荷西
 道心如何保持精進而不退轉? 耳聞梵音清流,眼觀禪畫妙境,   體會格言意趣,驗證生活受益。   字字流露自性,句句智慧結晶,   盡入自我正覺,悟出人生真理。 大覺世尊出現於世,為眾生講經說法,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得究竟解脫。從經典中可以發現,大多數佛經都是由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提出疑問,請教佛陀解答。由此觀之,學生有疑問請老師解答,從而消除疑惑,再進一步可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此乃學佛很重要的過程。   由此,我們選取了同修們在修學過程中普遍存在和亟待解決的一些問題,將淨空老法師歷次對同一問題的解答整理、會集在一起,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對個別文句進行了潤色,以使語句更加通順、文意更加完整,以饗大眾。   會集之時,再三虔求佛佑,但因所學尚淺,雖盡心竭力,但恐有疏漏不足之處,虔祈大德仁者慈悲斧正。    道心如何保持精進而不退轉? 今天我們先來談談關於「道心」的問題。古人有句話,我們學佛的同修可能都聽過,叫做「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化雲煙」。意思是說,世間一般人初發心的時候,道心好像很堅固,但大多都禁不起時間的考驗。古人也常講這種道心是「露水道心」,若有若無。露水,太陽一出來就沒有了,持續時間很短。那麼如何才能使我們的道心保持精進而不退轉呢?下面我們就開始今天的答疑解惑。   問:我們在修行的路上道心為什麼會退轉?   答:因為我們的煩惱習氣太重,自己修行這一點功夫敵不過習氣。這是人之常情,諸佛菩薩在初學的時候也不例外。但是要有恆心,要有毅力,要把這個世間一切的緣看淡。無論是人、事,還是物,要看淡,一年比一年淡薄,一個月比一個月淡薄,就很有進步。   從古至今,保持道心不退轉的人,一生決定成就。我們修行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因為進進退退,進一步退十步,所以無量劫來都不能成就。   問:那麼如何才能保持道心不退轉呢?   答: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原因:第一種是「過去生中修積的善根、福德、因緣深厚」,這種人如果接觸到念佛法門,決定往生作佛。我們常常退失道心,說明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不夠深厚。福德就是緣分:能遇到好的老師指導,遇到好的同參道友切磋,遇到好的修學環境,來幫助我們成就。第二種是「對於教理透徹,深信不疑」,明瞭利害得失,也能不退道心,這一生也決定成就。   問:每個人的因緣果報不一樣,過去生中修積的善根、福德不足,應如何彌補?   答:讀經、聽教。古代讀書人常說:「三天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就是說三天不接受聖賢人教誨,煩惱習氣都起現行,就退轉了。學佛的人三天不讀經、不聽經,煩惱習氣一定起現行,可見讀經、聽經的重要性。   如果我們很用功,每天讀經、念佛,但是對於世緣還是看得那麼重,還是那樣地分別、執著,那是毫無功夫。經白聽了,佛也白念了,衹是跟佛法結一點緣而已,這一生不得受用。我們在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如是。如果過去生中修學功夫得力,我們早就往生了,怎麼還會跑到這兒來?過去錯了,希望這一次不要再錯了。   真學佛人與一切人絕對不計較,看到別人善,很好;看到別人不善,也好。跟一切人接觸,人家善的、好的,只要跟經論講的相應的,想想我們有沒有?有,應當保持,不要退失;沒有,要趕快學習。見到人家不善,不善也好,那個不善我有沒有?有,就要改過來。沒有,要勉勵自己,不要有這種惡的念頭、惡的行為。   所以,善人惡人、順境逆境,對修行人都有好處。會修行的人,所有的人都是佛菩薩,他不是在正面教我,就是在負面教我。我們會學的話,天天有進步。無論順境、逆境都是道場,真正肯學、會學的人,沒有障礙。   這是用經教來彌補過去生中善根、福德之不足,幫助我們勇猛精進不退。有良好的修學心態,是功夫得力的基礎。能夠保持這個基礎,不斷精進,功夫一定會向上提陞。到真正覺悟,就不會退心了。   關於「道心」的問題今天我們就分享到這裡,下一集我們將討論關於義工以及義工修行方面的問題,歡迎您繼續收聽,下期再會!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淨空多元文化教育基金會公告 淨空多元文化教育基金會公告  敝會乃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註冊之非牟利慈善機構,二〇一六年九月與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簽約,合作成立「英國漢學院」,以培養漢學師資人才,並資助其相關運營開支。有心贊助者,敝會賬戶信息如下——銀行:上海商業銀行有限公司(香港九龍尖沙咀東麼地道62號永安廣場1樓101-103室;國際匯款代碼(Swift Code):SCBKHKHH;戶名:淨空多元文化教育基金會有限公司(香港九龍尖沙咀東科學館道9號新東海商業中心7樓701室);港幣賬號:68624-00362-9;外幣賬號:68628-00413-1;電郵:[email protected]。   淨空老法師私人賬戶只用於接受供養老法師個人的款項。此前匯到此賬戶而且註明供養英國漢學院的款項將全部匯到敝會賬戶,惟往後欲贊助英國漢學院者請勿再往老法師的私人賬戶匯款。   近聞有個人(或民間組織),在微信群組、朋友圈等網路平台上,以英國漢學院名義向社會大眾進行公開募款。此種行為與其他類似的非合法募款途徑,並非由敝會和英國漢學院授權及認可,此舉不但有悖相關法律規定,亦有損英國漢學院之形象。如有參與者敬希盡速停止此類活動,慎勿干犯法制!   匯款至敝會帳戶出現困難者,盼能安心靜候,待將來因緣成熟,國內漢學院得以成立,即可就便資助,功德無二無別,無須急於一時。   感謝各位仁者的諒解與支持! 淨空多元文化教育基金會 敬上 二〇一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念一佛名,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 -----摘自净土大经科注(二次讲)-第10集(净空法师) 我们现在知道,粗念稍稍止住一点,身心就感到自在,细念从来没有停过。这个细念,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念头,单位是兆,一千六百兆,这个频率在波动,它没有停过。「行人倘若错认,便云相应,实大谬误」。修行人如果认为我们有一点点小功夫,心地得一点清凉,就误认我已经得定、已经见性,这就错了。「于是大悲慈父,兴无缘之慈,垂兹奇妙方便法门,指方立相,摄心专注。即此妄心,持佛名号,念一佛名,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念得纯熟,乃忘能所。心无所住,佛号分明。暗合道妙,便契《金刚般若经》无住生心之妙谛」。这几句话说得非常之好,把净宗的真正妙处说出来了,你才晓得这个方法真妙。我们要用平常的方法,总是要搞清楚、搞明白。这个方法首先要感谢阿弥陀佛,不是阿弥陀佛想出这个方法,我们没有得度的机缘。所以他用这种奇妙方便的法门,就是指方立相,摄心专注。我们真佔便宜,一天到晚向往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会想着哪个地方是西方。我们面对着西方,相信西方那边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现在加持我们。我们念佛的时候就是他加持的时候,我们念佛的时候,就是同佛善根福德的时候;善根是智慧,智慧福德跟佛是同等。    摄心专注,摄心是收心,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就是摄心;专注就是专念,一心专念。即此妄心,我们现在执持佛号的是妄心。念一佛名,这一句重要,这就是为什么要念佛,念一佛名,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念这一声阿弥陀佛,真的换了百千万亿妄想杂念?这话真的吗?你们谁相信?我们在一起一同学习这么多年了,我问这个话,大家一定要相信。为什么?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心有所念」,这一念的时间多长?一弹指。我们念这一声阿弥陀佛不止一弹指,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得最快的一念大概要半秒钟,两声佛号就一秒钟。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一千六百兆。这里说的百千万亿妄想杂念,有没有超过一千六百兆?没有。这个话是一点没有夸张。一秒钟,我们的妄想杂念已是一千六百兆,我们念这一句佛号,不就是把一千六百兆的妄念换过来了?这法真妙!所以这个话一点都不夸张,说得非常的保守。    念到纯熟,乃忘能所,能念的心忘掉了,所念的佛忘掉了,但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不停止,还在那里念。自己感觉什么?感觉身体没有了,或者是下半身没有了,或者是上半身没有了,很多修行人有这个境界,我们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是什么境界?这是忘能忘所的境界。这境界并不是很高,念到专一的时候,这境界就会现前。心无所住,可是佛号分明,一句接一句念下去,这叫暗合道妙。便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叫无住生心。念得纯熟,忘能忘所,心无所住,就是《金刚经》上的应无所住。佛号清清楚楚,也是一句接一句,这叫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上说的妙谛,我们用指方立相、摄心专注可以修成功。别的法门不行,这个法门行。念到功夫纯熟,一切法门全贯通了,无量法门即是一门,一门即是无量法门。
欣求极乐 的样子 《無量壽經》所講的,就是我自性的那個樣子,我本來的樣子就是這樣的。你懂得這個道理了,就直下承當,往生淨土不是分外之事,本來就應該這麼幹的。所以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這是應當做的本分事,這娑婆世界也是我這個心變現的,不過我這個心是煩惱心,我厭離,不要了,不要煩惱,不要煩惱就是不要娑婆世界,厭離。你還生煩惱,你沒有厭離,不能口裡說厭離,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邊說還邊生煩惱,挑剔今天的飯菜怎麼不如昨天的好;這人怎麼對我,就好像跟我對立;那個人怎麼看得這麼不順眼,這都是煩惱。 你沒有厭離煩惱,那就是沒有厭離娑婆,你口裡說厭離,心裡沒厭離,厭離是講你的心。所以當起煩惱的時候立刻想到,我都想往生西方的人,我怎麼還要生這個煩惱,為什麼我不厭離? 貪瞋癡這些煩惱,傲慢懷疑這些煩惱,甚至嫉妒怨恨,這些是娑婆世界裡的惡道,惡道我們都不厭離嗎?還有人我是非、講張家長李家短、講這麼多是非,那就不是厭離。五欲六塵的境界、家親眷屬的情執,跟這世間各種恩怨沒有放下,還沒有厭離,你沒有厭離就沒有欣求,不是欣求極樂。 所以真正欣求極樂,就是把障礙你去極樂世界的那些東西都放下,把障礙放下去極樂世界就很順了。所以真想欣求極樂,你就去除到極樂世界的障礙。看到食品要挑剔的時候立刻想到,這個念頭就是障礙要放下;看到人家的是非剛想說,要知道這就是障礙你去極樂世界;貪瞋癡慢疑這些煩惱,要把它掃除得乾乾淨淨,這才叫做欣求極樂。---定弘法师开示
到底是读经能往生,还是念佛能往生?(刘素云老师) 近期,有同修向我诉说学佛路上心中的一些困惑,而且这些困惑不是他一个人的,他代表了一批人。 听到这位同修的诉说,我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又是一种什么风在刮?能让这些学佛三、四十年的老修们产生如此诸多的困惑?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让我写下这篇心得体会,和同修们交流分享,以期共勉。 下面,我想就同修们提出的困惑,选择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几个问题与同修们交流分享。 ◎同修们提出的第一个困惑是,念佛能不能往生? 可能有同修会问,这个问题还用问吗?真的有人在问,而且不是一个人在问,是一批人在问。 为什么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是现在有人在和修净土念佛法门的同修们说,念佛不能往生,只有读经才能往生。 我不知道这个理念是从哪里来的?它的依据是什么?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给我们留下这样的理念,释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他还把念佛法门介绍给他的父王,如果念佛不能成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这样做? 再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告诉一切苦难众生念佛成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再说说我们净土宗的十四位祖师,哪一位不是念佛成佛的?离我们最近的海贤老和尚,上净下空老法师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净土宗第十四代祖师。老人家九十二年一句佛号不拐弯,他成就了,而且是大彻大悟大成就,你说他是不是念佛往生的? 这么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们眼前,却有人瞪着眼睛说念佛不能往生。这样的瞎话你也信吗?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我们天天学天天念,这四十八愿在说什么?不就是劝导众生念佛成佛吗?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你不相信,偏偏听信一些狂人痴人的胡言乱语,真是可怜悯者啊! ◎同修们的第二个困惑是,我们能不能学海贤老和尚? 为什么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有人说,海贤老和尚是再来人,不是我们凡夫所能学得了的。 大家想一想,这个说法能不能站得住脚?不说别的,海贤老和尚是谁推荐和介绍给我们的?是上净下空老法师推荐和介绍给我们的,如果我们这些凡夫学不了海贤老和尚,净空老法师为什么要把他做为佛门的榜样推荐和介绍给我们?而且老法师也在身体力行的向海贤老和尚学习。 说这种话的人,不知谁是他学习的榜样?说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榜样,他说人家是佛祖,咱可学不了;说惠能大师是我们的榜样,他说中国有几个惠能大师,咱可学不了;说海贤老和尚是我们的榜样,他说海贤老和尚是上上根人,是再来人,我们凡夫学不了。如果我说刘素青老菩萨是我们的榜样,他可能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她是大骗子,我可不学她;另一种说法是,人家是大菩萨,咱可学不了。 说来说去,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他能学的。 同修们,这种和老法师截然相悖的说法,不用分析判断,一听就知道是错误的,你还有什么可疑惑的,还有什么可困惑的? ◎同修们的第三个困惑是,到底是读经能往生,还是念佛能往生? 首先要弄明白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信、愿、行,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备的三资粮,缺一不可。 信是真信;愿是切愿,就是真想去,真愿意去;行就是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对这句佛号,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 其次,我想说说读经和念佛的关系,以我这二十五年的学佛经历,我的体会是读经和念佛没有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为什么这样说?先说说读经吧,读经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经不可不读。 经教是帮助我们明理的,经帮助我们断疑生信,经帮助我们认识极乐世界,经帮助我们明了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明了了,我们的迷就破了,悟就开了,迷破了,悟开了,你就知道这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了,你就会死心塌地守住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再也不会拐弯了。绵绵密密的念这一句佛号,又使你由小悟到中悟再到大悟,最后大彻大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你就决定得生净土了,而且是在这一生。 再说一说经教可不可以放下?什么时候放下?我的体会是,经教可以放下,但放下是有条件的。 什么条件?用三个标准来衡量,第一个标准,你相不相信你今生一定能够成佛?第二个标准,你相不相信真有阿弥陀佛?相不相信你往生时阿弥陀佛一定来接你?第三个标准,你相不相信真有西方极乐世界?相不相信你今生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就这三个标准。谁来衡量?自己衡量,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情况。 对于这三条标准,如果你没有一丝一毫疑惑了,说明你明理了,读经是为了明理嘛,这个时候,经教可以放下,一句佛号念到底就可以了;这三条标准,如果你相信了百分之九十,对其中的百分之十还有疑惑,经教不能放下,还得继续读,因为你没有完全明理;如果对这三条你相信了百分之九十九,还有百分之一的疑惑,经教也不能放下,经还得继续读,因为这百分之一的疑惑,就是你往生的障碍。 概括一下说,有怀疑就读经,佛留给我们的一切经典,目的是帮助我们破迷起信。如果我们百分之百信,一点不怀疑,经读不读没有关系。什么时候放下经教,这个火候只有你自己才能掌握。 ◎同修们的第四个困惑是,劳动时能不能念佛?换句话说,就是能不能边干活边念佛?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可以。 理由有三:其一,虚云老和尚谈到印光大师念佛功夫,有这样一段话:(印光大师)以一声佛号为依持,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二六时中,念念不忘,绵绵密密,功夫熟处,弥陀净境现前,无边利益,自可亲得。 其二,海贤老和尚现的农夫身,一百多年长年累月在田间劳作,往生的当天还在菜园里干了一天活,如果是劳动时不能念佛,你说海贤老和尚什么时候念佛? 其三,净空老法师教诲我们,如果是学佛,无论在家出家,所有一切工作里面不碍念佛,心里念佛,身体在劳动。身体是动的,心是定的,决定往生。 ◎同修们的第五个困惑是,可不可以绕佛? 有人提出,不可以绕佛,理由是绕佛念佛,心不清净。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可以绕佛,绕佛挺好的。 念佛清净不清净,不在于你用哪种形式在念,清净不清净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你的心。 我曾经两次去长春百国兴隆寺念佛,据我所知,那里是以绕佛为主的,这么多年,百国兴隆寺就是这样绕佛念佛的,哪里有什么不好的! 我是从二OO三年开始到户外绕佛的,开始时谈不上是绕佛,就是锻炼身体吧,后来慢慢形成了规律,两步一句阿弥陀佛,到现在已经绕了十二年了,自我感觉挺好的。就说是锻炼身体吧,每天早晨绕二小时,走二十里路,现在年轻人未必能走得过我。在这里给大家透露一个小秘密,绕佛是会绕出灵感的,我在《科注》学习班上的分享报告,很多都是绕佛绕出来的。今天的分享报告就是九月十三日早晨绕佛绕出来的,你能相信这是真的吗? 同修们的困惑,上面我重点说了五个方面,都是自己学佛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吧。既然是个人体会,难免有错误之处,真诚的希望同修们提出批评指正。
度自己从哪里度起?  我们一般讲度众生,先要自度。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要说能度众生,这是佛经上常讲的「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所以一定是先度自己。度自己从哪里度起?我们在讲席当中说得太多太多了。大家千万要记住,这个话说一万遍、说十万遍,都不算多。为什麽?你没有落实。从放下自私自利做起,从这儿做起。如果还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自己就不能得度;自己不能得度,要想度别人,确实是做不到的。首先自己要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转过来,一切为利益众生、为利益社会,起心动念为众生、为社会,决不为自己,我们才能成就!有一念为自己就错了!你看修行的人有多少?不要说现前,自古以来,能不能成就的关键就在此地。能够放下自私自利的人,多半都成就了。凡是不能成就的人,自私的念头没断,这个东西要从根上断。 前一个星期,我们在这儿讲经,我特别邀请许哲居士到这个台上来跟你们大家见面。一百零一岁!她有什麽长处?跟我们有什麽不相同的地方?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她没有私心,她没有我。一般人念念都为我,她没有为我,她念念为众生。我们跟她交谈、去访问她,她只有一个念头,念一切苦难的众生、病苦的众生、年老的众生、无依无靠的众生,她天天念这个。她把她自己完全忘掉了,全心全力为社会这些苦难的人服务。一百零一岁了,还天天去帮人家忙,她没有休息。你问她多大?她说:「我才一百零一岁!」她的话很可爱,她才一百零一岁。我们被什麽害了?被自私自利害了。害得太深!害得太苦!能把这个念头一转,这从根本上转过来了,以後菩提道上障难自然就少了,可以说逐渐是一帆风顺。教化别人先要把自己教好,自己先要有一个变化。「教」是事,「化」是结果,教学在变化气质,这是过去儒家所讲的。佛法教学结果,要变化观念,不只是气质,要变化观念,化恶为善、化迷为悟、化凡为圣。先从自己做起。 大乘无量寿经(第八十集)
如果沒有智慧,單單持戒,自己一生冤枉受了好多苦。 【般若非離餘五度而別有,五度皆是行門。可見般若雖明空義,而空義不能離實行。則般若之絕非偏空明矣。】   般若是理,前面五樣是事。事離不開理,理離不開事,理跟事是一不是二,這是佛法,把理事分成兩邊那就錯了。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不是沒有,這些人修行就是所謂的盲修瞎鍊,盲修瞎鍊如何能成就!這一段就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布施裡面要有智慧,沒有高度的智慧,剛才說了,不但得不到福,反而造了罪業。持戒裡面有智慧,如果沒有智慧,單單持戒,自己一生冤枉受了好多苦。持戒很辛苦,佛教給我們以苦為師,裡面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智慧,雖然苦,戒律很嚴,裡面有樂,真的樂在裡面。沒有智慧,硬要這樣做法,強迫自己這樣做法,那個很苦,那個裡頭沒有樂,一定要有高度的智慧。像忍辱,忍辱有智慧,忍化解成為智慧。如果沒有智慧,只是勉強壓在那個地方,那樣的忍受,一般人講忍受是有限度的,超過限度會爆炸。有智慧在裡面,忍就化解,那才真正得受用。精進、禪定都要有智慧在其中,離開智慧不行。所以佛法的生活,就是智慧的生活。前面講過多次,學佛就是要把我們輪迴心,把它轉變成佛心;煩惱痛苦的生活,把它轉變成高度智慧幸福的生活。這才叫破迷開悟、離苦得樂,真的樂,不是假的。所以這樣我們的佛就沒有白學,學得有意義、有價值。由此可知,般若雖然講空,不是空無;偏空就是什麼都沒有,不是這個意思。-------------净空法师金刚般若研习报告第四十八集
不知道將一切相會歸自性,就是不得受用。 我們今天對這個相不離性,不知道,不曉得這樁事情,這是迷。不知道將一切相會歸自性,就是不得受用。這個受用是諸佛如來的受用,我們得不到;他的受用就是經上常講的,法身、般若、解脫。法身、般若、解脫,我們得不到,為什麼得不到?不知道將一切法相會歸自性。什麼時候你能夠將法相會歸自性,你就得受用。怎麼歸性?如果你要向我提出這個問題,那我得要反問你一句。我們在這個講堂,講了不少天的經,每年都來講個一、兩次,你都白聽了。你要真聽懂了,你怎麼不會會歸自性?你一定會,就是《金剛經》自始至終佛也教導我們。你要還是不會,還是不懂,我念一首偈看看你明不明瞭,《金剛經》末後有一首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相信你也會念,那就是會歸自性。一切法展現在面前,馬上想到這是假的,夢幻泡影。花擺在這裡,我可以看、可以欣賞,我絕不執著它,絕不要得到它。為什麼?「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那就是自性。自性是什麼?自性是空性。  一一法你都能會歸自性,你的煩惱沒有了。煩惱從哪裡來的?不知道會歸自性,所以就生煩惱。妄想從哪裡來的?不知道一切現相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你就打妄想了。曉得一切法是自己心性變現出來的,還有什麼妄想!什麼妄想都沒有了,心就清淨了。知道一切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煩惱沒有了,再也不執著了。什麼東西你得到不會歡喜,丟掉也不會心痛。為什麼?當體即空,有什麼好歡喜的,心就清淨。這是得受用,受用就太大太大了,盡虛空遍法界,就像《普門品》裡面,觀世音菩薩一樣,哪個地方眾生有感,哪裡就現身,你看多自在,這真正解脫,真正自在!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有不少人常常心裡頭懷疑,觀音菩薩是男的還是女的?觀音菩薩是什麼時候人?他是做什麼的?他會起這些疑問,這麼多的分別,就是不曉得相不離性。觀音菩薩哪有相,沒有相才能現一切相。我們眾生為什麼不能現兩個相?執著這個相就是我,所以就不會變第二個相。如果不執著這個相是我,就會變很多相。所有一切的病根都在分別執著,所以分別執著是大病。凡夫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就是因為你有堅固的分別執著,所以你沒有辦法超越輪迴。----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47
中國古人教育學什麼?學聖賢君子,學做一個好人。  中國古人教育學什麼?學聖賢君子,學做一個好人。現在這個教育沒有了,沒有教育,完全是名利,有名有利的時候大家團結在一起,名利沒有,馬上就散掉了。   所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句話是金玉良言,是真理,統統在教育。只要教育辦好了,所有都上軌道了。所以我想了這麼多年,想到一個方法,李炳南老居士的辦法,辦什麼?補習班,學生想學什麼就真能學到什麼。我也不要文憑,學做好人,學做聖賢君子,這是高明。   所以我們將來首先從佛教開始,佛教落實到教育,落實到聖賢教育。用什麼方式來教學?用補習班。等級可以開三個班,初級、中級、高級。初級就是小學,六年。中學也是六年,學四書五經,中學。四書五經要會背,從小學不難。四書五經能夠背誦的,在古時候大概十五歲就完成,這他一輩子不會忘記。高級班等於大學。每個等級六年,初級六年,中級六年,高級也六年。高級就是大學,學《群書治要》。   《群書治要》裡面內容是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四樣東西,學以致用,學了之後我們要能用上,跟我們的生活融成一片。這個很重要,怎樣幫助我修身,幫助我成為一個聖賢君子,《群書治要》。用在家庭,家庭和睦,家和萬事興;用在國家,一切制度都是上軌道;用在天下,天下太平,這個天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大同世界。縮小一點講,就是國際關係,國際共同的福利。要公平,就大同世界,都在《群書治要》這部書裡頭。   中國東西最精簡,簡單精華,東西很少,用幾千年不變,這是真理。這個不是跟不上時代,永遠站在時代的前面。它能站在時代前面,天下太平,人民享福。它要是倒下去了,世界就亂了,人民就苦了。   學佛是兩樁事情,第一為自己,第二個為眾生。為自己,決定往生淨土。真正想往生淨土,這個世界就放下了;不是真想生淨土,他放不下,他也去不了,想去也去不了。真正求生淨土,萬緣放下。要告訴世界,方東美先生說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什麼?我的心得,我得到的,一生不管人、不管錢、不管事,這是享福,最大的福報,你多自在,你多快樂!一生於人沒有怨恨;於事沒有貪愛,大公無私;於財,生活能過去,夠了。不想搞這個東西,搞這個東西,患得患失,精神付出太大,統統丟掉,得大自在。
不知道將一切相會歸自性,就是不得受用。 我們今天對這個相不離性,不知道,不曉得這樁事情,這是迷。不知道將一切相會歸自性,就是不得受用。這個受用是諸佛如來的受用,我們得不到;他的受用就是經上常講的,法身、般若、解脫。法身、般若、解脫,我們得不到,為什麼得不到?不知道將一切法相會歸自性。什麼時候你能夠將法相會歸自性,你就得受用。怎麼歸性?如果你要向我提出這個問題,那我得要反問你一句。我們在這個講堂,講了不少天的經,每年都來講個一、兩次,你都白聽了。你要真聽懂了,你怎麼不會會歸自性?你一定會,就是《金剛經》自始至終佛也教導我們。你要還是不會,還是不懂,我念一首偈看看你明不明瞭,《金剛經》末後有一首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相信你也會念,那就是會歸自性。一切法展現在面前,馬上想到這是假的,夢幻泡影。花擺在這裡,我可以看、可以欣賞,我絕不執著它,絕不要得到它。為什麼?「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那就是自性。自性是什麼?自性是空性。  一一法你都能會歸自性,你的煩惱沒有了。煩惱從哪裡來的?不知道會歸自性,所以就生煩惱。妄想從哪裡來的?不知道一切現相是自性變現出來的,你就打妄想了。曉得一切法是自己心性變現出來的,還有什麼妄想!什麼妄想都沒有了,心就清淨了。知道一切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煩惱沒有了,再也不執著了。什麼東西你得到不會歡喜,丟掉也不會心痛。為什麼?當體即空,有什麼好歡喜的,心就清淨。這是得受用,受用就太大太大了,盡虛空遍法界,就像《普門品》裡面,觀世音菩薩一樣,哪個地方眾生有感,哪裡就現身,你看多自在,這真正解脫,真正自在!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有不少人常常心裡頭懷疑,觀音菩薩是男的還是女的?觀音菩薩是什麼時候人?他是做什麼的?他會起這些疑問,這麼多的分別,就是不曉得相不離性。觀音菩薩哪有相,沒有相才能現一切相。我們眾生為什麼不能現兩個相?執著這個相就是我,所以就不會變第二個相。如果不執著這個相是我,就會變很多相。所有一切的病根都在分別執著,所以分別執著是大病。凡夫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就是因為你有堅固的分別執著,所以你沒有辦法超越輪迴。----金刚般若研习报告 47 净空老法师讲
我国古代有哪些机器人?木牛流马仅排第二 机器人,这个当下最火热的词之一,代表着先进的科技与生产力,拥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但是在古代,我们智慧的祖先就制造出了一些能够自己活动的机械装置,是现代机器人的鼻祖。就此,小编带你们感受中国古代机器人的独特魅力。 一、偃师献技据《列子?汤问》记载,西周时有一个能工巧匠叫偃师,为周穆王进奉一种能唱歌跳 舞的机器人,机器人疾走缓行,俯仰自如,如同真人一般。它低头便会吟唱,抬起两手就舞蹈,唱歌跳舞无不合拍合律。其动作千变万化,随心所欲。偃师将这个机 器人拆开,都是用皮革、木头、树脂、漆等材料凑合而成的。让周穆王大为惊叹;“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二、木牛流马木牛流马一直以来都最具争议的千古谜团之一。相传诸葛亮因蜀道难行,特制木牛流 马运粮,载重量为“一岁粮”,大约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三十里”,且日夜不休。为蜀国十万北伐大军提供粮食。由于没有流传下来,具 体构造颇有争议,但根据《南齐书·祖冲之传》记载:“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木牛流马可以说是运输机器人。 三、化缘木僧 据《朝野佥载》记载,唐朝曾有位技艺高超的匠人叫杨务廉,特别能搞巧妙的发明设 计。他曾经在沁州市雕刻一个木僧人,手里端着一只木碗,自动向人乞讨布施。等到木碗中的钱盛满了后,机关的键钮突然自己发动,这个木僧人就会自己说声: “布施!”全沁州市的人,都争抢着观赏这位木僧机器人。都想听听木僧人发声说话,于是争着往木碗里放钱。一天下来,这位木僧机器人可以行乞到好几千文钱。 四、记里鼓车 《晋书·舆服志》记载,汉代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一种自动记录行程的机器人---记里鼓车。记里鼓车分上下两层,上层设一钟,下层设一鼓。记里鼓车上有小木人,头戴峨冠,身穿锦袍,高坐车上。车走10里,小木人击鼓1次,当击鼓10次, 就击钟1次。但由于记里鼓车的用途很狭窄,只是皇帝出行时“大驾卤簿”中必不可少的仪仗之一,没有实际的用途。其次,是比较笨重。携带和使用不便,无益于 世。故一经战乱,其器失传不存。至元代,此车已不见于卤簿,明清以降未闻有传其制者,此车遂绝迹于人间。 问:三国时代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以机械代替人工,表示中国的科技至少在两千年前已经发展。为什么不保留下来利益大众,使得现在中国人因科技文明不如西方,丧失民族自信心?   答:丧失民族自信心不在这个上面,而是什么?而是疏忽了中国传统教学。中国实在讲,科学技术发展非常之早,在上古时代,这大家都知道,指南针、火药都是中国发明的。在王莽的时代,就有人发明滑翔机,飞行;三国的时代,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机械化的运输,为什么统统毁掉,不留给后世?是不是他们的自私?给诸位说,不是的。他们真的是有学问、有见识!机械这个东西,科学技术发明,如果不能跟伦理道德互相配合,科学技术是有害的。如果中国人早发明的时候不考虑这些问题,大概现在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早就毁灭了,这个诸位要知道。   你现在看西方的发展你就晓得,你看科学技术不说别的,造成的公害、造成的污染,这种公害污染就要人命。现在是没有地方没有毒,这污染,水污染,海水的污染、河流的污染;将来的时候,科学家提出警告,可能再过个十年、二十年之后,空气里头都有毒。科学家的预测,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上不适合人类生存,所以他们现在研究移民到别的星球去,看看能不能成功?要不能成功,科技文明毁灭世界,这要知道。我们是得一点点小便宜,但是你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得不偿失。   中国古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宁可以伦理道德的这种教育发扬光大,科学技术慢慢再来,把它推迟,不是那么着急。就是首先要做好人,人要有好心,要有爱心,要学着真正能够爱别人,关怀别人,照顾别人,与一切大众互助合作,这比什么都重要。今天整个世界就缺少这东西,人变成贪婪,变成自私自利,有没有好处?一点好处没有,真叫是害自己、害别人,没有一点利益是真正可以得到的。这是伦理道德的教育,还得加上因果的教育。因果报应,那都是事实。 ---摘自《学佛答问》(净空老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二十六)
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为什么不留给后世?? 问:三国时代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以机械代替人工,表示中国的科技至少在两千年前已经发展。为什么不保留下来利益大众,使得现在中国人因科技文明不如西方,丧失民族自信心?   答:丧失民族自信心不在这个上面,而是什么?而是疏忽了中国传统教学。中国实在讲,科学技术发展非常之早,在上古时代,这大家都知道,指南针、火药都是中国发明的。在王莽的时代,就有人发明滑翔机,飞行;三国的时代,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机械化的运输,为什么统统毁掉,不留给后世?是不是他们的自私?给诸位说,不是的。他们真的是有学问、有见识!机械这个东西,科学技术发明,如果不能跟伦理道德互相配合,科学技术是有害的。如果中国人早发明的时候不考虑这些问题,大概现在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早就毁灭了,这个诸位要知道。   你现在看西方的发展你就晓得,你看科学技术不说别的,造成的公害、造成的污染,这种公害污染就要人命。现在是没有地方没有毒,这污染,水污染,海水的污染、河流的污染;将来的时候,科学家提出警告,可能再过个十年、二十年之后,空气里头都有毒。科学家的预测,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上不适合人类生存,所以他们现在研究移民到别的星球去,看看能不能成功?要不能成功,科技文明毁灭世界,这要知道。我们是得一点点小便宜,但是你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得不偿失。   中国古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宁可以伦理道德的这种教育发扬光大,科学技术慢慢再来,把它推迟,不是那么着急。就是首先要做好人,人要有好心,要有爱心,要学着真正能够爱别人,关怀别人,照顾别人,与一切大众互助合作,这比什么都重要。今天整个世界就缺少这东西,人变成贪婪,变成自私自利,有没有好处?一点好处没有,真叫是害自己、害别人,没有一点利益是真正可以得到的。这是伦理道德的教育,还得加上因果的教育。因果报应,那都是事实。 ---摘自《学佛答问》(净空老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二十六)
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地球真的经过了一劫,只是人类太幸运 关于2012年世界末日的传言,在2012年之前一直被人们流传着,特别是在电影《2012》之后,传言更是被推上了风尖浪口,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只是一个流言。小编还记得当时本地的是:传言世界要被黑暗笼罩三天,然后周边有一些高龄妇女就开始囤积蜡烛,导致蜡烛一度缺货,后来成了一个大笑话。但是,你知道吗,2012年地球真的有一劫,只是我们很幸运的躲过了。那么,这一劫难从何而来呢? 经证实,在2012年7月12日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太阳耀斑,其中也包括了日冕物质抛射现象,其如同太阳表面发生了剧烈的火山喷发。可以说,这是从对太阳耀斑有记录以来至2012年发生的最强太阳耀斑,这次太阳耀斑的大规模爆发,直接形成了太阳风暴,像一颗核弹,直击地球而来。庆幸的是,地球和这次太阳风暴擦身而过,或者说,这颗核弹射偏了,没有命中地球。相关资料显示,如果2012年7月那场日冕物质抛射击中我们,便会导致一场全球性的灾难。许多人造卫星会被烧毁,它们的电路会发生短路。单这一点,就意味着我们会损失数十亿美元的太空资产,更不说全球通信、天气预报及其他所有依赖于人造卫星的关键系统的损失了。在地面上,情况也同样糟糕。全世界都会发生断电事故。大型变压器会被由太阳风暴感生出来的巨大电流摧毁。这些变压器的建造和安置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设想一下,地球大部分地区断电长达数月——而且还是在夏日炎炎的7月和8月,往常这是电网负荷最高的几个月。尽管这场太阳风暴没有命中我们,但它确实击中了一颗环绕太阳运转的探测器STEREOA,它观察到了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同时,根据过去50年来记录到的太阳风暴,贝克在《物理世界》上发表文章估计,未来10年内,地球被一场类似的太阳风暴击中的几率为12%。这个数字略高,至少让我觉得不太舒服。希望幸运之神常在,能帮我们躲过一次次度过这种周期性的灾难!
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地球真的经过了一劫,只是人类太幸运 关于2012年世界末日的传言,在2012年之前一直被人们流传着,特别是在电影《2012》之后,传言更是被推上了风尖浪口,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只是一个流言。小编还记得当时本地的是:传言世界要被黑暗笼罩三天,然后周边有一些高龄妇女就开始囤积蜡烛,导致蜡烛一度缺货,后来成了一个大笑话。但是,你知道吗,2012年地球真的有一劫,只是我们很幸运的躲过了。那么,这一劫难从何而来呢? 经证实,在2012年7月12日发生了较大规模的太阳耀斑,其中也包括了日冕物质抛射现象,其如同太阳表面发生了剧烈的火山喷发。可以说,这是从对太阳耀斑有记录以来至2012年发生的最强太阳耀斑,这次太阳耀斑的大规模爆发,直接形成了太阳风暴,像一颗核弹,直击地球而来。庆幸的是,地球和这次太阳风暴擦身而过,或者说,这颗核弹射偏了,没有命中地球。相关资料显示,如果2012年7月那场日冕物质抛射击中我们,便会导致一场全球性的灾难。许多人造卫星会被烧毁,它们的电路会发生短路。单这一点,就意味着我们会损失数十亿美元的太空资产,更不说全球通信、天气预报及其他所有依赖于人造卫星的关键系统的损失了。在地面上,情况也同样糟糕。全世界都会发生断电事故。大型变压器会被由太阳风暴感生出来的巨大电流摧毁。这些变压器的建造和安置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设想一下,地球大部分地区断电长达数月——而且还是在夏日炎炎的7月和8月,往常这是电网负荷最高的几个月。尽管这场太阳风暴没有命中我们,但它确实击中了一颗环绕太阳运转的探测器STEREOA,它观察到了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同时,根据过去50年来记录到的太阳风暴,贝克在《物理世界》上发表文章估计,未来10年内,地球被一场类似的太阳风暴击中的几率为12%。这个数字略高,至少让我觉得不太舒服。希望幸运之神常在,能帮我们躲过一次次度过这种周期性的灾难!
净空法师:不是皈依法师 1 现在人往往皈依了,他不是皈依三宝,他是皈依某一个人,一个人搞一个党派,一个人搞一个小团体,把佛法搞得乌烟瘴气,乱七八糟! 2 今天佛法之衰,衰到这个样子,就是三皈破坏的。这个法师说“某人是我的皈依徒弟”,那个皈依徒弟说“某人是我的皈依师父”,说得都很得意,将来都到阿鼻地狱去。 3 皈依三宝是皈依觉正净,不是皈依一个法师,皈依法师,那你就错了!你皈依三宝,这个出家人只是来给你做证明,证明你皈依,你可不是皈依他,你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4 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皈依阿弥陀佛,我们皈依阿弥陀佛,才是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所以人家将来问你,你皈依了吗?你皈依师父是哪一位?你可不要说是净空法师,否则的话,那就成了笑话,大错特错!问你皈依师父是谁?我师父是阿弥陀佛,那就对了,一点都没错。 净空法师法语:不信佛语,那是真正的愚痴! 1 如来是如语者,所谓“如语”,事实是怎么样就怎么说,不增不减,完全与事实真相符合,一点都不假。 2 我们要知道,佛不妄语,佛度化众生方法很多,用不着打妄语来度众生。好的妄语,佛也不打,为什么?假如佛在一生当中,曾经打过一次妄语,他的话就没有人相信了,因此佛一生决定不妄语。 3 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平常人三世不打妄语,舌头可以舔到自己的鼻端。佛伸出舌头把脸整个盖住,这就给我们说明他不打妄语。 4 《金刚经》里面说,“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这我们要相信。佛是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说什么样的法门,决定没有一个字的妄语。 5 这个世间,我们讲娑婆世界,是染污的世界。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化,业障深重。在娑婆世界苦!众生在这个苦里头,他不知道苦,他还舍不得离开,他还留恋,还放不下!这么苦,他都放不下,那有什么法子! 6 在娑婆世界苦,所以佛劝我们舍离娑婆世界,求生极乐世界。凡夫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佛不得不把这里面的苦,一样一样说给我们听,叫我们觉悟! 7 众生不晓得西方有一个极乐净土,所以佛为我们介绍。凭什么我们能相信?凭佛不妄语。 8 妄语是诸佛的大戒,佛决定不欺骗我们,佛给我们说的话句句真实,我们要相信!不信佛语,那是真正的愚痴!
净空法师:成功的秘诀就是不受环境影响,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今天同学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原因是什么?都被眼前境界所转,眼前境界对他都是魔境。这是事实,说出来大家都承认。我们今天如何把魔境转变成佛境,我们就成功了。   怎么转法?不从外头转,从自己内心转,外面转是做不到的,从内心转很容易。把一切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看成自己最殊胜的增上缘,善人是阿弥陀佛,恶人也是阿弥陀佛,你的境界就转过来了。你的心完全定在阿弥陀佛上,顺境善缘是阿弥陀佛,逆境恶缘也是阿弥陀佛。他们的示现为什么?替我消业障的,顺境善缘消我善业,善业也是障碍,逆境恶缘消我的恶业,你看善恶业全消掉,清净心现前了。怎样才消掉?如如不动就消掉了,顺境善缘不生贪恋,这就消掉了;逆境恶缘不生瞋恚,恶业消掉了。好事,不是坏事,要没有这些境界,你到哪里去消!外面环境是中立的,没好坏,好坏都是自己念头所感应的。自己以为它好,自己以为它不好,全错了,根本就没有自己,哪有外面的环境!大乘教里面教我们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顺境善缘是虚妄,逆境恶缘也是虚妄,一般大乘教里头教我们这样去做。   我们修净土的人,把所有境界全看成阿弥陀佛,我们念念不离阿弥陀佛,这个佛号才能念好。顺境里头,贪恋心才起来,阿弥陀佛;逆境恶缘,怨恨心才生起来,阿弥陀佛,都归阿弥陀佛,好!心里头、口里面、行里头,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别的杂念,这叫一心称念,这叫一向念佛,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菩提心,觉而不迷是菩提心,心里头有阿弥陀佛是觉,口里头有阿弥陀佛是觉,阿弥陀佛没有了就迷,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境界一现前阿弥陀佛就没有了?我们这一关没有守住,没有把好,所以功夫不得力;这一关要把稳了、把好了,功夫就得力了。我们相信一年的时间足够了,取西方极乐世界非常有把握,念念不舍阿弥陀佛。中峰国师说得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禅宗大德说的。 成功的秘诀就是不受环境影响,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所有不能成就的人,都是被环境影响了。实际上环境怎么会影响人?自己的关把不住,自己能把关把牢来,你就不会受环境影响。顺逆境界这就是考验,天天在考试你,看你及不及格,你不及格就被淘汰掉了,你及格通过了,你就成就了。所以境缘不坏,境缘不要逃避,要欢喜接受,欢喜接受考试,希望我们每天的考试都圆满。天天在考试,时时在考试,处处在考试,我们要把自己的关把好。唯赖弥陀愿海六字洪名,这是真实利益。
净空老法师:精进不是在你每天念多少佛号,你每天读多少部经典 精进不是在你每天念多少佛号,你每天读多少部经典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个修法?必须在生活之中、工作之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把妄想分别执著淡化掉,这就是功夫。分别执著说一下断,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够淡个一、两分,这就是功夫。一年比一年淡,一月比一月淡,这叫真精进。诸位要知道,精进不是在你每天念多少佛号,你每天读多少部经典,不在此地。你念的佛号再多,念的经典再多,是非人我还是一样坚固的执著,有什么用?一点用都没有,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无济於事。真正修行人,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逐渐淡化,所谓放下,看破放下,这是真功夫、真精进。   《金刚经》上教给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无所住就是放下,而生其心,用在我们净土上就是念佛,专求净土。处事待人接物守住佛的教训,「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什么叫不取於相?不取就是不执著,世间的法相、出世间的法相统统不执著,这叫不取。为什么不执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执著它干什么?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叫看破,真正不执著就是放下。你这个心,我们刚才讲了,在生活里面、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里面都保持著不动,如如不动。心地清净、平等、光明,真的是光明遍照,光明遍照是讲智慧,你的心起作用样样清楚、样样明了。   大乘无量寿经指归  (第二十三集)  1996/4
净空老法师:社会家庭不和睦,什么原因? 现代的社会,我们很清楚,夫妻不和,貌合神离,父子不和,兄弟不和,什么原因?你要讲原因,那是宿世的因缘。 修行,从哪里下手?从人事下手。诸位要知道,对事、对物比较容易,最麻烦的是人!人的麻烦在哪里?人的麻烦,这里头有宿世的因缘。 你好心对人,人家恶意相向,你学了佛,知道这是宿世因果,知道过去自己对他不好,你不放在心上,怨恨马上就化解了;如果你不了解三世因果,人家对你不好,你心存怨恨,一心想报复,那好了,这个帐还在,来世还要报,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 每个人、每一桩事情,都有宿世的因缘。不善的业要消除,怨结要化解!所以,六祖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要不真正通达明了,在逆境里面你忍不住,你还是跟人家冤冤相报,那你只好等到来生再世,再慢慢地修! 诸位要晓得,我们自己一生当中的遭遇,无论是顺境、是逆境,都是有前因的,决不是偶然的。世间没有偶然的事情,决定有宿世的因缘,就连战争当中阵亡的,也有宿世因缘,真正是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明了了这个真相,我们眼前无论受什么样的苦难,我们晓得这是自己造作的结果,决定不会怨天尤人!我们好不容易在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在佛法里头真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了解了事实真相,我们不再搞来世,希望在这一生统统报了。 我学佛,一生从事于这个工作,章嘉大师替我拣择的。这一条路子,确实让我这一生得到幸福美满!这一个拣择也得靠缘分,如果我没有遇到章嘉大师和李炳南老师,肯定现在已经不在这个世间,自己早就不晓得到哪一道去了! 一个人一生的际遇,古人说得好,“可遇不可求”,那是宿世的因缘。自己总算在过去生中,跟这一些善知识大德们结了善缘,这一生遇到了,得到他们的帮助,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要觉悟到:能够包容、能够尊重、能够谦虚、能够信赖、能够敬爱,自己决定得好处;这个好处,不止这一生,而是生生世世。
【学佛答问】听经后明白一切都是假的,但念头仍一个接一个,该怎 問:你的教學碟我都看過,道理是知道了不少,但是總覺得自己是白學了。雖然連晚上睡覺半夢半醒時,思想都在控制叫自己不要想,一切都是假的,一定要放下,但是念頭總是一個接一個的,愈控制愈多。正因為如此,我覺得很累,最近身體愈來愈差。有時候想如果我不懂佛法,也許還過得開心一點,請老法師慈悲開示。   答:這個現象,有!不是你一個人有,很多人都有。你不要去想這些,也不要想這個是真的,那個是假的,都不要去想。佛教給我們,專想阿彌陀佛,只要有念頭起來,就把它換成阿彌陀佛就好,肯定有效,你晚上睡覺就睡得很安穩了,就不會亂作夢了,這個法子妙絕了。「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至於佛經裡面講這些大道理,慢慢學,不著急。你學了還在想,你白學了,為什麼?馬鳴菩薩告訴我們,學了之後不可以想,你看他教我們三個原則,你聽講經,你讀佛經,都要懂得這三個原則。讀經不著文字相,聽經不著言說相,不著名字相,就是名詞術語,不著心緣相,心緣就是你心裡想經上講的什麼意思,不要去想。為什麼?你要是著相,著相就執著,你有執著,你有分別,你白聽,你什麼都沒聽到,你必須把分別執著放下,你才真正聽到如來所說真實義。 所以聽經的人多,聽懂的人不多,什麼原因?不會聽,就是像你一樣,你不會聽。會聽的是什麼都不想,就想阿彌陀佛就對了。因為你也不能不想,那個妄念一個接一個,怎麼辦?換成阿彌陀佛就好了,讓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這樣就好,好辦法!八萬四千法門,這個法門最妙。
定弘法师:法喜就是我们修行的原动力 定弘法师《无量寿经报恩谈》第80集。“出入供养。”出,就是出极乐世界,到十方去供养诸佛;供养回来就是“入”,就是回到极乐世界。每天供养佛就是修福。“观经行道”是修慧。这里要注意不是“读经”,是“观经”。读,只是在语言文字上读。观,就是从文字般若入观照般若,乃至入实相般若。就,入实相了。换句话说,随文入观,这叫观经。行道,当你入观了,就是你的观念已经是从凡夫知见入到佛的知见,那你自然就能行道,所谓“悟后起修”,由解而力行。这样修福又修慧,就能生起喜乐,法喜充满!这个法喜就是我们修行的原动力。一个人如果能够长久地做一件事,一定是以欢喜心来做。如果他做得很厌烦,他就做不下去。所以“喜乐”才能够“久习”,长久地来修习。所以,我们怎么能够得喜乐,这是很重要的,关乎你是否这一生能够坚持不懈地修行。我们也看到很多人,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发心勇猛,不懈修行。但是不到一年,就退心了。所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天天好像在佛面前,很努力,很精进);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已经很遥远了);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有了,成老油条了)。这就是没有办法久习,不能够坚持。为什么不能坚持?因为他不能从学佛里头得到喜乐,没有得到法喜。为什么他没有得到法喜?因为没有在法上用功。
净空法师:成功的秘诀就是不受环境影响,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今天同学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原因是什么?都被眼前境界所转,眼前境界对他都是魔境。这是事实,说出来大家都承认。我们今天如何把魔境转变成佛境,我们就成功了。   怎么转法?不从外头转,从自己内心转,外面转是做不到的,从内心转很容易。把一切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看成自己最殊胜的增上缘,善人是阿弥陀佛,恶人也是阿弥陀佛,你的境界就转过来了。你的心完全定在阿弥陀佛上,顺境善缘是阿弥陀佛,逆境恶缘也是阿弥陀佛。他们的示现为什么?替我消业障的,顺境善缘消我善业,善业也是障碍,逆境恶缘消我的恶业,你看善恶业全消掉,清净心现前了。怎样才消掉?如如不动就消掉了,顺境善缘不生贪恋,这就消掉了;逆境恶缘不生瞋恚,恶业消掉了。好事,不是坏事,要没有这些境界,你到哪里去消!外面环境是中立的,没好坏,好坏都是自己念头所感应的。自己以为它好,自己以为它不好,全错了,根本就没有自己,哪有外面的环境!大乘教里面教我们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顺境善缘是虚妄,逆境恶缘也是虚妄,一般大乘教里头教我们这样去做。   我们修净土的人,把所有境界全看成阿弥陀佛,我们念念不离阿弥陀佛,这个佛号才能念好。顺境里头,贪恋心才起来,阿弥陀佛;逆境恶缘,怨恨心才生起来,阿弥陀佛,都归阿弥陀佛,好!心里头、口里面、行里头,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别的杂念,这叫一心称念,这叫一向念佛,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菩提心,觉而不迷是菩提心,心里头有阿弥陀佛是觉,口里头有阿弥陀佛是觉,阿弥陀佛没有了就迷,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境界一现前阿弥陀佛就没有了?我们这一关没有守住,没有把好,所以功夫不得力;这一关要把稳了、把好了,功夫就得力了。我们相信一年的时间足够了,取西方极乐世界非常有把握,念念不舍阿弥陀佛。中峰国师说得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禅宗大德说的。 成功的秘诀就是不受环境影响,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所有不能成就的人,都是被环境影响了。实际上环境怎么会影响人?自己的关把不住,自己能把关把牢来,你就不会受环境影响。顺逆境界这就是考验,天天在考试你,看你及不及格,你不及格就被淘汰掉了,你及格通过了,你就成就了。所以境缘不坏,境缘不要逃避,要欢喜接受,欢喜接受考试,希望我们每天的考试都圆满。天天在考试,时时在考试,处处在考试,我们要把自己的关把好。唯赖弥陀愿海六字洪名,这是真实利益。
梦参老法师:不管修什么法门,关键是一门深入。 问: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许多人都是因此经进入佛门。但不少人仅仅将此经作为一种忏悔消业障的方法,将重心放在读诵上。请长老慈悲开示,应如何正确学习地藏法门? 梦参老法师:不论什么法门,都是提供进入佛法的一种途径。门是通达的意思。哪个门都可入,至于选哪个,得看个人的因缘。选定之后,就要一门深入,不要贪多。 比如我们念佛,念佛相应了,就可以消业,业障消除之后就通达了。又好比塔有八个门,你从任何一个门进都可以,入了门就行。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你选择一个门就行。入一门,八万四千法门就都通了。这叫一门深入。 念佛人,如果到禅堂去给人家讲念佛,参禅的人就气死了。参禅是要参念佛是谁。所以,各自的法门要相应。   不像古代,那些大德有神通,一看你,就知道你十生、乃至多生以前的情况,可以直接指点你修那个法门最相应。就像佛在世的时候,有个人来找舍利弗,舍利弗指点给他的修行法门,难以相应,不受益。于是找到佛,佛能看到八万大劫以前的情况,就让这个人念佛,结果很相应。   不管修什么法门,关键是一门深入。我以前认识一个老人。他什么都不会,除了念《心经》。他从小时候开始就读《心经》,他能够一门深入,一直念到老死。他往生的时候,我在场,走得很殊胜。所以一门深入很重要。   过去,山里有一个老太婆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念了多年。有一位过路僧人看到山上有紫气,知道定有修行人。僧人见到老太婆,却发现她念的是“唵嘛呢叭咪牛”,于是告诉老太婆念错了,应该是“吽”而非“牛”。老太婆很后悔,改了过来。又过了半年多,僧人再次路过这座山,发现山上的殊胜景象没有了,便立马醒悟到自己去年犯了个大错误,不应该纠正老太婆。于是,僧人对老太婆说,我去年是和你开玩笑的,你还是继续念“唵嘛呢叭咪牛”吧。   佛法讲一心,心和境合一。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为了转你的心。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当你没有贪、瞋、痴时,你的心就和境界合一了。
梦参老法师:不管修什么法门,关键是一门深入。 问: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许多人都是因此经进入佛门。但不少人仅仅将此经作为一种忏悔消业障的方法,将重心放在读诵上。请长老慈悲开示,应如何正确学习地藏法门? 梦参老法师:不论什么法门,都是提供进入佛法的一种途径。门是通达的意思。哪个门都可入,至于选哪个,得看个人的因缘。选定之后,就要一门深入,不要贪多。  比如我们念佛,念佛相应了,就可以消业,业障消除之后就通达了。又好比塔有八个门,你从任何一个门进都可以,入了门就行。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你选择一个门就行。入一门,八万四千法门就都通了。这叫一门深入。   念佛人,如果到禅堂去给人家讲念佛,参禅的人就气死了。参禅是要参念佛是谁。所以,各自的法门要相应。   不像古代,那些大德有神通,一看你,就知道你十生、乃至多生以前的情况,可以直接指点你修那个法门最相应。就像佛在世的时候,有个人来找舍利弗,舍利弗指点给他的修行法门,难以相应,不受益。于是找到佛,佛能看到八万大劫以前的情况,就让这个人念佛,结果很相应。   不管修什么法门,关键是一门深入。我以前认识一个老人。他什么都不会,除了念《心经》。他从小时候开始就读《心经》,他能够一门深入,一直念到老死。他往生的时候,我在场,走得很殊胜。所以一门深入很重要。   过去,山里有一个老太婆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念了多年。有一位过路僧人看到山上有紫气,知道定有修行人。僧人见到老太婆,却发现她念的是“唵嘛呢叭咪牛”,于是告诉老太婆念错了,应该是“吽”而非“牛”。老太婆很后悔,改了过来。又过了半年多,僧人再次路过这座山,发现山上的殊胜景象没有了,便立马醒悟到自己去年犯了个大错误,不应该纠正老太婆。于是,僧人对老太婆说,我去年是和你开玩笑的,你还是继续念“唵嘛呢叭咪牛”吧。   佛法讲一心,心和境合一。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为了转你的心。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当你没有贪、瞋、痴时,你的心就和境界合一了。
梦参老法师:不管修什么法门,关键是一门深入。 问: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许多人都是因此经进入佛门。但不少人仅仅将此经作为一种忏悔消业障的方法,将重心放在读诵上。请长老慈悲开示,应如何正确学习地藏法门? 梦参老法师:不论什么法门,都是提供进入佛法的一种途径。门是通达的意思。哪个门都可入,至于选哪个,得看个人的因缘。选定之后,就要一门深入,不要贪多。  比如我们念佛,念佛相应了,就可以消业,业障消除之后就通达了。又好比塔有八个门,你从任何一个门进都可以,入了门就行。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你选择一个门就行。入一门,八万四千法门就都通了。这叫一门深入。   念佛人,如果到禅堂去给人家讲念佛,参禅的人就气死了。参禅是要参念佛是谁。所以,各自的法门要相应。   不像古代,那些大德有神通,一看你,就知道你十生、乃至多生以前的情况,可以直接指点你修那个法门最相应。就像佛在世的时候,有个人来找舍利弗,舍利弗指点给他的修行法门,难以相应,不受益。于是找到佛,佛能看到八万大劫以前的情况,就让这个人念佛,结果很相应。   不管修什么法门,关键是一门深入。我以前认识一个老人。他什么都不会,除了念《心经》。他从小时候开始就读《心经》,他能够一门深入,一直念到老死。他往生的时候,我在场,走得很殊胜。所以一门深入很重要。   过去,山里有一个老太婆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念了多年。有一位过路僧人看到山上有紫气,知道定有修行人。僧人见到老太婆,却发现她念的是“唵嘛呢叭咪牛”,于是告诉老太婆念错了,应该是“吽”而非“牛”。老太婆很后悔,改了过来。又过了半年多,僧人再次路过这座山,发现山上的殊胜景象没有了,便立马醒悟到自己去年犯了个大错误,不应该纠正老太婆。于是,僧人对老太婆说,我去年是和你开玩笑的,你还是继续念“唵嘛呢叭咪牛”吧。   佛法讲一心,心和境合一。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为了转你的心。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当你没有贪、瞋、痴时,你的心就和境界合一了。
梦参老法师:不管修什么法门,关键是一门深入。 问: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许多人都是因此经进入佛门。但不少人仅仅将此经作为一种忏悔消业障的方法,将重心放在读诵上。请长老慈悲开示,应如何正确学习地藏法门? 梦参老法师:不论什么法门,都是提供进入佛法的一种途径。门是通达的意思。哪个门都可入,至于选哪个,得看个人的因缘。选定之后,就要一门深入,不要贪多。  比如我们念佛,念佛相应了,就可以消业,业障消除之后就通达了。又好比塔有八个门,你从任何一个门进都可以,入了门就行。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你选择一个门就行。入一门,八万四千法门就都通了。这叫一门深入。   念佛人,如果到禅堂去给人家讲念佛,参禅的人就气死了。参禅是要参念佛是谁。所以,各自的法门要相应。   不像古代,那些大德有神通,一看你,就知道你十生、乃至多生以前的情况,可以直接指点你修那个法门最相应。就像佛在世的时候,有个人来找舍利弗,舍利弗指点给他的修行法门,难以相应,不受益。于是找到佛,佛能看到八万大劫以前的情况,就让这个人念佛,结果很相应。   不管修什么法门,关键是一门深入。我以前认识一个老人。他什么都不会,除了念《心经》。他从小时候开始就读《心经》,他能够一门深入,一直念到老死。他往生的时候,我在场,走得很殊胜。所以一门深入很重要。   过去,山里有一个老太婆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念了多年。有一位过路僧人看到山上有紫气,知道定有修行人。僧人见到老太婆,却发现她念的是“唵嘛呢叭咪牛”,于是告诉老太婆念错了,应该是“吽”而非“牛”。老太婆很后悔,改了过来。又过了半年多,僧人再次路过这座山,发现山上的殊胜景象没有了,便立马醒悟到自己去年犯了个大错误,不应该纠正老太婆。于是,僧人对老太婆说,我去年是和你开玩笑的,你还是继续念“唵嘛呢叭咪牛”吧。   佛法讲一心,心和境合一。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为了转你的心。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当你没有贪、瞋、痴时,你的心就和境界合一了。
净空法师讲经断了某些人的财路,这些人就毁谤侮辱老法师 净空法师讲经断了你们的财路,国家重拳治理佛教商业化,你们还敢骂吗?来源:央视《东方时空》 时间:2017年11月24日 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东方时空:   主持人:日前国家宗教局等十二部门联合下发了一个意见——《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这《意见》当中要求:严禁商业资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投资或承包经营佛教、道教的活动场所。   解说:国家宗教局指出,近年来佛教、道教发展总体平稳,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投资建造承包经营寺庙宫观等商业化问题最为社会所关注。商业化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佛教、道教的健康传承发展,还会败坏社会风气,引发权利寻租、灰色交易等腐败行为。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明确:严禁商业资本介入佛教、道教;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投资或承包经营佛教、道教场所、不得以“股份制”、“中外合资”、“租赁承包”、“分红提成”等方式对佛教、道教活动场所进行商业运作并获取经济收益;禁止将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作为企业资产打包上市或进行资本运作;明确在佛教、道教活动场所内不得设立只对少数人开放的会所。   《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党政干部,不得支持参与“宗教搭台、经济唱戏”,不得以“发展经济、促进旅游和繁荣文化”名义助长“宗教热”。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有关人士表示,在治理商业化过程中,要加强佛教、道教自身建设。   释明杰(中国佛教协会综合研究室主任)说:“我们要加强佛教的自身建设,自觉的抵制商业化的不良的影响,要积极地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地治理这个商业化的问题。”   孟至岭(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说:“道教、佛教这两个宗教在我们中国,它是以‘自律’这个特点是最鲜明的。你不自律你怎么能教化众生、你怎么能净化人心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主持人:进一步治理这个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相关的解读,网上来连线特约评论员吴学兰。   主持人:“吴学兰女士,你看,刚才说到的这些,对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来进一步的治理?”  吴学兰:“其实因为2012年开始,我们国家的有关部门就在进行佛教、道教的‘去商业化’的行为,但是过去七年成效不是非常好!你看你刚才都举了几个例子,我想有的观众朋友看了可能都会笑!所以这次的重拳治理呢,我觉得是利国、利民,也利教。因为你看佛教、道教从中国已经走向了世界,在国际上都有很高的声誉、有很好的口碑。可如果是在佛教、道教发源地,或者说在中国这个大国他变了味,你可想而知对它的健康的传承很有影响的。”   “再者,如果说宗教界已经没有了清净自然,那就说明社会风气已经坏到了一定程度。我觉得这其实对于社会稳定也没有好处。所以这次治理上很及时的,并且他的效果就是利国、利教、利众。”   “但说实话,再有好的管理办法,我觉得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毕竟这个乱象已经不是乱了一天了,乱放生、乱烧香、乱盖寺庙宫观,还有就是资本乱入。”   “所以两方面,首先佛教、道教人士,就像刚才有两位宗教界人士他们表态那样,我们对于宗教界人士,首先自己的内心一定要坚定。尽管现在社会环境对宗教人士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宗教界人士一切‘向钱看’,你的道义、你的教义又在哪里呢?你把这些全丢了,你们宗教就完全变味了。”   “第二点,我觉得就是从一种,就像把宗教的寺庙我们也当成一个公司来管理,他的财务一定要有监督的,一定要符合国家的这种有关的规章和制度,不能说我是一个宗教场所,我就不受国家的有关规章制度来控制,这是不行的!把好他们的钱袋子,这对于清净寺庙也是有好处的。   在说到这呢,有一点我还是要强调一下:其实在过去一些年我们看到的一些宗教乱象,其实不是真正的一个宗教,是有很多人利益熏心,觉得靠着宗教我可以发大财,所以就是你提到了,五台山有人假冒,对吧!还有造出各种各样的佛。所以,对于一些宗教场所,他的法人主体是什么?究竟是该旅游部门,还是宗教部门,还是文化部门?这一点他的这种法人性质,我们要把他理清,这个管理的龙头找到了,可能问题就好解决了。”  主持人:“吴学兰女士,还有一个问题,你看刚才我们提到了,有手握方向盘的车神,还有浑身绑满了人民币的财神等等这样一些,看上去滑稽可笑,但是他的存在也说明就是有人去拜、去信,这些乱拜所谓佛的人、乱拜神的人,他们为什么会乱拜?为什么会乱?他缺什么?需要补什么?   没错,你说他们缺什么?他们缺的是真正的一种信仰,如果他真的是信佛教或者是道教,我觉得他就不会那么空虚。这些人最多的一个想法就是什么呀?临时抱佛脚。   “除了你刚才说的那种乱象之外呢,我再给你提醒一下,有的时候我们会在这个寺庙里看到有人几摞(钱),显然几万块钱的人民币丢进功德箱,那为的是什么呢?临时抱佛脚是因为他已经犯了事了。所以呢,烧香拜佛你千万不可以抱着自己的一己私虑,其实这样不仅没有效果,也是对宗教的一种亵渎。”   主持人:“好的,谢谢吴学兰女士的点评和分析!东方时空,稍后继续。”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