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勇💯 三亚大勇哥
允许部分艺术家先富起来。
关注数: 0 粉丝数: 1,113 发帖数: 30,229 关注贴吧数: 32
【友缘人】收藏张学友——殿堂级歌神 张学友有这样一种魅力,即便你不是他的死忠粉,但当你听到他醇厚的歌声还是会驻足倾听,直到被他的声音打动、征服。他是一个伟大的歌手,超越了几乎所有前辈并且让后来人难以望其项背。香港一个小小岛城诞生不少经典和传奇,但是能称得上殿堂级歌手的并且被华人世界普遍认可为歌神的恐怕只有他一个。 2014-2015年是我集中收藏张学友的时段,在收藏张国荣之余偶尔会找找张学友的碟,一不小心入了坑,与其说是一不小心不如说是必然,毕竟,听华语经典老歌谁也绕不过张学友。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把一些最基本的专辑和版本收的差不多,最近大半年处于停滞状态只入几张VCD和DVD,目前还在继续耕耘中,希望能把一些稀缺和高价值版本尽数收入囊中。宝丽金早期专辑以收藏T113版为主,特别是前三张专辑的三洋版价格实在太高只好退而求其次了。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张学友的专辑版本开始明显增多,一张专辑一两个版本甚至更多已经是家常便饭,到了两千年前后的几张国语专辑为了促进销量更是将版本游戏玩到高潮,我依然是以主要版本为收藏对象,粤语专辑收港版、国语专辑收台版,这样既不至于带来经济压力也能表达对歌神的敬意。遗憾是近十年时间他基本上处于低产或者停产状态,屈指可数的几张碟也是很快绝版。 今日得闲,开个帖子,晒一下自己的收藏,不定期更新,会作为一个长期帖一直更下去。毕竟对于友碟研究不深,望各位藏友多多交流指正! T113部分,合影一张
收藏Leslieの人间中毒 一个出生于80末的后荣迷,从2003年买第一盘引进版《宠爱》磁带入坑,当时用教室里听英语听力的录音机功放,很多同学大吵难听但我却就此开始沉迷于Leslie的音乐,整个中学时代以引进版磁带为收藏对象,一盘《陪你倒数》和《热情演唱会》上集(下集当时没买到后面就再也无缘了)听了一遍又一遍,寒假听暑假听,开心听失意听,他的声音陪我入眠。高三毕业的时候一个好兄弟送了我一套双CD精装版的纪念专辑《钟情》开始入坑CD,买了环球授权湖南金蜂版《大热》。中学时代结束就这样告别青涩的青春期,羞涩不再,但风继续吹。整个大学时代只收了滚石时期四张专辑和一场跨越97演唱会,以及环球时期的一张《一切随风》,同样都是引进版。唯一一张港版碟是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90元包邮从一个业余卖家那买的无歌词无原声碟品相不怎么样的《陪你倒数》。为了在听这些碟的时候“享受高音质”还厚着脸皮跟人借钱买了NE20,这又间接的让我入了收藏Walkman和耳机的坑。难怪有人说:“坑”你的永远只会是你自己。当时在收碟方面没什么高要求,首版、贴纸、侧标几乎不考虑,配件新旧无所谓,只要是正版或者是港版能正常播放就OK。大学毕业后手头开始愈发宽裕,受了一些前辈和帖子影响开始觉得既然要收藏就一定要收含金量高的,首版、内圈码、贴纸、侧标、配件、品相、版本这些词汇开始如滔滔洪水般洗脑而来,一边准备出掉引进版一边开始在淘宝上狩猎,时值2012——2013年之际了解碟市行情的人都清楚这时候碟价已经飞起,看着动辄几百上千甚至几千的碟恨的咬牙,最后一个念头鼓励了我:既然我吃喝嫖赌都不沾,为什么不收点让自己开心的东西呢?好,就这么定了,拍下付款吧,接近全新的《cross over》840元拿下!就这么飘飘忽忽的入了原版CD的深坑了⋯⋯很快环球时期接近尾声。收Leslie的碟要由浅入深,环球时期最“单纯”,除了首版、特别版之类的有点烧钱之外水基本不深,不用考虑内圈码之类的琐事,但因为这一时期他的专辑质量实在之高导致碟贩炒港版碟价格最凶猛,以《cross over》为例,品相好的在淘宝上几乎看不到八百块以下的价格,要知道这张碟当年只卖90港币比起八十年代Leslie的港版磁带55港币的价格实在是太白菜了,那为什么换了水土之后到了淘宝就敢卖八九百甚至一千多?因为有人敢买。不仅是荣迷,这一张也是明哥粉必收藏品,两个低产高质歌手的土豪歌迷们都是抱着必须集齐偶像所有专辑的志愿挤破脑袋也要买的,价格自然高了。比如《大热》,这张专辑在我看来实在太精彩,精彩不只是演唱会演绎出了它的精髓不只是它的高质量而是香港唱片公司对收藏者们内心的捕捉实在到位,一张碟、一张贴纸、六张明信片、三色碟面,你想起了什么?想起了《stand up》的三色黑胶?想起了《为你钟情》的黑白双煞?更或者是它激起了版本控们内心的火花?想收齐红、黄、绿三版吗?准备好二十张红牛吧!接下来还有《陪你倒数》的两版、《untitled》的三版以及《forever》两版是否收齐就看得出你是否本质了。滚石时期,因为对日版不感兴趣所以这个过程简单粗暴,《宠爱》收了港台各一张,《春天》错把港版当做台版收,后面遇到白菜价全新台版又收了一张。《这些年来》一直到现在都很白菜。《红》就更加简单,一张01内圈带魅力卡的首版中的首版直接搞掂嗮。滚石齐了之后就要认真看看科普贴了,华星和新艺宝时期版本太多猫腻太多,稍不小心买到再版或者磨砂圈的或者无TO就KO了。新艺宝时期以一张190块的《finial encounter》T113银圈开始,边收边和碟友、卖家交流,这一时期的碟很多人比较纠结究竟银圈和透明圈哪个是首版哪个收藏价值更高?这其实是两个问题,问题一答案是两个都是首版。问题二答案是收藏价值高的当然是银圈。这后面还有但是,但是,银圈的价格、储藏都会让人望而却步的。整个新艺宝时期我只收了《finial encounter》、《summer Romance 87》、《dreaming》和台版《风再起时》四张银圈其他全部透明圈,因为它们四张价格刚好合适,在对的时候遇到对的价格便收了。而在错的时候遇到错的价格我只选择透明圈、品相好的来收藏,就这么简单!最后的华星时期便是最烧钱的了,只要是追求东芝带TO字头并且是1A1的每张碟必备十五张左右红牛,你可以这样告诉自己:你收藏的是华人顶级歌手的碟,况且邓丽君的更贵!宝丽多时期往往是被我忽略掉的,一是Leslie的这三张专辑真的可以忽略不计无质量可言,二是想收到《I like dreaming》简直不肯能,何必给自己添堵呢?既然要简单粗暴些,那么好吧,伺机收了套2006年的限量三寸《I like dreaming》、《电影歌集》、《Leslie remix》套碟,一套2003年的《day dreamin》《情人箭》套碟,宝丽多时期搞定!收齐这些基本款的时间大概是在2014年六月,整整接下来近两年的时间都在淘些演唱会和MV的DVD、VCD,一直没触碰日版的东西。 接下来的时间看看别人晒碟的帖子,淘淘宝,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被一个晒磁带的帖子毒到了,原来,还有收藏Leslie港版带这一说!正好近一年时间入手了EX1HG和WE01怎能让英雄无用武之地,收磁带简直是一举两得,说干就干吧!如果说用五六年的时间收引进版磁带是因为中学生捉襟见肘的零花钱,用近三年的时间收CD是收藏者本能驱使的小心翼翼,那么我收港版带的过程简直是暴力史!从做决定到下单到收获到差不多收齐我想要的版本一共只用了一个礼拜不到!磁带的收藏范围没有排除宝丽多时期,心里价位和能拿出来的钱都有了却尴尬的发现这两盘带没货,只好像收CD那样曲线救国了。华星时期和新艺宝时期相对比较齐全。主要收藏方式是粤语专辑收港版带,国语专辑收台版带,华星时期粤语专辑的港版带一般都有黑白色两版或者更多,新艺宝时期多数为一个版本。 紧接着,磁带如雷霆万钧一般收的差不多之后,又开始了黑胶之旅。和CD、磁带一样,粤语收港版国语收台版,只收首版。滚石和环球发行的圈钱黑胶一律忽略,并且先绕开宝丽多那三件天价神器从华星和新艺宝开刀。 这算是一个晒全版本收藏Leslie专辑的帖子了,既是给自己十几年的收藏之路做一个总结和见证也同时把收藏的喜悦分享给有相同乐趣的人。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收藏心得:不与人比,只求开心。 炎夏,竹席铺开,随便拾起一盘磁带放到随身听里,听着它们转动的声音好像回到多年前一个同样炎热的午后,底噪声、齿轮声以及Leslie醇厚的歌唱仿佛人间中毒般将我慢慢拖入一个舒服的睡眠中⋯⋯不知过了多久,醒来后有点口渴,一杯水入喉,看着窗外的景象恍惚觉得他要是还在世应该是一个老人了吧。心血来潮的将细心打理完的藏品们排好顺序,咔嚓一声⋯⋯它们的声音可能留不住三十五十年,那就给它们合张影吧,留住时光的唯一方式便是这样了,当我喊一二三的时候你们喊“茄子”,一二三⋯⋯ 全赖有你,在冷风中,伸手暖透他心窝——《全赖有你 夏日精选》1985年.华星唱片. 黑胶编号:CAL-03-1024 磁带编号:CAL-03-1024C (香港黑版、白版) CD编号:CD-03-1024 内圈:1A2 TO(日本东芝)
首页 1 2 3 下一页