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jk2015 hljk2015
祝我的高中母校——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在2015年高考中取得辉煌的成绩!勇夺广西高考冠军!自信,勇敢,坚强,努力,拼搏!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关注数: 1,400 粉丝数: 715 发帖数: 3,536 关注贴吧数: 1,189
欢迎大家讨论——邓飞怎么会措手不及地被石宝斩了?似乎有点不符 欢迎大家讨论——邓飞怎么会措手不及地被石宝斩了?似乎有点不符合常理。 分析如下—— (1)段恺曾经提到石宝的厉害——使劈风刀,武艺高强,又善使流星锤。 对于段恺的话,估计梁山泊的将领们有三种态度:相信;不相信;半信半疑。 属于“相信”的将领以关胜为代表,做事相对谨慎; 属于“不相信”的将领以索超为代表,做事急躁,认为段恺可能说大话,长对手志气,对石宝不屑一顾; 其他属于“半信半疑”的将领。 邓飞可能属于“半信半疑”的将领。 当时两军对阵,拉开一个比较大的空地来斗将——石宝vs索超。 索超被石宝用流星锤暗算后,就算邓飞属于“半信半疑”的将领,甚至属于“不相信”的将领,看到这一幕后,肯定会想:段恺的话是真话,石宝真的很厉害。 这时,邓飞肯定对石宝有所忌惮,有所提防。邓飞急忙去救索超,当时这块空地上就石宝、被流星锤打在空地上的索超、邓飞三人。 这时,邓飞在没有成功救到索超前,肯定会多次观察对方情况,并做好迎战石宝的准备,甚至还预料到对手有其他将领会冲出来,和石宝一起夹攻他的可能。 综上分析,邓飞怎么可能会措手不及地一回合就被石宝斩了呢?以邓飞的武艺,正面和石宝交锋,能支撑10回合吗?
欢迎吧友们评论!仔细想想,有没有觉得中国女足和巴西女足、荷兰 欢迎吧友们评论!仔细想想,有没有觉得中国女足和巴西女足、荷兰女足的比赛策略都不恰当呢? 和荷兰女足的比赛,上半场的策略不应该是和对手打对攻,而应该采用451阵型,摆铁桶阵。 比赛中,没有机会就在后场传球,后卫传给后卫,再传给门将,门将再传给后卫,再传给边前卫,这样周而复始,尽可能把时间消耗完, 而不是后卫一得球,立刻开大脚,把球权给对手。这样做,虽然场面很不好看,但是可以保证比分好看一些。 09年南非联合会杯小组赛,伊拉克对阵西班牙,就采用这样的策略,比分最终0:1输给西班牙。 0:5巴西,打平赞比亚后,最后一轮,净胜球—5的中国女足面对17年欧洲杯冠军、19年世界杯亚军荷兰女足,想打平甚至战胜,都不可能。 上半场,中国女足和荷兰女足打对攻,确实获得了几次不错的射门机会,也给对手防线一些压力。 但是选择压出来和荷兰女足打对攻,对手强大的进攻实力、速度和灵活多变的战术配合,就很快体现出来了,导致被进球太多。 15年世界杯小组赛,全主力的中国女足虽然1:0荷兰女足,但是全场20多次射门,只在全场补时阶段打进1球,说明把握机会能力很一般。更何况现在这支女足二队呢? 最近几届的世界杯和奥运会,中国女足战胜对手最多是2球。为了打对攻打进这2球,导致失球那么多,意义何在? 竞技体育讲究的是比赛结果,比赛过程有一段时间好看,但是结果惨淡,又有多大意义呢? 现在这支女足,全主力的话,打荷兰女足,是有不小差距,但是不至于6球—8球差距,3球差距的可能性较大。 吧友们的看法呢?
首先祝贺今年南三高考成绩丰硕!一位上了年纪的南宁老学生,有点 首先祝贺今年南三高考成绩丰硕!一位上了年纪的南宁老学生,有点看不懂现在中考等级成绩的划分标准,毕竟笔者觉得学校录取时,传统的原始分数最直观。所以请教一下学弟学妹们,谢谢! 本世纪初,笔者参加了一次南宁市中考。当时,中考成绩还是按照原始分数来录取,总分590(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00,物理化学合卷120,政治100,体育30)。另外,英语听力20不计入总分,仅供录取学校参考。 当时,南二和南三的录取分数线都是540分,两校总录取人数大概1000人左右。笔者总分为545分(语文109,数学113,英语93,物理化学合卷101,政治99,体育30)。 那时,南宁市高中还没有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的说法。 总之,那时候,南二和南三都各只有一个录取分数线(有可能相同),按照全市考生分数从高到低来录取。这不同于现在既有指令性计划的分数线,又有指导性计划分数线和补录等分数线。 这里,笔者请教一下几个问题—— (1)现在中考等级成绩A+、A和B+,大概分别相当于原始分数多少?(每年中考各科难易程度有区别,按照最近几年平均数来算吧!) (2)根据当年笔者的中考成绩,按照现在的等级划分标准,总等级成绩大概多少?各科等级成绩大概多少? (3)从现在南二南三的招生人数计划和各种录取分数线来看,感觉现在考进南二南三比以前相对容易多了。感觉以前如果出现等级B+、B对应的单科成绩,考进南二南三的希望几乎没有了。你们觉得呢? 祝学弟学妹们学习进步,身体健康!谢谢!
一位上了年纪的南宁老学生,有点看不懂现在中考等级成绩的划分标 一位上了年纪的南宁老学生,有点看不懂现在中考等级成绩的划分标准,毕竟笔者觉得学校录取时,传统的原始分数最直观。所以请教一下学弟学妹们,谢谢! 本世纪初,笔者参加了一次南宁市中考。当时,中考成绩还是按照原始分数来录取,总分590(语文120,数学120,英语100,物理化学合卷120,政治100,体育30)。另外,英语听力20不计入总分,仅供录取学校参考。 当时,南二和南三的录取分数线都是540分,两校总录取人数大概1000人左右。笔者总分为545分(语文109,数学113,英语93,物理化学合卷101,政治99,体育30)。 那时,南宁市高中还没有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的说法。 总之,那时候,南二和南三都各只有一个录取分数线(有可能相同),按照全市考生分数从高到低来录取。这不同于现在既有指令性计划的分数线,又有指导性计划分数线和补录等分数线。 这里,笔者请教一下几个问题—— (1)现在中考等级成绩A+、A和B+,大概分别相当于原始分数多少?(每年中考各科难易程度有区别,按照最近几年平均数来算吧!) (2)根据当年笔者的中考成绩,按照现在的等级划分标准,总等级成绩大概多少?各科等级成绩大概多少? (3)从现在南二南三的招生人数计划和各种录取分数线来看,感觉现在考进南二南三比以前相对容易多了。感觉以前如果出现等级B+、B对应的单科成绩,考进南二南三的希望几乎没有了。你们觉得呢? 祝学弟学妹们学习进步,身体健康!谢谢!
各位学弟学妹,这应该是一个最直接、最简单、也许是比较有效的填 各位学弟学妹,这应该是一个最直接、最简单、也许是比较有效的填报志愿方法—— 关于填报志愿,吧里有不少考生问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分数多少多少,这个分数能不能被某某院校录取?能不能读某某院校的某某专业? 这类问题,实际意义不大。即使你在高校招生咨询交流会上,向某某院校招生办老师提出这类问题,老师也很难给你一个很明确、很肯定的答复。 因为每年,某高校的最低投档线、最低录取线(整个高校来看)和某专业最低投档线、某专业最低录取线,不是提前划定的,而是投档和录取后,才最终知道的。 下面这个填报志愿的方法,算是常规方法,用了很多年—— (1)第一步,你先看看今年高考你的分数(不算加分的裸分),在本省排名多少。 (2)第二步,你看看今年你的具体排名,分别对应去年、前年和大前年(至少要参考3年)的这个排名,分别相当于多少分数。 (3)第三步,你看看“分别相当于的某某分数”,可以被哪些高校录取。 比如,今年高考,某考生文科总分620(不算加分),在该省排名5000名。该考生先看看去年、前年和大前年,排名5000名,分别实际相当于多少分。 举个例子,今年这个文科5000名的排名,在去年相当于610分。接着,该考生在《填报志愿指南》和《高校招生计划》等书籍上,查到去年610分,能被兰大录取。 只查去年的录取线是不够的,要再查这5000名的排名,在前年和大前年,分别相当于多少分。 比如,在前年和大前年,分别相当于605和600。这两个分数,都能被兰大录取。 那么,在理论上,今年高考,该考生文科620,省排名5000,有不小概率能被兰大录取。 注意:这只是在理论上的推断。实际上,每年某高校的最低投档线和最低录取线,要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比如今年高考试卷难易程度、某高校招生计划多少、考生参加考试人数多少、考生报考某高校人数多少等因素。 加上高校录取线可能有“大小年”的特点,所以,为了稳扎稳打,这个在去年、前年和大前年相当于的分数,最好能超过某高校录取平均分,才可能有比较大概率被录取。 如果再考虑专业因素,最好要再至少多超过录取平均分几分,录取概率更大一些。 还是用上面的例子,今年该考生文科620,在去年相当于610。如果在兰大,去年610,在A专业只是投档线,那么该考生想读A专业,就要谨慎一些了。 如果在兰大,去年610,达到B专业最低录取线了,或者超过B专业最低录取线几分了,同时,该考生很想读B专业,那录取B专业的概率就比较大了。 另外,考生还要注意一些录取要求的细节。比如兰大规定,某专业在多名考生总分相同情况下,按照下面单科成绩先后顺序,择优录取。 举个例子,兰大A专业招生1人。2名考生报考兰大A专业,总分都相同。如果先比较语文单科成绩,某考生比另一位考生高了几分,那录取的是该某考生。 至于另一位考生,如果服从调剂,就调剂到其他专业(以该考生填报的专业顺序来调剂) 如果不服从调剂,那很大概率退档,或者填报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有喜欢的学校,没有喜欢的专业”和“有喜欢的专业,没有喜欢的学校”。 到了征集志愿这一步,考生填报志愿更加困难。因为会有不少高分考生参与征集志愿,竞争性更大。如果某考生的分数不占优势,更加困难。 如果征集志愿没有录取,就退档到下一批次,也就是本科第二批次。 总之,填报志愿要非常谨慎,一定要认真查看《高考填报志愿指南》和《高校招生计划》等书籍。 考生们一定要把喜欢的、又可能大概率被录取的高校和专业,全部列出来(这个工作很费时,很需要时间精力,但是必须认真完成)。 接着,再考虑地域、经济等因素,逐步缩小选择范围,最后剩下的几个高校和专业,基本上就是考生最想读、最大概率能录取的高校和专业了。 祝各位学弟学妹们,都顺利录取到理想的高校和专业!
50多岁的他,已经参加了25次高考。对于这样执着的行为,我很佩服,但是个人认为不值得提倡。 注意:本文对事不对人,仅仅对他的25次复读表达观点。 liang shi,已经50多岁了,在今年参加高考的四川几十万考生中,年龄最大。 算上今年,他已经参加了25次高考。他的目标可不简单——985名校四川大学,数学系。 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英语作文只写了5分钟,理综接近三分之一的题做不完,数学也有一道没做。题量大得让人无法应对。明年会考虑转战文科。” 他谈到:“明年肯定比以往都要好,因为我对文科很有把握。毕竟它就是个记忆力问题,对于记忆力来说,我是高度自信的。” 他表示:“从理解上来说,我比很多学生理解得透彻,是表达出了问题,平时强化训练少出了问题。” 看了他对记者的回答内容,我有点想笑。我想说,他说的这些话,可能连他自己都不会相信自己。 既然他认为对知识点和考点的理解,比很多学生透彻。那说明他的基础知识应该是比较扎实的,很多常规题目的通性解法应该掌握得挺好的。 但是,他在高考实战中的成绩和表现,却远远没有让我们看出他真正具备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答题水平—— 今年高考,他的英语作文只写了5分钟,理综接近三分之一的题目没有写,数学也有一道题没有写。题量很大,让他无法应对。 一般来说,具备了一定实力和上升潜力的考生,认真复读一年到两年后,对知识点的掌握,对不少常规题目的通性解法,应该大部分都轻车熟路了,成绩也会有一定提升,甚至是大幅度的提升。 但是他参加了25次高考,基本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绩几乎都只是300多分。 可见,他高考成绩的上限基本就是300多分。 而且,他对文科学习的认识,并不正确——他把文科想得很轻松,认为文科学习就是一个记忆力问题。 想学好文科,记忆力当然很重要。但是学文科,并不是只靠“背”。 就高考文综这一科来说,在教材上很难找到原题。只是达到背的层次,很难考出好成绩。语文、数学、英语也是一样。物理、化学、生物,同样如此。 他对记者说:“川大是首选”。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实力和底气,说“首选川大”。 打个比方,把高考看成一场足球比赛——把比赛获胜比作“大学录取”,把射门进球比作某一科考出理想成绩,把成功攻到对方前场比作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把传球配合流畅比作打牢基础知识。 如果考生的脚下技术很粗糙,基本传球配合打不出来,攻到前场的机会都寥寥无几,还怎么可能进球得分? 高考难度远远不是中考可比的,虽然中考竞争也很激烈。高考是难度很大、区分度很高的选拔性考试,不是有手就行,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想考上”和“考得上”,那是两回事。 高考如同战场,终究还是要靠实力说话。
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经历——这几本高考复习书籍,对我来说,是“非卖品”!因为这有着一段特殊的、难忘的“情感”! 其实,2003年高考数学那道有名的“台风题”,在1999年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00高考数学能力型试题研练》中就有过相似的题目,在2001年龙门书局的《三角函数》中也有类似的题目(有图有真相)—— 在之前发的帖子《对于现在高考数学难度,我们应该知足了,不应过多吐槽》中,吧友free漠北风询问过“楼主这本卷子是什么书?我有兴趣搞一套。”。 这本书叫《2000高考数学能力型试题研练》。这本书,有着一个难忘的故事。 2003年高考结束后的一天,中午放学后,我在nnez校园里逛着。高三教学楼前面的空地上,几位学姐正在处理一批高三复习资料,十几个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翻看着这些书籍。 我好奇地走上前,拿起一本书,浏览着。一位学姐对我说:“同学,你好!我们是今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这些复习资料性比价很高的,上面有学姐们高中三年学习经验的总结,以及做题的体会和解题方法的归纳。另外,这里还有几本今年考上重点大学的学姐的笔记本,字迹工整隽秀,内容全面。总之,5元钱一本,买二送一。” 我说:“我还没有读高中呢!现在买这些资料,是不是太早了?不过想一下,学姐你说得也对,要提前准备高考。好吧!我也挑选几本书吧!” 那时的我,远不如现在的我比较会挑选高中复习参考书籍。 我连续翻看了几本书,觉得这本书好,那本书也不错。一时间,不知道买哪本好。当然,全部买完,那是不现实的。 这时,我拿起一本书——《2000高考数学能力型试题研练》,看了一下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我想,北京工业大学是211大学,是重点大学,出版的复习资料肯定不错,书中对最近十几年高考数学真题都做了详细的解析,加上我需要加强数学学习,就要这一本吧! 既然是买二送一,接下来,我还要再买一本书。 那就买有关高中英语的复习资料吧!我比较了一下,决定买《高考强化训练——英语语法典型题库》。 为什么买这本书?我的理由有两个—— 第一,这本书根据教委高考命题大纲编写,比较有权威性。 第二,书中对英语语法的讲解比较详细全面,练习题包括语法和句法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句子改错,以及翻译题(中译英)。只有掌握好了这些内容,英语学习才有可能向更高层次提升。 “买二送一”中的这个“一”怎样解决呢?我挑选的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高考模拟试卷精选·数学》(天骄之路中学系列) 我的理由也是两个—— 第一,该书由高考命题研究组主编,严格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各科《考试说明》编写,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第二,编者是高考命题与中学教改课题研究组的成员,主要来自于北京四中、北大附中、人大附中以及各地师大附中等重点中学,练习题都是来自上述中学模拟试卷,权威性高。 挑选好这三本书后,这位学姐笑着对我说:“同学!你挺会选复习资料的。这几本书,算是我们公认的很好的书籍了。” 我问她:“学姐,你考上了哪所大学?” 她说:“今年数学很难!发挥一般啊,考上了北方工业大学。” 我说:“那也很不错了!” 她笑笑,指了指旁边的几位学姐:“还算凑合吧!她们考得比我好得多。同学,加油!争取中考考上nnez!” 我说:“nnez是省排名前5的重点中学,太难考了!” 学姐鼓励我:“事在人为!” 那天中午,我和那几位学姐聊了将近30分钟,主要是请教各科学习经验。 也许是学姐的吉言起了作用,我参加中考那年,嘿嘿。。。 其实,虽然高考数学题都是原创题,但是变来变去,“万变不离其宗”,都是考查教材知识点,有不少都是参考过以前的高考旧题。想考出不错的成绩,一个关键是看基础知识是否牢固,是否熟练掌握了通性解法。
向吧里的数学高手们请教一下两道高考数学真题 吧里的数学高手们,你们好!我想请教一下两道高考数学真题——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3有关不等式的选做题(第1问和第2问),2004年高考数学全国卷3的应用题(具体题目内容、官方标准答案和笔者画的草图等,见图片截图),谢谢! 先说第一题。看了这两个小问的官方标准答案(见附件),主要是画蓝线的地方不理解,感觉跳步比较多。 这两个式子怎么直接推导出原式小于等于3[(x—1)的平方+(y+1)的平方+(z+1)的平方]或者3[(x—2)的平方+(y—1)的平方+(z—a)的平方]呢? 我是把2[(x—1)(y+1)+(y+1)(z+1)+(z+1)(x—1)]和2[(x—2)(y—1)+(y—1)(z—a)+(z—a)(x—2)]去括号后,展开来算的。感觉利用条件x+y+z=1消去一些项后,推导不出标准答案。更不用说后面的“当且仅当”了。 接着说第二题。从“在温室内,沿左、右两侧与后侧内墙各保留1m宽的通道,沿前侧内墙保留3m宽的空地”这句话来看,好像题目条件描述得并不清楚。 我尝试画了草图(具体见图片截图),觉得推导不出画红线的这一步。这草图应该怎样画才正确? 参考答案中(画草图那张纸),画红线的这一步“蔬菜的种植面积S=(a—4)(b—2)”,怎样根据题意和草图推导出来呢? 笔者,文科数学105,学渣中的学渣,喜欢做高中数学题,但是能力有限。大学毕业后,有空也做做以前的高考数学真题,锻炼思维能力。不过,毕竟已经很久没有系统复习过高中数学知识了。有时候,答案跳步比较多时,不一定理解答案。 希望数学高手们,能比较详细地解答一下这两道高考数学真题(应用题草图最好能画清楚一些,以及证明题中包括“当且仅当,求出x=,y=,z=”这一步怎么计算出来的),谢谢大家!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