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rrmc
kerrmc
关注数: 12
粉丝数: 100
发帖数: 1,028
关注贴吧数: 27
看了几天新闻,说几句想说的 今天1级小号已经见少了,水军也就闹唤2、3天,都是些不懂相声、不了解德云社、拿钱发帖的主,就像家谱里为什么只提张寿臣、赵佩茹、赵心敏(赵伟洲的父亲)等相声前辈,而没有马三立、侯宝林,因为张寿臣他们是每一辈的门长。昨天还有个新闻里小编竟然把张文顺写成了张德顺,这些对北京相声大会、德云社的历史一点都不了解的人,能指望他们说出什么公平的话来。相声艺术就是传统艺术,传统文化,不按老的科班方法训练,不下苦功夫,能出的了师吗,这些都是经过多少代人证明了的,不是靠什么文工团、曲艺团培养出来的,这些天一堆小编在写什么封建科班和新时代企业管理的矛盾、德云社应该上市什么的,好像上市了,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了,根本都是不挨边的东西。《霸王别姬》有个情节,解放了,“小四”和程蝶衣的矛盾,其实跟老郭这个是一样的道理,不按照几代人总结出来的方法,你能成的了”角儿”?纯tm扯蛋。还有小号说什么我在学校上学交学费了,难道我以后挣钱了要把钱给老师,你说的那叫老师,不叫师父,师父和老师能是一个概念吗,再说,你算算你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至少18年,上学花了多少钱,才能找个工作,在德云社三年学徒,就能有工作,有名气,能挣钱,你才付出多少。还是那句话,曹的水军也就闹唤2,3天,但喜欢老郭的人,会一直喜欢。
这是哪段单口? 昨天在电台听的,老郭的长篇单口,只听了一个片段,说是一个在衙门当差的男的,跟自己岳父喝酒,老婆去后院酒缸取酒,他到后院把老婆推进酒缸害死了,然后就遇到鬼了,请问各位大侠,知道这段单口叫什么名字吗?
请问有《世界好声音》这个节目吗? 记得去年就说冠军要参加《世界好声音》,今年汪峰又提了一次这个神奇的节目,但为什么没听说梁博参加这个节目呢?
其实真的不能怪那英为姚贝娜选歌时黑姚贝娜。 姚贝娜下去也只能怪她自己,难道她去年没看好声音吗,没看见张玮被那英黑的有多惨吗,结果那多导师为她转身了,她还选那英,那就是自己找的。
北塘也能骑马了,今天无意中发现的。
天上的月亮
三观尽毁,节操尽碎,心理素质不好的慎看!!!!!!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TI5MDIxMTA0.html&urlrefer=11377e27baf7f5c352e3d757de455a28
吧里有人用索尼Xperia Z L36h 手机吗 有人用这个手机吗,想买这个,不知道好不好用。
这个毛衣真暖和
大家都看《非常了得》吗? 有老郭的节目就欢乐,尤其老郭遇到老孟的时候。
请教汽车帝,这个是什么车?
洋货高架桥,谁想的缺德招儿 元旦装的隔离带,只为了市里人上下班方便,根本就不管塘沽人上下班堵不堵。
大众套娃
天津1演《杨光》呢,不过是老的。 RT。
发现一个人气最旺的贴吧 今天发现一个至今为止我见过的人气最旺的贴吧,李毅吧,以前觉得“中国好声音吧”就很火了,没想到李毅吧超级火爆,粉丝数近273万,帖子数1.2亿,原来他是百度贴吧的“大帝”。
这些歌手没出名的时候不在酒吧唱歌,你让他们喝西北风呀 那些个天天没事爆料的有意思吗,说这个在酒吧唱,那个在夜店唱的,你说他们这些歌手,不去酒吧唱去哪唱?去酒吧唱歌有什么错吗?他们又没有别的技能,又不都是富二代,得首先保证自己有饭吃吧,黑这些有意思吗?有多少歌星都是从酒吧唱出来的,如果没有那种历练,只是天天在家对着镜子唱,保证一上正式的舞台肯定哆嗦,声音颤的厉害。
有人玩魔方吗 吧里有人玩魔方吗,最快对好6面用多长时间?
有人看过小说《白鹿原》吗? 有人看过这部小说吗,下个月根据小说拍的同名电影《白鹿原》就要上映了,有人去看吗?
那个奥运引导员真不懂事 济南这个女孩毫无幽默感,还说自己不挑事,用话挤兑老孟和老郭,人家老孟都没说过什么,用她在那穷得瑟。
那些呼吁球迷不要在球场骂街的最好去现场呼吁。 球场带头骂街的基本都是不上贴吧的,你们在这呼吁半天有嘛用?周五去现场看了跟恒大的比赛,我边上有两个50岁左右的,带头卷恒大球迷,煽动周围的人跟着他俩骂,周围的人都看球呢,没人跟他俩骂,这俩就说周围的人不够意思,就跑别的地方去煽动骂街了。你说你在这呼吁不让骂街,有嘛用,骂街那些人一看就是从来不上网的。
2年验一次车,有2年都没一次违章的吗? 好像所有车都或多或少的有违章记录,人家焦通対的买卖真TM好干。
jing cha 在百度都成了敏 感 词 汇,那以后只能说:有困难,找星星
古人的总结确实牛。 24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中总结出来的,说明在节气的时候很容易闹天,也就是在节气和附近的两三天很容易刮风下雨的,所以如果结婚选日子尽量避开节气。
你小时候最爱看的武打片是什么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部武打片叫《鹰爪铁布衫》,虽然《少林寺》开创了大陆武打片的大好局面,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部《鹰爪铁布衫》,至今还记得里面的两位主人公的名字,一个叫沈月,一个叫萧如风。前段时间在网上又看了一遍,快30年过去了,觉得跟现在的武打片比丝毫不逊色,武术指导是袁和平。
前两天《今晚报》有个新闻特找乐 话说有个市里的当爹的,儿子搞对象要结婚了,儿子就问他爸,家里有钱给买房吗,这个当爹的其实没钱,但怕在儿子面前没面子,就说“没问题,买房的钱都给你准备好了”,儿子听了特高兴,然后这爷俩没事就出去到各大售楼处转悠看房,终于看上一套。老爸一看快露馅了,有点扛不住了,就买了张电话卡,给110打电话说:我做生意赔本了,在某某售楼处放了3颗炸弹。打完电话就带着儿子和儿子对象直奔某某售楼处,到那一看,全是**,这个老爸就说了,怎么这么倒霉呢,好容易看上套房子还买不了。结果后来这个当爹的被**逮着了,被判了一年。
天津属于二线城市吗? 今天早上CCTV2的《第一时间》,采访天津车市,解说的主持人连续说了两遍“像天津这样的二线城市”,听着怎么这么别扭呢,天津是比上海、北京在各方面差很多,但被央视这么说,听着还是很别扭。
蛇形档位好用吗? 以丰田为代表的自动挡车都是蛇形档位,还有高端的雷克萨斯,韩系车大部分也都是蛇形档位,通用的缘自韩国大宇的凯越也是,马自达睿翼等等都是,而日产,本田,大众、奔驰,宝马都是直档位,奔驰还有怀挡,宝马还有电子档杆。一直感觉蛇形档位不好用,但没开过蛇形档位的车,不知道挂D挡时拐好几下费事吗?
新一代CR-V今天上市,不知能否延续上一代的火爆。
开自动挡车的人,有人用过D1,D2挡,L挡之类的吗? 昨天看今晚报,上面有篇文章,说开自动挡不要一味的只使用D挡,说那样D挡容易坏,说要适当的使用D1,D2,L之类的。我觉得这个作者的说法够扯的,如果是下雪什么的,使用D1,D2,L挡的还行,但好天的时候怎么可能经常换挡呀,难道上坡用D1挡,上去之后停马路边再换D挡呀。
刘能去大脚超市,大脚不在家,徐主任就发动全村人找大脚 刘能去大脚超市买酒,大脚不在家,徐主任就发动全村人找大脚,为啥就不给大脚打手机呢,大脚带着手机呢呀,后来还用手机跟王大拿联系了。难道就为了让刘能英雄救美一把。任何正常人的逻辑都是先打个电话问问在哪。
普通青年VS文艺青年VS二B青年
有人知道这是什么螃蟹吗 今天吃自助,吃了一种以前从未见过的螃蟹,有人认识这是什么蟹吗?
自从成立滨海新区 感觉自从成立滨海新区以后,塘沽就像被抛弃了一样,没人管了,正月十五、十一也不放烟花焰火了,以前到了十一,塘沽特有过节的气氛,电线杆上挂国旗、灯笼、彩灯,家家户户门口挂国旗,现在感觉跟平常一样,大家有感觉到吗?
啥也不想了,希望今年能保级成功吧。 加油吧,再平几场就能完成保级任务了。
杭州道和第二大街何时能连通 以前好像听说过杭州道要和二大街连上,在京山铁路下面建地道,但这两年报纸上也不提这个事了。
其实今天来了24个朱真芳。 打工妹们更想找个有钱人,摆脱目前的生活现状,所以今天一对都成不了。
昨天一对牵手的都没有 昨天一对牵手的都没有,只能说明这些女的根本就配不上那几个男嘉宾,这24个女的连个正当职业都没有,还挑来捡去的,难道就不能大换血吗,比如那个19号,那个23号,有哪个男的会看的上她们,难道让她们在上面一直呆下去吗?《非诚勿扰》浪费了这么多财力、精力,结果一晚上都没牵手一对,这个节目还有什么意义吗?
猿猴第一次当心动女生,跟胡毅很相配呀
人肉猿猴,让她死去吧
猿猴赶紧滚!
猿猴,用得着你替王珊珊说话吗? 赶紧滚吧
袁媛,《非诚勿扰》最恶心的女人 最装13的女人,看见背着吉他的农民,她侮辱人家,看见不想找农民的母子,她又说农民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高尚,满嘴的仁义道德,那你看到那位高尚的救援人员,你怎么不选了。这种装13的女人真TMD的恶心,天天抢镜头,天天哪这么多废话、B话,赶紧滚下去吧!
谈谈马派相声 上次写了一个《漫谈相声》,发在“相声吧”,今天写了个《谈谈马派相声》,是我这些年听马派相声的感受,同时也发在我的博客上,博客地址是: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viege&urlrefer=464359ad87052f378e97950ee9fa8fd3 到现在相声界可以论派系的还真不多,比较有名的就是马派相声和常氏相声,之所以可以称派系,是因为这一家族至少三辈儿人都说相声。这么算的话马家应该能直接接到相声的开山祖师那去,第一代艺人:张三禄,张三禄的徒弟是阿彦涛,阿彦涛的徒弟是恩绪,恩绪的女婿是马德禄,马德禄的儿子是马三立,马三立的儿子是马志明,马志明的儿子是马六甲。常家呢,常连安跟马三立是一辈的,都是第五代相声艺人,常连安的儿子有常宝堃、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常宝庆、常宝丰,第三代则有常贵田、常贵生、常贵德,如今第四代的有常亮、常远等人。 今天说说马派相声,马家是名副其实的曲艺世家,马三立的祖父马诚方是评书艺人,擅长《水浒传》,父亲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儿子马志明很好的继承了马派相声的精髓,并发扬光大,现被相声迷尊称为少马爷,孙子马六甲小时候说了几段相声,长大了好像没有正式入这一行。 现在所谓的马派相声应该是马三立创造的,因为在相声八德那个年代,所说的相声段子很少有录音文献传到现在的,这个就比不上京剧了,清末民初的时候京剧的地位很高,虽然艺人都是下九流,但是京剧还是很受欢迎的,因此京剧还有很多录音录像文献流传到现在,但是解放前相声的地位还比较低,因此流传的比较少,马三立能被大家熟知的也是以文革后跟王凤山合作的段子居多,很多人不喜欢马三立的相声,主要原因是说马老口齿不清,那是因为80年代初马老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可能牙也掉了几颗了,说话漏风,还怎么能跟年轻人比呢,可以看看马老50年代跟张庆森合作的《开会迷》的录像资料,那时候马老的口齿可是很清楚的,不然解放前怎么撂地说相声呀,那时候没有好的声音条件可是吃不了这碗饭的,国家可不养这些下九流的相声艺人。 马老现被广大相声爱好者尊称为相声泰斗,这可不是因为马老在相声界的辈分高,而是因为马老的相声表演已入化境,无可匹敌,创作出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耳熟能详,“马善人”、“马大学问”、“马洗澡”、“马大哈”、“马雅科夫斯基”“张二伯”,至少在天津很少有人不知道以上几位人物的。马老最难能可贵的是在80高龄,已经没有人能给捧哏的情况下,还与时俱进、老骥伏枥,创作了大量的单口相声小段,《家传秘方》、《逗你玩》、《老头醉酒》、《找糖块》、《学说瞎话》、《马虎人》、《美容院》、《汽车喇叭声》、《病从口入》等等都是这个时期创作的,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铺天盖地的网络笑话,所以这么大的年纪还能创作出这么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真是难能可贵。 说说马派相声的特点吧,我总结了几条: 1、 包袱儿绕梁三日。这是马派相声最大的特点,越琢磨越可乐,越琢磨越有意思,没有使劲胳肢人的感觉,让你随着相声的剧情自发的笑出来,不是某一句台词让你笑半天,而是那种意境让你不由自主的觉得可乐。《开粥厂》里的马善人一直宣称自己多善多善,结果呢,没事放虱子玩,把自己身上的虱子放到别人的脖子上,还美其名曰我们既不受痛苦还不伤害它的性命,还得找个胖子,这个马善人的人物形象一下子就勾勒出来了。《卖挂票》里的马洗澡马老板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结果呢,早上八点多撩开台帘一看,人都满了,原来自己没有被窝,跟后台的箱官儿一起睡,借人家的被子盖。少马爷马志明同样继承了马派相声的精髓,在《看不惯》里,嘴里说的是我最最看不惯的,但是脸上的表情又是特别羡慕的表情,表里不一,这种例子在马派相声里比比皆是,深刻地刻画了一系列小人物的形象,而这些小人物就生活在你我之间,因此越发觉得人物活泼可爱,并没有觉得这些小人物有多可憎,虽然这些人身上都有很多缺点,但是描写的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包括那位抢小孩苹果、冰棍的张二伯,虽然人品比较差,但是大家觉得这些就是生活中的乐子,没觉得这个人多坏多可憎。想反,如果作品中创造的都是高大全的艺术形象,那我们自己也觉得不真实,这就是歌颂型相声不能让人笑的根本原因,因为太虚假了,没人相信是真的。还是这个张二伯,说的每句话都不是抖包袱儿,但是每句话都很可乐,这才是真正的包袱儿,因为听众都被吸引到剧情里去了,而这个人说的话又都是我们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生活气息很浓厚,有老百姓的生活还有夸张,这样就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让听众产生共鸣,这才是真正的相声。
谈谈马派相声 上次写了一个《漫谈相声》,感谢吧主的鼓励,给加了精,今天写了个《谈谈马派相声》,是我这些年听马派相声的感受,同时也发在我的博客上,博客地址是: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viege&urlrefer=464359ad87052f378e97950ee9fa8fd3 到现在相声界可以论派系的还真不多,比较有名的就是马派相声和常氏相声,之所以可以称派系,是因为这一家族至少三辈儿人都说相声。这么算的话马家应该能直接接到相声的开山祖师那去,第一代艺人:张三禄,张三禄的徒弟是阿彦涛,阿彦涛的徒弟是恩绪,恩绪的女婿是马德禄,马德禄的儿子是马三立,马三立的儿子是马志明,马志明的儿子是马六甲。常家呢,常连安跟马三立是一辈的,都是第五代相声艺人,常连安的儿子有常宝堃、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常宝庆、常宝丰,第三代则有常贵田、常贵生、常贵德,如今第四代的有常亮、常远等人。 今天说说马派相声,马家是名副其实的曲艺世家,马三立的祖父马诚方是评书艺人,擅长《水浒传》,父亲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儿子马志明很好的继承了马派相声的精髓,并发扬光大,现被相声迷尊称为少马爷,孙子马六甲小时候说了几段相声,长大了好像没有正式入这一行。 现在所谓的马派相声应该是马三立创造的,因为在相声八德那个年代,所说的相声段子很少有录音文献传到现在的,这个就比不上京剧了,清末民初的时候京剧的地位很高,虽然艺人都是下九流,但是京剧还是很受欢迎的,因此京剧还有很多录音录像文献流传到现在,但是解放前相声的地位还比较低,因此流传的比较少,马三立能被大家熟知的也是以文革后跟王凤山合作的段子居多,很多人不喜欢马三立的相声,主要原因是说马老口齿不清,那是因为80年代初马老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可能牙也掉了几颗了,说话漏风,还怎么能跟年轻人比呢,可以看看马老50年代跟张庆森合作的《开会迷》的录像资料,那时候马老的口齿可是很清楚的,不然解放前怎么撂地说相声呀,那时候没有好的声音条件可是吃不了这碗饭的,国家可不养这些下九流的相声艺人。 马老现被广大相声爱好者尊称为相声泰斗,这可不是因为马老在相声界的辈分高,而是因为马老的相声表演已入化境,无可匹敌,创作出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耳熟能详,“马善人”、“马大学问”、“马洗澡”、“马大哈”、“马雅科夫斯基”“张二伯”,至少在天津很少有人不知道以上几位人物的。马老最难能可贵的是在80高龄,已经没有人能给捧哏的情况下,还与时俱进、老骥伏枥,创作了大量的单口相声小段,《家传秘方》、《逗你玩》、《老头醉酒》、《找糖块》、《学说瞎话》、《马虎人》、《美容院》、《汽车喇叭声》、《病从口入》等等都是这个时期创作的,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没有铺天盖地的网络笑话,所以这么大的年纪还能创作出这么多脍炙人口的相声作品真是难能可贵。 说说马派相声的特点吧,我总结了几条: 1、 包袱儿绕梁三日。这是马派相声最大的特点,越琢磨越可乐,越琢磨越有意思,没有使劲胳肢人的感觉,让你随着相声的剧情自发的笑出来,不是某一句台词让你笑半天,而是那种意境让你不由自主的觉得可乐。《开粥厂》里的马善人一直宣称自己多善多善,结果呢,没事放虱子玩,把自己身上的虱子放到别人的脖子上,还美其名曰我们既不受痛苦还不伤害它的性命,还得找个胖子,这个马善人的人物形象一下子就勾勒出来了。《卖挂票》里的马洗澡马老板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结果呢,早上八点多撩开台帘一看,人都满了,原来自己没有被窝,跟后台的箱官儿一起睡,借人家的被子盖。少马爷马志明同样继承了马派相声的精髓,在《看不惯》里,嘴里说的是我最最看不惯的,但是脸上的表情又是特别羡慕的表情,表里不一,这种例子在马派相声里比比皆是,深刻地刻画了一系列小人物的形象,而这些小人物就生活在你我之间,因此越发觉得人物活泼可爱,并没有觉得这些小人物有多可憎,虽然这些人身上都有很多缺点,但是描写的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包括那位抢小孩苹果、冰棍的张二伯,虽然人品比较差,但是大家觉得这些就是生活中的乐子,没觉得这个人多坏多可憎。想反,如果作品中创造的都是高大全的艺术形象,那我们自己也觉得不真实,这就是歌颂型相声不能让人笑的根本原因,因为太虚假了,没人相信是真的。还是这个张二伯,说的每句话都不是抖包袱儿,但是每句话都很可乐,这才是真正的包袱儿,因为听众都被吸引到剧情里去了,而这个人说的话又都是我们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生活气息很浓厚,有老百姓的生活还有夸张,这样就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让听众产生共鸣,这才是真正的相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