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冰浩 爱冰浩
关注数: 2 粉丝数: 13 发帖数: 4,304 关注贴吧数: 12
【转贴】职场之上 我选宝钗而非黛玉 很多喜欢《红楼梦》的人都喜欢林黛玉,其实生活当中你真正喜欢的一定是薛宝钗。因为,谁都不愿意有一个言辞尖刻、爱使小性子的林黛玉式的同事,而更希望有一个善解人意、审时度势的薛宝钗式的朋友。 曹雪芹在书中还写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说的是懂道理,“人情练达”讲的是识事理。这些为人处事的技巧在现代职场也是极用得着的。 要想工作顺利,什么最重要? 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办公环境。人们常说感情投资,就是指的搞好办公室里的人际关系。要搞好人际关系,不是简单地请客吃饭,逢人笑脸相迎,而是表露你的真诚坦率的内心,展现你的个人魅力。只要你真诚待人,为他人着想,在关键的时候帮人一把,就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赫敦职业顾问工作室的资深顾问王路明女士认为,要想在职场中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必须从自己的言行做起: 首先,使自己变得更自信,更坚强,这对提高自己的职业形象大有好处。 在形象上要显示自己的信心和朝气,体现自己的职业特点和气质;在行为举止上,不要缩头缩脑,要挺胸抬头;微笑打招呼和告别,但要避免一直带着歉意或企望获得别人好感的假笑,这会让人毛骨悚然;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声音响亮、吐字清楚,避免使用虚拟词语,如“假如、要是、明天再说吧”等等。 其次,在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是处处要胜出人一头,还是合作互助? 实际上这不单是人际关系,而是道德修养问题。同事之间关系和睦融洽,办公室氛围健康向上,对你个人来说,是莫大的好事,对公司的运转和创益也会产生良性影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因哈特·赛尔顿教授有一个著名的“博弈”理论。假设有一场比赛,参与者可以选择与对手是合作还是竞争。如果采取合作策略,可以像鸽子一样瓜分战利品,那么对手之间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争斗不存在了;如果采取竞争策略,像老鹰一样互相争斗,那么胜利者往往只有一个,而且即使是获得胜利,也要被啄掉不少羽毛。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企业文化,追求的是团队合作精神。所以,不论对个人还是对公司,单纯的竞争只能导致关系恶化,使成长停滞;只有互相合作,才能真正做到双赢。 再次,如果对上司、同事有意见,要与其直接及时地交流,处理人际关系一定要把握度。 对于这个问题千万不要在他的背后抱怨或议论,也不要听别人对他的议论,更不要在上级面前告他的状;对有关他的重要信息、业务方面的情况,只要对他有用或有利,要及时转告他。 整天在办公室里难免磕磕碰碰,但如果一味退让息事宁人,就会丧失尊严;如果光在人际关系上花功夫,反而成了人人讨厌的“人精”。所以,掌握好火候,把握好分寸很重要。 出处:都市主妇论坛推荐:
【转贴】宝钗的悲剧 宝钗的悲剧文: 紫色幽潭 看了很多遍的红楼,以前总是觉得林黛玉的一生是那么的凄凉,总也不忍看后几回中的黛玉焚稿,宝玉成亲.觉得那么残忍的结局,知道就够了,不想一遍遍去复习那种伤心.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清代人作的红楼续补,以前对于这种书,我总是排斥的.觉得那些人搞出一个个大团圆,或死而复生或仙境重逢之类的结局,实在是没有意义.这么粗劣的改续,无聊的紧.不过这次去图书馆,见到书架上好几个版本的这种书,抽出一本,粗略的翻了一下,却使我萌动了重读红楼结尾几章的想法.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皇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的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的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为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说她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他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他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数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吧!
朋友之间的友情和距离 朋友之间,需保持一定的距离,越来越感受到这一点。 无论是怎么样的朋友,无论关系多么密切,距离都是如此重要。朋友,需用心去经营,需有一定的艺术性。不是在讲教,而是有切身的体会。对一个朋友,且不论男女朋友,不能太过于重视,否则对方会觉得压力很大,会被你的重视压的喘不过气,但又不能过于疏忽,过于疏忽,可能就不会再有联系。有的朋友,你如果太重视他,会让他觉的交你这个朋友很累,就是因为你太重视他了,让他感到压力,也会让自己过的很辛苦。无论是朋友之间,或是恋人之间,对对方的情感,肯定是无法对等的。总会有付出较多的一方,而往往是付出多的一方容易受到伤害。所以,现在很多时候在和朋友相处的时候,都会告戒自己,要控制自己的付出,这样会让自己和朋友都不受伤害。所以我现在不会强求别人,要尽量不要给别人带来压力。 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处世方式、情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选择朋友也有各自的标准和条件。我交朋友的原则是追求心灵的沟通。我常想,人生活在世界上,离不开友情,离不开互助,离不开关心,离不开支持。在朋友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时,如果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对方度过难关,战胜困难,要比赠送名贵礼品有用的多,也牢靠得多。既为朋友,就意味着相互承担着排忧解难、欢乐与共的义务。唯此,友谊才能持久常存。 朋友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就算最要好的朋友也会有摩擦,我们也许会因这些摩擦而分开。但每当夜阑人静时,我们望向星空,总会看到过去的美好回忆。一些琐碎的回忆为我寂寞的心灵带来无限的震撼!就是这感觉,令我更明白朋友对我的重要!网络也是一样的,太近了关系会变的复杂,太远了,就失去了联系,不近不远刚刚好,只能感受到彼此的真诚与情谊。每一个人都有一方属于自己的乐土,朋友,当你心情沮丧的时候,当你灰心失望的时候,当你觉得好友渐渐淡漠的时候,请珍惜朋友真挚的友情,不管是在网络的友情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友谊如同空气如水,不要到失去的时候才痛感它的可贵。 我想永远拥有许多真心的朋友,但我深知这是不可能的。离散聚合,应顺其自然,不必勉强。属于我的朋友,会向我走来,不属于我的朋友,留也留不住,如果真到了一躬而别的时候,无须哀怨,更不能太计较太执著了,权且将人生悲凉灰颓的一面独自吞咽,再将亮丽壮美的品质展示给他人,用生命去体验人生就是。因为人活着不是为了痛苦,人生乐在心相知。 每份淡漠下面也都隐藏着很深的寂寞和渴望。每个人都有自己挣扎的痛苦与心路历程,默契不过是因理解自己而彼此理解,只有和谐才是身心疲惫时依然不泯的微笑。互相的惦念,互相的牵挂,与互相的爱护便是人世间最最难得的情感抚慰,是朋友之间最难割舍的真情。好友之间所以能长期共存,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心灵间的相互依存与默契,唯此孤独的人生才变得丰富而深刻。能够拥有一位好友,一位至交,便拥有了一生的情感需求,好友如衣食,如日月,如自已的影子,最最孤独时,无论相隔千里万里,好友都会如期而至,那时即便是默默相对,不说一句话,感受也是雨露的滋润,心静如镜,心境如云。 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情,无论它是不是已经过去,无论它会不会有将来。也许不会天长地久,也许会淡忘,也许会疏远,但却从来都不应该遗忘。它是一粒种子,珍惜了,就会在你的心里萌芽,抽叶,开花,直至结果。而那种绽放时的清香也将伴你前行一生一世......
是宝钗先爱了宝玉 是宝钗先爱了宝玉敲断玉钗红烛冷。冷的是玉,还是钗? 宝钗的洞房花烛之夜,想必是意气风发的。她终于是赢了黛玉,以活着的姿态,大婚的事实,以凤冠霞帔的行头,举案齐眉的身段,敬告天地亲友——她,薛宝钗,终于名正言顺做了贾宝玉的妻。 木石前盟,终究敌不过金玉良缘。 她是天生的胜利者。她的名字就是一个标志——别人出尽全力也只做到了十二钗之一,而她,生来就叫作宝钗,钗中之宝。当万艳千红争奇斗紫之际,她只闲闲袖手,已稳坐花魁之位——淡极始终花更艳。掣此签者,为群芳之冠——花名签上批得多么清楚明白,理所当然。 她甚至无须争美,因她本身就是完美。她晨昏定省,自进荣府起行止礼仪已经一如贾家儿媳;她承欢取悦,点戏捡热闹的,点心要甜软的,一味投着老太太的脾胃;她毫不忌惮地将自己的新衣拿去给投井而死的金钏装裹,解了王夫人的燃眉之急;她为探春出谋划策,制定了包干到户的方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提醒她们富了之后要拿些钱出来请请同事,搞好睦邻关系;她帮助湘云摆螃蟹宴,遍请园中上自贾母下至大丫头,好事做在明面上,赚取湘云感恩戴德的同时,众人也都明白谁是真正的东道;她还把湘云送给自己的戒指分赠袭人,含蓄地表达了认同之情;甚至连她的丫头莺儿,也认了宝玉贴身小厮茗烟的母亲做干娘……真是四面八方都埋伏下了。 人们都说金童玉女,她却偏要金娃玉郎。她和他的关系中,一开始就占了主导。她成功了,做了他明媒正娶举案齐眉的妻。 黄土陇中埋白骨,红绡帐底卧鸳鸯。她胜得多么彻底明白! ——然而慢着,红烛,红灯,红衣,红帐,可是帐底,却是鸳鸯不成双。 新婚之夜,宝玉心里想的人,只有林黛玉。于是,便发生了潇湘馆“对境悼颦儿”的凄凉一幕。 生与死,隔断了婚姻,却斩不断情缘。 黛玉,岂止是他心口的朱砂痣,她根本就是他心底最深处永不愈合的一道伤。 至于宝钗,她等到了婚姻,却等不来爱情。 她对他太好了,因此他一直在逃,直到出家,从没有完整地爱过她一天。 ——也许有过某些刹那,当他初次识金锁的时候,向她讨冷香丸吃的时候,看到她腕上红麝串的时候,他捱打她托着一丸药前来探望的时候……虽然只是片段,然而她便错当成爱情了。她以为可以把片段接连,定格,延伸,然后刻进光阴写就完美人生。 她一直目标明晰地为着婚姻而努力,只是,她却从不为爱情而努力。她甚至都不屑于和他争吵,而只是一味宠着他,让着他,管着他,劝着他。可他是这样的不合作,始终游离于她的世界之外,她的宠,他不置一哂;她的劝,他却抗拒之至。当她用尽全力终于靠近他的时候,他却把自己的心放在了离她最远的地方。 窗外,海棠无故枯了一半; 床上,鸳枕无辜少了一只。 她期待中的婚姻生活终究未能实现。就像《四张机》里唱的:四张机,织就鸳鸯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 她到死都是孤独的。脂砚斋在《好了歌》里“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一句下面批着宝钗的名字,可见宝钗一直活到了两鬓成霜。宝玉出了家,她这个名誉妻子顶着贾门宜人的头衔,守着冷帐孤衾,直到红颜成槁,白发苍苍。这真是最残酷的结局。 而她唯一的过错,不过是在宝玉爱上她之前,先爱上了宝玉。于是,她一心要嫁他,并努力使他变得更完美,更上进,以配得上她名贵隐忍的爱情。虽然他一再令她失望,他不务正业,他沾惹优伶,他贪花恶学……她却仍然一再地原谅,容忍,以坚定的姿态站在原地等他回头。 镜头摇回到三年前: 赤日炎炎芭蕉冉冉的夏日午后,薛宝钗信步走入鸦雀无声的怡红院,丫头们都睡熟了,宝玉也香梦正酣,袭人坐在旁边绣肚兜。宝钗见那活计实在是精致,忍不住拿过来接着绣了几针。 肚兜上的图案,正是鸳鸯。 如果鸳鸯可以说话,一定会说:记住,永远不要在对方爱上你之前,就早早地决定爱上他! 转http://hi.baidu.com/qhyw114/blog/item/7e15137f35694e0c29388a6b.html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