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叁叁肆 叁叁叁肆
关注数: 38 粉丝数: 21 发帖数: 690 关注贴吧数: 43
[新闻]西安建“楔环廊园”生态体系 引秦岭山风吹走雾霾 “西安的风向主要是东北风和西南风,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主导风,将东北、西南盛行风和秦岭上下山风引入城市,将新鲜空气顺着‘风道’输送到主城区。”昨日,市规划局局长惠西鲁在谈及治污减霾的行动时表示,2020年之前,西安将实施生态隔离体系规划,构建市域生态安全格局,打通城市“风道”,改善城市微气候环境。 密集建筑物多阻碍空气运动 西安地处关中八百里秦川腹地,南依秦岭,北靠渭北黄土台塬。由于地处秦岭、黄土高原之间的盆地,西安城市本身静风频率较大,城市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内部的平均风速在减小,长时间的静风则会抑制污染物质的扩散,使近地面的污染物质成倍地增加。 昨日,惠西鲁说,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机动车保有量提高,大量消耗燃料、汽车尾气和城市建设使城市气温迅速增高,下垫面高大密集建筑物鳞次栉比,阻挡了空气运动和城市风道,严重地影响了城市通风散热,城市热岛效应将会不断加剧,形成的城郊环流将会导致城市空气污染进一步加重,“因此需要建立生态隔离体系,加大自然调节气候和污染的能力,促进城市大气流动、缓解因静风频率高引起的逆温层效应,加快空气污染物扩散,有效降低城市污染。” 注重城市公园、绿地小广场建设 “建设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不仅要注重外围区域的生态环境大背景,更要注重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公园、绿地小广场的建设。”惠西鲁介绍,目前西安已建成的公园为改善市区生态环境起到调节作用;未来在规划中要优先建设城市公园和绿地景观广场,并在居住区、居住小区规划建设若干绿地,起到进一步改善城市微循环、净化空气质量的作用,同时也为居民提供更多环境良好的游憩空间。 通过构建“三环八带十廊道”的绿化主骨架和绿化网络,保障主城区有丰富的生态量,以抵御沙尘、PM2.5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迁移主城区内工业用地至周边开发园区,降低主城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主城区的大气环境品质。 在综合交通规划编制中,西安将大力发展以地铁、公交为代表的大运量公共交通,提升大运量公共交通在居民出行中的比例,严格控制机动车保有量。通过优化居民出行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减少尾气排放,降低雾霾天气污染源。 打“风道”让新鲜空气流进来吹散雾霾 惠西鲁说,近期,规划部门已完成了城市生态隔离体系规划的编制,将重点打通西安的城市“风道”,让新鲜的空气流进来,把雾霾等空气污染物吹出去,构建市域生态安全格局。 据了解,西安市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向,秦岭北麓白天有上山风、晚间有下山风。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城市大气污染,按主导风向,将在城市东北、西南、沿秦岭北麓及周边塬体主要地区,规划“楔状”生态用地。将东北、西南盛行风向和秦岭上下山风引入城市,让新鲜空气顺着“风道”输送到主城区,发挥城市自身调节作用。形成窑村机场东北绿楔、丰镐遗址西南绿楔和秦岭北麓-白鹿塬-洪庆塬绿楔,以此来改善城市微气候环境。 此外,还将借秦岭及白鹿塬、洪庆塬、少陵塬地形规划城市上下山风楔形绿地,充分利用秦岭上山风、下山风,促进城市空气对外循环。 “绿廊”隔离“绿斑”嵌入 实现城市组团发展 为防止主城区扩张,西安市未来将控制内外“绿环”,也就是说依托环城公园、唐城林带、幸福林带形成城市休闲景观内环;依托绕城高速,形成限定主城区增长边界内环;依托西线大环线形成外环,同时预留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廊道,实现绿色空间的多重利用。 同时利用渭河、浐河等八条河流水系和西禹等对外交通干道以及丰京、镐京、汉长安城等大遗址建立“廊状”生态用地的控制要求,设置两级生态隔离廊道。 西安还将规划昆明池、清凉山公园等城市“绿斑”,充分发挥大遗址公园、绿地公园以及郊野公园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河流两侧形成一定宽度的生态绿色廊道,湖泊周边形成生态绿地。2020年之前,西安将规划形成以“楔、环、廊、园”为主体的西安城市发展建设区域生态隔离体系。 西安市委书记“打破砂锅”问绿化 西安距离国家森林城市的路还有多远?昨日上午,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对此进行专题调研。他向相关部门负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要求各部门要以气、水、林、城乡统筹和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综合施策优化生态环境,着力构建宜居城市。 昨日上午,魏民洲先后到大唐灞桥热电厂调研污染源治理情况,到灞桥生态湿地公园调研二期建设进展情况。 在随后与规划、林业、园林等部门负责人的座谈会上,魏民洲4次打断各部门负责人的工作汇报,要求“别念材料,就说你们的建议和打算”。“你说全市公园有79个,有那么多吗,你一个一个报给我。”在林业、水务、园林等部门负责人汇报时,魏民洲还追问全市公园数量、森林覆盖率、绿地率,以及目前人均拥有绿地面积10.4平方米等具体数据是怎样测算来的,问得各部门负责人应接不暇。 “作为主管部门,对这些数据怎样得来,你们得一清二楚。”魏民洲说。他指出,要把绿色作为西安的主色调,强化林业的生态文明建设主体作用,推进城市园林化、景观化,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爆料]陕西递交19年亚洲杯承办报告 场馆符合亚足联规定 省足协负责人张继学昨天向记者透露,省足协已经将承办2019年亚洲杯的报告上报省体育局,等待批复。目前,除了西安,国内还有五座城市表达承办2019年亚洲杯的愿望,有两座城市的足协方面已经将承办意向以书面形式传至中国足协。与西安一起提出承办意愿的还有北京、武汉、南京、成都和大连。北京、武汉、南京等城市的具体申办方案已经拟好。其中,武汉、南京两地足协已经将正式的申办意向书传至中国足协。 目前,距6月1日中国足协向亚足联提交申办协议的期限日已迫近,中国足协仍期盼各有意申办城市加快工作步伐,尽早落实细化的申办方案,截止日期是4月7日。根据亚足联要求,凡申办这届亚洲杯赛事的国家,必须保证比赛期间提供5座以上的比赛场、10座以上的训练场。这意味着,亚洲杯赛事须由承办国多个城市联合办赛。中国足协也立即拟定承办城市申办办法,并于前不久下发给各地方。我省足协收到中国足协下发的通知后,第一时间对外表达了承办亚洲杯赛事的意愿,经过一周的筹划,省足协已将2019年承办亚洲杯的报告上报省体育局,待体育局批复后,将向中国足协正式提出承办2019年亚洲杯的申请。 从目前提出承办亚洲杯意愿的地区看,只有北京在软、硬件上“一枝独秀”。接下来就应该是西安了。坐落在西安的省体(陕西省体育中心)完全符合亚足联的各项规定,其足球场四季常绿的草坪和国内最先进的渗水系统,在北方地区数一数二。而且,在目前有承办意愿的6个地区中,只有北京的工体、武汉体育中心和省体是中国之队的固定主场,这无疑给省体承办成功加分不少。
沣渭新区三个小镇一个都没有? (一)奥林匹克小镇发展定位:在沣河与渭河交汇的三角洲,以滨河湿地公园为核心,构建一个集国际标准运动场馆、奥林匹克高尔夫运动公园、国际奥林匹克酒店、国际运动主题居住社区于一体的奥林匹克文化城区,为西安举办亚运会等大型国际国内运动赛事做准备,也将成为大西安唯一的国际体育文化特色主题小镇。规模范围:在大西安国际新城的北部,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空间布局:第一,奥林匹克湿地公园、都市桃花生态公园等提升城市环境品质的城市公园;第二,大型体育与文化公共设施集中区,包括大型体育场、游泳馆、篮球馆、高尔夫球场等,以及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媒体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奥林匹克五星级酒店等,为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或国家运动会提供保证;第三,在公园和体育文化设施周边布局多个主题居住社区,如高尔夫社区、滨水社区。(二)文化休闲小镇发展定位:以汽车公园和阿房宫遗址公园为核心,打造集汽车商贸、时尚购物、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都市文化休闲小镇。核心组团:由四个组团构成:汽车公园组团、阿房宫遗址公园、小镇商业中心、时尚居住组团。1.汽车公园:以现有的西部国际车城为基础,打造一个以汽车及其饰品的博览、销售、服务、娱乐为主题的国际汽博城,配套一个汽车文化博物馆和一条时尚购物、餐饮、娱乐街区。2.阿房宫遗址公园:围绕阿房宫遗址和已建的阿房宫主题公园,提升旅游文化体验和配套服务功能,构建以遗址保护、风景游览和文化体验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公园。3.小镇商业中心:在文化休闲小镇打造一个社区级的集商业、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小镇服务中心,主要有广场、酒店、商业、娱乐中心等项目。4.时尚居住:依据小镇的定位,融合当代都市文化,打造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时尚居住区。(三)智慧创意小镇以生态环境为基础,按照智慧城市(IBM、思科合作)理念构建小镇,重点发展互联网络服务、物联网设备研发和应用等信息网络产业,成为西部网络科技与应用融合的主题小镇。信息网络街区:建议小镇打造一条信息网络街区,即一条以数字信息为主题,集产品研发、产品展示、数字体验、餐饮购物、时尚娱乐于一体的大道,串起信息网络产业街区。
沣渭新区 西安沣渭新区是西(安)咸(阳)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落实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打造全国内陆型经济开放开发战略高地的重要承载区,也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城市功能新区。按照《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新区位于渭河以南,老西宝公路(G310)以北,东接西安市西三环,西接规划中的西咸绕城新线位,规划总面积195平方公里(其中西安125平方公里,咸阳70平方公里),涉及西安、咸阳两市三区一县11个乡镇街道约146个行政村,辖区人口25.9万余人。 关键词二 生态低碳“绿叶”城市继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之后,世界将迎来第四次浪潮,即低碳化浪潮。沣渭新区拥有两河环绕、绿色田园相间的自然资源优势,要遵循低碳生态的发展理念,打造低碳生态之城,以建设“绿叶”般形态的城市为核心理念。叶脉:水系和绿廊形成的发展区主架构,成为城市的绿色骨架。叶片:大量的田野和农林,如叶片一样成为城市的生态基础。露珠:分布在田园和森林中的村落、社区和城市组团,恰如叶面上的露珠,分布在田园之中。以河流和大片田野为城市生态绿色基础设施,在每个板块中心建设休闲生态公园,打造中国标志性的生态低碳城市。关键词三 智慧之城代表未来按照IBM智慧城市构想,在沣渭新区使用三网合一和物联网技术,构建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平台,提高城市沟通的灵活性和时效性,使其成为一座代表未来的智慧城市。板块规划“一城、两带、三镇、四区”空间布局沣渭新区的空间结构可以归纳为“一城、两带、三镇、四区”。按其版块功能可以归纳为:一个现代国际新城、三个特色功能小镇、四大特色产业园区。一城:大西安国际新城。两带:渭河城市景观带和沣河城市休闲功能带。三镇:奥林匹克小镇、文化休闲小镇和智慧创意小镇。四区:全国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生物及生命科学产业园区;节能环保产业园区;高端制造产业园区。关键词一一个现代国际新城战略定位:大西安国际新城是承载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功能的核心区,是大西安的“新都心”,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标志区,是展示现代、时尚、活力的新西安魅力、大西安发展格局中最具成长价值的战略板块。
西乡县茶叶产业概况 西乡县地处陕西省南部山区,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位于东经107°15′~108°15′,北纬32°32′~33°14′,所处位置纬度高,海拔高,云雾机率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我国北方茶区中最优良的茶叶适生地,富含锌硒,所产茶叶具有香高、味浓、形美、耐冲泡的优异品质,自古都是贡茶。被国家列为名优绿茶生产基地县。1994年西乡茶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997年被中国食品协会授予“中国著名茶乡”;1999年国家林业部授予西乡“中国著名经济林(茶叶)之乡”;2005年西乡县政府被国家授予“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 西乡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始于战国、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自古就是茶马互市的重要供茶地。自上世纪末以来,西乡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茶叶作为兴县富民的重点主导产业来抓,全力建设全国茶业经济强县,使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09年,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22.4万余亩,其中投产园面积13.1万亩,茶叶总产量4963.2吨(主要以春茶为主,夏茶只在个别乡镇少量生产,秋茶原料几乎没有得到利用),实现总产值按现价计算5.4亿元。茶叶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43.3%,占农业总产值30.2%,对全县GDP贡献率为15.5%。全县茶叶产业规模、产量、产值均居陕西省产茶县之首,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名优绿茶生产基地县。 【关闭窗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