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微星实体店 广州微星实体店
关注数: 414 粉丝数: 3,146 发帖数: 28,620 关注贴吧数: 44
【转载】市面畅销中低端游戏本散热横评 市面畅销中低端游戏本散热横评 随着新一代硬件的升级,各大厂商也纷纷推出了各自的游戏本企图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机器琳琅满目,哪一款机器是最佳选择呢,我们知道游戏本散热决定了这台机器的性能,这里就对市面长比较畅销的几款机器的散热效率进行横向对比。 参评机器:宏碁暗影骑士3 vx5 微星GL62M 224cn 联想拯救者R720 华硕飞行堡垒ZX53VD 戴尔游匣7567 惠普暗影精灵二代 宏碁暗影骑士3 vx5 机器为i5+1050配置,发热量较低 散热模块:暗影骑士的散热采用双风扇双铜管配置,显卡和处理器串联。 散热表现: 室温在24度左右。待机状态下,CPU维持在45度左右,显卡38度,PCH温度46度,温度表现正常。 CPU烤机,单烤CPU时,温度为68度左右,最高69度,频率能保持满频3.1GHz。 CPU+GPU双烤 双烤下,机器满载几分钟后CPU取消了睿频,温度只有74度,显卡部分无异常。 用鸡血软件绕过降频,CPU恢复了睿频,此时功耗为28.6W,温度上升到85度。显卡由于散热是串联,温度也小幅涨到72度。 微星GL62M 224 机器为i5+1050配置,发热量较低 散热模块:GL62M为双风扇六铜管散热,显卡三热管,处理器双热管,显存颗粒,pch散热都有兼顾 散热表现: 室温为25度。 待机下,CPU温度在43左右,显卡38度,PCH为47度,温度无异常。 单烤CPU时,机器保持在满频3.1GHz,温度68度。 双烤下,CPU达到了80度,显卡69度,均无过热问题。 强冷下,风扇转速增加一些,CPU温度降到73度附近,显卡63度,幅度比较明显,当然噪音也很明显 联想拯救者r720 测试机为i7+1050ti的高配版 散热模组:拯救者R720的散热模块采用双风扇+双热管的组合,核心位置的散热有黑化处理。散热模块为完全串联,热管一粗一细,两个风扇是并排同侧设计。散热模块覆盖了CPU供电、显卡供电和显存,连PCH都有照顾到,鳍片是纯铜的。 散热表现: 室温在23.8度。 待机状态下,CPU温度38度,显卡33度,PCH为35度,待机温度表现正常。 单烤CPU时,R720出现了频率来回波动的情况。当机器达到80度以上时,CPU取消了睿频,实际上还比默频低了点,只有2.7GHz。当频率回落后,温度随之下降,保持一段时间后又恢复了睿频,结果导致温度又突然上升,达到80度后继续降频,如此往复 双烤下,CPU频率不再回升,保持2.7GHz,温度为86度,显卡温度上升至73度。 华硕飞行堡垒ZX53VD 配置为i7+1050 散热模具:飞行堡垒ZX53VD的散热模块采用单风扇+双热管的组合,显卡散热部分有黑化处理。 散热模块为完全串联,热管一粗一细,两根热管都经过显卡和CPU核心。散热模块覆盖了显卡供电和显存,CPU供电没有覆盖,鳍片是铝制的。 散热表现: 室温在23.5度左右。 待机状态下,CPU温度不到40度,显卡33度,PCH为37度,待机温度表现正常。 单烤CPU时,温度85度,已经触发了过热降频,频率低了0.1GHz,功耗42W。 双烤下,CPU出现了过热情况,温度墙85度,功耗仅有25W,频率也因此缩到了2.4GHz,比默频还低。显卡温度最高75度,没有出现过热的情况。 戴尔游匣7567 机器配置i5+1050 散热模具:7567的散热模块采用双风扇+2热管的组合。散热为完全串联,热管经过CPU和显卡且两端都在鳍片上,热源靠近左侧的风扇,看着像是14寸硬改成15寸的形式。散热照顾到了显存和供电,鳍片为铝制。 散热表现:室温为24.4度。 待机下,CPU温度在48度左右,显卡45度,PCH为43度,温度表现一般。 单烤CPU时,7567同样有Uncore功耗异常的问题,不过由于i5发热很低,即便异常了也没有超过TDP,所以频率也没有被影响,保持在满频3.1GHz,温度64度。 双烤下,CPU达到了85度,显卡73度,注意显卡这边提示了过热降频的情况(Thrm),使用散热垫将机器垫起,CPU降到了80度,显卡70度,脱离了过热降频的状态,说明机器背面进风不算很充足,需要垫起来加强散热。 惠普暗影精灵二代 机器配置i7+965m 散热模具:暗影精灵II的散热模块采用双风扇+2热管的组合,面向D壳的一面均做了防氧化处理。 两根铜管将CPU和GPU串联起来,共用散热鳍片。散热模块没有照顾到显存和供电。散热鳍片为纯铜。 散热表现: 室温在25度左右。 暗影精灵II待机下,CPU温度在37度附近,独显34度。机器是默认持续开启一个风扇的,可以在BIOS里设置关闭。 单烤CPU时,温度为85度附近,最高87度,受限于TDP,频率降到了3GHz。 换硅脂后,单烤温度降到了79度。 双烤时,CPU温度达到了95度,触发了高温降频,功耗缩到了29.5W。此时PL1也缩到了35W,不过没有什么卵用,因为散热根本不够用。由于功耗下降,频率也缩到了2.4GHz,低于默频。显卡此时也到了87度,再高一点也要到降频线了。 一图流在进风量充足,取消限制后,各个品牌的机器都可以压住i5+1050,但是当处理器升级到i7时,大多数机器都有降频现象,只有微星的机器在92℃的高温下保证了满睿频,值得肯定!
游戏本GT75VR7RE-004CN详评测,自带RGB机械键盘 前言:任何一个在寻找一款高性能游戏本的人始终都会遇到MSI这个牌子。当GS系列吸引着注重轻薄的用户,GE系列吸引注重性价比的用户时,GT系列则面对了发烧级玩家,这些玩家不怎么移动自己的设备,只在意纯粹的性能。MSI上一代17寸旗舰游戏本——GT73VR 现在被GT75VR继承了,后者做出了多项的改进。 虽然轻薄机体成为了潮流,MSI依旧推出了GT75VR这一大尺寸游戏本包含了一台桌面电脑替代品的优缺点和一块有着充满色彩的机械键盘。那么这种风格在未来是不是会大受欢迎呢? 目前国内上市的只有两种不同配置的GT75VR。GT75VR 7RF-019CN配置了32G内存,120HZ刷新率屏幕,512G固态和1TB机械硬盘,GTX1080 8G显卡和i7-7820HK处理器相搭档。 然后就是本次的测评的型号GT75VR 7RE-004CN,配置了16G内存,256G固态和1TB机械硬盘,GTX1070 8G显卡和I7-7700HQ处理器,同样配备了120Hz刷新率屏幕。目录: 1.前言 2.配置表 3.模具外观鉴赏 4.RGB机械键盘 5.内部结构一览 6.屏幕面板参数 7.性能测试(鲁大师跑分,处理器,显卡3DMARK,双烤机测试) 8.游戏实测(特效,帧数,温度) 9.总结 ----------------------------------------------------我-----是-----分-----割-----线------------------------------------------------------- 配置表: 测试机型:GT75VR 7RE(Titan)-004CN 处理器:Intel® Core™ i7-7700HQ 操作系统:Windows 10 家庭版 屏幕:17.3" 高清 (1920x1080), 120Hz 3ms响应时间 94%NTSC广视角屏幕 芯片组:Intel® CM238 显卡:GeForce® GTX 1070 显存:8GB GDDR5 内存:16GB(8GB*2), DDR4 硬盘:Super Raid 4(256GB NVMe SSD +1TB (SATA) 7200转 电池:8-Cell 电源适配器:230W 尺寸:428×314×(31-56)mm模具外观鉴赏:科幻拉风信仰十足 (图片转载自天极网)↑↑↑作为微星游戏本的最新旗舰,在外观上GT75VR依旧保持了MSI的主设计风格。厚重的机身、干练的线条和不规则的切线设计,让该机富有科技感,再配以紅色线条装饰的后方出风口和亮面线条,整体看来就像一条科幻风十足的未来战机。↑↑↑机身A面采用金属材质打造,配以金属拉丝工艺的卓越质感,摸起来非常顺滑、显得高端大气。在A面两侧有两条亮面装饰条,与A面中心硕大的龙盾LOGO相得益彰,似乎在召唤你成为一名“龙骑士”。 该龙盾LOGO在机器运转时是会亮起的,同时其表面材料的莫氏硬度高达8级,可以避免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划伤,让其闪耀始终如新。↑↑↑在机身后部,两个硕大的出风口非常吸睛,配以红色的装饰线条,就像战机的发动机一样,充满运动感。↑↑↑在A面下方还雕刻有“TITAN”字样,似乎在无声诉说着这台机器的强大性能。↑↑↑转身来到B面,可以看到GT75VR的B面设计是十分简洁的,屏幕边框虽然不能说窄但配以顶部的红色装饰线条仍不失灵动。↑↑↑与B面的简洁相比,GT75VR的C面设计就显得非常复杂了。↑↑↑在键盘坐上可以看到丹拿(Dynaudio)的LOGO,这说明该机的音频系统采用了来自丹麦的顶级扬声器品牌丹拿(Dynaudio)的技术,相信可以在音效上给用户无与伦比的体验。↑↑↑在键盘下方,GT75VR还单独为用户准备了一块宽大的箭型掌托,该掌托采用了细腻的磨砂材料,有着类肤质材料的优秀触感,但又不会像类肤质材料一样容易打油,可以说是完美的掌托材料。 不仅如此,该机的触控板还与掌托采用了一体式设计,由于没有了缝隙,触摸起来更加顺滑、不会划手,同时也更易于打理。↑↑↑在键盘的右侧,还随着机身的线条排布着5个按键。除了顶部的电源键外,从上到下依次是独显开关、一键强冷、一键录制以及一键切换灯光,都是一些非常实用的功能。↑↑↑从侧面看去,GT75VR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两个硕大的侧出风口毫不保留地向人们炫耀该机强大的散热能力,在接口方面,该机两侧共搭载了多达5个USB 3.O接口、4个独立的音频接口和一个读卡器插槽,可以满足所有玩家的外设拓展需求。↑↑↑而像电源接口这种不常插拔的接口,则被设计在了机身“尾部”,如RJ45接口、雷电3接口、HDMI接口、DP接口等等。采用这种设计可以在保证机器拓展性的基础上让桌面变得更加整洁。↑↑↑GT75VR的机身底部采用了大面积开孔设计,整体看上去类似箭头的形状,配以红色的大面积防尘网,再一次强调了该机Cooler Boost Titan 散热系统的性能。透过防尘网可以清楚地看到,该机所搭载的Cooler Boost Titan 散热系统非常豪华,粗略数下来热管竟然有十根之多,可谓散热之强大。
如何挑选一款适合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相信对于不少朋友而言都是件头疼的事儿,看配置太高了没用,看外观没有内在也是白扯。问朋友,问商家都总是没有个靠谱的答案。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要怎样才能挑选到适合自己的一款笔记本电脑。一、挑选笔记本电脑前首先要考虑以下的几个问题:预算,用途,尺寸。 1、先确定预算。 首先第一步需要确定的是自己要投入多少预算来购买笔记本,然后在这个预算基础上允许有10%~20%的上下浮动,可能就会挑选到一款令人满意的产品 2、确定一个用途,只要使用笔记本来做什么。 是纯粹办公,平时就做做文档,看看电影;亦或是只拿来娱乐,玩最新的3D大作;亦或是需要经常携带本本东奔西跑,同时又需要兼顾游戏性能。确定自己的一个用途需求之后方能更准确的锁定合适的目标。 3、确定了预算和用途之后,就得考虑多少的屏幕尺寸适合自己,目前比较流行的屏幕尺寸是15.6寸和14.1寸,适合便携出行。基本或很少移动的则可以考虑屏幕大一些的,比如17.3寸,毕竟大屏幕看起来还是很过瘾的。 二、在考虑完以上三个问题之后,我们就进入到选笔记本的环节了。 1、在选择处理器(CPU)的时候,切记不是处理器配置越高,机器的运行就越快,因为影响电脑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比如硬盘,内存,后台程序等等。目前市面上笔记本的处理器基本分为2种:低功耗版(低压U)和标准电压版(标压U)。两者还是很好区分的,低压U一般是在CPU的型号后会带个U字,比如i7-7500u,而标压的则是i7-7700HQ。如果只是纯粹办公,写文档,看电影,则低压U就足够,如I5-5200U,I7-7500U;要是有涉及到3D渲染,视频编辑,软件编程之类的时候最好是选择I7的标压U,如i7-7700HQ,处理起来要快很多;如果是娱乐打游戏的,则选择标压U即可,i5和i7区别不是很大,目前很少有游戏是吃CPU的,基本都是以吃显卡为主。 小贴士:I5-7300HQ是四核四线程,i7-7700HQ是四核八线程 2、显卡上面的选择主要针对游戏玩家比较多,很多玩家在选择显卡的时候都会只看显存,显存越大越好,骚年,醒醒吧,这是商家想告诉你的而已。当然显卡越好的显存也是会越大,但是显存越大的显卡不一定就是好的,比如GTX1050给配个16G显存也是没办法超越GTX1060 3G显卡性能的。所以显存并不是衡量一个显卡性能高低的标准。显卡的性能是由很多个因素决定的,比如流处理器数量,核心频率,显存位宽等等,只有显卡的各项参数合理搭配才有最佳性能,只加强其中一项参数是没有卵用的,都是用来忽悠的。 那么游戏玩家该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显卡呢?下面做个简单的总结 GTX1050:适合游戏的入门级,对游戏画质要求低,能流畅运行即可; GTX1050TI:适合对游戏画质有一定要求,满足目前市面大部分游戏的中等画质要求; GTX1060:对游戏画质要求较高,能满足目前市面大部分游戏的高等画质要求; GTX1070:对游戏画质要求高,能满足目前市面大部分游戏的画质特效全开; GTX1080或GTX1080 SLI:游戏发烧友,市面上所有游戏都可以开最高画质特效无压力。 PS:以上总结排除优化特别差的游戏,比如…… 随机附上一张最新显卡天梯图3、内存,硬盘的选择。这两个关系不大,因为后续不够了可以继续加装的。目前8G内存已经足够日常使用,对于视频编辑,编程和游戏玩家则最好是升级到16G,硬盘的话,预算够的话一定要装固态硬盘,体验速度会快很多的,很值的。 4、散热方面,高性能笔记本必定会产生高热量,所以决不能忽视笔记本的散热性能。当然携带低压U和低显卡的笔记本可以忽略,毕竟这两个东西发热量是相当的低。如何衡量一款笔记本的散热好坏,第一看笔记本的风扇和铜管的数量分布,比如微星游戏笔记本先基本都是采用双风扇+六铜管散热,更有超薄游戏本GS系列的三风扇六铜管和GT系列的双涡轮风扇和十铜管散热。(附图)但是散热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风扇数量和铜管数量的多少,而是在温度上去的同时还能确保CPU和显卡的性能没有给降低。因为有些笔记本生产厂家会为了确保机器的温度数据,而去降低原本该有的性能来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打个比方就是你买了个1060的显卡,温度测试结果很满意但实际游戏性能却还不如1050。 比较严格的测试方法则是双烤机测试,把CPU和显卡同时压到100%满负载的状态下去运行,看两者的频率是否会降低到标准频率以下,温度稳定在哪个区间。一般测试时间为半个小时左右,如果机器承受不住压力的话是会自动关机或者蓝屏的。三、选完笔记本后应该上哪儿购买呢?在这里楼主建议是能到实体还是尽量的选择实体,实体还是有几大优势的:1、能亲手体验到自己想要的机器;2、能现场开箱验机,如发现有问题也可以当场解决,如发现机器有瑕疵的可以要求当场换台新的;3、如后续需要的一些维护啊,售后问题呀等也可到实体现场解决,而不会像网购那样不知该找谁解决。而购机流程的话,比如微星实体店都是先确定型号,然后现场验机调试,确保机器没问题后再付款提机走人,而非先交款再看货。 小结:想要给自己挑选一款适合的笔记本,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的需求,给自己一个定位,避免购买了性能不足或者性能过剩的产品,导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希望这次的分析能对大家有那么一点点的帮助,谢谢!
国庆吃鸡小技巧分享 《绝地求生大逃杀》是一款沙盒生存游戏,很多玩家都相当喜欢这种斗智斗勇的感觉。游戏该注意什么?下面就为大家带来玩家“伊藤鹰”提供的实用技巧经验,祝各位龙骑士在国庆期间‘大吉大利,今晚吃鸡’1.游戏里的门是可以破坏的,如果你确定门后有人的话,不要傻乎乎的开门,直接用你的枪扫 专治各种厕所狂魔 2.跑图的时候如果遭到了攻击,第一时间进行蛇皮走位 左右晃着走,干扰敌方预判。然后确定枪声的位置,迅速找离你最近的掩体进行反击。切不可遭到攻击就趴下,这是最蠢的 3.跑图的时候按住alt可以以自由时间观察周围,很重要,我经常发现从我菊部意图偷袭的基佬 4.如果你发现一辆开过的车。一定要加倍小心,他的主人很有可能在附近搜刮 5.如果一个地方被人搜过了,那所有的门应该都是开着的,当你发现有关着的门。敌人非常有可能就藏在里面 5.游戏中的脚步声跟枪声非常清晰。可以清楚的分辨出是敌人的大概位置。搜东西的时候多注意听脚步声 6.如何在跳伞的时候避开其他玩家?每次跳伞,无论跳哪个位置,都有或多或少其他玩家跟你分享这个地区,很难遇到自己独享一个地方的物资。可以看出,跳伞的位置很重要,因为每场游戏飞机都是从随机位置进行直线飞行,所有的玩家都在这架飞机上,所以飞机不经过的地点很少会有人去跳,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跳一些飞机无法飞到的地点,在徒步跑过去,这种方法绝对遇不到跟你抢东西的 7.手雷在后期十分重要。能捡就捡,后期安全范围很小,基本都在房子跟树后面藏着。这时候就要用手雷把敌人逼出来,自己的位置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可以用烟雾弹进行突围 8.瞄准的时候可以按住shift可以屏气,使瞄准镜不会晃动,打远距离的敌人时有点用,近战没卵用 9.在搜索地形复杂的地区时,如小镇,集装箱等地方,如果手上没有喷子或者冲锋,最好把枪切换成连射模式,好应对阴在角落的敌人 10.本游戏中,拳头的伤害也是不容小觑的,如果跳伞落地没抢到枪,上去来一套军体拳往往有奇效,跳起来的重拳如果命中头部,可以打70-80左右的血(大概) 11.在击杀了其他玩家后,不要急着去舔包,其他敌人很可能被枪声吸引过来,确定没人后在去,一定要趴下舔。我已经杀了不知道多少个站着舔包的人了 12.装备越好越需要猥琐,不要有了3级防弹衣3级头盔就认为自己无敌去找人刚,这游戏好装备好枪法并不是**的资本 猥琐蹲逼,才能活到最后 13.如果不是离安全区特别远尽量不要开车。开车会让附近所有敌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你的身上,游戏中最忌讳的就是暴露自身的位置 14.手雷拉开后5秒爆炸,不管在不在手里,所以要扔快一点,否则在半空就会爆炸 15.衣服是加容量的,不管是箱子里开的还是游戏中地上捡的,所以不要觉得大衣丑就不穿不捡。可以让你多带一些东西 16.组队游戏中,如果打死一个敌人,他属于倒地状态,说明他还有队友,如果直接死亡,说明他们队已经团灭了(爆头击杀是直接死亡,不管有没有队友) 17.使用高倍镜跟近距离敌人打非常吃亏,这时我们可以按住鼠标右键使用第三人称瞄准 18.游戏中有些在地上枪械配件如果不走近了根本看不见,这时我们按tab,周围一定范围的所有东西都会显示在背包的左边 19.蹲点最好选择在安全区的边缘躲,一是可以截杀正在跑毒的玩家。二是可以保证自己后方的安全 20.当你发现其他玩家进了一间房子并且把门关上了,但是他并没有发现你,这时候我们可以静步走到门口旁边躲着,切不可开门,因为开门是有声音的,等于就是告诉对面你进来了 21.8倍镜有一个就够了,装太多会大幅度削弱你的近战能力 22.前两波毒气的伤害很低,而且速度也慢,如果你的位置物资很多的话,多搜一会再跑也不碍事
GL62-602,I5,1050来挑战绝地求生的下限 上次我们测试了GTX1050TI的GL62-1252,配置还是能够满足《绝地求生》的需求的。今天我们把配置在往下走,i5-7300HQ,GTX1050 2G显存看是否能撑的起吃鸡这个火爆全球的游戏呢? 跟着我继续往下看 测试型号:GL62-602 测试配置:I5-7300HQ,GTX1050 2G, 8G内存,1TB机械硬盘 根据楼主的测试情况来看,内存还是够吃力的,分分钟在7G多的内存占用,比之前1252测试的6g多比,多了足足有1个G,可能跟些小后台有关系。显卡方面,游戏画质调到非常低,可是距离,抗锯齿和纹理都是极致效果。显卡的占用基本是保持在100%,2G显存还是很吃紧的。CPU方面的话,可以看出这款吃鸡游戏对CPU的要求不是很高,平均占用在60%左右,偶尔在切换复杂场景的时候会占用100%。 总体来看,游戏中的平均帧数在38左右,而且在出生岛的位置会卡住,楼主玩了3盘,有一把是直接卡到跳伞的位置(估计是爆内存了)。 温度的表现还是很好的,室内的温度24,游戏过程中显卡温度为平均62,CPU温度平均67,所以玩的过程基本是不用去担心温度的。 总结:除非了很想玩吃鸡,但预算真的没办法再提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否则就是建议大家上些预算,把配置往上提一个档次的好些。 PS;楼主用这款是玩的有些难受,升级个内存估计会好受些,不过还是建议拔高配置吧 下面是游戏实测截图,(平均帧数因为在进游戏前的帧数很高,所以会偏高一些,游戏平均帧数在38左右
转载:G-SYNC到底是什么? GPU的性能大战应接不暇,甚是精彩。同时,从GPU延伸出来的技术暗战也在进行着。无论是当年的真假物理引擎的口水战还是Direct X 11标准的争夺战,NVIDIA以及AMD都不会放过画质优化这一块大蛋糕。最近一年,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显卡与显示器显示的优化上。   我们知道,即使显卡渲染的画面多流畅,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显示效果还是得看显示器。60Hz刷新率的LCD已经陪伴我们多年,我们总感觉已经满足但是总有欠缺,是不是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所以,是时候有所突破了!来自NVIDIA的G-SYNC就是基于显示器技术而生,今天就带大家入门入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画面撕裂   以往,显卡与显示器分工明确,井水不犯河水。显卡将画面渲染并通过视频输出接口输出到显示器中,自此显卡的任务完毕,交接到显示器中。显示器就负责将画面展示出来。 ↓画面撕裂显示器自始以来一直采用固定刷新率:通常为每秒 60 次(赫兹)。但由于 PC 游戏的动态特性,GPU 会使用变化的速率渲染帧。当 GPU 试图与显示器保持同步时,就会持续出现撕裂情况。所以,即使有强如Titan级别的顶级显卡,也最终因为显示器的限制而功败垂成。 ↓ 在动态画面可能你很少留意到这个撕裂现象,但是静止翻拍后就会留意了虽然我们在日常的使用体验中会很少留意到这种画面撕裂的现象,因为60Hz的刷新率在激烈动态画面下很容易“骗”到眼睛,但是并不能代表可以无视它。因为随着画面帧数的提升,当你在破百的帧数下玩游戏,却总能感受到画面是不完整的,那就是撕裂现象带来的弊端。 ●垂直同步的解决方案:有得有失   V-Sync(垂直同步),是长久以来的解决因为帧数与刷新率不同步而造成撕裂现象的方案。 ↓ 垂直同步解决画面撕裂,但是会有副作用对于游戏玩家来说,垂直同步技术并不陌生,即根据显示器的刷新频率,将显卡输出画面帧率锁定在60fps或30fps,等于显卡听命于显示器,这样方式,保证了画面的同步和完整。但由于是固定实时间的渲染,极大影响了渲染效率,如果画面帧速降低到60fps,即会切换到30fos,帧速波动变化非常明显,很容易出现卡顿。 ↓ 并非所有显卡都能支持高刷新率对应的帧率60Hz的显示器在现在的游戏体验中的瓶颈作用越来越明显,于是近几年显示器厂商推出了144Hz的游戏显示器以解决这一状况。虽然144Hz刷新率显示器能够很好地解决60Hz显示的种种问题,但是面对一些硬件性能要求高的游戏,144Hz的显示器就显得有心无力,因为GPU性能无法与显示器保持同步,让卡顿的情况更加严重。所以,动态刷新率的显示,是解决游戏在显示器中显示效果问题的根本方案。 ●从根源解决问题:G-SYNC   事实上,按照动态刷新率显示思路,GeForce GTX 600系列引入了自适应垂直同步技术,但只是个软件方案,并不能完美解决问题,于是就有了G-SYNC。 ↓ G-SYNCG-SYNC是一种硬件方案,或者说软硬件结合。它会集成在显示器内部,但也提供独立的扩展卡,搭配高性能的GeForce GPU来控制显示器的可变刷新率。传统上,显示器都是以固定间隔刷新屏幕,但在G-SYNC系统中,显示器只有从GPU那里获取了新的画面帧之后才会刷新,刷新率范围30-144Hz。 ↓ 显示器只有从GPU那里获取了新的画面帧之后才会刷新所以,G-SYNC 可确保 GPU 所渲染的每一帧都显示出来 (可达到显示器的刷新率)。它并不提升GPU 渲染某一帧的速度,但因为GPU一渲染完帧画面,显示器就能够接收到它们,这样便能够实现更加流畅的游戏体验、限度提升输入响应速度。 ↓ 不支持与支持G-SYNC的动态演示显示对比该技术号称是可以彻底的保证画面不再撕裂、卡顿、延迟等问题(相当于垂直同步的升级版),并且让游戏运行起来更加的流畅。从NVIDIA的官方演示以及我们对G-SYNC显示器的评测来看,这个技术带来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值得一提的是,G-SYNC还支持SLI。 ●游戏本玩家的福音随着游戏本的吃香,游戏定位的笔记本GPU也备受关注。为了加强游戏本的视觉体验,NVIDIA在GTX900M时代G-SYNC已经正式走入移动平台,笔记本也能支持了。和桌面系统不同的是,笔记本上GPU可以直接连接显示器逻辑控制单元,所以,移动版G-SYNC不再需要桌面显示器的额外硬件模块,直接通过移动显卡GPU控制显示器(仅需驱动配合)即可完成。也就是说,今后所有装备GeForce显卡的笔记本,G-SYNC都能成为标准配置。   此外,移动版G-SYNC还支持窗口游戏、不会造成额外耗电等特性。 ●视觉革命,你准备好没?毫无疑问,G-SYNC是寻求改善显卡性能、增强游戏画面效果的更有效形式。与显示器结合,根本性解决了GPU性能方面的“非战之罪”。G-SYNC绝对是次世代级别的显示技术,它真正将画质的改善放到了台前,而不是幕后的GPU。如果你有足够的资金,选择一套完整的G-SYNC视觉体验平台后,你觉会觉得这钱,花的值!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