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老革命 _老革命
关注数: 14 粉丝数: 599 发帖数: 35,104 关注贴吧数: 77
万岁钟南山   原创 梦里绍兴 夏家少爷 1周前   喊钟南山万岁,确实不是由衷的。   但喊钟南山万岁,和我们曾经的喊万岁比,却确实是发自内心的。   以前尽管信誓旦旦,甚至有科研成果做支撑,说某某能活多少岁,但也从来不敢说真能活到万岁。   不过就算如此,你要是在公众场合,别人都喊,你却不喊,还是会有严重的后果。   理由已经和科学无关,和你的情感有关。   也就是说信不信是一回事,喊不喊是另一回事。   我相信作为医学家,钟南山不可能相信能活到一万岁,作为一个有着基本科学素养的人,我们也不会相信钟南山能活一万岁。   不得不想喊这个口号,是看到这次钟南山的再次出征。一个83岁的老人,继17年后,又一次站在了疫情第一线。   我不知道继非典以后的十七年,为什么还没有比钟南山更有成就的科学家出现,在这次疫情面前挑起重担,而让已经83岁的老人钟南山无法安享晚年。哪怕我们需要钟南山的知识和智慧,也没必要让他冲到疫情第一线。   可我们还是看到这样的报道,钟南山为了赶到武汉,只能挤在列车的餐车里,看到他为了及时汇报疫情,匆匆再赶到北京。   那张火车上钟南山闭目休息的照片,让我们动容。这就算是个普通的老爷子,完成一次普通的旅行,也能让我们担心,他的身体,到底能不能承受这样的旅途折腾。而这次钟南山的出行,背负着全国人民的希望,相信这个83岁的老人,能帮助我们控制疫情。   钟南山在北京机场的脚步,给人的感觉还是很矫健,这确实得益于老人平时的锻炼。看了那张照片,让我缓了一口气,这个时候的钟南山,根本不像一个耄耋老人,而更像个整装待发的战士,让我们忘记了他的年龄。   从来没有哪个人的身体健康,能让人如此关注。从来没有哪个人的寿命,让我们感觉如此重要。   钟南山的出现第一次明确了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着人传人的特性,也同时披露了医务人员被感染的事实。   而在钟南山表述这些观点前,我们所得到的极大部分信息,都还是疫情可控,都还没明确是不是一定会人传人。就算没有医学专业知识的民众,如果知道医生也被传染,难道还不能得出人传人的结论?非要一个83岁的老人来告诉这样的后果?   对于这样的老人,不管我多么坚信科学,我还是要喊一声万岁。   这声万岁和科学无关,只和我的情感表达有关。   疫情常有,而钟南山不常有,希望我们这个社会能多有几个这样的钟南山,为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衷心希望钟南山院士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能健康长寿。   以后的日子里,我们更需要的是具备有钟南山这样精神的医生,而不是让钟南山再出现在第一线。
转:古巴华商,惨痛的记忆   作为中国人,出国旅行时常常会去所在国的唐人街转转。如今,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许多国家也都有着大小不一的唐人街,其中较为出名的有美国、加拿大的唐人街。按理说,唐人街里住的通常都是华人,然而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唐人街却很奇怪——这里没有一个华人,全是不折不扣的古巴人。   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核心城区,如今还能看到中国式的牌坊,上面赫然写着“华人街”三个字。事实上,这里曾经是古巴最大的华人聚集区,有超过十万的华人居住在这里。可是如今,整条唐人街都找不到一个华人了,即使还能依稀看到几个中餐馆,可是餐馆里的华人也早已不见,只有古巴人经营着这家餐馆。为什么华人会突然消失了,而他们又去了此事还得先从古巴的历史谈起。古巴原本是西班牙殖民地,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又适合甘蔗种植生产,于是这里就成了西班牙的重要制糖产地。可是由于当地人口缺乏,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的短板,西班牙殖民者于是大量雇佣漂洋过海而来的华工。在此以后,大量被贩卖过来的中国人便在这里定居,加上一些前往古巴打拼的华人,华人数量不断增长,截止二战爆发前夕已有10万人之多。   通过自己的努力,华人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繁华街区,大量华人通过不断打拼,在古巴积攒了巨额身家。 古巴华人在当地的兴旺发展结束于1959年。卡斯特罗的革命成功后,古巴进行国有化,由于华人多经营小买卖,小商铺什么的,免不得受冲击,私有财产被没收,不允许进行私有经济,外汇管制也使得他们无法向家乡汇款,迫使大量华侨离开古巴,纷纷到美国和周边其他加勒比国家谋生。留下的华侨大多已年逾古稀,有的需要古巴政府救济,有的住进了政府养老院。
俄罗斯的四大致命弱点   国际讯2019-12-1420:19   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综合国力排前三的国家,尤其是其恐怖的军事实力和辽阔的领土,让谁都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不过,虽然俄罗斯非常强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致命弱点。   一、人口问题。   一直以来,人口数量问题都困扰着俄国。二战时期,苏联(俄国)在战场上损失了2000万男性人口,造成了俄国国内男少女多,劳动力缺乏的局面,而且至今都没缓过来。苏联鼎盛时期,人口曾达到了2.8亿,比同时期的美国还多。苏联解体后,俄国一下子损失了一半人口,仅剩1.4亿。更令俄国绝望的是,俄罗斯年轻人生孩子的欲望并不强,出生率很低。这也导致苏联解体过去了30年,俄罗斯人口依旧是1.4亿,甚至还比苏联解体时俄国的人口还少一点。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俄罗斯有着1707万平方公里领土,却只有1.4亿人口,完全不像是世界大国的样子。   二、多民族很难管理。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总共有194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占80%。   这样就造成了俄罗斯对国内民族并不好管理,或者说管理成本太大。首先,俄国的很多少数民族都是俄国人在近代史上征服的民族,对俄国的文化认同感并不强,只是迫于俄国强大的军事实力,接受俄国的统治。其次,大部分俄国人的宗教信仰为东正教,但是有些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为伊斯兰教,比如车臣人,宗教差异也为俄罗斯的内部稳定留下了隐患。   三、经济问题。   1,经济单一化俄国在苏联时期的经济就有点“畸形”,重工业和军工业发达,轻工业和农业非常落后,导致GDP总量很高,但是国内生活水平却很一般,这也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畸形有所改善,但是仍存在很大的问题,随着重工业品在国际上并不好卖,俄罗斯逐渐沦为一个靠卖石油生存的国家。2,地理位置不好俄罗斯虽然有着广阔的领土,但是地理位置并不好,纬度太高,冬季寒冷漫长,导致开产能源的成本很高。   其次,俄罗斯在外贸上完美的避开了国际主要贸易路线,这也让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更加困难。3,不擅长发展经济从俄国历史我们能发现,俄国擅长掠夺领土,对经营领土和发展经济并不擅长。在近代史上,俄国是扩张领土最快的国家,也是如今的世界第一领土大国,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富裕过。在国际大环境趋于稳定,经济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不擅长发展经济的俄罗斯注定很吃亏。   四、国际处境很尴尬。   “你若安好,那还得了”,用这句话来形容俄罗斯目前的国际处境再好不过。那么,为什么世界各国对俄罗斯都有所排斥呢?1,美国,俄罗斯是美国的头号对手,美国维持世界霸主的地位必须要打压俄罗斯。2,西欧各国,绝不能让俄罗斯在欧洲一家独大,其次,西欧各国都感受过苏联时期俄国的恐怖。3,东欧各国在历史上大多都被俄罗斯侵略过,对俄罗斯完全没有好感。4,中东各国在中东战争中,俄罗斯对中东盟友的支持力度不够,也让中东各国对俄罗斯心怀不满。   总结:俄罗斯是一个世界级强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致命弱点:人口问题、经济问题、不擅长发展经济,国际处境也很尴尬。
雍正登基之后为何要杀邬思道, 却重用李卫, 李卫有何过人之处-转   原著交代过,粘杆处和邬先生都要除掉,为什么雍正登基后想杀了邬思道,却不愿动李卫,还对他大加提拔呢?   其实这与李卫的出身有很大关系,在正史上,他家境富裕,自己捐钱买了个闲官。这样的人,原本多是糊里糊涂,当官只为赚钱。但是李卫却很不一般,他虽然不认识几个字,但是头脑灵活而且为官清廉,别看整天油嘴滑舌,但是遇到大事绝对不糊涂。正是由于他个人的魅力很强,才令雍正对他刮目相看。   在剧中所诠释的,是另外一种李卫。他穷都的乞讨骗钱了,最后因为能说会道就被四爷看中,成了王府中的奴才。因此从背景来说,李卫既不能舞文弄墨,又没有势力背景,对四爷并没什么威胁。但是邬思道就完全不同了。   雍正之所以想杀邬思道,主要是一个原因“他知道的太多了”。这个人学识渊博而且非常有计谋,曾经给胤禛出过不少的点子。而且他又曾长期活动在胤禛身边,对他的事情可以说了如指掌。雍正为了得到皇位,私底下做了不少工作,这些事情当然都是不能见人的,因此他很担心邬思道会把自己的秘密泄露出去。   虽然此人曾经不遗余力地为自己出谋划策,但是也说明他的才能在自己之上。任何一个皇帝最想听的,都是自己是明君,是天下最有才的人。而邬思道的存在,似乎一直在提醒雍正,你的皇位是我帮你坐上的。由于怀着这样的心思,他就时常惦记要杀了这个有文化的谋士。   邬思道与李卫相比,少了一股机灵劲,显得过于迂腐传统。在求生技能上,他远不如李卫。别看李卫表面上是个不靠谱的人,但是他办事非常牢靠,还被破格提拔为两江总督。雍正在这二人面前,虽然都是高高在上的身份,但是在相处中自身感觉却有很大差别。   他在李卫面前,既是他的主子,又是他的恩人。如果没有他的破格重用,李卫就是再聪明也做不成高官。况且从文化程度来说,李卫更大不识几个大字,连审案时候都要师爷念状纸。写告示的时候,他也只能自己口述让师爷代笔。他这样的文化程度,让胤禛非常有底气有面子,因此对他毫无忌惮。   而邬思道则不同,他在潜邸时,也算是雍正的半个师父,因此在礼数上,他还矮对方半分。做了皇帝的人,自然不愿意在听人在耳边说教,就像学生一样,都想快点长大,不愿意听大人的教诲。于是邬思道的存在,就令他非常不舒服。为求自保,邬思道主动提出,要去李卫身边。他这样做既是为了令雍正安心,也是为了令自己与雍正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   不过话说回来,帝王心谁能猜得准呢?或许这也是皇帝对李卫的一种监视呢。   参考文献丨《清史稿·李卫传》《雍正王朝》《直隶总督传略》
孙立人将军,33000日军成他刀下亡魂,死后拒不入土(转)   在抗日战争期间杀敌最多的抗日名将很多人都会想到有“战神”之称的薛岳,的确仅长沙会战薛岳就用他自己所创的天炉战法,击毙了日军十万之众,抗日“战神”之名当之无愧。然而薛岳当时任职战区司令手下有十多万的部队,并不是一般将领能比的。因此除他之外在军级将领中杀敌最多的抗日名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孙立人,他被被誉为是“东方隆美尔”。   孙立人最初的梦想并不是当一名军人,而是成为一名建筑学家,于是他报考了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在毕业后去到美国留学,学得还是土木工程学,而且还在美国一家桥梁公司担任了四个月的工程师。四个月后他考入了美国维吉尼亚军校学习,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之后他游历欧洲,学习英、法、德等国的军事技术。1928年回国后的孙立人受到国家的重用被任命为税警总团上校司令。孙立人通过学习欧洲国家的军事理论在结合中国军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在当时非常先进的“孙氏操典”,为当时的中国军队建立了完善的兵役制度。   在中国远征军成立后孙立人出任66军38师少将师长,率部进入缅甸,1942年4月17日西线英国盟军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孙立人得知后亲自带113团向日军发起进攻,解救出被围困的七千英国盟军,以及被俘虏的英国军官、记者、传教士共计500余人。此战孙立人立下大功升任新1军中将军长。   之后的孙立人率部又攻占了八莫、南坎、老龙山、南巴卡、新维、腊戍和乔美等地,击毙日军33000人。孙立人将军一战成名,滇缅战役也成为抗战以来日军的最大耻辱。在国民党退守台湾后蒋介石为了继续得到美国的支持,便继续重用孙立人,然而因为他在军中威望越来越高让蒋介石开始忌惮他的力量,便将他以“图谋兵变”为由软禁了33年,直到1988年才恢复了自由之身,两年之后孙立人病逝,在去世之前他留下遗言“不葬大陆,棺不入土”因为这遗言,他的棺木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被放在台中市北屯区大坑东山墓园内没有入土。
恐龙在地球1.6亿年,为什么没能进化出智慧?(转)   恐龙所处的时代是含氧量非常高的时代,因此当时而定生物体型都是比较大的,而恐龙之所以能够在地球上成为霸主,大多是依赖它们的体型以及强大的攻击力。因此恐龙想要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那么恐龙需要进化的方向就不是智慧,而是如何让自己的体型更加适合捕猎以及攻击手段怎样做到极致。而在历史上,恐龙的进化方向也确实是这么进化的,这也是恐龙能统治地球那么长时间的原因。   在自然界中进化出智慧是一种小概率的事件,生物的进化都是源自于基因突变,恐龙之所以没有能够进化出智慧,在基因方面有着两种原因。一种是基因突变之后,有成为智慧恐龙的条件,但是这种恐龙在当时的环境不适合生存,因此进化出智慧的基因没有得到遗传。另一种就是基因突变之时,完全没有突变出能够进化出智慧的基因,毕竟一个拥有绝对力量的本能生物和一个拥有智慧的绝对力量的生物,谁的威胁更大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是脑容量的限制,虽然恐龙的脑袋非常大,但是恐龙的脑容量是非常小的,再加上恐龙要维护自己统治地位,需要的是绝对的力量,而不是绞尽脑汁的想办法、设陷阱,因此恐龙的进化方向上也不需要进化脑容量,所以恐龙的脑容量一直没得到扩大。脑容量是进化出智慧的前提,只要脑容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之后,才有机会进化出智慧,毕竟脑容量越大,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大。   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来说,一般占据绝对力量的生物反而很难进化出智慧。很多弱小的动物,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就得想尽办法才能活下去,这样的动物智商反而比较高。有科学家进行过统计,人类的智商能够达到5-8,而猩猩的智商是1,在恐龙当中,最聪明的恐龙智商也仅仅只有0.18,也就是说恐龙其实是一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动物,恐龙之所以能够统治地球靠的是绝对的力量,毕竟在绝对力量面前,所有的计谋都没用。
日本幼儿园冬天露天办赤膊路跑,中国父母该学吗? 2016-01-19 17:53 来自 私·奔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一到冬天,都恨不得把孩子裹得里三层外三层,生怕着凉生病。但在日本,一些家长却在苦寒天气里让孩子打起赤膊。 据日本富士电视台报道,日前在熊本县举行了一场幼儿园儿童的路跑比赛。令人咋舌的是,虽然比赛当天的气温只有4摄氏度,孩子们却都只穿着短裤,赤裸上身,在严寒的天气中“裸跑”。 消息一出,随即引发了不少人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样的方法可以锻炼孩子,增强孩子的体质和意志,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方式太不“人性”,会对年幼的儿童造成损伤。站在起跑线的小朋友。有的孩子直接大哭。 冬天“裸跑”已成传统 1月16日这天,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跑步活动在日本熊本县人吉市上演。 在富士电视台所拍摄的画面中,数十名儿童都脱得只剩短裤,用毛巾摩擦身体热身后,就赤裸着上身开跑,而当天的温度仅仅只有4摄氏度。 跑步期间,有孩子不慎跌倒,但立马就爬起来继续比赛,也有不少小朋友冻得大哭,但还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在大人的鼓励下跑向终点。 乍一看,这种在三九天里让孩子“裸跑”的举动未免太过“残酷”,但其实在日本,这样的做法已经说得上是一种“传统”了。跌倒的孩子。开跑前做毛巾操。 近年来,日本孩子在寒冬里“裸跑”的新闻多次见诸媒体。 2014年1月,日本NHK电视台就曾报道过北九州市的幼儿园小孩“裸跑”的消息,而新华社也同样刊发过日本幼儿园小朋友在寒冬中赤膊锻炼的图片。日前在熊本市组织“裸跑”活动的幼儿园人员就表示,这项活动已经成为了该幼儿园的“传统项目”,每年这个时节都会举行。 在日本,许多幼儿园都会推行“裸保育”,在冬天对孩子们进行耐寒训练,“冬季耐力跑大赛”只是其中的一个内容。国内儿童“裸跑”遭批“虐待” 虽然已经形成传统,但在日本,儿童冬季裸跑也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在中国国内,这股风潮也逐渐开始流行。 2015年年底,北京就组织了一场“赤膊跑”的活动,有近70个孩子参加,最小的还不到6岁。孩子们在大雪天气中半裸着上身跑步,一位家长表示:“希望这能够锻炼他的意志力”。 更为著名的例子则是南京的“裸跑弟”。 2012年年初,推崇“鹰派”教育的何先生让只有4岁的儿子冰天雪地中只穿着一条短裤跑步锻炼,但这个举动却遭到了大多数人的批评。 有人认为,这种极限训练的方式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甚至有人将其批为“虐待儿童”。2014年12月21日,南京“鹰爸”何烈胜和儿子“裸跑弟”何宜德两人不畏严寒,只穿红色短裤,戴红色圣诞帽,参加5.5公里mini马拉松跑。 东方IC 图 保护孩子,别轻易“裸跑” 在支持“耐寒锻炼”的人看来,冬季裸跑除了能够磨练意志力外,同样也能提升孩子的体质。 在《日本新华侨报》登载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相比中国家长提倡的“孩子应该比大人多穿一件”,日本人提倡“孩子应该比大人少穿一件”。日本的一家教育机构也曾做过问卷调查,结果有60%的日本家长认为:“给孩子少穿点能增强免疫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类似冬季“裸跑”的耐寒训练却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 “每个小孩的个体情况不一样,所以也是因人而异,要锻炼也必须要循序渐进。” 上海仁爱医院儿科主任唐小平对笔者表示,“对于耐寒体质的孩子来说,可能也没什么,但是对于平时没有类似运动的孩子来说,想一下子通过冬天赤膊跑步的方式来锻炼身体,就很容易造成感冒着凉等情况。”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曹建民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长期的适度训练会对环境的刺激适应更快,但不提倡孩子在极端环境下进行所谓的“耐寒训练”,因为劣性的低温刺激可能造成损伤,“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类风湿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增加”。 同时专家建议,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锻炼后的保暖工作,以免伤风感冒。如果出汗较多,应及时把汗水擦干后换上干燥的保暖衣物。进入室内后,最好再喝一些温热的驱寒饮品,如热姜汤等。
人人喊打的蚊子或将成为治病良药 来源:科技日报   研究人员2011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北部几个地方释放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埃及伊蚊,如今那些地方的登革热几乎绝迹;2016年研究人员在印度尼西亚日惹附近一片区域释放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埃及伊蚊,那里的登革热迄今减少76%……   众所周知,蚊子是疾病的传播者,例如嗜人按蚊传播疟疾、中华按蚊传播马来丝虫病、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等。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以物治物、以毒攻毒的科学研究理念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类蚊子身上。人们逐渐发现,这种烦人的昆虫似乎并不是一无是处,在有效杜绝蚊子带来的各种疾病的基础上,它们似乎还有其他用途。   事实上,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从未停止过对蚊子和蚊子病毒机理的深入研究。   两年前,美国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世界知名基因工程专家乔治·丘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预测说,未来基因工程可能在新领域内产生突破性进展。人类有机会消灭数种传染病,比如疟疾、莱姆病等,科学家可以使用基因手段,改变传播这类疾病的蚊虫的基因载体,进而达到目的。   一年多以前,国内有科学家发布消息称,蚊子唾液能够治疗血栓。他们在实验室里发现了一种新方法重新激活蚊子唾液中的抗凝血因子。研究人员解释说,当蚊子叮咬人畜时,会将一种叫做Anophelins的蛋白质注入宿主体内,让其血液更自由地流动。为了增强蚊子唾液的这一功效,科学家还在其中加入硫酸盐,促使其与Anophelins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反应,增强了该蛋白质之间的静电力,使它们能更好地结合,完善凝血机制。   目前,这种改良的血液稀释剂只在老鼠身上试验过。科研人员称,如果它能在人类身上起作用,或许能帮助预防甚至治疗血栓,从而抑制血栓形成。   一个四处传播病毒的生物体为何能够成为治病的良方?记者为此采访了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生物材料学工程师张志刚,他解释说:“其实这并不稀奇,就好比动物的尿液直接用作肥料,会损害植物,但是改性之后,就会成为高效的有机肥一样。目前,科学界对蚊子的研究成果已经明确指向了多种疾病,特别是癌症。”   早在5年前,中国科学家就曾晒出研究成果:一种从海南岛蚊子身上找到的M1天然病毒,M1病毒可以将大鼠身上的胶质瘤溶解掉,也就是说,这种病毒可以杀死老鼠的癌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的细胞。基于这种病毒制备的新型溶瘤病毒有望成为新一代抗癌利器。   随后,课题组从近70种癌细胞中筛选出12种常见的癌细胞,包括全球病发率最高的肝癌、肠癌、膀胱癌、脑癌,以及胶质瘤和广东地区高发的鼻咽癌等进行实验。实验发现,M1病毒对体外培养的部分人类癌症细胞,抑制率高达90%;对肿瘤模型小鼠体内的癌细胞,抑制率达50%—60%。   “这一研究结果意味着,若新药成功研发,病人可以进行病毒溶瘤治疗,提升治疗效果。但是目前这种成果仍在实验阶段,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这也是很值得我们期待的。”张志刚表示。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科学家发现了通过疟原虫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多由蚊子传播给人类的疟疾,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新方法。   蚊子可灭,但不可灭绝   蚊虫叮咬的确惹人烦。眼下,驱蚊灭蚊的方法数不胜数,蚊香、电蚊拍、杀虫剂……张志刚表示:“诸多方法已经可以满足我们的灭蚊需求。但是,灭蚊并不代表希望蚊子彻底灭绝,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的影响,当然也包括蚊子。”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有观点认为,地球生态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虽然蚊子分布广泛,但还不足以对整个生态圈造成致命打击。它不属于关键物种,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力也有限。   “我个人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任何一个物种存在都有其意义,如果蚊子灭绝了,势必会在生态系统中产生蝴蝶效应,而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利用科学,将蚊子的害变为更多的利。”张志刚说。
人人喊打的蚊子或将成为治病良药 来源:科技日报   研究人员2011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北部几个地方释放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埃及伊蚊,如今那些地方的登革热几乎绝迹;2016年研究人员在印度尼西亚日惹附近一片区域释放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埃及伊蚊,那里的登革热迄今减少76%……   众所周知,蚊子是疾病的传播者,例如嗜人按蚊传播疟疾、中华按蚊传播马来丝虫病、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等。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以物治物、以毒攻毒的科学研究理念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类蚊子身上。人们逐渐发现,这种烦人的昆虫似乎并不是一无是处,在有效杜绝蚊子带来的各种疾病的基础上,它们似乎还有其他用途。   事实上,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从未停止过对蚊子和蚊子病毒机理的深入研究。   两年前,美国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世界知名基因工程专家乔治·丘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预测说,未来基因工程可能在新领域内产生突破性进展。人类有机会消灭数种传染病,比如疟疾、莱姆病等,科学家可以使用基因手段,改变传播这类疾病的蚊虫的基因载体,进而达到目的。   一年多以前,国内有科学家发布消息称,蚊子唾液能够治疗血栓。他们在实验室里发现了一种新方法重新激活蚊子唾液中的抗凝血因子。研究人员解释说,当蚊子叮咬人畜时,会将一种叫做Anophelins的蛋白质注入宿主体内,让其血液更自由地流动。为了增强蚊子唾液的这一功效,科学家还在其中加入硫酸盐,促使其与Anophelins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反应,增强了该蛋白质之间的静电力,使它们能更好地结合,完善凝血机制。   目前,这种改良的血液稀释剂只在老鼠身上试验过。科研人员称,如果它能在人类身上起作用,或许能帮助预防甚至治疗血栓,从而抑制血栓形成。   一个四处传播病毒的生物体为何能够成为治病的良方?记者为此采访了内蒙古生物技术研究院生物材料学工程师张志刚,他解释说:“其实这并不稀奇,就好比动物的尿液直接用作肥料,会损害植物,但是改性之后,就会成为高效的有机肥一样。目前,科学界对蚊子的研究成果已经明确指向了多种疾病,特别是癌症。”   早在5年前,中国科学家就曾晒出研究成果:一种从海南岛蚊子身上找到的M1天然病毒,M1病毒可以将大鼠身上的胶质瘤溶解掉,也就是说,这种病毒可以杀死老鼠的癌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的细胞。基于这种病毒制备的新型溶瘤病毒有望成为新一代抗癌利器。   随后,课题组从近70种癌细胞中筛选出12种常见的癌细胞,包括全球病发率最高的肝癌、肠癌、膀胱癌、脑癌,以及胶质瘤和广东地区高发的鼻咽癌等进行实验。实验发现,M1病毒对体外培养的部分人类癌症细胞,抑制率高达90%;对肿瘤模型小鼠体内的癌细胞,抑制率达50%—60%。   “这一研究结果意味着,若新药成功研发,病人可以进行病毒溶瘤治疗,提升治疗效果。但是目前这种成果仍在实验阶段,一项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这也是很值得我们期待的。”张志刚表示。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科学家发现了通过疟原虫杀死癌细胞的方法,多由蚊子传播给人类的疟疾,有望成为癌症治疗的新方法。   蚊子可灭,但不可灭绝   蚊虫叮咬的确惹人烦。眼下,驱蚊灭蚊的方法数不胜数,蚊香、电蚊拍、杀虫剂……张志刚表示:“诸多方法已经可以满足我们的灭蚊需求。但是,灭蚊并不代表希望蚊子彻底灭绝,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的影响,当然也包括蚊子。”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有观点认为,地球生态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虽然蚊子分布广泛,但还不足以对整个生态圈造成致命打击。它不属于关键物种,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力也有限。   “我个人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任何一个物种存在都有其意义,如果蚊子灭绝了,势必会在生态系统中产生蝴蝶效应,而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利用科学,将蚊子的害变为更多的利。”张志刚说。
儿子的房屋被乡政府拆除 赣州七十岁老人服毒死亡 在外打工的儿子的在建房屋被乡政府拆除后,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服毒、死亡。 11月26日,安远县委网信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事情属实,目前,县领导高度重视此事,正和涉事家属协调。 该工作人员表示,根据有关部门上报的信息,被拆除的房屋属于违建。被拆除的违章建筑。 受访者 供图 但孙女士向澎湃新闻表示,前述房屋修建前,曾获当地政府允许,且是出让其余农田才置换来的。 “当时乡政府曾经向大哥承诺,如果同意将部分农田让出来修建公路,那他就可以在剩余的农田上盖自己的房子。”孙女士说。 她表示,当时双方只是口头承诺,没签书面文件。涉事房屋由她大哥筹建,房子尚未完全建成。大哥向乡政府要求进行房屋登记审批时,乡政府“反悔”,不承认之前的承诺,并认定该新房系违建,需要拆除。 27日下午,澎湃新闻多次致电安远县长沙乡相关领导和筼筜村支部书记核实此事,均未获得有效回应。 孙女士向澎湃新闻提供了一份协议书显示,钟某某将枫树下的土地转换给村委会,用于开公路使用。上响塘的土地转换给钟某某长期经营使用。协议双方为长沙乡筼筜村委会和其大哥钟某某。 澎湃新闻注意到,前述协议书中并未协定允许钟某某在剩余农田上加盖房屋。 孙女士称,10月23日19时,她接到当地政府的通知称,老人服农药自杀,经抢救无效死亡。 她提供的一份居民死亡证明书显示,母亲因多器官功能衰竭,10月23日在北方医院死亡。 孙女士质疑称,离事发现场最近的乡卫生所只有约五分钟的路程,为什么要送到30公里之外的北方医院? 长沙乡筼筜村支部书记钟兆洪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乡卫生院医生检查后感觉老人情况危急,就说要去县级医院,“北方医院是最近的。” 钟兆洪向新京报记者宣称,在拆除前述房屋前,“(工作人员)跟她做了思想工作,她也同意了。”当天有五六名工作人员一直陪同老人在家,为其做思想工作。中午时老人情绪有些不稳定,称自己要睡午觉,随后,工作人员离开。下午时,发现她服毒了。 老人的女儿谢女士向澎湃新闻表示,她不认同前述说法。“表面上是安抚,实际是软禁。” 孙女士告诉澎湃新闻,老人曾经历过很多磨难,生存意愿强烈,连两任丈夫和一个儿子去世的打击都能承受,怎么会突然自杀?孙女士称,乡政府有关领导已经和其家人协商赔偿其丧葬费、误工费、精神抚慰金等。“我们不同意,这是命,不是物品。”家属只想弄清老人死亡的原因和经过。 前述安远县委网信办的工作人员回应澎湃新闻称,在医院抢救老人的时候,工作人员已经通知家属了,但他们都在外地。等家属赶到时,老人遗体已经转移到了殡仪馆。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