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yanyyy quanyanyyy
关注数: 164 粉丝数: 747 发帖数: 28,740 关注贴吧数: 5
【达克·万象PURE】测评 首先再次感谢【国球汇】给的这次试打机会,废话不多说,进主题。 外观:很漂亮,大家都看得到,可惜不是st加水滴(楼主个人癖好乱入,拉出去斩了)…… 配胶:第一次两面08es,第二次一面普狂三一面多尼克s1。打之前我的感觉就是用s1肯定会舒服些,事后觉得确实是这么回事,果然桧木还得配外套。不过狂三贴上面感觉还算兼容,如果现在手上的是白壳应该回不错。至于两面es——要是舒服我会两面都撕掉吗? 握感:这个不错,虽然我是万年st党,但却是感觉手柄设计比较符合现在的两面弧圈感觉,不过拍身还是觉得有些厚了,近台手感不如中远台,抡开了最舒服。 正反手攻球:很给力,小力量桧木喷,大力量里层的那层白碳结构非常有数,总之攻球的时候你会有种“我跟谁都绝不会下风”的感觉。 发球:发球质量是很高的,但是有点控不住长度。楼主我以前是打纯木搓攻控制的人,有点承受不住这桧木的劲道。 搓球:情况和发球一样,摆短不易,但是搓长有奇效,一板捅长然后迅速退半步进行两面弧圈,很爽……当然,前提是我这渣渣技术能衔接好的话。这时候就明显感觉涨球了,正反手都很暴力(狂飙做反手的时候反手还是没啥感觉的,这个我得承认,不能扯淡)。 拉球:刚说了,站住了,两面弧圈,法力无边,这也是符合这板子设计的。所以我觉得基本功比较扎实的球友打这拍一定会十分的舒服,就是典型地让自己的实力发挥到极致。 远台:由于球友没时间,所以没找到可以试试远台的人。当然,不是说我具备什么远台对轰能力,但是大家都中规中矩拉拉还是可以感受一下板子的性能的。所以我的办法只能是放几板高球再反拉,这时明显感觉不存在什么底劲不足的概念,只是放比拉要舒服——这应该是我自己的问题,不瞎说。 总体评价的话我觉得这块达克有点奇葩,怎么说呢,就是觉得拉球的时候有点像攻球,攻球的时候又给自己一种在撞擦的感觉,目测动作越规范越能发挥其效力,然而我是彻头彻脑的控制流外加反手渣渣,所以发挥不出其最大效应,不过确实是块好拍。 以前我就认识俩专业退下来的,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达克横板单桧做战拍,料想就是因为其实力有所下降但又不希望球质下降而做出的选择。同样,如果你也是一个以前狂热的技术达人,现在水平有所下滑但又想维持球的杀伤力的话,选这个绝对比单桧好,毕竟厚度摆在这里,同时这个也容易控制得多。 OK,就这些。
【连载】为新手瞎介绍器材(我写器材帖,不会被喷死吧) 一 扯在前面 之所以决定写一篇这样的帖子,主要在于昨天有个新手球友突然兴致勃勃地告诉我说他认识了一个教练,人很好,还帮他推荐底板。我问怎么推荐的,他说教练说:“最好配加碳或者加钛的底板,手感好些(根据语境,他是在对比五木),要么就七层或者九层以上的纯木。” 这时我猛然想起之前球友说过这个教练以前是打快攻的,于是一切就可以解释了——然而我这位球友是励志要向王皓学习的人(囧)。作为一代“挖坑大神”,此时的我心中燃起了一股干柴烈火(是不是用错词了),于是一个新的坑帖计划便在我脑袋里悄然诞生了。 现在的论坛有两种不好的习惯,一种是胸无半点真货,一本正经地瞎bb,俗称装逼;一种是太过谦虚,感觉不积分上两千、烧板上百千就不敢开口说话,诸葛亮管这叫“妄自菲薄”。这第一种嘛,日久见人心,很容易分辨出的。但是第二种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是本着谦虚的美好品质而慎言慎行,殊不知这也是个不好的风气。 其实论坛嘛,本来就应该是畅所欲言的地方,说错不要紧,只要诚意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嘛!本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我也来扯一些有关乒乓器材的事情。 当然,我对自己还是有个充分认识的,水平不高,但是也有几板比较风骚的高质量球,就是一般情况下打不出而已(囧)。但是器材测评嘛,能有这么几下就OK了,因为这里只是要求能感受到板子、胶皮等的性能而已,不是打比赛。 我当然烧拍有限,不过也玩过一些;技术一般,但至少发接发摆短技术还可以,以及一板还不错的侧身爆冲的。虽说整体水平坑爹,但是勉强给新手扯扯淡还是不错的——说错了大家拍我就是了嘛,咱本来就不是大神,权当是相互交流一下罢了~ 其实吧,我觉得真正的技术帝反而没很多吧友一样能侃,一则时间有限,哪会向我一样这么有空扯淡;另一方面人家训练到一定地步了,不会停下来思考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为什么吴敬平能成为一个好教练而不是好运动员?他也是阴差阳错。当年入省队的时候别人还是小屁孩他已然经历了很多社会上的风雨了,所以一边接受着专业训练一边思想境界就比队友高很多。 李晓东也是,人家文化水平非常高,很多人以为这只会在他写文章的时候有用,其实大错特错。一个真正牛逼的教练,一定是能悟出很多形而上的理论上知识的人,而世界冠军们大多没时间思考这些,所以都和老瓦一样,“跟着感觉走”就是了。 当张继科被退回省队的时候,他的技术已经是非常先进的了,一般教练根本教不了他什么。然而尹霄就站在了更高的高度,带他去甩盘子,释放自己的心理,从这一点大家便能分辨出高境界的教练有多么的与众不同。 器材方面也是如此,记者采访马龙,问他选拍子最看重什么,人家龙少什么板子没打过?结果回答让人大跌眼镜:“一定要好看!”这种哭笑不得的回答既反映了马龙本人技术实在高到深不可测以至于勘破了器宗的一切,同时也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并不是水平高的就一定能给予球友清晰的指导,因为他和我们的等级相差太远了,人家说这个意思,你能真理解是啥意思吗? 所以我决定写一篇为新手介绍器材的帖子,这一块我当然不是什么大神,但肯定也不算是小白。扯扯淡,聊聊天,说一些大神们都知道,小白们还不了解的。咱说话比较俗,正好接地气,哈哈哈哈…… 扯远了,第一篇就先讲这么多,下一篇扯扯一些基本的底板胶皮常识,欢迎大家拍砖啊! 心中神拍镇楼(好吧,其实我是想找banda的,然而没有这么高清的大图。。。)至于此帖的性质嘛……请看下图!
【重发】小连载:2015年成都公开赛点评系列 世界上本没有坑,挖的人多了,于是便坑爹了。一句话点评那个差不多结束了,新坑走起~ 2015年成都公开赛点评系列①:庄智渊VS张继科 原帖地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happypingpang.com%2Finvite%2Fspread%3Fl%3Dhttp%3A%2F%2Fwww.happypingpang.com%2Ft_3574_1377606.htm%26uid%3D548544&urlrefer=0aeab7320abf237da3e2c30a05c0ce4f 难得这次公开赛来了这么多高手,比赛结果也这么多惊喜,索性搞个系列点评,花样水。 整场球继科的精神状态都很一般,这是输球的主要原因。论实力,身为大满贯的张继科肯定要强于奥运会第四名的庄智渊,何况年龄上还有优势。由此看来继科的伤恢复得还是不怎么理想的。 不过纯粹说状态不好就没意思了,所以还是得说些干货,而且事实上我也看到了一些别的东西,下面就开扒。 首先整场比赛基本还是在反手争夺这一块,就技术上来说继科的球肯定要比庄智渊先进,但是庄智渊反手就是突出一个快字,很多反手相持他并不怎么发力,而是直接封堵回去,效果还很不错。由此我联想到了马龙打张继科,反手也是靠快速衔接逼迫继科甩不出手来取胜,所以继科的漏洞还是一如既往,那就是能发出力就是无敌,没时间发力那就很糟糕。 这个几乎是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因为他的打法关键就在于充分发力,如果强行改变就只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唯一的办法就是强行主动抓战机,提前发力形成有利于自己的局面,简而言之就是不让对方形成这种快速衔接巨面。对欧洲人还好,对日本的那些小将,继科一定要注意这点,因为他们比较喜欢搞这种轻快衔接球,不可不防。 然后庄智渊这场球打得比较聪明,一言以蔽之就是反手快正手轻。我看他正手也不怎么发大力,很多球都是深摩擦加转,逮住机会就调动继科,不和他势力对抗。实力的差距是短时间内不可更改的,所以这才要求运动员学会如何聪明地打球。庄智渊也算是老油条了,这几年的球比刚出道的时候聪明了太多,奈何力量不大是硬伤。如果里约奥运会他能避开欧洲那些大力量选手的话说不定还能进四强,还是很看好他的。 最后,输一场球不代表什么,没必要现在就断言继科就不行了。世界冠军本身就不同于一般选手,站在场上对对手就拥有心理压力加成buff,所以一战还不足以见分晓,谁没有状态不好的时候嘛。数风流人物,还看今后表现哈!
【客观】张继科的胜与难 《张继科的胜与难》,作者@桑宏逸帆 君(不是我哦,我只是来推文的),本文资料详实,见解独到,观点客观,无论是蝌蚪还是非蝌蚪,都非常值得一看。 原帖地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happypingpang.com%2Finvite%2Fspread%3Fl%3Dhttp%3A%2F%2Fwww.happypingpang.com%2Ft_3574_1376841.htm%26uid%3D548544&urlrefer=8ff110328dc729eb00b971ce909c4118 张继科自苏州世乒赛失利之后,腰伤复发,流言不断,最近又身陷合同纠纷之中,颇有“屋漏偏逢连夜雨”之感,之前看过有人总结李晓霞的难与冠,作为一个科密,欲东施效颦,在这里也总结一下继科的胜利与磨难,不过大多是凭记忆和道听途说的东西,不乏有错误和不严谨之处,欢迎指正。 第一胜:02年世界少年锦标赛夺冠,03年入选国家队,成为重点培养对象。 第一难:违反队规罚回省队,开启两年灰暗生活。 第二胜:06年全国锦标赛进入前八,重归国家队。 第二难:重归国家队后,发现同龄人已为世界冠军,比自己小的人中也不乏超过自己之辈,相对机会较少,沦为陪练。 第三胜:08年全锦赛夺冠,进入伦敦备战的八大主力名单。 第三难:在09年世乒赛直通赛中,不服从教练的暂停,被公开批评,失去两站公开赛和横滨世乒赛单打名额。 第四胜:在09年全运会男团决赛中,决胜盘力胜马琳助八一队卫冕男团冠军;在亚锦赛男团决赛中,独得两分助中国队夺冠;在世界杯团体赛中,作为绝对主力助中国队夺冠,并成为世界冠军。个人觉得继科在这一系列团体赛中的上佳表现,为来年的莫斯科团体世乒赛中,刘国梁主教练选择他而不是许昕顶替王皓出战决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四难:09年亚锦赛、东亚运动会先后败于马龙、许昕获得亚军,尤其是东亚运动会,继科因为腰伤复发而表现打了折扣,颇有几分可惜,损失了一定的表现机会。 第五胜:在10年世乒赛直通赛中,力克“克星”马龙获得参赛资格,在之后的莫斯科团体赛中,继科在半决赛、决赛均作为三单获得上场机会并得分,尤其在决赛中顶住压力得到关键一分。当时人们为老骥伏枥的马琳欢呼,却不想这一役成为“藏獒”辉煌的起点。 第五难:10年亚运会,作为乒超胜率王的继科错失单打名额,且在团体决赛中也没有上场,比起世乒赛其实退了一小步。 第六胜:10年世界杯半决赛在0:3落后的绝境中,继科最终逆转水谷隼闯进决赛,首次参加三大赛单打便交出了亚军的成绩。 第七胜:11年首次参加世乒赛单打的继科,连克朱世赫、王励勤、波尔、王皓等好手夺冠,进入了奥运会单打的初次名单。 第六难:继科在世乒赛夺冠撕衣的表现遭人诟病,世乒赛后马龙打出惊人的51连胜,而继科却因腰伤复发缺席世界杯团体,一时间马龙取代张继科上奥运单打的声音甚嚣尘上。 第八胜:11年世界杯再度夺冠,一年双冠的继科追平了前辈佩尔森、孔令辉的记录,今年的马龙也颇有希望。 第七难:12年初在亚锦赛决赛中继科0:4惨败马龙,且赛后没有握手,这一行为遭人指责。 第九胜:12年团体世乒赛七战全胜,继科多冲锋陷阵,打掉对方第一主力,被评为当届“最有价值球员”。 第十胜:12年伦敦奥运会夺冠,得到乒坛最高荣誉大满贯。 第八难:奥运团体半决赛继科败于波尔,这里主观原因是主要的,但是我认为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王皓、马龙团体第一场比赛便输了双打,所以已经参加了单打的继科不得不每场比赛打单双两场,精力、体力有些不济,不过现在不会有多少人还记得王皓、马龙也输过双打。此外,由于继科在大满贯过程中没有遇到自己的“克星”马龙,屡屡被人冠以“水满贯”称号。 第九难:奥运会后继科输了一些球,包括世界杯团体决赛被陈建安逆转,招来外界“昙花一现”等种种指责,似乎更被坐实“水满贯”之称。 第十一胜:13年世乒赛中,继科在一段时间的低迷后重新振作,世乒赛卫冕成功,对外界的质疑做出了最好的反击。 第十难:在一段时间公开赛、联赛等比赛的低迷后,本希望在13年全运会赛场重振雄风的继科却意外受伤,团体、单打双双止步八强,招致“境界不够”的批评,并间接导致了世界杯再度让出资格。 第十一难:14年团体世乒赛决赛继科0:3惨败奥恰,成为了“团体输球大满贯”,招来外界的大量批评。我认为无论什么原因,继科本人及支持他的人都应该反思一下近年来继科团体赛成绩起伏的原因,希望他今后能实现自己做团体赛不再输球的大满贯的诺言。此后继科再度落选亚运会单打名额,几乎宣告了继科与全满贯无缘,且在团体决赛中降为三单,在开赛前招来主教练的激烈批评。 第十二胜:在争议与压力中,继科在14年世界杯中首度与自己的“克星”马龙相遇于决赛,最终因腰伤复发而打了封闭的继科苦战7局获胜,在获得新材料球首个冠军的同时,实现了国际大赛五连冠,距双满贯仅一步之遥。 第十二难:14年世界杯夺冠后的继科一时激动踢了广告牌,不但被罚款,而且招致媒体铺天盖地的批判,不久后又传出“开讲门“,更是雪上加霜,以至于全锦赛上的摔拍被无限放大,继科一时间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第十三胜:15年世界杯团体夺冠,继科不但止住了单打赢球、团体输球的怪象,而且成功复仇了陈建安,这次比赛本来对屡历赛场的继科来说不算什么大赛,但是我觉得从这次比赛起,显示了继科的逐步成熟,所以特意单独列出。 第十三难:15年世乒赛双线作战的继科肩伤复发,单打止步四强无缘三连冠,不过双打夺冠或可告慰。世乒赛结束后继科腰伤再度复发,严重到无法下床,并因此导致之后的联赛成绩平平。腰伤缠身的继科此时却再遇与老东家鲁能俱乐部的合同纠纷,且不论谁是谁非,我觉得鲁能这一行为确实有些令人寒心。 总而言之,继科一路走来确实跌宕起伏,但是这样的人生不也更为精彩吗?当然这里的胜与难都是相对的,继科的胜自然是多年努力的回报,这些难也大多和自身的不足有很大的联系。我一向比较认同刘总教练的“境界说”,但是境界不是嘴上说着便能够提高的,我认为境界恰恰是这些磨难磨砺出来的,如今的继科正处于新的磨难之中,希望继科能挺过这些磨难,实现自身的升华,无论里约的结果如何,只要问心无愧,便是新的境地。 其实国乒成名的每一个运动员都很不容易,每一个人的背后都能写出很多的胜利与磨难,都值得尊敬,衷心希望他们都能实现自身的梦想、铸就各自的辉煌。 最后再次强调,作者不是我全言哈!不过欢迎大家光临我在快乐乒乓网经营的“乒坛纵横”版块(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happypingpang.com%2Fb_3574_1.htm&urlrefer=5788551d89fd4d933ac9fc29abd56eb8,最好用pc打开,手机王爷可能会有些bug,具体页面请见下图)发帖回帖,支持原创,欢迎闲聊,一切都为了乒乓球的更大普及与推广!
【图文连载】三国最全流水账:独特视角,带你全方位解读所有历史 写在前面 在写文之前我们要先看几张图片。 第一张是众所周知的三国形势图,这个我们都认识——正儿八经看的话,魏国真不会比蜀汉、吴国大多少,尤其是在没有西域领地的情况下。而第二张则是以西方思维所构想的三国地图。不只是三国,我们看西方的各种历史地图集,他们就是不愿意把中国画成一个整体,这里缺一块那里缺一坨的,难看死了。这是两种疆域观念的不同,因为西方人认为只有真正控制到的地方才能算是疆域,而包括三国在内的中国在很长时间都没有真正深入福建、云贵、西北、东北等地区,所以这些都不能算是我们的疆域。而我们的历史学家则认为,凡是有我们祖先管理甚至只是足迹踏入而又没有文明政权宣告主权的地方就都可以算作我们历史上的疆域。 那么谁对谁错呢? 我觉得西方人的理论是占优的,因为疆域疆域,当然应该以实际控制的领土才算。不然,难道现在要把的月球算是美国人的地五十一个州? 但是道理归道理,西方人自己遵守过这个道理吗? 显然没有。 且不说他们自己画西方的历史地图时几乎从不这样做——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等从来都是那么大。除此外,当西方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时候,他们不就是分分钟吞并了有自己足迹踏入(都没有管辖)而又没有文明政权宣告主权的地方?此原则甚至还被划入他们所订立的国际公约中,如此赤裸裸地说一套做一套,他们有觉得羞耻过吗? 当然,西方史学家是史学家,殖民者是殖民者,而且都有好有坏,这点很重要,切不可绝对化。 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取其精华,在此树立一个观点:三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 但是我想说的是:它,和他们,一样很精彩! 最后来一张三国时期的世界形势图:罗马帝国依旧辉煌,东欧文明正在崛起,西亚、南亚诸民族已经屹立了数千年,玛雅人也开始了他们预言未来的历史。日本和棒子?也都开始迈出称霸宇宙的步伐了。 废话不多说,让我们正式开始本书的叙述吧!
[交流版]关于张郃的讨论 内容比较多的话还是建议开楼讨论,一层一主题比较好——当然,这是针对习惯拖更的朋友整整齐齐的楼层,当然不好意思插插 关于张郃,我对他的认识有过两次转变。 最早的时候,应该是我八岁到十岁左右,第一次到第二十次左右看完三国演义,没什么感觉。小孩时候的理解能力有好有坏,好的地方在于直白理解,不会掺杂不好情感,坏处则是思考不深入。 当时张郃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这一方面固然是罗贯中带感情色彩烘托蜀汉人物和曹魏几个个性人物(夏侯惇等)的直白感受,一方面也确实反映了张郃身上出彩的地方不多。张郃无论在袁绍还是曹操坐庄的时候基本没有独当一面的阅历,之前主要是和高览(投降都是和小伙伴一起),之后又傍上了重要领导夏侯渊。有过一次非常重要的独立指挥战斗,即在巴州与张飞的单挑。当时张郃兵力应该是占优的,但地理不占优,结果惨败。此战当然不能完全怪张郃,但惨败和失败的区别肯定是曹操评价张郃能力的重要标准,所以理论上张郃在曹魏集团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与之相对应的是徐晃。徐晃本人大部分时间都是酱油级别的武将,前期主要是靠个人武艺上位,特别是那斧子,这点我们可以看看水许船……三国和水浒基本就是互相Cosplay,三国有的水浒基本都有,反之亦然。水浒拿斧子的大将是谁?“急先锋”索超。由此可见,徐晃前期大概就是一个猛将人物,指挥上可能就呵呵了。 但是徐晃后期抓住了一次重大机遇,即曹操最亲爱的嫡系将领(之一)于禁被关二爷湿身了,徐晃出马,一战挽救了蜀汉与曹魏的战略倾斜。 张郃的情况类似,但比较背。张郃正好也碰到了夏侯渊阵亡,于是一下从副官晋升到了主帅。但是,汉中还是丢了,这个问题自然也不能怪他,汉中不比襄樊,毕竟还是客场作战。但不管怎么说,张郃一生的战绩,实在不敢恭维;也不管客观原因如何,总之他没有被重用。 张郃最光鲜的时候是魏国建立后,准确地说是曹真死司马懿掌军权后。实在没办法,张郃活得长活得久,不管他以前的战绩如何,总而言之,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哪个时代都不多,能练成合格军事统帅就OK了。何况,对手也在改变,张郃曾经斗不过的对手,张飞黄忠等人不也都死了?这就好比他年和鲁迅喝过茶,不管水平怎样,现在也算是大师——有的时代产生不了大师,而能在大师堆里幸存下来,那就足以胜任下一个时代的很多事情。比如不能启发民智,当大学教授还是可以的嘛! 很可惜,张郃最后的对手也是一个上个时代遗留下来的人,而且能力相当突出,那就是诸葛亮,结果他又败了,而且是败得干干净净。不敢因此而断言其能力,但诸葛亮司马懿还在念书或者当官僚的时候张郃就开始当兵做将,到头来军事指挥仍然比不上两人。当然,这两位大神水平高无师自通你也没办法,但你说你和上一代的比只能打下手同时代的武将比没优势和小一辈的比又被打死,还是那句话:他不算优秀,确实合格而久经考验。 亲,还没说完哦~请看下一段……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