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独上四楼
无言独上四楼
关注数: 12
粉丝数: 99
发帖数: 2,588
关注贴吧数: 4
最近的动物图案尖等等 蛇年,熊猫,还有在自磨的戴胜。还有老式的28规格博士,26红卫长度比现在的长,锉掉后面就好装了。用末匠新的笔舌,好看些。
完整版的马车顶冠。 一直有个疑问,金豪的图案中,乘客没有伞?找到有伞的图案了。扣子每个两块多一个,热风枪吹一会儿,周圈可以分开,剩下直径12.5mm。按以前方法做天冠托螺丝(略)。这样就像一支特别版
磨左斜尖,已基本掌握要领 毛坯球尖,金刚砂轮,低速,各种砂纸。磨成图片样子就好用了。注意用万目砂纸把中缝处内侧错尖磨几下,就不会有刮纸的感觉。
马车心电图图案尖 图案是我选择笔尖的第一要素。换的Bock笔舌,因为个人不喜欢原装最普通扁的那种。已找到做马车顶冠的材料,还没到,先用图4的这种
笔帽天冠可以发出气味 最近发现“口罩香薰”这种东西,snoopy比较好看,最小的直径12mm。当然,怎么装上应该有各种方法。因为没有空气流动,香水效果很淡。
再来一个老红卫尖 除了继承螺旋帽的形式,和32mm老式28笔没啥相似之处。629总成。照片的时候发现…还没擦干净,将就看。配五星顶(衬衫扣,四块钱一汤勺卖的那种)
开箱(盒)图案国金,配全新杆帽 薛定谔的猫。包装好,手办盒。 又买了一块钱一个的金属扣子做帽顶标,船锚扣字在服饰界太多了,不全是写乐哈哈
不是本人的,老哥体力杠杠的,一般不在乎车。9年轮组,胎压100,我在后边跟着听见PiaPia异响一秒钟之后,后轮砰的一声…好在是市中心,找到某车店打电话,约个低档轮,等到开门换上,继续骑。 提示各位注意圈刹轮框磨损。真炸啊。轮圈蹦一尺,内胎四寸口子
第二次搞天冠,技术提高了。 废物利用原则,收拾破烂发现个坏的吊坠—戴珍珠耳环的孙悟空。放在有余热的灶台上,脱开胶。螺丝顶弄个合适的坑。UHU胶粘住。
第一次装顶冠,画蛇添足效果 金豪40大尖。插帽造成帽比较粗,尽量把杆子做细,<12mm。下一个会更细些。没有笔夹。
关于红卫、博士等等笔尖搭配笔舌 这些是五十年前产品,钢薄,热处理。32尖长度31.5mm。26尖27mm。先说32尖即所谓28钢笔。 先插入现代国产最常见标准35mm笔舌笔项,就是笔舌很扁那种,有点开缝的原因是笔尖钢片有一个不易察觉的弧度。待续
关于换笔项以解决jowo鸡尾通用性… 前几天说了一句,现在有图片。 原笔项特殊(参数略)。笔舌也是6、缺弧圆,也就意味着,把jowo尖和舌一起拔出,可以装进任何国产通用35规格笔项套。 附带说明,螺纹螺距常见有0.5和1.0。这次买了金豪的,目前试写正常,螺纹8.3/1.0(螺距),这样适合鸡尾的用户就很多了,上墨器也从2.4变成更便宜的2.6。忽略本人diy的配套,只是展示载体 另外,其他品牌的松一些的插拔更容易。
电动磨尖尝试进行中,鸡尾那个无牌笔。 找到个砂轮,是金刚砂还是氮化硼都记不清了,商家消失,交易产品信息也没了。摸着粗细适合磨钢笔尖🐒。效率高。拍照放大看效果,还没磨完,写字可以,铱粒侧面还很难看。参考派克左斜、man100ST,左斜尖写字母,已习惯。字迹效果如图 原笔这只到处松(另一支很好),就把头尾都改tc4。笔夹比原来长一点就出问题,内衬套改延长,过程问题更多…
手贱拆拆拆,笔杆里有惊喜 看8U贴,也买了俩十块钱的笔,拆零件也值了。 笔握稍微歪一点点,这不是问题,笔尖是总成的,可以重新做。碳纤维纹杆…很重啊,里面有东西。
看了好多笔夹,认为球夹耐看 如题。找了好长时间 ,有球夹配件,虽然工艺有点点缺陷…但是毕竟有,不再需要拆其他的笔… 探索为这个笔夹做支笔
刚买的大心动尖看看 40号,本人所有笔中最大,上墨器容量1.6ml。外观满意、书写正常,没什么缺点。
新装的国布架弯把305轮外8速 当初把铝车架欧亚x的座管干断,残余几乎全部刚升级的周边东西。最近购入低价74/130小布钢架,粗糙的,后三角歪,用铁管大力撬,解决,正宗教科书式钢架矫正方法。 刹车固定位要向下延长。恰到好处才能装下挡泥板。
主要不是为了看看金片子多重 重量如图,百利金用碳素爽几天。堵了,拆开清理一下。给总成的笔尖套个稍软稍长的塑料管,尖朝下,给它p股几(小木)锤子…… 不过经过拆装,笔舌那个微小的限位小颗粒掉了。没什么影响。
今年试用新墨水 以前试过很多颜色,最终实用的还是蓝黑和黑,早期觉得威迪文比百利金手感更顺,上墨器里面也不会残留黏糊糊东西,但现在卖家又贵又少。Ink呢,很稀的极端。还有某款写乐墨,会“爬”——笔尖笔帽……这里不说 试试不知来龙去脉的J. Herbin,好像还不错 买别的东西,卖家送的昆克,很不错的样子 两者都不算防水但也不会一沾水就一塌糊涂。见图
鸡尾pelikan M 1000笔尖,以及笔杆储墨 因为忙,好久没发帖 话说自己没什么特好的笔,就是高级货比较少的意思。M1000是软尖的代表,除了笔尖明显歪(已自己磨正了一些),还先天重心偏后、过重,不是笔不好,只是自己不习惯。
普通钢笔兼台笔的方法 也可以说是单支笔筒?大头朝下,并不漏水 冠不太好的驼鹿角根,打一个合适的孔。再做一个有限长度的螺丝挡住笔夹。简约
做完笔帽,算是自己生日礼物 继续那个艾臣总成DIY,书写部分、笔夹是别处拆的,装法都已经发过。 以前做的木质笔帽,木质透气,怎么处理也没解决墨水容易干的问题。 白铜棒材料,按防磨花塑料内衬的形状镗内孔。没有数控还是挺费神的。
真牛皮 装 笔的包 其实携带没必要装很多笔,同时装上记事本更实用些。 就买个模板(自己画也没大问题),尺寸形状也不太重要。 历经一年多,完成各种工序,这里是钢笔吧,皮雕的工艺没必要发(我也没发过别处),就是大家一起娱乐。
看了一个关于钢笔的视频,挺颠覆概念的 总之就是他们理解的“钢笔”和我有所不同
关于笔夹安装(鸡尾)DIY之三 另一种形式。先拿出赠品蓝黑墨水镇楼(还兑点水),左斜尖字迹效果尚可,习惯了比普通尖手感更好
笔夹安装之二--顺便展示一些关于简约插帽笔的结构 没条件同时也没必要(对风格影响小)做的零件,除了笔尖笔舌,笔夹也倾向于这方面。最近使用别的笔上现成的笔夹。成本不高,包括有些闲置的不用也是浪费。那么非批量无数控、无准确参数情况下,重要的是方法技巧。 把不同的笔项归纳为统一的外套,便于做杆,我叫它“housing of nib housing”。装笔夹位置也有宽容,不管是直的还是小环形都有办法
装笔夹系列1--箭标大豆规格笔夹 起因去年DIY的牛角笔帽干缩变形,证明黑牛角不适合直接做笔帽。需重新做金属的(14/10mm钛合金管料)。原有花瓶形状不变,并且加入笔尖上图是以前的样子上图:配帽内螺纹0.75X2笔夹托的外螺纹规格很少见M7X0.75,幸好有相应的丝锥托向下装,可减少一个零件,并能保持原笔帽轮廓风格帽顶盖用白铜,中心M5标准螺丝规格密封的特氟龙套。看图
开箱 终于拔草 一年前 自认为派克大橙豆是很流行的东西,看着也一直没啥感觉,上吧之后才知道金豪更热门,而且非常喜欢马车商标图案,最近价格合适就…… 评价,很便宜。塑料部分没有派克好,装饰金属工艺非常好,况且古代派克也是圆豆笔夹。 关于写感:一字未写,不准备用来写字。拆着玩儿
箭标派克左斜尖(配大世纪),但是没舍得拆大豆 用了一段时间ST尖,想着斜一些更顺手,又自己试磨了一个斜尖,写着还可以,可大光板笔尖不好看。 …… 大橙豆一般用不上,正好看到有这款斜尖……但是到手之后似乎和桃心尖不太一样,估计换上去也不好看,就没拔原装大豆。 还是老一套,做笔。笔舌直径1/4"、形状诡异,还巨长,不想给它做笔项了。坛笔配件30块钱一大包,笔舌直径6.5,笔项非常脆,这就需要做的笔握精度极高,让笔项单独不承担膨胀力。为此还做了一个金属片工具,把笔项旋进笔握再插笔舌和笔尖。另一个选项,规格几乎一样的大水妖,不存在这个问题。 预告,全金属笔帽防透气效果逊于塑料。因为需要拧更紧,手感不好,还可能越来越松。所以内部还是加一个塑料笔尖盖更好,已设计制作成功。将用于这支笔。
并不是新做的笔。笔尖笔舌笔项不配套,解决的方式多种多样,以不出故障、尽量发挥优势为原则。 笔项有插笔尖钢片的槽,但是笔舌很短,这样的空档在尾部不能形成虹吸进墨,会有些供墨问题。 用标准笔舌的尾部垫底,再插入组合。目前使用正常。对外观无任何不良影响。
重新设计制作我的艾臣笔杆 上一版“不好看”已成为各方共识。材质、颜色有时候观点不同,重点在于轮廓形状不好看,没理论胡来的。形状是产品(作品)的设计基础,代表它的特征,换什么颜色都能一眼识别。 这次设计元素包括流线型、弧线、对称,以及过渡分割线等等,避免过于简约。事实证明:使用大面积、整个木头而缺乏形态变化因素的笔,摆脱不了走进廉价庸俗的漩涡。 说明:以下照片均为实拍,看图软件ACDSee的sobel命令效果,以便看轮廓。还有鹿角帽和台笔版,还在改进中
首次开荒磨毛坯尖,先来个右斜 那尖的原始状态图片传不上来,等楼下试试。 为啥呢,平时普通笔尖已经很全,缺个右斜尖,写英文那种, 以前用不斜的ST尖,不是手腕很别扭就是必须把纸放得很斜。简单说,不是你斜就是我斜 美术字尖和大粗尖的区别,前者铱粒要扁、尖端要平。
迫不得已又做笔项了 最近有做了几支。大号水妖有笔项没事。但其中有小号水妖,笔舌不是直筒,没的配。还用特氟龙,笔尖部分需要6.1孔深8.5,深处再钻直径5.6*11mm左右深(不紧密会漏墨)。尾巴是3.4规格(这里不紧密就会下蛋)。总之又成功了。 猫头笔尖开始不好用,边试边用砂纸磨了一天,才顺、出墨合适,小阻尼 干活永远不同于理论,总会出现无穷无尽的故事……
关于我的艾臣 首先,对于有一定品质的东西有一定兴趣,但物极必反,特别热门、时髦、推荐最多……之类,反而有莫名的反感。例如骑行川藏线,本来还有些想法,后来看那些疯狂、高大上定义,算了。宁愿骑青海……北京的山也够我骑上好多年(例如头像)。言归正传,就不喜欢最热门的钢笔品牌。我说过威迪文有些毛病,看中设计感,我自己 来改进那些不足。例如艾臣笔尖独特但成品太粗太重(46g),所以只需要买笔尖总成,剩下的自己解决。到手第一个问题,笔尖歪,不严谨的x国工艺。——磨之,M变成MF,微距拍左侧略显粗糙,下一步用玛瑙刀 。略待续
换个笔帽的形状 上回说那个粗尖笔,笔帽没怎么考虑笔夹,就是做细了,后期装自制的白铜笔夹不很和谐。 所以又再做个笔帽,回归到细嘴瓶造型(当然是为了减轻重量)。钛合金各处的厚度基本做到0.5mm左右。
钛合金烧彩色的技术又提高了,分享经验 DIY制作方面没什么新的创意可说,还是Bock笔尖总成、白铜笔夹、钛合金杆,掏空减重。 就分享一下烧彩成功经验 一、这次洗的更干净,抹布也是非常清洁,再先用喷木仓外焰吹一下,因此,左右污染造成的花斑。 二、烧通红再坚持十秒,就是持续高温度时间长一些,颜色淡而亮,就不会很深的、发暗的蓝紫色。
开箱很多。为平衡和谐,补充一下装箱(主要为了水经验) 起因是同事孩子上初中,找我要有个性的钢笔作为生日礼物,上边刻名字。好不好写不重要——以后可以换笔尖 还是老一套的材料和工艺,钛合金笔杆,白铜笔夹字体是小篆,几乎没刻过字,眼镜也看不请,就是意思一下。装个盒 价值:至少一顿羊蝎子
The King of exception 继续1ml注射器的工作(这部分结构略)。即做到笔项和上墨器一体化,低成本。缺点是细长,如果做外壳,适合蘸水笔或台笔的款式。 钛合金笔杆部分掏空很轻。特意在笔帽顶冠(即本作品底座)采用白铜加重。
展示洗衣机洗笔效果 大量水洗。是别人给另外的别人洗衣服。因为误会 然后找我修。图1 用塑料的东西压平、对尖,重新磨几下不刮纸即可,据说比原来顺滑一些图2、3
最细的男100 续上次说金星五成笔握螺纹做松了,还有以前特氟龙小智尊笔项做松了。 都没扔,继续改大规格,实际也就是利用材料,难度更大,类似于 剩一盘底醋,再买二斤螃蟹 笔握只能连在笔杆上再次加工。很不容易对正、夹正,有耐心问题,也需要点运气(视频不能上传,能显示很好的同轴线)。小心翼翼弄成新的内螺纹。 按3.4上墨器长度没必要这么长笔杆,当时认为细长视觉上优雅一些。笔握最细腰处9mm,笔杆最粗处9.9,笔帽最粗处11.7 基本上达到预期,握持舒适,轮廓线条流畅、掏空减重成功,重量轻、重心合理
来个接地气的,丐版至尊,超超轻活塞钢笔 原材料是1ml注射器,切掉头,留孔直径=活塞杆直径,注射器活塞倒过来用。 扩孔到笔舌略大、深度合适,其实不用车床,用钻头也行,本案直径5.65mm。尾巴套了一个塑料圆柱(废圆珠笔某处切的)以保护,并减少最后存墨。 加个塑料帽,完工。上墨简单。这个方法26尖也行,成本低廉,经济实用。嫌太细就加胶套,也可以做成各种款式的笔,丰俭由人
金星五成赤金就剩金属片,配钛合金周边 笔尖是真的用过很多时间,比本人岁数大。书写面显著,铱粒没剩多少,又打磨一下变得好用。配上耐用的杆帽等等。继续用。不粗但是出墨量欧美。 因为笔杆整体偏细,最粗9.9mm,笔帽最粗11.8mm,这次用0.5X3头螺纹。 有个失误,标准26笔项(直径6.5X0.75螺纹做松了另说,这是重做的)尾巴偏细,2.6上墨器通常偏松,施耐德口径合适但长度装不下,由此引发另一支的诞生,另说
发个短钢笔,有感于74 不论多少吐槽百乐74有些问题,其本质还是间接肯定一支殿堂级……比如金酸梅奖。 呢个制轮作用 不太可能再补课 买这个东西。 以前提过,就买笔舌和笔握(有上墨器),其他自制,延长笔握;新设计特氟龙笔帽密封(效果特别好),主要为了利用**留下的笔夹。挑一个普通钢尖,用手整形以贴合笔舌。没故障、书写很顺滑。 实践证明,传说原装飞白原因在金属片。
想起一个鸡尾笔尖的好办法,那就是…… 做笔项。这样的话,只要有一种舒适的笔握,就可以使用多种尖。选择类似bock规格作为标准, 8.0X0.6螺纹。买了一米特氟龙棒,这是最滑的东西,在紧密的情况下容易插拔,反之亦然。缺点是比较软,要点儿技术。比笔握、笔杆都难,要试着来。 注意孔底要平、孔径要正正正合适。 祝大家双节愉快
这次做一支细的 最大直径11多点。Kaweco尖总成,比较合适的书写阻尼
笔项鸡尾的一个问题 不断尝试新东西。争取不断进步。力求设计感兼 顾使用舒适。 问题:有时候几百字后断墨,需要拧上墨器。原因是换笔舌后不能到底,笔项底部有空腔。金豪的笔项内不是圆形,缺一弧面的形式,与国内标准笔舌相配。水人笔舌背面锉掉一部分即可插入,但长度更短。 本次尝试不十分成功,但目前并不太影响使用。以前是只换尖,用国产笔舌没用问题。
折腾第三套杆帽,越追求越失误,到此为止。 为了进一步提高螺纹贴合程度以及减重,有继续用钛合金材料重做。但是…… 顶冠做漏了,懒得再做,于是很和谐地装个铜制奶嘴钉。所以总重只比上次减少2克。成功在笔杆内部掏空于技术提高,书写部分的重量以及重心还算满意。
我就试试粗尖有多粗,至少不容易堵 好像比B还粗,灌上带金粉的,也没堵。写常规大小字母并不好看。光滑流畅倒是印象深刻。我看粗尖用钢就行,没必要18K。有点浪费。
新到Bock双色安装效果 再次买的起因是以前的两支已送人,而618拍的那个该发但因故得等年底,笔握都做好了,不能闲着。笔杆是原来钛合金做的,原笔更新另发。粗糙状态,但螺纹配合精度进一步改善。不含笔帽20克,总重29克。 关于笔项螺纹,本来应是8.0X0.6,但塑料稍大。所以做笔握内螺纹方法一:一套8.0x0.6丝锥、板牙“削足适履”;这次方法二:直接车螺纹到8.1,深处测试有点难度。
回顾一下,自己的入坑笔即退坑笔 找个比较轻松的爱好,但必须有功能显得有文化?手表不行,太贵而且完全看不见(本人远视),总不能随身带个放大镜。 突然发现钢笔仍然是一种上档次的东西,不想要也好处理。对表面工艺不苛求(原因仍然是——看不见)。但手感是有的,比如想搞个大的和小的试试,一直认为百乐写乐之类,过于实用(缺少造型设计艺术)不算笔坑。 pelikan M1000作为入坑,当时对软弹性好印象深刻,就是中缝、铱粒太歪,看了看网文,倒是确认自己买的是真货,而心存不满;后来有感到此活塞笔pi股太沉。随后来一只钛合金复刻小人国,换上正宗金尖。小的也不适合长时间用。就这么简单,入坑就退坑了,只买带动物图案的,不用,越便宜越好。另外,有些当礼物买了看一眼送人却能了解一些知识。 偶然机会买一些水人,大小、重量、摩擦力、出水量似乎合适,但形状不喜欢。后来只买笔尖配件,做各种笔杆只是耗时间的问题,没高难度。
再尝试石器纹(坑)笔杆方法 上次做的彩色都送人了。所以还继续给自己干,掏空减重其实是最耗时的工作,要根据外轮廓,壁厚小于1毫米。而一般同类量产在这方面没下够功夫,因此偏重且重心高。 又想起坑洼款式。含成品笔夹整笔重量在27g以下。 这次涂色为了标识磨得全面。搞一个直径12的球来磨坑,但也不容易控制。自用 不准备抛光,上次的作为螺纹模板拧来拧去也光滑很多等笔尖ing,临时用低档。
继续烧一堆钛,说说问题 1,越抛光越好 2,必须洗干净,油污、手印、水印、灰尘等等都有影响 3,温度控制,不一定特别均匀,但反复烧颜色深,光泽差。效果不能说失败,只是特点。 4,厚度影响冷却速度,颜色也不一样,所以偏厚的顶冠偏紫色。 总之,做人体工程学外形、重心、螺纹的、减重的技术基本掌握;目前还没掌握烧色控制准确的技术。做这些主要是满足好奇心,和大家分享技巧,平时很少写字,做出来也没什么用,大部分已送人。
重做配套施密特的笔握,这次烧的颜色和谐了。 想想上次送人的那个白铜石器纹笔握太丑。有损本人形象。再做一个整体的,内部螺纹是M6.5X0,5规格。因为细而深,车出来的质量不易保证,所以最后用专用丝锥过一遍,就变光滑。外部弧线靠手持锉刀修出来。 钛合金烧的时候,之前用洗涤灵洗干净,擦干。一次性烧得通红、均匀喷火,就是比较亮的蓝色。如图
再来一彩色钛合金短钢 刚做成,120mm长。还是帽能当杆用,昨晚烧的。
笔帽套笔杆的轻量钛合金,与买的成品笔对照 创新::因为喜欢长笔握的优势,带来笔帽加长。又∵努力不喜欢笔杆台阶 ∴笔帽套笔杆得以实现,套笔帽书写时,不会太长、重心不会太高 笔杆技术特点:0.5*6六头螺纹,虽然麻烦但好看、稳定。内掏空配合外轮廓,减重,外轮廓能进笔帽。 笔握:bock笔项螺纹规格是M8.0*0.6。使用了此规格丝锥。为何不直接车纹?当然可以,但孔小而深,钛合金韧性大,“让刀”明显。不如用丝锥最终解决,可以先车出纹路再用丝锥。 笔帽:外径12.7/11料。内部镗11.4、深42,形成台阶,使笔尖密封不干。顶部11.5螺丝堵头,拧紧灌水不漏。
钛合金锤纹制造方法 锤纹,既古老又流行。铜、银、铁等等可“锤”材料不用说。 像钛合金就不能直接真锤(我也没试过) 方法启示:如同做刀有两类方式,锻打和磨削。 重点在最后一图:采用直径10mm金刚砂磨头,事后认为更大的直径会更美观。图片台钳起到限位作用,可调节限制坑的大小。手持达到随机效果,上下移动能减少平行磨削痕迹。用什么设备不重要,旋转磨+限位即可 另外,帽比较薄,尝试用窄锉刀制作不同反光效果,可叫做 碎冰纹 初次尝试,没有先例,一贯做概念无私分享,并没有耐心去完美化。
不发水贴,发火贴 还是那支壳,又做个笔握,目的:尝试钛合金烤彩和石器纹,试验而已,钛合金加工很费劲,以后再积累经验好好做
终于找到治水枪的墨水? 终于,就是翻腾好多次,偶然发现上个世纪的碳素陈酿,用麻辣烫钎子试抹几下,证明已经黏糊,灌ef尖基本一半笔画飞白。 前段时间买了个粗尖玩儿,笔B还粗,装在活塞笔上,替代水人那个捉急的上墨器。估计可以用这种碳素,**利用。话说粗尖18K基本没用,一般用不到什么弹性,浪费钱。
鹿角杆是个例外/大智尊diy 购入总成。笔尖总成本身就比较重,13.5g左右。确实如一些朋友所说,我也不太习惯方杆,自己做得更圆润一些,成品尺寸不大,总重量39g,可以接受。 鹿角是一种很结实的东西,但不是每个形状都满意。还没抛光,还想染色和雕刻点什么。笔帽里没拍照,有小塑料瓶做的套,环形槽,能卡得比较紧。 难度1:用自制刻刀按笔握形状掏笔帽内部;难度2:笔杆的卡口,需要做得严丝合缝,形状结构也不简单。开始想偷懒用塑料管,碎了。还是选白铜加工。 效率低,以后打死也不做这种东西。
关于渍纹枫木笔杆的体会 笔尖买的,略。笔握等等金属是白铜自制,略。试制 重点在于实木笔杆的事情,还是稳定化的,仍然很脆,第一个笔帽因设计不合理已废。而且稳定木不轻,不怎么理想。当然,重来解决,尽量厚一些,用了一个多月,磕磕碰碰没事。 以后还是树脂竹子之类的容易。如果为结实,鹿角,当然难度更大,敬请期待。 总结,不是能做刀把的材料都适合做笔杆。笔夹没做好,过后修改坚持长笔握、低重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