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老革命 _老革命
关注数: 14 粉丝数: 599 发帖数: 35,104 关注贴吧数: 77
埃及人见它竟不知所措 中国人支招:煎炒烹炸煮炖焖 2019-06-26 10:28 星岛环球网 又到了每年的捕捞季,埃及渔民叶海亚-阿卜杜拉娴熟地捏着刚刚从尼罗河中捕捞上来、还在舞动着钳爪的新鲜小龙虾。 “在中国人来之前,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对付’这么多的野生小龙虾。”40岁的阿卜杜拉说。 阿卜杜拉没想到,不受埃及人欢迎的小龙虾却是中国企业眼中的香饽饽,如今也成为他们一家甚至上万埃及家庭重要的收入来源。5月8日,在埃及斋月十日城,工作人员对小龙虾进行称重。 “入侵物种”吸引中国投资 作为尼罗河流域近5万捕虾、收虾渔民中的一员,阿卜杜拉坦言最初对小龙虾十分不看好。 上世纪90年代,埃及境内尼罗河流域首次发现小龙虾踪迹,然而因其惊人的繁殖力和破坏力,它们很快就被贴上了入侵物种的标签。 小龙虾成为水产专家眼中的生态环境大敌。“小龙虾吞食鱼苗、破坏渔网,给当时的埃及渔业生产造成不小困扰,渔民们一直呼吁彻底清除它们。”埃及艾因沙姆斯大学教授马格迪-哈利勒告诉记者。6月10日,在埃及米努夫省,渔民下水捕捞小龙虾。 通过数年的观察与比较研究,哈利勒等专家学者渐渐发现,相较于北美洲等地区的小龙虾,埃及的野生小龙虾体型更大、产量更丰富,其鳃部也呈现为更加清洁的“白鳃”, 而这些优秀指标也渐渐引起外国投资者的注意。 “中国人是第一批埃及小龙虾的外国投资者。”哈利勒说。 2015年,北京麻辣诱惑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东将自己的小龙虾生产基地建在了距埃及首都开罗约一小时车程的斋月十日城。 为了给餐厅找到总量大、质量好的小龙虾,韩东和团队跑了好几年,足迹遍布几十个国家,最终决定在尼罗河畔安定下来,目前为止投资额已达约1亿元人民币。 36小时,从尼罗河到中国餐桌 清晨5点,阿卜杜拉和其他渔民会将下放在尼罗河中的特制捕虾网捞出,在倾倒、分拣、称重后搬上收虾的专门货车。这是他们在每年4月至9月捕虾季的日常工作。 “为了保证野生小龙虾的鲜度,我们将捕捞到运回国内的总时间严格控制在36小时内。 ” 韩东介绍说。他邀请记者实际体验了这一“中国速度”。 上午9点,各地的收虾货车陆续抵达斋月十日城的小龙虾工厂大门口。员工们迅速地将小龙虾倾倒在生产线上,按照不同克数标准进行称重,分拣至不同颜色的筐中,整个流程顺畅高效。5月8日,在埃及斋月十日城,工作人员对小龙虾进行清洗。 穿过分拣区域,3条集清洗、油炸、烘干、包装于一体的大型生产线映入眼帘。生产线上,数以万计的野生小龙虾经高温烹制后呈现出十分统一的橙红色。 下午5点,包装好的成品虾装车运往机场,再被装进提前预订好专属仓位的飞机,伴随着凌晨起飞时的发动机轰鸣声飞往北京等中国城市。十余小时飞行后,顺利抵达的货源就从机场发往各个门店,再经大厨们巧手烹饪,端上餐桌。 经过不到36小时旅程,一只只野生“洋”小龙虾就这样顺利呈现在中国食客眼前。 初步估算,仅麻辣诱惑每年从埃及运回国内的小龙虾(不含包装)总量就可达3000多吨。 “小龙虾改写我人生” 3年前,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穆奈姆还是一名普通员工,现如今已经在生产线车间担任起了助理主管。 他说,是不起眼的小龙虾改变了他的收入状况和人生经历。“在这里工作令我更有事业心,我给自己设立了更高的目标。” 对渔民阿卜杜拉来说,从渔网到手套,从捕虾技术到水产知识,他和家人都是从中国工厂那里免费得到的。在持续学习和操作中,像阿卜杜拉这样的渔民又不断向其他村民传授捕虾技能,尼罗河流域很快成立起一支“捕虾大军”。5月8日,在埃及斋月十日城,工作人员对小龙虾进行分拣。 受益的不仅仅是渔民和工人。据介绍,埃及当地一家为中方生产泡沫包装箱的企业,生产规模在过去两年中从1台机器、2名工人迅速扩大到2个工厂、14台机器。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哈利勒教授正在埃及渔业部门和中方工作人员帮助下制定小龙虾捕捞相关法律法规。“大家都希望维护小龙虾产业的健康发展,因为这将令每一个人从中受益。” “中国人的特点是勤劳、智慧、讲诚信,我希望我们与中国的合作一直持续。 ” 阿卜杜拉充满期待地说。
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的退休金,为何差距这么大?(转)   在生活中,同样工作30年的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在养老金上的差别可不是一般的大,也可以说两者在养老金方面根本没有可比性。公办教师属于正式在编教师,他们的工资待遇基本都很齐全,而民办教师只是临时代课教师,属于非正式在编教师,他们的待遇只有较低的工资而已。   公办教师属于正式在编教师,他们的工资待遇基本都很齐全,而民办教师只是临时代课教师,属于非正式在编教师,他们的待遇只有较低的工资而已。   30年的公办教师,在退休之前可以评上副高级职称的话,他的退休金能在6000元以上,还可以享受职工医疗保险,如果身体出现状况需要住院治疗的话,报销比例能达到百分之80以上,而且每年他们还有取暖费,可以说公办教师的退休福利很多。   30年的民办教师就不同了,他们的退休待遇与公办教师比起来就显得非常可怜,按照目前的民办教师退休补助来讲,他们是按照教龄进行补助的,一年教龄可以得到20元,也就是说30年的民办教师每月只有600元退休金,此外他们并不享受职工医保,而是和农民一样参与新农合。   民办和公办教师之间的差距很难拉平,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编制的问题,不过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关注民办教师养老待遇低的问题了,而且也有省份开始解决民办教师医疗待遇,相信民办教师的待遇将会越来越好。
国内影视中的女特务进化史 为什么人们喜欢女特务?为什么 2004 年后满屏幕都是女特务,2011 年后,国民党女特务又纷纷被日本女特务替代? 文|韩高宗 黄章晋 今天中国影视中的女特务,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个合格的女特务必须是锥子脸,大眼睛(眼宽为脸宽的 3/10),身高不得低于 1 米 65。而完美的女特务,除了硬件达标,还必须具备瞬间放倒一打壮汉的能力(无论是用枪、刀还是徒手),必须有显赫的出身和教育背景,必须性格鲜明特立独行、敢爱敢恨。 从 2011 年以来的时代形势看,她必须是日本女特务。▍《五号特工组》中的两位日本女特务 女特务定律 女特务必须年轻美貌且性感。这是 1958 年拍摄的《英雄虎胆》上映后女特务的基本要求。该片头号女特务是胡敏英扮演的女匪首李月桂,她老奸巨猾,爱弹扬琴喜欢爵士乐,相当文艺,但真正奠定标准女特务形象的,是王晓棠扮演的年轻女特务阿兰,她是中国电影史上迄今无法跨越的女特务高峰。▍李月桂(胡敏英饰)和阿兰(王晓棠饰) 但女特务第一次在国产电影登场时,形象与我们熟悉的女特务相去甚远,1949 年拍摄的《无形的战线》中,女特务被设定为一个迷惘女青年,既不坏又不妖冶,理所当然被批为“美化特务”、“失去了应有的阶级分析”。 于是,次年拍摄的电影《钢铁战士》中出现了极其浪荡、妖冶的国民党女特务,这个由胡敏英扮演的女特务形象是这样的:▍“张志坚排长揭穿了匪方的美人计”。这位美人即是胡敏英扮演的女特务 这是中国女特务妖娆放荡形象的鼻祖。“旗袍、卷发、红唇、叼烟卷、穿高跟鞋、线条有胸有腰”成了文革前电影中女特务的形象标配。好在这个两条细眉纹到鬓脚的夸张妆容没有成为之后的定式。 只是,1980 年代前的国产经典老电影中,多数女特务是中年妇女,如《羊城暗哨》中的八姑、《寂静的山林》中的李文英,而《羊城暗哨》中的梅姨、《黑三角》中的于黄氏这种女特务头子干脆就是老大妈。但从《英雄虎胆》的阿兰开始,人们印象中的女特务就全是年轻美貌的。▍《寂静的山林》中的李文英(白玫饰)与《羊城暗哨》中的八姑(狄梵饰) 今天中年妇女或老大妈式的女特务虽然偶尔也会出现,但会把戏份让给年轻美貌型女特务。而阿兰式的一花独秀已很难满足观众需求,一部连续剧往往会出现两个以上的美丽特务,为合理地塞进更多女特务, 2013 年后开始流行国民党抗日女子别动队,形成女特务组合。 成功的女特务应该爱上我方男主角:由于我方侦查员都浓眉大眼、干练果决、阳刚十足,敌方的女特务必须迷上我方侦查员。 最经典的版本是《英雄虎胆》中阿兰对曾泰的爱慕,但阿兰并不是第一个爱上我方侦查员的女特务。1957 年的《羊城暗哨》中,女特务八姑就爱上了侦查员王练,而《林海雪原》中则有蝴蝶迷不断撩拨杨子荣。▍《羊城暗哨》中的八姑与王练 今天的谍战剧继承发扬了女特务的光荣传统,有时迷倒一个女特务仍不足以显示我侦查员的魅力,于是《雾都魅影》中我方侦查员干脆一次迷倒两个女特务。 但是,我方自律性极强的男主角只负责吸引对方,但绝不动情。曾泰搂着阿兰跳伦巴,心头闪过的却是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改革开放前,亲不亲阶级分,所以,阿兰没有被争取过来而是被打死,蝴蝶迷干脆被杨子荣一刀从肩到胯劈成两段。 不过,消灭暗恋自己的女特务多少有违人情,所以新版《英雄虎胆》中,让阿兰在绝望中自杀了断,解决了不能丧失立场和觉悟,又避免直接杀死女特务伤害观众感情的矛盾。这是当代谍战剧的基本套路。▍新版《英雄虎胆》中的阿兰 但是,偶尔也有涉世不深的女特务被我侦查员成功转化的案例,只是这些丧失立场原则的片子,几乎都是出自北上淘金的港台导演之手。 由于由党性约束,我男主角既不能对女特务动真情,又不能像邦德一样逢场作戏随时宽衣解带,在今天的观众看来多少是个遗憾。 这个遗憾被《五号特工组》巧妙解决——该特工组由我党间接组织指挥,但成员却无一党员,所以,原为国民政府驻日本武官的男主角马云飞,在第一集刚出场 20 分钟,就把赴任日军上海宪兵司令部特高课课长的酒井美惠子在火车上给邦德了。▍“马先生是不是每次旅行都有艳遇呀?” 女特务必须有超现实的性感。改革开放前,荧幕中的正面女性形象,除《五朵金花》这种少数例外,很难引来求爱信,而女特务阿兰却是那个年代最广大中国男性的梦中情人。 漂亮并非关键。阿兰身上的时尚、文艺,妩媚、妙曼的身姿,慵懒而略带桀骜不驯的性感,当时只有在女特务身上才能合法出现。阿兰是超现实的性感。 女特务是性感引领者。1981 年版的电视剧《敌营十八年》中,女特务第一次引诱正派男主角把地点选在河边,身穿当时尚属暴露的泳装,使劲对男主角抛媚眼。 今天的谍战剧很少出现阿兰式女特务,因为阿兰式的柔弱、易支配、缺少野心并不符合流行口味,于是,全能型女特务登场。 她们能在妩媚与刚健、马靴制服与时尚达人、玉面佳人和冷面杀手之间自由切换,她们枪法百发百中,往往还能使暗器,她们肩负重任却能自由行动,即便剧情需要她们父母双亡也往往出身豪门。最新的女特务组合团体,至少一个是顶级海龟精英。 迷人的女特务 男性天然喜欢女特务戏。 女特务的标准形象从来就是行为放荡的。女特务戏会自动把男性导入短期择偶策略状态,这时他们会放宽对配偶的标准,以猎取更多性伴侣;此时男性不愿选择一本正经、行为保守、性欲冷淡的女性,更偏好行为放荡、性欲较强、经验丰富的女性,这暗示她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性接触。 在男性心目中,最能体现东方女性之美的服装是旗袍,但比旗袍更能衬托女性之美的,是中国影视为女特务定制的制服。对制服控来说,军装美女远比护士装、修女装、学生装更具诱惑力。▍《沙家浜》剧照 军人制服是危险和禁忌的象征,而神秘情报机关则是最顶级的危险和禁忌。在危险和禁忌中与女特务酝酿发酵的情愫,注定最终不会有善果,但这种危险的情感游戏,在观众入戏时,会有类似辣椒刺激味蕾带来的欣快感。 为什么经典的国民党女特务形象,几乎都集中在 1945 年之后,最主要的原因是船型帽和掐腰、包臀的美式军服抗战结束后才全面普及,而此前国民党军的制服,无论是布料还是式样都无法展现女性的妙曼身姿。 不过,现在女特务不必只出现在内战期间了,因为内战之前女特务的制服不好看的问题已被解决,因为国民党当时的军服已经改成了这种式样:▍葛天身上的新版抗战时期国军制服
吓死人的广州美食…… 本来嘛,“食在广州”,国人皆向往之。但有些广州话食品名,在外省人看来听来,却有点吓人或难听。这些名堂,笔者并无一一考据其来历,略略从字面上点评之。 煲仔饭 本来就是普通的小砂锅饭,但外省人看来,“仔”不是你的孩子吗?把“仔”煮进饭里?怎么回事? 人头饭 意思是要求服务员按人数来每人一碗饭,不知怎的变成这么駭人。 油炸鬼 这倒是有来历的,把大奸臣秦侩夫妇捆在一起放进油镬炸。而北人看来,油条就是油条,为何叫得如此可怕? 面屎 豆酱就是了,何必跟“屎”联系起来? 蚝屎 干蚝,又跟“屎”联系上了。其实,这个与上面“面屎”书面写法“面豉”一样,写作“蚝豉”;明明“豉”只有[xi6]读音,没有[xi2](屎)读音,但口语偏要称“屎”。 鸡仔饼 用肥肉作馅烤烘而成的甜脆饼,是广府特产。可能形似小鸡罢。 老婆饼 把老婆整成饼,也够“折堕”的。 肚脐饼 一种广府传统的儿童食品,形似肚脐。 拆口枣 北方叫“笑口枣”,为何会把嘴巴“拆”掉? 拉面 要知道,北方人将“屙”叫做“拉”。 屎坑粉 本以为有人故意起这个令人倒胃口的名字“搏出位”,岂料一查资料,竟然是广府西关传统美食!“明记屎坑粉”店每天都食客盈门,不少是矜持的女白领。据说其祖店就开在厕所旁边。明记屎坑粉 鸡屎果 番石榴就是了,不知是否因透熟的番石榴内里像鸡屎而得此俗称;令人吃的时候容易联想到恶心的“麻溏鸡屎”(鸡拉稀)。 猫屎果 榴莲也。喜欢吃的人绝对不会这样叫的,但讨厌吃的人就这样叫了,认为榴莲“一朕猫屎随”。 蛇果 这种漂亮的美国红苹果其实与“蛇”八竿子打不着,其正规的英文名为delicious(可口),香港人取其词尾音译,读成“蛇”,是个外来词。 濑尿虾 学名虾蛄;难听是难听点,但北方的饭店也跟着这样叫了,奈何? 白斩狗 白切狗肉;但给人印象是残忍地杀狗。 沙虫 学名“方格星虫”,味道鲜美。但这个广州话名字吃的时候会令人联想到另一种“沙虫”——孑孓(蚊子的幼虫)。 猪乸菜 好好的“莙荙菜”起个这么难听的俗名。 拉肠 好吃的布拉肠粉却使用这样的简称,未吃过的人单从字面上想像,要多恶心有多恶心。 炸鬼肠 把油炸鬼裹进肠粉中,挺好吃的,也称“炸面肠”,可许多人偏要叫这个駭人的名字。拉肠(炸鬼肠) 口水鸡 本属著名川菜,广式口水鸡没有那么麻辣,只是微辣,味道不错;其命名本来含“令人流口水”之意,但这样叫法似有点不雅。 手撕鸡 给人的印象是抓住俩鸡脚,把鸡活活撕开两半,挺残忍的。 老鼠斑 石斑鱼中的极品,超级美味,市场价上千元一斤;却有着一个令人恶心的名字。老鼠斑 生抽、老抽 叫“酱油”或者“豉油”就罢了,为何还要分开叫?令人联想到朱元璋当年对付贪官的酷刑——抽筋剥皮后倒吊在枯井里,活的贪官固然要“鉴生”(活活地)来“抽”,老的贪官也要“抽”。 臭屁醋 又叫“长寿醋”,但广州乃至珠三角的专卖店,都绝对称臭屁醋而不称长寿醋,因打开醋坛就有一股臭屁味,但吃起来很香。与著名的甜醋一样,用之煲猪脚、蛋、姜,是绝好的保健食品。
古老的传说:过年,是为了纪念那个叫“年”的孩子……   提起过年,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会过年,年这个字,又是怎么来的……   “过年”起源于我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起初日期并不固定,秦朝之前先后规定过12月、11月、10月的第一天“过年”,直到汉武帝实行“太初历”才正式确定在正月初一。从殷商至清朝,“过年”有“元辰”、“岁朝”、“元日”、“元旦”等多个名称。   而神话传说更是有一种说法,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   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   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地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   子夜,夕果然来了,一声巨吼,就吓得人瑟瑟发抖,后来那个孩子讲碎竹节扔到火里面,发出噼里啪啦的爆炸声,这种声音将夕吓住了……   孩子见夕吓的僵直,号召相亲一起扔竹节到火里面,夕趁机用角将那个孩子顶了起来……   乡亲们响应孩子的号召,将岁竹节扔到活力,顿时各种爆炸声音出现……   “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很快离开了村子,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可惜那个孩子,却没能挺过去,最后死了……   而这个孩子的名字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三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   而年被人所记住,岁腊月三十叫过年,又叫除夕。   过年自然是为了纪念那个孩子,除夕,就是为了想要除掉那个怪兽--夕!
日本啃老现象严重:中年啃老严重啥也不干家里蹲着   日本啃老现象严重,大多数人早已习以为常了。目前日本啃老人数正在不断增加。8050是这个现象的代名词,意为80岁的父母照顾50岁的子女。据悉,40至46岁的“蛰居族”估计达到61.3万人,超过了15至39岁的54.1万人。   日本啃老现象严重足不出户家里蹲着   在日本,啃老族的寄生现象已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日本内阁府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日本40-64岁人群中,和家人以外的人超过半年以上没有交流、长年呆在家中的废宅推测有61.3万人,其中有一多半人宅龄超过7年,3人中有1人依靠高龄父母的经济来源生活。   近日,家住日本群马县高崎市的的一位60岁女性来到咨询机构求助。她表示,家中的次子年近40岁,已超过10年时间不出自己房间,叫他也不理。随着年纪增长,做父母的年老体衰了,不知道要照顾次子到什么时候。次子本人应该也担心这个问题吧。如果不现在做些什么的话,将来可怎么办……   咨询机构的负责人中泽充宏从5年前开始接触此类问题,他表示,自己经常接待这样的母亲,她们都有长期家里蹲的儿子,并向其咨询孩子不出房间、长年没有工作这样的问题。还有许多家长,因为问题变得严重,也不愿同周围的人商量。等照顾这些啃老族的家人年纪大了,相继去世,此类问题将变成严峻的社会问题。   谈及啃老族不出房间的原因,日媒称,往往当事人和家人都无法解释,或者无法想出解决之道。医生检查过一些啃老族,发现他们往往患有综合失调症、自闭症、惊恐障碍等症状。高崎市渡边医院院长渡边俊之说:家人首先应该就此情况和第三方商谈,改变家中环境最为重要。   日媒称,8050是啃老族寄生现象的代名词,意为80岁的父母照顾50岁的子女。据日本总务省调查,目前日本35-59岁的中年啃老族有123万人,是15-34岁的青年啃老族的2.2倍。为解决日益严重的8050问题,2018年,日本政府拨款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800万元)专门解决这一难题。   日本大龄啃老族引发社会问题   据悉,目前日本啃老人数正在不断增加。8050是这个现象的代名词,意为80岁的父母照顾50岁的子女。内阁府3月29日发表的调查显示,40至46岁的“蛰居族”估计达到61.3万人,超过了15至39岁的54.1万人。   据悉,早稻田大学专家关水称,日本人个体的价值体现在遵守群体规则的能力上,蛰居族大部分是那些无法实现这样价值的人。还有分析称,中高年蛰居族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大量企业倒闭和裁员导致出现了就职冰河期。当时刚毕业的学生们找不到稳定工作,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只能靠打零工度日,有的人甚至从此不再迈出家门,与社会隔绝。
2018年世界各国购买力平价GDP排名 1、中国:251029.2亿美元 2、美国:201999.6亿美元 3、印度:103395.5亿美元 4、日本:55458.8亿美元 5、德国:43081亿美元 6、俄罗斯:41428.5亿美元 7、印度尼西亚:34811.1亿美元 8、巴西:33304.6亿美元 9、英国:29800.9亿美元 10、法国:29320.7亿美元 11、墨西哥:24982亿美元 12、意大利:23783亿美元 13、土耳其:22498.6亿美元 14、韩国:21271.6亿美元 15、西班牙:18481.3亿美元 16、沙特阿拉伯:18445.6亿美元 17、加拿大:18361.2亿美元 18、伊朗:17249.5亿美元 19、泰国:12961亿美元 20、澳大利亚:12960.8亿美元 21、埃及:12768.2亿美元 22、中国台湾:12204.7亿美元 23、波兰:11702.1亿美元 24、尼日利亚:11616.9亿美元 25、巴基斯坦:11368.8亿美元 26、马来西亚:9889.93亿美元 27、荷兰:9570.56亿美元 28、阿根廷:9524.64亿美元 29、菲律宾:9512.24亿美元 30、南非:7801.47亿美元 31、孟加拉国:7488.11亿美元 32、哥伦比亚:7470.24亿美元 33、阿闻酋:7290.43亿美元 34、越南:6977.52亿美元 35、伊拉克:6932.77亿美元 36、阿尔及利亚:6463.72亿美元 37、比利时:5454.38亿美元 38、瑞典:5445.16亿美元 39、新加坡:5374.47亿美元 40、瑞士:5336.82亿美元 41、哈萨克斯坦:4971.78亿美元 42、香港:4740.52亿美元 43、智利:4724.13亿美元 44、奥地利:4507.09亿美元 45、秘鲁:4491.53亿美元 46、捷克:3896.46亿美元 47、挪威:3894.47亿美元 48、乌克兰:3854.19亿美元 49、委内瑞拉:3731.19亿美元 50、爱尔兰:3633.97亿美元 51、缅甸:3629.69亿美元 52、卡塔尔:3591.63亿美元 53、以色列:3325.41亿美元 54、葡萄牙:3237.58亿美元 55、科威特:3210.49亿美元 56、摩洛哥:3152.42亿美元 57、希腊:3134.04亿美元 58、匈牙利:2989.25亿美元 59、斯里兰卡:2971.83亿美元 60、丹麦:2963.71亿美元 61、芬兰:2529.28亿美元 62、乌兹别克斯坦:2396.64亿美元 63、埃塞俄比亚:2164.49亿美元 64、安哥拉:1987.65亿美元 65、阿曼:1986.99亿美元 66、苏丹:1973.39亿美元 67、新西兰:1951.03亿美元 68、厄瓜多尔:1932.21亿美元 69、斯洛伐克:1888.67亿美元 70、多米尼加共和国:1861.28亿美元 71、白俄罗斯:1805.26亿美元 72、坦桑尼亚:1773.21亿美元 73、肯尼亚:1756.59亿美元 74、阿塞拜疆:1722.3亿美元 75、保加利亚:1603.02亿美元 76、危地马拉:1457.12亿美元 77、加纳:1444.94亿美元 78、突尼斯:1427.55亿美元 79、波多黎各:1265.47亿美元 80、土库曼斯坦:1121.25亿美元 81、巴拿马:1070.37亿美元 82、科特迪瓦:1053.39亿美元 83、克罗地亚:1048.56亿美元 84、立陶宛:955.91亿美元 85、乌干达:950.67亿美元 86、约旦:930.44亿美元 87、黎巴嫩:913.84亿美元 88、玻利维亚:885.29亿美元 89、喀麦隆:869.36亿美元 90、利比亚:844.29亿美元 91、尼泊尔:840.44亿美元 92、乌拉圭:824.06亿美元 93、澳门:802.48亿美元 94、也门:762.97亿美元 95、斯洛文尼亚:735.35亿美元 96、赞比亚:733.91亿美元 97、阿富汗:729.85亿美元 98、巴林:723.66亿美元 99、巴拉圭:721.37亿美元 100、柬埔寨:698.84亿美元 101、卢森堡:680.27亿美元 102、萨尔瓦多:592.26亿美元 103、拉脱维亚:566.41亿美元 104、老挝:536.26亿美元 105、洪都拉斯:482.38亿美元 106、塞内加尔:469.95亿美元 107、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458.58亿美元 108、特立尼达和多巴哥:444.16亿美元 109、马里:438.6亿美元 110、爱沙尼亚:435.67亿美元 111、马达加斯加:427.36亿美元 112、博茨瓦纳:422.63亿美元 113、格鲁吉亚:417.5亿美元 114、蒙古:401.34亿美元 115、莫桑比克:401.25亿美元 116、布基纳法索:387.53亿美元 117、尼加拉瓜:385.14亿美元 118、加蓬:384.6亿美元 119、阿尔巴尼亚:379.23亿美元 120、津巴布韦:348.22亿美元 121、文莱:337.56亿美元 122、马斯顿:331.96亿美元 123、塞浦路斯:326.24亿美元 124、巴布亚新几内亚:323.63亿美元 125、乍得:309.51亿美元 126、刚果:305.62亿美元 127、塔吉克斯坦:293.33亿美元 128、毛里求斯:290.93亿美元 129、亚美尼亚:285.45亿美元 130、几内亚:285.24亿美元 131、纳米比亚:282.38亿美元 132、赤道几内亚:276.11亿美元 133、牙买加:273.32亿美元 134、贝宁:273.3亿美元 135、卢旺达:268.01亿美元 136、马拉维:240.5亿美元 137、吉尔吉斯斯坦:239.53亿美元 138、尼日尔:230.85亿美元 139、摩尔多瓦:212.11亿美元 140、海地:208.76亿美元 141、马耳他:197.21亿美元 142、冰岛:186.63亿美元 143、索马里:184.38亿美元 144、毛里塔尼亚:182.39亿美元 145、多哥:133.46亿美元 146、塞拉利昂:127.12亿美元 147、斯威士兰:114.5亿美元 148、厄立特里亚:101.76亿美元 149、巴哈马:97.58亿美元 150、斐济:91.23亿美元 151、苏里南:81.76亿美元 152、布隆迪:81.53亿美元 153、不丹:79.48亿美元 154、莱索托:78.28亿美元 155、马尔代夫:73.58亿美元 156、圭亚那:67.24亿美元 157、巴巴多斯:50.41亿美元 158、利比里亚:41.4亿美元 159、吉布提:39.71亿美元 160、佛得角:39.63亿美元 161、冈比亚:37.81亿美元 162、中非:36.35亿美元 163、伯利兹:33.68亿美元 164、几内亚比绍:32.87亿美元 165、塞舌尔:28.57亿美元 166、安提瓜和巴布达:25.1亿美元 167、圣卢西亚:24.97亿美元 168、圣马力诺:21.51亿美元 169、格林纳达:16.58亿美元 170、圣基茨和尼维斯:16.12亿美元 171、科摩罗:14.03亿美元 172、所罗门群岛:13.84亿美元 173、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13.42亿美元 174、西萨摩亚:11.63亿美元 175、多米尼克:8.92亿美元 176、瓦努阿图:8.34亿美元 177、圣多美和普林西比:7.33亿美元 178、汤加:6.17亿美元 179、密克罗尼西亚:3.58亿美元 180、贝劳:3.23亿美元
无现金社会难以面对突发灾难   日本北海道强震引发了大规模断网断电,札幌市瞬间成了黑暗之都,期间,195万居民涌入超市和便利店购买生活物资。但那些平时只用手机支付的部分灾民,却丧失了支付能力,买不到生活所需。 9月6日,日本论坛匿名讨论版上出现了一篇疯狂吐槽电子支付的文章《只用电子支付的札幌人,完蛋了! 》,文中说:自己平时习惯使用Apple Pay(萍果支付),出门从不带钱包,也很少现金。当天凌晨,强震过后的札幌大范围停电,他检查了家中的冰箱,结果发现只剩了牛奶和蛋黄酱,于是急急忙忙赶往超市买生活物资。到超市后他发现自己身上根本没有现金,他拿着仅剩下62%电量的iPhone,茫然看着手机上Apple Pay的画面,感到了不安,等排队轮到他时,店员告知暂时无法使用电子支付,他去其它地方也一样用不了。当晚七点,他独自坐在家中,饿着肚子。由于取不了现金,电力也仍未恢复,有种一切都完蛋的感觉。   今年2月,瑞典央行行长Stefan Ingves就提出警告。他表示,无现金社会在面对战争或天灾时毫无抵抗性,庞大的社会金融体系将在瞬间崩塌。   “支付手段职能”是货币需要具有的四大职能之一,无现金支付也不过是“支付手段职能”的一种补充,因为其要借助特定的基础条件(电力、网络、基站等),代替不了现金支付。札幌人还是幸运的,地震给所有人上了一课,可以正确认识现金支付和无现金支付。   如果等到大规模战争爆发时,出现长时间断网、断电,遭遇会更惨重。
无现金社会难以面对突发灾难   日本北海道强震引发了大规模断网断电,札幌市瞬间成了黑暗之都,期间,195万居民涌入超市和便利店购买生活物资。但那些平时只用手机支付的部分灾民,却丧失了支付能力,买不到生活所需。 9月6日,日本论坛匿名讨论版上出现了一篇疯狂吐槽电子支付的文章《只用电子支付的札幌人,完蛋了! 》,文中说:自己平时习惯使用Apple Pay(萍果支付),出门从不带钱包,也很少现金。当天凌晨,强震过后的札幌大范围停电,他检查了家中的冰箱,结果发现只剩了牛奶和蛋黄酱,于是急急忙忙赶往超市买生活物资。到超市后他发现自己身上根本没有现金,他拿着仅剩下62%电量的iPhone,茫然看着手机上Apple Pay的画面,感到了不安,等排队轮到他时,店员告知暂时无法使用电子支付,他去其它地方也一样用不了。当晚七点,他独自坐在家中,饿着肚子。由于取不了现金,电力也仍未恢复,有种一切都完蛋的感觉。   今年2月,瑞典央行行长Stefan Ingves就提出警告。他表示,无现金社会在面对战争或天灾时毫无抵抗性,庞大的社会金融体系将在瞬间崩塌。   “支付手段职能”是货币需要具有的四大职能之一,无现金支付也不过是“支付手段职能”的一种补充,因为其要借助特定的基础条件(电力、网络、基站等),代替不了现金支付。札幌人还是幸运的,地震给所有人上了一课,可以正确认识现金支付和无现金支付。   如果等到大规模战争爆发时,出现长时间断网、断电,遭遇会更惨重。
无现金社会难以面对突发灾难   日本北海道强震引发了大规模断网断电,札幌市瞬间成了黑暗之都,期间,195万居民涌入超市和便利店购买生活物资。但那些平时只用手机支付的部分灾民,却丧失了支付能力,买不到生活所需。 9月6日,日本论坛匿名讨论版上出现了一篇疯狂吐槽电子支付的文章《只用电子支付的札幌人,完蛋了! 》,文中说:自己平时习惯使用Apple Pay(萍果支付),出门从不带钱包,也很少现金。当天凌晨,强震过后的札幌大范围停电,他检查了家中的冰箱,结果发现只剩了牛奶和蛋黄酱,于是急急忙忙赶往超市买生活物资。到超市后他发现自己身上根本没有现金,他拿着仅剩下62%电量的iPhone,茫然看着手机上Apple Pay的画面,感到了不安,等排队轮到他时,店员告知暂时无法使用电子支付,他去其它地方也一样用不了。当晚七点,他独自坐在家中,饿着肚子。由于取不了现金,电力也仍未恢复,有种一切都完蛋的感觉。   今年2月,瑞典央行行长Stefan Ingves就提出警告。他表示,无现金社会在面对战争或天灾时毫无抵抗性,庞大的社会金融体系将在瞬间崩塌。   “支付手段职能”是货币需要具有的四大职能之一,无现金支付也不过是“支付手段职能”的一种补充,因为其要借助特定的基础条件(电力、网络、基站等),代替不了现金支付。札幌人还是幸运的,地震给所有人上了一课,可以正确认识现金支付和无现金支付。   如果等到大规模战争爆发时,出现长时间断网、断电,遭遇会更惨重。
无现金社会难以面对突发灾难   日本北海道强震引发了大规模断网断电,札幌市瞬间成了黑暗之都,期间,195万居民涌入超市和便利店购买生活物资。但那些平时只用手机支付的部分灾民,却丧失了支付能力,买不到生活所需。 9月6日,日本论坛匿名讨论版上出现了一篇疯狂吐槽电子支付的文章《只用电子支付的札幌人,完蛋了! 》,文中说:自己平时习惯使用Apple Pay(萍果支付),出门从不带钱包,也很少现金。当天凌晨,强震过后的札幌大范围停电,他检查了家中的冰箱,结果发现只剩了牛奶和蛋黄酱,于是急急忙忙赶往超市买生活物资。到超市后他发现自己身上根本没有现金,他拿着仅剩下62%电量的iPhone,茫然看着手机上Apple Pay的画面,感到了不安,等排队轮到他时,店员告知暂时无法使用电子支付,他去其它地方也一样用不了。当晚七点,他独自坐在家中,饿着肚子。由于取不了现金,电力也仍未恢复,有种一切都完蛋的感觉。   今年2月,瑞典央行行长Stefan Ingves就提出警告。他表示,无现金社会在面对战争或天灾时毫无抵抗性,庞大的社会金融体系将在瞬间崩塌。   “支付手段职能”是货币需要具有的四大职能之一,无现金支付也不过是“支付手段职能”的一种补充,因为其要借助特定的基础条件(电力、网络、基站等),代替不了现金支付。札幌人还是幸运的,地震给所有人上了一课,可以正确认识现金支付和无现金支付。   如果等到大规模战争爆发时,出现长时间断网、断电,遭遇会更惨重。
文革见闻:购物排队(转) 作者:@木鹿寺   文革,小孩们最高兴,可以疯玩,再也不上学了   文革,流氓们也高兴,戴个袖标就可以抄家   我生于1960年,而文革肇端于1966年,我当时这个年纪,自然是没资格参与那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但是这个年纪恰好是个记忆鲜明的阶段,许多场景记得十分清晰,虽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多在今天看来那么莫名其妙的事情。   我想,我应该像一架录影机一样,只录下并回放当年的场景,让今天的人们自己去判断,文革究竟都干了些什么。而我自己,则尽量不掺杂我后来的判断和理解,以免影响别人的正确判断和理解。   下面我将把自己当年亲见亲历的事情,逐一复述出来,大致分为十个话题,每个话题划分成若干个故事段落,每个小段截成几个小段,以便阅读。   第一话题 购物排队   话说,现在人们已经很少见到当年几乎无处不在的排队场面了吧。而我少年时期,早早就必须经历这些生活内容,因为那时是物质极度短缺的年代的缘故。   计划经济的最明显特点就是一切都按照计划供应,所有生活必需品,无一不在国家严密掌控之下,因此,城镇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所有物资,都必须到指定的国营商店按照指标限制逐月购买,而农民则必须到所在的人民公社供销社购买。   计划供应,显著的特征就是票证。我记得当时家家户户的票证大致有以下几种:1、粮食证   2、购煤本   3、副食证   4、布票、棉花票   5、工业券   6、粮票   7、澡票、理发票、肥皂票   8、香烟票、白酒票   有时户口本也充当购物凭证。   先说说购买粮食,当时的居民,每家一个粮本,上边标注每个人的供应指标,最高指标26斤,这是成人的供应量,儿童出生后即有4斤,以后每两年增加一次,每次增加二斤,直至增到26斤最高限额为止。   我是怎么知道这么详细的呢?因为我好奇,而且有机会,老是排队,百无聊赖,就阅览粮站里唯一的文字栏目{当然毫无例外粮站里照样会有许多大幅口号标语},粮站按例会公布一些数据,大多是当月的供应比例,譬如小麦面粉30%,高粱面和红薯面玉米面70%等等。   平时也不觉得咋样,但每到春节可就热闹了,那个队排的呀,里三圈外三圈,盘成一个螺旋形人堆,因为粮站就那么大,只好就地排队,才盘成那样。   你要事前筹谋好要买的粮食品种、油品以及斤两,算好账目,拿好钱和粮本,不然营业员可不客气,谁也不想因此受到呵斥是吧。隔着巨大的柜台和高高的窗口,你又看不见营业员面庞,如果耳背你就更惨,况且你后边还有排队早就排的不耐烦了的他人,前后申斥的滋味,想想就让人毛骨悚然。   每次买粮食都很纠结,你一个人,自然难以操作那么多事项,好几个口袋都需要自备,好几个柜台窗口都要逐一走到,营业员给称好了,从里边往外倒,你得在外边下边的出口撑好袋口接粮食,扎好袋口,拿到外边,还须防着被人反手牵猪顺手牵羊,所以你会很着急,家里人怎么还不来接应,然而家里人也很纠结,去接应一次又一次,可那队伍怎么就不往前走呢?   次之该说说购买副食品了,城镇居民每年每人给一个二指宽的小本,里头是五十张票,从一号到五十号,分别供应豆芽、豆腐、凉粉、碱面儿、鸡蛋、猪肉、糖,或许还有大葱萝卜大白菜,但是这些号数并非固定,一般是当月才公布哪个号是糖票哪个号是凉粉……所以你或者事先打听好,或者干脆拿着全家的副食本儿,到排队时再打听,撕下来。   排队买副食,秩序不如买粮食,插队的太多,明明你是排在十号位置,可是半小时以后,越排越抽抽,你已然排到了三十几号。有时某人的熟人来了,自然就做人情,插到前边,后边的人多是敢怒不敢言;有的来排队的,看到实在等不了,便找个砖头,搁在地上,叮嘱后边那人给往前挪,后边那人也不好拒绝是吧。居然还有过大家相互讨论决定不让插队而抱住前边的人的事情,这倒有效,有的想插队的人只得悻悻作罢。   平时也就罢了,春节排队则必须全家上阵,除非你家里有人当了大官,高档特权,否则这个春节干脆甭过。不光购物排队,你还得洗个澡理个发什么的,哪样不排队呀?我父亲为理个发,曾经排了两天,第一天好不容易排到了跟前,下班了。   有一次春节,父亲交代我去买鱼,这个东西根本就没供应,买不到,也买不起,但是春节了,无论如何得让全家打打牙祭,于是我拿好了钱,说是三毛钱一斤,两块钱,打算买条三四斤的鱼,万一那条鱼大些,两块钱仍可应付是吧。   然而,我排了仨小时,绝望了,国营渔场一年就打这一次鱼,{当然特供除外}那场面,人山人海,根本挤不到跟前,远远看到,有些强横的人,居然是从人头顶上爬过去从小窗口里往里递钱得到票号,我才十来岁,这队还怎么排呀,几百米的队伍,排到跟前我也会挤扁了 ,于是这次排队失败。   另一次排队买肉,这个经历也十分难忘。那时人人都缺乏油水,每月每人半斤肉,哪能都吃肉啊,一般是指望买成肥肉,炼成大油,用它炒菜。然而那个时候,肥油可不是能轻易买到的,你或者托关系走后门,或者最笨的办法,早早排队,指望能稍稍挑拣一二。   肉铺八点开门,我六点就到,这该成了吧,前边只有十来个人,应该差不多了。到了八点半,仍未开门,斯时有人透漏,其实肉联的运输车早到了,但是肉铺里边的营业员们,忙于内部分赃,他们先把肉分类,肥的割下来称好放好,反正都是整数,最少半斤。他们每个人都有委托的关系,不把这些做得,你就等吧。   终于,九点,开门,号数靠前,然而到了跟前发现,肉架上一水儿红丫丫的,哪里有肥肉呢,全是瘦肉。{说明,那时可没有瘦肉精啊} 营业员毫不客气,用刀子拍打着被割的支离破碎的半扇肉猪,催促:快,要哪块?   哀求的口吻,给割点儿肥的吧{心里害怕,回家定然挨爸妈一顿恶吵}。营业员倒也爽利,嚓,一刀下去 ,这块就够肥的,包好,肉票和钱早准备好并交了过去 ,六毛六一斤,不差分毫。营业员高声喊喝:下一个   哈哈,记错了,猪肉是八毛,羊肉是九毛,六毛六是给老年人庆生买熟肉的吉利数字。   贫贱家庭哀事多,我家六口人,买到三斤大肉,拣肥些的炼成肥油,孰料炼好了往瓦罐里倒的时候,那瓦罐居然受热突然碎裂,全家那个月炒菜的油于是只得一再压缩。   没油水的日子,小孩们特别爱饿,往往不到开饭时间就饿的肚里发虚,于是就一再偷吃细粮和杂粮蒸成的馒头,母亲发现了,把馒头放篮子里高高挂起,但这也防不住 ,我弟兄几个支桌架凳,馒头仍旧减少。为了下月不至于紧张,母亲只得把馒头数好,这招儿生效,借给我弟兄几个胆子,也不敢偷吃了。   那年,粮站到了几桶芝麻酱,这可是稀罕物,时常不见,这次意外的是,粮站不知什么原因,这批芝麻酱不在粮站发售,而是挪到居民大院,也就是我家所在的院子里,这回我家捷足先登,早早买到,一人二两,我家六口人,一斤二两,搞定。   两天后,再来的人惨兮兮了,芝麻酱发售完毕,下回是何时,答曰:没了   芝麻酱这东西,不在平常供应之列,所以并无票证, 然而办法多了,户口本儿派上用场,后边的空白页,似乎就专为此设,盖上个蓝色小戳,表示你已经买过了,于是户口本儿后边那两页,密密麻麻,盖满了形形色色的戳印。   谁家若生个小孩,想订牛奶,那得申请,批准了的话,即可得到仨月半年的牛奶供应,每天半斤,先把钱和申请批准证明换成奶票,然后每天早晨在自家附近街口等着排队就是了。   那年,我有个表哥生了双胞胎,表嫂又没奶水,可把人急坏了,表哥无奈,想尽办法买到了一只奶羊,然而羊奶腥膻,小孩子不喝,表哥进城来求我母亲,我母亲是他舅母,总得帮着想想办法吧。我妈先后找了好多人家,用自家的其它票证交换到十斤糖票,表哥那对龙凤双胞胎才活了下来,现在也都四十多岁的人了。   说道排队,想起记忆最伸的一件事来,大约1971年吧,百货店来了一批缝纫机,恰好当时正在开展反走后门运动,百货店决定公开发售,这个信息被人透漏出来,我妈听说了,决定吧积攒了几年的钱用来买台缝纫机,所以就让我去排队,这个队我排了三个日夜,尽管期间我妈下了班也会来替我,但我熬夜仍旧把眼睛熬烂了。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我是不是太啰嗦了?往下就简约些写吧。
文革见闻(转)   按时间顺序,趣谈几个亲历亲闻的事   一、最早的一件事,发生于1973年初,这年我们在郑州集训,我们单位一个发育的早些的男性学员,给一个大他至少四岁的女性学员写了一封情书,信中约定要在周日去新通桥下约会。这封信被女学员交给了领导,领导因此召集全体大会进行批斗,那个才十多岁的男同事因此大大地露脸了一回   不巧的是,次年,他俩同时被调离了原单位,又同时调入了同一个新单位,按说可够有缘分的吧,然而他俩却再也没发生故事,虽然他俩各自都发生了许多桃色事件   二、1975年五六月份,我们下乡去了拉萨东边近百公里的墨竹工卡县巴洛区扎西岗公社第六生产队,目的一是接受思想锻炼,接受贫下中牧的教育;二是为了落实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要在1980年实现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宏伟目标蓝图。接近年底时候,进一步要求我们去实行“四同”,即:与贫下中牧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因此指定我们去往第五生产队,住进各个藏族社员家庭   四同时间限定为十天,因而我们每个人都自带以下物资给所住家庭:   1、十斤面粉   2、一斤清油   3、一斤大米   4、一斤盐巴   5、一块钱{权充茶叶钱,藏族不喝白开水}   第五生产队离开川藏公路旁边巴洛区区政府和扎西岗公社所在地,往南顺着一条大川走约十公里,山沟的尽头那一座村落,抬眼望去,村的背后就是终年不化的大雪山了,这地区人们所吃的水就是这雪山融化了的雪水,然而这个村子吃的却是泉水。泉眼不大,每天早晨由“阿贾”或“阿贾拉”{分别是姑娘和大嫂的意思}用背负着的半扁半圆的水桶背水,我们既然去到了人家,自然就担起了背水义务,然而在泉眼旁边,阿贾和阿贾拉们总是掩嘴嗤笑,在她们看来,哪有男人背水的?还有,水桶的下边咯在腰窝。上边则是一条牛毛绳勒在胸前,头几次背水时候掌握不住要领,泉水总是从桶口溅出来撒进脖颈,西藏大冬天的,冷飕飕难受好久,要靠自然暖干   十天里,干什么活儿呢?学大寨,平整土地,依然是为几年后的农业机械化做准备。冬天天干,尘土飞扬,个个都荡成了土人儿。吃什么呢?就在田间,指定两个弱劳力凑在溪边,用大平锅烧茶,我们的户主们,按着人口,包括我们,在锅盖上放上茶叶和盐巴,看吧,户主们有的大方,有的吝啬,各自掏出腰间的几个布袋,捏出一撮茶末、一撮盐巴,最终倒进大锅,统一煮茶。户主们的腰间还有其它布袋,包括鼻烟壶、糌粑,以及火镰、藏刀,妇女们则另有些嘟噜挂刷的饰物。这个时期,藏族社员生活相当贫困,一般人家喝不起酥油茶,只能就着清茶吃那掺有豌豆的糌粑,之所以掺有豌豆,那是为了增加力气,牲口也同样需要增加豌豆,不然牲口也干不动。我们也只能跟着户主,吃糌粑,喝清茶   只喝清茶吃糌粑,明显会缺乏绿色素,我们因此常年嘴巴裂开口子,始终都长不上,而藏族是怎么克服的呢?一般说,只要有足够的酥油,就不会有上述困境。但我们所去的人家,条件参差不齐,待人高低有别,因此我们这些同一单位的人,在那些天里的生活也就差别颇大,住进队长家里的,自不必说,不至于差到哪里,最优越的一家,居然是一家屠夫,那家几乎天天吃肉,而我们这家,则只吃过几次“土巴”,晚间,女户主将一个牛粪火搬到我们屋里,搁上一个瓦罐,里头是些萝卜丝,还搅进些面糊,点一点儿牛油和盐巴,倒也咸咸的、香香的,只有一次我碗里喝不动了,凑着酥油灯惨淡的灯明以看,碗底是一层泥沙,难怪总喝不动它   在我们去这个村的前不久,有一个同为我们系统的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社教队”在这个村里工作,社教队权力很大,社员们见了他们犹如寒蝉一般。有一次开大会,女社员们嘻嘻哈哈太不成话,一个社教队员冲进人堆,老鹰抓小鸡似的,提溜出来一个扔在地上,其它女社员们立刻老实了不再喧闹   这个社教队有个队员,年届四十,与一个不到二十的姑娘发生了关系,事发后队员被遣回单位拉倒。我们有机会上到那个楼的楼顶,有人指给我们看,就在那边俩人怎么怎么做事,怎么,怎么只有一件军大衣,怎么在那么冷的楼顶折腾   孰料事情远还没完,后来那个姑娘一家带着姑娘去往拉萨,说是生了个孩子,要求结婚。当然结婚是不可能的,就像一个现代城市白领突然被宣布要与一个非洲原始部落的土著姑娘结婚一样,谁都知道那不可现象。领导最终裁定:由那工作队员一次性给付400元,养活那孩子至十八岁,同时给以党纪处分和行政记过   三、到了1978年,人们由保守而开明,女生们也大了胆子起来,一个女同事竟然夜不归宿,去到另一个单位与他的男朋友做彻夜之欢。这还了得,我们单位领导大怒,指派一群人,开了新配给的大巴车去那单位捉奸。捉奸是成功了,然而怎么处理却犯了难,女同事之愤怒可想而知,质问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跟自己男朋友**碍着谁了?   领导这下反倒没词了,期期艾艾地无言以对 作者:@mulusi
中国小学生日均劳作12分钟 为美国小学生六分之一   来源:半月谈  作者:王莹、郑天虹、蒋芳   国内外相关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半月谈记者在部分省份采访了解到,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时间、劳动能力“双赤字”情况突出。   “没时间”“不会劳动”   “孩子在家基本没什么劳动,每天吃饭要家长盛,书包也要妈妈收拾。他自己能穿衣服、洗漱我就知足了。”“孩子能自己洗澡洗内衣,我规定她每周洗一次碗,此外就没有别的家务劳动了。”记者随机采访家长、学生了解到,经常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碗的小学生不足三成,会包饺子、炒鸡蛋的小学生不足一成,学生日均家务劳动时间不足10分钟。   孩子为何不做家务?很多学生、家长坦言,不是“不爱劳动”,而是“没时间”“不会劳动”。   “妈妈根本不让我劳动,就是让我好好学习,把作业写完就行。有时候想帮他们洗碗,他们说这些活儿都是大人干的,你赶紧进屋写作业去吧。”一名三年级小学生说。   “如果没有那么多学习任务,就有时间做家务,我觉得我儿子就很愿意洗水果,做水果拼盘。但现在的情况是,连补习班的作业都写不完,哪有时间做家务。”沈阳家长田女士说。   一些中小学生表示,学校寒暑假作业中有“帮妈妈做家务”“养动植物”“学习包饺子”等内容。一般来说,只有在假期,家长为了孩子完成作业才让其帮忙干家务,平时不会主动让孩子劳动。   记者在部分小学采访发现,学生不会包书皮、不会整理书包、不会叠衣服、不会缝扣子的情况并不罕见。甚至有一些五六年级男生不会系鞋带,缝扣子连穿针都不会。   “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缺失问题,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辽宁一名专家表示,某县妇联对一所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做过一次调查,从没洗过衣服的占79%,不会或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气炉的占67%。   课本化、游戏化、表面化   在学校,劳动教育情况也不尽如人意。记者在一些小学了解到,学校当前的劳动课实际是“综合实践课”。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学期10课时,每周不足1课时,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   其中,真正动手实践的内容并不多。记者翻阅了四年级(下)和六年级(下)两本教材发现,每本教材有10节课目录,其中只有约四分之一为动手的活动,如四年级教材有“神奇的针线”“玩陀螺”;六年级教材有“一起做紫菜包饭”“玩泥巴”等,其他多是“春季常见流行病的调查”“母校情”“地震有前兆吗”等常识性课程。   多地教育部门调查显示,学校劳动教育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绝大多数学校仅满足于开了课、完成课时,劳动教育课本化、游戏化、表面化现象突出。许多学校以学生安全为由,以课代劳、以教代劳、以说代劳、以画代劳普遍存在。由于担心劳动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学校一般通过安排手工制作、课堂操作等活动来组织劳动课教学,离“出出力、流流汗”的劳动体验要求相差甚远。   此外,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扩大,过去学校有岗位责任制,每个班要包一块区域的卫生,而现在走廊、卫生间、窗户等都有专门保洁人员负责,学生担任值日生的工作量大幅“缩水”,只是简单的擦黑板、扫地、擦窗台等。   更有甚者,为了不耽误孩子放学,有的学校花班费雇人打扫教室,直接替代了学生早晚值日劳动。   社会实践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校外劳动资源同样匮乏。在一些城市,过去的学农学工学军基地变成了综合实践基地,分中学生和小学生基地两种。综合实践基地内部设置比较完善,有书法、剪纸、手工编织多种课程,集艺术教育、科普教育、劳动教育、生命教育于一体。但目前的情况是,因场地有限,学生众多,小学阶段往往只有三四年级的学生每学期可以去实践基地活动一天。   学农基地稀缺是各地普遍面临的情况。江苏省第一家农村社会实践基地——行知基地,是农事劳动基地,里面有30余亩果园、茶园等,加上150亩荷花园,已经累计接待了近40万名中外学生来这里参加劳动。记者在这里看到,墙上挂了30多所南京中小学的实践基地牌子。   “学生来的数量是不少,但具体到个人,可能整个初中或高中阶段也就来个三五天。劳动教育不可能光靠基地,更多的还在平时生活中。”南京行知教育集团校长杨瑞清说。   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朱焱认为,现有的生态园让学生们短期劳动或者研学,收效甚微。很多学校的学生是带着优越感、怀着春游心态来走马观花一下,最后对整个播种、生长、收获过程还是不甚了了。“只有自己参与劳动,才能体会到即使养棵花也是不容易的。”   采访中,很多学生没有参加过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辽宁鞍山市呼吸联盟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伊成略多次组织城市志愿者家庭到农村和贫困家庭对接,开展志愿服务。他介绍,很多参加活动的孩子已经是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生,却是第一次下乡,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有孩子以为西红柿是长在树上的,有孩子第一次看到了只在书上、电视上见过的鸡、鹅、猪……孩子们第一次用压水井浇地、去采摘果子,都特别兴奋。”   受人力、安全隐患等问题所限,大部分社区没有专门对接学校开展活动。一名小学校长说,学校组织社区实践目前大多带有偶然性和随机性,没有形成常态机制。
中国小学生日均劳作12分钟 为美国小学生六分之一   来源:半月谈  作者:王莹、郑天虹、蒋芳   国内外相关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半月谈记者在部分省份采访了解到,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时间、劳动能力“双赤字”情况突出。   “没时间”“不会劳动”   “孩子在家基本没什么劳动,每天吃饭要家长盛,书包也要妈妈收拾。他自己能穿衣服、洗漱我就知足了。”“孩子能自己洗澡洗内衣,我规定她每周洗一次碗,此外就没有别的家务劳动了。”记者随机采访家长、学生了解到,经常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碗的小学生不足三成,会包饺子、炒鸡蛋的小学生不足一成,学生日均家务劳动时间不足10分钟。   孩子为何不做家务?很多学生、家长坦言,不是“不爱劳动”,而是“没时间”“不会劳动”。   “妈妈根本不让我劳动,就是让我好好学习,把作业写完就行。有时候想帮他们洗碗,他们说这些活儿都是大人干的,你赶紧进屋写作业去吧。”一名三年级小学生说。   “如果没有那么多学习任务,就有时间做家务,我觉得我儿子就很愿意洗水果,做水果拼盘。但现在的情况是,连补习班的作业都写不完,哪有时间做家务。”沈阳家长田女士说。   一些中小学生表示,学校寒暑假作业中有“帮妈妈做家务”“养动植物”“学习包饺子”等内容。一般来说,只有在假期,家长为了孩子完成作业才让其帮忙干家务,平时不会主动让孩子劳动。   记者在部分小学采访发现,学生不会包书皮、不会整理书包、不会叠衣服、不会缝扣子的情况并不罕见。甚至有一些五六年级男生不会系鞋带,缝扣子连穿针都不会。   “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缺失问题,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辽宁一名专家表示,某县妇联对一所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做过一次调查,从没洗过衣服的占79%,不会或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气炉的占67%。   课本化、游戏化、表面化   在学校,劳动教育情况也不尽如人意。记者在一些小学了解到,学校当前的劳动课实际是“综合实践课”。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学期10课时,每周不足1课时,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   其中,真正动手实践的内容并不多。记者翻阅了四年级(下)和六年级(下)两本教材发现,每本教材有10节课目录,其中只有约四分之一为动手的活动,如四年级教材有“神奇的针线”“玩陀螺”;六年级教材有“一起做紫菜包饭”“玩泥巴”等,其他多是“春季常见流行病的调查”“母校情”“地震有前兆吗”等常识性课程。   多地教育部门调查显示,学校劳动教育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绝大多数学校仅满足于开了课、完成课时,劳动教育课本化、游戏化、表面化现象突出。许多学校以学生安全为由,以课代劳、以教代劳、以说代劳、以画代劳普遍存在。由于担心劳动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学校一般通过安排手工制作、课堂操作等活动来组织劳动课教学,离“出出力、流流汗”的劳动体验要求相差甚远。   此外,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扩大,过去学校有岗位责任制,每个班要包一块区域的卫生,而现在走廊、卫生间、窗户等都有专门保洁人员负责,学生担任值日生的工作量大幅“缩水”,只是简单的擦黑板、扫地、擦窗台等。   更有甚者,为了不耽误孩子放学,有的学校花班费雇人打扫教室,直接替代了学生早晚值日劳动。   社会实践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校外劳动资源同样匮乏。在一些城市,过去的学农学工学军基地变成了综合实践基地,分中学生和小学生基地两种。综合实践基地内部设置比较完善,有书法、剪纸、手工编织多种课程,集艺术教育、科普教育、劳动教育、生命教育于一体。但目前的情况是,因场地有限,学生众多,小学阶段往往只有三四年级的学生每学期可以去实践基地活动一天。   学农基地稀缺是各地普遍面临的情况。江苏省第一家农村社会实践基地——行知基地,是农事劳动基地,里面有30余亩果园、茶园等,加上150亩荷花园,已经累计接待了近40万名中外学生来这里参加劳动。记者在这里看到,墙上挂了30多所南京中小学的实践基地牌子。   “学生来的数量是不少,但具体到个人,可能整个初中或高中阶段也就来个三五天。劳动教育不可能光靠基地,更多的还在平时生活中。”南京行知教育集团校长杨瑞清说。   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朱焱认为,现有的生态园让学生们短期劳动或者研学,收效甚微。很多学校的学生是带着优越感、怀着春游心态来走马观花一下,最后对整个播种、生长、收获过程还是不甚了了。“只有自己参与劳动,才能体会到即使养棵花也是不容易的。”   采访中,很多学生没有参加过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辽宁鞍山市呼吸联盟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伊成略多次组织城市志愿者家庭到农村和贫困家庭对接,开展志愿服务。他介绍,很多参加活动的孩子已经是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生,却是第一次下乡,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有孩子以为西红柿是长在树上的,有孩子第一次看到了只在书上、电视上见过的鸡、鹅、猪……孩子们第一次用压水井浇地、去采摘果子,都特别兴奋。”   受人力、安全隐患等问题所限,大部分社区没有专门对接学校开展活动。一名小学校长说,学校组织社区实践目前大多带有偶然性和随机性,没有形成常态机制。
中国小学生日均劳作12分钟 为美国小学生六分之一   来源:半月谈  作者:王莹、郑天虹、蒋芳   国内外相关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半月谈记者在部分省份采访了解到,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时间、劳动能力“双赤字”情况突出。   “没时间”“不会劳动”   “孩子在家基本没什么劳动,每天吃饭要家长盛,书包也要妈妈收拾。他自己能穿衣服、洗漱我就知足了。”“孩子能自己洗澡洗内衣,我规定她每周洗一次碗,此外就没有别的家务劳动了。”记者随机采访家长、学生了解到,经常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碗的小学生不足三成,会包饺子、炒鸡蛋的小学生不足一成,学生日均家务劳动时间不足10分钟。   孩子为何不做家务?很多学生、家长坦言,不是“不爱劳动”,而是“没时间”“不会劳动”。   “妈妈根本不让我劳动,就是让我好好学习,把作业写完就行。有时候想帮他们洗碗,他们说这些活儿都是大人干的,你赶紧进屋写作业去吧。”一名三年级小学生说。   “如果没有那么多学习任务,就有时间做家务,我觉得我儿子就很愿意洗水果,做水果拼盘。但现在的情况是,连补习班的作业都写不完,哪有时间做家务。”沈阳家长田女士说。   一些中小学生表示,学校寒暑假作业中有“帮妈妈做家务”“养动植物”“学习包饺子”等内容。一般来说,只有在假期,家长为了孩子完成作业才让其帮忙干家务,平时不会主动让孩子劳动。   记者在部分小学采访发现,学生不会包书皮、不会整理书包、不会叠衣服、不会缝扣子的情况并不罕见。甚至有一些五六年级男生不会系鞋带,缝扣子连穿针都不会。   “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缺失问题,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辽宁一名专家表示,某县妇联对一所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做过一次调查,从没洗过衣服的占79%,不会或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气炉的占67%。   课本化、游戏化、表面化   在学校,劳动教育情况也不尽如人意。记者在一些小学了解到,学校当前的劳动课实际是“综合实践课”。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学期10课时,每周不足1课时,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   其中,真正动手实践的内容并不多。记者翻阅了四年级(下)和六年级(下)两本教材发现,每本教材有10节课目录,其中只有约四分之一为动手的活动,如四年级教材有“神奇的针线”“玩陀螺”;六年级教材有“一起做紫菜包饭”“玩泥巴”等,其他多是“春季常见流行病的调查”“母校情”“地震有前兆吗”等常识性课程。   多地教育部门调查显示,学校劳动教育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绝大多数学校仅满足于开了课、完成课时,劳动教育课本化、游戏化、表面化现象突出。许多学校以学生安全为由,以课代劳、以教代劳、以说代劳、以画代劳普遍存在。由于担心劳动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学校一般通过安排手工制作、课堂操作等活动来组织劳动课教学,离“出出力、流流汗”的劳动体验要求相差甚远。   此外,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扩大,过去学校有岗位责任制,每个班要包一块区域的卫生,而现在走廊、卫生间、窗户等都有专门保洁人员负责,学生担任值日生的工作量大幅“缩水”,只是简单的擦黑板、扫地、擦窗台等。   更有甚者,为了不耽误孩子放学,有的学校花班费雇人打扫教室,直接替代了学生早晚值日劳动。   社会实践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校外劳动资源同样匮乏。在一些城市,过去的学农学工学军基地变成了综合实践基地,分中学生和小学生基地两种。综合实践基地内部设置比较完善,有书法、剪纸、手工编织多种课程,集艺术教育、科普教育、劳动教育、生命教育于一体。但目前的情况是,因场地有限,学生众多,小学阶段往往只有三四年级的学生每学期可以去实践基地活动一天。   学农基地稀缺是各地普遍面临的情况。江苏省第一家农村社会实践基地——行知基地,是农事劳动基地,里面有30余亩果园、茶园等,加上150亩荷花园,已经累计接待了近40万名中外学生来这里参加劳动。记者在这里看到,墙上挂了30多所南京中小学的实践基地牌子。   “学生来的数量是不少,但具体到个人,可能整个初中或高中阶段也就来个三五天。劳动教育不可能光靠基地,更多的还在平时生活中。”南京行知教育集团校长杨瑞清说。   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朱焱认为,现有的生态园让学生们短期劳动或者研学,收效甚微。很多学校的学生是带着优越感、怀着春游心态来走马观花一下,最后对整个播种、生长、收获过程还是不甚了了。“只有自己参与劳动,才能体会到即使养棵花也是不容易的。”   采访中,很多学生没有参加过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辽宁鞍山市呼吸联盟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伊成略多次组织城市志愿者家庭到农村和贫困家庭对接,开展志愿服务。他介绍,很多参加活动的孩子已经是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生,却是第一次下乡,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有孩子以为西红柿是长在树上的,有孩子第一次看到了只在书上、电视上见过的鸡、鹅、猪……孩子们第一次用压水井浇地、去采摘果子,都特别兴奋。”   受人力、安全隐患等问题所限,大部分社区没有专门对接学校开展活动。一名小学校长说,学校组织社区实践目前大多带有偶然性和随机性,没有形成常态机制。
中国小学生日均劳作12分钟 为美国小学生六分之一   来源:半月谈  作者:王莹、郑天虹、蒋芳   国内外相关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半月谈记者在部分省份采访了解到,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时间、劳动能力“双赤字”情况突出。   “没时间”“不会劳动”   “孩子在家基本没什么劳动,每天吃饭要家长盛,书包也要妈妈收拾。他自己能穿衣服、洗漱我就知足了。”“孩子能自己洗澡洗内衣,我规定她每周洗一次碗,此外就没有别的家务劳动了。”记者随机采访家长、学生了解到,经常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碗的小学生不足三成,会包饺子、炒鸡蛋的小学生不足一成,学生日均家务劳动时间不足10分钟。   孩子为何不做家务?很多学生、家长坦言,不是“不爱劳动”,而是“没时间”“不会劳动”。   “妈妈根本不让我劳动,就是让我好好学习,把作业写完就行。有时候想帮他们洗碗,他们说这些活儿都是大人干的,你赶紧进屋写作业去吧。”一名三年级小学生说。   “如果没有那么多学习任务,就有时间做家务,我觉得我儿子就很愿意洗水果,做水果拼盘。但现在的情况是,连补习班的作业都写不完,哪有时间做家务。”沈阳家长田女士说。   一些中小学生表示,学校寒暑假作业中有“帮妈妈做家务”“养动植物”“学习包饺子”等内容。一般来说,只有在假期,家长为了孩子完成作业才让其帮忙干家务,平时不会主动让孩子劳动。   记者在部分小学采访发现,学生不会包书皮、不会整理书包、不会叠衣服、不会缝扣子的情况并不罕见。甚至有一些五六年级男生不会系鞋带,缝扣子连穿针都不会。   “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缺失问题,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辽宁一名专家表示,某县妇联对一所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做过一次调查,从没洗过衣服的占79%,不会或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气炉的占67%。   课本化、游戏化、表面化   在学校,劳动教育情况也不尽如人意。记者在一些小学了解到,学校当前的劳动课实际是“综合实践课”。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学期10课时,每周不足1课时,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   其中,真正动手实践的内容并不多。记者翻阅了四年级(下)和六年级(下)两本教材发现,每本教材有10节课目录,其中只有约四分之一为动手的活动,如四年级教材有“神奇的针线”“玩陀螺”;六年级教材有“一起做紫菜包饭”“玩泥巴”等,其他多是“春季常见流行病的调查”“母校情”“地震有前兆吗”等常识性课程。   多地教育部门调查显示,学校劳动教育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绝大多数学校仅满足于开了课、完成课时,劳动教育课本化、游戏化、表面化现象突出。许多学校以学生安全为由,以课代劳、以教代劳、以说代劳、以画代劳普遍存在。由于担心劳动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学校一般通过安排手工制作、课堂操作等活动来组织劳动课教学,离“出出力、流流汗”的劳动体验要求相差甚远。   此外,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扩大,过去学校有岗位责任制,每个班要包一块区域的卫生,而现在走廊、卫生间、窗户等都有专门保洁人员负责,学生担任值日生的工作量大幅“缩水”,只是简单的擦黑板、扫地、擦窗台等。   更有甚者,为了不耽误孩子放学,有的学校花班费雇人打扫教室,直接替代了学生早晚值日劳动。   社会实践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校外劳动资源同样匮乏。在一些城市,过去的学农学工学军基地变成了综合实践基地,分中学生和小学生基地两种。综合实践基地内部设置比较完善,有书法、剪纸、手工编织多种课程,集艺术教育、科普教育、劳动教育、生命教育于一体。但目前的情况是,因场地有限,学生众多,小学阶段往往只有三四年级的学生每学期可以去实践基地活动一天。   学农基地稀缺是各地普遍面临的情况。江苏省第一家农村社会实践基地——行知基地,是农事劳动基地,里面有30余亩果园、茶园等,加上150亩荷花园,已经累计接待了近40万名中外学生来这里参加劳动。记者在这里看到,墙上挂了30多所南京中小学的实践基地牌子。   “学生来的数量是不少,但具体到个人,可能整个初中或高中阶段也就来个三五天。劳动教育不可能光靠基地,更多的还在平时生活中。”南京行知教育集团校长杨瑞清说。   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校长朱焱认为,现有的生态园让学生们短期劳动或者研学,收效甚微。很多学校的学生是带着优越感、怀着春游心态来走马观花一下,最后对整个播种、生长、收获过程还是不甚了了。“只有自己参与劳动,才能体会到即使养棵花也是不容易的。”   采访中,很多学生没有参加过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辽宁鞍山市呼吸联盟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伊成略多次组织城市志愿者家庭到农村和贫困家庭对接,开展志愿服务。他介绍,很多参加活动的孩子已经是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生,却是第一次下乡,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有孩子以为西红柿是长在树上的,有孩子第一次看到了只在书上、电视上见过的鸡、鹅、猪……孩子们第一次用压水井浇地、去采摘果子,都特别兴奋。”   受人力、安全隐患等问题所限,大部分社区没有专门对接学校开展活动。一名小学校长说,学校组织社区实践目前大多带有偶然性和随机性,没有形成常态机制。
转:谈点儿七十年代手表的事   一、七十年代后期,我已经有条件购置手表、自行车、收音机这些“大件”,当时我工资+各种补贴,约有七八十元,但却始终未能添置任何一件这类奢侈品,原因是没有后门,没有认识高级关系,购买这些东西在当时几乎等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去拉萨“大贸总”手表专柜看过几次,始终都只有那些不要“条子”也不要票的外国表,可都太贵,最便宜的也要三百多块,所以手表专柜总是门可罗雀,几乎没人企图买那外国表   二、1976年我在银川时候,一个同事说他需要钱用,于是将他的天津产东风牌手表当掉,国营当铺说已经戴了两年了难以给更高的价,只能按原价。不两天去看,已经当掉了,得了120元   三、一开始我买不起上百元的手表,因而寄希望于能否买一只【钟山】牌手表,据说这种表只要30块,但又听说它是那种“试戴”品,不要钱,但需相当级别的大干部才有可能,这个企图弄块廉价表的想法也因此完蛋,至今也未能见过这种【钟山】表的尊容   我买不到手表,于是在1978年回家探亲时候,老妈把她那宝贝疙瘩似的上海十七钻全钢表给我带走,老妈说那是她攒了好几年的钱、托了很硬的关系才买成功了的,一大盒表紧着挑,里头有一块的秒针带个红点,因此加价五块钱,因此这块表比一般的120元的上海表还贵了五块   四、1980年我哥来信说他买了块数字显示的港产电子表,与天津产的东风牌、上海产的上海牌的一样,也是120块钱。后来我回家时候,哥很为一件事愤懑过一段时间:他的电子表需要电池,一个一块多钱,他买了两个,他的技校老师听说了,向他索要一个,哥无奈只好给了老师,哥愤懑的是,这老师显然是利用了老师的地位,不给他恐怕不成,万一毕业时候给你捣蛋一下咋办?   不几年,港产电子表价钱断崖式跌落,零售价才五块钱一只,一般只挂在孩子脖颈里   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可没少赚取大陆傻兮兮人们的钱,1979年几个追求新潮的同事在拉萨,30块一个塑料蛤蟆镜,买回来不肯撕掉商标,也不嫌那么大的商标碍眼。后来才知,那塑料蛤蟆镜,一只成本最多三毛钱 作者:@mulusi
华为准备以自立战略应对美国封杀 2019年5月17日 15:39 英国《金融时报》 路易丝•卢卡斯 香港 , Nian Liu , 杨缘 北京报道   中国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旗下的芯片子公司表示,在特朗普(Trump)政府提出可能禁止将美国零部件出口给华为后,其打造的“所有备胎一夜转‘正’”。   总部位于深圳的华为已经基本上被美国拒之门外,难以将产品销往美国市场。自华盛顿方面对华为的竞争对手、规模较小的中兴通讯(ZTE)实施类似的出口禁令以来,华为以及其他中国科技集团加强了自给自足的能力。   用一些批评人士的话来说,华盛顿的行动反而引发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不是压垮中国科技公司,而是推动它们加速发展自身能力。   在英国《金融时报》看到的一封内部发布的致员工的信中,华为全资所有的半导体公司海思(HiSilicon)总裁何庭波写道:“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何庭波补充称:“今天,命运的年轮转到这个极限而黑暗的时刻,超级大国毫不留情地中断全球合作的技术与产业体系,做出了最疯狂的决定,在毫无依据的条件下,把华为公司放入了实体名单。”   美国商务部周四表示,将把华为列入所谓的“实体清单”(Entity List)——这意味着美国企业现在必须申请许可证,才能把技术出售给华为。   同时,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签署了一项宣布美国电信行业面临“国家紧急状态”的行政令。此举将授权美国商务部“禁止(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交易”。   去年中兴因未落实美国因其违反制裁向伊朗销售产品而做出的处罚措施,被美国实施出口禁令,因此被迫停产几个月。   中国科技公司的高管们称,此举敲响了警钟:美国有可能突然停止提供关键部件。中国科技公司因此加大力度提高自给自足能力。   阿里巴巴(Alibaba)正在开发超高速量子计算机,并且制定了不晚于明年推出首款人工智能芯片的目标。总部位于深圳的寒武纪(Cambricon Technologies)等数家中国本土企业也开始开发人工智能芯片组。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企业格局正在重新建立——美国的芯片制造商也在担心失去一个大主顾的影响。与此同时,贸易战和针对华为的一系列动作,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供应链。   美中争端围绕着对华为秘密操作、中国知识产权窃取和贸易顺差的担忧,很多人认为这场争端的核心是外界对中国科技实力上升的更大担忧。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Ken Hu)周四在内部发布的致员工的一封信中写道,对于美国制造的困难,华为在“多年前”就有所预计,为了加以防范,华为对研发和业务连续性进行了大量投入。   胡厚崑表示:“(我们)能够保障在极端情况下,公司经营不受大的影响。”
首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